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四川大学)
柏拉图和贺拉斯继承一、模仿说1、柏拉图的模仿说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最高等级的是“理式”;第二等级的是现实世界,称为影子;第三等级的则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反映,他称为影子的影子。
柏拉图认为理式的世界是最真实的,现实世界摹仿了理式世界,而艺术世界又是摹仿了现实世界,尽管文艺摹仿理式,但是文艺没有直接地摹仿理式,所以,文艺的摹仿只能是摹仿的摹仿,因此就是远离真实的摹仿。
仅仅只是对外在的一种公里的、被动的、忠实的抄录。
“从荷马起,一切是人都只是模仿者”在他心中,艺术不是自然的照相,更不等同于自然。
2、贺拉斯的模仿说贺拉斯大体上接受了传统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
但是贺拉斯不赞成对自然做单纯的摹写,他明确提出艺术可以创造,但创造要合式。
艺术可以虚构,但是虚构要合理,必须切近真实(67页)贺拉斯提出诗的本质是对生活的摹仿,他劝世人“向生活和习俗里去找真正的范本,并且从那里吸收忠实于生活的语言”。
贺拉斯还认为文艺作品的对象除了涉及生活中可视可触的人物、事件外,还包括作家的理性判断力:“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贺拉斯把理性当作创作的源泉,他不但主张文艺摹仿社会生活,并且还增加了合乎理性作为艺术真实性的标准。
(72页)二、诗歌创作的方法1、柏拉图的艺术创作方法柏拉图主张艺术要靠对立因素的调和,提出了有机统一的原则。
一与多,部分与整体是对立统一关系,他们相互渗透,相互转化,有机的连接在一起。
“每篇文章的结构应该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完全调和”(30页)柏拉图强调艺术作品应该是有生命的整体,其内部构成诸因素不能随意增减,随便拉长或缩短。
否则会破坏整体的内在有记性和外在的完美。
2、贺拉斯的艺术创作方法进一步发展了柏拉图的说法,提出了“和谐统一”和“自相一致”的“合式”原则。
这是有机统一在首先要求注意作品的整体美和总效果,和柏拉图一样同样主张作品结构要首尾一致,恰到好处,艺术家要善于使细节没服从整体美。
两者不同之处一、灵感与现实的努力1、柏拉图的灵感说柏拉图认为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纵着他去创造作品。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填空。
1、古希腊的著名思想家柏拉图著有《理想国》。
在这部著作中,柏拉图提出了关于诗人不过是的代言人,和文学艺术是理念的的模仿的学说。
2、古希腊思想家亚里斯多德曾经写作了著名的,在其中,他提出了是悲剧的第一要素。
3、古罗马时期的一部重要希腊文著作《论崇高》的作者是,他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观点,后来被文论所继承。
4、法国古典主义批评家布瓦洛著有《》一书,在其中,他提出了关于戏剧创作的原则。
5、法国作家雨果的一般被认为是的正式宣言。
二、名词解释。
1、哥特式2、新批评3、“艺术是影子的影子”4、“美即关系”5、“市民剧”6、the intentional fallacy7、合式8、《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三、简答题。
1、如何理解黑格尔关于美的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四、论述题。
1、在20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主要是从作者及其社会历史环境的角度来考察文学。
20世纪以来,西方文论的理论视点发生了转移,请举例说明并评述文学理论视点的转移以及对西方文学史观的影响。
四川省200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西方文论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①亚里士多德②贺拉斯③王尔德④柏拉图2、贺拉斯写作了()①《诗学》②《诗艺》③《为诗辩护》④《诗学界定》3、朗吉弩斯崇高语言的来源有()①一个②三个③六个④五个4、认为诗高于其它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①海涅②雪莱③华滋华思④锡德尼5、莱辛论诗与画的区别时他主要想说的意思是()①诗歌的节奏感优于绘画②绘画的表现力优于诗歌③诗歌在表现力和整体的优越性上强于绘画④诗与画二者无所谓谁更优越6、是谁说诗性智慧是人类各种文化产生的根源?()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莱尔③维柯④但丁7、“悲剧的本质……为酒神陶醉的梦境”是哪位文论家说的?()①亚里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华④杜夫海纳8、弗洛伊德认为()①白日梦与夜梦没有什么区别②白日梦是梦,而不是幻想③白日梦是幻想,与梦有相似之处③诗人的创作与童年游戏无关9、黑格尔断言()①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②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虚构③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摹仿④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创新10、《艺术与现实的美学关系》是一篇()①深刻阐释浪漫主义美学的文献②深刻阐释现实主义美学的理论文章③关于自然主义美学的文章④讨论表现主义美学文体的文献11、秦纳是()①英国文论家②法国美学家③德国艺术理论家④美国文学批评家12、诗歌的“他者”理论是谁提出来的?()①兰波②罗兰?巴尔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尔14、美意味着对世界的本质结构的否定这是谁的理论观点()①萨特②瑞恰兹③卢卡挈④尧斯15、尧斯是()①意识流文学理论的代表②象征主义文论的代表③接受美学的代表④新批评的理论家16、谁在《对几位同代人的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论?