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气环境与健康
大气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大气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
空气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可以直接影响人们的呼吸健康。
在不同的环境中,空气质量可能是良好或者是恶劣的。
众所周知,恶劣的空气质量可能会导致人体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大气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提高空气质量,并进行预防和治疗。
首先,我们来了解大气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的许多物质和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等,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等废气们的主要危害形式是吸入,导致肺部和心血管失调。
而对就空气污染容忍度最低的臭氧浓度的长期接触,可能会导致肺结构的破坏并且增加患肺癌的风险。
此外,PM2.5也是一个常见的污染物,它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短期暴露可能会导致眼、鼻、喉咙刺激,以及呼吸道炎症;而长期接触可能会引起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当我们了解到这些之后,接下来应当是要知道如何改善空气环境的质量,从而降低空气污染级数。
一种改善空气污染的方法是,控制机动车辆的尾气。
机动车辆排放主要贡献PM2.5和光化学氧化物的来源,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这些排放物如有改善,污染也随之减少。
除了控制机动车辆排放外,煤炭和工业生产和家庭燃料的燃烧产生的排放,同样是控制尾气的有效方法。
此外,对大气环境的管理也很重要。
地方政府应当采取行动和制定行动计划,这些行动计划需要考虑当地的大气环境和空气质量。
如此才能制定措施,以便减少污染的产生和危害。
最后,每个人都可以为改善空气质量做出贡献。
例如,要尽量减少雾霾天气时出门,尤其是在主干道和车流密集地区早晚高峰和通勤时间;在进入室内时,应尽量开启空气净化器;保持呼吸道的湿润,让室内空气湿润一些可以有效地减轻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对那些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的人来说,最好在污染少的室内环境中呆着。
在本文中,我们已经讨论了大气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以及如何改善大气环境的质量。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ppt(66张)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6页)
四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总悬浮颗粒物:直径大于100μm 2 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μm,或者
(2)结果:气候的变暖必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 条件,对人类健康发生广泛的影响。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PPT66页)
15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PPT66页)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
热的现象。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 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 海洋风暴增多。
第二章 生活环境与健康
第一节 大气环境与健康 一、大气物理因素与健康 (一)大气垂直结构及组成
对流层:10-16km 平流层 大气层 中间层 热层 外逸层
1
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平均高约10公里,
是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最旺盛的区 域,也是天气現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 约有80%存在于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 雨、…最经常出现的区域。一般而言,越接近地 面水汽含量越高,因为溫度较高而且较接近来源 (如:海、湖、森林、沼泽…)。
8
三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晌
(一)、直接危害 1·急性中毒 当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在短期
内急剧增高,使周围人群吸人大量污染 物可造成急性中毒。
9
(1)烟雾事件: 煤烟型烟雾事件;主要是由于煤炭的燃烧产物和工业
生产过程中大量废气的排放,加上特殊的地形以及气 象条件变化而造成。受害者可出现呼吸道刺激症状, 死亡原因多为气管炎、支气管炎、心脏病等。 光化学烟雾事件 :由于汽车尾气在紫外线的光化学 作用下,经过转化,生成具有剧烈刺激作用的光化学 烟雾。受害者症状主要以呼吸道及眼刺激症状为主, 并可出现心脏功能障碍和肺功能衰竭。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2、某些物质低剂量对机体有刺激(有益)作用, 高剂量则有抑制作用(hormesis效应) ● 少量饮酒可减少冠心病危险性,大量长期 饮酒则增加肝硬化、肝癌危险性
● 低水平污染物接触,外周血白细胞吞噬功 能加强,高水平接触则出现功能下降
第三节 环境改变与机体反应的基本特征
H2CO3
H2CO3
HCO3- + H+
2. 酸雨的形成 SO2 + H2O
1/2 O2
H2SO3
H2SO4
3NO2 + H2O
2HNO3 + NO
我国酸雨的分布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 广东、 广西、海南、贵州、四川、重庆、云南)
我国的酸雨监测网点
南方
北方
我国部分城市雨水的酸度
3. 破坏臭氧层的化学物质 ● 氯氟烃 (氟里昂)------制冷剂、气溶胶喷雾剂、
发泡剂等
chlorofluorocarbons , CFCS ● 溴代氟烃------ 灭火剂(如溴三氟乙烷、溴氯二
(哈龙 halon) 氟乙烷)
● NOx(NO 、 N2O等)------工业废气、汽车尾
气、飞机废气等
温室效应示意图
不同年代各种能源的使用比例
温室效应气体排放
3. 温室效应气体 CO2、 CH4、N2O CFCs(氯氟烃类, chlorofluorocarbons) CO2 影响大
4. 温室效应的后果 ● 全球气候变暖 ● 海平面上升 (南、北极冰川融化) ● 虫媒疾病 (如疟疾)流行范围扩大
城市 北京 天津 兰州
南京 杭州 武汉 福州 南宁 宜宾 重庆 贵阳
第2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环境卫生学第八版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与环境关系
人存在于环境,依赖于环境,影响着环境;-“拯救地球是错误的”
从制约于环境到改造环境,利用资源,破坏环境 换来了丰富的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 环境问题;--人类高兴地发现改造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
却带来生存的忧患!
