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点总结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概述
1. 引言
1.1 遗传学的重要性
1.2 遗传因子发现的历史背景
2. 格雷戈尔·孟德尔的豌豆实验
2.1 孟德尔的生平简介
2.2 豌豆实验的设计
2.3 遗传规律的发现
2.3.1 一阶杂交(单因子遗传)
2.3.2 二因子杂交(多因子遗传)
2.4 孟德尔定律的表述
2.4.1 分离定律
2.4.2 组合定律
3. 遗传因子的概念
3.1 遗传因子的定义
3.2 遗传因子与性状的关系
3.3 显性与隐性遗传因子
4. 染色体理论的建立
4.1 细胞分裂的发现
4.2 染色体与遗传的关系
4.3 托马斯·亨特·摩根的果蝇实验
4.4 连锁与重组的概念
5. DNA作为遗传物质的证实
5.1 核酸的发现
5.2 奥斯瓦尔德·艾弗里的实验 5.3 DNA双螺旋结构的解析
5.4 遗传信息的复制与表达
6. 遗传工程与基因编辑
6.1 基因克隆技术
6.2 基因工程技术
6.3 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
7. 遗传学的应用
7.1 农业中的遗传改良
7.2 医学中的遗传诊断与治疗 7.3 法医学中的DNA指纹技术
8. 遗传学的未来展望
8.1 基因组学的发展
8.2 个体化医疗的前景
8.3 伦理与法律问题
9. 结论
9.1 遗传因子发现的科学意义 9.2 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贡献
参考文献
附录
A. 孟德尔豌豆实验的原始数据
B. 染色体图谱
C. 基因编辑技术的操作指南
请注意,以上内容是一个关于遗传因子发现知识点的概述框架,具体每个部分需要根据实际的学术研究和资料进行详细撰写和扩展。每个章节都应该包含详细的解释、实例、图表和参考文献,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深度。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文档格式进行撰写,并在完成后进行彻底的校对和格式审查,以避免任何乱码或错乱字符段落的出现。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本章提要:
本章知识点:
一、相关概念和符号
1、相对性状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2)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1)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2)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3)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4)显性与隐性性状的判断:
①双亲具相对性状,子代只有一种性状(数量要足够多),子代性状为显性。
②双亲具相同性状,子代出现性状分离,双亲性状为显性。
3、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1)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2)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于1909年提出“基因”P12)
(4)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4、纯合子与杂合子
(1)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包括: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2)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3)显性纯合子与杂合子的鉴别方法
①测交法:待测个体×隐性纯合子
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②自交法: 待测个体自交
结果分析:若后代无性状分离,则为纯合子;若后代有性状分离,则为杂合子。
③花粉鉴别法:让待测个体长大开花后,取出花粉放在载玻片上,染色观察。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
1、豌豆的特点
(1)传粉、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
(2)有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表示,♂表
示,♀表示
↓表示产生下一代
F1表示
F2表示
×表示
× 表示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
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
决定的。显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因子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
(3)在形成时,成对因子发生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甲♂×乙♀为。
2、性状类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的现象。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遗传因子的发现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突破,它揭示了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本文将从遗传因子的定义、发现历程、作用机制和应用前景四个方面进行总结。
一、遗传因子的定义
遗传因子是指控制生物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它们位于染色体上,由DNA分子组成。遗传因子决定了生物的性状、形态、生理功能和行为特征等,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础。
二、遗传因子的发现历程
遗传因子的发现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当时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20世纪初,摩尔根等人通过果蝇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存在和遗传规律的更深层次。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基因是由DNA分子组成的,而DNA分子的结构和功能也被揭示出来。最终,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启动和完成,使得我们对遗传因子的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
三、遗传因子的作用机制
遗传因子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和调节基因表达来发挥作用。具体来说,DNA分子通过转录生成mRNA分子,然后mRNA分子通过翻译生成蛋白质。不同的基因会编码不同的蛋白质,而蛋白质则决
定了生物的性状和功能。此外,遗传因子还可以通过突变、重组和表观遗传等方式产生新的遗传变异,从而推动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
四、遗传因子的应用前景
遗传因子的发现和研究为人类健康、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例如,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分支,可以帮助人们预防和治疗遗传性疾病。基因编辑技术则可以精准地修改遗传因子,为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新的希望。此外,遗传因子的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为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探索宇宙奥秘提供更深刻的思考和启示。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一、遗传因子的概念
遗传因子是指影响个体性状或表型的基因,是决定生物遗传特征的基
本单位。遗传因子是由DNA分子组成,具有编码蛋白质的信息。
二、遗传因子的发现历程
1. 格里高利·孟德尔的实验: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的存在和
遗传规律。
2. 摩尔根和斯图尔特·贝弗里奇的实验: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基
因位于染色体上。
3. 阿瑟·斯通等人的实验:通过玉米杂交实验,发现了连锁不平衡现象。
4. 罗莎琳德·富兰克林等人的实验:通过X射线衍射技术,首次观察到DNA分子结构。
