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3

合集下载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

电化学第3章电化学极化讲解第3章电化学极化(电荷转移步骤动⼒学)绪论中曾提到:⼀个电极反应是由若⼲个基本步骤形成的,⼀个反应⾄少有三个基本步骤:00R R ze O O s s →→+→-1) 反应粒⼦⾃溶液深处向电极表⾯的扩散——液相传质步骤。

2) 反应粒⼦在界⾯得失电⼦的过程——电化学步骤。

3) 产物⽣成新相,或向溶液深处扩散。

当有外电流通过电极时,?将偏离平衡值,我们就说此时发⽣了极化。

如果传质过程是最慢步骤,则?的偏离是由浓度极化引起的(此时0i s i C C ≠,e ?的计算严格说是⽤s i C 。

⽆浓度极化时0i s i C C =,?的改变是由s i C 的变化引起)。

这时电化学步骤是快步骤,平衡状态基本没有破坏。

因此反映这⼀步骤平衡特征的Nernst ⽅程仍能使⽤,但须⽤?代e ?,s i C 代0i C ,这属于下⼀章的研究内容。

如果传质等步骤是快步骤,⽽电化学步骤成为控制步骤,则这时?偏离e ?是由电化学极化引起的,也就是本章研究的内容。

实际上该过程常常是⽐较慢的,反应中电荷在界⾯有积累(数量渐增),?随之变化。

由此引起的?偏离就是电化学极化,这时Nernst ⽅程显然不适⽤了,这时?的改变将直接以所谓“动⼒学⽅式”来影响反应速度。

3.1 电极电位与电化学反应速度的关系电化学反应是⼀种特殊的氧化—还原反应(⼀个电极上既有氧化过程,⼜有还原过程)。

若⼀个电极上有净的氧化反应发⽣,⽽另⼀个电极上有净的还原反应发⽣,则在这两个电极所构成的电化学装置中将有电流通过,⽽这个电流刚好表征了反应速度的⼤⼩,)(nFv i v i =∝[故电化学中总是⽤i 表⽰v ,⼜i 为电信号,易测量,稳态下串联各步速度同,故浓差控制也⽤i 表⽰v 。

i 的单位为A/cm 2,zF 的单位为C/mol ,V 的单位为mol/(cm 2.s )]。

既然电极上有净的反应发⽣(反应不可逆了),说明电极发⽣了极化,?偏离了平衡值,偏离的程度⽤η表⽰,极化的⼤⼩与反应速度的⼤⼩有关,这⾥就来研究i ~?⼆者间的关系。

2025年贵州中考物理命题探究-电、磁学-第十五讲 电学实验实验3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2025年贵州中考物理命题探究-电、磁学-第十五讲 电学实验实验3 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

返回目录
例 2 (2023江西改编)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电阻”的实验中,小明使 用的器材如下: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阻约10Ω)、两节 新干电池、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20Ω 1A)、开关、导线若干.


例2题图 (1)连接电路前,电流表有示数,应该对电流表进行_调__零__.
返回目录
2.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小宏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电 路,电源电压恒为3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



第2题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__断__开__状态.
返回目录
(2)通电后,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小灯泡亮度始终不变且电 压表指针保持在3V的位置.小宏检查电路发现连线时错将导线接在了如 图乙所示的滑动变阻器____C_、__D_(填写字母)两个接线柱上.
2.4
3.0
电流I/A
0.10
0.18
0.26
0.30
A.减小误差
B.寻找实验的普遍规律
返回目录
拓展 训 练 (6)第5次实验时,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同组的小东 同学断定是定值电阻断路.这个判断是_错__误__(选填“正确”或“错误”) 的,理由是_若__定__值__电__阻__断__路__,__电__压__表__测__电__源__电__压__,__仍__有__示__数____. (7)同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虽然电压表内部电阻很大,但电路接通后 仍有微小电流流过电压表,请你根据这一事实并结合电路图分析判断, 实验中测得定值电阻的阻值比真实值偏_小___(选填“大”或“小”).
返回目录
特殊方法测电阻(定值电阻R0阻值已知,滑动变阻器R1的最大阻值为R1max)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3_真题-无答案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3_真题-无答案

心电学技术专业知识-3(总分31,考试时间90分钟)A1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关于rS型右心室肥大心电图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常见于肺心病B.V1~V6导联均表现为rS型,不会出现QS型C.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D.可出现“肺型P波”E.额面QRS心电轴右偏2. “肺型P波”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但不包括A.右心房肥大 B.肺栓塞C.右心房负荷增加 D.甲状腺功能减退E.交感神经兴奋3. 以下为提示右束支阻滞可能合并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但应除外A.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V1导联R'>1.2mVB.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V1导联R'>1.0mVC.V5、V6导联R/S<1,或Sv5>0.5mVD.电轴右偏≥+110°E.RaVR>1.0mV4. 符合左心室高电压的心电图表现是A.R1>1.2mV B.Rv5+Sv1>3.0mVC.RaVL>0.8mV D.Rv5>2.0mVE.RavF>2.0mV5. V1导联R/S>1,V5导联R/S<1,常见于A.左心室肥大 B.右心室肥大C.左束支阻滞 D.左前分支阻滞E.左后分支阻滞6. 提示双侧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是A.P波时限为0.13s,Ptfv1绝对值为0.05mm·s,PⅡ、Ⅲ、aVF振幅为0.30mV B.Ⅱ、Ⅲ、aVF导联P波时限为0.12s,峰间距>0.04sC.P波形态高尖D.P波振幅为0.25mVE.P波时限为0.16s7. 符合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是A.电轴左偏B.Rv5+Sv1>4.0mVC.RaVR>0.5mV,Rv1>1.0mV,V1导联QRS波群呈Rs型D.RaVF>2.0mVE.RaVR>0.3mV,Rv1>0.5mV8. 不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电图特征的是A.顺钟向转位 B.P波时限≥0.12sC.额面QRS心电轴右偏D.肺型P波E.肢体导联QRS波群低电压9. 符合左心房肥大的心电图改变是A.P波时限<0.12sB.Ptfv1绝对值为0.02mm·sC.PⅡ、Ⅲ、aVF振幅≥0.25mVD.Ⅱ、Ⅲ、aVF导联P波时限≥0.12s,P波双峰,峰间距≥0.04sE.P波形态高尖10. 关于左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面向左心室的导联QRS波群电压增高B.QRS波群时限延长,但一般不超过0.11sC.QRS波群电轴左偏,常超过-30°D.左胸前导联可出现ST段下移及T波倒置E.如果兼有QRS波群电压增高和ST-T改变,则左心室肥大的诊断很少有假阳性11. 符合右心房肥大的心电图改变是A.P波时限>0.12sB.Ptfv1绝对值为0.05mm·sC.PⅡ、Ⅲ、aVF振幅≥0.25mV,P波高尖D.Ⅱ、Ⅲ、aVF导联P波双峰,峰间距≥0.04sE.P波形态圆钝,振幅在肢体导联<0.25mV,在胸导联<0.20mV12. “二尖瓣型P波”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但不包括A.左心房肥大 B.右心功能不全C.心房梗死 D.房间阻滞E.慢性缩窄性心包炎13. 有关双侧心室肥大心电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呈现双侧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改变B.心电图不可能正常C.心电图仅表现为一侧心室肥大D.心电图诊断双侧心室肥大敏感性较差E.胸导联可出现左心室肥大图形,而额面QRS心电轴可右偏14. 提示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是A.电轴左偏 B.Rv5+Sv1>4.0mVC.RaVR>0.3mV D.Rv1>1.0mVE.RaVF>2.0mV15. 下列关于P波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P波切迹第一峰代表右心房除极B.P波切迹第二峰代表左心房除极C.P波切迹中间部分代表左、右心房共同除极D.正常人P波峰间距不超过0.03sE.P波峰间距>0.04s仅见于左心房肥大16. 提示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表现是A.Rv1>1.0mVB.Rv5+Sv1>4.0mV(男性)或>3.5mV(女性)C.RaVF>0.8mV D.Rv5>2.0mVE.RaVF>1.5mV17. 提示右心室肥大的心电图标准不包括A.V1导联R/S≥1 B.Rv5>2.5mVC.QRS额面心电轴≥+90°D.RaVR>0.5mV E.aVR导联R/S≥118.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心电图P波主要表现为A.P波时限>0.20sB.P波时限≥0.12s,有切迹C.P波振幅>0.25mVD.P波时限≥0.12s,且P波振幅>0.25mVE.V1导联P波切迹A2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电化学基本原理与应用-第3章

