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原理(2)
热处理的原理
热处理的原理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晶粒细化、组织调整和应力消除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热处理的原理及其作用。
首先,热处理的原理之一是晶粒细化。
在金属材料中,晶粒的大小直接影响着材料的力学性能。
通过热处理,可以使晶粒的尺寸变小,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晶粒细化的原理是在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时,晶界开始消失,晶粒开始长大,当温度继续升高时,晶界重新形成,此时晶粒的尺寸变小。
晶粒细化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塑性和韧性,使其更适合工程应用。
其次,热处理的原理还包括组织调整。
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其性能。
例如,通过淬火可以使钢材的组织转变为马氏体,从而提高其硬度和强度;而通过退火可以使马氏体转变为珠光体,从而提高其韧性。
组织调整的原理是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的温度和时间,使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达到改善材料性能的目的。
另外,热处理的原理还涉及应力消除。
在金属加工过程中,材料会产生内部应力,影响其使用性能。
通过热处理,可以消除材料中的内部应力,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应力消除的原理是在加热过程中,材料的晶界和位错会发生移动和重排,从而减少内部应力。
应力消除可以有效减少材料的变形和开裂倾向,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总的来说,热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晶粒细化、组织调整和应力消除。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其强度、硬度、韧性和稳定性,从而满足不同工程应用的需求。
因此,热处理是一项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性能的工艺。
它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程要求。
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不同的工艺可以实现不同的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
首先,我们来介绍退火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持一定时间后,再以适当速度冷却到室温。
退火的目的是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改善塑性和韧性,降低硬度。
这种工艺适用于大多数金属材料,尤其是碳钢和合金钢。
其次,正火工艺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持一定时间后,再冷却到室温。
正火可以提高金属的硬度和强度,同时保持一定的韧性。
这种工艺适用于低碳钢、合金钢和工具钢等材料。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室温。
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高硬度和高强度,但同时会降低其韧性。
这种工艺适用于合金钢、高速钢和不锈钢等材料。
最后,回火是将经过淬火处理的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保持一定时间后冷却。
回火可以降低金属的脆性,提高韧性和塑性。
这种工艺适用于经过淬火处理的合金钢和工具钢等材料。
在进行热处理工艺时,需要注意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以确保获得所需的材料性能。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和形状等因素,综合运用各种热处理工艺,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总之,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加工工艺,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可以满足不同工程要求。
各种热处理工艺都有其特定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只有深入理解这些原理,才能正确地选择和应用热处理工艺,从而获得优质的金属材料。
化学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5.1 化学热处理基本原理化学热处理过程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
一般常把它看成由渗剂中的反应。
渗剂中的扩散,渗剂与被渗金属表面的界面反应,被渗元素原子的扩散和扩散过程中相变等过程所构成。
如气体渗氮时,通人氨气与钢表面产生相界面反应2NH3=3H2十2[N]产生活性氮原子,渗入钢件表面进行渗氮。
渗金属时也可以类似反应表示。
扩散是相界面反应产生的原子渗入金属表面后向钢件内部的迁移过程。
化学热处理过程有时可以只有扩散过程.例如用热浸法渗金属时,就是把工件浸在熔融的金属中,直接吸附金属原子并向内部扩散。
二:化学热处理渗剂及其在化学热处理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机制化学热处理的渗剂一般由含有欲渗元素的物质组成,有时还须按一定比例加入一种催渗剂,以便从渗剂中分解出含有被渗元素的活性物质。
但不是所有含有被渗元素的物质均可作为渗剂,而作为渗剂的物质应该具有一定的活性。
所谓渗剂的活性就是在相界面反应中易于分解出被渗元素原子的能力。
例如普通气体渗氮就不能用N2作为渗氮剂,因为N2在普通渗氮温度不能分解出活性氮原子。
催化剂是促进含有被渗元素的物质分解或产生出活性原子的物质,它仅是一种中间介质,本身不产生被渗无素的活性原子.例如因体渗碳时,除了炭粒以外,还尚须加碳酸钡和碳酸钠,这碳酸钡和碳酸钠就是催渗剂,碳酸钡和碳酸钠在渗碳前后没有变化,仅在渗碳过程中把炭粒变成活性物质CO.化学热处理时分解出被渗元素的活性原子的化学反应有如下几类:1.分解反应普通气体渗碳及气体渗氮都属于这一类。
例如用甲烷渗碳CH4=2H2十[C]2.置换反应例如渗金属时,常按下列反应进行MeCIx+Fe—→FeCl3+Me 在钢表面沉积出金属。
3.还原反应例如渗金属时有时按下列反应进行MeCIx+H2—→FeCl3+Me不论何种反应,其分解出被渗元素的能力均可根据质量作用定律确定。
根据质量作用定律,每一反应的平衡常数,在常压下,取决于温度。
而当温度一定时,平衡常数也一定,则主要取决于参加反应物质的浓度(液态反应)或分压(气态反应)。
食品热处理原理
(t2-t1)就是使残存菌数减少90%所需要的加热杀 菌时间,也就是D值,
K 1
∴
D 1
D
K
25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D值的计算: 变换公式(1) lgb = -kt + lga 得:
D
t
---------------(2)
lg a lg b
式中:t—加热杀菌时间 a—初始芽孢浓度 b—经t时间杀菌后残存的活芽孢浓度
41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Z值在TDT 曲线上表示
42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3) 加热减数时间和拟致死温时曲线 加热减数时间
(Thermal Reduction Time,TRT) TRT—在任意规定的温度下,将对象菌数
减少到某一程度(1/10n)所需要的加热 杀菌时间,分钟。
43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对象菌
T℃ 热处理
微生物死灭的数量与杀菌时间之间的关系:
一级反应的关系式
16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一级反应关系式为:
K 1 ln c t c0
在某一温度下, 微生物死灭的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式:
K 1 lg a tb
17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K 1 lg a tb
式中:K—死灭速度常数 t—加热杀菌时间 a—热杀菌前的菌数(原始菌数) b—经t时间杀菌后残存的活菌数
???
