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下第四节 企业组织制度创新
企业制度创新(最新9篇)
企业制度创新(最新9篇)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前提篇一1、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与产权制度建设相结合。
现在的产权制度最大的问题是一股独占或一股独大。
名称换了,性质没有换。
所以企业改成公司之后管理上不去,改成了上市公司,管理还是上不去,为什么?东家没有变,控制权没有变,当然管理制度也就变不了。
所以产权要多元化。
多元化最主要的方向是增加经营者持股和必要的职工持股,形成新的产权主体。
我们现在的企业管理本身目标不明确,由于所有者虚位,不是一个主体,经营者不知道为谁而管。
管理缺乏前提,就不可能产生动力,更不会带来效益。
因此,产权制度要与管理制度紧密联系,而且管理制度要服务服从于产权制度。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要与完善的组织制度相结合。
篇二组织和管理这两个概念是相互联系的。
组织是管理的保证,企业的管理制度再好,如果没有组织保证,这个管理制度也是行不通的。
组织制度现存问题需要解决两个,一是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一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问题。
组织结构随着公司制度的建立逐步得到完善,但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依然问题重重,主要是还没有解决好内外部四种人的关系。
外部四种人有政府、客户、债权人、社会公众;内部四种人有股东、董事(独立董事)、经理、职工。
管理的任务就是协调好这八种人的利益关系,保持一种利益的平衡,侵害任何一种人的利益,企业管理都是不成功的。
完善管理体制创新。
篇三人类发展的历史证明,当环境复杂变化的情况下,组织就要产生多种行为模式来应付不同的要求,以适应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积极做出合理调整,必须进行管理体制创新,把企业原来相对独立的管理职能组织成为联系紧密、协调一致的生产经营统一体系,最终使企业的综合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如何调整自身的组织结构,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是需要一个企业随时创新的问题。
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容。
篇四(1)决策制度。
第一,管理者要在决策中把科学性和艺术性很好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在决策中要把科学决策作为企业管理制度重要的组成部分,提高决策质量:另一方面也要在决策中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集思广益,加强决策的民主性、多元性。
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三大创新问题
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三大创新问题无论是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甚至连那些想了解企业的人,要探讨企业问题,必然会涉及到企业的三大问题:第一个是企业制度创新的问题;第二个是企业战略创新的问题;第三个是企业文化创新的问题;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现在MBA的核心教学内容的设置,也都是以上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为中心,围绕着上述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展开,并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加以细分化和具体化,使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通过不同的教学课程展现出来;因此,在这里,我们首先对这三个问题做一个大致的描述;一、企业制度创新所谓企业制度创新,就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要不断对企业制度进行变革,因而通常也可以称之为企业制度再造;企业制度创新对企业来讲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企业对各生产要素的组合,实际上就是依靠企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不少人在谈到企业的定义的时候,往往都认为企业就是一个将各种生产要素按一定制度而组合起来的经营主体;由此可见,企业制度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企业制度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企业制度是企业赖以存在的体制基础;正如我们上面所讲的,企业作为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体,实际上就是通过制度安排来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因而企业制度是对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组合的核心纽带和基础;有人讲,企业就是出资人之间的合约,也就是出资人以契约方式规定出企业制度,然后按照所规定的企业制度来组建企业;因此,没有企业制度,就根本谈不到企业的存在,当然更谈不到企业的发展,因而企业存在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就是企业制度;二企业制度是企业及其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因为企业本身的运行行为以及企业内部的各种组织机构的活动行为,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约束,所以企业制度决定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规则和行为规范;企业及企业中的各种组织机构,都必须遵守企业制度的安排,不能违反企业制度的任何一种安排;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说,企业制度实际上是企业本身以及企业的构成机构的行为准则;三企业制度是企业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组成人员,无论是CEO,还是一般的普通员工,其行为都必须遵守体现企业制度要求的各种规则,也就是要按照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员工的行为进行规范,而规范员工的行为的准则,就是企业制度;正是基于此,人们通常把企业制度称之为员工的行为规范;四企业制度是企业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企业的活力虽然来自于许多方面,但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制度安排;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有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有活力的;反之,如果企业制度的安排非常不利于调动企业中的各个生产要素的积极性,那么这个时候企业就是最没有活力的;就像中国原来的国有企业之所以没有活力,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有问题,它们的企业制度安排无法充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因此,企业制度是企业活力的最重要的保证,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根本不可能有企业的活力;五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体制框架;企业要有序化运行,就必须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而要按照一定的程序运行,就必须