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复杂性注定关于此领域的研究 是环境卫生学长期、根本、核心研究工作和内容。
流行特征
1. 区域性 2. 季节性与周期性 3. 受人类活动影响
第五节
环境污染与健康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何谓环境污染?
– 村里一大堆稻草秸秆; – 你随手扔掉的一个塑料袋: – 粪便、垃圾;
(三)地球化学因素与疾病
• 由于地球结构上的原因,造成地表化学元素分布的不均匀 性,使某一地区水和/或土壤中某种(些)元素含量过多 或过少,当地居民通过饮用水、食物等途径摄入这些元素 过多或过少,从而引起某些特异性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 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 disease)。
• 此类疾病具有明显的地区性特点,故称为地方病 (endemic disease)
死亡242769人 重伤16.4万人
汶川地震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69227人遇难 374643人受伤 17923人失踪
火山爆发
2018年1月23日,日本群马县日草津火山
菲律宾阿尔拜省卡马利 格的马荣火山
(二)气象灾害和极端天气
• 高温(35摄氏度)
– 2003年8月从初的热浪中,有10000多人死亡; – 上海调查,炎热天气,午后气温每升高1oC,死亡人数
感 对环境有害因素反应
人 群
生活环境与健康概述PPT课件(66页)
平流层:10km至50km之间。平流层的特点是溫 度隨高度增加,因此空气特別稳定,不易产生 对流,大气运动多是水平。平流层因为特別稳 定,而且沒有降水,大气中悬浮微粒(如:火 山灰、污染物、核爆辐射尘…)可停留在平流 层数个月到数年之久。
中间层:在这层沒有特殊的加热过程,越 高处越冷。大气层最冷的地方。 外逸层:在这层,N2、O2吸收波长非常短 的太阳辐射(<0.1μm),产生光电离作用, 生成许多电离子,因此也称为电离层。
15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 热的现象。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 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 海洋风暴增多。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 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 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致 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 于水中,其中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几个 国际大城市。
第二章物理因素与健康 (一)大气垂直结构及组成
对流层:10-16km 平流层 大气层 中间层 热层 外逸层
1
对流层: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平均高约10公里,
是对流(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最旺盛的区 域,也是天气現象发生的地方。大气中的水汽, 约有80%存在于对流层,因此它也是蒸发、云、 雨、…最经常出现的区域。一般而言,越接近地 面水汽含量越高,因为溫度较高而且较接近来源 (如:海、湖、森林、沼泽…)。
17
四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总悬浮颗粒物:直径大于100μm 2 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μm,或者
称为飘尘 3 二氧化硫(SO2): 4 氮氧化物 (NO4):汽车尾气,是酸雨=
光化学烟雾主要来源
最新大气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大气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大气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段菁春1,谭吉华2(1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49)一.大气环境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正常成人每天的呼吸量约为10~12立方米,大气中的有害化学物质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的,引起感官和生理机能的不适反应,严重时发生急、慢性中毒甚至死亡。
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与大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同时也与人体的敏感性有一定关系。
大气中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硫酸雾、氯气、臭氧、烟尘等被吸入后能够直接刺激呼吸道,引起咳嗽、喷嚏和呼吸困难等。
其慢性作用还会导致呼吸道抵抗力减弱,诱发慢性呼吸道疾病,严重的还可引起肺水肿等疾病。
大气污染严重的地区,呼吸道疾病总死亡率和发病率一般都高于轻污染区。
其它大气污染物如一氧化碳虽然无直接刺激性作用,但也能够通过呼吸道进入血液,造成低血氧症,致使人体组织缺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酶的活动,出现头晕、头痛、恶心、乏力,严重时会昏迷致死。
工业废气中可能含有多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镉、铍、锑、铅、镍、锰、汞、砷、氟化物、石棉、有机氯杀虫剂等。
它们虽然浓度很低,但可在体内逐渐蓄积,影响神经系统、内脏功能和生殖、遗传等。
大气中砷、镍、铍、铬、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还具有致癌作用。
另外大气中的花粉和霉菌也可能引起人体过敏反应,诱发鼻炎、气喘、过敏性肺部病变。
抵抗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如结核杆菌、碳疽杆菌、化脓性球菌,能附着在尘粒上污染大气。
SARS(非典)是一种通过近距离空气飞沫、病人排泄物和物体接触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是人类在新世纪之初面临的重大灾害,已给世界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而且其潜在影响尚不可估量。
亚洲包括中国是非典的集中暴发区,也是世界范围内受害最严重区域。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广州市环保局所针对重点疫区北京和广州开展的研究证实空气污染与SARS传播具有显著相关性,且PM10的贡献最大。
