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共120页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的结构是指地球的组成物质在空间分布和彼此间的关 系。地球物质的成分和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层圈结构。地球 固体表面以上的各层圈为外部结构,地球固体表面以下的各层 圈为内部结构
一、地球的外部圈层
地球外圈包括大气圈(atmosphere)、 水圈(hydrosphere) 和 生物圈 (biosphere)。它们与人类生产、生活 密切相关,构成了人类生存的直接环境。
古登堡面
1914年由美籍德裔学者古登堡 (B.Gutenberg)发现 在此不连续面上下,纵波速度由13.6Km/s突 然降低为7.98Km/s;横波速度则从7.23Km/s 突然消失。 此界面位于地下2898km深度。此界面之上到 莫霍面称地幔。此界面之下到地心,称为地 核。
常温层(homothermal layer) 就是外热层最下界。 既(20—25m)的地段。 在这个深度上年变化幅度 为零,温度常年保持不变, 等于当地年平均温度。就 整个地表来看,常温层的 深度大致是中纬度比赤道 和两极深,内陆区比海滨 区深,因为中纬度和内陆 区的温度年变化较大。
内热层(interior warming layer) 在常温层下,温度随深度而逐 渐增加。这种增温显然不是太 阳热而是地内热,主要是放射 热的影响,且增温是有规律的, 即每向下一定深度便增高一定 温度。 计量这种增温的大小通常用地 温梯度和地热深度来表示。 地温梯度(geothermal gradient) 或地热增温率,即深度 每增加100米时所升高的温度。以℃表示。一般为3 ℃ 地热深度(geothermal depth,或地热增温级),即温度每 升高1 ℃所增加的深度。以米表示。地热增温级为一般为 33m.
第一章地质地貌学基础
戈壁“荒 岩”
第二节 主要成土岩石
•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合而成的 自然集合体。岩石都有一定的矿物组 成,结构和构造。 • 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由化学元素组成。
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含量和分布很不均匀。
按质量排序为(Klark丰度值):
氧、硅、铝、铁、钙、钠、钾、镁…..
三、不同规模和不同形态的地貌成因:
◆大陆和海洋——与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有关 ◆山地和平原——地壳运动 ◆河谷、沙丘等微地貌——外力作用,其成因主要受
气候条件的控制。由于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是太阳 能,因而外力作用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特征。
四、地貌学的研究目的 揭示地表形态在内外力相互作用、岩性和 地质构造以及作用时间三方面影响下的发生和 发展规律,以便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合理地利用 有利的地貌条件,改造不利的地貌条件。
河 流 类 型 图 示
图 说 洪 积 扇
“ 悲 怆 ” 的 黄 土 高 原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长 江 河 谷
丹霞地貌
桂 林 山 水
沙 丘 地 貌
冰川
海岸地貌
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提出的高度分类方案:
名称 极高山 绝对高程(米) 海拔高度(米) >5,000 相对高程(米)
强烈切割的 高山 中等切割的3,500—5,00 轻微切割的 强烈切割的 中山 中等切割的1,000-3,500 轻微切割的 低山 中等切割的500-1,000 轻微切割的 丘陵
基础地质学第一章——地球概论
第一章地球概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地球概述
介绍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物理特征、圈层结构等基本特点
第二节地质作用
介绍地质作用的概念及作用类型
第三节地球的年龄及地质年代
地球年龄、地质年代的概念、地质年代的单位和地质年表
第一节地球概述
❑地球的位置
❑地球的基本参数
❑地球的主要物理性质
❑地球的圈层构造
❑地球表面的地形
图片1-1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图片1-2 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图片
一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一)、太阳系(solar system)
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的一个天体系统。它包括了质量和体积最大的太阳,居于整个体系的中央,能自己发光和辐射热能。围绕着太阳的是九大行星,由内往外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等,以及位于火星和木星间的小行星和轨道不同于其他行星
的彗星,也包括某些行星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卫星,所有这些行星均围绕着太阳转动称公转,同时各自又在作自转。但它们自己都不能发光,只能反射太阳光。相对于太阳来说,所有行星的体积和质量都是很小很小的。太阳的体积为地球的130万倍,质量为地球的33.3万倍,密度为地球的l/4。
太阳系行星从内向外为: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PS:2006年8月24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传统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视为非行星,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图片1-3 太阳系
