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总结冀教版

合集下载

初二历史单项考点辅导资料: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二历史单项考点辅导资料: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二历史单项考点辅导资料: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
初二历史学习大家要掌握很多考点,课下大家要用心归纳各部分的重要考点,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大家的历史学习水平,下面为大家带来初二历史单项考点辅导资料-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

▲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的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0月,签订了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

1947年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心脏——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的命令,23日,南京解放,统治人民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

初二历史单项考点辅导资料-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为大家带来过了,希望大家能够认真记忆初二历史考点,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历史成绩。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冀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冀教版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冀教版八年级的学生是学习过历史知识的,那么,同学们知道冀教版的历史知识吗?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冀教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冀教版之一第1课大战前夜的较量1、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分别是什么?中共代表人民的利益提出通过和平途径建设一个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

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企图抢夺抗战胜利果实,以内战方式使中国回到抗战前国民党一党专制独裁的老状态里。

(和平建国VS 内战独裁)2、蒋介石为何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为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主要原因); 害怕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呼声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中国共产党。

3、中共赴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主要目的); 并通过谈判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广大人民。

4、叙述重庆谈判的时间、中共代表、结果、争论焦点、意义。

时间:1945.8;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结果:签订《双十协定》,迫使蒋介石承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争论焦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问题。

意义:迫使蒋介石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他一旦发动内战,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在人民面前表明了争取和平的诚意;通过谈判和谈判期间的各项活动,共产党在国统区和各民主党派中扩大争;2.在重庆谈判中,中国共产党人临危不惧,敢于斗争,善于斗争;7、叙述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实质。

时间:1946.6;标志: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实质:美帝国主义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的内战。

*8、美帝国主义为什么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意图将中国纳入其殖民统治之下。

*9、中共粉碎敌人全面进攻的原则、作战方法、战略方针。

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作战方法:集中兵力打运动战; 战略方针: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冀教版之二第2课转入战略进攻1、叙述国民党重点进攻解放区的时间、对象。

冀教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冀教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5-1949)㈠内战烽火⑴重庆谈判:①蒋介石(国民党)谈判目的: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②毛泽东(中国共产党)谈判目的: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③时间:1945年8月,毛泽东在周恩来等人陪同下,到达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④结果:国共双方签署“双十协定”。

⑵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内战开始标志)⑶转战陕北:1947年3月,中共中央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指挥解放战争,采用蘑菇战术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运动战)⑷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意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㈡战略大决战1、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1948.9~1948.11)、淮海(1948.11~1949.1)、平津三大战役(1948.11~1949.1)。

开始标志:辽沈战役攻占锦州结束标志:北平和平解放㈠辽沈战役:1948年9月,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关门打狗”。

共歼敌47万余人,人民解放军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意义: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㈡淮海战役:1948年11月,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统一指挥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发起了淮海战役,共歼敌55万余人,是三大战役中歼敌人数最多的一次战役。

(起承前启后作用)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㈢平津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林彪、罗荣桓﹑聂荣臻率领东北野战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

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平津战役共歼灭和改编敌人52万余人。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练习

2019-2020学年度冀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练习
1945年8月,柳亚子赋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此诗称颂的是( )
A、谭嗣同
B、孙中山
C、毛泽东
D、张学良
【答案】:
【解析】:
为了纪念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老师向同学们推荐观看有关解放战争题材的电影如( )
①七七事变②《挺进大别山》③《西安事变》④《辽沈战役》
【答案】:
【解析】:
Hale Waihona Puke 1947年,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多的作战,歼敌100多万人,使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变化,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假如你是一位解放军指挥员,请你结合“挺进大别山”这一史实,分析一下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以地处中原的大别山作为突击方向。
【答案】:
【解析】: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历经了两次合作两次分裂。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创办的军事学校名称及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就(2)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3)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即解放战争时期)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和为北平和平解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4)简述第二次国共分裂的严重后果。(5)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周恩来曾说过:“毛主席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争。”这里“最小的”和“最大的”分别指的是( )
A、文家市、秋收起义
B、遵义、红军长征
C、延安、抗日战争
D、延安、解放战争
【答案】:
【解析】:
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为了争取国内和平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地点在( )
A、北平
B、重庆
C、上海
①《武昌起义》②《鸦片战争》③《大决战》④《开天辟地》
A、①②③④

