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二)》精品导学案(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02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02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

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

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

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

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

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

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相信你是最棒的!

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欧洲学者认为,在古典时代和现代间存在一个被称为“The Dark Ages”的“The Middle Times”。这一时期大约是( )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教版⾼⼀历史必修2第⼀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历史⾮选择题

⼆、⾮选择题(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春秋战国⾄唐代,国家和政府设市于都⾢之中,市处于城中特定位置,以墙垣围住并与民居隔开,设有市师、肆师、质⼈等分掌市内各项事务。《唐六典》记载:“凡市,以⽇中击⿎三百声⽽众以会,⽇⼊前七刻击钲三百声⽽众以散。”

──韩国磐《中国古代的市和市井市肆》

材料⼆宋神宗时,开封已有户20万,……城内店铺林⽴,各地的货物云集于此。处处都有商铺、邸店、酒楼、质库(即后来的当铺),以及各种⼿⼯作坊。晚间有夜市⾄三更,到五更⼜再开张。“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草市是民间“⾃为聚落”、私相贸易的集市,宋代在商品经济发达和交通⽅便的地⽅出现各种集市,如“⼭市、河市、庙市”等,解决了农民“买⾷⽤盐茶农具”问题。“民计每岁种⾷之外,余⽶尽以贸易” (叶适《⽔⼼⽂集》),明州农民,同时“为⼯、为匠、为镊、为负贩”。草市镇内⼩⼉学、义塾、镇学的兴办⽇益增多,有的镇市还建⽴了书院。

──傅宗⽂《宋代的草市镇》

材料四明清时期,在⼯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了⼀⼤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这些市镇商业繁荣,⼈⼝密集,有的多迭数万⼈。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春秋战国⾄唐代“市”的特点。(2分)

(2)根据材料⼆分析宋代的“市”与前代相⽐发⽣了什么变化。(2分)

(3)⽐较材料⼀、⼆、三,指出“草市”与“市”的区别。“草市”的出现有何意义?(6分)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二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工具的进步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表现。下列生产工具按出现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曲辕犁②匣钵③水排④ 铁农具

A.③④①②B.④③①②C.④②③①D.④③②①

2.据史书记载,“(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指的是()

A.耧车B.筒车C.曲辕犁D.翻车

3.新王国时期,古埃及人发明了提水灌溉的装置“沙杜夫”,它利用杠杆原理将低洼之处的水抽引到高处,从而使高低处的耕地均能得到灌溉。这表明()

A.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B.埃及社会饥荒得以缓解

C.农业灌溉工具世界领先D.水利工程推动农业发展

4.山东滕县出土的一汉代耕糖画像石显示∶中间一男子扶犁耦耕,一牛一马拉犁,其后有一男子操耙糖地。前方有三人持锄耘地,一人端着水罐似在浇水。画面左侧有一妇女挑着担子,带着两个小孩朝田间走,似为送饭而来。画像右侧大树下有一人持杖而坐,当为监工。该场景反映了汉代()

A.农民重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生产关系革新后农民积极生产

C.存在分工合作的集体经营方式D.农业领域的多种经营模式盛行

5.如图是不同时期制作陶瓷使用的主要工具,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陶瓷业:()

A.手工生产技术不断进步B.陶瓷产品种类繁多

C.手工业者社会地位提高D.规模宏大分工精细

6.下表是1839年英国各纺织部门女工占比情况:

棉纺织工厂毛纺织工厂丝、麻纺织工厂

56.4% 69.5% 70.5%

此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女工成为工厂主要劳动力B.妇女政治地位大大提高

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本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卷

高中历史必修2人教版本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卷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 殖民扩张和掠夺

B .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 工业革命的进行

D . 垄断组织的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3.布罗代尔说:“十八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在英国发端或崛起的工业革命……可以说是若干世纪前早就开始的‘工业化’进程的终点。”这里他强调了“工业革命”是( )