环境卫生学――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
环境卫生学――第二章环境与健康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态学基础1.人类环境的基本构成人类主要生活于地球表层。
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可划分为气圈、水圈、岩石圈以及动植物活动的生态系统(又称为生物圈)。
2.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包括微生物、动物、植物及人类等)与非生物环境(空气、水、无机盐类、氨基酸等)所组成的自然系统。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都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之中。
由于长期进化过程而逐渐地建立起了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偿的关系,使得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这称为生态平衡。
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维系生物种群间物质和能量流动的纽带和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即在生态环境中不同营养级的生物逐级被吞食以满足生存需要而建立起来的锁链关系。
一种生物被另一种生物吞食,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吞食,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
而各种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又彼此交错构成食物网。
食物链对环境中物质的转移和累积有重要影响。
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中的某些不易降解的化学性污染物,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中的浓度。
即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如果与环境中的浓度相比,这种生物放大作用可达千倍、万倍,从而损害人类的健康。
世界上已经确认的环境公害病:水俣病、痛痛病都与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有关。
全球性环境问题“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能够吸收由地球发射的波长较长的辐射,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这相同于人工温室作用,故称“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全球气候变暖将对热相关死亡人数产生重大影响。
热浪冲击可能会导致心脏、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对老人、儿童及病人,可导致热胁迫死亡率急剧上升;许多虫媒疾病属于温度敏感型,全球气候变暖将使虫媒疾病流行范围扩大;其他经水、食物传播的疾病也可能出现地区分布的扩展和传播时间延长;此外,气候变暖可导致全球平均降水量增加,冰雪覆盖大陆地面积缩小。
第二章 大气环境与健康
• 是指分散在空气中的微小液体和固体颗粒,粒径 多在0.01—100μm 之间。 • 根据其沉降特性,可分为降尘和可吸入颗粒物。 •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能较快沉 降到地面上,称其为降尘; • 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物(PM10)可长 期漂浮在空气中,称其为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 所溶胶。
三、大气污染
• 自然过程包括火山活动、森林火灾、海啸等等, 这些过程会造成一定的大气污染现象。 • 而人类活动则持续地产生大气污染。 • 由于人类活动日趋剧烈,城市范围不断扩展,使 得向空气中排放的污染物不仅数量越来越大,而 且越来越集中,目前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有毒气体 量在6亿吨以上。
三、大气污染
2.1.3 气体状态污染物
• • • • • • 总体上可分为五大类: 以二氧化硫为主体的含硫化合物 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体的含氮化合物 碳氧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卤素化合物
2.1.3.1以二氧化硫为主体的含硫化合物
• 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 • 以及硫化矿石的熔烧、冶炼等热过程。 • 行业:火电厂,铁、铜、铅、锌冶炼厂,硫酸厂、 炼油厂
1.1.2 平流层
• 高度为53km,特点是大气温度稳定,没有空气对 流,集中了大部分臭氧,污染物的停留时间很长。
1.2 主要气象要素
1. 风 2. 湍流 3. 大气稳定度
三、大气污染
• 大气污染系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 物质进入了大气,达到了足够的浓度,延续了足 够时间,并因此造成了对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 利的危害或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
2.1.3.4 有机化合物
• 进入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一般是C1C10化合物,除含有碳和氢原子外,通常还含有氧、 氮和硫原子。 • 其中的多环芳烃类(PAH)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特别 是苯并(a)芘(B(a)P)是强致癌物质。 • VOCs是光化学氧化剂臭氧和过氧乙酸硝酸酯(PAN)的 主要贡献者,也是温室效应的贡献者。 • 主要来自机动车和燃料燃烧排放以及石油冶炼和有机 化工生产。
空气环境与健康
4
Of note is the continued symbolism attached to the color in the latter part of this century. Anyone who chooses a green m & m (an American candy which contains an assortment of different colored chocolate sweets) is sending a somewhat similar message. Green has been reinterpreted by late 20th century American culture to signify a state of heightened sexuality in this specific situation.
