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共120页

合集下载

第01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01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产物的含量计算处来。
相对年代:表示地层相对新老关系的时代顺序。
地质时期的时间划分单位:宙、代、纪、世(表1-5)
与上述年代对应的地层单位:宇、界、系、统
第四节 地质历史及地层时代
一、地质时代的概念
地质时代:一个地层单位的形成时代或年代,包括绝 对年代和相对年代。 绝对年代:同位素年代,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蜕变
由自然动力引起地壳的物质组成、 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和发展的 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
按动力来源分为:内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的能 (旋转能、重力能、辐射热能)引起。
内力地质 作用
地壳运动
岩浆作用
变质作用
地震作用
2017/11/15
25
地壳(构造)运动:水平和
升降运动。地层沉积间断



6
(二)地球内部圈层——地幔
1、位置: 地壳与地幔之间,或莫霍面与古登堡面之间. 有上地幔和下地幔之分,(距离地球表面2900千米以上) 2、组成物质: 主要由含铁、镁的硅酸盐类矿物组成,越往下 铁、镁的含量逐渐增加. 3、特殊圈层: 1)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 它不是完整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块 。 2)软流层是在上地幔上部,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之一.
第二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中主要化学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 镁、氢等。
矿物: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如金
刚石和金)或自然化合物。 岩石:矿物的天然集合体。大多岩石由两种以上的矿 物组成。根据成因,可将岩石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 质岩。
2017/11/15
22
第三节 地质作用

第一章地质地貌学基础

第一章地质地貌学基础

河 流 类 型 图 示
图 说 洪 积 扇
“ 悲 怆 ” 的 黄 土 高 原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长 江 河 谷
丹霞地貌
桂 林 山 水
沙 丘 地 貌
冰川
海岸地貌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高度分类方案:
名称 极高山 绝对高程(米) 海拔高度(米) >5,000 相对高程(米)
强烈切割的 高山 中等切割的3,500—5,00 轻微切割的 强烈切割的 中山 中等切割的1,000-3,500 轻微切割的 低山 中等切割的500-1,000 轻微切割的 丘陵
三、不同规模和不同形态的地貌成因:
◆大陆和海洋——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有关 ◆山地和平原——地壳运动 ◆河谷、沙丘等微地貌——外力作用,其成因主要受
气候条件的控制。由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 能,因而外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四、地貌学的研究目的 揭示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岩性和 地质构造以及作用时间三方面影响下的发生和 发展规律,以便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合理地利用 有利的地貌条件,改造不利的地貌条件。
岩浆作用
构造运动方向性与地质构造
• 水平运动 变形:挤压 拉张 剪切
变位:挤压
拉张 剪切
面断 两层 侧: 岩岩 块层 由发 明生 显破 的裂 错, 位并 、且 位岩 移断 裂
火 山 活 动 ( 喷 发 )
升降运动

高原、盆地、海
伏岩 地 升 和层 表 降 海发 的 运 陆生 方 动 变隆 向 : 迁起 运 运 和动动 凹;方 陷对向 引地: 起表岩 地的层 势影沿 高响垂 低:直 起使于
二、矿物的鉴别方法: 1、光学方法:将矿物制成薄片,运用偏光显 微镜观察,确定矿物类别;这种方法比较先 进,但易受仪器限制,土壤组从西德进口了 一台。 2、化学方法:有些矿物和化学试剂反应来加 以鉴定。 如方解石,白云石等。 3、物理方法:用矿物的一些物理性质来区分 矿物,这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是我们在野 外鉴定的主要方法,这些物理性质主要有:

普通地质学第一章资料.

