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论诗绝句三十首
元好问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论诗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重视独创精神,宣扬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是位有独到见解的诗歌评论家。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但是目前对全部《论诗三十首》作注解的,并不多见。笔者结合电大教学的需要,试图对之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曹、刘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风跨俗”。标举曹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论诗三十首-其一(元好问作品)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诗三十首·其一
金朝:元好问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标签
组诗、评论
译文
注释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赏析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关于作者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论诗三十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论诗三十首原文_翻译及赏析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代·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论诗三十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色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
水会于海。云翔于天。道之所混。孰后孰先。及子虽殊。同升太玄。舍彼玄冕。袭此云冠。遗情市朝。永志丘园。静犹幽谷。动若挥兰。——魏晋·陆机《赠潘尼诗》
赠潘尼诗
水会于海。云翔于天。
道之所混。孰后孰先。
及子虽殊。同升太玄。
舍彼玄冕。袭此云冠。
遗情市朝。永志丘园。
静犹幽谷。动若挥兰。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唐代·白居易《十二时行孝文》十二时行孝文
鸡鸣丑,高楼大宅得安久。
常劝父母发慈心,孝得题名终不朽。妙哉蔓葛。得托樛木。叶不
云布。华不星烛。承侔卞和。质非荆璞。眷同尤良。用乏骥騄。——魏晋·卢谌《赠刘琨诗二十首七》
赠刘琨诗二十首七
妙哉蔓葛。
得托樛木。
叶不云布。
华不星烛。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元好问论诗绝句三十首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
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首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刘琨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曹、刘是建安
风骨的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风跨俗”。标举曹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
西晋诗人刘琨,被认为“雅壮而多风”(《文心雕龙·才略》),有“清拔之气”(《诗品》)。元好问推出刘琨,正是从其可比建安诸子的慷慨悲壮,梗概多气的艺术风格着眼的。第三首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邺:邺城,东汉末曹操的据守之地,是建安时代实际上的政治文化中心。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建安七子及其他文人环绕,形成了邺下文学集团。是建安文学的中心。
【古风】《元好问诗词》十二首(四)
【古风】《元好问诗词》十二首(四)
论诗三十首
(元)元好问
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晚枝。
拈出退之山石句,始知渠是女郎诗。
论诗三十首
(元)元好问
百年才觉古风回,元佑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论诗三十首
(元)元好问
古雅难将子美亲,精纯全失义山真。
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
论诗三十首
(元)元好问
撼树蚍蜉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论诗三十首
(元)元好问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
传语闭门陈正字,可怜无补费精神。
摸鱼儿雁丘词
(元)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是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自啼风雨。
天也妒,未得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鹧鸪天·八月芦沟风路清
(元)元好问
八月芦沟风路清。
短衣孤剑此飘零。
苍龙双关平生恨,只有西山满意青。
尘扰扰,雁冥冥。
因君南望涌金亭。
还家胜买宜城酒,醉尽梅花不要。鹧鸪天·饮量平常发兴偏
(元)元好问
饮量平常发兴偏。
留连光景惜欢缘。
悲慨慷人争和,醉墨淋漓自笑颠。
麟阁画,祖生鞭。
拍浮多负酒家钱。
老来事事消磨尽,只有尊前似少年。鹧鸪天·身外虚名一羽轻
(元)元好问
身外虚名一羽轻。
封侯何必胜躬耕。