The color made me do it! You are the judge.
A factory worker reaches for the emergency lever on a machine. It is improperly color coded and does not conform to OSHA regulations. He reaches for the wrong one.
黄色是人出生最先看到的颜色,象征健康。它的双重功能表现为对健康者的稳定情绪、增进食欲的作用;对情绪压抑、悲观失望者却会加重这种不良情绪。
橙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也是暖色系中的代表色彩,同样也是代表健康的色彩,它也含有成熟与幸福之意。
白色能反射全部的光线,具有洁净和膨胀感。白色对易动怒的人可起调节作用。这样有助于保持血压正常。但患孤独症、精神忧郁症的患者则不宜在白色环境中久住。
第二节-大气环境与健康
来源
从油箱和汽化器中挥发的汽油 碳氢化合物20%
汽车排气
一氧化碳 100% 碳氢化合物 60% 氮氧化物 100%
从曲轴箱漏出的气体 碳氢化合物 20%
危害:眼和呼吸道粘膜刺激,引起 眼红肿、流泪、头痛、喉痛、咳嗽、 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者可 导致肺水肿。
标准(O3)
二噁英
许多环境化学污染物具有类似激素作用, 干扰动物体内的内分泌功能,称环境内 分泌干扰化合物(EDCs),对雌激素、 甲状腺素、儿茶酚胺、睾酮等呈现显著 干扰效应,临床上以生殖障碍、出生缺 陷、发育异常、代谢紊乱以及对某些癌 症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为特征。
影响太阳辐射和微小气候 “冷化效应”
产生温室效应 破坏臭氧层 形成酸雨
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可吸入颗粒物 光化学烟雾 二噁英 一氧化碳 多环芳烃
二氧化硫
来源
危害
对呼吸道的刺激作用-主要作用在上 呼吸道和支气管以上的气道
刺激眼结膜和鼻咽部粘膜
气道收缩、阻力增加、分泌物增加, 局部炎症、COPD
居住区大气中的SO2标准:日平均最高容许浓 度0.15mg/m3,一次最高容许浓度0.5mg/m3。
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任何1小时内平均浓度的 最高容许值。对能使人或动植物在短期内出现 刺激、过敏或中毒等急性危害的物质必须制订, 以防止急性危害的产生。
日平均浓度限值:任何一天内多次测定的平均 浓度的最高容许值。对有慢性作用的物质必须 制订,以防止产生慢性和潜在性危害。
51100
Ⅱ
良
可正常活动
为城镇规划中确定
的居民区,商业交
通居民混合区、文
化区、一般工业区
和农村地区
大气环境与健康
颗粒物和二氧化硫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全国近年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受酸雨污染的水稻
建筑物腐蚀
2007年南通市区和六县(市) 城镇降水pH年均值
项目
市 海安 如城 掘港 金沙 海门 汇龙 区镇镇镇镇镇镇
pH年均值 4.61 5.78 5.13 5.26 4.26 5.12 4.92
9、新搬家或者新装修后,室内植物不易成活,叶子容 易发黄、枯萎,特别是一些生命力最强的植物也难以 正常生长;
10、新搬家后,家养的宠物猫、狗甚至热带鱼莫名其妙 的死掉,而且邻居家也是这样;
11、一上班就有感觉喉疼,呼吸道发干,时间长了头晕, 容易疲劳,下班以后就没有问题了。而且同楼其他工 作人员也有这种感觉;
大气层结构
暖层
对流层 地球
平流层
中间层
电离层
大气组成
我国的大气污染状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能源消费的不断攀升,发达国家 历经近百年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 国近二、三十年集中出现,呈现 区域性和复合型特征,存在发生 大气严重污染事件的隐忧,大气 环境形势非常严峻。
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 特征:
3. 最近30天内空气质量日报好于Ⅱ级天数最多的城 市是:天津 秦皇岛 大同 阳泉 长治 沈阳 大连 抚 顺 牡丹江 上海 苏州 南通 连云港 扬州 宁波 温州 福州 厦门 泉州 南昌 青岛 淄博 烟台 潍坊 济宁 泰安 日照 开封 张家界 深圳 珠海 汕头 湛江 柳州 桂林 北海 海口 重庆 泸州 南充 昆明 玉溪 拉萨 西安 宝鸡 渭南 克拉玛依 。
住 :家庭照明改用节能灯,以11瓦节能灯代替60瓦白 炽灯、每天照明4小时计算,1支节能灯1年可节电约 71.5度,相应减排二氧化碳68.6千克。
环境与健康:大气环境PPT教学课件
infrared radiation 760nm~3000nm
0.2 0.4 0.6 0.8 1.0 波长(μm)
(一) ultraviolet radiation UV
紫外线分段(第二届哥本哈根光学会议) • UV-A 320-400nm生理意义较小,主要是产
生色素沉着作用 • UV-B 275-320nm有部分能到达地表,对机
3.大气的垂直结构
大气圈可以相对地分成五个气层,对流层;平流层; 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大气垂直分层
altitude(Km)
exosphere
800
thermosphere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 加; 气体分子呈电离状态
100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递减(高空对流层)
80
mesosphere
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
白云 如果形成散射的粒子的形状
是球形的,而且并不比阳 光的波长小,所有的波长 都是平均地被散射的,这 种散射称迈耶散射。因此, 云是白色的。