电化学基本原理与应用-第3章

净电荷
α
偶极层
3.2.1 “孤立相”的几种电位
(1)外电位(Ψα)
将试验电荷自无穷远处移至距球面约 10-4~10-5厘米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认为 球体与试验电荷之间的短程力尚未开始作 用。根据电位的定义,此时所做的功为:
W1 = Zie0ψ α
ψ α = W1
Z ie0
球体α的外部电位
试验电荷电量
当试验电荷从相内逸出到相外时,这一过 程所涉及的能量变化(-Wiα)相当于试验电荷从 该相逸出而必须摆脱与该相物质之间的短程 相互作用及越过表面时对表面电势所做的功。 这部分功称为试验电荷在α相的“逸出功”, 显然应满足下列关系式:
−Wiα = μiα + Zi Fχ α
3.2.1 “孤立相”的几种电位
(b)内电位差,又称“伽伐尼(Galvani) 电位差”,定义为φα-φβ。直接接触的两相 间的内电位差,用 αΔβφ 表示。由于表面电 位无法测量,所以该值不能测量。也无法理 论计算。
3.2.2 相间电位差
φα −φ β = (χ α +ψ α ) − (χ β +ψ β ) = (ψ α − ψ β ) + ( χ α − χ β )
(1)相间电位差的种类 两相之间出现“相间电位差”的原因只可
能是界面层中带电粒子或偶极子的非均匀分 布,并形成了界面荷电层。
根据以上关于孤立相电位的讨论不难推 想,所谓α、β两相之间的电位差也因此可 能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其中较常用的有下面 三种:
3.2.2 相间电位差
(a) 外电位差,又称“伏打(Volta)电位 差”,定义为ψα-ψβ。直接接触的两相间的 外电位差,用 αΔβψ 表示。两相均为金属 时,为金属接触电位差,可直接测量。

《电学基础》第三章 磁路及电磁器件

《电学基础》第三章  磁路及电磁器件

下面,在理想情况下(暂不计其他能量损耗),讨论 变压器的电压变换、电流变换及阻抗变换。
(1) 电压变换
(2) 电流变换 (3) 阻抗变换
(4) 变压器的频率特性
(5) 变压器的损耗与效率
二、特殊变压器
1.自耦变压器 图3-2-3所示的是一种自耦 变压器,其结构特点是二次绕 组是一次绕组的一部分,一次、 二次绕组电压之比和电流之比 是 U1/U2=N1/N2=K I1/I2=N1/N2=1/K
●操作规范:在使用电流互感器时,二次绕组电路是不允许断开的, 这点和普通变压器不一样。
●进一步:变压器绕组是有极性的,在连接时应充分注意。 如图3-2-7(a)所示电流从1端和3端流入(或流出)时,产生的磁 通的方向相同,两个绕组中的感应电动势的极性也相同,l和3两端称为 同极性端,标以记号“●”。当然,2和4两端也是同极性端。
此外,使用电流互感器也是为了使测量仪表与高压电路隔开,以保证 人身与设备的安全。 电流互感器的接线图及其符号如图3-2-5所示。一次绕组的匝数很少 (只有一匝或几匝),它串联在被测电路中。二次绕组的匝数较多,它与 电流表或其他仪表及继电器的电流线圈相连接。利用电流互感器可将大电 流变换成小电流。通常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的额定电流都规定为5A或1A。 ●提示:测流钳是电流互感器的一种变形。它的铁心如同一个钳子, 用弹簧压紧。测量时将钳压开而引入被测导线。这时该导线就是一次绕组, 二次绕组绕在铁心上并与电流表接通。利用测流钳可以随时随地测量线路 中的电流,不必像普通电流互感器那样必须固定在一处或者在测量时要断 开电路而将一次绕组串接进去。测流钳的原理图见图3-2-6。
3.电磁力在汽车上的应用 如图3-1-6所示,为汽车上装用的动磁式电流表的结构图,黄铜 导电板固定在绝缘底板上。

《电工电子学》第3章习题答案

《电工电子学》第3章习题答案

第3章习题答案3.2.1 选择题1.晶体管能够放大的外部条件是___C______。

(a)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b)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c)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2.当晶体管工作于饱和状态时,其__A_______。

(a)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正偏 (b) 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c) 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3. 测得晶体管三个电极的静态电流分别为0.06mA,3.66mA和3.6mA。

则该管的为___C______。

(a) 40 (b) 50 (c) 604.反向饱和电流越小,晶体管的稳定性能___A______。

(a) 越好 (b) 越差 (c) 无变化5.温度升高,晶体管的电流放大系数b___A______。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6.温度升高,晶体管的管压降|UBE|__B_______。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7.对PNP型晶体管来说,当其工作于放大状态时,__C______极的电位最低。

(a) 发射极 (b) 基极 (c) 集电极8.温度升高,晶体管输入特性曲线____B____。

(a) 右移 (b) 左移 (c) 不变9.温度升高,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___A_____。

(a) 上移 (b) 下移 (c) 不变10.温度升高,晶体管输出特性曲线间隔___C_____。

(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11.晶体管共射极电流放大系数b随集电极电流iC___B_____。

(a) 不变化 (b) 有一定变化 (c) 无法判断12.当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C_____。

(a) 晶体管一定被烧毁 (b) 晶体管的 (c) 晶体管的一定减小13.对于电压放大器来说,___B____越小,电路的带负载能力越强。

(a) 输入电阻 (b) 输出电阻 (c) 电压放大倍数14.在单级共射放大电路中,若输入电压为正弦波形,则输出与输入电压的相位___B____。

电化学原理-第3章: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性质-4

电化学原理-第3章: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性质-4
(2)参与建立或改变双电层。由于形成有一定电 极电位的双电层结构,只需要一定数量的电量,故这 部份电流的作用类似于给电容器充电,只在电路中引 起短暂的充电电流。
为了研究界面的结构 和性质,就希望界面 上不发生电极反应, 使外电源输入的全部 电流都用于建立或改 变界面结构和电极电 位,即可等效为图3.1 (b)中的电路。
( ) ' ln a

根据(3.21)或(3.22) 求得该浓度下的离子表 面剩余量 v
(v v ) RT ln a ( ) '
v ( ) ' (v v ) RT ln a
当电极表面带负电时,(曲 线右半部分),正离子表面
1.界面电场对电极反应速度的影响
界面电场是由电极/溶液相间存在的双电层所引起的。
而双电层中符号相反的两个电荷层之间的距离非常小, 因而能给出巨大的场强。 例如 双电层电位差(即电极电位)为1V,而界面两 个电荷层的间距为 108 cm 时,其场强可
达 10 V cm 。
8
已知电极反应是得失电子的反应,也就是有电荷在相 间转移的反应。 巨大的界面电场下,电极反应速度必将发生极大的变 化,甚至某些在其他场合难以发生的化学反应也得以 进行。
特别有意义的是,电极电位可以被人为的,连续的加
以改变,因而可以通过控制电极电位来有效地,连续 地改变电极反应速度。这正是电极反应区别于其他化
学反应的一大优点。
2.电解液性质和电极材料及其表面状态的影响
电解质溶液的组成和浓度,电极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 表面状态均能影响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和性质,从而对电 极反应性质和速度有明显的作用。 例如在同一电极电位下,同一种溶液中,析氢反应
这样,可以把电极电位 改变到所需要的数值, 并可定量分析建立这种 双电层结构所需要的电 量。 这种不发生任何电极反 应的电极体系称为理想 极化电极。

