政经一

合集下载

政经内容(一)

政经内容(一)

一.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1.物质资料的生产:指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和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生产力:①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反映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

②生产力由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实体性因素构成。

劳动力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但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是生产工具。

③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④社会生产的组织或制度安排也会形成生产力,科学合理的生产组织和制度安排是提高生产力的有效途径。

⑤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

3.生产关系:①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所建立的各经济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

②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对立统一的,生产关系由一定的生产力状况所决定,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

4.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规律。

5.经济规律: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发展的必然联系。

②经济规律按其发生作用历史时期的长短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第二,在某几个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共有经济规律。

在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③具有客观性,人们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同时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二.商品和货币的理论1.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②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的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存在需要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2.使用价值:①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或商品对人的有用性。

马政经知识点

马政经知识点

马政经知识点马政经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马政经的学习对于理解和研究社会经济现象以及推动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马政经基本概念”、“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和“马政经的现实应用”三个方面来介绍马政经的知识点。

一、马政经基本概念1.马政经的定义:马政经是以阶级斗争为基础,以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为核心内容,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

2.马政经的基本观点:马政经认为,社会经济领域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

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而生产关系的变革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发展。

3.马政经的核心概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马政经的核心概念。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一定历史条件下所拥有的生产工具、劳动能力和生产经验的总和;生产关系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人们相互之间的社会关系,包括所有权关系、分配关系和交换关系等。

二、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1.价值理论:马政经提出了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2.剩余价值理论:马政经的剩余价值理论是其核心理论之一,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剥削的本质,即资本家通过占有剩余价值实现对工人阶级的剥削。

3.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马政经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矛盾将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最终导致无产阶级的胜利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三、马政经的现实应用1.经济发展实践:马政经理论为分析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提供了重要思路和方法,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社会主义建设:马政经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提供了指导,强调无产阶级的主导地位和阶级斗争的必要性。

3.全球化背景下的马政经研究: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马政经理论也需要与国际经济关系相结合,研究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

总结起来,马政经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卷:第1章:分工的原因和效果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描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分工能够增加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他用针对纺织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人同时做纺纱和织布,那么他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专门分工人来说会大大降低。

因此,斯密提倡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2章:自由交易的原因和效果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自由交易的益处。

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通过促进国际分工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福利。

而保护主义则会导致资源的低效利用,从而损害经济发展。

第3章:货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在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他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他还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应该取决于劳动价值。

第4章:货币的真空量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货币供给过少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第5章:外国贸易的益处斯密在这一章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他认为这样可以实现各国之间最大程度的经济合作,促进国际分工。

第二卷:第6章:国内收入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章中,斯密详细讨论了国内收入的组成。

他认为国内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

他认为这三者是生产要素的回报,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内收入。

第7章:资本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斯密在这一章中讨论了资本的定义和价值。

他认为资本就是投资于生产的一切,包括工具、机器和劳动者。

他还讨论了资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认为资本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8章:劳动力的收入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劳动力的收入,他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应该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劳动力供过于求,则会导致工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工资上升。

第9章:价格的利润率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价格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政治经济学课件序言

政治经济学课件序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贡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贡献 ——马克思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内在联系,从而创立了剩 余价值理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与变动的 内在规律。 ——马克思推进了劳动价值学说,把创新、竞争、利润平均化这些市 场运行的基本机制结合起来加以剖析,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 的整体与动态图景。
1、第一次把对资本主义的经济的研究从流通领域 转移到生产领域。
2、初步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明确指出 了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由劳动创造的。
3、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民财富的性质 和原因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看不见的手” 的理论。强调市场制度对资源配置的作用。
4、在不同程度上研究了利润、利息、地租等剩余 价值的具体形式以及工资与利润、利润与地租的 对立,对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三大 阶级结构关系作了分析。

17
《政治经济学》导论
资本主义 早期
重商主义 学派
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 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来源
资本主义 早期
重商主义 学派
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
古典政治 经济学
资本主义 早期
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
资本主义 垄断阶段
重商主义 学派
古典政治 经济学
当代西方 经济学
第一节 政治经济学的历史追溯
(英)威廉.配第 《政治算术》(1676)
• 1834年4月,里昂工人举行第二次 武装起义,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 的要求。起义得到巴黎、马赛等城 市工人的积极响应和整个欧洲工人 的热烈同情。
英国宪章运动
• 1836年6月成立“伦敦工人协会”, 1838年提出了以普选权为中心的“人民 宪章”,1839年5月125万人在请愿书上 签字。1840年向国会递交了一份300多 万人(英国成年男子的一半)签字的请 愿书,请愿书除了坚持普选权外,提出 了限制工作日,实行政教分离等。

