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6/ 4

地球科学概论结课论文

黄土高原的历史、现状及治理

机电1110班

郑斌斌

目录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3)

二.板块的移动和位置确定 (5)

三.文明的孕育 (6)

四.文明的兴替与黄土高原的关系 (6)

五.古代黄土高原的变迁和发展 (7)

六.现阶段黄土高原的严峻现状 (10)

七.黄土高原的水土治理 (11)

八.参考文献 (15)

黄土高原的历史、现状及治理

郑斌斌机电1110班

摘要:黄土高原作为我国所独有的特征地貌,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黄土高原,为中国的文明传承和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黄土高原孕育里中国最早的文明,并且在古代的历史发展长河中,黄河流域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更是朝代更替,历史变迁的根源。近代,直至现在,黄土高原的荒漠化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愈演愈烈,导致黄河水位不断被太高,决堤危险越来越大,洪灾、泥石流,滑坡,成为了影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黄河流域的治理问题成为促进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越来越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关注。中央也确实采取了很多可以用来借鉴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略有效果。科学家们还在不断的研究治理新途径,希望在不就的将来能够将黄河流域治理好。

关键词:文明发源地、泥石流、水土流失、黄土高原。

一、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中北地区其主要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日月山,北起长城沿线,南抵秦岭,总面积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海拔1500到2000米。黄土高原没有高大的山脉,加之过高的山脉不是黄土这种疏松的结构可以承受的,所以,黄土高原主要是由厚厚的黄土层覆盖的平均厚度为50-80米,最大厚度为150-180米,部分地区可以达到200米。

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黄土颗粒细,土质松软,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养分,利于耕作,盆地和河谷农垦历史悠久,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但由于缺乏植被保护,加以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长期流水侵蚀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的塬、墚、峁。

黄土高原的年均气温6~14℃,年均降水量200~7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气候依次为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半干旱气候和干旱气候。植被依次出现森林草原、草原和风沙草原。土壤依次为褐土、垆土、黄绵土和灰钙土。山地土壤和植被地带性分布也十分明显。夏天的气温较高,一般可达到30度以上,冬天最低气温为零下10-20度,很少有零下30度左右。黄土高原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很强,比较适宜种植冬小麦玉米等喜温粮食经济作物。

二、板块的移动和位置确定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北部,属亚欧板块中心地带,属中国板块的一部分,黄土高原正是古元古代板块的靠近内陆的部分,部分是新生代盆地,比较年轻。最早的掩饰成分是花岗岩、玄武岩以及铁质碳酸盐等等,原本中朝板块由于不断的造山运动和板块运动,形成了中朝微大陆,直到震旦纪至第四纪的潘吉亚大陆的融合时期才与扬子板块、塔里木板块、印度板块、西伯利亚板块等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现在亚欧板块的雏形。

三、文明的孕育

黄土高原地区是中国的文化发源地,早在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内已开始出现农事活动,主要就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大约在4000多年前,形成了一些血缘氏族部落,其中以炎帝,黄帝两大部族最强大.后来,黄帝取得盟主地位,并融合其他部族,形成"华夏族".后人把黄帝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黄帝出生地河南省新郑市有黄帝宫,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黄河流域认作中华民族的摇篮,称黄河为"母亲河",为"四渎之宗",视黄土地为自己的"根"。虽然其中关于黄帝和炎帝的故事有一些是人们虚构的,但是根据大量的史实和考古结果也可以确定,中国的文明发祥地主要是指黄河流域中部,即黄土高原地区。在距今六千至七千年左右,出现了半坡遗址文化,其后有出现了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

四、文明的兴替与黄土高原的关系

中国古代的朝代更替之中,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为历史车轮的向前推进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这其中充满了血泪,充满了屈辱和伤

痛,但是也是我华夏儿女不屈不挠的奋斗史和进化史。其中最为典型的可以属周的崛起、秦的崛起、东晋十六国的混乱以及明末的闯王起义了。

周的崛起比较温和,只不过据说是文王时期曾经被拘于羑里,周崛起是曾经与周围较为强大的部落发生过很久的战争,不过大都是小打小闹,只是几百甚至几千人的战争,后来建立周朝也不过是一个小的王国罢了,纯属部落联盟那种,不值一提。

秦的崛起以及强大则是充满了艰辛,充分表现了黄土高原人们的坚忍不拔的意志,而秦国强大起来以后,秦人的彪悍与好勇斗狠更是代代相传,当秦国彻底占据优势时,“老秦人”直接了中流砥柱的代称,可见当时的黄土高原上的人民是多么的能吃苦耐劳。

明末的闯王起义是中国古代史中最为成功的农民起义,起因是国家的横征暴敛和不断天灾。而闯王便是陕北米脂人,其所领导的起义几乎横扫半个中国,彻底导致了明朝的灭亡,其意义非常重大。

由这三个可以看出黄土高原对中国的重要作用,只不过由于国都的位置不同,导致经济中心的南移和东移,不在此列,另论。

五、古代黄土高原的变迁和发展

新生代早期,全球性气候变暖,我国各地区包括黄土高原的早第三系地层多呈红或浅红色,说明当时气候比较炎热。早更新世早期,黄土高原内在一些第三纪末形成的古侵蚀或断陷盆地边缘和盆地内,形成很多河流及大小不同的湖泊,其中堆积了厚大的湖相沉积。在早更新世末期,由于气候逐渐变得干旱起来,雨量减少使这些湖泊逐渐

萎缩,乃至干涸消失,并演化成河流。中更新世开始时,由于新构造运动对环境的影响,黄土高原的气候变为温湿和干凉交替的波动。这一时期河流最为发育,河水流量也与气候变化相对应而呈增多或减少的变化规律。到晚更新世初期,干旱气候开始显增多或减少的变化规律。到晚更新世初期,干旱气候开始显着。到全新世,黄土高原则明显地被干旱少雨的气候所控制,北部向沙漠化方向演化。在整个第四纪时期内,黄土高原的古气候环境的主要变化时期是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末期。

黄土高原出现了六次损失,最早是在秦汉时期,秦国统一后,为了靠近统治中心咸阳,大量的人口向黄土高原地区迁移,大量的植被被破坏,大量的草场变成了田地;第二次是喊中前期,人口激增,导致关中一带的森林大量被砍伐;唐初期,突厥新服,为遏制突厥的南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