5. 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的实验:通过解析DNA分子结构,揭示了基因信息储存和复制机制。
三、遗传因子类型
1. 显性基因:表达出来的性状掩盖掉隐性基因。
2. 隐性基因:只有在纯合子状态下才表现出来。
3. 多基因性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呈连续性分布。
4. 环境影响: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四、遗传因子的遗传方式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携带突变基因,且为显性基因。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中至少有一方携带突变基因,但为隐性基因。
3. X连锁显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
4. X连锁隐性遗传: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女性和男性都可能患病。
五、遗传疾病与遗传因子
1. 单基因疾病:由单个突变基因引起的疾病,如囊肿纤维化、地中海贫血等。
2. 多基因疾病:由多个不同的突变基因或多个不同的位点共同作用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肥胖症等。
3. 染色体异常疾病:由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异常引起的疾病,如唐氏综合征、克氏综合征等。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一、相对性状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出现不同于亲本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附】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因子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等位基因:决定1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地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地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关系:基因型+环境→ 表现型
5、杂交与自交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
的同株受粉
【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
种;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
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一、相对性状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或行为方式等。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1、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附: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_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2、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3、纯合子与杂合子
纯合子:由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的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不能稳定的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4、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基因型+环境→表现型)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色基因型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
附: 1、1909年,丹麦生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一词起名叫做基因。
控制1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如控制豌豆高茎与矮茎的D和d等。
5、杂交与自交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指植物体中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受粉)附: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从简单到复杂)(3)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4)严谨的科学设计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遗传因子的发现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
1、豌豆的特点
(1)传粉、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
(2)有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表示,♂表
示,♀表示
↓表示产生下一代
F1表示
F2表示
×表示
×表示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
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显性性状由
决定,用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因子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
(3)在形成时,成对因子发生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s. . . . .. .
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甲♂ ×乙♀为。
2、性状类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相对性状:的的。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的现象。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和操作方法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品种特点相应优势
自花传粉,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实验结果既可靠,又容易分析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且能稳定遗传实验结果易于观察和分析
2.杂交实验的一般操作方法
(1)对母本人工去雄的原因是避免自花传粉。(父本,不处理)
(2)对母本人工去雄的时间是开花前(填“开花前”或“开花后”),这样操作的原因是豌豆是闭花受粉植物,成熟后就已经完成受粉,所以去雄时应选择未成熟花。
(3)在对母本去雄和人工授粉后都要进行套袋处理,这样操作的目的是防止其他外来花粉的干扰。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相关概念辨析
[特别提醒 ] 相对性状的理解要点:“两个同”:同种生物、同一种性状;“一个不同”:不同表现类型。
2.写出下列各符号的含义
3.实验过程
显性性状:F1显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
隐性性状: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为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注:必须强调“杂交后代”,测交的后代也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的假说的内容:
①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②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③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④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遗传图解
(1)图中D、d两种雄配子的数目是否相等?雄配子D与雌配子D数目是否相等?