马政经试题答案及解析

马政经试题答案及解析

马政经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 阶级斗争B.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 社会主义革命D. 商品经济答案:B解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详细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作机制,包括商品、货币、资本的概念,以及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实现过程。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矛盾和运行规律。

2. 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

A.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 价值和价格C. 劳动和资本D. 供给和需求答案:A解析: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属性,而交换价值则是指商品在交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价值量。

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经济中不可或缺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商品的基本特性。

3. 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的条件是()。

A. 劳动者拥有自由B. 劳动者拥有生产资料C. 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D. 劳动者接受教育答案:C解析: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的条件是劳动者丧失生产资料。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者为了生存必须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而这种出卖是建立在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之上的。

只有当劳动者失去了生产资料,他们才能被迫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从而使得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

4. 剩余价值的来源是()。

A. 资本家的投资B. 工人的劳动C. 市场的供求关系D. 政府的政策答案:B解析:剩余价值的来源是工人的劳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剩余价值是由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不仅创造了相当于其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还创造了超过这一价值的剩余价值,这部分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构成了资本家的利润。

5.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A. 生产过剩B. 消费不足C. 资本积累D. 阶级矛盾答案:D解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阶级矛盾。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一种表现。

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不断扩大再生产规模,而工人阶级的购买力却受到限制,导致商品无法全部实现其价值,从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工程 马政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PPT

马工程 马政经《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一章 PPT

“自动化生产创造价值论” 自动化生产创造价值论是从机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角度着眼认识价值来源的,
自动化生产能够在单位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使用价值,但价值量并没有增加。 该理论将信息技术和自动化生产下的商品价值创造归因于机器自动化(如果
这一理由成立,蒸汽机也是价值创造主体了),而没有看到自动化生产创造出 来的价值,在实体上仍然是凝结在科技产品中的科技劳动者的抽象劳动。 “知识价值论”
地证明的。这一点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使用,以及相应的劳动产品的占有与分配,决定了劳
动的私人性质。社会分工和商品交换,则决定了劳动的社会性质。 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条件
1.私人劳动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成为社会总劳动的 一部分。
第一篇 商品和货币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商品及其内在矛盾
一、商品二因素 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四、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一、商品二因素
对商品的分析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重要地位。马克思 在《资本论》第一版序言中说:“对资产阶级社会说来,劳动 产品的商品形式,或者商品的价值形式,就是经济的细胞形式。 在浅薄的人看来,分析这种形式好像是斤斤于一些琐事。这的 确是琐事,但这是显微解剖学所要做的那种琐事。”
商品是马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 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 1.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商品体本身。这是由它的自然属性决 定的,即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2.使用价值不随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

1.经济学下属学科编辑本义项政治经济学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目录展开编辑本段概括及简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原研究生产、购买及出售、以及法律、社会习俗惯例,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起源于道德哲学,主要受到18世纪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

十九世纪,“Economics”(经济学)一词代替了“Political Economy”(政治经济学)。

不过在1890年Alfred Marshall 的那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出版之前,一个倡导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问题的学者William Stanley Jevons,建议将这门学科独立,并成为一门科学。

今天,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同义词,甚至两者的含义有很大不同。

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源自芝加哥和维吉尼亚州学院产生的公共选择学说等等。

由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迅速发展,已经超出了以往模型的范围,人们开始愈发重视政治经济学,并加强了对于其理论的研究。

后来随着全球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加深,政治经济学终于正式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并在各相关大学开设专门学科。

编辑本段概述政治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

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虽然有的政治经济学也标榜自己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范式是前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

只有以对称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对称关系为自己的对象、出发点和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科学经济学的开始。

编辑本段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olit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oikonomia,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古希腊的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

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共分为81个知识点: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知识点详解马政经第一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二)

知识点详解马政经第一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二)

⼆、货币1、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从商品交换的发展历史看,商品的价值形式经达了⼀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才演化到现在的货币形式。

价值形式最初表现为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即⼀种商品的价值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种商品上。