普通地质学第一章资料.
分层依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 散逸层 电离层 中间层
平流层 对流层
大气分层 特点
原因
对流层 0-10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 ①热量直接来自地面,
而降低,平均
水汽、二氧化碳随
上升100米,气 高度增加而减少;吸
温降0.6℃
收地面长波辐射能
②对流运动显著, 力降低,气温随高
天气复杂多变
度增加而降低
第一章 地球概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地球的一般特征 地球的圈层结构 岩石圈
第一节 地球的一般特征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小 轨道与行星不同
太阳系边缘或藏新的第九大行星
科学家们设想这颗隐藏的大行星应该是一颗气态巨行星, 非常巨大,其大小甚至可能与海王星相当,其质量约为冥王星 的5000倍。
②对流运动易成云致雨
平流层 10-50km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 而增加
②水平运动,利于 高空飞行
① 对流层顶-距地表约
20km高度内,大气温 度变化微小且非常低 ,可达-80℃
②自20 km到平流层顶, 臭氧吸收太阳紫外 线,气温随高度上升
对流层
太阳雪:受冷空气影响形成降 雪,同时高层云不足以遮住太 阳,于是出现一边下雪一边出 太阳的天气现象
可反射和散射紫外线,从而避免紫外线直接接触皮肤。 • 化学防晒剂是指能将紫外线吸收后再以一种较低的能量形态释
放出来的一类有机物。 • 让防晒成分贴紧皮肤,防晒产品添加油份。
臭氧空洞 ozone hole
人类大量使用的氯氟烷烃化学物质(制冷 剂、发泡剂、清洗剂等)在对流层中不易 分解,进入平流层,受到强烈紫外线照射, 分解产生氧化氯/氯游离基,游离基将臭氧 转化为氧气分子,使臭氧浓度减少。

基础地质学第一章——地球概论

基础地质学第一章——地球概论

第一章地球概论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地球概述介绍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物理特征、圈层结构等基本特点第二节地质作用介绍地质作用的概念及作用类型第三节地球的年龄及地质年代地球年龄、地质年代的概念、地质年代的单位和地质年表第一节地球概述❑地球的位置❑地球的基本参数❑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地球的圈层构造❑地球表面的地形图片1-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图片1-2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一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一)、太阳系(solar system)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天体系统。

它包括了质量和体积最大的太阳,居于整个体系的中央,能自己发光和辐射热能。

围绕着太阳的是九大行星,由内往外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以及位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和轨道不同于其他行星的彗星,也包括某些行星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卫星,所有这些行星均围绕着太阳转动称公转,同时各自又在作自转。

但它们自己都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

相对于太阳来说,所有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是很小很小的。

太阳的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3万倍,密度为地球的l/4。

太阳系行星从内向外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PS: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非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图片1-3 太阳系(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一般所说的地球形状与大小是指地球外壳及其表面水体的轮廓,从卫星拍摄的地球影像来看,地球为一球形体。

图片1-4 地球概略地说,地球是一个旋转的三轴椭球体,或近似的扁球体,其表面起伏不平,人们以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来理想地圈出一个完整的球体,作为地球形态的几何图形。

1975年第十六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会(IUGG)决定采用的数据如下:地球形状基本参数赤道半径:6378.137km 表面积:5.1007*108km2两极半径:6356.779km 体积:1.0832*1012km3平均半径:6371.012km 赤道周长:40075.24km最高点:8848.13M (8844.43)最低点:-11033M(马里亚纳海沟)海陆分布:海71%陆29%根据以上参数绘制的地球实测形状类似于一个略扁的梨形(三轴椭球体)。