再看残存活菌曲线
22
2-2 食品热处理原理
残存活菌曲线分析:
➢ 纵轴每通过一个对数周 期,菌数变化90%;
➢菌数减少90%所需要的热 杀菌时间相等;
➢纵坐标每通过一个对 数周所对应的时间变化 (t2-t1)也就是菌数减 少90%所需要的加热杀
crzrcu热处理
crzrcu热处理CRZRCU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在提高金属材料性能的同时,也为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本文将从CRZRCU热处理的原理、应用以及发展前景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希望能为读者展示CRZRCU热处理的重要性和价值。
一、CRZRCU热处理的原理CRZRCU热处理是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温度和冷却速率,使其发生相变或组织结构变化,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能。
热处理过程中,首先将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达到晶体的变形温度,然后保持一段时间,使晶体结构发生变化,最后通过急冷或缓冷使晶体结构稳定下来。
这样就能改变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等性能,提高其机械性能和耐磨性。
二、CRZRCU热处理的应用CRZRCU热处理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在汽车制造中,CRZRCU热处理可以提高发动机零部件的硬度和强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在航空航天领域,CRZRCU热处理可以提高航空发动机叶片的耐高温性能,增强其抗疲劳和抗腐蚀能力。
在电子产品制造中,CRZRCU热处理可以提高电子元器件的导电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此外,CRZRCU热处理还可以用于钢铁、机械、建筑等领域的材料加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三、CRZRCU热处理的发展前景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对材料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CRZRCU热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CRZRCU热处理技术将不断创新和改进,使其在材料加工中的应用更加广泛。
同时,CRZRCU热处理的发展也需要与其他相关技术相结合,如材料科学、表面工程等,以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CRZRCU热处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在制造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冷却速率,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随着制造业的发展,CRZRCU热处理的应用前景广阔。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CRZRCU热处理将会在各个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原理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加热、保温和冷却过程,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加工方法。
这种加工方法可以用于多种材料,包括金属、陶瓷和玻璃等。
热处理的原理是利用材料结构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使其组织结构达到最佳状态。
热处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材料的性质和形状,以满足人们对产品的需求。
在热处理过程中,材料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因为随着温度的变化,原子、离子和分子的运动方式也会发生变化。
当温度增加时,原子、离子和分子运动加快,使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材料的性质和形状也随之改变。
热处理的主要步骤是加热、保温和冷却。
加热是将材料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组织结构发生变化;保温是在一定温度下让材料平衡,使微观结构达到最佳状态;冷却是使材料迅速从高温状态到达某一低温状态,使其基本保持所形成的组织结构。
在热处理中,材料的组织结构主要分为晶粒和相的结构。
晶粒是由原子或分子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的大量微观结构单元,相是具有相同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的区域。
通过控制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温度和时间,可以改变晶粒和相的大小、形状和分布,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能和形态。
热处理的种类很多,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产品需求。
例如,退火可以消除材料内部应力和缺陷,降低硬度和延展性;淬火可以使材料快速冷却并增加硬度和强度;回火可以降低材料脆性并保证材料的强度和韧性。
总的来说,热处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加工方法,可以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性能,从而满足各种产品的需求。
此外,不同的热处理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材料和产品需求,因此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
钢的热处理原理
钢的热处理原理钢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
钢的性能可以通过热处理来改善,热处理是利用加热和冷却的方式,改变钢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原理是钢材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进行冷却。
下面将详细介绍钢的热处理原理及其影响。
首先,钢的热处理原理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过程。
加热是将钢材加热至一定温度,通常高于其临界温度,使其组织发生相变。
保温是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使组织结构得以稳定。
冷却是以一定速度使钢材迅速冷却至室温,使其组织结构得以固定。
这三个过程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钢材的性能。
其次,热处理原理对钢材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
加热可以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使其晶粒长大,晶界清晰,提高了塑性和韧性。
保温可以使钢材内部的相变得以充分进行,进一步改善了钢材的组织结构。
冷却的速度和方式也会对钢材的性能产生影响,快速冷却可以得到马氏体组织,提高了钢的硬度。