这种价值形式反映了⽣产⽔平⼗分落后的状态下发⽣的物物交换关系。

简单价值形式可⽤下列等式表⽰:1只⽺=2把⽯斧在这⾥,⼀种商品(⽺)的价值通过与另⼀种商品(⽯斧)的交换关系⽽得到表现。

处在等式左边的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右边的商品(⽯斧)来表现的,即它的价值是由另⼀种使⽤价值来表现的,因⽽商品(⽺)是处在相对价值形式的位置上。

等式右边的⽯斧则以⾃⼰的使⽤价值的⾃然形式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因⽽是处在等价形式的位置上。

价值形式的发展形式是总和的或扩⼤的价值形式,即⼀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系列商品上。

这种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扩⼤,交换⾏为的经常化,商品从个别交换变为同多种商品进⾏交换。

扩⼤的价值形式可⽤等式表⽰为:在这⼀价值形式中,商品的价值表现更为充分。

由于⽺的价值可以通过⼀系列商品来表现,从⽽也就更充分地表现为⽆差别的⼈类劳动的凝结。

同时也表明,商品的价值可以通过各种特殊的使⽤价值来表现。

扩⼤的价值形式使价值的表现范围扩⼤了,促进了社会交换活动的发展。

但是,扩⼤的价值形式具有的局限性也是⾮常明显的。

这就是它没有⼀个统⼀的东西来表现商品的价值,各种商品都可以作为等价物来表现⼀种商品的价值,没有⼀个⼤家公认的商品固定地处在等价形式上充当等价物。

扩⼤价值形式的这⼀缺陷,使交换活动仍然会遇到困难和障碍,因为各种商品都充当等价物,使得每⼀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都有⼀个⽆穷的系列,从⽽使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不能通过⼀个统⼀的等价物来进⾏。

价值形式的进⼀步发展形式是⼀般价值形式,即⼀切商品的价值,都统⼀地表现在从普通商品中分离出来充当⼀般等价物的某⼀种商品上。

⼀般价值形式可⽤下列等式表⽰:随着商品交换的进⼀步发展,某种商品⾃发地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充当⼀切商品的等价物,于是产⽣了⼀般价值形式。

马政经——第一章商品和货币(新)

马政经——第一章商品和货币(新)

= 1只绵羊
所谓一般等价物,就是 可以直接地、无条件地和任 何商品相交换,可以直接表 现一切商品价值的商品。
一般等价物的出现,使商品价 值作为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的性质便得到了完全的充分的 表现。 一般等价物还没固定在一种商品 上,往往因时因地而异,给商品 交换带来了困难。
(四)货币价值形式 指一般等价 物固定在黄金或 白银上,一切商 品的价值都通过 金或银来表示
为了表现不同商品的价值量, 货币自身也必须有一个确定的计 量单位,以便表示货币的数量。 这种计量货币的单位及其等 分,就叫做价格标准。
货币的价值尺度与本身的价格 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 第一,前者代表一定量的社会 劳动,用来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 后者则是代表一定的金属重量,用 来衡量货币本身。
第二,前者是在商品经济中自发 地发生的,它不依存于国家权力; 后者则通常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 第三,作为价值尺度的货币本身 具有价值,其价值随着生产货币的 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而作为 价格标准则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 关。
使用价值与特定的社会形态无关,不反映 社会生产关系,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使用价值千差万别,不同物品具有 不同的使用价值。 同一物品可以具有多种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商品必须具有的一个因素 或一种属性。
但是并非一切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都 是商品。有用的东西要成为商品,必须 用来交换,具有交换价值。
一切商品对于购买者,才具有 使用价值;对于生产者,就不具有 使用价值。 商品生产者不能既占有价值, 又占有使用价值。他要占有价值, 就必须让渡使用价值。
在商品的二因素中,使用价值是商品 的自然属性。 价值则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作为商品 以外的其他物品并没有价值这种属性。人 们按价值相互交换商品,实质上是相互交 换自己的劳动,所以,价值体现着商品生 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政经试题1