电学实验实验3

电学实验实验3

实验三: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练习1、关于伏特表A 、它是利用串联电路中电阻分压的原理,将电流表串联分压电阻改装成的B 、如果要将量程扩大n 倍,则所串的分压电阻应是电流表内阻的n 倍C 、用同一表头做成的伏特表,伏特表的量程越大,其内阻越大D 、当用伏特表测某电路两端电压时,测量值总是小于真实值2、关于安培表A 、它是利用串联电路中电阻分压的原理,将电流表串联分压电阻改装成的B 、如果要将量程扩大n 倍,则并联的分流电阻应是电流表内阻的(n-1)倍C 、安培表的内阻越小,测量值越接近真实值D 、当安培表测某电路的电流强度,测量值总是大于真实值3、一个毫伏表,它的内阻是100Ω,量程是200mv ,把它改装成为量程为10A 的安培表,毫伏表上应: A 、并联0.002Ω的电阻 B 、并联0.02Ω的电阻 C 、并联50Ω的电阻 D 、并联4900Ω的电阻4、如图4中定值电阻R 1很大,R 2很小,与电流计 G 和电键K 1、K 2组成一个安培、伏特两用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只闭合K 1是 VB 、只闭合K 2是 AC 、K 1K 2都断开是 GD 、K 1、K 2都闭合是 A5、一个伏特表由电流表G 与电阻R 串联而成,使用中发现此伏特表读数偏小一点,可以采用的措施是( )A 、在R 上并联一个比R 小得多的电阻B 、在R 上并联一个比R 大得多的电阻C 、在R 上串联一个比R 小得多的电阻D 、在R 上串联一个比R 大得多的电阻6、内阻为10k Ω的电压表,表盘刻度如图所示,给它串联上一只20k Ω的电阻后去测量某段电路的路端电压,其指针所指所位置如图所示,则这段电路的路端电压是( ) A 、40伏特 B 、30伏特C 、20伏特D 、10伏特7.关于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测量值总是偏大 B .测量值总是偏小 C .测量值恒等于真实值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8.如果电流表G 的满偏电流为100μA ,测定的内电阻为1k Ω,现在要将它改装成量程为0~5V 的电压表,那么改装的方法是跟电流表G 联一个阻值为 的电阻,改装后的电压表的内阻为 。

3 电机学第三章第四章 三相变压器及运行西大电气PPT课件

3  电机学第三章第四章 三相变压器及运行西大电气PPT课件

高压绕组接法大写,低压绕组接法小写,字母N、 n是星形接法的中点引出标志。
9
04:03:06
第三章
第二节 三相变压器的连接组
二、连接组别及标准连接组别
连接组别是用来表示初级、次级(线)电势相 位关系的一种方法
同极性端两个正极性相同的对应端点 单相变压器的组别连接组的时钟表示 三相变压器的组别 标准组别
7
04:03:06
第三章
第二节 三相变压器的连接组
三角形接法
把一相的末端和另一相 的首端连接起来,顺序 连接成一闭合电路
以字母D表示。
两种连接顺序 AX--CZ--BY AX--BY--CZ
8
04:03:06
第三章
第二节 三相变压器的连接组
绕组接法表示
①Y,y 或 YN,y 或 Y,yn ②Y,d 或 YN,d: ③D,y 或 D,yn, ④D,d。
Y,d连接
2、Y,d1 Eab滞后EAB 30 Eab超前EAB 330
19
04:03:07
第三章
第二节 三相变压器的连接组
标准组别
五种标准连接组:① Y,yn0;
② Y,d11;
③ YN,d11;
④ YN,y0;
⑤ Y、y0。
YN--高压侧的中点可以直接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 对不同的应用场合,使用不同的标准组别
a b c (低压边)
末端(尾) X Y Z (高压边)
x y z (低压边)
❖不论是高压绕组或是低压 绕组,标准规定只采用星 形接法Y或三角形接法D 。
6
04:03:05
第三章
第二节 三相变压器的连接组
星形接法
把三相绕组的三个末端 连在一起,而把它们的 首端引出

电工电子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2)

电工电子学第三章习题答案 (2)

第三章交流电路3-1 试写出表示u A =)120314sin(2220,314sin 22200-==t u tV u B A 和V t u C )120314sin(22200+=的,并画出相量图。

解:V U V U V U C B A 0.00120220,120220,0220∠=-∠=∠=•••3-2 如图所示的是时间t=0时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图,并已知U=220V ,I 1=10A ,I 2=52A ,试分别用三角函数式和复数式表示各正弦量。

3-3已知正弦电流i 1=22sin(100πt+60°)A, i 2=32sin(100πt+30°)A,试用相量法求i=i 1+i 2。

解A tg j j j j I I I 010000210.4284.4)598.3232.3(3914.23232.3598.3)213232(23321230sin 330cos 360sin 260cos 2∠=∠=+=⨯+⨯+⨯+⨯=+++=+=-•••i= 4.842 sin (100πt+42.00) A3-4在图示电路中,已知R=100Ω,L=31.8mH ,C=318uF 。

求电源的频率和电压分别为50Hz 、100V 和1000Hz 、100V 的两种情况下,开关S 合向a 、b 、c 位置时电流表的读数,并计算各元件中的有功功率和 无功功率.解:当F=50HZ 、U=100V 时,S 接到a ,Ia=)(1100100A =;有功功率为:P=UIa=100WS 接到b ,Ib=)(1099.9100108.312501003A LV ==⨯⨯⨯=-πω 无功功率为:Q=UIb=1000Var S 接到c ,)(10100103182506A C V Ic =⨯⨯⨯⨯==-πω。

无功功率为:q=UIc=-1000Var当F=1000HZ 、U=100V 时S 接到a ,Ia=)(1100100A =;有功功率为:P=UIa=100WS 接到b ,Ib=)(5.08.199100108.31210001003A L V ==⨯⨯⨯=-πω 无功功率为:Qb=UIb=50Var S 接到c ,)(8.19910010318210006A C V Ic=⨯⨯⨯⨯==-πω。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3-欧姆定律

【高中物理】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1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3-欧姆定律