初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总结

初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总结《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是初二历史上册的内容,这一课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初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初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必考知识点1.重庆谈判的史实北P112: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发动反共内战的方针已经确定。

P113: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北P120: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开始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

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北P123: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P124:辽沈战役后,解放东北全境。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

P126: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我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P127: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1949年4月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

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初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经典试题1、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

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A.八国联军侵华B.中华民国成立C.日本法西斯制造屠杀惨案D.蒋家王朝覆灭2、互联网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马关条约”、“通商口岸”、“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城市是( D )A.南京B.北京C.苏州D.重庆3、小名在一次练习中把下列选项连在了一起,其中错误的是:(B)A.中共一大——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中共二大——当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C.长征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4、诗歌界和学术界普遍认为,毛泽东诗词是一部中国近现代革命和建设的宏伟壮丽的史诗,反映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辉历程。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中中国近代史知识点梳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㈠重庆谈判: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阴谋发动内战。

蒋介石目的:为了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人民。

毛泽东目的:为了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阴谋。

谈判的结果:1945年8月,毛泽东、周恩来等来到重庆同国民党谈判。

10月10日,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规定避免内战,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㈡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直插敌人心脏~大别山地区,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⑵三大战役:名称指挥员参战部队主要城市影响意义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东北解放军锦州、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三大战役中,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中原解放军华东解放军徐州、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平津战役林彪、罗荣桓、聂荣臻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北平、天津北平和平解放,华北全境基本解放⑶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分三路强渡长江。

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标志着统治人民达到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⑷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①抗战胜利后,国民党违背民意,坚持独裁,发动内战,失去民心;而中国共产党努力争取和平与民主,是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得到了人民的拥护与支持。

②人民解放战争中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③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顽强,有正确的战略战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初二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初二历史第17课《解放战争的胜利》
2、初中学生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仍然是他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思维方式。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片面的零碎的史实还缺乏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三大战役本课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课的难点。因为三大战役可以说是人民解放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略决战,共消灭(或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但是,学生对于战役的概念还缺乏抽象认识,他们的思维只停留在对战斗激烈的感性认识阶段。对于三大战役的规模宏大和决定性的胜利缺乏理性认识。教材内容对于三大战役的情况也比较分散,没有三大战役情况简表。应指导学生完成“三大战役情况简表”。
二、出示小卡2题目学生思考合作交流展示。
三、活动探究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共中央的正确领导;解放军将士英勇善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革命力量团结一心;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国民党军队战斗力下降……
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说明: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利的关键。学生各抒己见。大卡展示小组相互交流
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他们有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但仍偏重形象思维,具体的形象思维仍然是他们解决问题的主要思维方式。其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片面的零碎的史实还缺乏一定的概括归纳能力。学生对于战役的概念还缺乏抽象认识,他们的思维只停留在对战斗激烈的感性认识阶段。对于三大战役的规模宏大和决定性的胜利缺乏理性认识。1、阅读资料用图表:从课文和插图中掌握三大战役等基本历史事实要素,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和练习使用图表的方法2、比较辨异:三大战役都是战略大决战中的一环,其作战策略各有特点,同中辨异,异中有同,通过比较理解其战略意图。3、活动探究:“以史带论”,讨论、列举共产党以弱胜强,取得革命彻底胜利的原因。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背记要点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背记要点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背记要点
知识点0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实施:抗战胜利后,中共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依据: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影响: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知识点02、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进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3.胜利:渡江战役: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解放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4.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①中共中央即时、果断的正确战略决策;
②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③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
④国民党统治腐败,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课 转入战略进攻冀教版巩固辅导九十五

最新精选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2课 转入战略进攻冀教版巩固辅导九十五
【答案】:
【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渡江战役②南昌起义③平津战役④刘邓千里挺进大别山⑤百团大战
A、①②③④⑤
B、②⑤④③①
C、②⑤③①④
D、⑤②④③①
【答案】:
【解析】:
某同学进行解放战争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一张关于淮海战役的卡片.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
【答案】:
【解析】:
以下图片所反映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③①②④
B、③②①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答案】:
【解析】: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①《马关条约》签订②中华民国建立③抗日战争胜利④解放战争
A、①②③
B、①②④【答案】: Nhomakorabea【解析】: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
【答案】:
【解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摆脱不了政治环境的影响。综观国共关系史,随着两党关系的演变,中共对蒋介石的评价也有不同。自西安事变以后,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逐渐发生变化,特别是1937年到l945年期间。如:l938年在延安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说过“国民党历史上有两个伟大的领袖,第一个是孙中山,第二个是蒋介石”。l945年,中共也公开表示,“承认蒋先生的领导,承认蒋先生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在1946年到l949年期间,中共对蒋介石的态度又发生变化,斥之为“人民公敌”、“独夫民贼”。还有大众流传的“蒋该死”、“蒋匪帮”之类,就是那个时期出现的。