政经试题1

1.所有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是 (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按劳分配规律D.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2.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A.生产力B.生产资料所有制C.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D.生产资料所有制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3.构成一个社会经济基础的是 (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D.占主导地位和非主导地位的一切生产关系的和4.“物以稀为贵”这种现象在商品经济关系中主要是指 ( )A.商品稀少价值就大B.使用价值决定价值C.供求关系对价值有影响D.心理因素决定价值5.支付工资的货币执行的是货币的 ( )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支付手段职能D.价格标准职能6.不可以充当世界货币的是 ( )A.黄金B.其他贵金属C.硬通货D.有价证券7.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在流通中购买到 ( )A.生产资料B.劳动力C.劳动资料D.劳动对象8.资本主义条件下,雇佣工人的劳动报酬采取工资形式使得 ( )A.劳动者的劳动全部表现为无酬劳动B.劳动者的劳动全部表现为有酬劳动C.无酬劳动和有酬劳动在空间上分离D.无酬劳动和有酬劳动在时间上分离9.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要的消费资料的物资内容 ( )A.不会有根本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0.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的特征是 ( )A.物质财富创造过程B.价值形成过程C.价值增殖过程D.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过程11.资本家的哪部分资本“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酬劳动产生的” ( )A.原始资本B.预付不变资本C.预付可变资本D.用于积累的追加资本1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是指 ( )A.全部固定资本周转回来的时期B.一年中周转的流动资本总额C.预付可变资本的平均周转D.预付资本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1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资本主义 ( )A.商品经济中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矛盾B.商品经济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C.社会中生产社会化和私有制的矛盾D.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4.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 )A.以厂房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D.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15.马克思社会资驹偕迪治侍獾牧礁龌驹砘蚶砺矍疤崾侵?( )A.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理论B.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的理论C.开放型和集约型再生产D.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和价值构成的理论16.商业资本家对店员的剥削主要体现在无偿占有店员 ( )A.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全部价值B.销售商品的劳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全部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D.剩余劳动实现的剩余价值17.一个资本家投资100万元,C∶V是8∶2,其流动资本一年周转2次,已知M′=100%,则其年P′是 ( ) A.100% B.400% C.20% D.40%18.资本主义银行的利润率是银行利润同银行 ( )A.贷款与存款差额的比率B.自有资本的比率C.存款总额的比率D.贷款总额的比率19.从再生产角度看,资本主义商业中的纯粹流通费用必须也只能由 ( )A.生产成本来补偿B.购销差价来补偿C.剩余价值来补偿D.商品价格来补偿20.对利息率的决定没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是 ( )A.商品价格B.平均利润率C.借贷资本的供求D.习惯和法律传统21.垄断价格的出现表明 ( )A.垄断可以创造价值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C.垄断价值能完全脱离价值D.价值规律不再起作用22.“局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是指 ( )A.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B.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C.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D.垄断企业之间的国际竞争23.同土地价格成反比的是 ( ) A.地租 B.租金 C.银行利息率 D.企业利润率2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大量资本输出的原因是 ( )A.垄断资本主义国内不需要继续投资发展了B.发展中国家急需大量建设资金C.垄断资本的利润率太低D.对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来说资本过剩了25.以下不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的是 ( )A.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B.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资本社会化形式的发展D.资本主义企业内部管理的加强26.打着“援助”的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控制属于 ( )A.老殖民主义B.新殖民主义C.新老帝国主义的一贯做法D.发展中国家的内在要求27.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主要是采取 ( )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计划手段28.发达国家主要从事工业生产,不发达国家主要从事农业、原材料和初级产品生产,这种国际分工属于 ( )A.垂直分工B.水平分工C.部门专业化分工D.工艺专业化分工29.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 D.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30.以下关于按劳分配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它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B.它体现了社会主义劳动者之间的平等关系C.它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D.它是完全公平与平等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政经 第01章 政治经济学发展历史

政经 第01章 政治经济学发展历史

二、“重农主义经济”( 17世纪中叶)
主要理论依据:〈法〉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年)
• 贸易只是产品(财富)的聚敛,而没有创造新的产品价值。 • 生产才是增加财富的源泉。
• 农业部门是唯一创造财富的生产部门。
案例:导致后来英国的“圈地运动”兴起!
三、<法>魁奈对重农学派理论的发展
1、《经济表》(1758年)的基本思想与学说
√ (3)经济运行流程表 √ ×
生产
交换
分配
消费
3、《经济表》意义:
• 提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依次性与依存性 • 提倡“生产效率优先发展论”
四、重农主义经济催生资产阶级政治的启蒙思想(17世纪)
背景:重商主义使拥有国家权利的封建主变成了殷商,占有绝对的社会财富! 变革目的:推翻不平等的封建专制,建立人人公平占有生产资料和财富的 私有经济制度。
萨伊定 律
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有效供给自行创造有效需求, 并且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所以,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经济是一种最合理的生产方式。
2、<英>马尔萨斯《人口原理》(1798年)
(1)“两个级数” 人口几何增长与生活资料算术增长具有矛盾性。 (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生产过程中应该经济合理地利用资源。) (2)“两个公理” 食为需;性为本。(生产资料和财富的私人占有是人的本性) (3)“三个命题” 1)人口发展为生产资料所限制 (消费与生产应该协调发展) 2)罪恶来于贫困 (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贫困) 3)“优则生,劣则亡”,有利于推动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
• 1776年,凝聚了亚当.斯密十年心血的《国富 论》终于问世。此书一出,极受 英国资产阶级 的欢迎与褒誉,因为它为实行自由经济模式提 供了理论根据。 • 《国富论》是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最早全面 系统地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它的出版标志着 工业资本主义与自由经济时代的到来。

