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注射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与预防及应急处理一、出血
(一)发生原因
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
2.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二)临床表现
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
(三)预防及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迟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
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二、硬结形成
(一)发生原因
1.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密集的针眼和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局部血循环不良导致药物吸收速度慢,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
2.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中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结果导致硬结形成。
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二)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瘙痒,可扪及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性、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
(三)预防及处理
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
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介绍
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在诊疗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一
些并发症。本文旨在介绍常见的皮下注射并发症,并提供预防和处
理的规范。
常见的皮下注射并发症
1. 出血:在皮下注射过程中,血管或毛细血管可能会受到损伤
而造成出血。这种情况通常不严重,但如果出血过多,可能需要进
行进一步处理。
2. 红肿和疼痛:有些人在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和疼痛的反应。这种反应通常是正常的,但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建
议及时咨询医生。
3. 局部感染:皮下注射的过程中,如果注射部位没有得到适当
的清洁或消毒,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如果注射部位有红肿、发热、排泄物或脓液的症状,应该尽早就医进行治疗。
4. 过敏反应:有些人对注射药物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皮肤
瘙痒、荨麻疹、呼吸困难等。如果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尽快就医。
皮下注射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1. 注射前准备:
-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确保该部位的皮肤干燥、整洁和无明显损伤。
- 使用适当大小和类型的注射器和针头。
- 注射前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2. 注射过程:
- 确保注射技术正确、准确,并控制注射的速度。
- 避免碰触未消毒的注射针头或药液接触到手部。
- 适当的角度和深度进行注射,避免注射到肌肉或静脉。
3. 并发症的处理:
- 出血:如果有少量的出血,可用消毒棉球轻压注射部位。如果出血较多,持续时间较长或无法止住,请立即就医。
- 红肿和疼痛:可以使用冰袋或热敷来缓解红肿和疼痛。如果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建议就医咨询。
- 局部感染:如果出现局部感染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会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皮下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皮下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并发症:1、出血: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
预防及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凝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口取出血凝块。
并发症:2、硬接形成:局部肿胀、疼痛,可触及硬结。
预防及处理
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
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5、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6、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1)用50%硫酸镁热敷。
2)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硬结处。
并发症:3、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引起温度改变,导致血流加快而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皮下注射并发症处理方法
皮下注射并发症处理方法
一、皮下注射的常见并发症
1、短期并发症:包括皮下注射部位发红、发痒、畏寒、出疹、发热及疼痛等。
2、长期并发症:包括组织坏死、淋巴结炎、肌肉坏死及湿疹等。
二、皮下注射的处理方法
1、处理短期并发症
(1)发红、发痒、畏寒:可用冰敷、涂抹含有温热油或消炎药膏的活性碱性敷料,然后用宽松的绷带将敷料紧紧包裹,以防护皮肤及缓解不适。
(2)出疹:通常可以采用涂抹抗感染药物软膏或药膏;如果涂抹抗感染药物无效,可以采用内服抗生素,如头孢噻吗(cephradine)、头孢美啶(cephalexin)等。
(3)发热:应采用解热镇痛药物,如布洛芬(ibuprofen)、阿司匹林(aspirin)等,降低体温,同时加强营养支持,补充水分,以缓解症状。
(4)疼痛:可以采用静脉注射酮康唑(ketorolac)、芬太尼(fentanyl)、达芬奇(darvocet)或安非他酮(analgesia)等类阿片药物,以缓解疼痛。
2、处理长期并发症
(1)组织坏死:应采取清洁、消毒、敷料更换,并采取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噻吗、头孢美啶等;如果组织损害严重,可以采取外科切除手术治疗。
皮下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皮下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并发症:1、出血: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
预防及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防止刺伤血管。
2、注射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凝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口取出血凝块。
并发症:2、硬接形成:局部肿胀、疼痛,可触及硬结。
预防及处理
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
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防止在同一处屡次反复注射,防止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5、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6、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1〕用50%硫酸镁热敷。2〕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硬结处。
并发症:3、低血糖反响: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引起温度改变,导致血流加快而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防控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防控与处理规范
引言
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和疫苗接种方式,然而,偶尔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本文档将介绍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防控与处理规范,以帮助医务人员避免并减轻患者的风险。
1.皮下注射的常见并发症
在进行皮下注射时,常见的并发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1 局部疼痛和红肿
在注射部位可能会出现局部疼痛和红肿。这可能是由于注射时针头进入皮下组织而引起的反应。针头选择合适的长度和直径,并在注射时保持正确的角度可以减少这种并发症的发生。