另外,热处理原理还受到材料成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钢材成分会影响相变温度和组织结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选择也会直接影响到钢材的性能。
冷却速度的选择则会影响到钢材的硬度和韧性,不同的冷却方式也会得到不同的组织结构。
总之,钢的热处理原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过程,改变钢材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热处理原理对钢材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同时受到材料成分、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因此,在实际生产中,需要根据具体的要求和条件,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通过对钢的热处理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钢的性能调控方法,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好的材料支持。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利用钢材的性能,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热处理培训资料
热处理培训资料
热处理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控制金属材料的加热、保
温和冷却过程,改变其晶体结构和性能,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强度、
硬度、韧性等特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热处理技术,以下是一
些关于热处理的培训资料:
一、热处理的基本原理
1. 热处理的定义:热处理是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对金属材
料进行控制,使其获得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2. 热处理的分类:热处理可以分为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不同
类型,每种类型的热处理都有其特定的工艺条件和效果。
二、热处理的步骤和工艺
1. 加热:将金属材料置于炉内或其他加热设备中,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达到所需要的状态。
2. 保温:在达到所需温度后,保持一定时间,使金属材料的温度均
匀分布和晶粒重新组织。
3. 冷却:将金属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以实现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三、热处理的影响因素
1. 温度:加热和保温过程中的温度对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效果有着重
要影响,温度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导致热处理效果不理想。
2. 时间:保温时间的长短决定了金属材料晶粒的再结晶和再结晶的程度,影响其力学性能等方面。
3. 冷却速度:冷却速度快慢直接影响金属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过快或过慢都可能导致不良影响。
四、热处理的应用领域
1. 通用机械制造业:汽车、机床、航空航天等领域都广泛应用热处理技术,以提高产品的性能和寿命。
2. 金属材料加工业:钢铁、铝合金、铜合金等金属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热处理,以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能。
3. 工具制造业:刀具、模具等工具制造业中的工件经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提高其耐磨性、硬度等性能。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热处理是一种用于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工艺。
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从而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耐腐蚀性等。
热处理的原理是基于固体材料的晶体结构与物理性能之间的关系。
晶体结构是由原子或分子的周期性排列所组成,不同的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物理性能。
在加热过程中,材料中的原子或分子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具有更高的热运动能力,从而使晶体结构发生变化。
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和时间,可以实现晶体结构的改变。
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淬火、回火、表面处理等。
退火是将材料加热到特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至室温,目的是消除内部应力和改善材料的韧性。
淬火是在材料加热到高温后,迅速冷却至室温,通过快速冷却可以使材料形成硬脆结构,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也会导致内部应力增大,需要进行回火处理来消除应力。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缓慢冷却,目的是降低材料的硬度,提高韧性。
表面处理是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特定的化合物或合金层,用于改善材料的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热处理工艺的选择要根据材料的组成和应用要求进行。
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热处理敏感性和适用温度范围。
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可以使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要求的同时,减少成本和能源消耗。
总之,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改善材料性能的重要工艺。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物理性能,提高材料的强度、硬度、韧性和耐腐蚀性等。
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对于提高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热处理是一种将金属或合金材料通过加热和冷却处理来改变其物理和机械性能的工艺。
它是材料加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可以通过控制热处理工艺,使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腐蚀性等性能得到改善。
热处理的核心原理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使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变化。