风
有风就说明有物质的存在, 因为风是由于大气不同部位 的压力差别造成的。如果在 真空中就不会有风了
流星
流星就是陨石穿过大 气层时,由于其速度 太快,与大气摩擦产 生热使陨石燃烧起来。
第二章
第一节 空气的物理性状 第二节 空气的化学性状 第三节 空气污染的调查、评价与防护
第一节 空气的物理性 状
一、大气圈及大气垂直结构 1.大气圈(atmosphere) 厚一包度、围为大在2气整00圈个0及-地大3球0气表00垂面K直的m结空构气,并随着地球旋转的, 1.大气圈(atmosphere)
大气包存围在在的整主个要地证球据表?面的空气,厚度为 蓝2天000-3000Km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一些非常细小 物们因大质的此蓝气成直,天存分 径 蓝在, 较 色的如 阳 的主气 光 散要体 的 射证、 波 量据粉长较?尘小之等得于,多其它,他 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地被选择散 射。这种散射称瑞利散射。
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
大气环境与人体健康除火山爆发、煤田、油田放出的有害气体及腐烂的动植物等自然因素造成大气污染外,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等均可造成大气污染。
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即颗粒状污染物和有害气体。
空气中可自然沉降的颗粒物称降尘,而悬浮在空气中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颗粒物通称总悬浮颗粒物,其中粒径小于10微米的称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因粒小体轻,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飘浮范围从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可在大气中造成不断蓄积,使污染程度逐渐加重。
可吸入颗粒物成份很复杂,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例如可吸附各种金属粉尘和强致癌物苯并芘、吸附病原微生物等。
可吸入颗粒物随人们呼吸空气而进入肺部,以碰撞、扩散、沉积等方式滞留在呼吸道不同的部位,粒径小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
滞留在鼻咽部和气管的颗粒物,与进入人体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产生刺激和腐蚀黏膜的联合作用,损伤黏膜、纤毛,引起炎症和增加气道阻力。
持续不断的作用会导致慢性鼻咽炎、慢性气管炎。
滞留在细支气管与肺泡的颗粒物也会与二氧化氮等产生联合作用,损伤肺泡和黏膜,引起支气管和肺部炎症。
长期持续作用,还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出现继发感染,导致肺心病死亡率增高。
当大气处于逆温状态时,污染物便不易扩散,悬浮颗粒物浓度会迅速上升。
1952年12月英国伦敦发生烟雾事件时,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含量比平时高五倍,引起居民死亡率激增,四天内较同期死亡人数增加4000余人。
由此可见大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突然增高,对人类健康能造成急性危害,对患有心肺疾病的老人和儿童威胁更大。
悬浮颗粒物还能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阻塞皮肤的毛囊和汗腺,引起皮肤炎和眼结膜炎或造成角膜损伤。
此外,悬浮颗粒物还能降低大气透明度,减弱地面紫外线的照射强度。
紫外线照射不足,会间接影响儿童骨髂的发育。
有的城市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这与全市悬淫颗粒物污染严重有着紧密关系。
一个城市最浮颗粒物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地面扬尘,二是燃煤排放的烟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移动规律: 与太阳直射点移动一致。 移动幅度:5-10度
汕头市12个月相对湿度变化
风和湍流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水平气压梯度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气压梯度: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 水平气压梯度力: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方向: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2)水平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方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判定: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 (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左,低压在右。 (3)摩擦力(既改变风向,又改变风速) 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可以减小风速 (4)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在这个形成过程中,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的风 向,不能改变风的速度。
