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上)心脏生理
人体生理学:第4章 血液循环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急剧迅速↓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 ↓
快速充盈期
★ 特点:室内压下降最快
13
(2)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末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负压)
↓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
(1)等容收缩期:
心室开始收缩
↓
室内压立即↑
↓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室内压急剧↑)
↓
继续收缩
↓ 快速射血期
★ 特点:室内压上升最快
10
(2)快速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
↓
室内压>动脉压
↓
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80%)
↓
心室容积迅速↓
↓
减慢射血期
1、各部位的自律细胞的自律性高低不一: 窦房结-------房室结-------浦氏纤维
(90-100次/分)(40-60次/分) (20-40次/分)
★ 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其它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
54
55
★2、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方式:
生理学第四章第1节--心脏生理PPT课件
①15mmHg以下, 升支
异长自身调节 ②15~20mmHg,
人体心肌最适前 负荷趋平坦 ③20mmHg以上, 平或轻度下倾
-
26
机制:
A.一定范围内随着充盈压↑即 静脉回心血量↑ 初长 度↑前负荷↑ →心肌肌小节适当拉长→肌纤蛋白 位点暴露↑ →横桥与位点有效重叠并结合的数目 ↑ →心肌收缩的张力、速度、缩短长度↑ →心肌 收缩力↑ →搏出量 ↑
1期—快速复极初期 2期—平台期(主要特征) 3期—快速复极末期 静息期(4期) 膜电位稳定于静息电位水平
-
39
3、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
ຫໍສະໝຸດ Baidu
40
动作电位形成机制
0期——Na+内流 1期——瞬时K+外流 2期——K+外流和Ca2+内流处于平衡 3期——K+外流 4期——离子恢复( Na+- K+泵和Na+-Ca2+ 交换)
B.心肌伸展性小,具有强的抗过度延伸能力,超过 最适前负荷后,初长度不再随着室内压(前负荷) 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心肌收缩力不再改变。
意义: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平衡心室射血量
和回心血量-------出入平衡
-
27
前负荷主要取决于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
心
室 舒 张 末 期 充 盈 量
人体机能(生理学):血液循环
血管生理〖熟悉〗血流量、血压和阻力的关系
一、血流量(容积速度)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横断面的血量
2. 血流速度: 血液中的一个质点在血管内移动的直线速度
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总横截面积成反比
二、血流阻力: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所遇到的阻力 称为血流阻力
来源
血液成分摩擦力 血液与血管摩擦力
影响因素
血液粘滞度
心房
主动脉
心室
(2)射血期: 心室进一步收缩使动脉瓣开放,血液由心室射入动脉的过程。
✓快速射血期(0.10s),占射血量的80% ~ 85%; ✓慢速射血期(0.15s),占射血量的15% ~ 20% 。
1)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2)房室瓣关闭,动脉瓣开放; 3)血液由心室流入动脉; 4)心室容积迅速缩小 (心缩末期最小容积)。
血管半径 (主要因素)
【掌握】动脉血压
血压: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的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
以“mmHg”或“kPa”为表示单位(1mmHg=0.133kPa,1KPa=7.5mmHg)
动脉血压: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平均动脉压
形成血压有哪些前提交件??