马政经全文重点资料

马政经全文重点资料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发展及研究对象选择1.政治经济学不是政治加经济的学说。

P42.马克思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科学的因素。

关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有关的人物:威廉配第开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完成。

P63.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凡是政治经济学都具有阶级性,但不是都具有科学性,只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P9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P1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5.物质资料的生产的三个简单要素: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重点)劳动对象的两类:自然物(天然存在的:矿藏等),原料(劳动的生产物:棉花等)。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P127.生产力: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水平,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8.物质资料的生产环节: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

P13广义的生产关系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9.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劳动工具。

10.社会生产过程的起点:生产,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

11.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生产力。

1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揭示经济过程中存在的客观经济规律。

P1613.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4.经济规律的种类: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一个社会形态独有的经济规律。

15.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具体到抽象的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P20答题1.为什么经济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如何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记住)1)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

考研政治马政经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第一章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论采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反映了时代的客观要求。

19世纪中叶,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日益显露,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一方面,为资本主义辩护的庸俗经济学逐渐取代古典政治经济学而居统治地位;另一方面,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迫切需要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体系的诞生。

马克思和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研究政治经济学,详细地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经济运行机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论证了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形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没有脱离世界文明发展的轨迹,而是建立在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的基础之上。

它的主要理论来源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全面分析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经济,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并对未来社会的经济作了原则性的预见。

列宁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建立了垄断资本主义理论,并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深刻论证,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可能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论断,领导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创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新纪元。

毛泽东从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条件出发,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指引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创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根据当今时代特点,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际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上了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轨道。

考研政治:马政经识记知识点总结(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识记知识点总结(一)

考研政治:马政经识记知识点总结(一)2014考研政治越来越近,考研政治辅导专家为广大考生整理出最应该记住的政治知识点,希望可以减轻广大研友们的记忆工作。

(一)物质资料生产1 劳动过程三要素物质资料生产过程首先表现为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劳动者的劳动。

(2)劳动对象,即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

(3)劳动资料,即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上述三要素中,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叫做生产资料。

理解提示:流动资本劳动者的劳动可变资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固定资本不变资本2 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社会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种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

生产的性质、对象、水平和规模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性质、对象、水平、结构和规模。

(2)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

它们既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

3 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还具有层次性,即要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上来研究和把握社会生产关系。

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体制则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体制度、形式和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机制。

广义的经济体制还包括社会所有制结构和经营方式。

对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把握,必须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两个层面上来进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不仅要研究属于社会基本经济制度层面的即本质层面的生产关系,也要研究属于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层面的即运行层面的生产关系。

理解提示:注意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复习要与社会经济制度变革,以及邓论中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结合起来复习。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1 社会经济制度的更替人类社会形态的发展表现为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

政经综合练习

政经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6分)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关系B、物质资料生产C、生产力D、生产方式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重商主义经济思想D、重农学派经济思想3.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没有使用价值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D、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有价值4.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只要用( )。

A、足值的铸币B、纸币C、金或银D、观念上的货币5.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

A、消灭私有制B、生产者分工协作C、提高产品质量D、通过商品交换6.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

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

A、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B、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C、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D、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7.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 )。

A、提高个别企业的劳动生产率B、提高消费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C、提高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D、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8.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特征是()A、它的价值可还原为生活资料的价值B、价值决定中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C、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商品D、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9.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

A、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B、资本运动的连续性C、资本循环所经历的阶段和资本形式的变化D、资本运动的间断性10.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在于,资本积聚会使()。