田园活计浑闲在,诗酒风流属老成。
三会水,半山亭。
村村花柳自升平。
锦城未比还家好,何处而今有锦。鹧鸪天·寿菊才开□□□
(元)元好问
寿菊才开□□□。
秋光着意主人家。
元好问诗评30首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论诗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重视独创精神,宣扬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是位有独到见解的诗歌评论家。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浑即指泾渭分明。这是元好问《论诗三十首》的第一首,表明了他写这组论诗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元好问以《诗经》的风雅传统为“正体”,认为汉乐府和建安文学是这一传统的继续,他针对宋金诗坛上的一些弊病和“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的淆乱,以“诗中疏凿手”为己任,要在纵览诗歌创作的历史中正本清源,区别正伪,使之泾渭分明,从而廓清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
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这首诗反映了元好问推崇建安诗人的具有雄浑刚健风骨之美的诗歌。他首推曹植和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为诗中“两雄”,以“坐啸虎生风”形象地比喻他们的诗歌风格雄壮似虎。曹、刘是建安风骨的杰出代表,钟嵘评曹植的诗“其源出于国风,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评刘桢“其源出于古诗。仗气爱奇,动多振艳,真骨凌霜,高风跨俗”。标举曹刘,实际上是标举了他们所代表的内容充实、慷慨刚健、风清骨俊的建安文学的优良传统。西晋诗人刘琨,被认为“雅壮而多风”(《文心雕龙·才略》),“言壮而情骇”(《文心雕龙·体性》),有“清拔之气”(《诗品》)。元好问推出刘琨,正是从其可比建安诸子的慷慨悲壮,梗概多气的艺术风格着眼的。
“撼树蜉蝣自觉狂”下一句是什么
“撼树蜉蝣自觉狂”下一句是什么
“撼树蜉蝣自觉狂”下一句是:“书生技痒爱论量”,这是出自于金朝元好问所著的《论诗三十首·三十》。
附《论诗三十首·三十》全文赏析
论诗三十首·三十
作者:元好问朝代:金朝
撼树蜉蝣自觉狂,
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
却被何人校短长?
解析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解析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解析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蕴含的诗歌理念
解非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赏析
元好问认为汉乐府民歌与建安诗歌是对《诗经》的风雅传统“正体”继承与发扬,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而宋金诗坛上“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得不到弘扬,迫切需要有“诗中疏凿手”出世来正本清源,引领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这“诗中疏凿手”就是我们今天的“诗评家”。且由诗评家来分开泾水、渭水这样一清一浊的诗歌之流。这组诗:论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
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赏析
元好问用形象的比喻来推崇曹植和刘桢为建安诗人的“两雄”,诗歌风格“啸虎生风”,具有骨气奇高,真骨凌霜之美。这也是肯定了风骨刚健、风神飘逸的建安文学的风骨论。而西晋诗人刘琨的“雅壮而多风”和“清拔之气”(《诗品》)可比建安风骨。这组诗:论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三首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赏析
元好问认为建安文风西晋时期的诗人继承的很多,建安风骨的影
响比较大,真的就是:“壮怀犹见缺壶歌”。但是,诗歌绮靡文风也已经潜滋暗长了,他以张华为例子,指出张华的诗歌:“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以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而这样的绮靡婉艳,文字妍冶的诗歌是不利于诗歌的发展的,虽然诗人的名气高,也不过一时罢了,缺乏豪壮慷慨之气的诗歌无建安的风骨,而风骨才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品,所以“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强烈不满之情绪。这组诗:论诗人的品格。
论诗三十首·三十原文-翻译及赏析
论诗三十首·三十原文|翻译及赏析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1
元好问最出名的诗词10篇
元好问最出名的诗词10篇
元好问自幼聪慧,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词为金代之冠,散曲对当世有倡导之功。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元好问最出名的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论诗三十首·其十八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
论诗三十首·其十七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切响浮声发巧深,研摩虽苦果何心?