(二)、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般所说的地球形状与大小是指地球外壳及其表面水体的轮廓,从卫星拍摄的地球影像来看,地球为一球形体。
图片1-4 地球
概略地说,地球是一个旋转的三轴椭球体,或近似的扁球体,其表面起伏不平,人们以大地水准面(平均海平面)来理想地圈出一个完整的球体,作为地球形态的几何图形。
自然地理学 第1章地球
自然地理学
表1—1 太阳系行星物理性质比较
行星
赤道半 径km
扁率
类地行星
水星
2440 0.0
金星
6073 0.0
地球
6378 0.0034
质量 地球=1
流星
流星在行星际空间运行,当接近地球,受到引力时,可以改变轨道,甚至陨落。当它进入地球大 气层后,因与大气摩擦,迅速增温至白热化,发生燃烧。绝大部分流星在到达地面以前就已完全烧毁 ,少数能落到地面上,成为陨石。
自然地理学
彗星
彗星:彗星是一种很小的, 但具有特殊外表和轨道的天 体。它由彗核、彗发、慧云 和彗尾四部分组成。彗核是 相对集中的疏松固体物质。 彗发是彗核释放的分子和原 子,成一团气体围绕着彗核。 彗尾是由电离的分子和固体 小粒子组成。这些分子和小 粒子受到太阳光压的作用, 形成一条背向太阳的尾巴, 即彗尾。
恒星凭肉眼能看到的天体,99%以上都是恒星。 从地球上看,恒星的相对位置并不是不变的, 一切恒星都在不停地运动
恒星质量很大,自己能发光
恒星
地球便是绕着太阳 运动的行星之一
行星自己不发光,质量也远较恒 星小,并且绕恒星运动。
行星
第1章 地球的基础知识2013
16
地质作用 能量来源 ① 地内热能 内力作用 ② 重力能 ③ 地球旋转能 ④ 太阳辐射能 外力作用 ⑤ 潮汐能 ⑥ 生物能
表现形式 1.地壳运动 2.岩浆运动 3.地震、火山 4.变质作用 1.侵蚀作用 2.搬运作用 3.沉积作用
作用结果
形成高低不 平的地形 削高填低 平整地表
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比较
14
二、地质作用的能源
① 地内热能 ② 重力能 ③ 地球旋转能 ④ 太阳辐射能 ⑤ 潮汐能 ⑥ 生物能
15
三、地质作用的分类
内力地质作用分为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 用和地震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按照外营力的类型,可以分为河流 的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冰川的地质作 用、湖泊和沼泽的地质作用、风的地质作用和海 洋的地质作用等。
8
9
四、地球的物理特性
(一)质量和密度 (二)重力 (三)温度 (四)磁性 (五)放射性
10
第二节 地球圈层结构
一、地球外部圈层
(一)大气圈 (二)水圈 (三)生物圈
11
二、地球内部圈层
(一)地壳 (二)地幔 (三)地核
12
地壳结构示意图
第三节 地质作用
一、地质作用概念
作用于地球的自然力使地球的物质组 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总称为地质作用。
地层接触关系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四、地质年代
地质年代:地球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年代。
包括绝对地质年代与相对地质年代。
(一)绝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
1、含义:绝对年代又称同位素年代,是岩石形成后所经历的实际年份,
以年、兆年或亿年计。
2、确定: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物的含量,计算绝对年代。
铀铅法:
式中,N0-N t:终结元素铅的含量;
N t:放射性元素铀的含量;
λ:蜕变常数。
(二)相对地质年代及其确定
1、含义:表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与相对新老关系。
2、确定方法
(1)地层层序法
地层层序:地层的上下、新老关系。
未受构造变动或倾斜岩层上新下老:正常层序;
褶皱构造可能发生地层层序倒转。
(2)生物层序法
利用地层中所含化石确定地层时代。
原理:①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步进化;
②地球上生物的演化具有阶段性和不可逆性;
③一定种属的生物生活在一定的时代里;
④相同地质年代的地层里,必然保存着相同或相近种属的化石。
标准化石:分布时代短,特征显著,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的化石。
根据标准化石可确定地质年代。
如我国南方二叠纪的标准化石南京蜒。
(3)岩性对比法
原理:在同一地质时代,环境相似的情况下形成的地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将未知时代的地层与已知年代地层 的岩性特征进行对比,用以确定地层时代;
宁镇丘陵泥盆纪地层:厚层浅色石英砂岩,在本地区遇到可定为泥盆系。
(4)地层接触关系法
①整合接触: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时代连续。
形成过程:缓慢下沉,顺序接受沉积,下老上新。
②平行不整合接触:又称假整合。上下两套地层产状一致,时代不连续,有沉积间断
(不整合面,风化剥蚀面)。
地质地貌学考试重点(详解)
第一章地球的基本知识
1、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大气圈:对流层,平流层,电离层,散逸层
(2)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幔,地核
2、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第二章矿物
1、矿物: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
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
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2、矿物的化学组成:类质同像——组成矿物的离子被性质相近的离子所置换,而置换后矿物的晶体结构不变。