()①波德莱尔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17、席勒认为“朴素的诗”主要是()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会18、王尔德是()①唯美主义文论家②现实主义文论家③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④烂漫主义文论家19、卢卡挈是()①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②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③自然主义文论家④现代主义文论家20、本雅明认为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最显著的标志()①即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增强②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消解③是传统艺术的光韵的黯淡④是传统艺术光韵的时强时弱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①历史批评②伦理批评③原型批评④技巧批评⑤价值批评2、柏拉图的美学与文论作品有()①《大希庇阿斯》②《会饮》③《理想国》④《诗学》⑤《九卷书》3、兰波在《致保尔?德梅尼》一文中提出的观点是()①“他者”理论②通灵人理论③诗人是盗火者④妇女也可以成为诗人⑤诗人是立法者4、康德认为艺术的特征在于()①是人有意图的以理性为基础的创造物,不同于自然②艺术是人类追求美的重要技巧,与作为知识的科学不同③艺术创作不同于手工艺生产④艺术即游戏5、海德格尔认为艺术作品的本源不是()①艺术品②作者③艺术④大地⑤接受主体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理念说2、悲剧(亚里士多德)3、《论崇高》4、原型(荣格)5、直觉(克罗齐)四、判断分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判断正误,将正确的划上“√”,错误的划上“×”,并简述理由。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填空:1审美关系,2《诗学》,3德谟克利特,4赫拉斯,5《论崇高》,6阿伯拉,7《诗艺》,8屈雷顿,9温克尔曼,10莱辛,11诗力说,12维柯《新科学》,13康德,14歌德,15德国古典主义美学,16华兹华斯,17《克伦威尔序言》,18《拉辛与莎士比亚》,19别林斯基,20时代、环境、种族名词解释1、文学四要素:美国学者M.N.艾布拉姆斯在他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一书中提出文学是一种活动,由四个相关的要素构成,即世界、艺术家、作品和读者,四者共同构成文学活动。
这四个要素在文学活动中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整体关系2、灵感说:对文学艺术特征的最早概述,柏拉图将灵感说运用到文艺创作过程中,体现了柏拉图理论的矛盾性及其理论价值,灵感说的理论总倾向是唯心主义神秘主义,其揭示出文艺的一些基本规律价值,对中世纪的神学文论,浪漫主义文论,现代派文论都有影响。
3、卡塔西斯说: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提出来的,感情并非人性中的低劣部分,感情也并非与理智绝然对立,感情的适中就是美德。
悲剧的作用恰恰能陶冶人的情操,有助于这种美德的形成。
4、贺拉斯诗体:认为诗歌对人类文明有开化功用,还具有传达神的意旨,指示生活道路,激励将士奔赴战场,给劳累的人们带来欢乐等功用。
主张诗的道德教化功用和审美娱乐功用的统一5、太一流溢说:普罗提诺的“流溢说”是一套神造世界的理论,认为宇宙万物的本源是“太一”。
由于太一是完满的,充溢的,流溢出来的东西能形成别的实体,所以万事万物都是它创造出来的6、语象:奥古斯丁在《忏悔录》中提出的,他认为“语象”指象征语言中的形象,他认为象征语言能给读者带来乐趣,象征语言具有形象性,象征语言不是直白地表述含义。
7、四义说:但丁提出的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包括:字面义、寓言义、哲理义、奥秘义。
8、三一律:是西方戏剧结构理论之一,由卡斯特尔维屈罗提出,要求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即要求一出戏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一天(一昼夜)之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9、巧智:蒲柏把“巧智”当成是自然的恩赐之物。
西方文论复习要点
1.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
(P18-20)理式论摹仿说:是柏拉图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
“理式”不依存于物质存在,也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一种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是一种由低向高的体系,最低的理式是具体事物的理式,最高最完美的理式是善,是神的化身。
柏拉图以理式论否定了感觉经验的可靠性,否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现实世界是以理式世界为蓝本的,只有“理式”才是真实的存在。
人们要获得知识,认识真理,不需经过感觉,只需对理式的“领悟”。
他认为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文艺的摹仿就像镜子照物一样,只是客观事物的外貌复现,不能摹仿事物的“实体”。
柏拉图的理式论摹仿说是唯心主义的。
但就摹仿说的发展历史来说,它丰富和发展了古希腊早期的摹仿说。
他以客观唯心主义观点改变了传统的“文艺摹仿自然”的内涵,否定文艺的真实性,否定现实生活是文艺的源泉。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与悲剧理论。