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陈毅
陈粟 大军
粟裕
大 刘邓 别 大军 山
三 路 大 军 挺 进 中 原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原因: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土地制度的变革一 直是中国反帝反封建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 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90%,农民问 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 抗战胜利后,随着中日民族矛盾的基本解决,阶级矛 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 交息政策已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 为彻底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充分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推动解放战争顺利发展,中共中央 在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时也能释放出法阵之力."去吧..."眼看根汉三人,逃向了南面,老三右掌按在了虚空中,壹股强大而不可见の法阵之力,通过地底以光壹般の速度传播着."轰..."很快,这方圆五百里之内,都被他の这座法阵给笼罩下来了,他得意の抬头看了看."呃..."不过看到の却是令他失望の壹幕,根汉 三人壹开始是被陷入了法阵之中,可是他们不知道还有什么法宝,竟直接无视自己の法阵冲出去接着逃跑了."该死,他们到底有什么法宝!"老三郁闷不已,他很早就入圣了,早の到现在都不记得有多少年过去了,没想到还不敌三个小辈,这实在是有些损面子."只能用它了..."老三喃喃自语, 看着几百里外の三人,还在继续往北逃,他岂能就此罢手,这三人可是伤了自己の八师弟.他没有继续追击,而是将法阵之力给收回,嘴里吐出了壹株红色の植物.这是壹株只有手指粗の古怪植物,它没有树叶,只有三片指甲大小の叶片,这三个叶片の形状像极了蜘蛛.将植物放在手掌心,他又 取出了三片符纸,分别在上面快速画上了符文,然后贴在了它们の叶面上."去..."三片符纸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知识点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知识点
(五)运用数字特征记忆法。①自然数排列,如1683年清入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1685年第一次雅克萨之战,1686年第二次雅克萨之战;②左右轴对称,如公元476年,西欧奴隶社会结束和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在公元前476年即属此种类型。
(六)谐音记忆法。利用1一9数字发音记忆,如记忆马克思出生年代,1885年,可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直哭”,这句话,既记住了年代,还领会了马克思作为导师的伟大之处。
第18课 战略大转移
1948.9~1949.1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9~11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意义: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1848.11~1949.1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9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其中的一大内容这也是师生之间学习和研究的一个要点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离开时间概念就无法考查历史内在联系并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和掌握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必须的传统的机械记忆法费时易忘激不起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兴趣相反它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历史年代的记忆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讲求一定的艺术这就是意义识记
(二)前后联系记忆法。对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的年代可以进行_前后联系。如对东西方奴隶社会的终结时间由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可联系公元前476年,我国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当时我国奴隶制终结时间,早于欧洲。
(三)表格记忆法。
(四)以熟记的重大历史年代作跳板,对历史年代进行意义识记,又分:
1-推算年距法,如以1840年为跳板《南京条约》是后二年签的,即1840+2=1842;金田起义晚11年,即1840+11=1851。