1.2 出血和淤血
在皮下注射后,也可能会发生出血和淤血。这可能是由于注射时损伤了小血管或造成血液外渗所致。合适的注射技术包括正确选择注射点和应用适当的压力可以减少此类并发症的发生。
1.3 感染
皮下注射引入病原体的风险也存在,尽管非常罕见。为了防止感染,医务人员需要正确地执行消毒和无菌技术。
2.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防控与处理规范
为了降低皮下注射并发症的风险,医务人员应遵循以下防控和处理规范:
2.1 预防措施
- 根据患者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注射点和针头长度和直径。
- 确保患者的皮肤干燥且清洁,避免感染。
- 使用消毒剂进行皮肤消毒。
- 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针头,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在注射时保持正确的角度和插入深度。
2.2 处理并发症
- 对于局部疼痛和红肿的症状,使用冰敷或适当的止痛药缓解患者的不适。
- 对于出血和淤血,轻轻按压注射部位,避免过度施压。
- 如果感染症状出现,如局部红肿、化脓、发热等,立即就医,并对感染进行适当处理。
结论
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防控和处理规范,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风险,提高注射的安全性和效果。
皮下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皮下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
防及处理流程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皮下注射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
并发症:1、出血: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
预防及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凝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口取出血凝块。
并发症:2、硬接形成:局部肿胀、疼痛,可触及硬结。
预防及处理
1、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
2、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注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
5、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6、已形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1)用50%硫酸镁热敷。2)取新鲜马铃薯切片外敷硬结处。
并发症:3、低血糖反应:多发生在胰岛素注射期间。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注射部位过深,在运动状态下注射,注射后局部热敷、按摩引起温度改变,导致血流加快而胰岛素的吸收加快。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一.皮下注射并发症:
1.出血
2.注射部位瘀斑、硬结
3.感染
二.预防措施:
1.对有凝血机制障碍、出血的患者应延长按压时间。
2.正确选择注射部位,手法正确,避免刺伤血管。
3.注射前评估注射部位皮肤,避免在有瘀斑、硬结处注射,交替更换注射部位,按压部位要准确。
4.推药时,速度要慢,用力要均匀。
5.严格无菌操作,消毒规范。
三.处理措施:
1.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2.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对形成瘀斑、硬结及时给予局部热敷,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以免加速药物吸收,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4.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热、痛局部感染,可用1%利凡诺湿敷。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流程
(一)出血
预防及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如上述处理无效,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处理流程:
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
重新按压注射部位
形成皮下血肿
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
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
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
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
如上述处理无效,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二)低血糖反应
预防及处理:
1.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患儿及家属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相关知识宣教,指导患儿及家属掌握为止。
2.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3.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的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4.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推药前要回抽,无回血方可注射。
5.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6.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发生低血糖症状,立即监测血糖,同时口服糖水、馒头等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严重者可静脉推注10%葡萄糖2-3ml/kg。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1:出血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局部按压。按压部位要准确,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4、拔针后针眼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对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48 h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对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并发症2:皮下硬结
预防与处理规范:
1、正确掌握注射深度,深度为针梗的1/2~2/3。
2、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注射,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3、注射药量不宜过多,推药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4、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但胰岛素注射后勿热敷、按摩,以免加速药物吸收,使胰岛素药效提早产生)。
5、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禁用长镊敲打安瓿。抽吸药液时不宜将针头直接插瓶底吸药。禁用注射器直接在颈口处吸药。
6、皮肤严格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再消毒。
7、已形成硬结者,用以下方法外敷:①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忌用);②用50%硫酸镁湿热敷;③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山莨菪碱(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ppt课件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二)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1.发生原因 (1)针头本身质量问题,如针头过细、过软、针头钝、针尖有钩等。 (2)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 (3)注射时体位摆放不当,局部肌肉张力高。 (4)注射操作不规范。 (5)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不匹配,刺入过深均可造成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 2.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在患者体内,注射无法继续进行。 3.预防 (1)选择质量合格的针头。 (2)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避开硬结和瘢痕。 (3)注射时取舒适的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 (4)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勿将针体全部刺入皮肤内。 (5)如出现针头弯曲,应明确弯曲的原因,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6)消瘦和小儿使用的针头型号宜小,刺入深度酌减。 4.处理流程 稳定患者情绪→患者保持原体位→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针体→针体如已完全
