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能力水平测试2
伶官传序练习-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
伶官传序时间:40分钟分值:40分[基础提升]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 )A.锦囊装璜共商国是心心相印B.凯旋启事出奇不意逸豫亡身C.遴选邦交掎角之势平心而论D.俳优冒然励精图治飞黄腾达答案 C解析A.璜—潢。
B.奇—其。
D.冒—贸。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学习只靠老师讲解是不够的,还要靠自己积极思考,认真琢磨,官止神行....才能奏效。
②《伶官传序》中没有佶屈聱牙....的措辞,只是用平实的语言生动地叙说事例,深入地说明道理,语言平易近人,自然晓畅。
③老赵一见人就说:“古人云‘言而无信,不知其可’。
我这个人一辈子从不食言,绝对是一言九鼎....。
”④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⑤他虽然年纪轻轻,作品也不多,但在绘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受到专家的普遍赞赏。
⑥奥巴马此次企图以贸易保护来维护美国本土企业的利益,却走上了一条极端的道路,从长远来看无异于釜底抽薪....。
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②⑤⑥答案 B解析①官止神行:不用眼睛看,只凭潜意识去做某种活动。
望文生义。
②佶(jí)屈聱(áo)牙:(文章)读起来不顺口。
使用正确。
③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
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用错对象,应用“一诺千金”。
④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
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使用正确。
⑤头角峥嵘:头角,比喻青年人显示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
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使用正确。
⑥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
不合语境。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创业的越来越多。
他们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的程度以及投入的资金,都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创业大潮中脱颖而出。
高二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测试题 文档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模块试题第一部分基础等级题(100分)一(12分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城阕绰约芙蓉泣露迷花倚石忽已瞑B.青瞑金樽钟鼓馔玉天涯霜雪霁寒霄C.俳优兰橑切中肯綮出师一表真名世D.溽署沽取雕栏玉砌且放白鹿青涯间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考上了名牌大学。
手捧录取通知书,他踌躇满志,意气昂扬。
B.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4.4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C.而那些声名不甚彰著的笔名,多属于报坛的过客,兔起鹘落,不惹人注意。
D.老师批评他说,你这种片面地看问题,目无全牛的办事方式让我感到失望。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A.旧体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如鲍照的《拟行路难》;唐代以后的诗统称近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B.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
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苏幕遮”等;题目要根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C.《李凭箜篌引》、《梦游天姥吟留别》、《长恨歌》都是乐府诗。
后来,由于词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D.唐代诗人杜甫有“诗圣”之称,李白有“诗仙”之称,王维有“诗佛”之称,李贺有“诗鬼”之称。
二、阅读《蜀相》,完成4一5题。
(6分每小题3分)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4、对这首诗中的诗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蜀相”是蜀汉丞相诸葛亮。
“锦官城”是成都的别称。
B . “映阶”二句是说祠堂内碧草空有春色,黄鹂徒有好音,却没有多少人去欣赏。
C.“频烦”即“频繁”,连续。
“天下计”指统一天下,复兴汉室。
“两朝”指“东汉”和“蜀汉”。
“开”指开创基业。