材料的晶体结构决定了其宏观性能。
例如,在晶体结构较均匀的钢中,碳原子分布均匀,这样就有利于提高钢材的硬度和强度。
钢的热处理原理 (2)
钢的热处理原理9-1概述一、热处理的作用热处理是将钢在固态下加热到预定温度,并在该温度下保持一段时间,然后以一定的速度冷却下来的一种热加工工艺。
其目的是改变钢的内部组织结构,以改善钢的性能。
通过适当的热处理可以显著提高钢的机械性能,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
热处理工艺不但可以强化金属材料、充分挖掘材料性能潜力、降低结构重量、节省材料和能源,而且能够提高机械产品质量、大幅度延长机器零件的使用寿命,做到一个顶几个、顶几十个。
恰当的热处理工艺可以消除铸、锻、焊等热加工工艺造成的各种缺陷,细化晶粒、消除偏析、降低内应力,使钢的组织和性能更加均匀。
++热处理也是机器零件加工工艺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此外,通过热处理还可以使工件表面具有抗磨损、耐腐蚀等特殊物理化学性能。
二、热处理和相图原则上只有在加热或冷却时发生溶解度显著变化或者发生类似纯铁的同素异构转变,即有固态相变发生的合金才能进行热处理。
纯金属、某些单相合金等不能用热处理强化,只能采用加工硬化的方法。
现以Fe- FeC相图为例进3一步说明钢的固态转变。
共析钢加热至Fe- FeC相3图PSK线(A线)以上全部转1 变为奥氏体;亚、过共析钢则必须加热到GS线(A线)和ES3 线(A线)以上才能获得单相cm 奥氏体。
钢从奥氏体状态缓慢冷却至A线以下,将发生共析转1 变,形成珠光体。
而在通过A3线或A线时,则分别从奥氏体cm中析出过剩相铁素体和渗碳体。
但是铁碳相图反映的是热力学上近于平衡时铁碳合金的组织状态与温度及合金成分之间的关系。
A线、A线和A13cm线是钢在缓慢加热和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临界点。
实际上,钢进行热处理时其组织转变并不按铁碳相图上所示的平衡温、Ac、Ac;而把冷却时的实际临界温度标以字13cm度进行,通常都有不同程度的滞后现象。
即实际转变温度要偏离平衡的临界温度。
加热或冷母“r”,如Ar、Ar、Ar等。
却速度越快,则滞后现象越严重。
图9-3表示钢加热和冷却速度对碳钢临界温度的影响。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
热处理基本知识及工艺原理1. 热处理的基础热处理听起来很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是给金属“洗澡”,不过这澡可不是一般的洗澡,它是通过加热和冷却,让金属变得更结实、更耐用。
就像人要适当运动一样,金属也需要“锻炼”才能有更好的表现。
大家常常听到的“热处理”这两个字,实际上是金属加工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在制造一些需要承受高强度和高温的零件时,它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突出。
1.1 热处理的类型热处理可分为几种主要的类型,比如淬火、回火、退火、正火等等。
这些名字听起来有点像高深的武功秘籍,但其实它们各有各的妙处。
淬火就像是给金属来个猛击,迅速让它从热状态转为冷状态,达到硬化的效果;而回火则是帮金属放松一下,避免太过刚强造成的脆弱。
退火则是金属的“慢养”,通过长时间的加热和缓慢冷却,让金属的内部结构得到调整。
正火呢,就像是在金属身上做个深层按摩,让它恢复到最佳状态。
1.2 热处理的原理那热处理的原理又是什么呢?其实也不复杂。
热处理过程中,金属的内部原子结构会发生变化,就像是大海中的波涛汹涌,时而平静,时而激烈。
加热的时候,原子就像聚会的朋友,欢快地跳动;冷却时,它们就得迅速找到自己的位置,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打架”的情况,这就影响了金属的强度和韧性。
2. 热处理的工艺2.1 工艺步骤热处理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步骤。
先是加热,像开车一样,把温度开到理想值,这个过程要慢慢来,别着急;接着就是保温,保持一段时间,让金属的“细胞”好好“吸收养分”;最后是冷却,冷却的方法可以是水、油,甚至空气,各种各样的方式让金属在不同的环境中“转身”。
这整个流程下来,金属的性能就提升了好几个档次。
2.2 影响因素当然,热处理的效果也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温度、时间、冷却速度等。
就好比炒菜,如果温度掌握不好,时间控制不当,最终的味道可就大相径庭了。
为了得到理想的效果,工艺参数的选择可得仔细斟酌。
3. 热处理的应用热处理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特别是在汽车、航空、机械等行业,都是大显身手的地方。
材料热处理原理第二章 奥氏体的形成
• 奥氏体的形成速度:形核率I 和长大速度G
转变温度/℃
740 760 780 800
共析碳钢
形核率I /(1/mm3s)
长大速度 G/(mm/s)
2280
0.0005
11000
0.010
51500
0.026
616000
0.041
转变一半所需 时间/s 100 9 3 1
• T,形成速度增大
1.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结构: 体心立方 复杂斜方 面心立方
C含量: 0.02% 6.69% 0.77%
奥氏体A(γ)
Acm A3
A1
奥氏体的形成: (1) 的点阵重构 (2)渗碳体的溶解 (3)C在中的扩散重新分布
1. 奥氏体形核
G -Vgv S V < 0
V•gv :新奥氏体与母相之间的体积 自由能之差,加热相变的动力
T,有利于改善淬火钢尤其是淬火高碳工具钢的韧性。
1.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 ②碳含量的影响
– 钢中碳含量愈高,奥氏体形成速度就愈快。
原因:
**碳含量增高时,碳化物数量增多,铁素体与渗碳体的相
界面面积增大,因而增加了奥氏体的形核部位,使形核率增 大。
**同时,碳化物数量增多后,使碳的扩散距离减小, ** 随奥氏体中碳含量增加,碳和铁原子的扩散系数增大
1. 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 T
C / - C /
形核所需C浓度的起伏
,有利于提高形核率
• 因此,T,相变过热 度增加,形核急剧增 加 (I>G),有利于形 成细小的奥氏体晶粒。
1.奥氏体等温形成动力学
(2) 长大速度G • 等温转变
G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
热处理原理及工艺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一起琢磨琢磨热处理的原理及工艺,这可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先来说说热处理的原理。
简单来讲,热处理就是通过改变材料的温度,然后控制冷却速度,来改变材料的内部组织结构,从而改善它的性能。
这就好比给材料做了一次“健身训练”,让它变得更强更厉害!比如说,把一块钢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以不同的速度冷却,它的硬度、强度、韧性这些性能都会发生变化。
那热处理都有哪些工艺呢?常见的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退火就像是让材料“放松休息”一下。
把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慢慢冷却。
这样可以降低材料的硬度,改善它的切削加工性能,还能消除内部应力,让材料更稳定。
正火呢,和退火有点像,但冷却速度稍快一些。
它能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让材料的性能更均匀。
淬火可就比较“激烈”啦!把材料加热到高温,然后快速放到水或者油里冷却。
这就像给材料来了个“魔鬼训练”,能让材料变得特别硬,但是也会比较脆。
淬火之后通常还会进行回火。
回火就像是给经过“魔鬼训练”的材料做个“按摩放松”。