(P29-34-42)文学本质论:亚里斯多德在柏拉图等人的“艺术摹仿”基础上继承和发展的观点,认为艺术的本质是摹仿,但是艺术的摹仿的对象本身是真实存在的,肯定摹仿现实艺术的真实性,文艺的本质在于诗人和艺术家要表现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一切美的艺术都是“摹仿”,不承认有来自神的灵感的颂神艺术和摹仿艺术的区别。
艺术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感受和行动。
这使“文艺摹仿自然”的对象更为明确,为揭示文艺的本质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
诗比历史更富有哲学意味,艺术摹仿反映的是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文艺求其相似而又比原物更美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你,分别在剧的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其认为悲剧冲突的本质是“过失说”,即是好人犯了错误。
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亚里士多德《诗学》(一)悲剧理论:悲剧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的、完整的、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诗学》第六章)悲剧论要素a戏景,又叫形象,包括演员形象、舞台布景、模仿方式b思想,人的思考,体现在人物语言中c台词d歌曲e情节f性格.情节的要求:a情节必须完整,有适当的长度。
所谓完整指有头、有身、有尾。
b情节具有整一性,单一而完整的行动。
(情节有机统一) c情节要体现普遍性,必然和可然性。
d情节要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
情节成分,突转、发现、苦难..性格:A人的性格必须表明他们(人)的属类,性格和思想决定人的属性,性格是人自然的东西B性格决定人的某种品质,决定人在某种情态下的行动,决定其幸福与否。
原则:1)性格应该是好的,关键是在选择时作出适当的行动。
好人不仅仅是指品质的高尚和低劣,而是在做选择时作出好的选择(不仅仅指好的结果)。
每一种人中都有自己的好人。
2)性格应该适合,适合人物的性别、身份、年龄。
3)性格应该相似。
与原型相似,在求得相似时,把人物刻画的更美,写成好人;与一般人相似,人是有缺陷的,神和人一样不完美,有缺陷。
4)性格必须一致,不要前后矛盾。
诗人应做到寓一致中不一致,人的性格中有主导的,但也要有变化,同中见异,异中显同。
5)刻画性格应该“求其合乎自然律或可然律”事件中不应有不合乎常规的,若有应放在局外。
(二)悲剧人物过失说:亚说,人之所以犯错误是因为德性欠缺,伦理知识的欠缺。
人应该完善自己的德行。
悲剧主角:比一般人好又有缺点的人,好人犯了错误;不具有十分的美德;犯错。
三个“不应”:1)不应写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2)不写坏人由逆境转入顺境3)不写极恶的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因此,“悲剧完美的布局应是单一的布局”——有缺点或错误的好人由顺境转入逆境。
西文文论期末复习资料-1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考试题型:1、填写10%2、名词解释20%3、论述题30%4、材料分析40%“这就是因为你解说荷马,不是凭技艺知识,而是凭灵感或神灵凭附。
”苏格拉底《伊安篇》—论诗的灵感“说句知心话,你可千万不要告诉悲剧诗人和其他摹仿者们,在我看来,凡是这类诗对于听众的心业是一种毒素,除非他们有消毒剂,这就是说,除非他们知道这类诗的本质真相。
”苏格拉底《理想国》—诗人的罪状悲剧六要素: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歌曲情节成分:突转、发现“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诗学》亚里斯多德崇高:伟大心灵的回声。
——郎加纳斯《论崇高》“我们与神性相似之处就是兼爱和爱真理。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没有一个真有见识的人会认为财富、名誉、光荣、势力或为荣华富贵所围绕着的一切是幸福;他深知,仅仅鄙弃它们就是一种福气;事实上,享有它们的人也远不可有机缘获得它们但由于心灵伟大而漠视它们的人受人尊敬。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画家的心应该像一面镜子,永远把它所反映事物的色彩摄进来,前面摆着多少事物,就摄取多少形象。
”——《笔记》意大利达芬奇“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各特征必须同时作用,才能产生使观都往往如醉如痴的和谐比例。
”——《画论》意大利达芬奇“绘画里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每一个人物的动作都应当表现它的精神状态,例如欲望、嘲笑、愤怒、怜悯等。
”——《画论》意大利达芬奇“风格却就是本人。
”——《论风格》法布封“诗里的真实是一回事,哲学里的真实又是一回事。
”——《论戏剧诗》法狄德罗“悲剧是对一系列彼此连系的事故(一个完整无缺的行动)进行的诗意的摹拟,这些事故把身在痛苦之中的人们显示给我们,目的在于激起我们的同情。
”德席勒《论悲剧艺术》“诗的精神是不朽的,它决不会从人性中消失;它只能同人性本身一起消失,或者是同人的感受的能力一起消失。
西方文论期末考试试题