2021高中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后强化训练:2赏析示例《春江花月夜》新人教版选修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第1单元第7课一、夯实双基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C.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D.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答案】C(A女—汝,B亡—无,D出则弟—悌)2.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困(困窘,困难)而不学敏(灵敏)以求之六言六蔽(不能通明而滞于一域)B.其蔽也愚(愚蠢)其蔽也荡(放浪而无所持守)其蔽也贼(奸贼)C.则葸(畏惧) 笃(厚道)于亲则民不偷(不厚道)D.就(接近)有道不贰(第二次)过远(疏远)其子【答案】C(A敏:勤勉,B贼:害,D贰:重复)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
A.必有忠信如丘者焉。
B.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D.足兵,足食,民信之矣【答案】A(例句和A都是诚实,诚信,B实在,C信用,D信任)4.下列句子中的“言”字,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B.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C.不学《诗》,无以言。
D.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答案】BC(BC都是“说话”之意,A字,D记载)5.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A.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B.亡之,命矣夫!C.今君乃亡赵走燕。
D.河曲智叟亡以应。
【答案】AD(AD都同“无”,没有,B死亡,C逃跑)6.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小则获邑,大则得城B.⎩⎨⎧恭而无礼则劳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C.⎩⎨⎧不迁怒,不贰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民斯为下矣闻斯行诸【答案】D(两个“斯”字都当“就”讲)7.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就有道而正焉。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学练测课后知能提升:阶段质量测试卷2 Word版含解析
阶段质量测试卷(二)(《散文之部》能力过关检测)(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2019·四川广安、眉山、内江、遂宁一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骚”传统,又称“风骚传统”,即《诗经》和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所形成的文学精神的传统。
《诗》是周代礼乐文化的产物,是对维系群体利益的“礼”“义”“和”“孝”“敬”“德”等伦常的形象再现,而《骚》则是对支撑个体存在的理想、信念、情感的浪漫表述。
随着全球化引发的本土文化的深刻变化,在当代中国,文学领域内“我(们)是谁”的认同问题被推上了理论前沿,逼迫我们作出回应和解释。
“诗骚传统”所特有的道德承担和哲学品格在当代社会正可以成为医治当下文学疾患的良药,成为正在重建中的具有当代性和民族性的“新文学”的重要基础。
首先,弘扬“诗骚”传统,关注现实人生的精神,使当代文学重新担负应有的社会责任。
由周代礼乐文化孕育而成的《诗》,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不仅内涵着儒家的礼教、乐教思想,也体现着儒家所提倡的大同世界的社会理想与贤人政治观念。
先秦时期中华人文精神不是空想的,不是神道,而是和理性思维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力求符合实际的、辨证理论观点的结晶。
而这一点正是中华人文精神得以“自强不息”、永不衰竭的主要原因。
其次,提倡“诗骚传统”中兼济与独善相结合的人格,使当代文学成为重塑国民灵魂的一个重要途径。
“诗骚传统”形象地展示和诠解了先秦哲人的人生智慧,倡导勤学好问、刚毅自省等优秀品质。
历代对《诗》的阐释发挥构成了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在人生诸观念,比如苦乐观、生死观、穷达观、处世原则等多方面的内在意义。
忠信诚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价值系统,成为历代文人在面临重大人生抉择时的重要思想支撑点。
再次,发扬“诗骚传统”中的人文精神和理性精神,使当代文学成为价值的引领者。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精神在中国古代从来不是借助抽象的概念建构而成的,而是通过诗、骚加以形象的表述,又以“诗骚传统”的延续而代代相传。
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人教版)阶段综合测评2 Word版含解析.doc
阶段综合测评(二)(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袁阔成先生将《三国演义》讲活了,他那________的讲解将人们带进了那个动荡的历史时代,也带进了他细腻丰富的内心世界。
②演员必须自己内心冷静,才能表现所扮演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________,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③许昌春秋楼关圣殿正中为高13米、号称全国最大的室内关羽神像,关公手捋长髯,微合二目,宝相庄严,________。
A.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绘声绘色B.绘声绘色惟妙惟肖栩栩如生C.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绘声绘色D.绘声绘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解析】“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栩栩如生”形容非常逼真,像活的一样。