✓ 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量 ✓ 心室射血 ✓ 外周阻力 ✓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起缓冲作用
✓心率↑↑(>180次/分)→心动周期缩短,尤其是心舒期缩短
血液循环
和收缩 , 而出现一次窦律“脱失”,需等待下次窦律
刺激引起兴奋才产生收缩,此等待期间为代偿性间歇。
•
心肌慢反应细胞兴奋性变化特点是:有效不应
期比快反应细胞更长,常超出复极3期,甚至波及4
期。因此,其兴奋性完全恢复所需时间更长。此外,
在兴奋性降低的同时,兴奋传导的速度也相应减慢, 故慢反应细胞较易发生传导阻滞。
(关)
备用
失活 (关)
激活 (开)
2、心室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周期变化 对应位臵 机 制 有效不应期 去极相→复极相-60mV 绝对不应期: ↓ Na+通道处于 -55mV 完全失活状态 局部反应期: ↓ Na+通道 -60mV 刚开始复活 相对不应期 ↓ Na+通道 -80mV 大部复活 超 常 期 ↓ Na+通道基本 -90mV 恢复到备用状态 新AP产生能力 不能产生
0期——Na+内流(再生性钠电流)
复极化
APLeabharlann Baidu降支
1期——K+外流 2期——K+外流和Ca2+内流处于平衡 3期——K+外流 4期——离子恢复( Na+- K+泵和 Na+-Ca2+ 交换)
2、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离子基础
自律细胞动作的特点是: 在复极末期达到最大值后,电位不能保持稳定 水平,而是自动产生缓慢的去极化,而此最大值, 我们叫做最大复极电位。此时膜电位开始缓慢去 极化,如达阈电位,则引起又一次动作电位,如此 周而复始,就不断有节律性兴奋发放。 因此,4期自动去极化是心肌自律细胞自动产 生节律性兴奋的基础。 不同类型的自律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 本质并不完全相同
人体生理学_第四章重点
第四章
血液循环推动血液在血管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
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一个心动周期要完成心房的收缩和舒张以及心室的收缩和舒张。正常情况下,心脏收缩和舒张由窦房结的节律性引起。约0.8s
心率心脏的舒缩活动称为心搏,每分钟心搏的次数称为心率。
心室射血和充盈过程
心室收缩期等容收缩→快速射血→减慢射血
心室舒张期等容舒张→快速充盈→减慢充盈→心房收缩
心室的收缩和舒张分别是心脏射血和充盈的动力
心音
第一心音音调低,持续时间长。房室瓣关闭引起。
第二心音音调高,持续时间短。半月瓣关闭引起。
每搏输出量=搏出量一次心搏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70ml
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60%
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输出的血量。=搏出量*心率5L/min 心指数每平方米表面积的每分输出量。3L/min*m2
泵血功能储备=心力储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长的能力。
搏功(g*m)=搏出量(ml)*1/1000 *(平均动脉压mmHg - 平均左房压mmHg)*13.6g/ml
每分功(kg*m/min)=搏功(g*m)*心率(次/分)*1000
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搏出量和心率。影响搏出量的因素:
1 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压力或容积。一定范围内,前负荷大→初长度长→搏出量大
2 心肌收缩能力指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
3 后负荷指动脉血压,与搏出量呈反变关系。
心肌生理特性
一自动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因素作用下,能够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
窦房结为正常起搏点,由其控制的心跳戒律称为窦性心律。
生理学笔记——第四章血液循环
⼀、⼼动周期与⼼率
1.概念:⼼脏⼀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动周期。由于⼼室在⼼脏泵⾎活动中起主要作⽤,所以⼼动周期通常是指⼼室活动周期。
2.⼼率与⼼动周期的关系:
⼼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率有关,⼼率增⼤,⼼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例较⼤,⼼肌⼯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率过快将影响⼼脏泵⾎功能。
3.⼼脏泵⾎
(1)射⾎与充盈⾎过程(以⼼室为例):
①⼼房收缩期:在⼼室舒张末期,⼼房收缩,⼼房内压升⾼,进⼀步将⾎液挤⼊⼼室。随后⼼室开始收缩,进⼊下⼀个⼼动周期。
②等容收缩期:⼼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射⾎期。