同质多像——指同样的化学成分,在不同的外界条件(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下,结晶出不同晶体结构和性质的矿物。
3、矿物的理化性质
(1)颜色:自色,他色,假色(2)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3)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4)光泽: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非金属光泽(5)解理:极完全解理,完全解理,中等解理,不完全解理或无解理(6)硬度: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磷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岩石——在各种不同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
物有规律组合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种矿物的岩石大理石、自然界中大
部分岩石是两种以上的矿物组成的,如花岗岩)
4、常见矿物:绿帘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白云母,黑云母,蒙脱石,水云母,高岭石,正长石,钾微斜长石,透长石,斜长石,沸石,方解石,白云石,磷灰石,石膏,石英,钾盐,雄黄,雌黄, 第三章 岩石 一、岩浆岩 1、岩浆作用与岩浆岩:岩浆形成、运移、冷凝成岩的整个活动过程称岩浆作用;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
地质与地貌学复习大纲
绪论
1、名词解释:地质学、地貌学
2、地球一同于其它自然物体的特殊性表现有哪些?
3、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4、地貌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5、地质地貌学与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有什么关系?
6、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学科。
7、地貌学是研究地表的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科学。
第1 章地球基本知识
1、名词解释:重力异常、地热增温率、地热异常、磁偏角、磁倾角、剩余磁性、地壳、地幔、克拉克值、地质作用、
地质营力。
2、地球从外部到内部分为哪几个圈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3、地貌的形态有哪些?平原、丘陵、山地、盆地、高原
4、何谓地质作用?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各有哪些形式?
5、地球的重力随纬度的增加而(加大减小)。
6、重力实测值(大小)于理论值,表明地下有(金属矿产天燃气)。
7、从物质组成来看,地壳分为两层:、
8、(上下)地幔(中部下部)的塑性层,称为软流层。
9、软流层以上,包括以及,称为岩石圈。
10、内力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11 、外力地质作用是由
所引起的。
12、地热异常指某地的地热增温率大于该地区的平均值。
13、地磁三要素是指:磁偏角、磁倾角、磁场强度。
14、地球的圈层结构包括外部圈层构造的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构造的地核、地幔和地壳。
15、莫霍面以上为地壳,莫霍面与古屯堡面之间为地幔。
16、内营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火山作用、变质作用及地震等。
17、外营力主要包括风化作用,流水、地下水、冰川、风力、海洋和湖泊等的剥蚀作用和堆积作用。
地貌学-知识点(终极版)
地貌学-知识点(终极版)
第一章:绪论
要点:
1.地貌学、第四纪地质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
地貌学: 研究地表地貌形态特征、成因、分布和形成进展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塑造地表形态的动力、地貌发育演化规律以及地貌的内部结构及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并依照地貌发育演化的规律来利用改造自然。
第四纪地质学: 是研究距今二三百万年内第四纪的沉积物、生物、气候地层、构造运动和地壳进展历史规律的学科。第四纪地质研究内容:地层、古气候、生物、海平面变化、新构造运动等。认识第四纪沉积物的形成,第四纪地层的划分和对照,拟定第四纪地质年代表。研究第四纪环境,包括地壳运动的特征、气候的演化及生物界的进展历史,并由此产生一系列分支学科:新构造运动学、古冰川学、第四纪古地理学、古人类学等。
2.新生代以来的地质年表
全新世(1.17万年)
更新世(2.588百万年)
3.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研究地质学的一具很重要的现实主义原理是“将今论古”,即用研究现代地质作用和现象的办法去了解地质历史阶段的地质过程。为研究前第四纪的地质历史,有必要对第四纪地质学和地貌学举行研究。
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的研究在生产实践上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农业生产、工业和民用建设等都在现代地表和第四纪地层上举行,农业区划、农田水利建设、水土保持、水电工程、道路工程、厂矿和港口建造、地下水勘探、砂矿勘测等都需要举行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勘察工作。
4.地貌和第四纪地质学的联系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均属于地球科学;
2.地貌学与第四纪地质学别仅研究的时空范围一致、研究对象和
第一章 地质基础知识
CH1-31