自然地理学 第1章地球

自然地理学 第1章地球

赤道直径比两极直径长42.5km——证明地球不是正球体,
而是一个两极比较扁平、赤道部分相对突出的椭球体。
地球的扁率a
=
α-b α
上式中a代表赤道半径,b为两极半径;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地球的形状
图1-3 据人造卫星轨道状况测得的地球真实 形状(实线)与理想的椭球体(虚线)
自然地理学
1.地球的形状及其地理意义
中心约27000光年,距边缘23000光年的地方,并以250km/s的速度绕银心运动,约2.5×108 年绕行一周。太阳系包括9 个大行星,49 个卫星,和成千上万个小行星,还有少数彗星。
直径 体积
质量
密度 表面温度 中心温度
太阳
相对于 地球的 占整个 太阳系 的
140*104
(km)
109倍
1.989*1027 (t)
八大行星的公转特征: 1、同向性(西→东):从北极上空看,各行星都按逆时针绕日旋转 2、近圆性:运行的轨道都近似圆形 3、共面性:各行星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
自然地理学
表1—1 太阳系行星物理性质比较
行星
赤道半 径km
扁率
类地行星
水星
2440 0.0
金星
6073 0.0
地球
6378 0.0034
质量 地球=1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一) 行星
各行星的一些特点 水星 公转速度最快,昼夜温差最大 金星 唯一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的行星,公转周期比自转周期短 火星 有证据证明曾经有过河流甚至海洋,来自火星的陨石也表明曾有过生命 木星 太阳系中最大行星,亮度仅此金星,磁场极强 土星 卫星最多的行星 天王星 密度小,体积大,质量也大,基本由岩石和冰块组成 海王星 典型的气态行星,单位面积日照强度很低,表面温度很低

第1章 地球的基础知识2013

第1章 地球的基础知识2013
41
变而连续,新老地层时代连续,其间没有地层 缺失。
说明:地层形成的过程中基本保持稳定的沉积环境,
构造运动主要是地壳缓缓下降,即使有上升,也未使沉
积层面上升到水平面之上遭受到剥蚀。 整合表示:
连续不间断的 接受沉积带来 了整合接触
(2)假整合(平行不整合)
表现: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及古生物演化突变,地层时代
19
二、相对地质年代

根据地球发展历史过程中生物演化和岩层 形成的顺序,将地球历史划分为若干自然 阶段,称为相对地质年代。
20
(一)地层层序律: 又称叠覆原理,是指在层状岩层的正 常层序中,先形成的岩层位于下面,后形成 的岩层位于上面。
21
这座令人叹为 观止的悬空廊桥建 造在大峡谷南缘老 鹰崖距谷底1158米 的高空,为U字形, 最远处距岩壁21米。 廊桥宽约3米,底座 为透明玻璃材质, 游客可以行走其上, 俯瞰大峡谷和科罗 拉多河景观。
22
23
(二)地层中的生物化石 化石: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 迹变成的石头。 标准化石:是指分布广、数量大,在某一 地层单位中特有的生物化石。
24
(三)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整合接触关系 不整合接触关系: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 整合。
26
(1)整合接触
表现:新老地层产状一致,岩性变化及古生物演化渐
37
(五)地质事件 是指地质历史时期稀有的、突然发生的、 在短暂时间内完成而且影响范围广大的 自然现象,它在地质年代

绝对地质年代指通过对岩石中放射性同位 素含量的测定,根据其衰变规律而计算出 该岩石的年龄。
39
四 、 地 质 年 代 表
40
谢 谢!
第一章 地球的基础知识

地质地貌学考试重点(详解)

地质地貌学考试重点(详解)

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1、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2)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2、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第二章矿物1、矿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化学组成:类质同像——组成矿物的离子被性质相近的离子所置换,而置换后矿物的晶体结构不变。

同质多像——指同样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下,结晶出不同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矿物。

3、矿物的理化性质(1)颜色:自色,他色,假色(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3)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4)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5)解理: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或无解理(6)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岩石——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

(一种矿物的岩石大理石、自然界中大部分岩石是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如花岗岩)4、常见矿物:绿帘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白云母,黑云母,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正长石,钾微斜长石,透长石,斜长石,沸石,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膏,石英,钾盐,雄黄,雌黄, 第三章 岩石 一、岩浆岩 1、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形成、运移、冷凝成岩的整个活动过程称岩浆作用;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叫岩浆岩。

2、主要矿物:是指岩石中含量多并决定岩石大类和命名的矿物,其含量一般大于10%。

3、次要矿物:是指在岩石中含量较少,对于划分岩石大类并不起作用。

一般含量5%--10%,但可作为进一步划分岩石种属的依据。

4、岩浆岩的结构:岩浆岩的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形状和晶粒相对大小,以及矿物间相互结合关系所表现的出来的岩石特征。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CH1-25

