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光泵磁共振实验(2017春季学期) (2)
实验光泵磁共振实验
实验 光泵磁共振实验在五十年代初期,法国物理学家卡斯特勒(A ·H ·Kastler )提出了光抽运(optical pumping ,又称光泵)技术,并发现和发展了研究原子核磁共振的光学方法,因此于1966年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光抽运(即光泵)是用圆偏振光束激发气态原子的方法,以打破原子在所研究的能级间的玻耳兹曼热平衡分布,造成所需的布居数差,从而在低浓度的条件下提高了核磁共振强度,这时再用相应频率的射频场激励原子的磁共振。
在探测核磁共振方面,不是直接探测原子对射频量子发射或吸收,而是采用光电探测的方法,探测原子对光量子的发射或吸收。
由于光量子的能量比射频量子高八个数量级,所以探测信号的灵敏度比一般磁共振探测技术高八个数量级。
三十多年来,用光抽运——磁共振——光电探测技术对许多原子、离子和分子进行了大量研究,增进了对微观粒子结构的了解。
如对原子的磁矩、朗德因子g ,能级结构、塞曼分裂等,尤以对碱金属原子(铷等)激发态精细与超精细结构的研究方面起了很大推动作用。
此外光抽运技术在激光、原子频标和精测弱磁场等方面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以碱金属——铷(Rb )原子做为研究对象,所涉及的物理内容丰富,应用到原子物理学,光学,电磁学及无线电电子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定性或定量地了解到原子内部的很多信息。
它是典型的波谱学教学实验之一。
实验原理1、 铷(Rb )原子的精细结构与超精细结构能级本实验研究气态的自由原子——铷(Rb ),它和所有碱金属原子Li 、Na 、K 一样,在紧紧束缚的满壳层外只有一个电子。
铷的价电子处于第五壳层,主量子数n = 5。
n 为5的电子,其轨道量子数L = 0,1,2,3,4,(n -1)。
基态L = 0,最低激发态L = 1,电子自旋量子数s = 1/2。
由于电子的轨道运动与自旋的相互作用(即L-S 耦含)而发生的能级分裂,称为原子的精细结构(见图1)。
轨道角动量L P 与自旋角动量S P 合成为总角动量S L J P P P+=。
光泵磁共振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姓名:学号:专业:光电子一、实验背景光磁共振是光抽运和射频磁共振相结合的一种双共振过程,是用光抽运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磁共振现象的双共振技术。
双共振技术是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A.Kastlor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该技术既保存了磁共振高分辨的特点,同时又将测量灵敏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是研究原子、分子高激发态的精密测量的有力工具,因此在激光物理、量子频标、弱磁场探测等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价值。
二、实验目的1通过研究铷原子基态的光磁共振,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的认识;2掌握光磁共振的实验技术;3测定铷原子的g因子和测定地磁场。
三、实验原理1铷原子的能级分裂1.1精细结构的形成铷(Rb)的气态自由原子,价电子处于第五电子层,主量子数n=5,轨道量子数L=0,1,…,n-1,电子自旋量子数S=1/2原子精细结构的形成:由电子的自旋与轨道运动相互作用(L-S耦合)发生能级分裂铷原子基态与最低激发态的形成:用J表示电子总角动量量子数,J=L+S,L+S-1,…,|L-S|对于基态,L=0,S=1/2,得J=1/2,标记为 ;对于最低激发态,L=1,S=1/2,得J=3/2,1/2,标记为 ,如右图所示,形成两条谱线。
1.2原子超精细结构的形成核的自旋量子数表示为 ,铷原子的两种同位素的自旋量子数分别为:核的自旋角动量表示为,得原子总角动量:其中F 用来表示原子总角动量量子数,F=I+J,…,|I-J|。
由核角动量作用(P I 与P J 耦合),而产生的由F 标志的分裂叫做铷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
1.3塞曼子能级的形成原子处于弱磁场中,由于原子总磁矩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使能级进一步分裂,形成塞曼子能级。
这些能级用磁量子数来表示, ,能级间距相同。
和 相互作用能表示如下:相邻能级间距为: 其中 为玻尔磁子。
右图为塞曼能级形成示意图2/122/325,5P P 2/125S 5P5S21/25S 21/25P 23/25P 1D 2D 794.76nm780.0nmFig.1 铷原子精细结构的形成2/5%),15.72(2/3%),85.27(8587==I RbI Rb I JI F P P P +=I PFig.2 铷原子超精细结构的形成23/25P 21/25P 21/25S 2F =1F =1F =2F =……)(,...,1,F F F m F --=F u Bm g Bu E B F F F μ=⋅-=BBg EB F μ=∆B μFig.3 铷原子塞曼子能级的形成23/25P 21/25P 21/25S 1F =2F =……2F =1F =FM +2+10-1-2-10+1+2+10-1-2-10+12光抽运效应光抽运(光泵):利用光照射打破原子在所研究能级间的热平衡态,造成期望集居数差,它基于光和原子间的相互作用。
光泵磁共振实验
M F 3 的子能级上,在磁共振时又跳回到 M F 2, 1,0, 1, 2,-3 等能级上。
射频(场)频率 和外磁场(产生塞曼分裂的) B 两者可以固定一个, 改变另一个以满足磁 共振条件(10)。改变频率称为扫频法(磁场固定),改变磁场称为扫场法(频率固定)。 五、光探测 投射到铷样品泡上的 D1 光,一方面起光抽运作用,另一方面,透射光的强弱变化反
E μF B g F
87
e e PF B g F M F B g F M F μ B B 2m 2m