A . 技术经验积累的结果

B . 世界市场扩大的产物

C . 始于英国“光荣革命”

D . “工业化”进程的终点

4.“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A . 推动了地理大发现和科学进步

B . 满足了宗教人士扩张天主教的愿望

C . 反映了西欧工商业发展的要求

D . 使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 5.某位欧洲航海家的临终遗言说道:“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被摩尼康谷人称

为赤潘哥的小西班牙。”该航海家应该是()

A.达·伽马B.麦哲伦C.哥伦布D.迪亚士

6.工业革命密切了当时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最基本的媒介是()

A.先进的政治制度B.先进的通讯手段C.具有威慑力的炮舰D.价格低廉的商品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测试 (含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我国老百姓的粮食一般是“北麦南稻”,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却出现面食、粟米饭等北方食物,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农业发展

B.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的影响

C.面食营养价值高而备受推崇

D.南方人口增多

2.对以下两幅魏晋壁画解读合理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

B.农业生产恢复

C.社会分工扩大

D.民族交融加强

3.杜佑在《通典》中写道:“禄山称兵内侮,未必素蓄凶谋,是故地逼则势疑,力侔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据此,杜佑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A.边疆军事力量强大

B.统治阶层更迭频繁

C.中央官吏管理疏漏

D.地方管理体系不当

4.唐太宗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他又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由此可知唐太宗()

A.民族政策上与汉武帝完全不同

B.认同汉武帝政绩否定其战争手段

C.对周边各族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D.反对征服战争主张以安抚为主

5.在中国某地出土了这样的三个瓷俑:抱着葫芦的医生、抱着书本的读书人和一个商人,其中读书人个子最高(“惟有读书高”)。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察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

B.科举制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

C.重文风气影响人们价值取向

D.职业分工导致社会地位不同

6.“门阀士族”是指在社会上具有特殊地位、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后于隋唐时期有过短暂兴起,武则天后一蹶不振。影响其衰亡的主要因素是()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8份) 人教课标版(精品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8份) 人教课标版(精品教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

第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难点: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预习自学】

重要概念:

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实业救国论风行于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相号召的实业救国论,成了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议论。

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等原因增发货币。

官僚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二课导学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二课导学案

必修二专题二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重点】民国初年民族工业呈现出“短暂春天”的原因和表现;1935年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民国后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的原因。

【难点】民国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性;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控制与压迫;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采取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基础导学】

一、民国初年的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1.出现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投资热情。

(3)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1915年因反对“二十一条”而掀起的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4)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2.发展概况

(1)从1912~1919年,新增厂矿和资本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都是空前的,超过了过去半个世纪的成就。是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其中心由长江下游的上海等地向北向西发展,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面粉业是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火柴、榨油、造纸等轻工业有了显著的发展,重工业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中国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3.主要特点

(1)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地区,其发展主要是在方面,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2)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在一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3)民族资本与自然经济相比,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15世纪的欧洲,是一个“充满饥渴”的欧洲。这使他们走上发现新世界之路。这种“饥渴”产生的根源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道

C.统治者积极支持海外探险活动

D.教会鼓励人们去东方传播天主教

2.哥伦布在西航的过程中,不断用基督教精神砥砺自己和船员。刚一到达美洲,他即自称是上帝的使者,给处在黑暗之中和死亡笼罩下的人们带来救世主的消息。这表明哥伦布的远洋航行() A.带有较强的宗教热情

B.体现了顽强的意志品质

C.怀着强烈的寻金欲望

D.展现了博大的救人情怀

3.历史学家巴若斯在描写一位葡萄牙航海家的航海发现时写道:“船员们惊异地凝望着这个隐藏了多少世纪的壮美的岬角。他们不仅发现了一个突兀的海角,而且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下列有关此次航海叙述正确的是()