3 欧姆定律学习目标知识脉络1.了解电阻的定义式及电阻的意义.(重点)2.理解欧姆定律.(重点)3.了解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难点)欧姆定律[先填空]1.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研究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导体的电阻的关系.(2)实验电路:图2-3-1(3)数据处理:用表格记录多组不同的电压、电流值,作出U-I图象.(4)实验结论:①同一导体的U-I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②不同导体的U-I图象的倾斜程度不同.(5)实验分析——电阻:①定义: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电流的比值叫作电阻,即R=U/I.②意义:反映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③单位:欧姆(Ω)、千欧(kΩ)、兆欧(MΩ)1 kΩ=103Ω;1 MΩ=106Ω.2.欧姆定律(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R成反比.(2)公式:I=U R.(3)适用条件:适用于金属导电和电解质溶液导电.对气态导体和半导体元件不适用.[再判断]1.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导体电阻越大.(×)2.导体的电阻与流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3.欧姆定律适用于白炽灯,不适用于日光灯管.(√)[后思考]一台电动机接在电路中,正常工作时能用欧姆定律吗?【提示】不能.欧姆定律适用于金属导体、电解液等导体,对于含电动机的电路、含蓄电池的电路等欧姆定律是不适用的.[合作探讨]现有两个导体A和B,利用如图2-3-2所示的电路分别测量A和B的电压和电流,测得的实验数据见下表.U/V0 2.0 4.0 6.08.0导体A I/A00.200.410.600.79导体B I/A00.130.260.400.53图2-3-2探讨1:对导体A或导体B来说,电流I与它两端电压U的关系怎样?【提示】正比.探讨2:对导体A和导体B来说,电压U相同时,哪个导体中的电流I大些?哪个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大些?【提示】导体A导体B.[核心点击]1.欧姆定律的适用情况欧姆定律仅适用于纯电阻(将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电路.非纯电阻(电能的一部分转为内能)电路不适用.2.欧姆定律的两性(1)同体性:表达式I=UR中的三个物理量U、I、R对应于同一段电路或导体.(2)同时性:三个物理量U、I、R对应于同一时刻.3.公式I=UR和R=UI的比较比较项目I=UR R=UI意义欧姆定律的表达形式电阻的定义式前后物理量的关系I与U成正比,与R成反比R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不随U、I的改变而改变适用条件适用于金属导体、电解液等适用于计算一切导体的电阻1.(多选)根据欧姆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由关系式U=IR可知,导体两端的电压U由通过它的电流I和它的电阻R共同决定B.由关系式R=U/I可知,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C.由关系式I=U/R可知,导体中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由关系式R=U/I可知,对一个确定的导体来说,所加的电压跟通过导体的电流的比值是一定值【解析】U=IR和I=U/R的意义不同,可以说I由U和R共同决定,但不能说U由I和R共同决定,因为电流产生的条件是导体两端存在电势差,A 错误,C正确;可以利用R=U/I计算导体的电阻,但R与U和I无关,B错误,D正确.【答案】CD2.若加在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原来的35时,导体中的电流减少了0.4 A.如果所加电压变为原来的2倍,则导体中的电流多大?【导学号:34522022】【解析】设原来的电压为U0,电流为I0,导体的电阻为R,则由欧姆定律得R=U0I0=35U0I0-0.4 A解得I0=1.0 A电压变为2倍后,R=U0I0=2U0I所以I=2I0=2.0 A. 【答案】 2.0 A对公式I=UR和R=UI的两点提醒(1)欧姆定律的表达式是I=UR,而公式R=UI应该理解成电阻的比值定义式,比值定义的魅力就在于被定义的物理量与比值中的那两个物理量无关.(2)R=UI告诉了我们一种测量导体电阻的方法,即伏安法.(3)对于定值电阻,由于U-I成正比,故R=ΔU ΔI.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先填空]1.伏安特性曲线(1)概念:用纵坐标表示电流I,横坐标表示电压U的I-U图象.(2)形状过原点的直线,对应元件叫线性元件;过原点的曲线,对应元件叫非线性元件.(3)意义:能形象直观的反映出导体电阻的变化规律.2.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1)实验器材: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学生电源(或电池组)、开关、导线、坐标纸、铅笔等.(2)实验电路如图2-3-3所示.图2-3-33.实验操作(1)按如图2-3-3所示连接好电路,开关闭合前,将变阻器滑片滑至R的最左端.(2)闭合开关,右移滑片到不同位置,并分别记下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3)依据实验数据作出小灯泡的I-U图线.[再判断]1.凡导电的物体,伏安特性曲线一定是直线.(×)2.对于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斜率越大,电阻越大.(×)3.若伏安特性曲线为曲线,说明该导体的电阻随导体两端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后思考]某同学用正确的方法描绘出了某种半导体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2-3-4所示,这种元件是线性元件吗?该元件的电阻随U的增大是如何变化的?图2-3-4【提示】因其I-U图象为曲线,所以它是非线性元件.随着电压的增大,半导体元件的温度升高,图线的斜率逐渐增大,又因为斜率的物理意义反映了电阻的倒数的变化规律,所以半导体元件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合作探讨]如图2-3-5所示为电学元件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之间的关系图象.图2-3-5探讨1:图甲和图乙中的图线所描述的电流和电压关系有何区别?【提示】图甲中的电流和电压之间为非线性关系,图乙中的电流和电压之间为线性关系,电流与电压成正比.探讨2:图乙中的图线A和B所对应的元件的电阻哪个大些?【提示】图线B.[核心点击]1.对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的三点理解(1)I-U图线不同于U-I图线,I-U图线为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U是自变量,I是因变量.(2)对I-U图象或U-I图象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先仔细辨认纵轴与横轴各代表什么,以及由此对应的图象上任意一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具体意义,如图2-3-6甲中,R2<R1;而在图2-3-6乙中R2>R1.图2-3-6(3)I-U图线是曲线时:导体电阻R P =U PI P,即电阻等于图线上点(U P,I P)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的倒数,而不等于该点切线斜率的倒数,如图2-3-7所示.图2-3-72.滑动变阻器的两种接法(1)两种接法及对比两种接法限流接法分压接法电路图(图中R为负载电阻,R0为滑动变阻器)闭合电键前滑片位置滑动触头在最左端,即保证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滑动触头在最左端,即开始时R上分得的电压为零负载两端的电压调节范围RR0+RU~U 0~U通过负载的电流调节范围UR0+R~UR0~UR接线情况 用到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用到滑动变阻器两下一上三个接线柱(2)方法选择通常滑动变阻器以限流式为主,但遇到下述三种情况时必须采用分压式. ①当待测电阻远大于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且实验要求的电压变化范围较大(或要求测量多组数据)时,必须选用分压接法.②若采用限流接法,电路中实际电压(或电流)的最小值仍超过负载电阻或电表的额定值时,只能采用分压接法.③要求回路中某部分电路的电流或电压实现从零开始连续调节时(如测定导体的伏安特性,校对改装后的电表等),即大范围内测量时,必须采用分压接法.3.某导体中的电流随其两端电压的变化如图2-3-8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图2-3-8A .加5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是5 ΩB .加12 V 电压时,导体的电阻约是1.4 ΩC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增大,导体的电阻先减小后不变D .由图可知,随着电压的减小, 导体的电阻不断增大【解析】 对某些导电器材,其伏安特性曲线不是直线,但曲线上某一点的U I 值仍表示该点所对应的电阻值.本题中给出的导体在加5 V 电压时,U I 值为5 Ω,所以此时电阻为5 Ω;加12 V 电压时,U I 值为8 Ω,当电压增大时,UI 值增大,即电阻增大,故选项A 正确.【答案】 A4.有一个小灯泡上标有“4 V 2 W ”的字样,现在要用伏安法描绘这个灯泡的I-U图线.现有下列器材供选择:A.电压表(0~5 V,内阻10 kΩ)B.电压表(0~15 V,内阻20 kΩ)C.电流表(0~3 A,内阻1 Ω)D.电流表(0~0.6 A,内阻0.4 Ω)E.滑动变阻器(10 Ω,2 A)F.滑动变阻器(500 Ω,1 A)G.学生电源(直流6 V)、开关、导线若干(1)实验时,选用图2-3-9甲而不选用图乙的电路图来完成实验,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3-9(2)实验中所用电压表应选用________,电流表应选用________,滑动变阻器应选用________.(用序号字母表示).(3)把图2-3-10中所示的实验器材用实线连接成实物电路图.【导学号:34522023】图2-3-10【解析】因实验目的是要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需要多次改变小灯泡两端的电压,故采用甲图所示的分压式电路合适,这样电压可以从零开始调节,且能方便地测多组数据.因小灯泡额定电压为4 V,则电压表选0~5 V的A而舍弃0~15 V的B,因15 V的量程太大,读数误差大.小灯泡的额定电流I=0.5 A,则电流表只能选D.滑动变阻器F的最大阻值远大于小灯泡内阻8 Ω,调节不方便,电压变化与滑动变阻器使用部分的长度线性关系差,故舍去.小灯泡内阻为电流表内阻的80.4=20倍,电压表内阻是小灯泡的10×1038=1 250倍,故电流表采用了外接法.【答案】(1)描绘小灯泡的I-U图线所测数据需从零开始,并要多取几组数据(2)A D E(3)如图所示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问题的三点注意(1)根据题目要求明确变阻器采用分压接法还是限流接法,测量电路采用电流表外接法.(2)选择电表量程时,在不超过电表量程的前提下,指针尽量偏转13至23量程之间.(3)电流表、电压表连线时,注意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高中物理考试答题技巧及注意事项在考场上,时间就是我们致胜的法宝,与其犹犹豫豫不知如何落笔,倒不如多学习答题技巧。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电学主题整合3动态电路分析

