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位数和众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20.1《中位数和众数》课件 (共21张PPT)
学霸训练营
学习目标 (满分100分):
1、理解并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50分) 2、感受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其与平均 数的区别和联系(25分) 3、会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量来代表 数据(25分)
导演&编剧 程文琳 指导老师:魏庆雪
我的工资是 员工 总工 1500 工程 元,技术 在公 技术 技术 技术 技术 技术 见习 程师 司算中等收入 师 员A 员B 员C 员D 员E 员F 技术
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 众数。
员工
总工 程师
工程 师
技术 技术 员A 员B
技术 员C
技术 员D
技术 员E
技术 员F 甘甘 1200 1200
见习 技术 员G 400
工资
5000 4000 1800 1700 1500 1200 1200
中位数
众数
中位数: 众数:
小贴士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NO.1:
他们都认为自己的成绩比另两位同学的好, 请你结合各组数据的三个数据代表,谈谈你的观 点。
学霸检测赛 之抢答赛
瞄准天空的人总比瞄准 树梢的人要射得高。
1、理解并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并会求 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50分) 2、感受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其与平均数 的区别和联系(25分) 3、会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量来代表数 据(25分)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20.1.2《中位数和众数》
一. 教材分析
20.1.2《中位数和众数》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的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介
绍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求法与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掌握求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并对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有
一定的了解。然而,学生可能对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与应用还不够熟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主探索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并感悟它们在统计学中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解中位数和
众数的方法,并能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操作、思考、
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增强信心,树立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2.难点:理解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以及如何运用它们解决
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2.自主探索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自主发现中位数和众数的
求法。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
作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六. 教学准备
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一、教学目标
1.核心素养
感受用样本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估计总体的情况的统计思想,提高学生的统计
能力,完善学
生的统计观念.
2.学习目标
(1)20.1.2.1 认识中位数、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2)20.1.2.2 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作出决策,在作出决策的过程中体会中位数、众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3.学习重点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利用中位数、众数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
4.学习难点
感受中位数、众数的特点及其与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任务1 阅读教材P116—P120,思考:中位数的意义是什么?众数的意义是什么?中位数和众数作用是什么?
2.预习自测
1.(2015•黔西南州)已知一组数据:﹣3,16,4,﹣1,0,14,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 2
B . 2
3 C . 0 D .
4 2.(2015•盐城)已知一组数据18,17,18,16,16,18,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 .16
B .17
C . 17.5
D . 18
3.(2015•丹东)如果一组数据12,14,x ,13,15的众数是14,那么该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
A . 15.2
B . 14.6
C .14
D . 13.6
预习自测
1.A
2.D
3.D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1)如果有n 个数:x 1,x 2,x 3,……x n ,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n x x x x x n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设计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2.会计算中位数和众数,并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作为数据代表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相应的统计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过渡:前面已经和同学们研究了平均数,认识到平均数是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常用的一个统计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问题。
问题1:数据误导
某次数学考试,婷婷得了78分.全班共30人,其他同学的成绩为1个100分,4个90分,22个80分,以及一个2分和一个11分.婷婷计算出全班的平均分为77分,所以婷婷告诉妈妈说,自己这次成绩在班上处于“中上水平”.婷婷的说法合理吗?你对此有何评价?
师:大家想一想,婷婷的说法合理吗?
生:合理。
师:这位同学说合理,可能是依据平均数。因为平均数是我们常用的一个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但是在这里,利用平均数把倒数第三的分数说成处于班级的“中上水平”显然有一些不合理,请大家思考: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生:平均分受两个极端数据2分和10分的影响。
师:是的,虽然平均数在生活中较为常用,但是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因此,在这里用它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就不太合适。
过渡语:在生活中受平均数误导的例子也很多,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
问题2:说谎的平均数
某公司招聘,阿冲应聘,以下对话,谁在说谎?
经理:我公司员工的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6000多元.