要有一个运行的程序,程序要对企业运行有约束,那么约束企业运行的程序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企业制度;因此,企业制度实际上就是约束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的行为以及企业本身行为的一种准则;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的有序化发展,就必须有良好的企业制度;没有良好的企业制度,就没有企业的有序化运行;例如,我们有的民营企业之所以无法有序化地运行,就是因为缺乏一个良好的企业制度,因而有的民营企业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活力是很充足的,但是没过几年就消亡了,原因就在于它的企业制度设计不合理,企业制度设计也可能确实调动了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及企业的活力,但是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有效约束,因而很快就消亡了,成为短命的企业;由此可见,企业制度是企业有序化运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障;六企业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企业的所有经营活动,无论是生产经营活动,还是资本经营活动,都必须要在一定的体制框架中进行,这种体制框架,就是企业制度;因此,可以说,没有一种合理的企业制度安排,就不可能有企业的高效经营活动,因为没有企业良好的企业制度,企业经营的活动就没有体制保障,从而企业的经营活动就根本无法高效地展开;正是基于此,所以人们通常说,高效的企业经营活动实际上是有赖于良好的企业制度的;正因为企业制度有着上述这六个方面的重要性,所以讨论企业问题,首先要讨论的是企业制度创新问题;也就是说,所有要研究企业问题的人以及经营企业的人,都首先要考虑企业制度的创新问题;就经营企业的人来说,如果企业制度问题解决不好,就谈不到企业充满活力的问题,也就谈不到企业的有序化发展的问题,当然更谈不到企业高效益经营的问题;就研究企业问题的人来说,如果搞不清楚企业制度创新问题,就根本不可能深入地把握企业的实质性问题,从而就不可能正确地研究企业问题;由此可见,讨论企业问题,往往首先需要研究的,就是企业的制度创新问题;二、企业战略创新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企业战略的本意,就是指企业的经营战略,因而人们通常所讲的企业战略或企业发展战略,实际上就是指企业的经营战略;现在有的人把企业战略的内容扩大到体制发展战略以及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实际上是不对的,企业战略就是指企业经营战略;因此,我们这里讲的企业战略,就是指企业的经营战略;所谓企业经营战略,就是指企业所有的经营活动的方略和策略以及企业经营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当然也包括了它们之间的有效组合;由此可见,企业经营战略实际上就是企业经营活动的纲领,即企业的行动纲领;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经营战略的创新,才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具体来说,企业战略的重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要点;一企业经营战略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成败的关键性因素;也就是说,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看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是否科学,是否合理;或者说,企业能否实现高效经营的目标,关键就在于对经营战略的选择,如果经营战略选择失误,那么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就必将全盘皆输;所以,企业经营战略实际上是决定企业经营活动的一个极其关键的和重要的因素;二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实现自己的理性目标的前提条件;企业为了实现自己的所谓生存、盈利、发展的理性目标,就必须首先要选择好经营战略,经营战略如果选择不好的话,那么最后的结果就可能是企业的理性目标难以实现;目标有赖于战略,战略服务于目标,它是贯穿于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的一个重要规律,因而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三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长久地、高效发展的重要基础;企业要长久地高效发展,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对自己的经营战略作出正确的选择;如果经营战略选择失误了,即是企业在某一段时间里具有较强的活力,但是企业最终却很难成为百年老店,只不过是一种过眼云烟方式的短命企业;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不少企业之所以在发展中失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就是因为它们的经营战略选择失误导致了企业的衰亡;例如我国原来的珠海巨人集团就是如此;巨人集团最后失败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经营战略选择的失误;本来它是从事IT产业的,但是最后却选择了房地产这种自己并不熟悉的经营领域,最终由经营战略选择的失误,使得这样一个当时知名度很高的企业,却在短时间中垮台了;四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有效保证;在现实经营活动中,企业具有活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企业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而比较优势的发挥,则在于自己对经营战略的选择,即在经营战略中充分体现自己的比较优势;如果一个企业选择了不能体现自己比较优势的经营战略,那么这个企业最后肯定就会完蛋,根本谈不到高效发展的问题;由此可见,经营战略的选择,实际上是企业对自己的比较优势的选择,只要对自己的比较优势选择好了,那么这个企业才能充满活力,因此经营战略是企业活力的有效保障;五企业经营战略是企业及其所有企业员工的行动纲领;一个企业的负责人按照什么准则来安排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只能是依据企业经营战略,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必须要服从于自身的经营战略,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更改企业已经决定的经营战略;由此可见,如果企业没有一个作为行动纲领的经营战略,那么就会出现企业领导人随意改变企业的经营活动战略的情况,从而使得企业的经营活动没有一个有效的良好约束;总之,从上述几个要点可以看出,企业经营战略创新,是企业高效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经营战略创新直接涉及企业成败,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无论是研究企业的人,还是经营企业的人,甚至是那些想了解企业问题的人,都应该对企业经营战略问题有一个全面深刻的把握;三、企业文化创新企业作为一种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活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也就是说,企业是人格化的企业,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正是因为如此,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的经营战略的创新,最终都必然会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也就是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文化,就其形式来讲,它