A.这位航海家是迪亚士

B.此次航海路线是向东横渡太平洋

C.此次航海抵达了印度

D.此次航海促使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4.“1498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得了建立商埠的许可,到16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建立了50多处贸易商埠。”材料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葡萄牙人B.西班牙人

C.荷兰人D.英国人

5.据统计,麦哲伦船队的船员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葡萄牙人37个,意大利人30个,西班牙人100多个,此外还有佛兰德尔(今属比利时)人、德国人、英国人等。这表明当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研究目标:

- 了解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掌握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内容;

- 理解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研究内容:

1. 古代文明的概念和特点

- 了解文明的定义和内涵;

- 掌握文明的特点和要素。

2.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 了解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重点了解埃及文明、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兴起与发展。

3.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

- 理解古代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 探讨古代文明的意义和价值。

研究任务:

1. 阅读教材第一章内容,并思考以下问题:

- 什么是文明?文明有哪些特点?

- 古代文明的兴起与发展有哪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 古代文明的影响和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2. 完成教材第一章的课后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尝试与同学讨论以下问题:

- 你认为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启示?

- 对于你个人而言,古代文明的哪些特点和价值触动了你?

研究反思:

- 总结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分析古代文明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意义;

- 思考个人对古代文明的态度和感悟。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必修2全册导学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二高中历史必修2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二、习重点

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三、习难点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自主习】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1 出现:

(1)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地之一,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距今七八千年时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2 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3 主要耕作工具:石刀、石斧、石犁。

4 发展:

(1)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使农业生产力提高。

(2)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人们已懂得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绿肥和治虫灭害等技术。

注:商周时期,虽然出现了青铜农具,但由于青铜比较珍贵,在农业生产中仍然很少使用,当时主要的耕作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西周时期,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人们也由经常迁徙走向定居生活。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1 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开始使用和逐渐推广:春秋战国时期。

(2)改进和进一步推广:两汉时期。赵过推广耦犁(两牛三人),后又出现犁壁。

注:西汉时还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

(3)完善: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

2 耕作技术的进步:

(1)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赵过推行)。

注:西汉赵过既推广耦犁,又推行代田法。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测试卷(word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测试卷(word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二第1—2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

1.“丑旧寅新宏图展,牛归虎跃春意浓”,这副对联中的“牛”与农历纪年相配。这源自( )

A.中国古代的神话传说 B.中国原始的图腾崇拜

C.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2.“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描写的是( )

3.湖南卫视热播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第四站拍摄地在都江堰虹口。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形成于( )

A.西周时期 B.战国时期 C.两汉时期 D.隋唐时期

4.谚语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总结。下列谚语能够反映我国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特点的是( ) A.“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B.“黄牛过河各顾各”

C.“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D.“小满芝麻芒种谷”

5.“宋以后,不论是政治上的风云人物还是文坛领军人物,大多是南方的面孔了。在科举考试中,南方人的优势明显。”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考试制度不公平

B. 经济重心南移

C. 商品经济发展

D. 中央集权加强

6.汉代以后,“地券或地契是买卖双方私人之间所立的文契”。此外还有政府官方发给田地所有人的产权证明文件。这说明( )

A.土地买卖相当频繁

B.土地所有权登记制度的出现

C.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D.土地所有权完全由国家控制

7.下列对土地兼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B.引起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局势动荡,因而政府往往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02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02

第二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公元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浮海至夷洲,这是文献中有关大陆与台湾交通的最早记录。这一年应处于()

A.公元2世纪前期

B.公元2世纪后期

C.公元3世纪前期

D.公元3世纪后期

2.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北方统一

B.民族融合

C.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3.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

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开放的社会

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

4.下图是魏晋南北朝政权变迁简易示意图。按照时间发生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丙乙丁

B.乙甲丙丁

C.甲乙丁丙

D.甲乙丙丁

5.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开通大运河、兴建洛阳城、暴君。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晋惠帝