85
(8)
式中: B 为玻尔磁子。 Rb 的能级图见图 3.3, Rb 的能级图见图 3.4。为了清楚,所有
的能级结构图均未按比例绘制。各相邻塞曼子能级的能量差为
还是 Rb 87 参与磁共振,可以根据它们的与偏极化有关能态的 g F 因子不同加以区分。对于 由基态中 F=3 的态的 g F 因子可知 0 / B0 B g F /h 0.467MHZ / Gs , 对于 Rb 87 , Rb 85 , 由基态中 F=2 态的 g F 因子可知 0 / B0 0.700MHZ / Gs 。
87 85
PF PJ PI
(4)
IJ 耦合形成超精细结构能级 ( 见图 3.2),由量子数 F 标记
F I L,, I L
(5)
它的基态 J 1 / 2 , 具有 F 1 和 F 2 两个状态。 Rb 87 的 I 3 / 2 , Rb 85 的 I 5 / 2 , 它的基态 J 1 / 2 ,具有 F 3 和 F 2 两个状态。 整个原子的总角动量 PF 与总磁矩 F 之间的关系可写为
光泵磁共振教案 实验原理
光泵磁共振实验 实验原理、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引言】气体原子中的磁共振信号十分微弱,观测十分困难。
1950年,法国物理学家卡斯特勒(A.Kastler )提出了光抽运的方法(即Optical Pumping ,故又译作光泵),可使原子能级的粒子数分布产生重大改变(偏极化),并可利用抽运光对磁共振信号作光检测,从而大大的提高了信号强度和检测灵敏度。
卡斯特勒因此而荣获196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实验目的】1、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的理解;2、掌握以光抽运为基础的光检测共振方法。
【实验仪器】光磁共振实验仪、示波器、频率计、射频信号发生器。
【实验原理】 ●铷原子基态和激发态能级(1)L S 耦合,,1,||J L S L S L S =++-- 。
铷原子基态0L =,12S =,故12J =;其最低激发态1L =,12S =,故12J =和32;为精细结构。
(2)IJ 耦合,,1,||F I J I J I J =++-- 。
铷原子核自旋不为零,两个同位素核自旋量子数I 也不相同。
87Rb 的3/2I =,85Rb 的5/2I =,故87Rb 的基态的1F =和2,85Rb 的基态的2F =和3。
由F 定标的能级称为超精细结构。
在磁场中铷原子的超精细结构能级产生塞曼分裂。
定标这些磁量子数,1,F m F F F =-- ,因而一个超精细结构能级分裂为21F +。
设原子总角动量对应的原子总磁矩为F μ,F μ与外磁场0B 的相互作用能为: 00F F F B E B g m B μμ=-⋅=(其中:2419.2741102B ee J Tm μ--==⨯⋅ ,(1)(1)(1)2(1)F J F F J J I I g g F F +++-+=⋅+(其中: (1)(1)(1)12(1)J J J S S L L g J J +++-+=++)相邻塞曼子能级能量差为: 0F B E g B μ∆= ●光抽运效应由于超精细塞曼子能级间的能量差E ∆很小,这些能级上的粒子数近似相等,不利于观察这些子能级间的共振现象,为此卡斯特勒提出光抽运的方法,即用圆偏振光激发原子,使原子能级的粒子数分布产生重大改变。
光泵磁共振实验
“光泵磁共振”实验方案的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
1)观测光抽运信号的设计要求:
根据仪器的正确使用的要求,拟定确保仪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的操作步骤。
通过正确选择扫场方式、调整扫场幅度,借助指南针确认扫场的方向与地磁场水平分量方向的关系,并通过适当调整使扫场方向与地磁场水平分量方向成实验所需的关系(相同或相反);适当调整垂直场电流的大小使其恰好抵消地磁场垂直分量,然后调节扫场幅度、垂直场大小和方向,得到光抽运信号的最佳观测结果。
测量此时的地磁场垂直分量的数值。
2)光磁共振信号的观测方案的设计要求:
g因子的实根据“扫场法”设计出一种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实现对铷(Rb)原子的
F
验方法,且在此方法中可以有效地避免针对扫场(B S )及地磁场的水平分量(B e∕∕)的复杂测量或计算。
3) 测量地磁场(选做内容)
同测g F因子方法类似,设计出一种比较简便、可行的方法实现对地磁场的水平分量(B e∕∕)的测量,并根据e B=(//e B2+ e B2)1/2可得到地磁场的大小。
注意事项:
1.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区分87Rb、85Rb所产生的共振信号。
判断的办法如下:当水平磁场不变时,频率高的为87Rb共振谱线,频率低的为85Rb的共振谱线。
当射频频率不变时,水平磁场大的为85Rb的共振谱线,水平磁场小的为87Rb的共振谱线。
2.在精确测量时,为避免吸收池加热丝所产生的剩余磁场影响测量的准确性,可短时间断掉池温电源。
3.为避免杂散光影响信号的幅度及波形,主体单元应当罩上遮光罩。
4.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受到其他磁场的影响;本装置主体单元一定要避开其它铁磁性物体,强电磁场及大功率电源线。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内容包含:实验目的、实验使用仪器与材料、实验步骤、实验数据整理与归纳(数据、图表、计算等)、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心得一、实验目的:1.观察铷原子光抽运信号,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的理解;2.观察铷原子的磁共振信号,测定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3.学会利用光磁共振的方法测量地磁场。
二、实验使用仪器与材料:数字示波器、光泵磁共振实验仪、射频信号发生器、频率计、DHg07A型光磁共振实验装置电源。