把淬火后的材料再次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冷却。
这样可以降低材料的脆性,提高韧性,让材料既有高硬度又有好的韧性。
再比如说,有时候为了得到特殊的性能,还会进行表面热处理,像渗碳、渗氮这些。
渗碳就是让材料表面吸收碳元素,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而内部仍然保持较好的韧性。
渗氮呢,则是让材料表面吸收氮元素,能让材料的表面更耐磨、耐腐蚀。
给大家举个例子,比如说制造一把刀。
先对钢材进行退火处理,让它容易加工。
然后进行淬火,让刀刃变得坚硬锋利。
最后再回火,让刀既有硬度又不容易折断。
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虽然有点复杂,但只要咱们理解清楚,就能明白为什么要对材料进行这样的处理,也能更好地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来满足不同的需求。
同学们,现在你们对热处理是不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呢?。
热处理的原理是什么
热处理的原理是什么
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一种工艺。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固溶体溶解和析出:热处理可以改变固溶体中原子或离子的分布状态,使之溶解或析出,从而影响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例如,通过固溶处理可以将一些固溶体溶解在基体中,增加材料的强度和硬度。
2. 渗透和沉淀:热处理可以改变材料中的组分分布,使之在凝固行为中发生扩散和分解沉淀。
例如,通过淬火可以使材料中的碳原子发生扩散,使材料表面形成一层高碳化物沉淀,从而提高材料的抗磨性和耐蚀性。
3. 组织相变:热处理可以引起材料的相变,从而改变其晶体结构和晶界性质。
例如,通过退火处理可以使材料中的晶粒长大、结构更加稳定,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4. 残余应力的消除:热处理可以通过加热和冷却的过程来消除材料中的残余应力。
例如,通过应力回火可以使材料中的应力得到释放和均衡,减少材料的开裂和变形倾向。
总之,热处理利用材料在高温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
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的温度、时间和速率,可以使材料达到所需的力学性能、导电性能、耐腐蚀性等要求。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热处理是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它可以使金属材料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热处理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改变材料的晶粒结构,调整晶界及相的分布,从而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具体来说,热处理主要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工艺。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慢慢冷却到室温。
退火可以去除金属材料的内应力,改善塑性,提高延展性和强韧性。
退火还可以促进晶界的移动和重排,使得晶粒尺寸变大,晶界变得清晰平整。
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通过自然冷却或受控冷却的方式冷却到室温。
正火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同时也会降低材料的延展性。
淬火是将热处理金属材料迅速冷却至室温,通常使用水、油等介质进行冷却。
淬火可以使金属材料产生马氏体组织,提高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塑性和韧性。
回火是在淬火后,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通过自然冷却或受控冷却的方式冷却到室温。
回火可以消除淬火产生的内应力,并提高金属材料的韧性和塑性。
在热处理过程中,需要控制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和冷却速度,
以确保金属材料达到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此外,不同的金属材料和工件形状也需要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通过合理的热处理工艺,可以使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性能和耐久性。
简述热处理的原理。
简述热处理的原理。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的工艺,用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它是金属加工中的重要工艺之一,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航空、汽车、机械制造等。
热处理的原理是利用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变规律,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的过程,使金属材料达到预期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在热处理过程中,金属材料首先经过加热,使其达到一定温度。
当金属材料的温度超过一定临界点时,晶体结构会发生相变,从而改变材料的性质。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等。
退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目的是消除内部应力,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正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温度,然后以适当速率冷却,使材料获得一定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然后迅速冷却,使材料产生马氏体组织,从而获得高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在淬火后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然后缓慢冷却,目的是消除淬火应力,调整材料的硬度和韧性。
热处理的原理是基于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变规律。
金属是由一种或多种金属元素组成的晶体固体,晶体结构是由原子或离子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而成。
金属材料的性质与其晶体结构和缺陷密切相关。
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的过程,可以改变晶体结构和缺陷,从而改变金属材料的性能。
热处理的过程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三个阶段。
加热阶段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达到相变的温度。
保温阶段是在一定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发生相变。
冷却阶段是将金属材料迅速冷却,使相变后的晶体结构固定下来。