B.隋文帝

C.隋炀帝

D.唐玄宗

6.明朝人李贽评论说:“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王,未必转谏为谀也。”李贽的评论()

A.揭示了君主专制下的君臣关系

B.批评了太宗用人政策

C.揭示了魏征的人格弱点

D.歌颂了太宗的英明

7.唐朝后期“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这则材料表明()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D.中央与少数民族地区矛盾

8.东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子,巨谓妻曰:“贫乏不供母,子又分母之食,无盍(何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02-答案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二单元测试02-答案

第二单元测试

答案解析

一、

1.【答案】C

【解析】公元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以传说中的耶稣生年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每十年为一个“年代”,每一百年为一个“世纪”。题干中“公元230年”即公元3世纪30年代,应是处于公元3世纪的前期。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表现。由题干图片“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结合所学可知,体现了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局面、东晋十六国等政权分立。与此同时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使得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故此目录的标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故选B。

4.【答案】C

5.【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通大运河、兴建洛阳城”的皇帝是隋炀帝,而其暴政又导致了隋朝的灭亡,故C项正确。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孝廉”即可判断这是汉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察举制。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有利于扩大官员选拔范围,扩大统治基础,故D项正确。

10.【答案】D

11.【答案】B

12.【答案】B

【解析】唐玄宗时,高僧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6次东渡日本弘扬佛法,鉴真到达日本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主持修建日本佛教律宗建筑群——唐招提寺,死后被安葬在日本唐招提寺,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故选B。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2 -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测试2 -含答案

第七单元综合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十月革命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而复杂的政治经济形势,不得不在经济领域内采取一些措施。据此回答1~5题。

1.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答案】 B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在于( )

A.摆脱帝国主义战争

B.向社会主义过渡

C.确立无产阶级统治地位

D.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答案】 D

3.列宁说:“农民曾经不得不去挽救国家,无报酬地缴纳余粮,但是他现在已经受不住这样的负担。”上述材料表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再适合苏俄的国情

B.苏联已经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C.列宁认为俄国农民觉悟不高

D.列宁认为余粮收集制是错误的

【答案】 A

4.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以下符合上述理论的措施有(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教版⾼⼀历史必修2第五单元测试试题及答案(2)

⼆、⾮选择题(本⼤题共3题,21题11分,22题18分,23题11分,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

材料⼆

材料三早在19世纪末,随着西⽅商品对民众⽣活模式的冲击,趋洋附西的倾向就在时势的流变中推动着⽣活习俗的演变。“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重楼⽇洋楼,彩轿⽇洋轿,挂灯名洋灯,⽕锅名洋锅……⼤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请回答:

(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活中所反映出来的历史现象。(不得照抄原⽂)(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历史现象的经济、思想、⽂化原因。(6分)

(3)你如何看待晚清到民国初年社会⽣活中的这些变化?(2分)

22.阅读下列有关我国交通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

板块⼀古代城市交通管理

板块⼆近代城市交通与公共秩序

“往来如织密如⿇,满眼汽车与电车;谁说中华⽣命重,噬⼈虎⼝⽇增加。”“欲保安全维秩序,认明红绿两边灯。”

──上海洋场⽵枝词

《⼯部局董事会会议录》载:“过往车轿必须靠马路左侧通⾏;独轮车必须在马路左侧紧靠⼈⾏道通⾏,不准乱窜。”

板块三近代铁路建设与发展嬗变

19世纪后期四国铁路⾥程统计表(单位:千⽶)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1)据板块⼀中的表格内容,概括古代中国中后期城市交通管理的特点。(2分)

(2)上海洋场⽵枝词反映了当时中国城市交通出现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主要集中于哪⼀类城市?据板块⼆中的两则材料,指出解决这⼀问题的办法。(6分)

高一历史必修二导学案2

高一历史必修二导学案2

课题: 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教学内容个性

笔记

【学习目标】

1.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

2.了解古代中国的官营手工业。

3. 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感受古代中国文明成就的辉煌。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古代手工业的重要成就;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难点: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学习方法】

问题引导法、合作探究法、联系比较法、情境刺激法

【知识链接】

什么是手工业?