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阿嬷还是每日梳一个紧紧的髻。 我问阿嬷:“你几岁的时头壳上有白头毛?” 她说:“谁会记住这,大概是嫁给你阿公以后,抑是你阿公死了后?做啥?” 我说:“我有白头毛了。” 尚未发生 ? 四月当然不是残酷的季节。孩童在草地上踢足球,球追孩子,孩子追球。
年轻教练吹哨子喊著:「喂!你们还没睡醒吗?快快快,球过来了,用力踢出去!」 ? 风,带著稀薄花香从山上吹来。那香,只够让专心呼吸的人嗅闻,「春,将尽!」你深呼吸,转译鼻腔内讯息竟起了恋恋不舍。风吹拂你额前微霜的发丝,彷佛安慰,彷佛一向都懂。 ? 阳光穿透晨雾
季节。肥鸭们坐乏了,纷纷振作,站在场外大喊:加油!踢啊!给他死! ? 给他死?如果这是一场战争,死的是一颗球还是某孩童之某脚?如果是真正的战争如我们在电视萤幕所见伊拉克小男孩失去手脚乃真实之事非合成画面藉以骗取世人眼泪者,场外为父为母者,哪一位愿意为「圣
战」奉献他的心肝孩儿?哪一位会急如星火,拉起不愿起床头发睡歪一边的孩子、抱著尚未换穿的军装小跑步而来?哪一位会斥责她那漫不经心的孩子,上战场怎可摘花扑蝴蝶? ? 肥鸭们的加油声浪有点儿过激,惹得不远处打拳的老先先老太太侧目,竟歇手看起男孩们的战况。你眯眼
十元,不能不算奇迹--半斤豆芽炒韭十元,一条苦瓜熬汤八元,一把菠菜清炒十元,两块豆腐红烧十元,一条吴郭鱼烧酱二十元,半斤鸡蛋煎菜辅菜十元。当我们各组逛完市场在候车亭相见,她见我手上提的是最贵的水果,加上一大捧鲜花时,庭训就要开始了:
? “莫
彩钱!哼(不屑的声调),买那个花干啥?看没三天就谢去,你拢免呷饭静静坐住看,就会饱啊?你买那把花的钱,我买一甲地的菠宁菜还有剩!” “看‘水’呀,瘄内插一盆花‘水’呀!” “‘水’去壁!人说‘猪仔牵去唐山还是猪’,你这已经讲不变了!”
而来,草地烫金,露珠被刺破闪出银芒,孩子们呼叫、挥汗,继续围剿一颗足球。树荫下,陪孩子练球的爸爸、妈妈坐在阶梯式看台上像一群聒噪肥鸭,聊天、看报、吃早餐,积极点儿的踢腿扭腰做运动或打呵欠之後穴道;大操场一隅,乃其餐桌之延长、沙发之延长或会议室之延长。彷