(核磁共振仪器连线图)三、实验步骤:1.仪器调整(1)揿进预热键,加热样品吸收泡约50℃并控温,同时也加热铷灯约90℃并控温,约30分钟温度稳定,揿进工作键,此时铷灯应发出玫瑰紫色光。
(2)将光源、透镜、吸收池、光电探测器等的位置调到准直,调节前后透镜的位置使到达光电池的光量最大。
(3)调整双踪示波器,使一通道观察扫场电压波形,另一通道观察光电探测器的信号。
2.观测光抽运信号(1)先用指南针判断扫场、水平场、垂直场相对于地磁场的方向。
当判断某一场时应将另两个场置于零,判断水平场和垂直场时,应记下数字电压表对应电压的符号。
(2)不开射频振荡器,扫场选择“方波”,调节扫场的大小和方向,使扫场方向与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方向相反,特别是地磁场的垂直分量对光抽运信号有很大影响,因此要使垂直恒定磁场的方向与其相反并抵消。
同时旋转1/4波片,可获得最佳光抽运信号(图3.2-4)。
扫场是一交流调制场。
当它过零并反向时,分裂的塞曼子能级将发生简并及再分裂;当能级简并时,铷原子的碰撞使之失去偏极化;当能级再分裂后,各塞曼子能级上的粒子布居数又近于相等,因此光抽运信号将再次出现。
扫场的作用就是要反复出现光抽运信号。
当地磁场的垂直分量被垂直场抵消时将出现最佳光抽运信号,故此时也就测出地磁场垂直分量的大小。
3.测量基态的值由磁共振表达式得 (4)υ可由频率计给出,因此如知便可求出。
此处是使原子塞曼分裂的总磁场,它包括除了可以测知的水平场外还包括地磁水平分量和扫场直流分量。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上述利用光泵产生粒子数偏极化的过程称为光抽运过程。当粒子数偏极化饱 和,光抽运停止,光子不再被吸收,透过样品的光强增强。因此光源在这里不 仅起到使粒子数偏极化的作用,还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4、 塞曼子能级之间的磁共振
在垂直于产生塞曼能级分裂的磁场 B 的方面加一个频率为ν的射频磁场当νB 之 间满足hν = ������������������������������…(2)塞曼子能级之间产生感应跃迁,成为磁共振。跃迁遵守 选择定则:ΔF = 0;Δ������������ = 0, ± 1;于是铷原子将从������������ = 2跃迁到各子能级 上,铷原子的原子分部的偏极化减弱,光抽运又开始,光的强度有减弱直到重 新达到极化饱和。光抽运的时间相对于射频场的周期非常短。当射频场经过一 个周期又回到hν = ������������������������������条件时,共振又开始。粒子偏极化又被打乱。于是形 成循环。
a
b
图·5 分别与扫场波的波谷及波峰对应的共振峰
图 5 为水平电流为 0.250A,水平场,扫场,地磁场均同向时,射频场频率分别为 852KHZ,以及 720KHZ 对应的共振波形图。a 共振峰对应着输入信号的波谷,即
hν������ = ������������������������(������水 + ������谷+������//) … (4),
一、 引言
光泵磁共振实验
物理系 郭莹
磁共振波谱技术是利用物质的共振跃迁来研究原子微观结构的有效方法。当测量所 涉及的能级间距小于 kT 时,热平衡条件下,能级间的粒子布居数差别很小;若样品 又是气态原子,波谱技术也面临如何提高共振信号强度的难题。 A.Kastler 等人提 出用圆偏振光激发气态原子以实现原子在所研究能级间的布居数差(偏极化),并 以泵浦光的强度变化来探测射频场激发的原子磁共振,巧妙地用频率在 1014Hz 量级 的光信号的变化来探测共振频率在 106Hz 量级的跃迁过程,大大提高了探测灵敏 度。 目前,光泵磁共振方法基础研究中有广泛用。因为它使弱信号的检测方便易 行,还大大促进了相关计量技术(如弱磁场的测量等)的发展。
光泵磁共振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光信息31张圳2120905023光泵磁共振实验是指把实验样品(原子,分子等)置于光频和射频电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使之发生光频共振跃迁的一种实验技术。
在探测磁共振时,不直接探测样品对射频量子的发射和吸收,而是采用光探测的方法,级探测样品对光量子的吸收和发射。
由于光量子的能量比射频量子的能量高7~8个量级,所以这种方法即保持了磁共振的高分辨率又提高了探测信号的灵敏度。
近几十年来,用光抽运-磁共振-光探测技术对许多原子,分子能级的精细结构及其它各种参数进行了精密的测量,对研究微观粒子结构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另外在量子频标、精确测定磁场等方面也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实验研究的对象是碱金属铷的气态自由原子。
实验的物理内容很丰富,通过实验可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光跃迁及磁共振的理解,也将受到一次很好的原子物理实验和综合实验的训练。
一.实验目的1.观察光抽运,磁共振信号,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光跃迁及磁共振的理解。
2.掌握光泵磁共振的原理及实验方法。
3.利用光泵磁共振测量Rb 87,Rb 85超精细结构F g 因子及地磁场水平分量"地B二.实验原理1.铷(Rb )原子基态及最低激发态的能级铷(Z =37)是一价金属元素,天然铷中含量大的同位素有两种:87Rb ,占27.85 %和85Rb ,占72.15%。
它们的基态都是52S 1/2。
在L —S 耦合下,形成双重态:52P 1/2和52P 3/2,这两个状态的能量不相等,产生精细分裂。
因此,从5P 到5S 的跃迁产生双线,分别称为D 1和D 2线,如图B4-1所示,它们的波长分别是794.76nm 和780.0nm 。
通过L —S 耦合形成了电子的总角动量P J ,与此相联系的核外电子的总磁矩J图B4-1 Rb 原子精细结构的形成为2J J J e e g P m μ=- (B4-1)式中)1(2)1()1()1(1++++-++=J J S S L L J J g J(B4-2)是著名的朗德因子,m e 是电子质量,e 是电子电量。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通过光泵磁共振技术,研究了自旋磁共振现象。