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通过热处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不同的热处理方法和参数可以获得不同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选择合适的热处理方法和参数可以使金属材料达到最佳的性能。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的工艺,用来改变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它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加工工艺,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耐磨性、耐腐蚀性等。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原理解析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原理解析热处理是通过加热和冷却金属材料来改变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方法。
它在金属加工和制造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韧性、强度和耐腐蚀性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并分析其原理。
1. 硬化(Quenching)硬化是一种常用的热处理方法,通过快速冷却材料来增加其硬度和强度。
通常,将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也称为临界点),然后迅速将其冷却到室温,以实现硬化作用。
快速冷却的方法包括浸泡在油中(油淬硬化)或水中(水淬硬化),或采用其他冷却介质如盐水。
这种快速冷却过程会导致材料内部组织发生相变和晶粒细化,从而提高了硬度和强度。
2. 淬火(Tempering)淬火是硬化后对材料进行回火处理的方法,目的是调整其硬度和韧性的比例。
淬火是通过加热材料到较高温度,然后迅速从空气中冷却,以减少硬化后的脆性。
这个过程会改变材料内部的晶粒结构,使之重新组合并形成一种更均匀的组织。
通过控制回火温度和时间,可以调整材料的硬度和韧性,以满足特定的使用要求。
3. 固溶处理(Solutionizing)固溶处理是一种将固体溶解在熔融金属中的方法,用于改善金属的强度和耐腐蚀性。
该方法通常应用于合金材料,因为合金材料的组织中含有多种元素。
固溶处理涉及将材料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使其熔化,然后冷却以形成均匀的固溶体。
这个过程可以去除合金材料中的析出相并使其均匀溶解。
在固溶处理后,材料通常会进行进一步的冷却和固化,以稳定其组织。
4. 马氏体转变(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马氏体转变是一种通过快速冷却使材料发生固态相变的方法。
当材料经过快速冷却时,其晶体结构会由面心立方格子(A相)转变为体心立方格子(B相),这个过程被称为马氏体转变。
这种相变导致材料的变硬和变脆,并且产生奥氏体晶粒结构。
马氏体转变广泛应用于钢材的制造中,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5. 强化(Precipitation Hardening)强化是一种常见的热处理方法,用于提高合金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热处理的原理与机制
热处理的原理与机制热处理是一种用热力学原理来改良材料性能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现代工业中已经广泛应用,从汽车到航天器的制造过程中都会用到热处理。
这篇文章将解释热处理的原理和机制,以及它如何影响材料的不同属性。
一、热处理的原理热处理的原理就是通过加热和冷却材料来改变它的原始结构。
加热将原始结构的晶粒增大,这可以减少材料的内部缺陷。
缺陷是材料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可以减少缺陷,材料的强度就会得到提升。
此外,加热还可以使原始结构中的固溶体分散,从而改变它们的性质。
冷却则会产生几种不同的反应。
如果材料在加热过程中达到了足够高的温度,就可以形成亚晶粒。
这些亚晶粒的大小与晶格中的原子数量有关,而这个大小又会影响材料的强度。
冷却还可以改变原始结构中的亚晶粒序列,从而影响材料的强度和刚度。
在热处理中,有两个关键温度。
第一个是温度,如果这个温度太低,可能会导致材料不发生任何变化;如果太高,则可能会破坏材料的结构。
第二个是保留时间,也就是材料在给定温度下暴露的时间。
如果保留时间太短,材料可能没有充分发生变化;如果太长,则可能会导致材料缺陷的重新形成。
因此,热处理必须强调既要准确定义温度,又要准确评估热处理过程所需的时间,以获得最理想的性能。
二、热处理的机制热处理机制对于决定材料性能的影响非常大。
热处理可以发生在三个不同的温度范围内。
在温度低于首先临界温度但高于室温的范围内,材料原子之间的作用力比较保守,且材料表现出比较脆弱的特性。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进行的热处理通常称为焙火处理,其目的是对原始材料中的晶体缺陷进行修复,堆积空位,并使材料重新获得一些强度。
焙火处理一般需要几小时到几天的时间,可以通过快速加热和冷却来加快处理时间。
在第二个温度范围,材料强度变得更大,而材料的弹性也会随之改变。
在这个温度范围内的热处理通常称为回火处理,其目的是通过控制回火温度和回火时间来减少焙火处理中产生的不成熟的亚晶粒和其他尚未完成的变化。
回火处理通常需要几个小时到几天的时间,并且需要精确控制时间和温度。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
热处理原理与工艺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它是金属材料加工中一种重要的工艺技术,可以改善材料的硬度、韧性、耐腐蚀性和导电性等性能。
热处理的原理是基于材料的晶体结构和相变规律。
晶体结构是由原子或离子组成的,通过改变结构,可以改变材料的性能。
热处理主要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晶体结构。
具体来说,主要有两种原理:相变原理和固溶强化原理。
相变原理是指当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原子或离子会由有序排列转变为无序排列的状态。
常见的相变包括固态到液态的熔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固态到固态间的相变等。
相变不仅会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还会影响其性能。
例如,通过淬火将钢材从固态快速冷却到室温,可以使其结构变为马氏体,从而大幅提高硬度和强度。
固溶强化原理是指将固溶体和固溶体之间形成的溶质原子或离子分子溶解到晶粒之间,加强晶界的固溶作用。
当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溶质原子或离子会在晶界处扩散和固溶到晶粒中,在晶界形成固溶体。
固溶体不仅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还可以改善其耐腐蚀性能。
常见的固溶强化处理工艺包括均匀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
其中加热是指将材料加热到所需温度的过程。
加热的目的是使材料达到所需的组织和性能变化,但同时也要注意控制加热速率、温度均匀性和保护措施,以防止材料的变形和氧化。
保温是指在达到所需温度后,将材料保持在一定温度的过程。
保温时间是根据材料类型和处理过程中的相变规律确定的。
冷却是指将材料从高温状态迅速冷却到室温的过程。
冷却方式的选择是根据材料的相变规律和所需性能来确定的。
常用的冷却方式包括自然冷却、空气冷却、水冷却和油冷却等。