1
二、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及并发症处理
Baidu Nhomakorabea
(一)硬结形二成、皮下注射技术操作2及并发症处理
1.发生原因 (1)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注射药物。 (2)药物浓度过高、速度过快,用力不均匀,注射部位过浅。 (3)局部血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4)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2.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 (2)可扪及明显的硬结。 3.预防 (1)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2)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ml,注射速度要缓慢,准确掌握注射深度。 (3)对于一些难以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皮下注射常见副作用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常见副作用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前言
皮下注射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以下是一些常见副作用的预防和处理规范。
常见副作用
1. 疼痛或不适:皮下注射可能会引起疼痛、刺痛或不适感。这种副作用通常是短暂的,但仍然需要注意。
2. 局部红肿或淤血:皮下注射后,注射部位可能出现红肿或淤血的情况。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有时也可能是感染或其他问题的迹象。
3. 出血:皮下注射时,有时可能会造成局部出血。尽管通常不会造成严重问题,但一些患者可能对出血比较敏感。
预防与处理规范
以下是一些预防和处理常见副作用的规范:
1. 疼痛或不适:
- 在注射前,告知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疼痛或不适感,并让其了解这是正常现象。
- 使用细长针头,以减少疼痛和刺激感。
- 在注射时,采用适当的角度和速度,以减少不适感。
- 使用含有局部麻醉药的皮下注射药物,可以减少疼痛感。
2. 局部红肿或淤血:
- 在注射前,检查注射部位是否有感染或其他异常情况。
- 清洁注射部位,并使用消毒剂消毒,以减少感染风险。
- 使用适当的注射技术和注射器,确保药物均匀分布在皮下组织中,减少局部反应。
3. 出血:
- 使用细长针头,并掌握适当的注射技巧,以减少出血的可能性。
- 在注射后,使用干净的消毒棉球轻轻按压注射部位,以帮助止血。
- 如出血严重或持续不止,建议立即就医。
注意:以上规范仅供参考,并不能代替医疗专业人员的建议。在进行皮下注射时,应遵循医生或护士的指导,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结论
通过遵循上述预防和处理规范,可以帮助减少皮下注射常见副作用的发生,并提升患者的安全和舒适度。在实际操作中,医务人员需要继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能,以确保注射过程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皮下注射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皮下注射法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的方法。常用于不宜经口服给药,或要求较口服给药产生作用迅速而又较肌内或静脉注射吸收为慢的情况。
【并发症】出血
【发生原因】
1.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
2.患者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短,按压部位欠准确。【临床表现】
拔针后少量血液自针口流出。对于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局部皮肤淤血。
【预防及处理】
1.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2.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5~10分钟。
3.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4.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h 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再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并发症】硬结形成
【发生原因】
1.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密集的针眼和药物对局部组织产生物理、化学刺激,局部血循环不良导致药物吸收速度慢,药物不能充分吸收,在皮下组织停留时间延长,蓄积而形成硬结。2.不正确抽吸药液可吸入玻璃屑、橡皮粒等微粒,在进行注射时,微粒随药液进入组织中无法吸收,作为异物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
结形成。
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下注射法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出血预防及处理】
一、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刺伤血管。
二、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作。按压部位要准确、时间要充分,尤其对凝血机制障碍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三、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更换注射部位重新注射。
四、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成皮下血肿者,可根据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和消散。皮下较大血肿早期可采取消毒后无菌注射器穿刺抽出血液,在加压包扎;血液凝固后,可行手术切开取出血凝块。
【硬结形成预防及处理】
一、熟练掌握注射深度,注射时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度角快速刺入皮下,深度为针梗的1|2-2|3.
二、操作前,选用锐利针头,选择注射点要尽量分散,轮流使用,避免在同一处多次反复注射,避免在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部位注射。
三、注射药量不宜过多,少于2ml为宜,推药时速度要缓慢,用力要均匀,以减少对局部的刺激。
四、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药物吸收,防止硬结形成(除胰岛素外)。
五、护理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先用砂轮割据,再用酒精消毒后掰开安瓿,禁用长镊敲打安瓿。注意抽吸药液时不宜将针头直接插瓶底吸药,禁用注射器针头直接在颈口处吸药。注射一种药物用一副注射器。
六、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如皮肤较脏者,先用清水清洗干净,在消毒。
七、已结成硬结者,可选用以下方法外敷:1用伤湿止痛膏外贴硬结处(孕妇禁用)2用50%硫酸镁湿热敷。3将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4取新鲜马铃薯切片浸入654-2注射液后外敷硬结处。
【低血糖反应预防及处理】
一、严格遵守给药剂量、时间、方法,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经常更换注射部位。对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多次反复进行有关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注射有关知识的宣教,指导病人掌握为止。
二、准确抽吸药液剂量。
三、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把握进针深度,避免误入肌肉组织。如对体质消瘦、皮下脂肪少的病人,应捏起注射部位皮肤并减少进针角度注射。
四、避免注入皮下小静脉血管中。
五、注射后勿剧烈运动、按摩、热敷、日光浴、洗热水澡等。
六、注射胰岛素后,密切观察病人情况。
【针头弯曲或针体折断预防及处理】
一、选择粗细适合、质量过关的针头。针头不宜反复消毒,重
复使用。
二、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不可再局部皮肤有硬结或瘢痕处进针。
三、协助病人取舒适体位,操作人员注意进针手法、力度及方向。
四、注射时勿将针梗全部插入皮肤内,以防发生断针时增加处理难度。
五、若出现针头弯曲,要寻找引起针头弯曲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更换针头后重新注射。
六、一旦发生针体断裂,医护人员要保持镇静,立即用一手捏紧局部肌肉,嘱病人放松,保持原体位,勿移动肢体或做肌肉收缩动作,迅速用止血钳将折断的针体拔出。若针体已经完全没入体内,需在X线定位后通过手术将残留针体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