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 优游新闻网 ;
把那些我能用到的本子都给了我”,得到“奖励”.最后是“坚信自己,可以在那上面写出干干净净,青春靓丽的文字来”,写“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心.据此整理出代谢. (2)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联系作品内容和作者感情去推断其语境 义.“不可回怍”本义指不能回收再利用的废品;在文中指的是一个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的作用.是收废品的老人用他的职业内容来对我进行生动的教育,希望我不要自暴自弃.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分析判断.结合文中内容可 见,他“惩罚”我最直接的原因是我偷他的破烂中的破本子,从他教育我的话中可以看出,根本原因是因为看到我自暴自弃的样子;“奖励”我的原因在第十三段,是因为我把玻璃擦得干净,同时也是希望我能改过自新. (4)本题考查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标题的含义,要注意结合文章 相关内容进行分析.文中跟“时光”“灰尘”相关的句子有: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而“我”的这一感悟又是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让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像“被 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及文章主旨去判断.“我”在文中的转变,得益于老人,是因为老人对“我”的“惩罚”和“教诲”让“我”懂得了一个人生道理,让我从消极颓废中摆脱出来,让“ 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代谢: (1)偷“破烂” 受“惩罚” (2)本义是指物品(多指废品或旧货)不可收回利用.用在这里是一种比喻说法,指“我”如果自暴自弃,沉沦堕落就会一事无成毫无价值. (3)因为“我”的盗窃行为和颓废消极,自暴自弃的 精神状态而“惩罚”“我”;因为“我”擦拭干净玻璃而“奖励”我. (4)时光还没有被“我”用旧,只是蒙上了一层灰垢而已.只要用心去擦一擦,那隐匿起来的时光随时都可以亮洁如新.文章通过拾荒老人对“我”的“教育”使“我”明白人生处于困顿时,要乐观面对,坚定信心,就会 像“被拭去灰尘的玻璃”那样“光洁如新”. (5)因为“我”偷“垃圾”受到了老人的一番“教诲”,使“我”顿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出自一个拾荒者老人之口,让“我”用新的眼光来审视他,从心底深处对他产生了敬意。 (2017湖北黄石)(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2题。(共14 分) 倒挂的油画 金建云 (1)我家的餐馆开在美院边上,美院的师生常常来餐馆吃饭。我的父亲是个很优秀的厨师,他不懂艺术,但是一直很尊重这些搞艺术的人。 (2)父亲眼中似乎只有两类画家:一类是成功的,另一类是怀才不遇的。成功的画家常常请客,在餐馆里提前存上一笔钱,吃 完饭就拂袖离去;怀才不遇的画家都喜欢赊账,偶尔还掉账单的一部分,然后继续赊账。 (3)陈是个怀才不遇的画家。有一天,陈吃完饭后,找父亲借钱。他说自己的母亲病危,他非常想去见她最后一面。父亲想都没想就帮他出了机票钱,嘱咐他立刻打的去机场,千万不要留下终身遗憾。 ( 4)一个月之后,陈重回餐馆吃饭。他对父亲千恩万谢,一定要送他一幅画。父亲指着餐馆墙壁上挂满的画说:“你看,很多有困难的学生都以画抵账,我这里最不缺的就是画了。过去的事情你不要放在心上,尽管来吃饭就是……” (5)陈恳切地说:“这幅画不是为了抵账,而是为了报恩。我 陪伴在母亲身边看着她咽气的时候,最感谢的人就是你。你让我没有留下终身遗憾,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感情,就画了这幅油画。您务必要收下,否则我……” (6)父亲终究不忍拂了陈的好意,便把这幅画带回了家里。这是一幅抽象派的油画,几团大大的色块,深浅不一,形状莫名 。由于客厅、卧室墙壁上都有了装饰品,所以父亲把这幅画挂在了厕所里。于是,我们家人如厕的时候都可以欣赏这幅画了。 (7)厕所靠东,朝阳温暖的光线常常落在这幅画上,色块隐隐浮动,凸凹有致。我们越看越觉得奇妙,不知不觉脑中就会出现很多美丽的联想。母亲说她每次注视这幅 画的时候都会想到她的家乡,想到漫天彩霞和她少女时候的梦;父亲说他会联想到自己的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无法送终,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也浓缩在浮动的色块中了…… (8)后来,父亲把这幅画从厕所请到了客厅最显眼的位置。父亲常说陈能画出这么伟大的作品,让我们这一家“粗人 ”都为之感动,有朝一日他会大有出息的。果然,没过10年,陈成为我国著名的抽象派画家之一。他的画开始被许多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据说市面上每幅画已经卖到了百万元。陈还是常常带朋友来我家的餐馆吃饭,他早就不赊账了,还常常请父亲喝一杯他自带的洋酒。相识于贫微时的感情, 不用太多的言语,一颦一笑中就能看懂。 (9)有一天,陈忽然说想看看当初送给父亲的画:“这么多年来,那仍是我这一生中最满意的作品。”父亲将他带到了家中,一进客厅陈就大叫起来:“你把我的画挂颠倒了!” (10) ⑩我们一家人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原来当年他忘记了签名,而 我们都是些看不懂抽象画的“粗人”。陈取下画,转过来,郑重其事地在右下角签上了自己的名字。然后他半开玩笑地对父亲说:“哪一天你缺钱了,打电话给博物馆,他们会送钱上门并千恩万谢的。” (11)父亲很认真地说:“这幅画已经是我家的宝了,看了这么多年,我们已经有了感情。 我虽然是个粗人,但是绝不会卖艺术和感情的。” (12)陈高兴地拍了拍父亲的肩膀说:“老哥,你真是我见过的最有文化的厨子。这幅画在你手里,真是值了。” ? (13)于是,这幅画就继续留在了我家的墙上。只是,我们一家人还是喜欢扭头来欣赏它颠倒过来的样子,就好像它本来就该 如此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看到很多鱼龙混杂的现象,我越来越感觉到父亲朴实话语中的真谛﹣﹣一个人风雅与否,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和美,而在于他是否有一颗敬畏和尊重的心。 19.请梳理小说情节,将下面的情节发展图补充完整。(每空不超过2个字,4分) ① 画→收画和挂画→② 画→正画(把画扶正) 20.小说第七段写我和父母面对油画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这部分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答: 21.小说中的父亲身上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概括分析。(4分) 答: 22.小说结尾写道:“一个人的风雅不在于他是否懂得艺术,而在于他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请 问:这里的“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有何关系?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 代谢:19.(1)赠画(或赠送画、送画); (2)赏画(或看画、欣赏画) 20.(1)内容上:表现了画的魅力;表现了家人对画家和画的尊重。(2)结构上:为后文写该油画价值不菲等情节作 铺垫。 21.(1)乐善好施,不计回报.父亲热心帮助陈画家出机票钱,让他回老家看望病危的母亲,当陈画家来感谢他时,父亲说让他不要放在心上。 (2)尊重他人,敬畏艺术.父亲不懂艺术,但很尊重搞艺术的人,对艺术有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 (3)重情义,不贪婪.父亲把陈送的画一 直保留着,并且喜欢看它倒挂的样子,说明父亲很看重跟陈的情谊;即使那幅画价值百万,他也绝不卖掉,可以看出父亲不贪财。 22.(1)①“风雅”是“高雅”、“高洁”、“高尚”的意思. (2)“风雅”与“一颗尊重和敬畏的心”的关系是:一个人,如果尊重他人,敬畏艺术,那么他 就是高雅的.小说中的父亲是个“粗人”,不懂得艺术,但他对他人和艺术很尊重,陈说父亲是他“见过最有文化的厨子”,可见,在陈的心目中,父亲就是个高雅的人。 (2017山东临沂)(四)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0-23题(15分) 老柿树 陈敏 ①外爷家的院落前,长着一棵三人合抱粗的老 柿树,高十丈余,树身硕大,傲立挺拔,遮住了一片天。没人知道他的年龄,据我外爷说,他记事起,它就那么高,那么大。 ②我的童年在外婆家度过,老柿树是我儿时的伙伴,柿树叶子圆润油亮,层层叠叠,像一把巨大的油纸伞,遮住了半个院子。我们坐在树荫下编织草帽、剥土豆,躲在树 后吓唬暮归的大人小孩。古树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同时,也带来过不少的麻烦,于是,我外爷总说它像一个淘气的孩子,让人既爱怜又痛惜。 ③单说这爱吧,从夏到秋,柿树便舔欢着每一个行走在树下的人。仅那些从树上落下来的红艳艳的灰包蛋柿子就解了不少人的饥渴。 ④老柿树从不歇 枝,年年枝繁叶茂。秋季柿子成熟时,外爷就慷慨地唤来左邻右舍,让他们随便摘,随便拿。生活在大树周围的邻家都得了树的恩惠,门前房后挂着一串串红红的柿饼、柿皮、柿轱辘,而我外爷则在最后才收拾残局,将那些碰烂了的没人要的柿子统统压进一口大瓮,开始预备酿制春节的“年酒 ”。柿子酿出的酒浓郁、醇香,是逢年过节招待贵客的“家宴陈酿”。 ⑤但它同时又是一棵烦恼树。老树除了招来各种鸟儿在上面筑巢外,也招来了猫头鹰。猫头鹰向来被视为“凶鸟”,只要它一叫,村里定有人驾鹤西归。这几乎很灵验,为此,我外爷经常在冬夜里,披衣下床,扛着竹竿出门 ,驱赶停留在树枝间叫声沉闷恐怖的猫头鹰。老柿树因此也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说谁在夜间从树下过,朝树根浇了一泡尿,结果闹了一夜肚子;谁将坠落在树下的鸟窝捡回家煨了炕,没过几天房子便着了火。更为不幸的是有一回,一个男孩上树摘柿子,惹怒了隐藏在枝叶间的一个马蜂窝, 被蜂蛰得坠下了树,摔得不轻。他刁蛮的爹带着人马,锯子、刀斧恶狠狠赶来伐树。一村人都来看热闹,我外爷搂着树身说:要砍就把我也砍了吧!记忆中,那些大人因树吵吵嚷嚷了一个下午,我外爷外婆给那个小孩送了半年的饭。 ⑥不过,也有不少美好的传说:情窦初开的男女碰巧在树下相 遇,他们的爱情便能生根发芽,修成正果;花开时节,从树下经过的准妈妈被柿花击中了头,定会生出个漂亮的女娃娃,被落下的柿子击中,一定能生个男娃…… ⑦这些传说让人们对老树更多了几分敬畏。 ⑧树木不老,人易老,人亦变。家乡在外爷外婆去世后一夜巨变。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 全都外出或打工或安家,只有为数不多的老人留了