西方文论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部作品是弗洛伊德的代表作?A. 《梦的解析》B. 《存在与时间》C. 《悲剧的诞生》D. 《文明的辩证法》2. 结构主义文论的核心观点是:A. 文本的意义由读者的主观体验决定B. 文本的意义由社会文化背景决定C. 文本的意义由其内在结构决定D. 文本的意义是开放的,由多种解读构成3. 后殖民主义批评关注的重点是什么?A. 文化霸权与权力结构B. 个体心理与社会关系C. 文本的语言学分析D. 艺术形式与审美价值4. 女性主义文论主要批判的是:A. 性别不平等与性别歧视B. 社会经济不平等C. 种族歧视与民族压迫D. 环境问题与生态危机5. 新历史主义文论强调:A. 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的紧密联系B. 文学作品的独立审美价值C. 文学作品的普遍人性D. 文学作品的作者中心论6. 接受美学的核心观点是:A. 读者的接受和解读是文学作品意义的最终实现B. 作者的意图是解读文学作品的唯一标准C. 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固定的、不变的D. 文学批评应该完全客观,不受个人情感影响7.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主要关注的是:A. 文学作品的形式与技巧B. 文学作品与社会经济结构的关系C. 文学作品的道德教化功能D. 文学作品的宗教象征意义8. 精神分析文论认为无意识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影响文本的解读?A. 梦境B. 语言失误C. 文化传统D. 社会规范9. 符号学文论认为文本是由什么构成的?A. 语言符号B. 社会符号C. 文化符号D. 个人符号10. 下列哪位学者是解构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A. 罗兰·巴特B. 弗朗茨·卡夫卡C. 弗里德里希·尼采D. 让-保罗·萨特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中“卡塔西斯”的含义及其在悲剧中的作用。
12. 描述米歇尔·福柯关于“话语权力”的理论,并解释其对文论研究的影响。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若木整理)
西方文论复习资料一、填空(15%)1、美在“数的和谐统一”的思想是由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来的。
2、德谟克利特是西方第一个从研究自然过渡到研究社会、探求美和艺术的本质的哲学家。
3、在亚里斯多德的悲剧理论中,居于悲剧六个成分(性格、思想、情节、言词、形象和歌曲)之首的是情节。
4、“灵魂回忆”说是柏拉图灵感理论的一部分,其意是说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真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
5、《论崇高》这部作品大约完成于公元前一世纪,作者朗加纳斯是与贺拉斯同一时代的人。
6、贺拉斯“寓教于乐”理论揭示了文学艺术的审美作用和认识教育作用的关系。
7、“四义说”是但丁提出的关于文学语言的重要理论,它揭示了语言艺术意义的多层次性,这四义分别指的是语言的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和寓言义。
8、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文论家是的布瓦洛,反映他古典主义理论的主要著作是《诗的艺术》。
9、在莱辛对诗与画的界限做分别时认为诗与画有不同的美学原则,画的最高原则是美,诗的最高原则是真。
10、法国启蒙主义文论家中先崇尚莎士比亚后又完全贬低莎士比亚的作家是伏尔泰。
11、在法国古典主义那里,理性即等于自然,等于古典P105 。
(不确定)另一个答案是“道德”12、德国十八世纪卓越的艺术史家温克尔曼提出古希腊艺术的最高理想是“高贵的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此论影响了这一时代许多的诗人、艺术家,包括歌德。
13、席勒的主要美学著作是《审美教育书简》和《朴素的诗和伤感的诗》。
14、作为黑格尔一切哲学和美学思想的出发点是他的理性万能论。
190(不确定)15、黑格尔艺术哲学的基本命题是“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论家锡德尼对诗人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说“世界是铜的,而只有诗人才给予我们金的。
”17、亚里斯多德关于悲剧冲突的本质理论认为悲剧冲突起源于“好人犯了错误”。
18、亚里斯多德阐述文艺的主要著作是《诗学》19、贺拉斯的主要文艺著作是《诗艺》20、布瓦洛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的艺术》21、康德的美学和文艺思想主要在他的《判断力批判》里得到了表述。
西方文论复习重点
名词1、西方文论P1:第一段+第二段第一句,即“所谓”到“相互促进的。
”2、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定义P21:第二段中引号部分,即“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到“得到陶冶。
”3、贺拉斯的《诗艺》贺拉斯的《诗艺》是古罗马时期的文论代表作。
1>作品创作论提出文艺摹仿古典:从题材、人物、作品的思想与情感及语言各方面摹仿古典。
2>提出了合式的艺术审美理想,注重作家的素质,强调判断力,并提出寓教于乐的学说,它是西方文论史上第一部诗人以诗的形式谈诗的著作,是古典主义的第一部文献。
4、今古之争P63:第一段:开头的今古之争到“这段倒数第二行加引号的“今古之争”,+最后一句,即“革新派”到“为代表”。
5、新古典主义P75:第一段+第三段第一行最后的“新古典主义”到“鼓吹规范化。
”6、德国古典美学P107:第一段+第二段第二行破折号后面“它表达了”到“庸俗气息。