总之,热处理是通过控制材料在高温环境下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热处理的原理主要包括相变原理和固溶强化原理。
热处理的工艺包括加热、保温和冷却等过程。
通过合理选择不同的加热、保温和冷却条件,可以使材料获得所需的组织结构和性能,满足不同工程需求。
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原理
热处理是一种通过加热和冷却来改变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它在金属加工和
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处理的原理是利用材料在高温下的晶体结构变化,通过控制加热和冷却过程,使材料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
下面将介绍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常见的热处理工艺。
首先,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来改变其性能。
在加热过
程中,材料的晶粒会发生再结晶,晶粒尺寸会增大,晶格缺陷会得到修复,从而提高材料的塑性和韧性。
而在冷却过程中,晶粒会重新结晶,晶粒尺寸会减小,晶格缺陷会增加,从而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其次,常见的热处理工艺包括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
退火是将材料加热至
临界温度以上,然后缓慢冷却到室温,目的是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和提高塑性。
正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在空气中冷却,目的是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
淬火是将材料加热至临界温度以上,然后迅速冷却到介质中,目的是使材料获得高硬度和强度。
回火是将经过淬火处理的材料加热至较低的温度,然后保温一段时间,最后冷却,目的是降低材料的脆性和提高韧性。
此外,热处理的效果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冷却速
度等。
在进行热处理时,必须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热处理工艺参数,以获得所需的性能。
总之,热处理是一种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和冷却过程来改变其结构和性能的工艺。
通过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和参数,可以使材料获得所需的力学性能和物理性能,从而满足不同工程和制造的需求。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热处理的原理和工艺,并在实际生产中加以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五、TTT曲线和CCT曲线的意义
钢的TTT曲线和CCT曲线对生产与科学研 究都有重要意义。
是制定合理的热处理工艺规程和发展新
的热处理工艺(如形变热处理)等方面 的重要依据; 对于分析研究各种钢在不同热处理后的 金相组织与性能,进而合理地选用钢材 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二、共析钢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
1、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水冷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Ps-过冷A转变为P型组织开始线 Pf-过冷A转变为P型组织终了线 KK′-过冷A转变中止线 Vk-上临界冷却速度,共析钢以大于该 速度冷却时,由于遇不到P转变线,得 到马氏体(M)组织。 Vk′-下临界冷却速度,共析钢以小于该 速度冷却时,得到全部P型组织。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六、钢的冷却转变小结
钢在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 物根据其转变温度的高低可分为高温转 变产物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中温 转变产物上贝氏体、下贝氏体,低温转 变产物马氏体等几种。随着转变温度的 降低,其转变产物的硬度增高,而韧性 的变化则较为复杂。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四、过共析钢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
(+Fe3CⅡ)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与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差异
过共析钢过冷A在高温区,将首先析出二次
渗碳体(Fe3CⅡ),而后转变为其它组织。 由于过共析钢奥氏体中碳含量高,所以油冷、 水冷后的组织中应包括残余奥氏体(AR )。 过共析钢与共析钢一样,其冷却过程中无贝 氏体(B)转变。
珠光体 3800倍 索氏体 8000倍 屈氏体 8000倍
§2.2
名 称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及其产物
符号 P S T 硬 度 形成温 能分辩片层 度/℃ 的放大倍数 A1~650 170~200HB <500× 650~600 25~35HRC 600~550 35~40HRC >800× >2000×
差较小(相变驱动力较小),过冷A比较稳 定,故孕育期很长,转变所需总时间也很长; 温度下降,过冷度增大,新旧相之间的自由 能差不断加大,过冷A的稳定性最低,孕育 期最短,转变速度最快; 继续降低温度,新旧相的自由能差不再起主 导作用,原子扩散能力起主导作用,温度降 低使扩散过程越来越困难,过冷A的孕育期 和转变时间逐渐增长。
过冷A→T(KK′线以上)
过冷A→M( Ms-Mf:马氏体转变) 过冷A→AR(残余奥氏体AR -连续冷却转变后 少量没有转变而保留到室温的过冷奥氏体)
V4冷却(水冷):M+
AR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图中: 1、P转变开始线 2、P转变终了线 3、P转变中止线 4、M转变开始线 5、M转变终了线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2、转变过程及转变产物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缓慢冷却(V1炉冷):过冷A→P,转变温
度较高,P呈粗片状,硬度170HB~220HB 稍快冷却(V2空冷):过冷A→S,P呈细片 状,硬度25HRC~35HRC V3(油冷):T+M+AR,硬度45~55HRC
550 ℃-350 ℃:上贝氏体(上B),呈羽毛状, 微观上为小片状的渗碳体分布在成排的铁素 体片之间。 350 ℃-Ms:下贝氏体(下B),在光学显微 镜下为黑色针状,在电子显微镜下可看到在 铁素体针内沿一定方向分布着细小的碳化物 (Fe2.4C)颗粒。
§2.2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及其产物
上贝 氏体 光学 显微 照片 500×
§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727℃
二、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
孕育期:过冷A从过冷 到转变开始这段时间, 其长短反应了过冷A的 稳定性大小。C曲线中, 鼻尖处(550℃)的孕 育期最短,过冷A稳定 性最小。
§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为何不同温度下过冷A稳定性不同?