2025年中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考点梳理电学主题整合3动态电路分析
路原理图,R1为气敏电阻,它的阻值随酒精气体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乙,
若测试到酒精气体浓度变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R1的阻值变大
B.V的示数变小
C.V与A的示数比值变大
D.R2的功率增大
2025版
【思路点拨】(1)敏感电阻是 R1
物理
甘肃专版
。(2)R1与R2 串 联。(3)由图乙可电学主题整合3
甘肃专版
动态电路分析
2025版
类型1:滑动变阻器类
物理
甘肃专版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考向1:与滑动变阻器串联的动态电路
(2024•江西改编)如图,电源电压恒定不变,闭合开关后,当滑动变
阻器滑片P向左端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电流表A示数变大,电压表V示数变小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命题点1:滑动变阻器类
1.★(2021•兰州10题3分)如图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1为定
值电阻,闭合开关S,将滑片P从a端向b端移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C )
A.灯泡L变暗,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B.灯泡L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大
C.灯泡L变亮,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2025版
物理
甘肃专版
(2)确定变化后的电路连接情况以及物理量的大小(断开S1,同时闭合S2,
S3):①R1与R2 并联 。②A表测量 R1 的电流。V表测量R1或R2两端的电压,
也是电源的电压。③A表的示数:I1=
示数与A表的示数乘积为

U
1

1
;V表的示数:U=U电源;V表

电磁学--第三版--课件知识讲解

电磁学--第三版--课件知识讲解

R
o
r
dr
(x2 r2)1/2
xPx
第一章 静电学的基本规律
30
电磁学
讨论
1-3 电场和电场强度
Ex( 1 1 )
2ε0 x2 x2R2
xR
E
2ε0
xR
E
4
q π ε0
x2
R
o xPx
如何求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电场?
第一章 静电学的基本规律
31
电磁学
1-3 电场和电场强度
E 2 0
无限大均匀带电平面的场强,匀强电场.
一般来讲,空间不同点的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是不同
的,即电场强度是 空间位置的函数, E E (x ,y ,z)
电场是矢量场,若空间各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都相同, 则称为均匀电场或匀强电场。
第一章 静电学的基本规律
2
电磁学
1-3 电场和电场强度
电场的基本特性是对场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若将电 量为q的点电荷置于场强为 E的某点,则该点电荷所受
1 dq
dE 4πε0
r2
er
根据场强叠加原理,整个带电体在 点P激发的场强

1 dq
E dE 4πε0 r2er
dq + + +
+ ++
+ e + + r
+
r
d1-3 电场和电场强度
E
1
4π0
dr2qer
计算时将上式在坐标系中进行分解,再对坐标
无限长均匀带电直线的场强
E 2 π 0a
无限长带电直导线附近某 点的场强 E大小与该点离
带电直线的距离 a成反比,

物理选修3-1第二章电学实验三: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物理选修3-1第二章电学实验三: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UR
直线(如图乙).由图丙可知该电池的电动势E为 3.3 V、内阻r 为 0.25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第2章 恒定电流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内阻.
(1)如图所示是该同学正准备接入最后一根导线(图中虚线所示)
时的实验电路.请指出图中在器材操作上存在的两个不妥之
①图线与纵轴交点为 电源电动势E ; ②图线斜率的绝对值为 内阻r . 即:r U
I
第2章 恒定电流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误差分析】
高中2021级选修3-1
1.偶然误差 (1)读数不准引起误差。 (2)用图象法求E和r时,由于作图不准确造成误差。
第2章 恒定电流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A-1
6.7
5.9
5.3
4.5
3.8
根据表中数据,在上图方格纸上作出 R 1 的关系图像.
I
第2章 恒定电流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高中2021级选修3-1
由图像可计算出该干电池的电动势为 1.33(1.V30(结~果1.3保6均留可三)位 有效数字);内阻为 1.2(1Ω.0(~结1果.4均保可留)两位有效数字).
(2)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接入电路阻值最大的一端.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流表有明显示数并记录一 组数据(I1,U1).用同样的方法再测量几组I、U值,填入表格中. (4)断开开关,拆除电路,整理好器材.
第2章 恒定电流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坚持不懈的人
高中2021级选修3-1
【数据处理】 (1)列方程组EE= =UU21+ +II21rr ,解出 E、r,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用作图法处理数据,如图所示.

应用电化学-1-3-双电层

应用电化学-1-3-双电层
质组成不变,即对于溶液中每一组分来说:di =0。
d qd
q
i
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Lippman公式
表面电荷密度q=0时的
/ 0
电极电势,也就是与界
面张力最大值相对应的
电极电势称为零电荷电
势,常用符号0表示。
零电荷电势0
根据Lippman公式,可以直接通过电毛细曲线的斜率 求出 某一电极电势下的电极表面剩余电荷密度q,做
1.3.1 界面电荷层
当性质不同的相接触时,在相界面上形成了不 同性质的电势差。 出现电势差的原因是带电粒子或偶极子在界面 层中的非均匀分布。
双电层(double layer):由于电极和溶液界面带 有的电荷符号相反,故电极/溶液界面上的荷电物 质能部分地定向排列在界面两侧。
1.3.1.1 界面电荷层的形成
2. 电毛细曲线的微分方程
一般体系,Gibbs-Duham方程:
SdT Vdp nidi 0
其中:ni — 组分 i 的摩尔数,
i — 组分 i 的化学势。
Hg
存在相界面的体系,Gibbs-Duham方程:
SdT Vdp Ad nidi 0
其中:A — 界面面积
— 界面张力
溶液
在恒温、恒压下:
Ad nidi 0
d
ni A
d i
0
i
ni A
— i 物种的界面吸附量(mol/cm2)
d idi 0 — Gibbs吸附等温式
一般情况下,不带电的固相中没有可以自由移动
而在界面吸附的粒子,因而对固/液界面,化学势一
项只需要考虑液相中的吸附粒子。但对电极电势可变
的电极体系来说,可以把电子看成是一种能自由移动

电化学原理1—3小结

电化学原理1—3小结

离子表面剩余量
i i , ji
RT

ln
,
当电极表面带负电时,正离子表面剩余量随 电极电位变负而增大;负离子表面剩余量则 随电位变负而出现很小的负值,表明有很少 的吸附。

微分电容
dq Cd d
Cd 2
2

积分电容

微分电容曲线 微分电容曲线的应用 利用 0 判断q正负 ; 研究界面吸附 ; 求q、 Ci
q Cd d
0


电极/溶液界面的基本结构
a 紧+分=a 1 1



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电位—pH图
第3章 电极溶液界面的结构与性质

通过外电路流向“电极/溶液”界面的电荷 可能参加两种不同的过程

理想极化电极 滴汞电极

电毛细现象 电毛细曲线

电毛细曲线微分方程—李普曼公式 q u

零电荷电位

M
M
M
1
d
Na2SO4溶液
Na2SO4+KI混合溶液
零电荷电位时双电层的结构及电位分布

超载吸附:电极表面带正电荷,不带电 时就吸附负电荷,带正电时又会吸附等 量负电荷,形成超载吸附。
a
M
1
有机分子的特性吸附
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吸附
充电曲线法
第1段-氢吸附区 第2段-双电层区 第3段-氧吸附区
双电层电容看作串连模型
C紧
C分
d a d a 1 d 1 1 1 1 Cd dq dq dq C紧 C 分