③快速射⾎期和减慢射⾎期:在射⾎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室压⼒上升很快,射出的⾎量很⼤,称为快速射⾎期;随后,⼼室压⼒开始下降,射⾎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期。
④等容舒张期:⼼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当⼼室舒张⾄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室充盈期。
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室与⼼房压⼒差较⼤,⾎液快速充盈⼼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室与⼼房压⼒差减⼩,⾎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2)特点:
①⾎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是压⼒梯度,⼼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压⼒梯度的根本原因。
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循环
心脏生理
(4)3期(快速复极末期) 膜电位:0 mV→-90 mV; 历时:100~150ms;
产生机制: Ca2+通道关闭,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加,膜
迅速复极化,由于3期的复极K+外流是再生性的,K+的外 流促使膜内电位向负电性转化,而膜内电位越负,K+外流 就越增高,这种正反馈过程,导致膜的复极越来越快,直 至复极化完成。
血液循环
焦作护理学校 李爱国
概述
血液循环系统
心脏 血管
动力器官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血液循环的功能 1. 物质运输 2. 实现体液调节 3.保持内环境稳态及防卫功能。 血液循环是高等动物生存的重要条件。
认识心脏
目录
1、心脏生理
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肌的生理特性
2、血管生理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心音与体表心电图
心力储备
心脏生理
普通细胞
除
复
极
极
心脏生理
1.静息电位(RP):约为-90 mV,其形成机制与骨骼 肌相似(K+外流) 2.动作电位(AP): 与骨骼肌相比,主要特征为复极化 过程比较复杂,持续时间长。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包括 两个过程(去极化和复极化)、五个时期(0、1、2、3、 4期)。0期为去极相;1、2、3、4期为复极相。
的心电变化的波形,称为心电图(ECG)。 ECG的记录方法为细胞外记录,且记录的是整个心
生理学第四章
4 P-R/PQ间期:P波起点到QRS波起点之间, 0.12-0.20s,代表房室传导时间,房室传导 阻滞时,此期延长。 5 Q-T间期:QRS波起点到T波终点,代表心室 开始兴奋到复极化完毕的时间,与心率成反 变关系,心率越快,该间期越短。 6 S-T段:QRS波终点到T波起点,代表2心室均 处于去极化状态,一段等电位线。该段异常 压低或抬高常提示心肌缺血或损伤。
浦肯野细胞跨膜电位和心肌工作细胞 0、1、2、3期的形状、幅度及形成机制类似 但存在4期自动去极速度较慢。
(3期复极末膜电位的最大值称最大复极电位)
二 心肌的生理特性
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一 自动节律性:心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下,能自 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自律性的高低用兴奋的频率来衡量 窦房结自律性最高,浦肯野自律性最低 正常起搏点:窦房结主导心脏兴奋的部位,窦性心律 潜在起搏点:窦房结以外的自律组织,不表现自律 异位起搏点:低位自律组织取代窦房结的起搏功能,
5每搏功:心室一次收缩所做的功 (压力——容积功和动力功) 每分功:心室每分钟所做的功 =每博动*心率(右心室是左心室做功的 1/6)
6心力贮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 增加的能力。它可以反映心脏泵血功能的 潜力和健康程度。
心脏泵功能的调节
(一)博出量的调节 1 前负荷:心室收缩前承受的负荷,即心室舒 张末期的压力,它决定这心肌的初长度
血液循环
2) 临近未兴奋部位膜的兴奋性(正比)
(四)收缩性
•心肌接受刺激产生收缩反应的能力
•收缩机制与骨骼肌细胞相似 •特点: ①“全或无”方式收缩 ②不发生强直收缩
③对外源性Ca2+依赖性大 ④“绞拧”作用
结构
心肌细胞 间兴奋传
导快
有效不 应期长
肌质网 较少
四、心脏的射血功能
++++++++++++++ --------------
K+
2.动作电位 AP
+30
膜0 电 位
-70 -90 -100
1 2
0
RP
3
TP
4
(1)心室肌细胞AP的波形特点:
1) 在RP的基础上产生
2) 时程长: 250~300ms 3) 动作电位分为两个时相, 五个期:
去极相—0期 复极相—1、2、3、 静息期--4期 4) 与神经和骨骼肌AP相比,心室肌AP升支 和降支不对称。复极缓慢并有特征性的 平台期.