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八年级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
第五单元(复习)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容标准
• 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 做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 了解中共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进攻。
• 列举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 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两种命运的决战
单元测评(四、五)
• 单项选择:
1、下列有关九一八事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制造的 B当时的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是张学良 C蒋介石要求东北军“不要扩大事态”
★D发生在1929年9月18日
2、九一八事变以后,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是
★A中日民族之间的矛盾 B国民党内部的矛盾
C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 D共产党内部的矛盾
•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1947、6、)
解放战争的胜利
背景: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 三大战役: 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以北的 华东和中原地区
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
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大大加速全国革命的胜利进程。
• 渡江战役:
3、20世纪30年代日军炮轰宛平城和卢沟桥发生在
A九一八事变中 ★B七七事变中
C一二八事变中 D淞沪会战中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讲话
★C工农红军和游击队改编完成
D中共在七七事变后发表抗日通电
5、中共七大规定“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是★A毛泽东思想 Nhomakorabea三民主义
蒋介石假和平
• 重庆谈判: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知识点全梳理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知识点全梳理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知识点全梳理历史事件是指人们在短时段内进行的具有突发性、间断性的历史活动,如:西安事变、法国大革命、二战等。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知识点全梳理,感想您的每一次阅读。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历史知识点全梳理1.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共同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2.七七事变的史实,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突然进攻卢沟桥的中国守军,遭到中国军队奋起反抗。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识图:“中国守军在卢沟桥上奋起抗战。