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而就其内容来讲,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等与企业相关的活动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因此,企业文化也是企业高效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要点上;一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任何企业都会倡导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而且要求自己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员工的价值理念,从而使自己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成为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灵魂;因此,企业文化实际上是指导企业及其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这种价值理念体现在每个员工的意识上,当然最终就成为指导员工行为的一种思想,因而企业文化最终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从现实状况来看,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恰恰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以及经营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一种要求,也就是要求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因而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作为企业的灵魂而存在;二企业文化是保证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实现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实际上是人的组合体,而人又是有思想的,任何人的行为都会受到自身思想的指导和约束,因此,企业文化作为每个企业员工的一种价值理念存在,当然就会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发生应有的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的行为准则,从而会对企业发生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既包括激发企业活力的作用,也包括约束企业行为的作用;正是因为企业文化作为员工的价值理念存在,而员工又会受到自身理念的作用,所以企业文化能够使员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因而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的思想保证;三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要求在员工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反过来,企业文化也会对企业制度的安排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有一种反作用,因为人的价值理念支配人的选择及行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企业文化的创新,必然会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这种价值理念的创新,会推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制度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上,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四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只有人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才能使企业最终充满活力,而人的积极性的调动,则往往又是要受到人的价值理念的支配,只有人在价值理念上愿意去干某件事的时候,那么人才有内在的积极性,如果人对某件事在理念上不认同,即使强迫他去干,也不一定会干好;因为他虽然会被动地被迫执行命令去干这件事,但他并没有内在的积极性,因而不一定会干好;所以,要让企业中的每一个人能够积极地去从事某项活动,就要首先让他在理念上认同这件事;所以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必然就会直接涉及企业的活力,作为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而存在;五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所有员工的行为都应该规范,而规范的准则,就是要求员工能够很好地遵守和贯彻企业制度的安排及企业经营战略的内在要求;因此,所有员工的行为规范,都来自于企业制度的安排,以及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但是如前所述,人是有思想的,人的行为受思想的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因而对于人在企业运行过程中的规范,应该要有一种内在的约束才行,这种内在约束就是指,当一个人在思想上觉得自己应该如何去干的时候,他才能形成内在约束;也就是说,当人在价值理念上对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选择认可的时候,那么企业制度安排和企业战略选择就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而存在,从而人才能内在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自己约束自己,使得约束有自我性,称之为自我约束;只有在这种内在约束起作用的条件下,企业才能最终保证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的有效实行;总之,企业文化为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略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必然会从内在性上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从而成为规范企业行为的内在约束力;总之,从上述五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企业文化实际上是企业的一个极其关键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企业文化的问题,企业文化同企业制度、企业经营战略一样重要,也是企业问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企业组织创新ppt课件
7
过渡页
第一节
企业制度创新
第二节
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第三节
企业文化创新
8
一、工业社会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工业经济中的企业试图通过层级结构来规范为单个成员的参与者 在企业活动中的关系和行为。
层级结构的主要特征: 直线指挥,分层授权 分工细致,权责明确 统一标准,关系正式
9
13
二、知识经济与企业文化创新
知识经济可能促使企业文化以下四个方面的调整: 企业文化将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的重要,甚至是主要的手段 企业文化将是人们自觉创造的结果,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一种副产 品 作为人们自觉行为结果的企业文化不仅是记忆型的,而且是学习型的, 或者更准确地说,主要不是记忆型的,而是学习型的 企业文化将在强调主导价值观与行为准则的同时,允许异质价值观和行 为准则的存在
提高产品质量,降 低产品成本,主要 是由企业完成的, 外部一般很难替代 企业来从事这项工 作