第一节 心脏的功能
心肌细胞的分类:
•自律细胞
①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 ②主要分布在心脏的特殊传到系统
如:窦房结的P细胞、蒲肯野细胞 ③具有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的能力 ④主要功能:产生和传播兴奋
自律细胞 •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
•主要分布在心脏的 特殊传到系统 •产生和传播兴奋
生理学-第四章 血液循环
第一节 心脏生理
2.心动周期
心脏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 期(cardiac cycle)。心房与心室的心动周期均包括收缩期和舒张 期。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通常心动周期指的 是心室的活动周期。正常心脏的活动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合而成, 因此,心动周期可以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在心脏的泵血活动中,心 室起主要作用。左右心室的活 动几乎同步,其射血和充盈过 程极为相似,射血量也几乎相 等。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第一节 心脏生理
第四章 血液循环
目录页
1.左心室收缩与射血过程
(1)等容收缩期:心室在心房收缩结束后开始收缩,此时,室内压迅速升高,在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心室 内血液推动房室瓣使其关闭,防止血液倒流人心房。但在心室内压力未超过主动脉压之前,动脉瓣仍处于关闭 状态,心室暂时成为一个封闭的腔。因此,从房室瓣关闭到主动脉瓣开放的这段时间,心室容积不变,故称为 等容收缩期(period ofisovolumic contraction)。等容收缩期历时约0.05s。
一类是非自律细胞:构成心房和心室壁的普通心肌细 胞,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执行心肌的收缩功能, 故又称为工作细胞;
另一类为自律细胞:是一些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在 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会自动产生节律性兴奋,它们也 具有兴奋性和传导性,但是细胞内肌原纤维少且排列不规 则,故收缩性弱,主要功能是产生和传播兴奋,控制心脏 活动的节律。这类细胞包括:窦房结P细胞、房室交界区、 房室束、左右束支和浦肯野细胞等,它们共同构成心脏的 特殊传导系统。
生理学_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四章血液循环
在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心脏不停地跳动,推动血液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流动。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r’system)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管又由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血液循环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体内的物质运输。细胞代谢所需的营养物质和o2,以及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和CO:都依靠血液循环来运输。此外,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各种激素及生物活性物质也通过血液循环运送至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体内环境理化特性相对恒定的维持以及血液的防卫免疫功能的实现,都依赖于血液的循环流动。循环功能一旦发生障碍,机体的新陈代谢便不能正常进行,一些重要器官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危及生命。
心血管系统的活动受神经和体液因素的调节,且与呼吸、泌尿、消化、神经和内分泌等多个系统相互协调,从而使机体能很好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是推动血液流动的动力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泵血。心脏的泵血依靠心脏收缩和舒张的交替活动而得以完成。心脏收缩时将血液射入动脉,并通过动脉系统将血液分配到全身各组织;心脏舒张时则通过静脉系统使血液回流到心脏,为下一次射血做准备。正常成年人安静时,心脏每分钟可泵出血液5L左右。,一、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
(一)心动周期
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c~tc cycle)。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的机械活动都可分为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心动周期通常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生理学课件第四章血液循环