SO2、NO2、CO、CO2、PM2.5及PM10的浓度均超过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规 定的浓度限值,其中超标倍数较大的分别是天然气中的CO2(5.2),液化石油气 中的NO2(11.1),蜂窝煤中的SO2(12.4),CO(16.5);
天然气中的PM2.5、PM10超标倍数分别是117.0,145.5。
烹调油烟雾,检测出196 种成分
致癌物:十一烷、十二烷、十八烷、二十烷等是重要 的促癌物;苯酚和甲基苯酚可能具有促癌作用;多环 芳烃类化合物已公认为具有较强的致癌作用。
刘中文 孙咏梅
袭著革. 烹调油烟雾中有机成分的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9):1046-1048
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蜂窝煤燃烧产物分析结果:
张志红,杨文敏. 汽油车尾气颗粒物中有机成分分析及对细胞免疫毒性研究[J]. 环境与健康杂志 2000年 1月第 17卷第 1期 结论: 汽油车尾气颗粒物有机提取物对小鼠有较强的细胞免疫毒性。
雾霾成分
付友生.沈阳某地区雾霾成分特征分析[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14,(12):57-59
湍流隐形杀手
气候变化,航班颠簸是平常的两倍
33
大气的运动
(1)若A、B、C三地(如a图)受热均匀,则 ①三地气温相同; ②三地气压相同; 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 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2)若A地受热(如b、c图),则 ①A地气温较高,B、C两地气温较低; ②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 ③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 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三地近地面处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A地较小,B、C两 地较大,迫使空气从B、C流向A,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 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移 ; ④A地上空一定高度A′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 围地区高,B′、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 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C′处,形成热力环流。 由于同一水平面上的A′、B′、C′点三地气压不再相等,等压面也不再是水平面, 在A′处往上移,在B′、C′处往下移,就形成了弯曲的等压面。 空间气压值相等各点所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 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气象因素 meteorological factor 它包括气温、气湿、气流、气压等 空气离子化air ionization 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在宇宙 线、紫外线的作用下,或在雷电、瀑 布、海浪冲击请况下,其外层电子可 跳出轨道而形成阳(正)离子,游离的 电子与另一气体分子结合而形成阴 (负)离子,这一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
在北京地区的PM2.5中,发现有100 多种有机物,其中主要有烷烃、芳烃、脂肪酸、hopanes
和正烷醇等[7](Ma J,Xu X,Zhao C,et al. Adv Atmos Sci,2012,29:1006 ),这些多
类型有机物是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转化而来[3](Engling G,Gelencser A. Elements ,2010,6:223 )。
;燃烧含硫的汽油还会排放硫的氧化
物(SOx)。根据毒理学的定义,它 们无毒、无害,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的总量,在汽车尾气排放
中所占比例并不大,然而它们对环境
的影响,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却是十分 严重的。
杨新兴,冯丽华,尉鹏.汽车尾气污染及其危害[J].前沿科学(季刊)2012· 3第 6 卷· 总第23 期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来源和转归
一、大气污染来源
工业企业 1.燃料的燃烧 2.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 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 交通运输 由其它环境介质转入 其他
二、大气污染物种类及其存在形式
气态污染物 包括气体和蒸气 颗粒物 与健康关系密切的两类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物 total suspende particulates ,TSP 粒径为0.1100µm 是气溶胶中各种颗粒物的总称, 是评价大气质量的常用指标 可吸入颗粒物 inhalable particulates, 1P 粒径为<10µm 可以被人体吸入呼吸道,与人体健康关系 更为密切,更能反映大气质量与人体健康关系。