生产手段创新
借助外部力量和组 织内部结合。既可 能是产品创新或工 艺创新的结果,亦 可能由此而引发产 品或技术的创新。
16
三、创新水平的选择
创新水平的选择与创新基础的选择: 都涉及通过创新可能达到的技术先进程度 创新基础的选择:可能导致整个行业的技术革命,特别是基础研究导 致的创新可能为整个行业和生产提供一个全新的基础 创新水平的选择:主要是在行业相对于其他企业而言的,是决定“先 发制人”还是“后发制人”的问题 两种创新水平的选择: 先发制人:在行动上“先人一步”,目的是在市场竞争中“高人一筹” 后发制人:采用追随的战略,其目的也是先至,是为了制人,而非受 制于人
14
一、创新基础的选择
2第二章 管理组织与制度创新
第二章管理组织与制度创新一、管理组织的功能现代企业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规模在不断扩大,有的已经发展成为跨国公司。
要使规模庞大的企业有效工作,离不开管理组织职能的发挥。
管理组织的功能在于把平凡的个人变成组织的非凡人,把靠个人不能完成的课题,变成靠组织顺利解决和实现的课题。
可见,有了管理组织才可能有聚合,并产生出聚合力。
企业管理组织就是指企业为了达到经营目标,把必须要做的各种业务活动进行分类分层,形成职位(或职务)结构,赋予各个职位(或职务)恰当而明确的责任和权限,规定相互之间协调的关系,形成正式的人际结构。
或者说,现代管理组织是以事(工作)为媒介的,以人为中心的、正式的职位结构。
组织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三项,即工作人员、规章制度和组织信息。
其中人是最主要的,因为不仅管理的各项职能要靠人去完成,人员素质决定着管理效率,而且人的创新意识还决定着组织创新的程度。
企业的组织结构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企业规模的变化和生产工艺的变化不断变化的。
规模较小的企业比较适合采用直线制和直线职能制,而大企业则适合采用事业部制、模拟分权管理结构形式。
组织设计的原则是要使组织保持精简高效、权责明确、沟通便捷、便于统一指挥。
二、组织创新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人们的思维必须与时俱进,目前国内外许多有开拓精神的公司,都在对新的企业结构进行探索和试验。
组织创新的总趋势是传统的,森严的垂直等级制度正在逐渐失效,公众参与管理势在必行。
企业管理权也由高度集中逐步走向分散。
这样一来,传统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逐渐向大森林型组织结构演变。
所谓金字塔型组织结构,就是企业的管理组织从结构上层层向上,逐渐缩小,权利逐渐扩大,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形成一种纵向体系。
大森林型组织结构则是减少管理层次,形成同一层次的管理组织之间相互平等,横向联系密切,像一棵棵大树组成大森林那样形成横向体系。
组织刚性正在向柔性过渡,将来有效的组织结构是由一些单元或组件构成的,任务或目标完成后可以拆卸,甚至可以放弃。
第六讲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第六讲国有企业制度创新
一、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制度创新。
今天,随着市场
经济发展,国有企业要与市场经济紧密相连,而对市场经济有效运作和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制度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
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制度创新的内容
1、经营管理制度创新:建立完整的公司治理体系,制定具备法律效
力的经营管理制度,实现经营管理决策流程科学化、可操作性强、经营管
理效率高、降低业务风险;
2、企业组织结构创新:建立科学的企业组织结构,例如建立产品、
销售、采购、财务、技术等多种组织机构,涵盖办公部门等,实现企业组
织结构更加规范;
3、企业激励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企业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工作
热情,鼓励和引导员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4、资源配置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资源配置制度,实现资源的高效
利用,确保企业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制度创新的实施过程
1、设立驱动力:企业制度创新的驱动力来自于企业经营战略的改变,因此,企业制度创新首先要从战略层面出发,明确企业的经营战略,从而
设立制度创新驱动力。
制度创新名词解释
制度创新名词解释制度创新是指以适应新情况、满足新需要为目的,从已有的制度中进行的一种新的制度变迁或制度改革。
它是整个管理制度的基础。
当今社会制度创新可分为政治制度创新、法律制度创新、金融制度创新、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等。
制度创新对于经济增长有着重要意义:第一,制度创新可以提高经济增长率;第二,制度创新可以降低成本;第三,制度创新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
制度创新是通过改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生产函数及相关制度,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制度创新的直接动因是来自于管理者对现状不满。
公司治理结构安排和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之间的权责关系是重大问题。
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公司治理机制缺失和不完善的问题,其原因除了我国证券市场发育不成熟外,根本原因还在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
上市公司的“三会”机制应该是独立运作、各司其职、相互制衡的。
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上市公司存在两种类型的“三会”机制:一种是通常意义上的“一元机制”,即由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三个主要机构共同组成公司的决策和执行机构;另一种是独立的公司经营者的利益机制,由总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
这两种形式的公司治理机制都难以有效防止经营者损害所有者的行为。
建立多元化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解决“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实际上,我国股份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过分强调公司的外部治理结构,而忽视了内部治理结构的作用。
通过治理结构安排,可以实现公司治理功能。
这就要求把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防范制度作为重要内容。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关系是股东与债权人的关系如何体现,在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应该怎样确定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公司治理结构制度包括所有权制度、管理制度、监督制度、激励约束制度等方面。
内部治理结构制度作为企业制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是反映一个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
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
制度创新包括哪些内容制度创新是指在原有制度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和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制度的效率和适应性。