一、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和兴奋性
(一)心室肌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1.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RP): 约-90mV
2. 动 作 电 位 ( Action Potential,AP): 与骨骼肌细胞明显不同 主要分为5个时相:
时期
表 4-2 动 作 电 位 的 5 个 时 相
1.浦肯野细胞
浦肯野细胞跨膜电位和心肌工作细胞的 0、1、2、3期的形状、幅度及形成机制类 似,但存在4期自动除极。
(3期复极末膜电位的最大值称最大复极电位)
自动除极的形成机制:
1.主要为If(funny)内向电流,特点 ①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 ②复极电位达-55mV左右开始被激活 -100mV左右充分激活。(见图) ③主要由Na+内流所产生(非选择性正离子通 道)。 ④ 可被铯(Cs)所阻断。
iNa
iNa iCa
iK
iK
(1)静息电位:
膜对K+的通透性较高,对其它离子通透性很 低,K+ 顺其浓度梯度由膜内向膜外扩散至平 衡电位。
(2)动作电位:
0期:快Na+通道激活,并出现再生性 Na+ 内 流,形成Na+内向电流。使0期去极速度 快,幅度大,这类细胞称为快反应细胞 fast response cell),其动作电位称为快 反应电位(fast response potential)。
人体生理学学习辅导(二)
《人体生理学》学习辅导(二)
根据《人体生理学》课程实施方案的教学安排,从第3教学周~第5教学周主要是学习第四章血液循环的内容。在学习《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时,我们已经了解了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脏和血管的形态结构以及血液循环的功能。那么,血液循环系统的运输功能、体液调节和防御功能以及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功能是如何实现的呢?心脏的生理活动如何?血管的生理活动如何?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怎样的?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液循环有哪些特点?这些都是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我们给大家提出学习要求和学习建议。
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
第一节心脏生理
【学习内容】
一、心动周期与心音
二、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
三、心肌细胞生物电活动
四、心肌生理特性
五、心电图
【学习要求】
掌握:心动周期的概念;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血液在心脏内的流动;心脏瓣膜的活动;
心音的形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及原理;窦房结P 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动周期中心肌兴奋性的变化;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
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
熟悉: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自动节律性产生的原因及生理意义,心电图及各波的意义。
了解:心率及其对心动周期的影响;心脏做功的概念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钾离子及钙离子对心肌功能的影响。
第二节血管生理
【学习内容】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血流
五、微循环
六、组织液生成、回流与淋巴循环
循环系统血液循环体液循环-人体生理学
3.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1).4期自动去极化 速度
(2).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3.阈电位水平
(二 )、传导性
概念:心肌细胞之间传导兴奋的能力。
1.传导原理:局部电流。
因为闰盘(缝隙连接)为低电阻区,兴奋能以局 部电流的形式直接进入相邻细胞,在细胞间迅 速传播,实现同步活动,使得心室和心房各自 构成一个功能性的合胞体。
充盈时程:心率↓→舒张期↑→充盈量↑
前负荷↑→心肌初长度↑→肌缩力↑→搏出量↑
2).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 概念:指心肌在前、后负荷不变(心肌初长度不
变),而改变肌缩程度、速度和张力等方面,实现调节 每搏输出量的内在特性。
意义:能对持续的、剧烈的循环变化有强大的调
节作用。
收 缩 能 力 ↑ : NE→β 受 体 → cAMP↑→Ca2+ 通 道 开 放
激活慢Ca2+通道
+
激活K+通道 ↓
Ca2+缓慢内流 与 K+外流处于平衡状
态↓ 缓慢复极化 (2期=平台期)
K+ K+ N Ca2+
2期
按任意键显示动画2
3期:
慢Ca2+通道失活 +
IK 通道通透性↑
↓ K+再生式外流