“栩栩如生”和“惟妙惟肖”都含有相似逼真的意思,“栩栩如生”偏重于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偏重于精妙肖似。
【答案】 B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让我们一起走进汉家寨——一个被人类文明几乎遗忘的、有着最古老的人类精神的家园。
B.周末,特里尔人走在被蒙蒙细雨打湿的古老街道上,度过他们惬意的时光。
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同胞马克思,对一个遥远的东方古国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
C.决定团队有效性关键因素不只是个体贡献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队员行动一致、连贯且互相配合的团队协作技能。
D.西安市卫生局出台的《医务人员十条禁令》,无疑给医生念了“紧箍咒”,约束了其在上班期间的行为,对避免医疗纠纷的减少有重要作用。
【解析】A项,语序不当,“几乎”应放在“一个”后面。
C项,“不只是”改为“不是”。
D项,“避免”与“减少”连用,不合逻辑。
【答案】 B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有看清楚呢。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
号位座封密号场不考订装号证考准只卷名姓此级班2018-2019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训练卷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据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地点。
2 .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署名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2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对话杨庆祥: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访谈贵宾:杨庆祥(议论家、学者、诗人)凤凰文化:是怎么想要提出“新伤痕文学”这个观点的?杨庆祥:第一,我已经注意到了有大批的作品在书写“改革开放”这段历史,并且在书写的过程中波及到伤痕的问题。
这些作品中包含长辈作家余华的《第七天》,阎连科的《炸裂志》和最新的作品《日熄》,还包含大批青年作家的作品。
另一方面我又发现整个责备界或许说整个文化界并无对这类偏向做出一个特别正确的判断。
不过从特别简单的社会学角度——比方70 后、 80 后等等——来区分的。
我恰好以为中国当下所谓的“50后、60后、70后、80后”甚至“ 90后、0后”其实都是同一代人,他们都在面对整此中国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的伤痕或阵痛。
他们分享了共同的心理构造和感情构造,在他们的表达里面有共同的诉求。
我感觉这就是一种“新伤痕文学”之所以出现的重要历史语境,是时候说出我们的伤痕了。
凤凰文化:既然今日主要聊“新伤痕文学”,那我们先从“旧”的伤痕文学说起。
伤痕文学有特别明确的指向性(“文革”的历史创伤),它是一个比较短寿的文学现象,当时比较重要的作品如《班主任》、《伤痕》,此刻看起来是文学史价值大于文学价值的。
那么属于“新伤痕文学”范围的文学作品,也会拥有相像的限制或许说遗憾吗?杨庆祥:八十年月的旧伤痕文学有个很大的限制,对事件的描述大于对人的描述,这就致使了它变为一个特别短暂的潮流。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单元测试(二)++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训练卷语 文 (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
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位。
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2%提高到57.5%。
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互联网+”广泛融入各行各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日均新设企业由5千多户增加到1万6千多户。
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材料二:(摘编自《国家创新指数(2016-2017)》) 材料三: 我国创新水平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2017年国家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达到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其中基础研究经费920亿元。
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不断涌现,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高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水平。
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
而体现国家创新实力的重要标志是知识创新。
2017年,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第一,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8件,国内发明专利授权32.7万件,同比增长8.2%。
韩国《产业日报》报道称,中国的全球化创新型企业正不断增加研发投资,加大研发力度的氛围日益高涨,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领域,中国政府也制定了发展计划,并给予中国企业相关扶持。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检测:第二单元测评+Word版含答案.doc