职员C:我工资3400元,在公司中算中等收入.
职员D:我们好多人工资都是3000元.
20.1中位数和众数 (一)教学设计
20.1 数据的收集
20.1.2 中位数和众数(一)
课时安排:2课时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教学内容
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以及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2、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关于中位数和众数的一节概念课,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同学已理
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获得了从事统计活动所必须的一些数
学活动经验,初步形成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由于本章的重点是“三数”的应用,所以关键是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
三个数据代表,让同学获得一定的评判能力,进一步发展其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与分析
1、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
(2)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2、教学目标分析
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是指在具体情境中,能搞清平均数、中位数和众
数三者的区别。会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即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
对数据作出自己的正确评判,并且能根据所给的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问题诊断分析
同学在根据不同的实际需要,确定是用平均数、中位数还是众数来映数据的
平均水平的过程中可能会觉得困难,具体表现在区别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特
征上,要克服这一难点,关键是引导同学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从具体例子出发,
不断地观察、比较、判断、从而形成概念,从而克服可能遇到的困难。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五.教学过程
问题一什么是中位数、众数?怎样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与众数?
(设计意图:一是复习平均数的概念与计算,同时说明有些数据利用平均数
是反应不出问题的,为引入新的数据代表奠定基础。)
《中位数和众数》教案
20.1.2中位数和众数(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流程安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沿着创设情境,引入中位数、众数——探索、理解中位数、众数定义——应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决策——解决身边实际问题这样的主线设计,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辅以学生小组活动,探索实践.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导,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节教学内容属中位数与众数第一课时,由一首含1、2、3、4的诗启示出生活中点点滴滴若留意,时时处处有数学,从而引入实际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发现平均数在有些
情况下很难反映问题真实的一面,进而思考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有利的.为了让学生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这一重点,本节设计了通过学生讨论、探索、尝试归纳的活动,然后教师适时适度引导,加深了学生对中位数、众数的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意识.
为了让学生达到能够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并做出决策,且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会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特选取了两个生活实例,使学生在有效的数学活动中发现、获得知识,增长能力.同时还让学生留心生活,列举了一些身边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是可以用本节所学知识来解决的,使学生体会到本节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课后生活点悟这一环节,既举出众数在生活中的另一个应用实例,又给学生一些生活启迪,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味到数学与艺术的联系,从而自主学习数学.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让学生在选择与评价数据中理性决策一《中位数与众数》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下20. 1. 2中位数和众数
理解教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的特征数,是刻画其“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因分析的角度与评判的需要不同,一般选择不同的特征数,但平均数的应用最广泛,也最常用.在学生认知结构中,多是单一地用算术平均数理解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这在他们的生活经验里习以为常.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呈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背景中重新表述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设置一个或几个有争议的话题,引起学生对描述“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创造引入新知识的情境,从而引入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平均,体会集中趋势.
本节课“中位数与众数”,内容相对单一,概念识别与计算也不复杂,教材为了知识间的前后联系,一是编排例题、习题时,有意识地用图表信息(表格、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呈现数据;二是描述“平均水平”的三个特征量同时出现,借以突出他们的意义与区别,能让学生体会三者在不同情境中的意义与不同.
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根据问题提供的信息读出数据,求出中位数和众数.
2.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联系与区别.会初步选
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从不同角度描述并作出自己的评判.
3.在大量真实的现实情境中丰富活动体验,增强对生活中图表信息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根据收集或提供的信息熟练求出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初中数学20.1.2《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重点、难点和难点的突破方法:
1、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2、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3、难点的突破方法:
首先应交待清楚中位数和众数意义和作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重复出现次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教学过程中注重双基,一定要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求中位数的步骤:⑴将数据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排列,⑵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如果数据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位置两数的平均值作为中位数。求众数的方法:找出频数最多的那个数据,若几个数据频数都是最多且相同,此时众数就是这多个数据。
在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实际问题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课堂上教师应多举实例,使同学在分析不同实例中有所体会。
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
1、教材P130的例4的意图
(1)、这个问题的研究对象是一个样本,主要是反映了统计学中常用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据较多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考察总体中的一个样本,然后由样本的研究结论去估计总体的情况。
20.1 中位数和众数(1) 大赛获奖精美课件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
三、巩固练习 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 ________,众数是________. 【答案】9 9
2.一组各不相同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
值是________. 【答案】22
3.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2.理解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并能利用它们分析数据信息,做出 决策.