“大陆漂移学说”
1.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被构造活动带分 为6大版块,浮在软流圈 2. 大陆运动和海底扩张同时进行 3. 升降运动是由水平运动而来
CH1-26
二、岩层产状


1. 研究的意义:利用沉积岩层的产状可以来研究构造运动 2. 产状要素: 走向:倾斜的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的方向(AOB)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OD) 倾角:指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图 2-1 中α角),即在垂直该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 的夹角
两个分界面:莫霍面 (地面以下30~80km) 古登堡面 (地面以下2800km) 三个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CH1-4
各层的特点: 地壳:(重点研究对象) 厚度各地不等 从地表放下,温度、压力和密度都增加 物质组成不均,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 地幔: 岩石圈(部分):地幔上部为一薄层坚硬岩石(60~ 100km),包含地壳 软流圈:200~300km,岩浆 地核: 组成物质:主要为铁镍物质 温度、压力、密度都很高
CH1-41
(2)根据断层面的产状与岩层的产状 走向断层、倾向断层、斜断层 (3)根据断层形成时的力学性质 压性断层、张性断层、扭性断层、压扭性断层、张扭性断层 储水条件:张性断层、张扭性断层〉扭性断层〉 压性断层、压扭性断层
CH1-42
CH1-21
3. 松散岩石: 沉积岩的分类较多,最为重要的一类是松散岩石,和地下水 的形成和存储有密切关系。 松散堆积物的颗粒大小变化很大,根据粒径的大小,划分 为粒组。 粒径由大到小:漂石〉卵石〉粗砾石〉中砾石〉小砾石〉 粗砂粒〉中砂粒〉细砂粒〉细砂粒〉粉土〉粘土

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地球的基本知识
03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球的形状:近似于球体,自西向东轻微倾斜
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测量学参数: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质量约5.97×10^24千克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等
地球的构造与组成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核、地幔、地壳
地球的外部构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球的主要成分:铁、镍、硅、铝等元素
地球的地质历史:大陆漂移、板块构造等理论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形成
04
地壳运动的形式与原因
地球内力作用:板块构造、地震、火山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等
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添加标题
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中的挑战与前景:尽管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数据获取和分析的难度、跨学科合作的需求等。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应用,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添加标题
地质地貌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通过研究地质地貌特征,可以了解自然环境的演变过程,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地貌学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07
地质地貌学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水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研究地下水循环系统,为水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能源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为农业资源开发提供土壤、气候等方面的数据支持

普通地质学第一章地球概况

普通地质学第一章地球概况

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为18km,质量占整个地球质
量的0.39%。
2005.8.10
50
地壳可分为上、下两层。
花岗岩质层或硅铝层——上地壳的平均岩石成分、 平均密度(2.7/cm3)和波速都与以硅、铝为主的 花岗质的岩石一致。
玄武岩质层或硅镁层——下层的平均岩石成分、 平均密度(2.9g/cm3)和波速都与洋底所见的,由 硅、镁、铝为主的玄武岩相当。
2005.8.10
与理想旋转椭球体(虚线)的关系
5
2005.8.10
地 球 外 形
6
2005.8.10
地 球 外 形
7
地球的形态一般可看成是椭球体,也可认为是球 体。
地球接近于旋转椭球体,说明地球具有一定的弹 塑性,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地球的实际外形与旋转椭球体并不完全重合,说 明地球内部物质是不均匀的。
大气密度以地表附近最大,随高度增加而迅速减 小,大气圈没有明显的上界。
根据气温的垂直变化,由下到上可将大气圈划分 成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扩 散层)。
2005.8.10
10
大气圈的物质组成
2005.8.10
干洁大气
水气
100Km 以 下均匀层 中由三部 分组成。
干洁大气 水气 气溶胶粒 子
2005.8.10
29
四、地球的磁性
地球是一个磁化的球体,所以在它的周围空间都 存在着磁场,叫做地磁场。 地磁极和地理极是不一致的。 地磁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的变化。
2005.8.10
30
现代地理极与地磁针指示的磁南北,为磁子午线方向。
磁偏角(D)——地磁子午线与地理子午线的夹 角。
2005.8.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