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艺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

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现代农艺技术理论和实践知识,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能力,能够从事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农艺技术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农业基础知识和农艺技术理论知识,能够灵活运用农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2.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管理能力,了解农业生产市场需求,能够制定农业生产计划和管理方案。
3.具备一定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和食品安全知识,能够进行农产品质量监测和食品安全管理。
4.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能力,能够向农民群众普及农艺技术和管理知识。
三、培养内容1.农业基础知识:包括农作物栽培学、植物保护学、土壤学、肥料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2.现代农艺技术:包括农业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灌溉技术等现代农艺技术。
3.农业生产管理:包括农田规划设计、农业生产计划制定、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等农业生产管理技能。
4.农产品质量检测:包括农产品质量检测方法、食品安全检测和防护措施等农产品质量检测知识。
5.农业科技推广:包括农业科技推广理论、科技示范与辅导技能等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培训能力。
四、教学方法1.理论教学:采用讲授、实例分析、案例研讨等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田间试验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到现代农场、农业示范园等实习实训基地进行实习实训,熟悉实际工作环境和操作技能。
4.综合实践:通过农场综合实践、农产品质检实验室实践等活动,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五、教学评估1.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
2.实验报告:对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价。
3.实习报告:对学生在实习实训中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4.毕业设计:对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评价。
六、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适用于农业科研机构、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农业大型企业、农业合作社等从事现代农艺技术研究和农业生产管理工作的岗位。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5年发展规划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5年发展规划(2013年-2017年)为主动适应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更好地服务于当地区域和行业经济建设,根据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与实际情况,特制定本专业五年发展规划。
一、现代农艺技术规划的指导思想现代农艺技术是学校的主打专业之一,为增强我校办学实力、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竞争能力,把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成为学校具有一定特色的专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构建“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职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主线,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为重点,推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以及各项教学基本建设,促进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及专业的知名度。
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专业建设不仅要从理论上论证,更要的是要主动适应我国现代农艺技术行业发展需要。
同时,学校一定要坚持满足学生当前就业与未来发展需求,专业建设要围绕学生当前就业和未来生活的需要,使学生的在校学习经验成为他们个人事业发展和生活发展的强大基础和助推力。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完善和优化专业体系,逐步形成专业优势,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坚持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的原则突出抓好专业建设,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增强专业发展后劲,使我校五年期间的专业结构更加合理,优势和特色更加明显,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
4.校企合作、创新发展的原则坚持本专业与企业对接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基础、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衔接的特色专业建设体系,推动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案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案【篇一: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专业代码)与专门化方向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010200)专门化方向:种子生产与经营、经济作物生产与经营、作物病虫害防治二、入学要求与基本学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基本学制为3年。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应职业岗位必备的知识与技能,能够从事种子生产、经济作物生产、蔬菜生产、林果生产、作物病虫害防治、植物检疫、农产品营销、农资经营等方面的职业岗位,具有较强的就业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四、职业(岗位)面向、职业资格及继续学习专业五、综合素质及职业能力 1.综合素质(1)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竞争意识;(2)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3)具有良好的责任心、进取心和坚强的意志;(4)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团队协作能力;(5)具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6)具有运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技术交流和信息处理能力;(7)具有职业岗位工作必需的关键技能;(8)具有解决工作中各种技术与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2.职业能力(职业能力分析见附录2)(1)行业通用能力①观察与理解能力:具有显微镜观察与绘图能力;能理解遗传基本规律;能理解生态因素、生态系统等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②植物生产条件的调控能力:具有改善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温度条件的能力;具有改善光照条件的能力;具有土壤质地的测定与改良的能力;具有测土施肥的能力;具有测定土壤水分与合理灌溉的能力;具有常见农业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
③农业机具的操作与保养能力:具有常用农机具(械)的操作能力及保养能力。
④进行农业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田间试验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具有控制试验误差的能力;具有进行结果分析和总结的能力;具有农业新技术推广能力。
农艺技术专业专业建设方案(3.7)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名称:现代农艺技术专业项目负责:建设周期:3年专业定位:三年制一、培养对象及目标培养对象:初中及初中以上学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要求学生在树立为农村服务意识的同时,具备会学习、会生活、会做事、会合作,有良好职业道德素质和一定现代农业技术专业技能,有独立自主、开拓创新及较强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的新型劳动者。