第二单元测评(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王维的“名大家”①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统诗学批评标准之下的特殊境遇之写照。
②中国历代诗学在评定一流大诗人的具体标准上存在着一些细微差异,但基本要求一致,即人格高尚、才大力雄、超越时代、泽被后世。
其中,道德标准是成为伟大作家的首要条件,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伟大”不仅取决于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所表现出的审美价值和思想意义,还取决于作家本人在为人行事方面的崇高和磊落。
杜甫得到“诗圣”的桂冠和普遍的尊奉主要就出于这种观念,所谓“论诗者观其大节而已”。
同样,王维被主流诗学排除在“大家”之外的首要原因也就是其气节人格不够符合儒家正统思想。
王维笃信佛教,不是“醇儒”,所谓“耽禅味而忘诗教,此《三百篇》之罪人矣”。
“陷贼”事件又于大节有亏,宋人对王维的指摘就是典型论调。
而王维的拥护者为了提升王维的地位,首先做的就是强化王维诗歌的伦理道德色彩。
如推尊王维为唐诗正宗的赵殿成在《王右丞诗笺注序》中努力为王维“陷贼”事件辩诬,强调王维的立身大节以及其诗中“有得于古者诗教之旨”和“温柔敦厚”的一面,都是为了确立王维一流“大家”的诗歌地位。
③兼容并蓄,富于学力,气骨沉雄,也是取得“大家”资格的必备条件。
这从宋人以杜甫的“集大成”作为“入圣”的重要条件亦可见出,明代诗学的“格调派”也是以此推尊李、杜为“大家”。
王维之所以“大家不足”,主要是因为其诗歌表现出的自然情韵与主流诗学倡导的学养和骨力之间的差距。
由于重学力格调、轻自然情韵的思想在诗学传统中长期居于主导地位,代表王维诗歌艺术特色的山水短章向来被视为诗歌正统之外的“一偏”,以至于清初王士祯为了抬高王维的地位,也要强调王维诗歌中的“沉着痛快”。
高中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2019人教版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检测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各题。
悲秋黄公度①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③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②别浦:通大江的小河汊。
③楚人: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悲秋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萧瑟西风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绘了萧瑟落寞的景象,映衬出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
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颈联写山鸟乐晴、井梧知寒,暗含对朝廷中一些官员安于享乐,无意收复失地的批判。
D.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表现出诗人的气度和抱负。
E.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表现秋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
2.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鹧鸪天·薄命妾辞元好问颜色如花画不成。
命如叶薄可怜生。
浮萍自合无根蒂,杨柳谁教管送迎。
云聚散,月亏盈。
海枯石烂古今情。
鸳鸯只影江南岸,肠断枯荷夜雨声。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这首词用“如花”写女性的美貌,并以“画不成”强调;其“美”的程度。
B.“自合”“谁教”语似平常,实则包含对不公平命运的愤懑和对自我的指责。
C.女子命运拨弄,却对爱人一往悄深,聚散的命运与不变的感情恰成对照。
D.“江南岸”并非实写环境,而是以江南的广阔来反对女子形单影只的孤苦。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练习:能力水平测试2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能力水平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至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
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高二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测评新人教版含答案_2
第五单元测评(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高中语文 学业水平检测题2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巨擘.(bò)殷.红(yān)标识.(shí) 身陷囹圄.(yǔ)B.纰.漏(pī) 惩.罚(chénɡ)恫吓.(hè) 应.运而生(yīnɡ)C.粗犷.(ɡuǎnɡ) 角.色(jué)铜臭.(xiù) 酩酊.大醉(dǐnɡ)D.木讷.(nè) 内疚.(jiù)胴.体(tónɡ) 万马齐喑.(yīn)解析:A项中“标识(zhì)”;B项中“应(yìnɡ)运而生”;D项中“胴(dònɡ)体”。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蛾眉甘败下风凭心而论口慧而实不至B.妨碍轻歌曼舞命途多桀敏于事而纳于言C.脉膊绿草如茵杀人越货无所不用其极D.竣工和言悦色安马劳顿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解析:A.败—拜,凭—平,慧—惠;B.桀—舛,纳—讷;C.膊—搏;D.言—颜,安—鞍,胜—甚。