通过调整磁场和光频,成功实现了自旋磁共振的观测。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光泵磁共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引言:光泵磁共振是一种通过光学激发来改变系统自旋状态的技术。
在磁场作用下,光泵磁共振可以实现对自旋的操控,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实验旨在通过光泵磁共振实验,研究自旋磁共振现象,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实验原理:自旋磁共振是指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通过光学激发使自旋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并通过测量共振信号来研究自旋的行为。
实验中使用的样品是自旋1/2的粒子,如电子或核自旋。
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样品中的自旋会分裂成两个能级,分别为上能级和下能级。
当光的频率与能级间距相等时,自旋会发生共振现象,从而产生共振信号。
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所需的设备和材料,包括磁场装置、光源、样品等。
2. 调整磁场强度和方向,使其达到所需的数值。
3. 调整光源频率,使其与样品的能级间距相匹配。
4. 打开光源,照射样品,并测量共振信号。
5. 通过调节磁场和光源频率,观察共振信号的变化。
6.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成功观测到了自旋磁共振现象,并测得了共振信号的强度。
通过调节磁场和光源频率,我们观察到了共振信号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验证了光泵磁共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结论:通过光泵磁共振实验,我们成功研究了自旋磁共振现象,并验证了光泵磁共振技术的可行性。
该技术可以用于对自旋的操控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应用价值。
未来可以进一步探究光泵磁共振的机理,优化实验条件,拓展应用领域。
光泵磁共振
光泵磁共振光泵磁共振物理1501 1509030115 崔汪明摘要:通过本实验利用光泵磁共振的基本原理可以观测铷原子的磁共振信号,并测定85Rb和87Rb 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gF,并与理论值相比较;采用光泵磁共振技术测定地磁场水平分量,然后求出地磁场的大小,与理论值比较后分析误差产生原因。
一、前言观测气体中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之间跃迁的磁共振信号是很困难的,1950年法国物理学家卡斯特勒(A. Kastler)提出了光抽运方法,并荣获了196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
光抽运是用圆偏振光激发气态原子,造成不同能级原子数偏离热平衡下的玻尔兹曼分布。
将光抽运与射频电磁场相结合产生磁共振的方法称为光泵磁共振方法,通过探测透过样品的抽运光强来获得光泵磁共振信号,从而使信号功率提高了7~8个数量级。
因此,光泵磁共振能在弱磁场(0.1~1mT)下精确检测气体原子能级的超精细结构。
目前此方法一方面可用于基础研究,例如原子、分子能级的精细和超精细结构及其它各种参数的精密测量,原子、分子间各种相互作用的研究。
另一方面在量子频标、精确测定磁场等问题上都有实际应用价值。
二、实验原理1. 铷原子基态和最低激发态的能级天然铷的同位素有两种:87Rb ,占27.85 %;85Rb ,占72.15%;基态轨道量子数L =0,自旋量子数S =1/2,总角动量量子数J =1/2(LS 耦合),它们的基态都是52S 1/2。
在LS 耦合下,铷原子的最低激发态仅由价电子的激发所形成,其轨道量子数L =1,自旋量子数S =1/2,电子的总角动量J =L +S 和L -S ,即J =3/2和1/2,因而最低激发态形成双重态:52P 1/2和52P 3/2。
从52P 1/2到52S 1/2跃迁产生的谱线称为D 1线,波长为794.76nm ;从52P 3/2到52S 1/2跃迁产生的谱线称为D 2线,波长为780.0nm ,这两条谱线在铷灯的光谱中光强特别大。
光泵磁共振实验
实验名称:光泵磁共振 实验目的1、观察光抽运、磁共振信号,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光跃迁、磁共振的理解;2、掌握光泵磁的原理及实验方法;3、利用光泵磁共振测量Rb 87、Rb 85超精细结构F g 因子及地磁场水平分量地B。
实验原理光泵磁共振是把光频跃迁和射频磁共振跃迁结合起来的一种物理过程。
本实验是利用光抽运效应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
所研究的对象是铷(Rb)的气态自由原子。
1、铷原子基态及最低激发态能级铷(Z=37)是一价碱金属元素,天然铷中含量大的同位素有两种,Rb 85占72。
15%,Rb 87占27。
85%。
其原子基态都是2/125S ,即价电子的主量子数n=5,轨道量子数L=0,自旋量子数S=1/2。
由于是LS耦合,J=L+S,…,L-S,所以铷的基态J=1/2。
铷原子的最低光激发态是2/125P 及2/325P 双重态,他们是由LS耦合产生的双重结构,轨道量子数L=1,自旋量子数S=1/2。
2/125P 态J=1/2;2/325P 态J=3/2。
在5P与5S能级之间产生的跃迁是铷原子光谱主线系的第一条线,为双线,在铷灯的光谱中强度特别大。
2/125P 到2/125S 的跃迁产生的谱线为1D 线,波长是7948A ;2/325P 到2/125S 的跃迁产生的谱线为D2线,波长是7800A 。
原子总磁矩F 与外磁场B 相互作用能量为B M g B h M m e g B P m e g B E B F F F F F FF 222 (2)式中124102741.94T J m ehB 。