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工具小规模生产的手工工业。原始社会晚期,随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生产部门。中国古代手工业包括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是自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过程】

一.独立自学(A级)

一、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

1.特点:

(1)_______;(2)_______生产;(3)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_____;(4)_____,______

3.主要部门及发展概况

(1)冶铜业:①_______已掌握冶铜技术;②_______,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等精美铜器。

(2)冶铁业:①________时,已有铁器;②两汉:_______;东汉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________;③南北朝:____________;④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3)制瓷业:①_____:已烧制出原始瓷器;②东汉:烧出成熟的_____;③北朝:烧出成熟的________;④唐朝:形成________两大制瓷体系;代表瓷器有唐三彩、秘色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测试(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均符合题目题目要求的)

1.中国近代首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诞生于(A)

A.沿海地区B.东北地区C.中部地区D.西部地区

2.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C)

A.商品经济停滞不前

B.官营手工业开始没落

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从农业国变成工业国

3.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其中开近代教育先河的一项内容是( B )

A.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

C.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D.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4.近代中国,面对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很多有识之士意识到,在机器竞争时代,“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于是纷纷兴办实业以救国,中国工业化开始艰难起步。其标志是( A )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鸦片战争

5.洋务派的活动中,最能体现其初衷的是( A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筹划海防

D.创办新式学堂

6.甲午战争后,中国的近代化内容出现新的变化,开始由“政策创新”转向“体制创新”。导致这种转

变的内在因素是(C)

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

7.中国读书人历来“耻于言商,耻于言利”,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投身于近代工商业。这里反映出的时代观念是( A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农

8.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外部条件是( D )

A.辛亥革命的鼓舞

B.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C.民国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D.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9.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是( D)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10.“国人提倡用国货,热度日高。我公司近来销场过大,供不给求。”“我公司”可能是( A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洋务派军事企业

C.外国资本主义企业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

1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顽强生存,其发展特点是( D)

A.严重倒退B.顺利发展C.停滞不前D.曲折发展

12.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

基本用品需求。这说明当时( B )

A.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B.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C.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D.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13.“一五”计划的经济重心是(A)

A.重工业

B.农业

C.手工业

D.商业

14.某次大会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次会议召开时间是( B )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6年

15.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这次成功探索主要是( A )

A.明确指出了国内主要矛盾

B.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

C.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D.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16.下列各项中属于“大跃进”运动中泛滥的“左”倾错误的主要标志是( A )

A.高指标

B.高投资

C.高积累

D.高能耗

17.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重经济困难。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D)

A.“大跃进”片面追求高速度

B.大搞人民公社化运动

C.连续三年的严重自然灾害

D.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18.之所以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主要是因为(C)

A.会上确定了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B.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目标

C.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开放第一批经济特区

19.改革开放初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A.符合农业现代化要求

B.符合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实际

C.个体经济史农村发展的方向

D.是农村改革走向专业化

20.下列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所有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农村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进一步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所有权

21.我国第一批开放的经济特区是( D)

A.深圳、香港、海南、珠海

B.深圳、汕头、海南、珠海

C.深圳、厦门、海南、珠海

D.深圳、厦门、汕头、珠海

22.中国有这样一个城市,在古代是主要的对外港口,有着千帆集会的情景;在近代史民主革命的发源地;在现代则是改革开放的前沿,众多国际大型企业落户在此。这个城市是(D)

A.天津

B.上海

C.南京

D.广州

23.过去上海有句谚语:“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这种情形在浦东开发后得到彻底改观,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浦东的崛起充分体现了我国的(D)A.民族区域自治政策B.不结盟政策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改革开放政策

24.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