浪翁水乐无宫征,自是云山韶頀音。
论诗三十首·其十六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
鉴湖春好无人赋,岸夹桃花锦浪生。
论诗三十首·其十五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
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论诗三十首·其十四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论诗三十首·其八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论诗三十首·其七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论诗三十首·其六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论诗三十首·其五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论诗三十首·其四
朝代:元朝|作者:元好问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元好问最出名的诗词10篇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论诗三十首》30篇全集
《论诗三十首》30篇全集
《论诗三十首》是元好问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批评家。元好问论诗主张天然真淳,反对堆砌雕琢,重视独创精神,宣扬恢复建安以来诗歌的优良传统,是位有独到见解的诗歌评论家。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继杜甫之后运用绝句形式比较系统地阐发诗歌理论的著名组诗。他评论了自汉魏至宋代的许多著名作家和流派,表明了他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但是目前对全部《论诗三十首》作注解的,并不多见。笔者结合电大教学的需要,试图对之进行简要分析。
元好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1],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
元好问自幼聪慧,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词为金代之冠,散曲对当世有倡导之功。他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在文学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于1221年进士及第,后又以宏词科登第后,授权国史院编修,官至知制诰。金朝灭亡后,元好问被囚数年。晚年重回故乡,隐居不仕,于家中潜心著述。1257年),元好问逝世,年68岁。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
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汉谣,指汉乐府民歌。
魏什,指建安诗歌。什,《诗经》的雅、颂,以十篇为一卷,称为“什”,后来便以“什”指诗篇。
泾渭各清浑,泾水、渭水一清一浊,合流时清浊分明,泾渭各清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以诗论诗
元好问(约公元648—公元713),字元亮,号好问,唐代文学家,
与孟郊、王勃、刘长卿、柳宗元齐名为唐代五大家,是唐代著名的文
学理论家。他著有《元氏随园集》《元氏雅言》《好问杂言》等著作。其中,《好问杂言》是元好问的文论代表作,被誉为“盛唐史诗评价
的最高表现”。而《论诗三十首》则是《好问杂言》的一部分,是元
好问论诗的代表作之一。
第一、《论诗三十首》的价值
《论诗三十首》是元好问的诗学著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优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著作之一,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和
我国诗歌批评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对诗
歌的创作技巧、审美标准、音乐韵律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和论证,展现了其独特的文学审美观念和诗学理论。这些观念和理论至今仍具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诗歌批评理论和文学史具有不
可忽视的意义。
第二、《论诗三十首》对诗歌的审美标准
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提出了“真”、“情”、“趣”、“致”
四大审美标准,认为诗歌的价值在于“真实感人”、“情致动人”、“姿态趣人”、“文采致人”。这些标准对于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和
评价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后世诗歌批评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论诗三十首》对诗歌的创作技巧
在《论诗三十首》中,元好问对诗歌的创作技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主张诗歌要“狷狭护雅”、“志致尚清”、“文辞贞肃”、“韵律清新”,并且提出了“志约风行”、“韵捷风流”、“辞贵风雅”、