心电学技术基础知识-3_真题-无答案

心电学技术基础知识-3_真题-无答案

心电学技术基础知识-3(总分65,考试时间90分钟)A1 型题以下每一道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 总的冠状动脉血流量大约占心排出量的A.0.5% B.1%~2%C.4%~5% D.9%~10%E.20%2. 心脏在胸腔中位置,正确的是A.位于胸腔中央B.2/3位于中线的左侧,1/3位于右侧C.2/3位于中线的右侧,1/3位于左侧D.全部位于心脏左侧E.全部位于心脏右侧3. 有关肺动脉瓣口的描述,正确的是A.肺动脉瓣由2个瓣叶组成B.肺动脉瓣由3个瓣叶和3组小乳头肌组成C.肺动脉瓣口由肺动脉瓣环和3个半月形肺动脉瓣组成D.肺动脉瓣口直接与右室流入道相连续E.肺动脉瓣口向下通过宽大的右室流入道与右室相连4. 关于心脏表面分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冠状沟呈额状位,近似环形,将心房和心室分开B.前室间沟在心室的膈面,是左、右心室在心脏表面的分界C.冠状沟和前、后室间沟被冠状血管和脂肪组织等填充D.后房间沟是左、右心房在心脏表面的分界E.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称房室交叉5. 三个主动脉窦分别是A.左冠窦、右冠窦、无冠窦B.左冠窦、右冠窦、后冠窦C.左冠窦、右冠窦、前冠窦D.前冠窦、后冠窦、无冠窦E.前冠窦、后冠窦、左冠窦6. 右心房腔内开口的数目为A.2 B.3 C.4D.5 E.67. 关于室间隔膜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心房与心室交界部位B.分为房室部和室间部C.后上部位于右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称房室部D.前下部位于左、右心室之间,称室间部E.室间隔缺损很少发生于膜部8. 局灶性心房颤动的好发部位是A.肺动脉 B.室上嵴C.上腔静脉 D.左上肺静脉E.冠状静脉窦9. 室上嵴位于A.下腔静脉口与右心房室口之间B.右心房室口与肺动脉瓣口之间C.上腔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D.右心房室口与冠状静脉窦口之间E.位于二尖瓣前叶的左后方10. 房室交叉是指A.前室间沟、后室间沟与后房间沟的相交处B.后房间沟、前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C.前室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D.后房间沟、后室间沟与冠状沟的相交处E.后房间沟、前室间沟与房室沟的相交处11. 当心脏功能减低,血液流动缓慢时,心脏内最易形成血栓的位置是A.左心房 B.左心耳C.左心室 D.右心房E.右心耳12. 腔静脉窦内有A.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和右房室口B.上腔静脉口、右房室口和冠状窦口C.下腔静脉口、右房室口和冠状窦口D.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E.卵圆窝、右房室口和冠状窦口13. 有关右位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心脏因胚胎发育的原因可以反位,称右位心B.常伴有腹腔内脏器官的反位C.心脏的位置偏于中线右侧,心尖指向右下方D.常有血流动力学改变E.如果心脏位于胸腔右侧,心脏并无结构和功能上的改变,各房室之间的位置关系正常,称之为心脏位置右移14. 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V1~V5导联ST段抬高伴异常Q波)主要是由于A.左回旋支闭塞B.左前降支近端闭塞C.右冠状动脉闭塞D.左前降支远端闭塞E.左前降支的对角支闭塞15. 心底部是心脏大血管的出入处,心底部朝向A.左后上方 B.右后上方C.左前上方 D.右前上方E.右后下方16. 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之间在心脏表面的分界是A.界嵴 B.梳状肌 C.乳头肌D.界沟 E.室上嵴17. 关于心尖部解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尖部圆钝、游离B.由左心室和右心室构成C.朝向左前下方D.与左胸前壁接近E.在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处可扪及心尖搏动18. 右心室肥厚时,心电图V1导联出现q波可能是由于A.隔侧乳头肌肥大B.隔缘肉柱增生 C.室上嵴肥厚D.右心室游离壁增厚E.梳状肌增生19. 关于卵圆窝的描述,正确的是A.卵圆窝位于心房的外侧壁B.卵圆窝位于房间隔中下部,为胎儿时期卵圆孔闭合后遗留的遗迹 C.房间隔缺损一般不发生于卵圆窝处D.卵圆窝处房壁最厚E.卵圆窝面积较大,约占房间隔的2/320. 关于窦房结支的起源的描述,正确的是A.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前降支B.约40%起源于回旋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C.约40%起源于前降支,6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D.约40%起源于前降支,60%起源于回旋支E.约40%起源于右冠状动脉,60%起源于回旋支21. 室上嵴肥厚可引起A.明显的心脏顺钟向转位B.V1导联P波电压增高C.V5导联R/S>1D.左心室流出道狭窄E.室性心动过速22. 冠状窦口位于A.上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B.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C.上腔静脉口与下腔静脉之间D.腔静脉窦的下部E.卵圆窝与右房室口之间23. 右房室口在固有心房的A.右前下方 B.左前下方C.右后下方 D.左后下方E.左前方24. 上腔静脉和右心耳的交界处为界沟,窦房结在界沟A.下1/3心外膜下 B.中1/3心外膜下C.上1/3心外膜下 D.上1/2心外膜下E.下1/2心外膜下25. 隔缘肉柱的作用是A.参与防止室壁过度扩张B.保证血液单向流动C.阻止血液反流入右心室D.防止瓣膜翻向心房E.以上都不是26. 关于心脏膈面(下面)解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主要由左心房和小部分右心房构成B.几乎呈水平位 C.与膈肌毗邻D.2/3由左心室构成E.1/3由右心室构成27. 关于室间隔膜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位于心房和心室交界部位B.上界为主动脉右瓣和后瓣下缘C.前缘和下缘为室间隔肌部D.后缘为左心房壁E.右侧面有三尖瓣隔侧叶附着28. 右冠状动脉支配A.右心房、右心室前壁大部分B.右心室侧壁和后壁的全部C.左心室后壁的一部分和室间隔后1/3D.左束支的后半、房室结(93%)和窦房结(60%)E.以上均是29. Vieussens环是指A.前降支发出的左圆锥支和回旋支发出的左缘支B.回旋支发出的左缘支和右冠状动脉发出的右旋支C.前降支发出的左圆锥支和右冠状动脉发出的右圆锥支互相吻合形成的动脉环 D.回旋支发出的左室后支和右冠状动脉发出的右圆锥支E.