称为玻尔磁子。
相邻塞曼子能级之间(1 F M )的能量差为Bg E B F M F (3)由此式可以看出塞曼子能级间距与B 成正比。
2、光泵的物理过程热平衡状态下,粒子服从玻尔兹曼分布)exp(12KT EN N12E E E ,当C T 50 时,2/125P 与2/125S 相比较,KT E ,所以21N N ,即铷原子基本处在基态2/125S 上。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
再慢慢调小电流直至在三角波的一个周期刚好出现两个共振信号,此时记录下电流为 I1。接
着重复述操作步骤,也分别记录下 87Rb 的两个电流。 分析:由实验过程可知 B共振 可以通过下面的计算得到:
1.当扫场为正,水平场为正时,总磁场、地磁场、水平场关系如图 4 所示:
实验研究的对象是 Rb 原子,其最外层有一个价电子,位于 5s 能级上,因此其电子轨道 角 动 量 量 子 数 L=0, 电 子 自 旋 轨 道 角 动 量 量 子 数 s=1/2. 其 总 角 动 量 量 子 数
J L S, L S 1, L s 。所以 Rb 原子的基态只有 J 1/ 2 ,标记为 52 S1/ 2 。5P 与基 态 5S 之间产生的跃迁是铷原子主线系的第一条谱线,谱线为双线。52 P1/ 2 到 52 S1/ 2 的跃迁 产生的谱线为 D1 线,波长是 794.8nm;52 P1/ 2 到 52 S1/ 2 的跃迁产生的谱线为 D2 线,波长是
现象:之前调光抽运信号时,我们已将扫场幅度调到一个最佳状态,所以观察磁共振信 号时扫场幅度保持不变,只要调节水平场的电流大小。对于扫场与水平场正或负的不同组合 下,测量电流与观察共振信号时的步骤大致相同。首先将水平电流调到一个比较大的值使共 振信号消失,即在示波器上表现为一条亮线,然后慢慢的调小水平方向的电流,直至在三角
(5)
在热平衡条件下,各能级的粒子数遵守玻尔兹曼分布,而超精细结构的塞曼子分裂能级 相差很小,导致各子能级上的粒子数基本上可认为是相等的,因此我们采用光抽运的方法, 使粒子数聚集分布在某一能级从而实现偏极化。
87 Rb 的 52 S1/ 2 态及 52 P1/ 2 态的磁量子数 mF 最大值都是+2,当入射光是 D1的 光 时, 由于只能产生Δ mF =+1 的跃迁,基态 mF =+2 子能级的粒子不能跃迁,如图 1 示:
光泵磁共振实验报告结论
一、实验概述光泵磁共振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实验,通过观察原子在特定磁场和光场作用下的能级跃迁,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磁共振现象以及光抽运效应等。
本次实验采用DH807型光泵磁共振实验装置,通过观察铷原子的光抽运信号和光泵磁共振信号,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和塞曼子能级的理解,并测定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
二、实验目的1. 观察铷原子光抽运信号,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的理解。
2. 观察铷原子的磁共振信号,测定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
3. 学会利用光磁共振的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三、实验原理光泵磁共振实验基于以下原理:1. 光抽运效应:当原子处于激发态时,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原子会跃迁到更高能级。
通过调节光场强度,可以使原子处于高能级状态的粒子数增加。
2. 磁共振:当原子处于特定磁场中,能级发生塞曼分裂。
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可以使原子能级发生跃迁,产生磁共振现象。
3. 光泵磁共振:光泵磁共振实验中,利用光抽运效应和磁共振原理,观察原子能级跃迁和磁共振信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抽运信号观察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铷原子的光抽运信号。
通过调节光场强度和频率,可以观察到不同能级跃迁的光抽运信号。
这表明光抽运效应在实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2. 磁共振信号观察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了铷原子的磁共振信号。
通过调节磁场强度,可以观察到不同能级跃迁的磁共振信号。
这表明磁共振现象在实验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3. 塞曼子能级朗德因子测定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了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
实验结果显示,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与理论值基本吻合。
五、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观察到了铷原子的光抽运信号和磁共振信号,验证了光泵磁共振实验的原理。
2. 实验结果表明,铷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的朗德因子与理论值基本吻合,表明实验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原子超精细结构和塞曼子能级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技能。
实验五光泵磁共振实验(2017春季学期) (2)
实验五 光泵磁共振实验光磁共振,是把光频跃迁和射频磁共振跃迁结合起来的一种物理过程, 是利用光抽运效应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