具体如下:①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一定专业理论水平;③掌握主要农作物生产的基本原理和生产程序及关键生产技术;④熟悉农村创业、经营及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知识与推销技巧;⑤能独立完成主要作物生产管理及良种繁育技术;⑥掌握生态农业生产技术、高效综合农业生产技术。
二、就业导向(一)自主择业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应聘(应雇)于县(市)、乡(镇)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部门,国营、私营及各种股份制公司的种植类岗位群,从事植物类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推广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工作。
(二)自立创业围绕种植业从事自立创业活动,如承包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林场圃,开办民营性质的农业经营服务公司等。
三、专业建设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职业素质的为农村经济建设服务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把提高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积极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改革,并围绕开展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训教学条件建设,争取通过3年左右高要求、高投入、高水平的建设,逐渐培育形成鲜明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并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带动其它农业相关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四、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建设确定“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素质目标为基础,以知识目标为重点,以能力目标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方案,强调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全程-全真”式实践教学,根据职业特点能力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生产能力,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

专业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计划一、专业人才需求论证(一)行业现状及人才需求分析黑龙江垦区经过60年的开发建设,目前已建设成为我国最大的国有农场群,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现有耕地面积4000万亩。
“十一五”期间,垦区累计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334亿斤,占全省净商品粮总量的60%以上。
垦区的开发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及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2009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来黑龙江考察时说:“垦区在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要发挥这一优势,加强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
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支持垦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发挥垦区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全省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垦区工作条例》等政策文件,鲜明地提出要充分发挥垦区的巨大优势和潜力,带动全省现代大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垦区提出实现“两次倍增”,到2015年粮食总产将达到460亿斤,占全省上交国家1000亿斤商品粮的46%。
黑龙江垦区现有农业从业人员36.6万人,目前普遍存在从业人员老化、实用型技术人才青黄不接,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差的状况。
由于新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对农艺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现有在职农艺从业人员知识严重老化,从业人员青黄不接已成为影响垦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突出问题。
因此,农艺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原有农艺人员的新技术培训是发展农业现代化的迫切要求。
(二)专业人才定位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
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现代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熟练的高技能产业技术工人。
主要面向农业生产第一线,县(市)、乡(镇)农业生产和技术推广部门,国营、私营及各种股份制公司的种植类岗位群,从事植物类栽培、病虫草害防治、农业推广服务和生产经营等工作。
(三)专业现状及优势黑龙江农垦机械化学校始建于一九五五年,是黑龙江省唯一一所以涉农专业为主干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规划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规划一、专业建设背景和基础(一)建设背景1.产业背景及专业人才需求山东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农业科技较为发达,农圣贾思勰就诞生在这里。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设施蔬菜生产为代表的农业"白色革命"不仅席卷大地,而且辐射到全国各地。
现在,山东已经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也是蔬菜种植技术人员输出地,被誉为"蔬菜之乡",是中国现代农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十三五"期间,山东将以标准化、基地化、品牌化、种苗化、高端化作为农业的主攻方向,加快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确立现代农业在全国的示范和领先地位。
优先发展蔬菜产业,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按照市场需求,进一步细化发展蔬菜档次和品种,培育精细化、精品化的高端蔬菜产业,建设高标准、国际化、现代型的"设施蔬菜基地",打造"世界蔬菜园"和"中国最大的蔬菜种苗基地"。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使80万亩蔬菜全部达到无公害及绿色蔬菜标准。
同时,转变农业增长方式,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随着现代农艺技术的发展,山东种植模式已由原来的大田生产转向大棚生产,栽培方式发展成大棚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和静止法无土栽培、流动法无土栽培等,蔬菜的品质转向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有机蔬菜,高标准温室实现了微机自动控温、控湿,采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技术等。
适应山东农业尤其是蔬菜产业的发展需要,除每年需要新增500-600人的掌握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技术的人员外,还需要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1万人次。
因此,建设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提高人才素质和技术服务水平,非常迫切。
2.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蔬菜、花卉以及其他农产品生产、贮运加工,蔬菜、花卉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生产环境控制等方面的现代农艺专业人员。
1.现代农艺专业建设实施计划

现代农艺专业建设方案实施计划企业人员:韩海军闫连顺赵宇本校人员:段楠苑新新王树芬学校名称:涞源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一、指导思想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致力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要面向社会实际,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在处理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关系时,要树立以培养人才为主的思想;在处理校内各项工作的关系时,要树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的思想;为此目的,要从严治校,从严治学,从严治教。