制度创新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度创新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组织结构是一个企业或组织内部的基本框架,它的合理性和高效性对于整个企业的运行至关重要。
在制度创新中,可以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制度创新包括管理模式的创新。
管理模式是企业或组织内部的管理方法和理念,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在制度创新中,可以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另外,制度创新还包括流程优化和标准化。
流程优化是指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流程进行精简和优化,消除各种不必要的环节和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标准化是指制定统一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使各项工作都能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提高工作的规范性和可控性。
此外,制度创新还包括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
技术创新是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信息化建设是指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企业内部的各项工作进行管理和协调,提高信息的共享和利用效率,提高企业的反应速度和决策水平。
最后,制度创新还包括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
文化建设是指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增强员工的凝聚力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人才培养是指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综上所述,制度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管理模式的创新、流程优化和标准化、技术创新和信息化建设、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只有从多个方面入手,全面推进制度创新,才能真正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组织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组织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研究一、前言以企业为代表的组织体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不同的制度挑战。
目前,全球各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如何创新企业制度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中,组织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被广泛认为是成功之路的重要支点。
本文将围绕组织创新和企业制度创新展开讨论和研究。
二、组织创新组织创新是指以改进和创新的方式加强和调整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实现高效的运营方式和高水平的成果。
组织创新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的本质是拥有更好的管理者和创新人员。
组织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 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采用先进的组织缩编方式、规范的内部管理流程和有效的资源调度方案等,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2. 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
鼓励员工发挥个人能力和潜力,为企业挖掘更多的创新机会。
3. 促进企业内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
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提高内部资源利用效率,同时加强企业与外部资源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互通共享。
4. 探寻新的商业模式。
通过创新商业模式,拓展企业新的业务领域和发展空间。
组织创新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制度的调整和完善,另一方面是人才的选拔和培养。
企业需要具备不断探索和创新,积极适应市场变化的精神,同时培养一支高素质创新队伍。
三、企业制度创新企业制度创新是指企业通过制度的创新和改进,提高企业的成效和竞争力。
企业制度创新可以分为三个维度:机制、流程和制度。
其中,机制包括经营机制、管理机制、控制机制等;流程包括经营流程、管理流程、决策流程等;制度包括财务制度、人力资源制度等。
企业制度创新是提高企业契合度和自适应能力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的价值提升,同时也可以促进整个产业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四、组织创新与企业制度创新的互动企业的组织创新与制度创新不是孤立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
组织创新可以为企业的制度创新提供更加灵活、创新的管理模式和组织框架,同时也可以为制度创新提供人才保障和创新资源。
制度创新的知识点总结
制度创新的知识点总结一、制度创新概念制度创新是指在现有制度框架下,通过改革、完善、更新等手段引入新的规则、机制,以解决新问题、适应新环境、满足新需求的过程。
制度创新的核心在于对现有制度的优化和创新,以达到更好的治理效果和社会效益。
制度创新既可以是政府的宏观政策创新,也可以是企业组织内的微观管理创新,甚至可以是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等非政府实体的制度变革。
二、制度创新的价值1. 解决社会问题:制度创新可以针对社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现有制度的变革和优化,使之更能适应社会需求,有效解决社会问题。
2. 推动经济发展:制度创新可以创造更具竞争力的市场环境,促进企业竞争与创新,激发社会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发展。
3. 提高治理效率:通过制度创新,可以优化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增强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三、制度创新的类型1. 政府制度创新:政府在管理、决策、监管等方面出台新的制度安排,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提高治理效能。
2. 企业制度创新:企业通过改革管理体制、优化流程、创新技术等方式,提高企业效率和盈利能力。
3. 社会组织制度创新: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等通过自律规范、组织结构优化、合作创新等形式,推动社会服务和公益事业的发展。
4. 金融制度创新: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金融产品创新、金融科技应用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促进金融活动的健康发展。
四、制度创新的关键1. 综合立体性:制度创新需要兼顾政策法规、市场机制、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形成系统性创新。
2. 有效实施性:制度创新需要落实到各级管理实践中,实现政策的执行和效果的验证。