本次教学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之后,让
学生利用中位数和众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沟通了知识与实际生 活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中位数与众数知识的实用性.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第2课时 二次根式的除法
a 理解 = b
师:很好!那么用第(1)问中算得的平均数来反映该公司全体员工的月收入 水平,你认为合理吗?
生:不合理.因为在这25名员工中,仅有3名员工的收入在6276元以上,而
另外22名员工的收入都在6276元以下.因此,用月收入的平均数反映所有员 工的月收入水平不合理.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很好!那么应该选择什么数据来反映该公司员工月收 入的水平呢?这就要用到本节课要学习的中位数,利用中位数可以更好地反 映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或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 ,则称位于中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 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利用中位数分析数据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例如,上述问题中将公司25名员 工月收入数据由小到大排列,得到的中位数为3400,这说明除去月收入为 3400元的员工,一半员工收入高于3400元,另一半员工收入低于3400元.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二十章数据的集中趋势第二节《中位数和众数》
探究新知
知识点 1 中位数 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月收
入/元 45000 18000 10000 5500 5000 3400 3000 1000
人数 1 1 1 3 6 1 11 1
(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月收入的平均数; (2)如果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 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
素养目标
3. 经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发展数 据分析观念.
2. 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 者的特点与差异,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这些统计 量来分析数据. 1.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作为数据代表的意义,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 相应的统计量.
探究新知
知识点 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应用
入/元 45000 18000 10000 5500 5000 3400 3000 1000 人数 1 1 1 3 6 1 11 1
“平均数”和“中等水平”谁更合理地反映了该公司绝大 部分员工的月工资水平?这个问题中,中等水平的含义是什么?
中等水平是3400元. 一半人月工资高于该数值,另一半人月工资低于该数值; 中等水平的含义是中位数.
到一组数据,并绘制成下表,请根据下表完成各题:
每周做家务 的时间(小时) 0
人数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2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20.1.2中位数和众数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定义和意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2.结合具体问题解释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
3.能分清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根据实际问题情境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特征.
通过实际问题情境经历探索中位数、众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培养统计能力.
【重点】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能结合实际情境理解其实际意义.
【难点】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这三个统计量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分析数据信息并作出决策.
【教师准备】教学中出示的例题.
【学生准备】复习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定义.
导入:先请同学们听一则故事:
小张大学毕业后去找工作,看到一则招工启事,他觉得待遇还不错,就应聘去了这家公司,可在公司工作了两个月后,他找到公司经理说:“你们欺骗了我,我已经找其他公司职员核对过,没有一个职员的工资可以拿到六千元的,月平均工资怎么可能是6000元呢?”经理说:“小张,不要激动,月平均工资是6000元.”说着拿出
同学们,你认为平均工资6000元能否客观地反映员工的平均收入吗?若不能,你认为哪个数据反映该公司员工工资的平均水平更为合理呢?
[设计意图]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使数学知识生活化,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中位数
问题:某学校男子篮球队15名男生的身高(单位:厘米)分别为:
166,174,180,172,167,170,169,174,172,172,172,158,161,173,172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一、教学目标:
1、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
2、能应用中位数、众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3、初步感受中位数、众数的特点及其与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概念,能应用中位数、众数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感受中位数、众数的特点及其与平均数的区别和联系。
:
一、导入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均数,知道它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利用它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除了平均数,还有什么样的数也可以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反映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呢?(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请同学们来看一个问题:
在一次数学竞赛中,9名学生的成绩如下:
9、11、79、93、95、96、96、96、100
小明考了79分,他算出这次平均成绩是75分。若中等或中等以上成绩可以获奖,你认为他能获奖吗?