二、现状分析自建校以来,我校坚持以农科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思路,在加强传统专业改造与整合的基础上,积极创办新兴学科专业,实现了其他学科类的突破,进一步优化了学校学科专业结构。
本着“面向地方经济,培养有用人才”作为我校的办学宗旨。
我校已经被确定为省级重点校,进而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校,省级阳光工程师范校。
近5年来,我校各专业的办学条件(包括实习基地、实验室、师资队伍、仪器设备、课程与教材等)得到了明显改善,办学质量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总体思路1.专业建设与发展要以教育“三个面向”和学校规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人才需求的变化。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培养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教育方针。
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近期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充分利用现有的合理的教育教学资源,统筹考虑学科与专业建设。
以传统专业整合和创建品牌优势专业为重点,积极创办跨学科与交叉学科专业,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专业整体办学水平。
2.专业建设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适度发展原则,坚持学科专业协调发展原则,坚持传统优势专业改造与新开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重点专业建设与一般专业建设相结合,专业外涵拓展与专业内涵改造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结构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论证.doc

中职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实训室建设论证4礼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实训基地项目论证一、学校基本情况礼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创建于1987年10月,占地面积168.8亩,建筑面积35300平方米,固定资产9000多万元。
建有功能完善的教学楼、实训楼、学生公寓、食堂等教学及生活服务设施。
现有多媒体教室63个,计算机网络教室6个,计算机300多台,教师网络备课室3个,教研组办公室11个,各级管理部门10个,全部使用计算机办公,全校共有计算机500多台,全部接入100M 的互联网,建成了五类双绞线支持的520个信息点容量的校园网,具有部分教育资源和管理服务功能的多媒体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和教务管理系统。
设有电子技术应用、机械加工等专业实训室34个,图书近30万册(其中电子图书25万册)。
教学楼可容纳3500人同时上课,实训楼有800个实习工位。
学校运动场所充足,体育设施齐备。
现有各级各类学生(学员)3225人,教职工216人,有微机室6个(计算机300多台),多媒体教室63个,电子技术应用、汽车维修等专业实训室共28个,开设文秘、护理等10个专业。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教师队伍和专业建设,深化“升学+就业”办学模式改革,扩大招生,畅通就业,狠抓管理,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稳步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我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设置于2006年8月,是我校市级重点专业之一。
为适应社会需求,学校大力加强专业建设,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近三年来,年招生人数200人以上,累计毕业学生1000多人,就业率98%以上。
现有教学班12个,学生658名。
在专业课教师方面,现有教师1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2人,中级职称教师7人,初级职称教师5人,具有高级农艺师、园艺师资格的教师3人,能够满足该专业教学的需要。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1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等职业专业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作者:徐祖海出自: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发布时间:2014-06-27 22:48:46一. 专业概述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我校开设于1983年,该专业是在整合农、林、牧基础上发展壮大起来的,也是四个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
1.建设背景岱岳区全区共辖15个乡镇、2个办事处,共710个行政村96.6万人口,总面积175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7万公顷,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区,是“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先进区”,“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
区委、区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立足资源优势和传统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主线,狠抓了“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建设。
全区特色产业面积达45万亩,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面积6.8万亩、50.2万亩、60万亩。
先后扶植起优质粮食、有机蔬菜、畜牧养殖、优质桑蚕、特色林果五大主导产业,出口创汇基地面积30余万亩,规模饲养场总量达3090个。
广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外贸出口企业等急需大批具有中等专业技术的农技人才,缺口近2000人。
同时农村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知识匮乏、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带有普遍性,已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
2.建设目标(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立足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面向“三农”服务社会,办出特色,办出效益。
在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全面启动教学课程体系改革,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便捷的网络资源平台,完成四门核心课程开发及六门特色课程的编写,创新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从而成功探索出“一核五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2)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实施人才兴校战略,根据专业设置和教学要求,采取送入高校研修、下派企业锻炼等措施,着力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尤其是启动了名师培养带动工程,建成了一支职称结构合理、文化技术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比例适当的教师队伍。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一、招生对象及学制本专业的招生对象为具有初中毕业及其以上文化程度或同等学力、年龄在20-45岁、已经从事或准备从事农作物生产经营、经济作物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及作物资源利用工作、身体健康的专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员和转业军人、农村基层干部等。
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人才规格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热爱农业,热爱农村,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设施农业生产岗位职业能力,胜任农作物生产经营或经济作物生产经营、作物资源利用及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现代职业农民。