3. 摸索适应性:制度创新是一个不断摸索和适应的过程,需要充分尊重实践探索和经验积累。
4. 利益平衡性:制度创新需要平衡各方利益,使改革过程中的影响尽可能减少,防止出现社会冲突和阻力。
五、制度创新的案例1. 政府部门推动市场化改革,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政策,推动企业登记、审批等流程简化,降低企业注册资本门槛,推动市场活力的释放。
的组织制度创新知识点归纳
的组织制度创新知识点归纳一、引言组织制度创新是现代管理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对于企业和组织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组织制度创新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探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主题。
二、组织制度创新的定义组织制度创新是指对企业或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管理模式等进行改革和创新的过程。
它包括了组织结构的重新设计、工作流程的优化和员工激励机制的改革等方面。
三、组织制度创新的重要性1. 提高效率:通过优化工作流程和管理模式,组织制度创新能够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并提高企业或组织的竞争力。
2. 增强创新能力:通过引入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制度创新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为企业或组织带来更多创新的机会。
3. 加强员工凝聚力:组织制度创新可以建立一种公平、公正和激励的管理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凝聚力,降低员工流失率。
4. 促进可持续发展:组织制度创新能够使企业或组织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适应和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四、组织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1. 组织结构创新:包括组织层级结构的优化调整、权力分配机制的改革、团队协作模式的创新等。
2. 工作流程创新:通过引入信息技术、自动化设备等手段,对工作流程进行改造和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绩效管理创新:重新设计和优化绩效评估体系,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4. 文化建设创新:倡导创新文化,打破传统约束,鼓励员工敢于尝试和创新。
5. 知识管理创新:建立知识共享平台,提高组织的学习与创新能力。
五、组织制度创新的成功案例1. 谷歌公司:谷歌一直致力于建立开放、自由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创新与探索,并通过分级管理的方式,保持了高效的组织协作能力。
2. 京东集团:京东推行的“双向选择”制度让员工能够自主选择自己的工作项目,极大地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3. 西南航空公司:西南航空以员工为中心,推崇“肯定员工、回报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强大的员工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我国私营企业组织制度创新思路
合理等 问题 。具体体现 为 :
在企 业组织职权方面 ,一方面是权 力 分配 不够科学 ,一些私营企业 ,特 别是 中 小型企 业存在过分集权 的情况 ,企业的各
项 决策都集 中在 私营企业主手 中,容 易使
私营企业主忙于 应付 日常事务 , 能集中 不
( )合 理 的 企 业 组 织 制 度 是 实现 企 二
业 目标 、提 高经 济效 益 的 重要 保 证
企业 的组织制度可 以提高企业 竞争 力 而引起更多的关注。一方面 ,企业通过组 织制度创新 , 保企 业战略的有效实施。 确 战
我 国 私 营 企 业 组 织 制 度 的 现
私营企 业主管理企业出谋划策 ,但不进 行 指挥命令 。
在一些 大型私营企业 中 ,由于经 营规
模大, 产品种类较 多 , 生产 工艺 差别较大 , 市 场分 布较广且变化较 快 ,因而采 用事业 部制 的组织形式。这些企 业的主要特 点是 “ 中决策 ,分散经营 ” 集 ,即在集权领 导下 实行分 权管理 。公 司最 高管理机构 只保 留 方针政 策的制定 、重要 人事任免 以及投 资 决 策 、资 金统一 调度和 监督检 查等 权力 , 运 用利润等指导对事业 部进行控 制 ,其他 权 力尤其是供 、产 、销 和产品开发方 面的 权 力尽 量下放 ,使企 业最 高决策机构 能集
直接指 挥和管理 , 管理 人 员执 行全部 管理
内 容 摘 要 :我 国 私 营企 业 组 织 制 度 一 般 采 用 以 层 级 制 为 核 心 特 征 的 组 织 制 度 。 受 企 业 外 部 和 内部 各 种 因 素 的 影 响 ,在 一 部 分 企 业 中存 在 着 对 建 立 完
创新的概念和类型
创新的概念和类型概念:创新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产品、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
类型:一、目标创新目标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是在一定的经济环境中从事经营活动的,特定的环境要求企业按照特定的方式提供特定的产品。
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要求企业的生产方向、经营目标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与其他社会经济组织的关系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新的经济背景中。
至于企业在各个时期的具体的经营目标,则更需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一)创新目标体系创新目标要根据具体的内容如制度创新、组织创新而做出具体的决定。
它是多层次的、多方位的,它是由多种目标组成的多目标体系。
事实上,企业要实现其他方面的目标均离不开创新目标,创新目标应该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二)创新目标的设置1.目标先进合理创新目标的设定与创新主体的能力相符,与企业管理发展的阶段性要求相符,从而使得创新主体经过努力之后能够达到。
2.目标体现自主性创新目标最好由创新主体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所处的环境自主设定。
3.目标具备协调性由于创新有时涉及整个企业或企业的某些方面,因此创新的最终成功不仅取决于创新主体的努力,还取决于企业有关方面和员工的配合。
所以设定创新目标的时候应包含协调配合方面的要求,还包含企业应给予一定资源、资金的支持,以便在创新过程中能够减少阻力,获得支持。
4.目标具有经济性创新是一种有形投入和无形产出的创造性活动,有些创新活动给企业带来的巨大收益往往很难在账目上得到真实反映,但创新投入的成本却能够在账目上清晰地反映出来,这种特殊的投入产出关系常常会使有些人觉得创新得不偿失,从而抵触或反感创新。
因此,在设定创新目标时也要科学全面地进行投入产出分析,争取以尽量少的资源和资金投入,获取尽可能多的产出收益。
基层单位管理制度创新
基层单位管理制度创新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与意义为了加强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连续健康发展,特订立本《基层单位管理制度创新》(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基层单位的管理工作,包含但不限于生产车间、生产线、工程班组等。
第三条管理原则本制度的管理原则是以科学、公正、高效为基础,充分发挥员工的乐观性和创造性,努力探求协作和谐的工作氛围。
第二章组织机构第四条职责1.设立基层单位管理委员会,负责订立、修改和完善本单位的管理制度。
2.基层单位管理委员会由部门经理担负主任委员,各部门主管担负委员,行政人员担负秘书。
第五条会议制度1.基层单位管理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由主任委员主持。