”7、史达尔夫人的《论文学》8、泰纳的三要素说9、唯美主义10、印象主义批评论简答、论述导言西方文论的发展线索第一章1、朗基努斯的《论崇高》当中崇高的特征与源泉2、简要的回答柏拉图的《文艺对话集》中包含的文论思想答4个标题+大概观点、内容3、普罗提诺的流溢说4、论述:亚里士多德这一节第二章1、中世纪文论的主要特征2、人文思想的内核的文论的个性特征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论特征3、但丁的“诗为隐喻说”的含义4、今古之争的论点集中表现在哪些方面5、卡斯特尔委屈罗的文论思想简述主要答关于诗的部分,书上有4个+补充的1个=5个第三章1、启蒙主义文论的共同特征2、布瓦洛的《诗的艺术》当中关于戏剧的理论主要内容有哪些3、莱辛《汉堡剧评》的主要文论观点4、维科的《新科学》中关于人类历史和诗人时代的划分理论及诗的性质和起源的观点第四章1、德国古典美学的特征2、康德关于审美判断与美的特点的观点3、怎么理解康德所说的“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4、席勒关于审美外观说和艺术特征论的内容5、席勒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理论主要内容即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特点那一块6、论述:黑格尔这一节第五章1、浪漫主义文论的总体特征2、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体现了哪些浪漫主义思想3、雨果论述的人类诗歌发展的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特征、人物表现和源泉都是什么第六章1、现实主义文论的总体特征2、论述:巴尔扎克的这一节3、别林斯基关于典型论的基本观点4、杜勃罗留波夫的什么是艺术真实怎样达到艺术真实的观点5、托尔斯泰的艺术论第七章1、实证主义与自然主义文论的总体特征2、泰纳的三要素说答时扩展一下3、论述:自然主义的含义如何去理解真实感、实验第九、十章:选择。
烟台大学西方文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西方文论A2022秋复习题提示:输入题目题干部分文字,按键盘快捷键Ctrl+F查找题目答案。
超越高度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道小题,总分值60分)L达•芬奇认为艺术要师法、超越()。
(2分)A、情感B、精神C、自然D、心灵正确答案:C2.“三一律”就是戏剧()只有一个,矛盾冲突发生在一地,事件时间不能超过一昼夜。
(2分)A、故事场景B、故事情节C、思想主题D、人物关系正确答案:B3.()说:“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曾做过的游戏地继续,也是他的替代物。
”(2分)A、波德莱尔B、弗洛伊德C、荣格D、弗莱正确答案:B4.非理性主义执着一种()的人生态度。
(2分)A、自然主义B、乐观主义C、功利主义D、悲观主义正确答案:D5.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者是()。
(2分)A、普罗提诺B、安瑟伦C、托马斯•阿奎纳D、奥古斯丁正确答案:A6.()说:“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分)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斯多德D、马克思正确答案:C7.()说:“在一位真正有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
”(2分)A、斯丹达尔B、普列汉诺C、车尔尼雪夫斯基D、别林斯基正确答案Q8.()是韦勒克、沃伦合著的重要作品。
(2分)A、《文学理论》B、《文学批评原理》C、《实用理论》D、《文学批评:简史》正确答案:A9.()是米利特的重要著作。
(2分)A、《第二性》B、《性政治》C、《一间自己的房间》D、《女权辩护》正确答案:B10.萨特认为文学是一种()的文学。
(2分)A、介入B、审美C、异化D、疏离正确答案:A11.()是伽达默尔的重要著作。
(2分)A、《启蒙辩证法》B、《真理与方法》C、《审美特性》D、《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正确答案:B12.新古典主义理论的立法者盒代言人是()。
(2分)A、布瓦洛B、卡斯特尔维屈罗C、蒲柏D、朗吉弩斯正确答案:A13.()是利奥塔的重要著作。
西方文论复习
西方文论复习选择填空1.毕达哥拉斯学派的自然美学:美在和谐。
2.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人的艺术美学:模仿自然。
3.苏格拉底的伦理美学:美即功用。
4.赫拉克利特首次提出了“艺术模仿自然”。
5.悲剧有六个成分:情节、性格、思想、言词、形象和歌曲。
6.亚里士多德是“艺术反映生活”的最早倡导者。
7.文艺摹仿的特征是通过特殊的具体形象,表现普遍的本质规律8.情节三大成分:突转、发现、苦难9.情节整一性原则:情节完整、情节有适当长度、情节统一10.最早将“灵感”的感念应用到文学创作领域的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柏拉图是“灵感说”的集大成者。
11.柏拉图是第一个把理智和情感对立起来,把政治教育效果如何确定为审查文艺第一标准的人,是第一个要求艺术服务于政治,服从于政治的人。
12.正确的判断力表现为艺术创作中的“合式”原则。
古罗马时代,“合式”成了文艺创作的最高原则,成了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
13.贺拉斯是古典主义的奠基者14.正确的判断力表现为艺术创作中的“合式”原则。
古罗马时代,“合式”成了文艺创作的最高原则,成了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
15.诗应寓教于乐——功用论(教育和审美)文艺的开化作用(开启民智)、教育作用(劝善惩恶)、文艺的娱乐功能(艺术感染力)16.《论崇高》是文论史上最早的风格论专著17.古典主义的两方面内容:.摹仿古典:题材取希腊为上,技巧亦此(荷马为师)、在摹仿的前提下创新18.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分为两个流派教父哲学(圣奥古斯丁)和经院哲学(托马斯阿奎那)19.奥古斯丁最早注意到象征的问题。
他对文学持否定态度。
20.但丁四义说:字面义譬喻义道德义寓言义21.提炼地方俗语、建立新的民族语言所应具备的四条标准光辉的、基本的、宫廷的,法庭的22.卡斯特尔维屈罗常常被认为是“三一律”的最早的阐释者。
他还重视文艺的娱乐功能,把愉悦心灵看成诗的根本目的的思想,客观上影响了现代唯美主义的文论思想。
23.《诗的艺术》。
西方文论史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史期末复习一、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柏拉图的文艺理论分为“理式论摹仿说”“文艺的社会功用说”和“灵感说”三个部分。