“句清风发”等创作原则。这些创作技巧和原则对于我国古代诗歌的
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民族特色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民族特色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重要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强调的“文以载道”的传统。这个传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作用,认为文学应该为政治、道德服务。元好问在诗中明确提出了“正体”和“伪体”的区分,认为正体是继承了《诗经》反映现实和《小雅》怨刺上政的传统,体现了文学的道德教化和政治功能。这种观点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其次,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强调的“文以复古”的传统。这个传统强调文学应该以古代的经典作品为典范,向古人学习。元好问在诗中明确提出了“转益多师”的精神意蕴,认为诗人应该广泛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这种观点也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
第三,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强调的“整体把握”的传统。这个传统强调对文学作品进行整体把握,不割裂、不肢解。元好问在诗中通过对历代诗歌的整体评价,指出了各个时期诗歌的发展特点和优缺点,从而揭示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整体脉络。这种整体把握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特色。
第四,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体现了中国古代文论强调的“以诗论诗”的传统。这个传统是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对文学的批评和见解,具有简洁、精炼、深入浅出的特点。元好问在诗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历代诗人进行了评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这种以诗论诗的方式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元好问诗文全集
元好问(1190-1257)是金朝末年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的诗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元好问的部分诗文作品:
诗歌作品:
《论诗三十首(其四)》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传语诗人天道外,寻花觅柳未为真。”
《论诗三十首(其五)》
“汉谣魏什久纷云,白璧三献那忍君。却忆东山韩退之,投分参差已似人。”
《论诗三十首(其八)》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论诗三十首(其九)》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论诗三十首(其十三)》
“池塘春草元嘉句,江雨黄花苏辙诗。意匠如神变化出,美成在久百蜂知。”
《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三)》
“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论诗三十首(其二十六)》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浩如海,袭故渺如丝。”
词作:
《江城子·醉来长袖舞鸡鸣》
“醉来长袖舞鸡鸣,短歌行,壮心惊。西北神州,依旧一蓬衡。”
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诗歌创作主张
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诗歌创作主张
从《论诗三十首》看元好问诗歌创作主张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金元时代重要的论诗诗。
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县)人。金兴定五年进士,曾为尚书省左司员外郎等官。金亡不仕。编金人诗为《中州集》(十卷),有《遗山集》(四十卷),《金史》卷一二六《文艺》有传。是金、元二代最杰出的诗人。