2.会议由秘书负责组织召开,订立会议议程,并记录会议内容与决议。
3.会议讨论与决策应以多数看法为准,如有必需可通过表决方式决议。
第三章岗位责任第六条岗位职责1.每个基层单位应明确设置岗位职责与权限,确保每个员工清楚了解本身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
2.岗位职责应包含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要求等具体指标,以便开展绩效评估。
第七条岗位评估1.岗位评估由部门经理负责,评估结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
2.岗位评估应针对职责履行情况、工作效率等方面进行评估,既重视定性评价,又重视定量评价。
第四章资源管理第八条设备管理1.基层单位应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包含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和报废等方面内容。
2.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做好设备巡检和维护,并及时上报设备故障和损坏情况。
第九条资源调配1.资源调配应依照生产需求和工作任务的优先级原则进行,合理配置各类资源。
2.资源调配应公平合理,充分考虑员工本领和实际需要,避开挥霍和重复。
第五章绩效评估第十条绩效指标1.基层单位应订立绩效评估指标,既包含个人绩效指标,也包含团队绩效指标。
2.绩效指标应依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具体订立,量化和明确可衡量的标准。
第十一条绩效考核1.绩效考核应以公正、公平、客观的原则进行,避开主观性和随便性。
企业组织创新
企业制度的定义: 规定或调节企业内部不同参与者之间权力关系和利益
关系的基本原则或标准的总和。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创新
♦ 在知识社会,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 企业内部的权利关系正朝向知识拥有者的 方向变化。
♦ 企业的制度结构正从“资本的逻辑”转向 我们所称的“知识逻辑”。
♦ 权力派生于知识(特别是协调知识)的供应, 利益(经营成果的分配)由知识的拥有者所 控制,正逐渐成为后工业社会或知识社会 的基本特征。
♪ 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不是为了取得产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为 了实现其价值。
♪ 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经营有赖于不同参与者在不同的环 节和方面提供不同的贡献。
♦ 企业欲求其经营有效,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① 选择正确的经营方向、内容和规模,使企业产品符合社会 需要,以保证产品价值的实现。
② 充分利用能够筹集到的各种资源,使有限的投入获得尽可 能多的有效产出。
♪ 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 的。
♪ 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于其职位,而 是来自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
企业文化创新
♦ 企业文化的定义: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 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 准则和行为方式。
♦ 企业文化的基本功能:
行为激 励功能
行为导 向功能
③ 引导参与者的行为选择,诱发他们提供企业所需的贡献, 形成实现企业目标所需的合力。
企业制度及其功能
♦ 企业制度的基本功能:
♪ 导向功能:指企业制度指导企业经营方向的选择、引 导稀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的功能。
♪ 激励功能:指企业制度诱导各类参与者提供符合企业 要求的贡献的功能。
企业组织创新
-
1 1.企业制度创新 2 2.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3 3.企业文化创新
1
1.企业制度创新
2
2.企业层级结构创 新
3
3.企业文化创新
3.企业文化创新
一、工业社会的企业制度结构特征及其原因 特征:资本逻辑 原因:资本是最为重要的,最为稀缺的 二、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创新 特征:知识逻辑 原因:知识正变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 操作知识:人作用于物的劳动管理知识:人作用于人的劳动
3.企业文化创新
第二节企业层级结构创新 一、工业社会的企业层级结构及其特征 1.直线指挥,分层授权 2.分工细致,权责明确 3.标准统一,关系正式 作业方法标准化 企业政策的统一性
3.企业文化创新
二、知识经济与企业层级结构的改造 1.背景变化 供不应求一→供过于求 需求无差异→多样化、个性化简单稳定的环境一复杂多变的环境 2.网络结构(弹性的、分权化的) 由各工作单位组成的联盟,而非严格的等级排列 企业成员在网络组织中的角色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变化的 企业成员在网络结构中的权力地位不是取决其职位,而是来自于他们拥有的不同知识
3.企业文化创新
谢谢观看
-
THANKS FOR WATCHING
谢谢观看
汇报人:xxxx 汇报时间:20XX年X月
3.企业文化创新
三、网络化的层级组织 集权与分权的统一 稳定与变化的统一 一元性与多元性的统一
企业创新管理制度
企业创新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司创新管理制度的目的和依据1.1 为了促进公司的创新本领和竞争力的提升,规范和推动创新管理工作,订立本制度。
1.2 本制度依据《公司章程》《创新管理条例》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条创新管理的定义2.1 公司创新管理是指在公司内部导入创新理念和方法,进行创新活动的过程。
2.2 创新管理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公司创新效率和创新质量。
第三条创新管理的原则3.1 顶层设计原则:公司领导层树立创新导向的思想,供应全力支持并订立相应的管理决策。
3.2 决策流程原则:公司创新管理活动应遵从合理的决策流程,确保科学决策和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3.3 人才驱动原则:公司重视培养和引进具有创新本领和激情的员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创新活力。
3.4 连续改进原则:公司创新管理应连续改进,吸纳新技术、新方法,适应市场和行业的变动。
第二章创新管理体系第四条组织结构4.1 公司设立创新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组织和协调创新管理工作。
4.2 创新管理部门下设创新管理团队,负责具体的创新项目的推动和管理。
4.3 公司各部门应设立创新管理岗位,建立创新管理团队,保障创新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五条创新管控流程5.1 创新项目立项:创新项目在初步确定后,需要依照公司的立项流程进行申报和评审。
5.2 创新项目开发:创新项目开发阶段需要依照项目管理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确保项目能够定时、按质量要求完成。
5.3 创新成绩评估:创新项目完成后,需要进行成绩评估,评估结果将作为后续项目立项和评审的参考。
5.4 创新成绩推广:对评估合格的创新成绩,创新项目团队应订立推广计划,并与营销部门合作进行推广。
第六条创新资源配置6.1 公司应合理配置创新资金,确保创新活动的顺利进行。
6.2 公司应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供应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
6.3 公司应建立创新资源库,收集和管理公司的创新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条创新管理评估7.1 公司应定期对创新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创 新 内 容