↓ 快速复极化 至RP水平
(3期)
第四章 血液循环(心脏生理部分)-2013级临床+口腔+预防+检验最终版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2、心室舒张期(ventricular diastole)
(1)等容舒张期:(period of isovolumic relaxation) 主动脉瓣关闭到房室瓣开启前 (0.06-0.08s)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2)心室充盈期:(period of ventricular filling) 房室瓣开启到房室瓣关闭前 快速充盈期:(period of rapid filling)(0.11s) 减慢充盈期:(period of slow filling) (0.22s) 心房收缩期:(period of atrial systole)(0.1s)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三、心脏泵血功能的储备 1.搏出量储备(stroke volume reserve)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2.心率储备(heart rate reserve)
心输出量 = 搏出量×心率 心率 心输出量 2~2.5倍 心率上限160~180次/min
第一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表 心肌细胞内、外几种主要离子的浓度及其平衡电位 ---------------------------------------------------------------------------------------浓度(mmol/L) 离子 -----------------------------------------平衡电位(mV)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Na+ K+ Ca2+ 10 150 10-4 145 4 1.8 +67 -94 +130
生理学第四章第1节 心脏生理
(3)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
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搏出量×HR
安静时N:4.5~6.0L 平均5.0L
(4)心指数:以每m2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 =每分输出量/体表面积 安静状态下N:3.0~3.5L/(min.m2) 心指数随年龄增长而下降 意义:可用于个体间心功能的比较
5.心脏做功量:
时相
压力
房室瓣 半月瓣心室容积 室内压 血流方向
等容收缩期 房<室<主A
关
关
开 开
不变
↓↓ ↓ 不变 ↑↑ ↑ ↑
↑↑
↑ ↓ ↓↓ ↓ ↓ ↓
/
多
快速射血期 房<主A <室 关 减慢射血期 房<室<主A 关
室 → 主A 室 → 主A
动量 惯性
等容舒张期 房<室<主A 快速充盈期 室<房<主A 减慢充盈期 室<房<主A 心房收缩期 室<房<主A
3、心音(heart sound)
1、定义:心肌收缩、瓣膜启闭、血液流速改变形
成涡流、血液撞击心室壁和大动脉壁
2、组成:每个心动周期中有4个心音 第一心音:心室收缩;房室瓣关闭 第二心音:心室舒张;动脉瓣关闭 第三心音:部分健康儿童和青年人
第四心音:心房音(异常剧烈收缩)
第一心音 特征
频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1、心房的初级泵血功能 心房收缩 ↓ 心房容积↓ ↓ 房内压↑ (右房↑4-6mmHg) (左房↑6-7mmHg) ↓ 房室瓣开放 (动脉瓣处关闭状态) ↓ 挤血入心室 (占心室充盈量25%) ↓ 心室舒张 (75%由V经心房流入心室)
2、心室的泵血 ①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 心室开始收缩 ↓ 室内压急剧↑ (左室内压↑近80mmHg) ↓ 房室瓣关闭 (动脉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继续收缩 ↓ 快速射血期
(2)通过特殊传导系统有序传播 (3)心脏内兴奋传导速度不均一: 传导最慢: 房室结-房室延搁 意义:房室不同时收缩,心室收缩紧 跟在心房收缩完毕后进行, 不会发生心房和心室的收缩 时间上重叠的现象。 传导最快: 心室内浦氏纤维 意义:保证心室肌几乎完全同步收 缩,产生较好的射血效果
2、决定和影响传导性的因素 (1)心肌细胞的结构 a、细胞直径:细胞直径大,细胞内的 电阻降低,则空间常数增大,兴奋部 位的电位变化所引起的电紧张扩布的 范围也越远,传导速度增快。 b、细胞间缝隙连接数目:细胞间缝隙 连接数目多,使纵向细胞内电阻小, 传导快。
离子基础: 0期去极: L型Ca2+通道激活, Ca2+内流。由于L型 Ca2+通道激活、失活缓慢,故0期去极化缓慢,持续时 间长。 3期复极: L型Ca2+通道逐渐失活,Ca2+内流相应减少, 及IK通道的开放,K+外流增加。 4期自动去极化 :①IK:复极至-60mV时,因失活逐渐 关闭,导致K+外流衰减,是最重要的离子基础。 ② ICa:在4期自动去极化到-50mV时,T型Ca2+通道激活, 引起少量Ca2+内流参与4期自动去极化后期的形成。 ③ If: 因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只有-70mV,If不能充 分激活,在窦房结细胞4期自动去极化中作用不大。
(5)QT间期 :代表心 室开始兴奋去极化至完全 复极的时间 。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本节探讨心脏的机械动力活动。 三方面:1、兴奋的产生以极兴奋向整个 心脏的扩步。 2、兴奋触发的心肌收缩和舒 张,与瓣膜的启闭配合, 造成心房和心室压力容积 的变化,从而推动血液在 血管内流动。 3、心音的出现