以绝句诗的形式论述诗歌创作和理论问题,即所谓的“论诗诗”,滥觞於杜甫的《戏为六绝句》,这以后各种形式的“论诗诗”风行起来,韩愈的《调张籍》、戴复古的《论诗十绝》,直至清代的钱谦益、王士祯、袁枚、赵执信、赵翼、近代丘逢甲、柳亚子、陈衍等等,作者很多,数量极大。从内容方面说,有阐述诗歌理论的,有偏重于作家作品品评的。唐以后,“论诗诗”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重要的理论意义在于:作为金代的一个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对我国诗歌创作在唐以后发展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正本清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诗三十首》之作,很明显地继承了杜甫《戏为六绝句》的精神。杜甫在《戏为六绝句》中最后一首的结尾,曾经提出过“别裁伪体亲《风》《雅》”的著名主张。“伪体”即以《诗经》《风》《雅》为代表的正体之反。杜甫提出这一主张,是针对当时诗坛的齐梁遗风而言。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元好问,在宋诗的流弊影响着金代诗坛的情况下,以当年杜甫所进行的“别裁伪体”为己任,成为他那个时代的“诗中疏凿手”。这正如《论诗三十首》(以下简称《论诗》)开宗明文所说的: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出自元诗人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
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注释】:
陆芜而潘净,语见《世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蕴含的诗歌理念
解非
第一首
汉谣魏什久纷纭,正体无人与细论。谁是诗中疏凿手?暂教泾渭各清浑。
赏析
元好问认为汉乐府民歌与建安诗歌是对《诗经》的风雅传统"正体"继承与发扬,是值得借鉴与学习的,而宋金诗坛上"伪体"盛行,汉魏诗歌传统得不到弘扬,迫切需要有"诗中疏凿手"出世来正本清源,引领诗歌发展的正确方向。这"诗中疏凿手"就是我们今天的"诗评家"。且由诗评家来分开泾水、渭水这样一清一浊的诗歌之流。这组诗:论诗的动机、目的和标准。
第二首
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赏析
元好问用形象的比喻来推崇曹植和刘桢为建安诗人的"两雄",诗歌风格"啸虎生风",具有骨气奇高,真骨凌霜之美。这也是肯定了风骨刚健、风神飘逸的建安文学的风骨论。而西晋诗人刘琨的"雅壮而多风"和"清拔之气"(《诗品》)可比建安风骨。这组诗:论诗歌的艺术风格。
第三首
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赏析
元好问认为建安文风西晋时期的诗人继承的很多,建安风骨的影响比较大,真的就是:"壮怀犹见缺壶歌"。但是,诗歌绮靡文风也已经潜滋暗长了,他以张华为例子,指出张华的诗歌:"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以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而这样的绮靡婉艳,文字妍冶的诗歌是不利于诗歌的发展的,虽然诗人的名气高,也不过一时罢了,缺乏豪壮慷慨之气的诗歌无建安的风骨,而风骨才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品,所以"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强烈不满之情绪。这组诗:论诗人的品格。
第四首
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价陶渊明的,元好问崇尚陶渊明诗歌自然天成,无人工雕琢粉饰的痕迹,清新真淳而无矫揉造作诗风。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是那么的自然质朴,剥尽铅华,独见真率,具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诗艺魅力。但是,在元好问心目中陶渊明虽然能高卧南窗向往古代,但是他并不超脱飘逸,他的诗歌还是运用了自然平淡的文笔反映了晋代的现实。也就是说陶渊明并未超脱于现实之外,还算不上真正的隐者。这组诗:论诗歌的境界。
第五首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价阮籍的,他认为阮籍的诗歌文笔纵横,有如长江奔流一般的恣肆,
且神韵幽远。这正是阮籍高尚的情怀和愤慨之气的自然流溢,真情实感的自然抒发。世人皆以为阮籍的"狂"与"痴",岂不知阮籍所处时代正是司马氏大肆屠杀异己的恐怖的政治时代,阮籍本有济世之志,旷世之才却不得不以一个"酒痴"来逃避迫害,故而也做出了不少惊世骇俗的事情。元好问可谓阮籍的隔代知己,他深知阮籍是"不狂"的,认识到阮籍心中的"块垒"是"高情"的隐约曲折,兴寄深远的诗品诗风之所在。这组诗:论诗歌的诗品诗风。
第六首
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价西晋太康诗人潘岳的,他毫不留情地嘲讽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鄙视他的诗歌擅长于描绘自己淡于利禄,忘怀功名,情志高洁,可他的实际为人却是躁求荣利,趋炎附势,钻营利禄,谄媚权贵的无耻小人。因此,元好问认为扬雄的学说"心画心声"来识人是不可靠的,也会失真的,即:言不真诚,言行不一。所谓的"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是不能绝对化的,有时也会出现假象。其实,古今诗歌史上诗与人不统一的现象绝不是一个潘岳,元好问的针砭是深刻而发人警醒的。这组诗:论诗人的"言为心声"与"文如其人"不能绝对化。
第七首
慷慨悲歌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赏析