具体要求是: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社会主义,具有良好的道德风尚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掌握小麦、玉米等农作物和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工作或从事作物资源利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相关工作;具有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和协助本地相关产业劳动者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
由于专门化方向的不同,学生在掌握农作物生产经营、经济作物生产经营、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作物资源利用的知识和技能时,可以有所侧重。
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要求如下:(一)知识结构与要求1、文化基础知识具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我国公民道德规范和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法规、政策,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搜集、发布农业信息的基本知识,农村卫生与农民健康知识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知识,农民现代礼仪、农村文化生活、农村文明家庭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专业知识(1)懂得现代农业的意义、特点及种类,了解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的政策与规划;(2)了解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营养、繁育、栽培管理条件等基本理论知识;(3)掌握农作物生产环节的有关技术知识;(4)掌握农作物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知识和无公害生产知识;(5)掌握农机具、肥料、农药、种子的使用方法;(6)掌握农农产品的包装贮运及农产品营销的基本知识。
农艺措施实施方案

农艺措施实施方案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艺措施的实施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农艺措施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以期为农业生产提供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二、土壤管理。
1. 合理施肥。
施肥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合理施肥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
在实施施肥措施时,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作物需求量,科学施用有机肥、无机肥和微量元素肥,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2. 种植轮作。
轮作是一种有效的土壤管理方式,可以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
在实施轮作措施时,应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栽培要求,合理安排作物的轮作顺序,避免同种作物连续种植,减少土壤病虫害的发生。
三、水利设施建设。
1. 灌溉系统建设。
灌溉是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建设合理的灌溉系统可以提高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实施灌溉系统建设时,应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水分状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和灌溉设施,确保作物的生长需水得到满足。
2.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改善农田排水条件,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流失。
在实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时,应根据农田的地理条件和土壤特性,选择合适的排水方式和排水设施,确保农田的排水畅通,防止因积水导致的作物减产。
四、植物保护措施。
1.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实施病虫害防治措施时,应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和药剂,及时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2. 杂草管理。
杂草是农业生产中的常见问题,合理的杂草管理措施可以减少杂草对作物的竞争,提高作物产量。
在实施杂草管理措施时,应根据作物的生长周期和杂草的生长特性,选择合适的除草方式和药剂,及时进行除草,保持农田的清洁和整洁。
五、结语。
农艺措施的实施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专业群实训室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专业群实训室建设方案
为促进现代专业群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加强专业实践性环节教学,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市场需要的高质量专业人才,学校决定对现代农艺专业群已有实训室进行改造升级,并新建现代农业研发与技术推广中心、植物园、玻璃温室、规划设计室等实训室,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训室建设要将学历教育与职工培训统筹兼顾,实现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资源共享,体现职业教育和培训以能力需求为本位的办学特色。
实训室建设应以实用为出发点,同时注重保持其一定的先进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充分保证学生、学员获得足够时间的、高质量“真刀真枪”的实际动手技能训练,实现与生产实践的“零距离”接触。
二、建设目标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项目实践教学为主线”,在原有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计划投入资金138万元,升级改造现有农产品加工厂、茶艺室、模拟导游室,新建现代农业研发与技术推广中心、植物园、玻璃温室、规划设计室,并完成实训室的制度建设工作,将现代农业专业群实训室建设成为融教学、生产、科研、服务、示范“五位一体”的现代化实训室。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专业一:现代农艺技术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计划(1)需求论证①产业背景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传统和基础产业。
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由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推动型转变,充分发挥科技在集约经营、增产提质、转化增值、提升拓展等方面的潜力,使农业发展由零散型、粗放型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这也是我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也强调,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和首要任务。
河南地处中部,气候适宜,水热资源丰富,适合温、寒、亚热带多种植物的生长。
河南省作为著名的农业大省和重要的农副产品产区,粮食总产量及小麦、芝麻、黄红麻产量居全国第 1 位;棉花、油料、烟叶产量居全国第 2 位,林果资源丰富,中药材久负盛名。
近年来,河南省在发挥地理优势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已经形成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农业发展特色,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河南的农业和粮食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其中小麦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肩负着重大责任。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国发〔 2011 〕32 号)和河南省出台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都提出了在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率先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
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大局出发,依托黄淮海平原等产粮大县 (市、区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形成规模效益明显的粮食主产区。
文件又着重提出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储运企业向主产区集聚,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的国家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