一、 心肌收缩的特点 1. 对细胞外液Ca2+的依赖性 心肌收缩强度因细胞外Ca2+内流 量而变化。 机制:在心肌的兴奋-收缩脱耦联中有赖于 平台期细胞外Ca2+的内流→钙诱导 钙释放触发肌浆网释放大量的Ca2+→ 收缩。(受Ca2+ 浓度 、IP3受体等 因 素影响)
2、心率 ①概念:单位时间内心脏舒缩的次数称 心率。 ② 正常变异: 年龄:初生儿(130次/分);成人(60~90次/分) 性别:女>男 体质:弱>强 兴奋状态:运动、情绪激动>安静、休息 体温:每↑1℃→心率↑10次/分
3、心率与心动周期的关系
心率快慢主要影响舒张期: 心率↑→心舒期↓→充盈↓ 休息→ ↓→ 心衰↓→心舒期↑ 心缩期习惯以心室的活动作为心脏 活动的指标。
第二心音:动脉瓣关闭产生。音调低、 时间短。心室舒张期的开始。 第三心音:心室舒张早期血流从心房突 然冲入心室,使心室壁和乳 头肌等发生振动。 第四心音:异常时产生。(激烈的心房 收缩、左室壁顺应性下降)
平台期初期,内向Ca2+电流与外向K+电流处于相对平 衡状态,膜电位稳定在0mV左右。 平台期晚期,内向Ca2+电流逐渐减弱,外向K+电流逐 渐增强,出现一种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增强的微弱的净外 向电流,导致膜电位缓慢地复极化。
3期:又称快速复极末期。0mV左右→ -90mV,约100~150ms。Ca2+通 道关闭,Ca+内流停止,而K+外流 进行性增加所致。 4期:又称静息期(电舒张期)。膜电位稳定于 -90mV,恢复细胞内外离子的正常 分布。Na+-K+泵 排Na+,摄K+,恢复 Na+、K+的分布。
2.动作电位 ①主要特征:复极化过程复杂,持续时 间很长,动作电位的降支 和升支不对称。
②机制: (1)去极化过程:(又称为0期) 去极化到阈电位(-70mV)→快Na+通 道开放,出现再生性Na+内流Na+顺电 -化学梯度进入细胞内→去极化
(2)复极过程:从0期去极化→静息电位 1期 :从+30mV→0mV 约10ms,由短暂的一过性外 向电流引起通道在去极化到约-20mV时激活,为K+外 流。 2期:又称缓慢复极期。膜内电位停滞于0mV左右,常 称平台期,持续100~150ms。
第四章 血液循环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三节 血管生理 第四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心脏的解剖结构(复习)
第一节 心脏的生物电活动
一、 心肌细胞的分类
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 (一)、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 1、静息电位
心室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约为-90mV 形成机制 :主要是K+经K通道外流, 达到平衡电位 ;少量Na+内 流;生电性Na+- K+泵活 动结果。
2、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1)有效不应期: 0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 至-60mV 绝对不应期 :0期去极化到3期复极 化至-55mV (2)相对不应期:复极化-60mV至80mV的时间 (3)超常期:膜内电位由-80mV恢复 到-90mV
3、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与收缩活动的关 系 ①心肌兴奋性变化特点:有效不应期长 ②意义: a、保证了心肌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2)快速射血期: 心室继续收缩 ↓ 室内压>动脉压 (左室>80mmHg) (右室>8mmHg) ↓ 动脉瓣开放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 迅速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70%) ↓ 心室容积迅速↓ ↓ 减慢射血期
(3)减慢射血期
迅速射血入动脉后 ↓ 心室容积继续↓ ↓ 室内压略<动脉压 ↓ 射血能=血液的动能 继续射血入动脉 (占射血量30%) ↓ 心室容积继续↓ ↓ 心室舒张前期
(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形成 机制 工作细胞4期的膜电位是基本稳定的。 自律细胞4期的膜电位不稳定,可自动 除极化。
1、浦肯野细胞
离子基础: ①除4期外,与工作细胞离子基础相同。 ② 4期自动去极化的离子基础 :随时间而逐渐 增强的内向离子电流(即If电流),通常被 称为起搏电流。If主要为Na+(也有少量K+)。 If在复极至-60mV时开始激活,至-100mV时 完全激活。因其激活缓慢,并随时间的延长 而增大,在4期内进行性增大。当4期自动去 极达阈电位时,便可产生新的AP,而If在0 期去极化至-50mV时因通道的失活而终止 。
(2)0期去极化的速度和幅度 0期去极的速度愈快,局部电流的形成 也将愈快,兴奋传导愈快。 0期去极的幅度愈大,兴奋与未兴奋部 位间的电位差愈大,向前影响的范围 也愈广,兴奋传导愈快。
(3)邻近未兴奋部位的兴奋性邻近未兴 奋部位的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差距增 大时,兴奋性降低,此时膜去极化达 到阈电位水平产生动作电位所需时间 延长,传导减慢。
b、与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后代 偿性间歇(compensatory pause)的产 生有关