过冷度较小时,由于过冷A和P之间的自由能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一、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实际生产中较多情况下是连续冷却,比如 说正火、退火、淬火等热处理等都是从高温 到低温连续冷却,因此研究连续连续冷却更 有意义。 连续冷却:在一定冷却速度下,过冷奥氏体 在一个温度范围内发生转变,得到的产物往 往是不均匀的混合组织。 连续冷却时采用过冷A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CCT曲线-Continuous Cooling Transformation)来研究。
下贝 氏体 光学 显微 照片 500×
上贝 氏体 电子 显微 照片 5000 ×
下贝 氏体 电子 显微 照片 12000 ×
§2.2
过冷奥氏体的转:铁素体片较宽,塑性变形抗力
较低;同时渗碳体分布在铁素体片之间, 容易引起脆断,因此强度和韧性都较差。 下贝氏体:铁素体针细小,无方向性,碳 的过饱和度大,位错密度高,且碳化物分 布均匀、弥散度大,所以硬度高,韧性好, 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自由能G Gγ GP △T △GV (△GP-γ) 温度T
P和A自由 能随温度变 化示意图
T1
§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一、过冷奥氏体的等温转变曲线 定义:过冷A向其他组织转变的转变量与等 温保温时间的关系曲线(TTT曲线-Time Temperature Transformation或C曲线或IT 曲线-Isothermal Transformation)。 测定方法: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测定方法:膨胀法或金相-硬度法
利用快速膨胀仪将Φ30mm试样真空感应加 热到A状态,程序控制冷却速度,并能方便 地从不同速度地膨胀曲线上确定转变开始点 (转变量为1%)、转变终了点(转变量为 99%)所对应的温度和时间,将测得的数据 标在温度-时间半对数坐标系中,连接具有 相同意义的点,得到过冷A连续冷却转变曲 线。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常配合使用金相法 和热分析法。
§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四、过共析钢过冷A的等温转变曲线
§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过共析钢过冷A的C曲线的上部为过 冷A中析出二次渗碳体(Fe3CII)开始线。 当加热温度为Ac1以上30-50℃时,过 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增加,C曲线位置 向左移,同时Ms、Mf线往下移。 过共析钢的过冷A在高温转变区,将 先析出Fe3CII,其余的过冷A再转变为 珠光体型组织。
§2
钢的冷却转变
热处理工艺曲线示意图
§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当温度在A1以上时,奥氏体是稳定的,不发生 分解。当温度降到A1以下后,奥氏体即处于过 冷状态,这种奥氏体称为过冷奥氏体。过冷A 是不稳定的,会转变为其它的组织。钢在冷却 时的转变,实质上是过冷A的转变,而过冷A的 转变也是一个点阵重构和C的扩散过程。
VK'
VK
冷却速度对共析钢转变温度 及转变产物的影响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三、亚共析钢过冷A的连续冷却转变
§2.3 过冷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与共析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差异
亚共析钢过冷A在高温时有一部分将转变为
F,而共析钢没有F的转变。 亚共析钢过冷A在中温转变区会有少量贝氏 体(上B)产生,共析钢没有。 如油冷的产物为F+T+上B+M,但F和上B 量很少,有时可忽略。 另外,如果W(C) ≥0.6%,则油冷和水冷 后的产物中会有少量AR 。
热处理原理、工艺及设备
Principles, Technology and Equipments for Heat Treatment
第一部分
热处理原理(2)
Principles for Heat Treatment
§2
钢的冷却转变
同一种钢加热到奥氏体状态后,由于尔后 的冷却速度不一样,奥氏体转变成的组织不 一样,因而所得的性能也不一样。研究奥氏 体冷却转变常用等温冷却转变曲线,即TTT 曲线(过冷奥氏体在一定温度下随时间变化 组织转变情况)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即 CCT曲线(过冷奥氏体依冷却速度变化组织 转变情况)。TTT曲线是选择热处理冷却制 度的参考,CCT曲线更能反映热处理冷却状 况,作为选择热处理冷却制度的依据。
金相-硬度法
膨胀法 磁性法 热分析法等
§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金相-硬度法:
将钢试样A化后冷却 到不同温度保温不同 时间后淬火,通过显 微镜观测判断过冷A 转变起始点,通过测 定硬度测试判断转变 终了点。 注:把过冷A有1~3% 发生转变的点定为转 变开始点。
过冷A等温转变动力学 曲线作法示意图
§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过冷A的转变速度与温度(过冷度)的关系
§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三、亚共析钢过冷A的等温转变曲线
§2.1
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曲线
亚共析钢的过冷A等温转变曲线与共 析钢C曲线不同的是,在其上方多了一 条过冷A转变为铁素体(F)的转变开始 线。亚共析钢随着含碳量的减少,C曲 线位置往左移,同时Ms、Mf线住上移。 亚共析钢的过冷A等温转变过程与共 析钢类似。只是在高温转变区过冷A将 先有一部分转变为F,剩余的过冷A再转 变为P型组织。
§2.4 影响C曲线的因素
§2.2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及其产物
三、低温转变(M转变)(非扩散型转变)
马氏体:C在α-Fe中的过饱和间隙固溶体,具
有很大的晶格畸变,强度很高。
§2.2
过冷奥氏体的转变及其产物
马氏体转变:钢从A状态快速冷却,在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