所研究的对象是碱金属原子铷Rb 。
天然铷中含量大的同位素有两种:87Rb 占27.85 %,85Rb 占72.15%。
气体原子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信号非常弱,用磁共振的方法难于观察。
本实验中应用了光探测的方法,既保持了磁共振分辨率高的优点,同时将探测灵敏度提高了几个以至十几个数量级。
此方法一方面可用于基础物理研究,另一方面在量子频标、精确测定磁场等问题上也都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可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光跃迁及磁共振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泵磁共振的原理,观察光磁共振现象。
2、测量铷(Rb )原子的F g 因子及地磁场的大小。
二.实验原理:1、铷原子基态和最低激发态的能级铷(Z =37)是一价金属元素,天然铷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 85Rb 和87Rb,二者的比例接近2比1。
它们的激态都是52S 1/2, 即电子的主量子数n =5,轨道量子数L =0,自旋量子数S =1/2,总角动量量子数J =1/2(L —S 耦合)。
在L —S 耦合下,铷原子的最低激发态仅由价电子的激发所形成,其轨道量子数L =1,自旋量子数S =1/2,电子的总角动量J =L +S 和L -S ,即J =3/2和1/2,形成双重态:52P 1/2和52P 3/2,这两个状态的能量不相等,产生精细分裂。
因此,从5P 到5S 的跃迁产生双线,分别称为D 1和D 2线,它们的波长分别是794.8nm 和780.0nm (见图1)。
通过L —S 耦合形成了电子的总角动量P J ,与此相联系的核外电子的总磁矩μJ 为:J J J P m e g2-=μ 其中)1(2)1()1()1(1++++-++=J J S S L L J J g J 就是著名的Longde 因子,m 是电子质量,e 是电子电量。
光泵磁共振实验中扫场信号研究和测量
光泵磁共振实验中扫场信号研究和测量高浩哲;池水莲;陈昕;张玉霞【摘要】提出了两种扫场信号的测量方法,给出了公式推导和分析;进行了测量,给出了误差分析,并且对实验中读取共振信号时,共振吸收峰应该对着三角波的波峰还是波谷的问题给出了判断和解决方法,提高了实验的准确度和可操作性.该文的研究扩展了实验内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Two measurement methods for the scanning field signal are proposed, and the deduc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formula are provided.Then, the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 is carried out, and the error analysis is presented.When reading the resonance signal in the experiment, the judgment and the solution method for the problem about whether the resonance absorption peak should face to the crest or trough of the triangle wave are given, enhancing the experimental accuracy and operability.This research extends the content of the experiment, and 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innovative ability.【期刊名称】《实验技术与管理》【年(卷),期】2017(034)002【总页数】4页(P66-69)【关键词】光泵磁共振;扫场信号;共振信号【作者】高浩哲;池水莲;陈昕;张玉霞【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1;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1;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 广东广州510641;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562.32光泵磁共振是把光抽运效应和磁共振相结合的一种实验技术,是原子物理学的重要成果,同时也是重要的实验手段[1-2]。
数学毕业论文光泵磁共振实验研究
光泵磁共振实验研究光泵磁共振实验研究摘要:光泵磁共振实验是指把实验样品置于光频和射频电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使之发生共振。
在探测磁共振时,不直接探测样品对射频量子的发射或吸收,而是探测样品对光量子的发射或吸收,即采用光探测的方法。
由于光量子的能量比射频量子的能量高7-8个数量级,所以这种方法既保存了磁共振的高分辨率又提高了探测信号的灵敏度。
本文运用光泵磁共振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先测定了朗得因子g的值及实验时地磁场的大小;然后将光泵磁共振仪改装成微弱磁场的测量仪器,并测定了其测量的范围;最后,测得了共振信号的线宽。