(学生交流讨论后各自发表意见)
教师:为了方便,我把它做成了一个条形统计图(展示多媒体)
教师评析:我们把这些偏小和偏大的数据叫做极端数据,这些平均分就受这些极端数据的影响,那么75分能不能代表这组同学的成绩?
学生:不能。
教师:75分就不能表示他们的一般水平了。那你们认为哪个数据更合适呢?更能表示这组同学的成绩?
学生1:95(恰好是这次比赛成绩的“正中间”)
学生2:96(这次比赛中有3人的成绩为96分,出现的“次数最多”)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来给出中位数及众数的概念(板书)
2、自学(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内容,然后对照自学提纲再一次研读课文内容,重点和疑点之处做上记号)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20.1.2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0.1.2节中位数和众数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并能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本节课的内容是对一组数据进行排序和筛选,找出中间的数或出现次数最多的数,以此来反映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对数据分析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可能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实际意义和求法不够理解,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此外,学生可能对排序和筛选数据的方法不太熟悉,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动手操作来掌握。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
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排序和筛选数据的方法,找出中间的
数或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中位数和众数在实际生活中
的应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掌握求一组数据的中
位数和众数的方法。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应用中位数和众数解决实际问题,对一组数据进
行排序和筛选。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中位数和众数的兴
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
欲望。
3.动手操作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排序和筛选数据的方法,加深
《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20.1.2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稿
【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数据分析》一章中的数据代表----中位数与众数。本节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能促进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实际情况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与众数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中位数与众数概念的过程,在实际问题中能利用中位数与众数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
3、重点: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难点:数据较多时,确定一组数据的中间位置。【学法、教法】
1.学法分析:
根据设计的导学案,让学生先自主学习归纳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利用练习巩固概念,再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中位数、众数。
2.教法分析:
根据学生的体验再求知心理规律,设计了简单的数据
引导学生归纳中位数与众数,由特殊到一般学会求中位数与众数的方法。再通过具体“比赛成绩分析”与“鞋店销售”实例让学生深刻体验中位数、众数。【教学过程】
1、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归纳中位数与众数的概念。(提出学案的问题1,问题2)
2、课本例题学习。
(提出比赛成绩问题和鞋家店的销售鞋问题)
3、通过练习,在练习中总结中位数与众数的特点。(提出教材第131~132页练习)
4、课堂训练。
提出学案的课堂练习第2,3,4问题,学生把所有问题自主独立完成。
5. 在课后全课总结一次,安排作业。
即,教材第135页习题的第2,5题安排作业。
20.1.2中位数和众数的说课稿
阿克苏市喀拉塔勒镇中学镇中学:
吐木尔.吾杰
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描述众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区别,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背景,区分刻画“平均水平”的三个数据代表,形成获取数据、继续巩固对各种图表信息的识别与获取能力,养成对生活中所见到的统计图表进行数据处理和评判的主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计作为处理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一个重要数学分支,必然要求素材本身的真实性,以形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将知识的学习放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作为数据处理过程的一部分,认识到数字与现实的联系。通过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大家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众数、中位数、平均数三者的差别,并能在具体情境中选择适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为评判。
教学方法:探究法
教学媒体:幻灯片课件
(一)教学过程
还记得刚上课时关于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情况吗?
员工经理副经理职员A 职员B 职员C 职员D 职员E 职员F 杂工
G
月工资/元6000 4000 1700 1300 1200 1100 1100 1100 500
经理曾经说:“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2000元”。
职员C曾经说:“我的工资是1200元,在公司中算中等收入。”
职员D听了后说:“我们的好几个人的工资都是1100元。”
请你想想职员D说的能反映这个公司员工的收入情况吗?(引出众数的概念)
小练习:下面这组数据的众数是多少?解释它的意义:
5,2,6,7,6,3,3,4,3,7,6
《众数》教学设计(西 藏市级优课)
20.1.2中位数和众数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中位数和众数,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
数.