答案: B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颁布的《物权法》指出,物权界线之外,属于公共场所,是公________活动的范围;物权界线之内,是私________的活动空间。
②华佗不但擅长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
他________了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要在做手术时减轻病人的痛苦。
③办理网上银行对外支付业务时,使用________密码和支付密码的客户,需要保护自己的卡号和密码,以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
A.权利权力配置登录B.权力权利配制登录C.权力权利配置登陆D.权利权力配制登陆解析:“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所以第二处应选“权利”;而“权力”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用在第一处。
“配置”指配备布置,多指物品排列或组合;“配制”是指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作,或为配合主体而制作。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考卷(有答案)
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考卷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位诗人被尊称为“诗仙”?A. 杜甫B. 白居易C. 李白D. 王之涣A. 屈原B. 宋玉C. 荀子D. 韩非子A. 《谏太宗十思疏》B. 《醉翁亭记》C. 《岳阳楼记》D. 《出师表》4.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哪首诗?A. 《诗经·关雎》B. 《诗经·蒹葭》C. 《诗经·桃夭》D. 《诗经·鹤鸣》A. 唐朝B. 宋朝C. 元朝D. 明朝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2. 《庄子》是一部纯粹的哲学著作,不含诗歌内容。
(×)3.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七言绝句。
(×)4.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
(√)5. “建安七子”中包括曹操、曹植、曹丕。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诗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使至塞上》。
3. 《论语》是记录我国古代思想家______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4. 唐代诗人杜甫被尊称为“______”,其代表作有《春望》、《登高》等。
5. 《庄子》中“逍遥游”一篇主要讲述了______追求自由、超脱物欲的故事。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要介绍《诗经》的艺术特色。
2. 请列举唐代三位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
3. 简述《论语》中的“仁”的含义。
4. 请简要分析《离骚》中屈原的忧国忧民情怀。
5. 请举例说明古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赋、比、兴”中的一种手法,创作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歌。
2. 请以《论语》中一则名言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
3.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首唐代诗歌的意境。
4. 请从《庄子》中选取一个寓言故事,阐述其寓意。
高二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习题:课下能力提升二+Word版含答案
课下能力提升(二) 湘夫人拟行路难(其四) 蜀相书愤(时间:40分钟分值:49分)一、基础巩固(15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目眇眇兮愁.予愁:使……发愁袅袅..兮秋风袅袅:微风吹拂的样子B.与佳期兮夕张.张:张设罗帐观流水兮潺湲..潺湲:水慢慢流动的样子C.中原北望气.如山气:气概,气势两朝开济.老臣心济:扶助D.塞上长城空自许.许:答应泻.水置平地泻:倾、倒2.下列句子中的“复”与例句中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安能行叹复.坐愁A.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B.山重水复.疑无路C.有北面复.匈奴之志 D.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言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眇眇兮愁予(名词作动词,举目)与佳期.兮夕张(名词作动词,约会)B.洞庭波.兮木叶下(名词作动词,水波泛动)荪.壁兮紫坛..(名词作动词,用荪草装饰;用紫贝筑)C.桂.栋兮兰.橑(名词作动词,用桂树做;用兰草做)辛夷..楣兮药.房(名词作动词,用辛夷做;用白芷装饰)D.罔.薜荔兮为帷(名词作动词,编织)狼.吞虎.咽(名词作动词,像狼一样;像虎一样)4.名句默写。
(6分)(1)酌酒以自宽,____________________。
[《拟行路难(其四)》]帝子降兮北渚,____________________。
(《湘夫人》)(2)____________________?吞声踯躅不敢言。
[《拟行路难(其四)》]____________________,将以遗兮远者。