①理式论摹仿说:A、“理式”的基本含义:“理式(IDEA)”论——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石;“理式”——超时空、非物质、永恒不灭的本体;理式由神创造,这个精神的理式世界创造了现实世界,现实是和天上的理式世界相对应的。
;“最高理式”就是创世主B、文学艺术是理式的摹仿的摹仿(文艺是自然的摹仿,自然是理式的摹本和影子)——把画家叫做“摹仿者”或者“影像制造者”C、理式论摹仿说的唯心主义本质与理论价值:a、首先,理式论摹仿说,从本体论再说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但从认识论来说却是反映论。
b、其次,理式论摹仿说在对文艺真实性的否认中,隐约见出了对文学艺术的共性方面分的要求。
②文艺的社会功用说:A、理想国的建设与文学艺术:《理想国》——柏拉图所设想的建立和治理公家的政治纲领,按照理式世界设计的人间理想国家的蓝图。
(人的灵魂——理智、意志和情欲,意志和情欲应该受到理智的制约。
)B、摹仿的艺术的三条罪状第一条:摹仿的艺术与真理隔着三层、诗人没有真知识,不能把握真理。
第二条:摹仿的艺术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为青年做坏事提供辩解的理由。
第三条: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感伤癖”“哀怜癖”,摧残人的理性,使“城邦的保卫者”失去勇敢、镇静的精神品质。
C、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与政治第一的文艺标准③灵感说:A、灵感的基本含义(热情的磅礴):柏拉图式古希腊早期“灵感说”之集大成者,把“灵感”集中运用到文艺创作和欣赏方面,认为一个艺术家能否创作出伟大的作品,关键在于它是否能获得灵感。
B、柏拉图对灵感的解释(神灵附体、迷狂、灵魂回忆):柏拉图的灵感说包括三个方面:灵感的源泉、灵感的表现和获得灵感的过程。
首先,柏拉图对灵感的源泉的解释主要是“神灵附体”第二,灵感的表现是迷狂第三,灵感的获得过程是灵魂对阵善美的理式世界的回忆C、灵感说显示出柏拉图理论的矛盾及其价值首先,柏拉图确认灵感是文艺活动中存在的特有现象,优美的文艺作品是灵感的产物。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悲剧(P34)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着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杜勃罗留波夫)人民性(P255)杜勃罗留波夫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一文中,集中地论述了文学的人民性问题。
在他看来,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固然也体现为艺术家运用人民便于接受的形式、描写人民的风俗习惯、使用人民的语汇,但主要的却不在于形式、题材、语言,而在于它的内容所渗透的人民的精神,即在作品中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
文学家怎样才能在作品中渗透出人民的精神呢?第一,文学要“表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愿望”;第二,也是关键的一点,文学家要在思想感情上同人民一致。
此外,杜勃罗留波夫还认为人民性与现实主义是一致的,作品的人民性的渗透程度标志着现实主义发展的水平。
当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农民,所谓人民性,也主要是要表现农民的思想观点和利益。
3.(克罗齐)艺术即直觉(P322)克罗齐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另一种是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
艺术活动,就是直觉活动,艺术是直觉的产物。
直觉的最大特性是意象性,“意象性这个特征把直觉和概念区别开来”。
这样,克罗齐就把直觉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从而把艺术活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也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
4.(庞德)意象(P348)“意象”是庞德诗论的核心范畴。
庞德在《回顾》中对意象作了这样的表述:“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
”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
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在庞德看来,诗中的意象最终将诗人、读者和诗的创造对象三者引入了诗化的境界。
因此,他把创造出完美的意象当做诗歌创作的宗旨:“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成篇累牍的作品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论》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悲剧(P34)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着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
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
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或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2.(杜勃罗留波夫)人民性(P255)杜勃罗留波夫在《俄国文学发展中人民性渗透的程度》一文中,集中地论述了文学的人民性问题。
在他看来,具有人民性的作品固然也体现为艺术家运用人民便于接受的形式、描写人民的风俗习惯、使用人民的语汇,但主要的却不在于形式、题材、语言,而在于它的内容所渗透的人民的精神,即在作品中表达人民的思想感情。