通过稳定面积、主攻单产、改善条件、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夯实粮食生产稳定增长基础,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2020 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300 亿斤。
现代农艺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

现代农艺技术重点专业建设方案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一、需求论证1.社会需求分析:目前,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的基础上,采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个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而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知识与技术集约,关键是需要有大量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2.临朐县的农业发展状况及我校情况1.山东省是农业大省、种植业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我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的潍坊市,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形成了寿光蔬菜、昌乐西瓜、安丘姜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临朐果品等一批品牌产业。
临朐县作为全市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全国有名的樱桃之乡、全国蔬菜产业规划重点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处于现代农艺技术前沿信息交汇和实用技术交流的中心,为牵头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很强的地域优势。
2.学校贴近三农,了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如何更好为三农服务,因此,在学校发展初期,以农学、农机、果树、牧医等涉农专业的开发和建设起步,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办学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日臻成熟,为牵头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3.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丰富,经常深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近5年来在山东省对口高职招生考试中,先后有6人次参加现代农艺专业高职高考命题工作,对全省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和学生现状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为牵头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方向指导。
4.学校正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近5年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口高职升学,有81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12名学生成为研究生,2名学生成为博士研究生;该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省级奖项2个,市级奖项38个,县级奖项105个,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智力支持。
现代农艺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现代农艺工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目标和任务1.培养具备广泛的农业基础知识、农业高新技术和农业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
2.培养具备农业生产管理和科技创新能力、具备发展农业现代化所需的综合能力的高级农艺工程技术师。
二、培养方案1.课程设置我们将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课程设置包括农业生物技术、农业化学与农药学、农业机械工程、园艺学、土壤学、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包括农业生产管理、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管理、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等专业知识。
2.实践环节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我们将注重实践环节的开展。
实践环节包括实验课程、实习实训和毕业实习等。
实验课程以实际农业生产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
实习实训是通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毕业实习是学生在毕业前为期几个月的时间,到农业生产企业实习,实践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我们还提供了一些选修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选修课程包括农业科学与艺术、农村发展与农民培训等方面的知识。
4.科研能力培养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为此设立了科研实践环节。
每年组织学生开展科研项目,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评估与质量保证为了确保培养质量,我们将采取多种评估方式,包括考试、实验报告、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
同时,组织行业专家对课程的内容和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估,不断完善和改进。
四、实施机制为了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的实施效果,我们将建立健全的实施机制,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学生培养管理和实践环节安排等方面的工作。
五、人才培养成果通过几年的实施,我们将培养出具备较强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的农艺工程技术师。
他们能够独立从事农业生产管理和科技创新工作,并能够运用现代农业科学和工程技术手段,提高农业产值和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一、需求论证
1.社会需求分析:
目前,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营的基础上,采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个重要和有效的途径。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的集约型转变,而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核心是知识与技术集约,关键是需要有大量掌握现代科学知识与技术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2.临朐县的农业发展状况及我校情况
1.山东省是农业大省、种植业的发源地之一。
作为我省农副产品集中产区之一的潍坊市,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基地,形成了寿光蔬菜、昌乐西瓜、安丘姜蒜、青州花卉、昌邑苗木、临朐果品等一批品牌产业。
临朐县作为全市农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是全国有名的樱桃之乡、全国蔬菜产业规划重点县、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处于现代农艺技术前沿信息交汇和实用技术交流的中心,为牵头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很强的地域优势。
2.学校贴近三农,了解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如何更好为三农服务,因此,在学校发展初期,以农学、农机、果树、牧医等涉农专业的开发和建设起步,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办学经验和教学经验的日臻成熟,为牵头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3.学校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实践经验丰富,经常深
入生产一线进行实践锻炼,指导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出现的技术难题;近5年来在山东省对口高职招生考试中,先后有6人次参加现代农艺专业高职高考命题工作,对全省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现状和学生现状有着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为牵头本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方向指导。