关键词:共振;同位素;塞曼分裂;光抽运;激发The Research of Optical Pumping Magnetic Resonance Experiment Abstract: The optical pumping magnetic resonance experiment is putting the experimental samples under the action by the optical frequency and radio-frequency electromagnetic field together and making them resonate. We detect the radiation or absorption about the optical quanta of the samples not about the radio-frequency quanta, when detecting the magnetic resonance. This is just the way of detection with light. This method not only keeps the high-definition but also improves the degree of sensitivity when detecting the signal, for the energy of the optical quanta is higher 7-8 orders of magnitude than that of radio-frequency quanta. In the paper, with optical pumping magnetic resonance instrument, firstly, the value of the landẻ g-favtor and themagnitude of the earth magnetic is measured; secondly, the optical pumping magnetic resonance instrument is changed into the weak magnetic signal measurement device, the range of its measurement is tested; finally, the line breadth of the resonance signal is measured.Keywords: Resonance; Isotopic; Zeemansplitting; Opticalpumping; Excited.......................光泵磁共振实验研究摘要:光泵磁共振实验是指把实验样品置于光频和射频电磁场的共同作用下,使之发生共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 光泵磁共振实验光磁共振,是把光频跃迁和射频磁共振跃迁结合起来的一种物理过程, 是利用光抽运效应来研究原子超精细结构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
所研究的对象是碱金属原子铷Rb 。
天然铷中含量大的同位素有两种:87Rb 占27.85 %,85Rb 占72.15%。
气体原子塞曼子能级间的磁共振信号非常弱,用磁共振的方法难于观察。
本实验中应用了光探测的方法,既保持了磁共振分辨率高的优点,同时将探测灵敏度提高了几个以至十几个数量级。
此方法一方面可用于基础物理研究,另一方面在量子频标、精确测定磁场等问题上也都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实验可加深对原子超精细结构、光跃迁及磁共振的理解。
一.实验目的:1、了解光泵磁共振的原理,观察光磁共振现象。
2、测量铷(Rb )原子的F g 因子及地磁场的大小。
二.实验原理:1、铷原子基态和最低激发态的能级铷(Z =37)是一价金属元素,天然铷有两种稳定的同位素: 85Rb 和87Rb,二者的比例接近2比1。
它们的激态都是52S 1/2, 即电子的主量子数n =5,轨道量子数L =0,自旋量子数S =1/2,总角动量量子数J =1/2(L —S 耦合)。
在L —S 耦合下,铷原子的最低激发态仅由价电子的激发所形成,其轨道量子数L =1,自旋量子数S =1/2,电子的总角动量J =L +S 和L -S ,即J =3/2和1/2,形成双重态:52P 1/2和52P 3/2,这两个状态的能量不相等,产生精细分裂。
因此,从5P 到5S 的跃迁产生双线,分别称为D 1和D 2线,它们的波长分别是794.8nm 和780.0nm (见图1)。
通过L —S 耦合形成了电子的总角动量P J ,与此相联系的核外电子的总磁矩μJ 为:J J J P m e g2-=μ 其中)1(2)1()1()1(1++++-++=J J S S L L J J g J 就是著名的Longde 因子,m 是电子质量,e 是电子电量。
原子核也有自旋和磁矩,核自旋量子数用I 表示。
核角动量P I 和核外电子的角动量P J 耦合成一个更大的角动量,用符号 P F 表示,其量子数用F 表示,则 I J F P P P +=与此角动量相关的原子总磁矩为F F F P m e g2-=μ 其中)1(2)1()1()1(++-+++=F F I I J J F F g g J F 在有外静磁场B 的情况下,总磁矩将与外场相互作用,使原子产生附加的能量B M g B M me g B P m e g B E B F F F F F F F μμ==∙=∙-=22 其中m e B 2 =μ124102741.9--⨯=JT 称为玻尔磁子,MF是PF的第三分量的量子数,MF=-F,-F+1,…F-1,F,共有2F+1个值。
我们看到,原子在磁场中的附加能量E随MF变化,原来对MF简并的能级发生分裂,称为超精细结构,一个F能级分裂成2F+1个子能级,相邻的子能级的能量差为B g E B F μ=∆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分裂情况。
87Rb 的核自旋2/3=I ,85Rb 的核自璇2/5=I ,因此,两种原子的超精细分裂将不同。
我们以87Rb 为例,介绍超精细分裂的情况,可以对照理解85Rb 的分裂(如图7-7-1所示)。
图1 87Rb 原子能级超精细分裂对于电子态52S 1/2,角动量P J 与角动量P I 耦合成的角动量P F 有两个量子数:F =I +J 和I -J ,即F =2和1。
同样,对于电子态52P 1/2,耦合成的角动量P F也有两个量子数:F=2和1。
对于电子态52P 3/2,耦合后的角动量P F有四个量子数:F=3,2,1,0。
我们可以画出原子在磁场中的超精细分裂情况,如图7-7-1所示。
由于实验中D 2线被滤掉,所涉及的52P 3/2态的耦合分裂也就不用考虑。
实验中,我们要对铷光源进行滤光和变换,只让D 1σ+(左旋圆偏振光)光通过并照射到铷原子蒸气上,观察铷蒸气D 1σ+对光的吸收情况。