文学家怎样才能在作品中渗透出人民的精神呢?第一,文学要“表现人民的生活,人民的愿望”;第二,也是关键的一点,文学家要在思想感情上同人民一致。
此外,杜勃罗留波夫还认为人民性与现实主义是一致的,作品的人民性的渗透程度标志着现实主义发展的水平。
当然,杜勃罗留波夫所说的人民,主要是指农民,所谓人民性,也主要是要表现农民的思想观点和利益。
3.(克罗齐)艺术即直觉(P322)克罗齐认为,人的知识有两种,一种是源于理智的逻辑,产生概念;另一种是源于想象的直觉,产生意象。
艺术活动,就是直觉活动,艺术是直觉的产物。
直觉的最大特性是意象性,“意象性这个特征把直觉和概念区别开来”。
这样,克罗齐就把直觉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从而把艺术活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也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
4.(庞德)意象(P348)“意象”是庞德诗论的核心范畴。
庞德在《回顾》中对意象作了这样的表述:“一个意象是在瞬息间呈现出来的一个理智和情感的复合体。
”这个定义包含着意象结构的内外两个层面,内层是“意”,是诗人主体理性与感情的复合。
外层则是“象”,是一种形象的“呈现”,两者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在庞德看来,诗中的意象最终将诗人、读者和诗的创造对象三者引入了诗化的境界。
因此,他把创造出完美的意象当做诗歌创作的宗旨:“一生中能描述一个意象,要比写出成篇累牍的作品好。
”5.陌生化(P391)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家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在文学活动中,重要的不是目的而是感知的过程,只有在过程中,文学主体才能感受和体验;为了延长感受的过程,就必须增大感受的难度;增大感受难度的最佳途径是使事物变得反常、陌生,即对于人们早已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事物加以陌生化的处理。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情节”就是对“故事”的陌生化处理的结果。
6.含混(P430)“含混”,燕卜荪在《复义七型》中提出,又译“模糊”、“晦涩”和“复义”等,原指一种含有多层意义而无法使人准确确定本义的语言表达方式,它通常不是作者故意为之。
造成含混的主要原因是措辞简短或语序颠倒以及多义词的使用。
什么是“含混”?燕卜荪说,“任何语义上的差别,不论是如何细微,只要它使一句话有可能引起不同反应”,就是“含混”。
他把含混分为七种类型。
7.意图谬见与感受谬见(P437)意图谬见:新批评派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概念。
它是一种将作品的意义与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起来,认为作品是作者创作意图的投射的观点。
新批评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意图谬见的提出,让新批评斩断了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感受谬见:新批评派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概念。
它是一种将作品与作品在读者心理上产生的感受等同起来的观点。
新批评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
感受谬见的提出,让新批评斩断了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把感受谬见分为感情式谬见、想象式谬见、生理式谬见、幻觉式谬见四种。
8.张力说(P432)泰勒在1938年发表的《诗歌中的张力》提出了著名的“张力”说,为新批评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泰特指出,诗有自己的特性,诗歌的意义是其张力,是诗歌中能包含的所有外延和内涵构成的有机整体。
这里所说的“外延”是指这词语的“词典意义”或指称意义,内涵是指这词语的暗示意义及感情色彩。
泰特的张力说强调,诗既要倚重内涵,使其有丰富的联想意义;又要倚重外延,使形象明晰和连贯。
9.反讽(P439)布鲁克斯说:“语境对一个陈述句的明显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
他指出,语境的巧妙安排可以产生反讽的语调。
在布鲁克斯那里,反讽既是一种语言技巧,又可能是整个作品结构的技巧。
反讽不只是讽刺的,它包含广泛的多样性,把反讽外延和内涵如此扩大,受到兰色姆等人的反对,因为它弱化了反讽原来的戏谑讽刺意味。
10.能指与所指(P447)索绪尔指出,作为语言结构基本成分的语言符号,“联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他将概念命名为语言符号的“所指”,将音响形象命名为“能指”。
语言符号不是能指(语音)与它所命名的现实中的事物的结合,而是能指(语音)与所指(概念)的结合,能指与所指同时存在。
索绪尔还认为,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联系是任意的。
11.镜像(P485)“镜像”理论是由雅克·拉康提出来的。
在拉康关于主体形成的理论中,“镜像阶段”式最初、最基本的一个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儿童主体通过对自己在镜子中的影像作出不同的认识,确认自身身体的同一性。
拉康把镜像阶段分为三个时期,得出:主体总是带有想象性的这一结论。
12.复调小说(P501)复调小说理论是巴赫金在《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一书中提出的。
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长篇小说的基本特点。
复调小说是一种“全新的小说”,它是多声部的小说、“全面对话”的小说。
它突破了基本属于独白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使小说减弱了由作家全知全能式安排的封闭性,呈现出开放性。