郭冬梅. 烹调油烟中主要污染物分析及细颗粒物对人肺腺癌上皮细胞(A549 )白细胞介素-10表达影响[D].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0 汪磊. 烹调油烟中PM2.5对胎鼠AECⅡ细胞氧化损伤和内质网凋亡途径的研 究[D].合肥:安徽医科大学,2013
汽车尾气成分及毒性
汽车尾气直接排放的物质主要是:水 汽( H2O );二氧化碳(CO2); 过剩的氮气( N2);过剩的氧气( O2);碳氢化合物(HC);含氧的 碳氢化合物(HCO)(主要是醛、 酮类);氮氧化物( NOX );颗粒 物等。如果氧气不足,燃料不能完全 燃烧,还会产生一氧化碳(CO); 燃烧含铅汽油还会排放含铅的化合物
3、中间层 从平流层顶到约85km的高度。 (1)空气更稀薄; (2)无水分; (3)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中间层顶,气温最低(-100℃) (4) 中间层中上部,气体分子(O2、N2)开始电离。 4、热(成)层 从80km到约800km的地方 (1)温度随高度增加迅速增高; (2)大气更为稀薄; (3)大部分空气分子被电离成为离子和自由电子,又称电 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
PM2.5成分
从化学角度看,PM2.5不是单一的某种物质,而是固体和液体混合的微小颗粒物质。PM2.5 的成分可以分为直接形成或次级产物(direct and secondary formation products)。 明河内大气中的PM2.5 含有17 种元素,其中C、Ca、Cl、Fe、K 和S 是取样气溶胶中的主要 元素,而有毒元素(Cr、Mn、Ni、Pb)的含量低于越南大气标准. 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是其中主要的吸水性成分。北京地区PM2.5中的硫酸盐和硝酸盐含量
5、逸散层
(1) (2) (3) 800km以上高空; 空气稀薄,密度几乎与太空相同; 空气分子受地球引力极小,所以气体及其微
粒可以不断从该层逃逸出去
二、大气组成与健康关系
自然状态的空气是无色、无臭、无味的混合气体。
78%氮气、21%氧、0.94%惰性气体、0.03%二氧 化碳和0.03%其他气体。
对PM2.5、PM10所含的金属成分分析结果发现锰、锌、铁含量较高,铅、铜 次之,铬、镉、汞含量最低; 对PM2.5、PM10所含的多环芳烃类有机成分菲、苯并[a]芘分析结果显示
PAHs污染严重,苯并[a]芘浓度超过国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浓度限值。
结论:3种类型燃料燃烧产生的烹调油烟中气态污染物及颗粒物污染严重 ,不 同类型燃料产生的污染物污染状况不同,PM2.5、PM10中金属元素及多环芳 烃类有机成分污染水平较高,烹调油烟可能是造成居室空气污染主要来源
当空气氧含量降至12%时,人体可发生呼吸困难,
降至10%,可发生智力活动减退,降至7~8%以下 可危及生命。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不超过350ppm。目前的
浓度已过390ppm,而且每年以2ppm上升。 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小于0.1%
三、大气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
太阳辐射 solar radiation 紫外线 紫外线C波长200-275 nm 具有极强的杀菌作用; 紫外线B( 波长275-320nm) 对机体有抗佝偻病作用和红斑作用; 紫外线A( 波长320-400nm) 主要是产生色素沉着作用。 可视线 波长400~760nm的电磁波 提高视觉功能和代谢功能 平衡兴奋与镇静作用 红外线 波长760~1mm的电磁波, 生物学效应:使机体产生热效应。
第二章 大气环境与建康
李洪枚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安全与环境工程学院
大气环境与健康
2 2006-12-4
目 录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及其与健康关系 第二节 大气污染物来源和转归 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第四节 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实例 第五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律法规政策及卫生标准 第六节 大气污染防治技术与监管
三、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因素
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1.排出量 2.排出高度 3.与污染源的距离 气象因素 1.风和湍流 2.温湿度 地形 1. 山地和谷地 2.海滨与陆地 3.城市热岛
大气环流
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 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 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 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大气大范围运动的 状态。某一大范围的地区(如欧亚地区、半球 、全球),某一大气层次(如对流层、平流层 、中层、整个大气圈)在一个长时期(如月、 季、年、多年)的大气运动的平均状态或某一 个时段(如一周、梅雨期间)的大气运动的变 化过程都可以称为大气环流。 意义:(1)促进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的热量和 水 汽交换,调整了全球水热分布;(2)天气 变化和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