4.学校正以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立健全课程体系,积极推进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近5年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对口高职升学,有81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12名学生成为研究生,2名学生成为博士研究生;该专业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共获得省级奖项2个,市级奖项38个,县级奖项105个,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智力支持。
5.学校现有现代农艺技术实训设备价值79.2万元,配备植物标本室,土壤肥料化验室等实验室,拥有显微镜、光电天平等设备280台套。
专业图书12742册,生均图书46册。
新的职教中心坐落在著名的老龙湾风景区附近,已基本建成,即将投入使用,各种教育资源的有机整合,为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开发提供了硬件保障。
3.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我校于办学之初,就开办了农学专业(后来曾更名为种植专业、农村经济开发、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适应当地经济发展需求,为现代农艺技术行业培养了一批既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生产和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为了推进当地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
伍建设,改革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二、专业建设目标
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学历教育为主,积极探索现代农艺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专业核心理论和技术课程、农业高效示范园基地的建设力度。
形成与办学规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使专业建设、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专业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显著提高,达到国内同类学校先进水平,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三、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专业建设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我校办学方向为指导思想,以专业设置目录为依据,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为核心,以专业基本建设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突出本专业特色,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
在培养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求以“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突出种植实践能力,注重现代农业理念,职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为原则,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
以学生为本位,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学习资源。
要为学生发展提供可供选择的空间,构筑开放式的课程体系,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在办好学历教育班的同时,根据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开办实用技术短训班和就业培训班。
根据季节时令,定期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村舍农家,采取讲座与操作相结合的形式,为农民传授实用
技术。
四、专业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管理模式、评估方式改革:探索新形势下的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管理模式,形成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管理体系。
2)课程体系改革: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完成校村合作教学体系建设的计划和实施,逐步建立村校合作课程评价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实施专业设置调研。
3)教材建设:紧密联系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新技术,打造特色校本教材。
4)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建设“经济作物生产经营”和“果蔬花卉设施栽培技术”等体现职业能力要求的优质核心课程。
2、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建设:构建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制定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标准、专职教师队伍管理评价考核办法,形成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管理体系。
2)学科带头人培养:采用参加培训和到农村一线实习的方式,培养能够把握教学改革方向,具有组织教学、能完成实训基地建设任务能力的教师。
3)骨干教师培养预期目标:培养能够承担优质核心课程和实训基地建设与开发任务的教师。
4)“双师型”教师培养:培养能够承担理论和实习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
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新聘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并制订改革方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形成兼职教师培养机制。
3、校村合作运行机制建设
1)实习基地的运行与管理:建立与完善实习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机制,完善土壤肥料和植物生理实验室和组建组织培养实验室。
2)实验实训教学改革: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实习教学改革,校村共同制定实习标准、考核标准,开发实验实习指导手册。
3)资源共享:聘用社会知名的农学专家、农艺师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共同成立技术开发协会。
五、资金规划
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的计划批准资金1000万元进行资金规划,按2年进行项目建设,同时县级教育附加费2年投入5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150万元,拟规划项目建设总投入资金1200万元。
现代农艺技术重点专业项目建设计划拟投230万元。
其中50 万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主要用于成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精品课程建设,专业教材研发,教科研项目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
8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主要用于“双师型”教师培训,专业带头人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及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管理能力培训,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兼职教师任教,专业教师到农村产业基地实
践,聘请职教专家讲学及教师其它业务能力提高培训。
110万元用于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组建涉农专业职业教育集团,村校合作运作,校外种植基地建设。
六、保障措施
1、成立重点专业项目建设小组,为重点建设项目出谋划策,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成立课程团队,负责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3.加大优质课的评比和奖励力度,积极开展校级优质课评选活动;改革学生实验实习能力薄弱的状况,加大实习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
4.课外有计划邀请农业专家和大学生通过作报告、开座谈会等形式,巩固学生专业思想,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作好未来职业选择和深造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