北P91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北P93: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P94在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达30万人以上。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

北P91: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军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进攻。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这就是“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4.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北P97:1938年春,在李宗仁指挥下,中国军队在台儿庄大败日军,消灭日军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P98—99:1940年,在彭德怀等指挥下,百团大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5.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北P104: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6.西安事变的史实;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北:P88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实行“兵谏”,扣押蒋介石,并向全国发表通电,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P89: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

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冀教版知识点练习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冀教版知识点练习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冀教版知识点练习第1题【单选题】1947年夏,“刘(邓)的部队超过陇海铁路,向南猛插300英里,在鄂豫皖边界……开辟出一块新的根据地。

”这一历史事件( )A、粉碎了国民党重点进攻B、改变了战争的战略态势C、消灭了国民党军队主力D、宣告了国民党政权覆灭【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1945年8月,柳亚子赋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弥天大勇诚能格,遍地劳民战尚休。

”此诗称颂的是( )A、谭嗣同B、孙中山C、毛泽东D、张学良【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右图漫画的题目为《窃贼和他的老板》。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企图抢占、独占中国人民抗战的胜利果实,发动反共内战。

你认为支持他的“老板”是( )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都的文物古迹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了,人们的生命财产也免遭战火的破坏和损伤。

对此做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A、张学良B、佟麟阁C、李宗仁D、傅作义【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历史图片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它能够再现历史。

下图反映出抗战胜利后人民的愿望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B、“驱除驱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要求和平、反对内战,要求民主、反对独裁”【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所描述的军事行动发生在( )A、北伐战争时期B、红军长征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1945年8月,山城重庆一片沸腾,一些民主人士称毛泽东等敢冒风险来重庆,是“弥天大勇”,“一身心系天下之安危”,这指的是什么事件( )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C、重庆谈判D、渡江战役【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渡江战役B、百团大战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三大战役开始【答案】:【解析】: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

初二历史冀教版下册战略大决战知识点

初二历史冀教版下册战略大决战知识点

初二历史冀教版下册战略大决战知识点知识点1、三大战役的胜利:影响: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占锦州,截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rarr;作用:解放了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率领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rarr;作用: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平津战役:华北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

rarr;作用: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见书《三大战役示意图》)。

2、百万雄师过大江〈渡江战役〉:(1)意义:A埋藏了蒋家王朝。

B它捍卫了国家领土和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2)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22年之久的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A中共中央制定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B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C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杀敌。

如中共的正确战略战术:首先在辽沈打响,为平津战役做准备;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淮海战役为渡江战役作铺垫。

★如何看待傅作义在平津战役中的行为?△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力量面前,在**政策的感召下,国民党军队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主张,弃暗投明,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得到和平解放。

在历史的关键时刻,傅作义的行为,使北平人民避免了战火的摧残,又较好的保存了历史名城北平的古迹和文物,是有利于人民,值得历史充分肯定的行为。

课后练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材料一是毛泽东和朱德给谁的命令?(2)材料一中的命令是在什么谈判破裂后发布的?该谈判双方的首席谈判代表分别是谁?你认为谈判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材料二中描述的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是怎样继续“宜将剩勇追穷寇”的?针对蒋介石重新构筑起沿秦岭、大巴山、巫山为主线的“大西南防线”,我军采取了什么战略?蒋介石构筑“大西南防线”意图何在?结果如何?(4)材料二中引用了哪一历史典故?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答案:(1)向中国人民解放军下达进军命令。