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基础知识-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第一章
1、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生化特征。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2、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纯合子(纯种):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能稳定遗传,不发生性状分离)。
显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隐性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杂种):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性状分离)
3、遗传学的符号体系及概念
4、交配方式: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如植物的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植物的同株授粉)
测交: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的一种)
杂交自交
测交
5、孟德尔遗传实验的杂交操作“四步曲”
(1)去雄:在花蕊成熟前对母本去雄,防止自花传粉
(2)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3)人工授粉:完成受精,待母本的雌蕊成熟时,采集另一
植株的花粉,抹在母本的雌蕊柱头上。
(4)套袋: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6、假说演绎法的步骤:①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演绎推理④实验验证⑤得出结论。
7、分离定律:
(1)适用范围:有性生殖生物(雌雄配子的结合)
(2)内容:①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 ②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③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8、 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亲代基因型 子代基因型及比例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AA ×AA AA
高一生物下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高一生物下册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一、基本概念: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㈠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㈡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三、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一)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
P:高豌豆×矮豌豆 P:AA×aa
↓ ↓
F1:高豌豆 F1: Aa
↓自交↓自交
F2:高豌豆矮豌豆 F2:AA Aa aa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遗传学基础知识点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遗传学基础知识点遗传因子是指影响个体性状的基因和基因组变异。在遗传学领域,人
们对遗传因子的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展。过去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发现
了许多常见和罕见的遗传因子,这些因子与多种疾病和特定的生理特征有关。因此,了解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具有重要意义,一起来看看吧。
1、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
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2、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
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
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3、两条遗传基本规律的精髓是:遗传的不是性状的本身,而是控制
性状的遗传因子。
4、孟德尔成功的原因:正确的选用实验材料;现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
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性状的遗传;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基于对大量数据的分析而提出假说,再设计新的实验来验证。
5、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如下假说: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
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再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
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6、减数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
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在减数的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两次。减数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7、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大小一般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做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必修二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一、符号表示:P—亲本♀一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子一代F2—杂种子二代。
二、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1、孟德尔把F1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做显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2、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步骤:去雄、套袋、传粉、套袋。两次套袋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3、孟德尔采用豌豆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自花传粉,闭花授粉,避免干扰;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能够稳定的遗传给后代;花大,易于操作;繁殖周期短,后代数量大。
三、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如下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其中决定显现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表示。
(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叫做纯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叫做杂合子。
(3)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的一个。
(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四、测交是让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五、孟德尔第一定律又称分离定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纯合子1-(1/2)n、显性纯合子1/2[1-(1/2)n]、隐性纯合子1/2[1-(1/2)n]、杂合子(1/2)n n为自交次数。
遗传因子的发现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
1、豌豆的特点
〔1〕传粉、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
〔2〕有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防止外来花粉的干扰〕→→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表示,♂表示,♀表示
↓表示产生下一代
F1表示
F2表示
×表示
×表示
三、对别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假说
〔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
显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
决定,用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因子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
〔3〕在形成时,成对因子发生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四、对别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word.zl.
五、别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因子发生,别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假设甲♀×乙♂为,那么甲♂×乙♀为。
2、性状类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
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别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的现象。
第1章 遗传因子的发现-高一生物单元必背知识清单(记忆版)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一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豌豆用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
(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自花传粉、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豌豆不同品种间具有易于区分的、能稳定遗传(纯合子)的相对性状。
(3)豌豆花大,便于去雄和人工授粉。
(4)豌豆生长周期短,易于栽培。
(5)后代数量多,数学统计分析结果更可靠。
2.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作相对性状。
3.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
a.去雄,先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
b.套袋,套上纸袋,以免外来花粉干扰。
c.采集花粉。
d.传粉,将采集到的花粉涂(撒)在去除雄蕊的雌蕊柱头上。
e.套袋,再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干扰。
两朵花之间的传粉过程叫作异花传粉。不同植株的花进行异花传粉时供应花粉的植株叫作父本,接受花粉的植株叫作母本。
4.杂交实验:
(1)孟德尔用高茎豌豆与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无论用高
茎豌豆作母本(正交),还是作父本(反交),杂交后产生的第一代总
是高茎的。用F1自交,结果在F2植株中,不仅有高茎,还有矮茎的,数量比接近3:1。
(2)孟德尔把F1中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显性性状,如高茎;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叫作隐形性状,如矮茎。
(3)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5.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
在传递中消失。每个因子决定一种特定的性状,其中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现遗传因子,用大写字母(如D )来表示;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形遗传因子,用小写字母(如d )来表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一、豌豆杂交试验的优点
1、豌豆的特点
(1)传粉、授粉。自然状态下,豌豆不会杂交,一般为。
(2)有的性状。
2、人工异花授粉的步骤:(开花之前)→(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实验过程说明
P表示,♂表
示,♀表示
↓表示产生下一代
F1表示
F2表示
×表示
×表示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遗传图解
假说(1)生物的性状是由决定的。显性性状由
决定,用表示(高茎用D表示),隐性性状由决定,用表示(矮茎用d表示)。
(2)体细胞中因子在。纯种高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纯种矮茎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为。
(3)在形成时,成对因子发生彼此,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配子中只有成对因子中的个。
(4)受精时,配子的结合是的。
四、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
测交: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五、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因子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
因子发生,分离后的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六、相关概念
1、交配类
杂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自交:基因型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
测交:让F1与。(可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属于杂交)
正交和反交:是相对而言的,若甲♀×乙♂为,则甲♂ ×乙♀为。
2、性状类
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如花的颜色、茎的高矮等。
相对性状:的的。显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后代中,遗传性状出现和的现象。
3、基因类
显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的基因,用来表示。
等位基因:控制的个基因。
4、个体类
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出来的性状,如高茎和矮茎。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组成。
纯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遗传,后代性状分离):
纯合子(如AA的个体)纯合子(如aa的个体)
杂合子由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成的个体(能稳定遗传,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表现型与基因型关系:+→表现型
五、基因分离定律的两种基本题型:
正推类型:(亲代→子代)
.