我们要指出的是:1)从常温对应的能量k B T 来衡量,超精细分裂和之后的塞曼分裂的裂距都是很小的,根据玻尔兹曼分布: T k E totalB e N N 11-= 由52S 1/2分列出的8条子能级上的原子数应接近均匀分布;同样,由52P 1/2分裂出的8条子能级上的原子数也接近均匀分布。
2)如果考虑到热运动造成的多普勒效应,铷光源发出的D 1σ+光实际包含了连续频率的光,这些光使得D 1线有一定的宽度,同时也为铷蒸气可能进行的各种吸收提供了丰富的谱线。
2、光磁共振跃迁处于磁场环境中的铷原子对D 1σ+光的吸收遵守如下的选择定则 1±=∆L 0,1±=∆F ; 1+=∆F M根据这一选择定则可以画出吸收跃迁图,如图2所示。
我们看到,5S 能级中的8条子能级除了M F =+2的子能级外,都可以吸收D 1σ+光而跃迁到5P 的有关子能级,M F =+2的子能级上的原子既不能往高能级跃迁也没有条件往低能级跃迁,所以这些原子数是不变的;另一方面,跃迁到高能级的原子通过自发辐射等途径很快又跃迁回5S 低能级,发出自然光,跃迁选择定则是:0,1±=∆F ; 0,1±=∆F M相应的跃迁见图7-7-2的右半部分。
我们注意到,退激跃迁中有一部分的状态变成了5S 能级中的M F =+2的状态,而这一部分原子是不会吸收光再跃迁到5P 去的,那些回到其它7个子能级的原子都可以再吸收光重新跃迁到5P 能级。
当光连续照着,跃迁5S →5P →5S →5P →…这样的过程就会持续下去。
这样,5S 态中2+=F M 子能级上的原子数就会越积越多,而其余7个子能级上的原子数越来越少,相应地,对D 1σ+光的吸收越来越弱,最后,差不多所有的原子都跃迁到了5S 态的M F =+2的子能级上,其余7个子能级上的原子数少到如此程度,以至于没有几率吸收光,光强测量值不再发生变化。
图2 87Rb 原子对D 1σ+光的吸收和退激跃迁通过以上的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没有D 1σ+光照射时,5S 态上的8个子能级几乎均匀分布着原子,而当D 1σ+光持续照着时,较低的7个子能级上的原子逐步被“抽运”到M F =+2的子能级上,出现了“粒子数反转”的现象。
在“粒子数反转”后,如果在垂直于静磁场B 和垂直于光传播方向上加一射频振荡的磁场,并且调整射频频率ν,使之满足B g h B F μν= (1)这时将出现“射频受激辐射”,在射频场的扰动下,处于M F =+2子能级上的原子会放出一个频率为ν、方向和偏振态与入射量子完全一样的量子而跃迁到M F =+1的子能级,M F =+2上的原子数就会减少;同样,M F =+1子能级上的原子也会通过“射频受激辐射”跃迁到M F =0的子能级上……如此下去,5S 态的上面5个子能级很快就都有了原子,于是光吸收过程重又开始,光强测量值又降低;跃迁到5P 态的原子在退激过程中可以跃迁到5S 态的最下面的3个子能级上,所以,用不了多久,5S 态的8个子能级上全有了原子。
由于此时M F =+2子能级上的原子不再能久留,所以,光跃迁不会造成新的“粒子数反转”。
通过以上的分析得到了如下的结论:处于静磁场中的铷原子对偏振光D 1σ+的吸收过程能够受到一个射频信号的控制,当没有射频信号时,铷原子对D 1σ+光的吸收很快趋于零,而当加上一个能量等于相邻子能级的能量差的射频信号(即公式(1)成立)时又引起强烈吸收。
根据这一事实,如果能让公式(1)周期性成立,则可以观察到铷原子对D 1σ+光的周期性吸收的现象。
实验中是固定频率ν而采用周期性的磁场B来实现这一要求的,称为“扫场法”。
3、光磁共振的观察“扫场法”采用的周期性信号一般有两种:方波信号和三角波信号。
方波信号用于观察“光抽运”过程,三角波信号用于测量有关参数。
在加入了周期性的“扫描场”以后,总磁场为:B total=B DC+B S+B e∕∕其中B DC是一个由通有稳定的直流电流的线圈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在水平方向,B e∕∕是地球磁场的水平分量,这两部分在实验中不变;B S是周期性的扫描场,也是水平方向的。
地球磁场的垂直分量被一对线圈的磁场所抵消。
1)用方波观察“光抽运”将直流磁场B DC调到零,加上方波扫场信号,其波形见图7-7-3,它是关于零点对称的。
图3 “光抽运”的形成和波形在方波刚加上的瞬间,样品泡内铷原子5S态的8个子能级上的原子数近似相等,即每个子能级上的原子数各占总原子数的1/8,因此,将有7/8的原子能够吸收D1σ+光,此时对光的吸收最强,探测器上接受的光信号最弱。
随着原子逐步被“抽运”到M F=+2的子能级上,能够吸收D1σ+光的原子数逐渐减少,透过样品泡的光逐渐增强。
当“抽运”到M F=+2子能级上的原子数达到饱和,透过样品泡的光强达到最大而不再发生变化。
当“扫场”过零并反向时,各子能级简并,原来是M F=+2的原子,通过碰撞,自旋方向混杂而使各个自旋方向上的原子数又接近相等,当“扫场”反向、铷原子各子能级重新分裂以后,对D1σ+光的吸收又达到了最大。
2、三角波观察光磁共振调节直流磁场B DC至某个值,加上三角波“扫场”信号和射频信号,通过调节“扫场”幅度和射频信号的频率,可以观察到如图7-7-4所示的光磁共振信号。
图4 光磁共振的信号图像Ⅰ在光磁共振实验中,一个重要的任务是测量g F 因子,为此提出如下方法:在某个射频ν1下调出光磁共振信号(类似于图4),通过交替调节B DC 和“扫场”信号,使共振信号的谷点对应“扫场”信号的峰点或谷点 ,如图5所示。
图5 光磁共振的信号图像Ⅱ当光磁共振发生时,满足量子条件:B B B g h S DC B F ++=(1μνe∕∕) (2)通过仪器上的换向开关将直流磁场的方向倒转,此时可能观察不到共振信号。
调节射频的频率,又可以看到共振信号,并调到如图7-7-6所示的状态,记下射频的频率ν2,则有如下的量子条件成立:B B B g h S DC B F ++-=-(2μνe∕∕) (3)图7-7-6 光磁共振信号图像Ⅲ由(2)、(3)式得: DCB F B h g μνν2)(21+= (4) 直流磁场B DC 可以通过读出两个并联线圈的电流之和I 来计算(亥姆霍兹线圈公式) 72/310516-⨯=r NI B DC π (T ) 式中N 和r是两个水平线圈的匝数和有效半径,因为两个线圈是并联的,数字表显示的I值是流过两个线圈的电流之和。
以上介绍的是针对样品只存在一种原子的情况,事实上,样品中同时存在87Rb 和85Rb ,所以,一般在示波器上能先后看到两种原子造成的光磁共振信号,当改变射频信号频率时二者是交替出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