前降支发出的右圆锥支和右冠状动脉发出的后降支30. 右束支和左前分支的供血主要来自A.左前降支B.左回旋支的钝缘支C.左回旋支的左室后支D.右冠状动脉的窦房结支E.右冠状动脉的后降支31. 卵圆窝位于房间隔A.左侧面的中上部 B.右侧面的中上部C.左侧面的中下部 D.右侧面的中下部E.左侧面的前上部32. 有关右心室和肺动脉之间的关系,错误的是A.右心室借右室流出道与肺动脉相连B.肺动脉瓣由3个半月形的瓣叶组成C.肺动脉3个瓣叶分为大、中、小三叶D.肺动脉3个瓣叶袋口朝上,每个瓣叶游离缘中央有一半月小结E.右室流出道为一光滑的肌性管状结构33. 交感神经兴奋可产生以下效应,但除外A.心率加快 B.传导速度加快C.不应期延长 D.冠状动脉扩张E.心肌收缩力增强34. 关于左心房解剖结构的表述,错误的是A.左心房位于右心房的左后方,构成心底的大部B.前方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C.后方与食管相毗邻D.左心耳内有梳状肌,肌小梁交织成网E.心房后壁有肺静脉开口,开口处有静脉瓣35. 关于心脏迷走神经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室内是否有迷走神经支配仍然存在争议B.右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窦房结及部分心房肌 C.左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房室结及部分心房肌 D.迷走神经兴奋使心肌的收缩力增强E.迷走神经兴奋引起冠状动脉收缩36. 右心室流出道的下界是A.界嵴 B.室上嵴C.三尖瓣的隔侧瓣D.前乳头肌 E.隔缘肉柱37. 右束支位于三尖瓣A.前叶的前上方 B.后叶的后下方C.隔侧叶的后下方 D.前叶的后下方E.隔侧叶的前上方38. 右侧迷走神经主要支配A.全部心房肌B.窦房结及部分心房肌C.房室结及部分心房肌D.心室肌 E.普肯耶纤维39. 刺激支配心脏的迷走神经会引起A.窦房结自律性增加B.心率增加C.心房肌收缩力增加D.房室结传导时间延长E.心室肌收缩力增加40. 右心室是A.最靠右侧的心腔 B.最前方的心腔C.最后方的心腔 D.最靠左侧的心腔E.最靠食管的心腔41. 室性期前收缩的好发部位是A.右心室流出道 B.界嵴C.右心室流入道 D.Koch三角E.冠状静脉窦42. 左心室假腱索可引起A.室性期前收缩和左前分支阻滞B.心脏杂音和左后分支阻滞C.室性期前收缩和心脏杂音D.左束支阻滞和心脏杂音E.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43. 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有以下作用,但除外A.增加心率B.加快房室交界区传导C.缩短不应期 D.延长QT间期E.心肌收缩力增强44. 识别Koch三角的临床意义是A.手术中可用来指示房室结的位置B.室性期前收缩的好发部位C.该三角的尖部对着肌性室间隔D.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E.室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45. 由左、右冠状动脉同时供血的心室壁是A.左心室前壁 B.左心室侧壁C.左心室前间隔 D.左心室后壁E.左心室心尖部46. 关于心脏基本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左心房的血液通过三尖瓣进入左心室B.右心房通过二尖瓣将血液排入右心室C.右心室心肌较左心室肥厚D.在左心室各壁中,心尖部最厚E.心房与心室由瓣膜隔开以确保血流朝一定的方向流动47. 不属于右心房结构的是A.右心耳 B.腔静脉窦C.界嵴 D.乳头肌E.冠状窦口48. Koch三角是指A.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和冠状静脉窦口组成的区域B.右心室流入道、右心室流出道及室上嵴组成的区域C.冠状窦口前内缘、三尖瓣隔瓣附着缘和Todaro腱之间的三角区D.位于右房室口与肺动脉瓣口之间的区域E.起自界嵴,向前与右心耳交界的区域49. 关于心脏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脏位置随人的体型会有改变B.心脏位置随人的呼吸会有改变C.吸气末,心脏可呈横位D.肥胖的人,心脏可呈横位E.瘦高的人,心脏可呈悬垂位50. 关于主动脉与肺动脉解剖的描述,正确的是A.主动脉起自左心室,发出左、右动脉进入肺脏B.肺动脉起自右心室,发出后分为左、右肺动脉C.肺动脉起自左心室,发出后分为左、右肺动脉D.主动脉起自左心室,由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组成 E.B+D51. 肌袖位于A.主动脉 B.肺动脉C.上腔静脉 D.下腔静脉E.肺静脉52. 关于心底部解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由左心房和小部分右心房组成B.心底朝向左后上方C.上、下腔静脉分别注入右心房D.左、右肺静脉从两侧注入左心房E.心底后隔面、心包后壁与食管、迷走神经和胸主动脉等毗邻53. 左前降支主要支配以下心肌部位,但除外A.左心室前壁 B.前乳头肌C.左心室后壁 D.室间隔前2/3E.心尖部54. 下列关于心脏位置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心脏位于胸腔的前下部、中纵隔内B.心脏的位置偏左,约2/3位于中线左侧,1/3位于中线右侧C.心脏的长轴自右前上方向左后下方倾斜,与正中矢状面约成45°角 D.心脏在发育过程中沿纵轴发生自右向左轻度旋转E.成人的右半心大部分在右前上方,左半心大部分在左后下方55. 关于右房室口解剖和功能的描述,错误的是A.右房室口呈卵圆形B.房室环上有3个三角形的瓣叶附着C.右心室壁上有3组乳头肌发出腱索与3个瓣叶相连D.三尖瓣复合体的共同作用是保证血液的双向流动E.隔叶附着于右心室前壁之上56. 心脏的生理特性不包括A.自律性 B.兴奋性C.传导性 D.收缩性E.应激性57. 有关室上嵴的描述,正确的是A.室上嵴位于三尖瓣下方B.室上嵴位于左心室侧室间隔之上C.室上嵴为左心室流入道与流出道的界限D.室上嵴为右房室口与肺动脉口之间、右心室壁上一个较宽的弓状隆起 E.室上嵴发出腱索与三尖瓣前叶相连58. 关于冠状沟的描述,正确的是A.冠状沟介于左、右心室之间B.冠状沟呈额状位,近似环行,将心房和心室分开C.冠状沟将左、右心房分开D.右冠状动脉走行于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E.冠状沟无脂肪组织填充59. 有关心壁供血的描述,正确的是A.心壁的血由胸廓内动脉供血B.心壁的血由左、右冠状动脉供血C.右心的血主要由左回旋支供血D.室间隔的血大部分由右冠状动脉供血E.左心室下壁的血由左前降支供血60. 左心室后壁和侧壁同时发生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A.右冠状动脉近端闭塞B.左回旋支闭塞 C.左前降支闭塞D.右冠状动脉圆锥支闭塞E.右冠状动脉远端闭塞61. 刺激迷走神经可引起以下效应,但除外A.心率减慢 B.冠状动脉舒张C.心排出量减少D.房室交界区传导减慢E.心肌收缩力减弱62. 冠状窦的组织结构相似于A.大动脉 B.大静脉C.小动脉 D.小静脉E.中等动脉A3 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个考题。