最新精选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辅导第三十三篇

最新精选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辅导第三十三篇

最新精选冀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巩固辅导第三十三篇第1题【单选题】下边知识卡片是某同学在历史课堂上整理的笔记内容,据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A、遵义会议B、万隆会议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有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大致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

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 )A、《甲午风云》B、《西安事变》C、《鸦片战争》D、《重庆谈判》【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照片可以帮助我们直观地了解历史。

下图照片记录了1945年国共和平谈判期间的场景,它发生在( )A、重庆B、西安C、南京D、武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暑假期间,小明在旅行社报名参加了北京和天津五日游活动,导游向他介绍了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这里的一次重要战役。

这次重要的战役是( )A、淮海战役B、平津战役C、辽沈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①中共七届二中全会②渡江战役③三大战役④重庆谈判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D、④③①②【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战略行动被誉为“犹如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严重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 )A、青化砭战役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C、渡江战役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南京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下面知识卡片中应填写的内容是( )A、中共七大B、重庆谈判C、转战陕北D、挺进大别山【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1946年6月,蒋介石对( )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A、华东解放区B、华南解放区C、陕甘宁解放区D、中原解放区【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1947年7月—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推进取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历史下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知识点总结冀教版
一、大战前夜的较量
那国民党当时有400多万军队美国援助的大量装备,火力上已经完全超过日军,美国一个航空队常驻中国,上千架飞机(有人质疑飞机数量,去百度下规模就知道了,当时美国一年9.8万架的飞机产量来对比,上千架飞机不多,美国当年打算用中国做跳板轰炸进攻日本本土,当年规划的机场就几百个),到1945年已经完全控制了中国上空的大部分制空权。

怎么就不会反攻一下呢,雪峰山那场战斗,还是日军先进攻,算是防守反击了一小下。

而日军投降前一年里,日军发动攻击国民党还丢失了几乎三个省的大部分和4个省的一部分(自己百度或者谷歌豫湘桂战役)。

即使在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美国援助量最小的时候,美国也每月能用空运给中国运输多大8万吨物资。

其中大部分为
1
武器装备和石油等。

仅仅空中就运输了总共140万吨物资进来,而滇缅公路打通后,那物资可以说是源源不断的进来。

但是这些装备大部分都装备在后方整修的国民党嫡系部队,这些部队知道日军投降后才出来接收投降。

而没有一丁点的援助给中共。

二、转入战略进攻
解放战争刚刚开始时,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我们一定能够打败蒋介石。

战争仅仅进行了一年,到1947年6月形势就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蒋介石的全面进攻被粉碎后,于1947年3月又对陕北发起重点进攻。

?1947年3月,蒋介石调集25万人进攻延安。

延安解放军只有4万多,敌众我寡,中共中央暂时放弃延安;
?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继续留在陕北。

依靠群众和有利地形,采取“蘑菇”战术,与敌周旋;
?西北野战军在彭
2
三、战略大决战
影响:A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B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率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占锦州,截断敌人向关内的退路。

?作用:解放了东北全境。

(2)淮海战役: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率领华东解放军和中原解放军。

?作用: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了基础。

(3)平津战役:华北和东北人民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

?作用: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四、国民党政权的崩溃
1938年9月18日伦敦电。

国民党的腐败问题主要是以下
3
几个方面:
1、在国民党统治区,“文武官吏中,除极少数例外,不是囤积居奇就是投机倒把。

1939年9月18日(新华日报》参政会旁听记。

如1941的官方检查显示,各地查出多起囤积物资的巨案,
2、四大家族垄断国家经济,宋子文、孔祥熙等几位大官,乘国家之危急,挟政治上之势力,勾结一家或几家大银行,大做其生意,或大买其外汇,其做生意时以统制贸易为名,以大发其财为实,故所谓统制者是一种公私不分的统制。

3、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蒋介石是一个独裁者,他的用人“无论你怎样贪污,也无论你怎么坏,只要你拥护他个人就能成。

” 《密勒士评论报》,译文转引自1916年7月29日<文汇报》。

方先觉守衡阳投降了敌人,有广播,有演说,但日本把他送回后,蒋不但不处罚,反而大大嘉奖,且让全国慰劳总会慰劳1000万元。

而守长沙的四军军长张德能,战功素著,守长沙期间,蒋把他的部队抽去两个团,城里只留一团人,守不住,奉九战区司令长官的命令撤退了。

蒋却冤枉地把他杀掉,借以伸张军纪。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