13.交往理性哈贝马斯提出。
他用这个词来表达那隐含在人类言语结构中并由所有能言变者共享的理性。
在传统的标准理性观看来,理性只有一个维度,它涉及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成为思想和单个主体行为的中心。
与此不同,交往理性是双维度的,涉及不同言谈者之间的对话关系。
14.期待视野在文学阅读之先及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一个既成的结构图式。
读者的这种据以阅读本文的既成心理图式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15.双性写作(P629)这里的双性是指每个人在自身中找到两性的存在。
西苏的双性写作是非对立性的、多元的、不断变化着的,不排除差异,也不抹杀任何同一性。
二、简答题1.简要概述“王尔德论形式就是一切”的主要内涵(P298)在王尔德看来,形式就是一切,是至高无上的艺术目标。
他说,“形式是生命的奥秘”,从崇拜形式入手,艺术中就没有秘密不向你显露”。
正因为艺术所追求的是“美而不真”的形式,所以它才与自然、人生、时代和道德有了区别。
王尔德认为,最高的形式是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抽象的装饰;其次是由生活内容加工成的形式,它虽然借用生活素材,但经改造已看不见生活的痕迹而成为纯美了;最差的就是生活占了上风而将美挤出去的形式,就是写实派的作品。
艺术家的创作是从形式到思想、激情,再到生活的过程,反过来说,正好是后三者在艺术中化为乌有时才成为形式。
2.简述克罗齐的艺术发生论(P324)克罗齐美学的核心命题是“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
这后一句是从艺术发生学的角度对前一句所做的解释。
艺术直觉的对象是“无形式的物质”(感受、印象、情感),艺术直觉是抒情的直觉,这种直觉就是表现。
那么艺术表现是怎样发生呢?克罗齐认为,表现就是心灵运用内在语言通过想象、幻想等先验综合方式,对主体情感(“无形式的物质”)进行“铸造”、“赋形”,生成具体形象、获得审美快感的心理活动。
简而言之,表现就是给“无形式的物质”以形式的过程。
这种表现不是理性活动,不是运用感性形式表现理性内容的活动。
这种表现是和语言同一的。
3.简述波德莱尔的感应论(P331)波德莱尔在艾伦·坡的影响下,并受瑞典神秘主义哲学家史威登堡和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霍夫曼的启迪,提出了他著名的感应论。
他的十四行诗《感应》集中表达了这种理论主张。
感应论成为象征主义创作方法的理论依据。
其理论要点是:象征是一种固有的客观存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之间,外部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之间,有一种内在的感应关系,彼此沟通,互为象征。
世界原本就是一座象征的森林,它暗示着多重复杂的含义。
各种感官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沟通融会的关系,形、声、色、味交相感应,声音(听觉)可以使人感到色彩(视觉),色彩可以使人闻到气味(嗅觉);诗人能够对这种神秘深奥的感应心领神会,诗人的任务在于去发现、感知和表现这种固有的象征关系和其中深藏的意蕴。
4.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学说的主要内涵(P353)强调潜意识作用的心理结构学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理论三大构成部分之一。
弗洛伊德否定了“心理的即意识的”这一心理学传统观念,他把人的心理结构划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或称无意识、下意识)三个层面。
弗洛伊德认为,“意识”即“自觉”,凡是自己能察觉的心理活动就是意识,它属于人的心理结构的表层,它感知着外界现实环境和刺激,用语言来反映和概括事物的理性内容。
“前意识”是调解意识和无意识的中介机制,是一种可以被回忆起来的、能被召唤到清醒意识中的潜意识。
它既联系着意识,又联系着潜意识,使潜意识向意识转化成为可能。
但是,它的作用更体现在阻止潜意识进入意识。
“潜意识”则是在意识和前意识之下受到压抑的没有被意识到的心理活动,代表着人类更深层、更原始、更根本的心理能量。
“潜意识”一词并非弗洛伊德首创,但他把潜意识看得比意识更为重要,他认为“潜意识乃是真正的精神现实”,是人的心灵的核心。
在后来发表的《自我与本我》一书中,他进一步完善了他的潜意识理论,早期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结构被表述为“本我”、“自我”、“超我”组成的人格结构。
5.简述茵加登的文学作品层次论(P402)他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是由四个异质的层次构成的一个整体结构。
茵加登认为,第一层次是语音层次,这是文学作品最基本的层次,是作品赖以存在的基础。
他不是物理上的声音和生理上的发音,而是字音在此基础上的语音构造。
第二层次是不同等级的意义单元,即语义层。
它在构成文学作品其它层次上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并影响着下几层的意义的正确性。
它包括词、句、段各级语言单位的意义。
第三层次是图式化观相层,观相就是客体向主体显示的方式。
第四层次是再现的客体层次。
再现的客体指作者在文学作品中虚构的对象,这些虚构的对象组成一个想象的世界。
这一层次是在前三个层次基础上形成的,因而处于作品的较高层次。
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四个层次构造的具体分析,茵加登完成了文学本体论的构筑。
6.韦勒克、沃伦的文学层面主要有哪些(P442)韦勒克、沃伦借鉴波兰现象学文学理论家茵加登“现象学”层面研究方法,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文学层面分析方法。
他们认为对诗歌的分析和评价,应该从以下四个层面进行:(1)声音层面,包括谐音、节奏和格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