大学电化学第四章-3

大学电化学第四章-3
2 DOt
x 4 DOt 处, cO cO0
(ci x
)x0

ci0 exp( x2 )
Dit
4Dit
ci0
Dit
可以粗略地认为,其中出现了浓差极化的扩散层的“总厚度”约 4

DOt5
➢ t 有效
有效

cO0
(
cO x
)
x
0

DOt
单靠扩散无法建立稳态
(0,
t
)

cO0
[1

(t
O
)1/
2
]
I0

nF
K
*
cO0

1


t
O
1/
2

exp(nF
RT
c )
(t )

RT
nF
ln
I0 nFK * cO0

RT
nF
ln


1/ 2 O
1/ 2 O

t1/
2

➢ (t) 电化学 浓差
11
nF 2 DR 2
11
cO 0,t 0
时,t
1 2
cO0
nF 2 DO2
2I

1 2
在恒电流极化条件下使电极表面反应粒子浓度降为 零所需要的时间——过渡时间
1
cO
0, t

cO0
(1
t
2 1
)
2
cR
0, t

cR0

DO 12t
DR 12
1 2 1 2
cO0

电化学分析课件3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课件3电解和库仑分析法

处,主要是:第一,氢在汞阴极上的过电位很
大,因而使得许多金属离子可以在氢析出之前在
汞阴极上还原成金属; 第二,许多金属元素能
与汞形成汞齐(合金),因此在汞齐上这些金属
的活度会减小,使析出电位变正,容易被还原析
出;同时还能防止其再被氧化溶解; 第三,由
于汞为液态,密度大,不便于洗涤和干燥,更不
便于称量,加之汞易挥发,蒸气有毒,所以这种
库仑分析法是在电解分析法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不是通 过称量电解析出物的重量,而是通过测 量被测物质在100%电流效率下电解所 消耗的电量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完整版课件ppt
3
第一节 电解分析的基本原理
一、电解现象
当直流电通过某种电解质溶液时,电极 与溶液界面发生化学变化,引起溶液中物质 分解,这种现象称为电解.
不同离子的析出电位
完整版课件ppt
41
3. 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电流与 时间的关系
在控制电位电解过程中,被电解的只有一
种物质。由于电解开始时该物质的浓度较
高,所以电解电流较大,电解速度很快。
随着电解的进行,该物质的浓度越来越小,
因此电解电流也越来越小。当物质被全
部电解析出后,电流就趋近于零,说明
电解完成。电流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
完整版课件ppt
27
五、电解时离子的析出次序 及完全程度
• 用电解法测定某一离子时,必须考虑 其它共存离子的共沉积问题。电解分离的 关键在于各种物质的析出电位的差别。 • 在电解过程中,假如有相同浓度的A及 B两种二价的金属离子存在,A的析出电位 较正,故先在电极上析出。
完整版课件ppt
28
随着电解的进行,A离子的浓度将不断地 减小,因此阴极电位(这时决定于A离子 的浓度)不断地变负。如果认为A离子被 电解到溶液中只剩下为原来浓度的10-5-10-6 倍算作电解完全,此时的阴极电位比开始 的析出电位负0.15-0.18V, 如果此时B离子 仍然没有析出(未达到B离子的析出电 位),则可认为这两种离子分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电势叠加法:
dU
n i 1
4
dq r
• 电势定义法(线积分法)
场源分布
E 分布
令Ub 0
Ua
选择积分路径
例一
求点电荷 q 电场中电势分布。
解:取无限远处作为电势零点。点电荷电场为
dl
E q 4 0 r
2
E
ˆ r
r
q
P
由电势定义式,取 电荷相距为
(2)电力线方向,指向电势降落方向。
(3)等势面与电力线密集处场强量值大,稀 疏处场强量值小。
****电势梯度
场强与电势的微分关系
(一)电势梯度
设电场中有非常靠近的两等势
P 面U 和 U+ dU(dU>0)。 1和 P2
P1
dn
dl
P3
n
分别为两等势面上的一点。从 P1
作等势面 U 的法线 n ,规定其指向
2 1 2

dl
q 4
0
0
R
2
x
2 1 2

UP

2R
dl
4 0 r

0

2R
dl
4
2R 0
0
R
2
x
2 1 2

l
4
0
R
2
x
2 1 2

dl
q 4
0
0
R
2
x
2 1 2

(1)当 x = 0 时, U 0 零处,电势不一定为零。
d l 沿 r 方向 径向积分
,与点
r 的 P 点的电势为
UP

r

E dl q 4 0 r
2
rP


q 4 0 r q
rP
ˆ r dl 2

dr
4 0 r
r
0
(1)电势值与电荷正负有关。
q 0, U 0; q 0,U 0.
2 2
0

x R
x

R
2
当 x R 时, x R
2
2
x
2x

UP

2 0

R
2

1 4
0
R
x
2

1 4
0
q x
2x
相当于点电荷的电势。
*** 等势面和电势梯度
• 等势面
• 在电场中电势相等的点所连成的曲面称为等势面。 并规定,相邻等势面之间电势差相等。
• 用等势面来形象表示电场中电势的分布。 • 等势面密的地方场强大,等势面稀疏的地方场强小。 • 例:(1)点电荷电场;(2)等量异号电荷电场; (3)均匀电场等几种电场的等势面。 • 等势面与电力线的关系:

q 4 0 r
0
2
r R
rR
O

U
选无限远为电势零点
U 0
O
R
r
沿径向积分,得
r R 时, U


E dl
r


q 4 0 r
2
dr
q 4 0 r
r
与点电荷电势相同。
r R 时, U

R
r
E内 d l

2

R
E外 dl q 4 0 R
电势梯度在直角坐标系中为
gradU U U U U i j k x y z
• 计算方便; • E 取决于U 的空间变化率,与 U 本身的 值无关; 1 1 1 1 伏 米 V m ,1V m 1 N C • 单位(SI): • 若 gradU=0, 则 E 0 ,但不一定 U =0。
即 由此得
dU E cos dl
E cos dU dl
E
P1
dn
dl
P3
n
令 E l E cos 为场强 E 在 d l 方向投影, 则有

P2
El
dU dl
U
U dU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沿任意 d l 方向的投影等于沿
该方向电势空间变化率(电势函数方向导数)的负 值。
U
i 1
n
i


n
qi 4 0 ri
i 1
点电荷系场中任一点的电势等于各个点电荷电场 在同一场点的电势的代数和。—电势叠加原理
对电荷连续分布的带电体,有
U
dU

4
dq
0
r
(1)积分对场源电荷所在空间进行;
(2)电势零点在无限远处;
(3)电势叠加为标量叠加。
例一 求半径为 R ,均匀带电为 q 的细圆环 轴线上任一点的电势。
x r
2
2
r
O O
x
P X
dq dS 2 rdr
其中
dU
R
q
R
2
该细圆环在 P 点的电势为
1 4
0
dq 4
0
P
x
2
r
2 1 2

x r
2
2 rdr
2
所以薄圆盘在 P 点的电势为
UP
dU

2 0
P

2

2 0

2
R
dr x r
两个特殊方向:
dU 1 当 时, d l 沿 n 方向与 E 相反, 有最大值。 dl 则该点电场强度的大小 即为
P1
dn
dl
P3
E cos
dU dl
E En
dU dn
n
E

P2
U U dU dU 2 当 时, d l 沿 方向与 E 垂直, 有最小值。 2 dl
• 重点
• 电势的计算(定义法、叠加法) • 电势和电场的关系(U—E) • 电势梯度
• 难点
• 电势梯度的概念
** 电势的计算
已知场源分布,求空间的电势分布。方法有二:
电势定义法(线积分法):
Ua


E dl ,
U U
a
Ua
qi 4 0 ri

0
b
E dl
R
U

E dr
0

R
r
2 0
dr
R
2
0
4 0
• 电势叠加法
对点电荷系,场强满足场强叠加原理,即
E
n

Ei
i 1
所以点电荷系电场中任一点的电势为
U


E dl
P

P

n
Ei dl
i 1

i 1
n

P
Ei dl
例 求电偶极子电场中任意一点A 的电势和 电场强度。 y 解:+q 和 -q 在 A 点的 电势分别为
V 1 4
0
A
r
q r
,V
1 4
0
q r
r
r

q
O
由电势叠加原理得 A 点的电势为
V V V q 4
0
q 4
0
1 1 r r
q
x
l
r r r r
对电偶极子: r , l
所以有 V
1 当 2 当 3 当
0
r r l cos ,
l cos
2
r r r
y
2
q 4
0

1 4
0
p cos r
2
r
1
A
0 时, V
p
0
4
r
2
; 最高 p
d a


2
0
ln
ln
x ln d x a

0
d a a
例五 一电荷面密度为σ的“无限大”均匀带电 平面,若以该平面处为电势零点,求带电平面周围 空间的电势分布。
解:由“无限大”均匀 带电平面的场强分布得

x0

E

2 0


2 0
x0
x0
O
x0
E

P2
电势增加方向,交等势面U+dU 于
P3 点,场强 E 背离 n 方向。
U
U dU
从 P1向 P2引一位移矢量 d l , 根据电势差定义, 并考虑两等势面很靠近 , E 常矢量,则有
U U dU E d l E cos dl
U b r r0 0

r
r0
P
b
U

rb
E dl
r
由高斯定理,得无限长均匀带电直导线外任一点 场强为
E 2 0 r

U

r0
E dl
r0 r
r

r0

2 0 r
dr
r

2
0
ln r


2
0
ln r0 ln 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