在这首诗中元好问认为是中原的慷慨豪迈的气魄传给了阴山下少数民族,才形成了《敕勒歌》豪放刚健、粗犷雄浑这样的格调的艺术作品,强调了中原文化对北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影响,同时他也肯定、推崇这首民歌慷慨壮阔深厚的气势,不假雕饰而浑然天成的本真。但我认为元好问也存有中原文化好大喜功的劣根性,自我感觉过分良好,目光也过于狭窄与闭塞,而世界是博大的,比如《荷马史诗》等作品没有什么"中原文化"的陶冶也照样氤氲慷慨豪迈的气魄。这组诗:论文化的相互影响和渗透。
第八首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赏析
这首诗元好问评论了初唐诗人沈佺期、宋之问和陈子昂。沈佺期和宋之问通过总结六朝以来声律的创作经验后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对唐代近体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陈子昂可谓是开创唐诗一代新风的诗人,他的"兴寄"与"风骨"的理论成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柔靡诗风的重要理论武器。初唐诗歌是南朝宫体诗的延续,文风绮靡纤弱,沈佺期、宋之问在诗歌创作上也仍然没有摆脱齐梁的诗风,从陈子昂始才迎来了以"风骨"、"气象"著称的盛唐诗歌创作高潮。元好问认为陈子昂的历史功绩完全可以与范蠡的平吴事业相提并论,应为陈子昂铸像来表彰他的功绩。这组诗:论唐诗的历史性转折,及其意义。
第九首
斗靡夸多费览观,陆文犹恨冗于潘。心声只要传心了,布谷澜翻可是难。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批评陆机的,陆机和潘岳是西晋文坛齐名的代表人物。元好问认为:"陆文犹恨冗于潘",诗歌绮靡、篇幅冗长不可取,读者读之也是浪费时间与情感,诗歌要注重真情实感,传声达意即可,反对形式主义的华而不实。
第十首
排比铺张特一途,藩篱如此亦区区。少陵自有连城璧,争奈微之识碔砆。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针对元稹评论杜甫言论的再评论。元稹在杜甫的墓志铭中推重他晚年的
长篇排律诗,说杜甫"铺陈始终,排比声律"之高深连李白也望尘莫及。杜甫的长篇排律的确精细,在诗歌语言艺术上也确实做到了他的:"语不惊人誓不休"。但是杜甫长篇排律固然功力深厚,但多为投赠之作,也非他诗歌的精粹部分,而且格律严谨,对仗工稳也产生过于雕琢和堆砌的副作用。元稹侧重于杜甫诗歌炼字造句方面的形式技巧,忽略了杜甫诗歌中最有价值的东西,即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和忧国忧民的进步思想和深刻的现实主义精神,也忽略了杜诗多样化的风格和艺术上全面的成就。因此,元好问对元稹的批评对于诗歌的继承与发展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这组诗:论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第十一首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赏析
这首诗中元好问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真、假诗人的分界线。他举例说明只有象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现实的细微洞察才能激发内心诗意的感受,写出一些出神入画,苍凉隽永的诗句。指出诗歌的创作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作品是客观现实在诗人头脑中的映现后的结晶。他深刻地批评了西昆体、江西诗派一味"暗中摸索"的临摹前人,这是诗歌"总非真"的不良现象。这组诗:论真、假诗人及现实主义文风。
第十二首
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价李商隐的,元好问引用《锦瑟》中的诗句意在说明李商隐的诗歌词义隐晦,多种笺解。而古往今来历届的诗人,诗评家都很难掌握李商隐诗歌潜在的意象。在这首诗中元好问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含情切切,深幽邈远的向往,也对难以索解表示遗憾,甚至讽刺性的批评。可以说李商隐是朦胧诗的始祖,他的诗歌朦胧而多义,善于把心灵世界的感悟,用比兴、象征、用典、暗示等方式化为扑朔迷离的诗歌意象。而这"意象"只有天知道。这组诗:论诗歌的意象。
第十三首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批评卢仝的,中唐时韩愈诗歌深险怪僻,形象奇特。他善于捕捉变态的景物来构思怪幻诡谲,匪夷所思的形象,创造出雄奇险怪的意象,开了韩孟诗派追求险怪的一代诗风。虽说韩愈在反对传统锐意创新方面做出了贡献,但也使诗歌流入一种险怪艰奥,拼凑堆砌,玩弄技巧的形式主义。而卢仝受韩愈的影响,诗歌过于好奇逞怪。元好问认为这种创作是"鬼画符",是不可取的诗歌风格。这组诗:论"鬼画符"的诗歌风格。
第十四首
出处殊涂听所安,山林何得贱衣冠。华歆一掷金随重,大是渠侬被眼谩。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批评台阁仕宦诗的。元好问借三国时华歆掷金的典故对台阁仕宦诗现象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台阁仕宦都是些脑满肠肥、卖弄学理的欺世盗名之徒,这种虚情假意、道貌岸然、孤芳自赏、琢句雕章的诗风,对于诗歌也是百害而无一利的。这组诗:论诗歌的诗品诗风。
第十五首
笔底银河落九天,何曾憔悴饭山前。世间东抹西涂手,枉着书生待鲁连。
赏析
这首诗是元好问评价李白的,李白的诗歌是:"笔底银河落九天",这种想象丰富,气势恢宏,情感奔放,语言流畅,一气呵成的诗歌也正是元好问崇尚的雄浑恣肆,风神飘逸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