(《湘夫人》)(3)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蜀相》)_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逢李龟年》)(4)__________________,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___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5)塞上长城空自许,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选修之能力水平测试2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能力水平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至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
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高中语文选修能力水平测试2 Word版含解析
第二单元能力水平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至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
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高中语文 学业水平检测题2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021年最新整理)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学业水平检测题2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全部内容。
第二单元学业水平检测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巨擘.(bò)殷.红(yān)标识.(shí) 身陷囹圄.(yǔ)B.纰.漏(pī) 惩.罚(chénɡ)恫吓.(hè)应.运而生(yīnɡ)C.粗犷.(ɡuǎnɡ)角.色(jué)铜臭.(xiù) 酩酊.大醉(dǐnɡ)D.木讷.(nè) 内疚.(jiù)胴.体(tónɡ)万马齐喑.(yīn)解析:A项中“标识(zhì)”;B项中“应(yìnɡ)运而生”;D项中“胴(dònɡ)体"。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蛾眉甘败下风凭心而论口慧而实不至B.妨碍轻歌曼舞命途多桀敏于事而纳于言C.脉膊绿草如茵杀人越货无所不用其极D.竣工和言悦色安马劳顿防民之口,胜于防川解析:A.败—拜,凭—平,慧—惠;B.桀-舛,纳—讷;C。
膊—搏;D.言—颜,安—鞍,胜—甚。
答案: B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新颁布的《物权法》指出,物权界线之外,属于公共场所,是公________活动的范围;物权界线之内,是私________的活动空间.②华佗不但擅长内科,还善于做开刀手术。
2018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阶段质量检测二 版含解析
阶段质量检测(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巩固(共15分,每小题3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摄.制(shè)执拗.(niù)横.竖(hénɡ)长歌当.哭(dānɡ)B。
窗棂.(línɡ)吮.吸(yǔn)露.马脚(lòu)遂.心如意(suì)C。
辑.录(jí)恪.守(kè)干.细胞(ɡàn)数见不鲜.(xiān)D。
肮.脏(ānɡ)脑髓.(suī)文绉.绉(zhōu)睚眦.必报(zì)解析:选C A项,“长歌当哭”的“当”应读作“dànɡ”;B项,“吮吸”的“吮"应读作“shǔn";D项,“脑髓”的“髓”应读作“suǐ”。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商榷猕猴桃声誉鹊起不敢跃雷池一步B.坐镇制高点一诺千斤初生牛犊不怕虎C.编辑经纪人对簿公堂置之死地而后生D.匮乏倒记时幸灾乐祸画虎不成反类犬解析:选C A项,跃-越;B项,斤—金;D项,记—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被视为学者型作家,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B。
讲话也好,写文章也罢,绝不能自恃聪明,自上楼梯,把自己摆得高高的,居高临下,口若悬河,但就是缺少老百姓的语言,缺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C。
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繁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D.一场春雨过后,山上的梅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雪白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觉如花似锦....,春意盎然。
解析:选B A项,不虞之誉:没有意料到的赞扬,句中“没料到”与“不虞”重复.B 项,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使用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能力水平测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2013·山东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国艺术追求的静寒境界,宁静而渊澄,有一种自然而平淡的美,这与中国人的文化追求有关。
世界永远充满着龌龊与清洁的角逐,而清清世界、朗朗乾坤不仅是中国人的社会理想,也是一种审美追求。
②静寒境界是片宁静的天地。
宁静驱除了尘世的喧嚣,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宁静涤荡了人们的心灵污垢,使心如冰壶,从而归于浩然明澈的宇宙之中。
宁静本身就是道,就是宇宙之本,中国艺术追求这种绝对的宁静。
比如在中国画中,永恒的宁静是其主要面目。
烟林寒树,雪夜归舟,深山萧寺,渔庄清夏等,这些习见的画题,都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这里没有鼓荡和聒噪,没有激烈的冲突,即使像范宽《溪山行旅图》中的飞瀑,也在空寂的氛围中失去了如雷的喧嚣。