A、社会资本总额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扩大C、剩余价值总量增长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11.生产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

A、G—W…P…W′—G′B、P…W′—G′·G——W…PC、W′—G′——W…P…W′D、W…P…W′—G′——W12.资本周转的速度与()。

A、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B、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C、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D、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1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政经宗目口诀

政经宗目口诀

政经宗目口诀
1、教育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记忆口诀:零售宗木向内解体(领受宗目性内结体)。

易考察选择题。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直接因素、决定因素:政治经济制度。

要知道决定教育性质(为谁服务)的根本因素,是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方向。

决定教育性质的直接因素:政治。

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生产力。

教育的政治功能
记忆口诀,人(政治社会化)民(民主)辩(变革)论(舆论)。

教育的社会功能里面最重要的是文化功能。

2、教育社会文化
文化对教育的制约
内容,水平,环境,模式,传统,变革。

记忆口诀:内水传遍魔镜。

教育的文化功能
传承,选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融合,创新(大学引导新的科学技术)。

记忆口诀:宣传融创。

学校文化的定义
名词解释考点,落脚点在于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学校文化特性(易考多选和单选):组织,整合,传递,缩影。

记忆口诀:祖传合影。

马政经

马政经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者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使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然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是“半截子唯物主义”(恩格斯语),即下半截,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而上半截,在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他和其他的旧唯物主义者一样,只能看到参与各种历史活动的各种人物的思想动机,看不到产生这些动机的更为深刻动因—各自在一定的经济结构中所处的经济地位。

马克思的重大贡献就在于他把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科学命题,创造了唯物主义历史观。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一生中的第一个重大发现。

可以说,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渊源,也是最为深刻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为直接的理论来源就是由威廉·配第(1623—1687)始创、亚当·斯密(1723—1790)集其大成、大卫·李嘉图(1772—1823)最后完成的英国古典经济学。

在英国古典经济学产生之前,在西方国家占居统治地位的经济学流派是法国重商主义经济学。

重商主义经济学认为,金、银是财富的唯一代表,商品流通是获取财富的唯一源泉,重商主义者把开展对外贸易当作一国增加财富总量的唯一途径,极力主张通过发展对外贸易方法来增加一国的国民收入。

英国古典经济学克服了重商主义学派仅仅局限于研究流通领域的局限性,将研究重点转向生产领域,使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经济科学得以形成。

英国古典经济学把批判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当作自己的主要任务,试图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规律和分配规律,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为目的。

由于古典经济学代表的利益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利益,因而能够以科学的态度探讨社会经济发展规律,创造了具有科学意义的劳动价值论,即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的理论。

政治经济学名著

政治经济学名著

政治经济学名著政治经济学研究生课程一百本参考书目(排名不分先后)拉斯维尔,《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舍克,《嫉妒论》;奈特,《风险、不确定性呵利润》;奈,《硬权力与软权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贾汉贝格鲁(编):《伯林谈话录》: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地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好书) 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卡尔,《历史是什么》;卡尔,《20 年危机》;查尔默斯,《科学是什么》;柯林武德,《历史的观念》;(被西方哲学界盛誉为“英国人对现代历史哲学的唯一贡献”。