期前收缩 与代偿性间歇
(二)自律性 1、概念:组织、细胞能够在没有外来 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 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 。具有自动节律 性的组织或细胞称为自律组织或自律 细胞。自律性的高低可用单位时间 (每分钟)内自动发生兴奋的次数, 即自动兴奋的频率来衡量。
2、心脏的起搏点 正常起搏点 (窦房结) 潜在起搏点 (窦房结以外的起搏点) ①安全因素,当正常起搏点活动障碍 时,作为备用起搏点仍能以较低的频 率保持心脏跳动 。 ②潜在的危险因素,当其自律性增高并 超过窦房结时,可引起心律失常 异位起搏点 (病理条件下的起搏点)
3、窦房结对潜在起搏点的控制 ①抢先占领 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兴奋频率高于其他潜在 起搏点。(先达到阈电位。) ②超速驱动压抑 a、超速驱动:当自律细胞在受到高于其固有频 率的刺激时,就按外加的频率发生兴奋。 b、超速驱动压抑:外来的超速驱动刺激停止 后,自律细胞不能立即呈现其固有的自律性 活动,须经一段静止期后才逐渐恢复其自律 性。 C、意义:当一过性窦性频率减慢时,使潜在 起搏点自律性不能立即表现出来,有利于防 止异位搏动。
2、窦房结细胞
①最大复极电位(-70mV)和阈电 位(-40mV)均高于浦肯野细胞 ; ②0期去极化幅度低(仅70mV), 速度慢(约10v/s),时程长 (7ms左右),0期只去极化到 0mV左右,无明显的极化倒转 ;③ 无明显复极1期和2期;④ 4期自动 去极化速度快(约0.1v/s),明显 快于浦肯野细胞(0.02V/s)。
三、体表心电图
(一)、概念: 将引导电极置于身体一定部位,记录 整个心动周期中心电变化(各细胞的 综合心电向量)的波形图。
(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生理意义
(1)P波:反映左右两心房 的去极化过程。
(2)QRS波群:反映左右两 心室去极化过程的电位变化。
(3)T波:反映心室复 极过程中的电位变化 (4)PR间期 :代表从心 房去极化开始至心室去极 化开始的时间。 (6)ST段 :ST段代表心室各 部分心肌均已处于动作电位的 平台期,各部分之间没有电位 差存在。
2、“全或无”式收缩 机制: 心肌间存在闰盘,兴奋可在细 胞间迅速传播。 意义 :心肌收缩的强度将不因参加活 动的肌细胞数目的不同而改变。
3.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机制 :在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意义 :保证心肌收缩和舒张交替进行, 有利于心室的充盈。
二、心脏的泵血机制 (一)心动周期的概念 1、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 机械活动周期 。 特点: 1. 房室不同时收缩,心室收缩紧跟在心 房 收缩完毕后进行 2. 有一个全心舒张期 3. 舒张期长于收缩期 : 有利于心脏充盈 与心脏供血
②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 心室开始舒张 ↓ 室内压迅速↓ (室内压=动脉压) ↓ 动脉瓣关闭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急剧迅速↓ ( ∵室内压仍>房内压 ∴房室瓣仍处于关闭状态) (容积不变、血液不流) ↓ 快速充盈期
(2)快速充盈期: 等容舒张期末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 ↓ 房室瓣开放 ↓ 心室继续舒张 ↓ 室内压↓ (室内压(房内压=负压) ↓ 心房和大V内的血液快速入室 (占总充盈量2/3) ↓ 心室容积迅速↑
(3)减慢充盈期:
随着心室内血液的充盈,心室与心房、大V 间的压力差减小,血液流入心室的速度减慢。 其前半期为大V的血液经心房流入心室;后 半期为心房收缩期的挤血入心室。
心脏泵血功能小节:
(三)、心音的产生 1、概念:心跳的声音。 2、分类: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第三心 音、第 四心音
3、产生、特点及意义: 第一心音:房室瓣关闭及心室射血 引起的大血管扩张及产生的涡 流所致。音调低、时间长。心 室收缩期的开始。
4、影响自律性的因素 ①最大复极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距: 间差距小,自律性增高 ②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4期自动去极化 速度增快,自律性增高
(三)传导性 心肌细胞具有传导兴奋的能力,称为 传导性。传导性的高低可用兴奋的传 播速度来衡量。
1、心脏内兴奋传播的特点 (1)心肌细胞间直接电传递:心肌细 胞间存在闰盘,相邻细胞间可通过缝 隙连接处的细胞间通道相互联系,兴 奋可在细胞间迅速传播,以实现其同 步性活动,使整个心室(或整个心房) 构成一个功能上互相联系的功能性合 胞体。
三、心肌的电生理特性
(一)兴奋性 兴奋性的概念及与阈值的关系。(复习) 1、影响心肌兴奋性的因素 (1)静息电位与阈电位之间的差值:静息电 位(或最大复极电位)绝对值增大或阈电位 水平上移,→二者间差值增大→兴奋性降低。 (2)离子通道的性状 : Na+通道是否处于备用状态,是快反应细胞 当时是否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正常静息电位 水平又是决定Na+通道能否处于或复活到备 用状态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