寒江静横,孤舟闲泛,枯树萧森,将人们带入永恒的宁静中。
如北宋画家王晋卿的传世名作《渔村小雪图》,画山间晴雪之状,意境清幽,气氛静寂,画中渔村山体均以薄雪轻施,寒林点缀于石间崖隙,江水荡漾,与远山相应,一切都在清晖中浮动,真是宁静幽寒至极。
③中国画家酷爱静寒之境,是因为静反映了一种独特的心境。
画之静是画家静观默照的结果,也是画家高旷怀抱的写照。
画家在静寒之中陶冶心灵,以静寒来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同时通过静寒来表达对宇宙的独特理解。
④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
以静观动,动静相宜,可以说是中国艺术的通则,它一般是在静寒中表现生趣,静寒为盎然的生机跃动提供了一个背景。
文嘉自题《仿倪元镇山水》:“高天爽气澄,落日横烟冷。
寂寞草玄亭,孤云乱山影。
”在静寂冷寒的天地中,空亭孑立,似是令人窒息的死寂,然而,你看那孤云舒卷,轻烟缥缈,青山浮荡,孤亭影乱,这不又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世界吗!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
⑤静与空是相联系的。
静作用于听觉,空作用于视觉,听觉的静能推荡视觉的空,而视觉的空也能加重静的气氛。
在中国画中,空绝非别无一物,往往与静相融合,形成宁静空茫的境界。
因此,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
中国艺术热衷于创造“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拒斥俗世的欲望,不介入社会的复杂文化活动,尽量保持“自然的纯粹性”,即以山水面貌的原样呈现,不去割裂自然的原有联系。
空山无人,任物兴现,山水林泉都加入到自然的生命合唱中去。
(节选自朱良志《一丸冷月的韵味》,有删改)1. 下列对“静寒境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它宁静而明澈,化解了龌龊与清洁的冲突,还我们清清世界、朗朗乾坤。
B. 它体现着自然而平淡的美,表明了永恒的宁静是中国艺术追求的全部内容。
C. 它可以帮助我们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表达我们对于宇宙的独特理解。
D. 它追求一种绝对的宁静,但这种宁静却不是真正的空虚与死寂。
解析:A.静寒境界无法化解“龌龊与清洁的冲突”,无法将龌龊的世界改变为“清清世界、朗朗乾坤”,太过夸张,但是可以在龌龊的世界里为人们提供绝对宁静的精神世界;B.“全部内容”错,太绝对,艺术追求的内容很多,非此一种,原文也没有根据;C.“还原宇宙的本来面目”错,原文有“宁静本身就是道,是宇宙之本”,“本”是指根本,而非本来面目,也不能还原,只能展示世界之本。
答案:D2. 关于中国画对“静寒之境”的追求,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画的习见画题尽管内容指向不尽相同,但其基本特点是在幽冷中透出宁静。
B. 无论是动态之景还是静态之景,画家都力图营造空寂的氛围,驱除喧嚣,归于幽静。
C. 画之静表达的是一种独特的心境,画家在静寒中涵养自己,表现自己与尘世的距离。
D. 中国画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反衬现实世界的生机,从而体现出静寒之境的生趣。
解析:文中原句“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而题干中直接肯定了空虚和死寂;文中原句“彻骨的冷寒,逼人的死寂,在这动静转换中全然荡去”,就更加明确了这一句完全是误解。
答案:D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画是中国艺术的重要门类,文章以之为例来谈论中国艺术所追求的静寒境界。
B. 第④段中作者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
C. 视觉的空与听觉的静融合成静寒境界,因此,中国画既是视觉艺术,也是听觉艺术。
D. 静之寒就是空之寒,这使得中国艺术隔绝俗世而得以尽量保持其“自然的纯粹性”。
解析:B.引用文嘉题画诗的目的并不是论证构建静寒之境是中国艺术的通则,而是论证本段中心句,也就是开头的“中国艺术的静寒之境,绝不是追求空虚和死寂,而是要在静寒氛围中展现生命的跃迁”;C.绘画只能是视觉艺术;D.文中说“静之寒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空之寒”,题干去掉了状语太绝对。
答案:A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2013·海南省高考压轴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
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
嵩宽雅有器度,年十四,代父统军。
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之。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也,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军,次于畔城。
军颇失利。
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嵩皆送京师。
诏嵩厚答之。
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
彼至崤陕间,必与姚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
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
于是叔孙建等循河趣洛。
遂入关。
嵩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班乃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
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
今长皇子贤而世嫡,天所命也,请立。