) 米尔斯,《权力精英》;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级》;施特劳斯,《自然权利与历史》;拉里,《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张岱,《夜航船》;曾伯格(编),《经济学大师的人生哲学》;弗格逊,《金钱关系》;勒庞,《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麦基(编),《思想家》;孟柯,《孟子》;基辛格,《大外交》;布热津斯基,《大棋局》;奥尔森,《权力与繁荣》;奥尔森,《国家兴衰探源》,商务印书馆;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诺斯等,《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诺斯和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诺齐克,《无ZF、国家与乌托邦》;摩根索,《国家间的政治》: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科斯,《论生产的制度结构》;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税收》;本尼迪克特,《菊与刀》;费正清,《美国与中国》;艾克斯罗德,《对策中的制胜之道》;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金德尔伯格,《西欧金触史》;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费予通,《中国绅士》;布罗代尔,《资木主义论丛》;肯尼迪,《大国的兴衰》;利普塞特,《一致与冲突》;奈格里和哈特,《帝国:全球化的政治秩序》;道金斯,《自私的基因》;洛伦兹,《攻击与人性》;施米特,《政治的概念》;弗兰克,《白银资本》;尼布尔,《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会》;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木主义精神》;霍布斯,《论公民》;卡多佐,《法律的生长》;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加尔布雷斯,《权力的分析》;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吉登斯,《社会的构成》;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布坎南,《则产与自由》;富布莱特,《帝国的代价》;阿罗,《信息经济学》;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亨廷顿,《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德沃金,《法律帝国》;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康德,《道德行而上学原理》;汉密尔顿等,《联邦党人文集》;凡勃伦,《有闲阶级论》;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米塞斯,《自由与繁荣的国度》;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哈耶克,《通向奴役之路》;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罗素,《自由之路》;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谢林,《冲突的战略》;詹宁斯和瓦茨(修汀)《奥本海国际法》;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波普,《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斯蒂格勒,《产业组织与ZF管制》;斯蒂格勒,《经济学家与说教者》;魏特夫,《东方专制主义》;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汤因比与迟田大作,《展望二十一世纪》;比尔德,《美国宪法的经济观》;希克斯,《经济史理沦》;缪尔达尔,《亚洲的戏剧》;希尔斯,《论传统》;森,《以自由看待发展》;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德勒巴克(编),《新制度经济学前言》;斯笛尔(编), 《20 世纪七大思想家自述》;斯蒂格利茨,《社会主义向何处去:经济体制转型的理论与证据》;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项选择题
第1题
在经济学说史上,最早使用“政治经济学”一词的是()
A、法国重商主义者蒙克莱田
B、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斯图亚特
C、英国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
D、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
第2题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第3题
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是()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平均利润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规律
第4题
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由( )
A、它的创立者的阶级出身决定的
B、它的学习者的构成状况决定的
C、它的研究对象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D、它的研究者从外部强加于它的
第5题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 )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第6题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这句话说明( )
A、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B、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C、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第7题
商品的二重性是()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C、交换价值和价值
D、使用价值和价值
第8题
简单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时()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矛盾
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第9题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
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B、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D、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第10题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A、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B、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家手中集中了很多商品
第11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
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
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
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
第12题
在一只羊= 一把石斧中( )
A、石斧处于相对价值形式,同时又是一般等价物
B、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
C、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D、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个别等价物
第13题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是()。

A、生产资料的资本家私有制
B、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C、雇佣劳动制度
D、劳动力对资本的附庸关系
第14题
资本主义整个原始积累过程的基础是()
A、“圈地运动”的成功
B、资本本身所具有的增殖能力
C、资本对直接生产者特别是农民的剥夺
D、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相对于封建社会生产方式的优越性
第15题
从对资本总公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剩余价值是(?)
A、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不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B、既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也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C、既不在流通领场中产生,也不在生产领域中产生
D、不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第16题
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A、剩余价值规律
B、价值规律
C、货币流通规律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态的规律
第17题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实质,是因为( )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超过成本价格的部分
第18题
劳动力商品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A、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才成为商品
B、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和剩余价值和源泉
C、劳动力商品有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D、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第19题
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A、物质资料的生产
B、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
C、价值的生产
D、剩余价值的生产
第20题
产业资本循环作为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是指()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统一
B、购、产、销的统一
C、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循环的统一
D、商业资本、产业资本和借贷资本的统一
第21题
根据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以把资本分为()
A、固定资本和可变资本
B、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第22题
W'-G'G-W……P……W'()
A、货币资历本的循环
B、商品资本的循环
C、生产资本的循环
D、商业资本的循环
第23题
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A、资本积累的实质问题
B、资本运动的形式问题
C、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D、剩余价值的产生问题
判断题
第24题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正确
错误
第25题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正确
错误
第26题
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和依据是社会生产方式的运行规律和内在
矛盾
正确
错误
第27题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比例关系,而同体现在商品中劳动量成正比比例关系。

正确
错误
第28题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差异对于商品生产者没有什么影
响。

正确
错误
第29题
商品的两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
的。

正确
错误
第30题
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正确
错误
第31题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正确
错误
第32题
货币的首要职能是流通手段。

正确
错误
第33题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资本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
盾。

正确
错误
第34题
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的根本区别在于能否带来剩余价
值。

正确
错误
第35题
1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历史演变大体上经过了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

正确
错误
第36题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
一。

正确
错误
第37题
剩余价值的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
分。

正确
错误
第38题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条件下,延长工人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正确
错误
第39题
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
本。

正确
错误
第40题
按价值周转方式划分,生产资本可以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
本。

正确
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