2.会结合实际问题说明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渗透统计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位数和众数概念.
2.难点:结合实际问题说明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
二、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扎西同学大学毕业来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看到了这样一则招聘启事:公司现有员工9名,人均月收入2000元,欲招一名会制作电脑动画的大学生,有意者欢迎前来洽谈。——新宇公司
可是,当扎西干了几个月之后……….他发现周围的同事没有一个人的工资超过2000,那为什么招聘启事上说平均工资是2000元呢?他找到了经理………
经理给扎西出示了一张员工工资单
(6000+4000+1700+1300+1200+1100×3+500)÷9=2000
在这一组数据中,你认为哪一个数据能更好的反映该公司职员的工资水平?1100元称之为这组数据的众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三)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第118的内容,要求回答:
1.众数的概念是什么?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2.会找下列这组数据的众数
35 36 38 40 42 42 75
(四)自学检测一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找关键词)
1.找出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
(1)1,4,4,2,4,5
(2)3,4,3,2,4,5,5,5,4,4,1
(3) 2,3,-1,2,1,3 ,0
(4)3,6,7,6,5,7, 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 中位数和众数
第1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教学目标
1.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2.会利用样本的中位数去估计总体的中位数.
3.体会中位数和众数在统计中的作用.
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的意义,并会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月收入/元45000180001000055005000340030001000人数111361111
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下表是某公司员工月收入的资料.
(1)计算这个公司员工收入的平均数;
(2)若用(1)算得的平均数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你认为合适吗?怎样准确的反映公司全体员工月收入水平?
思考
1.什么叫中位数?怎样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注意:
(1)中位数不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唯一的
2.中位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什么特征量?
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随堂练
1.求下列数据的中位数.
(1)-2,0,-5,4,3,1;
(2)54,28,13,47.
归纳
例1 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所用的时间(单位:min)如下: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min ,他的成绩如何?
解:(1)先将样本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24 129 136 140 145 146
148 154 158 165 175 180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处于中间的两个数146,148,即
1472
148146=+ 因此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147. (2)由(1)知样本数据的中位数为147,它的意
义是:这次马拉松比赛中,大约有一半选手的成绩快于147min ,有一半选手的成绩慢
于147min. 这名选手的成绩是142min ,快于中位数147min ,因此可
以推测他的成绩比一半以上选手的成绩好.
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众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当众数出现的次数越多,它就
越能代表这组数据的整体状况.但当各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大致相等
时,众数往往就没有什么特别意义了.
注意: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例2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
销售量如表所示.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
解:由上表看出,在鞋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23.5是这组数据
的众数,它的意义是:23.5cm 的鞋销量最大.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
23.5cm 的鞋.
1. 左面的扇形图描述了某种运动服的S 号,M 号,L
号,XL 号,XXL 号在一家商场的销售情况.请你为这家
商场提出进货建议.
解:由扇形图可以看出,在某种运动服大小型号组成的一组数据当中,
M 号最多为30%.因此可以建议这家商场多进M 号的运动服.
归纳
1.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在这组数据中.
2.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不止一个.
3.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而不是数据出现的次数.
4.一组数据也可能没有众数,因为没有哪个数据出现的频数比哪个
多.
随堂演练
1.学校团委组织八年级的共青团员参加植树活动,七个团支部植树棵
数分别为16、13、15、16、14、17、17,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2.在一次女子体操比赛中,八名运动员的年龄(单位:岁)分别为:12、
14、12、15、14、14、16、15,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A.12
B.14
C.15
D.16
小结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果数
据的个数是奇数,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据就是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
果这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就是这组数据的
中位数.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