”乃定策禁中。
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
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
诏问公卿:赫连、蠕蠕①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远,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对大檀。
及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愈于破一小国。
”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财不能及之。
赫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
”尚书刘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
帝默然,遂西巡狩。
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征之。
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选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遭也。
”帝乃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
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
嵩等固谏不可。
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
寻迁太尉。
久之,加柱国大将军。
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
薨,年八十。
谥曰宣王。
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 【注】①蠕蠕(rú):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
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摄:代管。
B. 更敕简.精兵为战备简:精减。
C. 叔孙建等循河趣.洛趣:奔赴。
D. 亦愈.于破一小国愈:胜过。
解析:简,挑选。
答案:B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嵩受到君主重用的一组是(3分)()①年十四,代父统军②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③诏嵩厚答之④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⑤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⑥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A. ①②⑥B.①③④C. ②④⑤D③⑤⑥解析:①表现他“宽雅有器度”;⑥嵩已死,无所谓重用。
答案:C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长孙嵩较有军事才能。
时局乱时,他统领部众,不使分散而归附苻坚;趁刘裕无暇相顾,他与叔孙建从成皋南渡,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 长孙嵩为官清廉。
刘裕借道通行时在船上看见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送去美酒美食,长孙嵩没有私自留下,全部送到京城,受到了重赏。
C. 长孙嵩有时很固执。
屈丐死后,关中大乱,世祖想要征讨赫连,寇谦之、崔浩等都支持,而长孙嵩坚决反对,最终惹怒了世祖,遭到责斥。
D. 长孙嵩恪尽职守。
他做了柱国大将军后,总是在世祖亲自外出征讨作战时,以元老身份留守京城,坐镇朝堂,并且处理日常各种刑狱案件。
解析:无中生有。
“受到了重赏”文中没有此意。
答案:B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答案:(1)如果刘裕向西通行,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果没有按时通过,就只率领军队跟随他。
(得分点:“西、精锐、不时、但”各1分,句意1分。
共5分。
)(2)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来进犯,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
(得分点:“城守、以、寇”各1分,判断句式1分,句意1分。
共5分。
)译文:长孙嵩,代人,太祖赐名字叫焉。
父亲长孙仁,昭成年间担任南部大人之职。
长孙嵩宽厚文雅有气量,十四岁的时候就能代替父亲统领军队。
昭成末年,各部起兵作乱,苻坚派刘库仁管理国事,长孙嵩与元他等率部众归附他。
晋将刘裕攻打姚泓,太宗授予长孙嵩符节,让他督管山东的各项军务,传旨让他们到平原,沿着黄河的北岸排列军队,驻扎于畔城。
北魏军队多次失利。
太宗传诏借道路给刘裕,让晋国大军通过,刘裕在船上看到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赠送给他江南的食物和酒,长孙嵩全部送到了京师。
太宗下诏用厚礼回赠刘裕。
又传令选拔精兵做好战斗准备,如果刘裕向西通过,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果没有按时通过,便只率领军队跟随他。
刘裕到了崤陕之间,一定会与姚泓对峙,必定会一死一伤,士兵非常疲惫。
等到了秋天,再慢慢地找机会攻打他,那么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取刘裕的性命了。
于是叔孙建等沿着黄河到达洛,就进入了关中。
长孙嵩与叔孙建等人从成皋向南渡过黄河,晋国各处屯戍的军队看见北魏的军队都奔逃溃败,刘裕攻克了长安,长孙嵩才率领军队回朝。
太宗病重卧床,问长孙嵩后事安排。
长孙嵩说:“立长子顺理成章,以德行来选拔储君能使人服从。
现在长皇子贤能且是嫡子,是天命所归的君王,请求立为储君。
”于是在宫中定下大计。
下诏世祖临朝监国,长孙嵩担任左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