亲代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及比例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⑴AA×AA AA 全显
⑵AA×Aa AA : Aa=1 : 1 全显
⑶AA×aa Aa 全显
⑷Aa×Aa AA : Aa : aa=1 : 2 : 1 显:隐=3 : 1
⑸Aa×aa Aa : aa =1 : 1 显:隐=1 : 1
⑹aa×aa aa 全隐
逆推类型:(子代→亲代)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亲代基因型
⑴全显至少有一方是AA
⑵全隐aa×aa
⑶显:隐=1 : 1 Aa×aa
⑷显:隐=3 : 1 Aa×Aa
六、具体类型题分析及解题技巧
1、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方法
当待测个体为动物时,采用测交法;
当待测个体为植物时,测交法、自交法均可,但自交法较简便。
2、杂合体连续自交问题
连续自交可使其后代的杂合子比例逐渐下降,而纯合子的比例逐渐上升,最终可导致后代群体的基因纯合,因而是获取能稳定遗传的纯种的主要方法。注意到连续自交类各子代每种类型都自交。3、淘汰杂交类
淘汰杂交类中涉及到淘汰后的子代性状分离比会发生改变,这一细节将决定整个分析的正确与否。淘汰的方式有直接淘汰和间接淘汰,如人为选择、限定,某些个体失去繁殖能力或含有致死基因等,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要学会审题。
例1 已知Aa的个体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有纯显致死的现象,则该种个体连续自交2代之后的性状分离比为?(设A控制白色,a 控制黑色)
【解析】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Aa自交得到的F1中三种基因型的AA、Aa、aa个体分别占1/4,1/2,1/4。但因为纯显致死,即AA 的个体被淘汰,所以F1仅存Aa、aa两种个体,且所占比例分别为
.
.
.
2/3,1/3。故F 1自交得到的F 2中性状分离比为:Aa :aa=(2/3×1/2):(1/3+2/3×1/4)=2/3。 4、自由交配类
自由交配/随机交配是指群体中的个体随机进行交配,基因型相同和不同的个体之间都要进行交配。 例2 番茄的红果对黄果是显形,现让纯合的红果番茄与黄果番茄杂交得F 1,F 1自交得F 2,现让F 2中的红果番茄与红果番茄相交,其后代中杂合体占多少?
A .3/4
B .4/9
C . 1/9
D .1/6 【解析】F 2中红果番茄自由交配有四种交配方式,列表如下(设A 控制红果,a 控制黄果):
交配方式 基因型及比例 ♀1/3AA×♂1/3AA 1/9AA ♀1/3AA×♂2/3Aa 1/9AA ,1/9Aa ♀2/3Aa×♂1/3AA 1/9AA ,1/9Aa ♀2/3Aa×♂2/3Aa
1/9AA ,2/9Aa ,1/9aa
因此,后代中杂合体的比例为1/9+1/9+2/9=4/9。故选B 。 5、遗传系谱分析题
遗传系谱分析题解题的关键是用“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一般规律或假设验证法对遗传病的类型作出准确判断。在此基础上对基因型推断、相关概率计算等问题进行处理的时候,要注意隐含条件的挖掘。
第2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实验过程
2、实验结果
F 2中除了出现两个亲本类
型(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以外,还出现了两个与亲本不同的类型: 黄色皱粒 和 绿色圆粒 。
3、结果分析
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进行分析,结果每一对相对性状,无论是豌豆种子的粒形还是粒色,只看一对相对性状,依然遵循 。比例均为 。这说明两对性状的遗传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
二、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孟德尔作出的解释
(1)假设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分别由遗传因子R 、r 控制,黄色和绿色分别由遗传因子Y 、y 控制,这样,纯种黄色圆粒和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分别是 和 ,它们产生的配子分别是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