背斜和向斜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多是连在一 起,使岩层呈现波浪型,形成复向斜、复背斜
CH1-32
(三)褶曲的形态分类 (1)在横剖面上的分类 直立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倾角相近或相等
斜歪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倾角一陡一缓
CH1-33
倒转褶曲:轴面倾斜、虽然两翼同方向倾斜,但一翼在 另一翼之上、一翼层序正常、一翼层序倒转
CH1-25
√
“大陆漂移学说”
1. 地球的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被构造活动带分 为6大版块,浮在软流圈 2. 大陆运动和海底扩张同时进行 3. 升降运动是由水平运动而来
CH1-26
二、岩层产状
1. 研究的意义:利用沉积岩层的产状可以来研究构造运动 2. 产状要素: 走向:倾斜的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的交线的方向(AOB) 倾向:倾斜平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的线叫倾斜线(OD) 倾角:指平面上的倾斜线与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之间的夹角(图 2-1 中α角),即在垂直该平面走向的直立剖面上该平面与水平面间 的夹角
CH1-11
1.2 矿物与岩石
一、主要造岩矿物的特征
组成: 矿物是地壳的基本组成部分,是矿石和岩石的组成单位;是各种 地质作用的自然产物。 矿物是几种元素的化合物(大多数,石英、赤铁 矿、磁铁矿、石膏等)或由一种元素组成(极少数,自然的硫、金等)。 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种类:3000多种 分类的依据:(即主要的物理性质)7个 分别为晶形、颜色、光泽、条痕、硬度、解理和断口、比重等。 晶形:矿物内部质点的排列方式,有柱状、粒状、片状、板状、纤维 状、放射状。 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同一种矿物有多种颜色,但条痕的颜色是固 定的 硬度:矿物抗磨擦及刻划的能力;摩氏等级(10级) 解理:沿结晶面方向产生光滑平面的能力 断口:既不光滑也无一定方向的破裂面
地质学基础课件地貌(1)
2023/12/27
三、单斜构造地貌
向一个方向倾斜的岩层,称为单斜构造。由单斜构造所成的 地貌有单面山和猪背山。
单面山的岩层倾角较小,一般在25°以下,山体两坡不对 称,顺岩层倾向的一坡坡长而缓,称为后坡或单斜脊,坡上发 育出顺向河。反岩层倾向的一坡由侵蚀或断层等作用所成,坡 短而陡,称为前坡或单斜崖,其上发育出逆向河。单面山的山 形只有在单斜崖一侧看去才像,故得名。如庐山的五老峰。
主要由重力作用或块体运动形成的地貌称重力地貌。一般分为:
2023/12/27
§1 崩塌与崩塌地貌 §2 滑坡与滑坡地貌 §3 蠕动与蠕动地貌
§1 崩塌与崩塌地貌
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坠落的现象,称崩塌(崩落)。
一、崩塌地貌
➢倒石堆
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 碎屑物或土体都堆积在陡 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 地带,形成倒石堆 。平面 大多呈半圆形或三角形; 垂直剖面上,堆积物的粒 度下粗上细;坡度一般 30°左右 。
2、外营力 主要是由地外太阳能所引起,它产生岩石风化作用、流水
作用、风力作用、冰川作用、海洋作用、生物作用等。这些作 用表现得十分明显和迅速,产生的地貌则以中小型为多,而且 都叠加在巨、大型地貌之上。
2023/12/27
地质地貌学 第一章 地球的基本知识
07
地质地貌学在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矿产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为矿产资源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持
水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研究地下水循环系统,为水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能源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在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资源开发:地质地貌学为农业资源开发提供土壤、气候等方面的数据支持
地壳运动的原因:地球内力和外力作用
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运动类型:包括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对地表形态产生重要影响。
垂直运动与地形地貌:地壳的垂直运动导致地表的起伏和山脉的形成,如喜马拉雅山脉。
水平运动与断裂、褶皱:地壳的水平运动导致断裂和褶皱的形成,影响地形的稳定性和地貌特征。
地壳运动与河流侵蚀:河流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进行侵蚀,形成峡谷和河流地貌。
地球的主要成分:铁、镍、硅、铝等元素
地球的地质历史:大陆漂移、板块构造等理论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的地壳运动与板块构造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的形成
04
地壳运动的形式与原因
地球内力作用:板块构造、地震、火山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等
地壳运动的主要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发展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质地貌学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