六、市场创新
伴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新产品的开发,必然带来企业对新市场的开拓和占 领,继而引起市场结构的新变动和市场机制的创新问题。所谓市场创新是指企 业从微观的角度促进市场构成的变动和市场机制的创造以及伴随新产品的开发 对新市场的开拓、占领,从而满足新需求的行为。
七、产品创新
产品是企业向外界最重要的输出,也是组织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产品创新 包括产品的品种和结构的创新。品种创新要求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根据 消费者偏好的转移,及时地调整企业的生产方向和生产结构,不断开发出用户 喜欢的产品;结构创新在于不改变原有品种的基本性能,对现有产品结构进行 改进,使其生产成本更低,性能更完善,使用更安全,更具市场竞争力。
L/O/G/O
创新内容
一、观念创新
管理观念又称为管理理念,指管理者或管理组织在一 定的思想支配下,由现实条件决定的经营管理的感性知识 和理性知识构成的综合体。管理观念必定受到社会的政治、 经济、文化的影响,是企业战略目标的导向、价值原则, 同时管理的观念又折射在管理的各项活动中。
二、目标创新
目标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各个时 期的具体经营目标,都要适时地根据市场环境和消费需求 的特点及变化趋势加以整合,每一次调整都是一种创新。 而作为创新管理的目标,是指企业创新活动所要达到的目 的和结果,它反映并体现企业创新的水平和发展方向。它 既可能是创新主体希望达到的最终结果,也可能是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方式的引入。所谓新的生产方式,具体是指企业 从投入品到产出品的整个物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突变”。它既包括原材料、 能源、设备、产品等硬件创新,也包括工艺程序设计、操作方法改进等软件创 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起到了日益广泛和深刻的推动作用, 人们通过自己的日常观察便可察觉这种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企业组织制度创新一、企业组织结构的基本类型随着企业的产生和发展及领导体制的演变,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迄今,企业组织结构主要的形式有: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模拟分权制,矩阵结构等。
(一)直线制直线制是一种最早也是最简单的组织形式。
它的特点是企业各级行政单位从上到下实行垂直领导,下属部门只接受一个上级的指令,各级主管负责人对所属单位的一切问题负责。
厂部不另设职能机构(可设职能人员协助主管人工作),一切管理职能基本上都由行政主管自己执行。
其结构如图1所示。
见P83。
图1直线制组织结构的优点是:结构比较简单,责任分明,命令统一。
缺点是:它要求行政负责人通晓多种知识和技能,亲自处理各种业务。
这在业务比较复杂、企业规模比较大的情况下,把所有管理职能都集中到最高主管一人身上,显然是难以胜任的。
因此,直线制只适用于规模较小,生产技术比较简单的企业,对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比较复杂的企业并不适宜。
(二)职能制职能制组织结构,是各级行政单位除主管负责人外,还相应地设立一些职能机构。
如在厂长下面设立职能机构和人员,协助厂长从事职能管理工作。
这种结构要求行政主管把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力交给相关的职能机构,各职能机构就有权在自己业务范围内向下级行政单位发号施令。
因此,下级行政负责人除了接受上级行政主管人指挥外,还必须接受上级各职能机构的领导。
其结构形式如图2所示图2 职能制组织结构简图职能制的优点是能适应现代化工业企业生产技术比较复杂,管理工作比较精细的特点;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减轻直线领导人员的工作负担。
但缺点也很明显:它妨碍了必要的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形成了多头领导;不利于建立和健全各级行政负责人和职能科室的责任制,在中间管理层往往会出现有功大家抢,有过大家推的现象;另外,在上级行政领导和职能机构的指导和命令发生矛盾时,下级就无所适从,影响工作的正常进行,容易造成纪律松弛,生产管理秩序混乱。
由于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明显的缺陷,现代企业一般都不采用职能制。
(三)直线-职能制直线-职能制,也叫生产区域制,或直线参谋制。
它是在直线制和职能制的基础上,取长补短,吸取这两种形式的优点而建立起来的。
目前,我们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把企业管理机构和人员分为两类,一类是直线领导机构和人员,按命令统一原则对各级组织行使指挥权;另一类是职能机构和人员,按专业化原则,从事组织的各项职能管理工作。
直线领导机构和人员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有一定的决定权和对所属下级的指挥权,并对自己部门的工作负全部责任。
而职能机构和人员,则是直线指挥人员的参谋,不能对直接部门发号施令,只能进行业务指导。
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图如图3图3 直直线-职能制的优点是:既保证了企业管理体系的集中统一,又可以在各级行政负责人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专业管理机构的作用。
其缺点是: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较差,职能部门的许多工作要直接向上层领导报告请示才能处理,这一方面加重了上层领导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造成办事效率低。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可以设立各种综合委员会,或建立各种会议制度,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起到沟通作用,帮助高层领导出谋划策。
上述三种结构统称为U型结构(United structure)。
(四)事业部制(M型结构,multidivisional structure)事业部制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总裁斯隆于1924年提出的,故有“斯隆模型”之称,也叫“联邦分权化”,是一种高度(层)集权下的分权管理体制。
它适用于规模庞大,品种繁多,技术复杂的大型企业,是国外较大的联合公司所采用的一种组织形式,事业部制是分级管理、分级核算、自负盈亏的一种形式,即一个公司按地区或按产品类别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从产品的设计,原料采购,成本核算,产品制造,一直到产品销售,均由事业部及所属工厂负责,实行单独核算,独立经营,公司总部只保留人事决策,预算控制和监督大权,并通过利润等指标对事业部进行控制。
也有的事业部只负责指挥和组织生产,不负责采购和销售,实行生产和供销分立,但这种事业部正在被产品事业部所取代。
还有的事业部则按区域来划分。
这里就产品事业部和区域事业部做些简单的介绍。
(1)产品事业部(又称产品部门化)按照产品或产品系列组织业务活动,在经营多种产品的大型企业中早已显得日益重要。
产品部门化主要是以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为基础,将生产某一产品有关的活动,完全置于同一产品部门内,再在产品部门内细分职能部门,进行生产该产品的工作。
这种结构形态,在设计中往往将一些共用的职能集中,由上级委派以辅导各产品部门,做到资源共享。
其组织结构见图4。
图4产品部门化的优点是:①有利于采用专业化设备,并能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化知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②每一个产品部都是一个利润中心,部门经理承担利润责任,这有利于总经理评价各部门的政绩;③在同一产品部门内有关的职能活动协调比较容易,比完全采用职能部门管理来得更有弹性;④容易适应企业的扩展与业务多元化要求。
产品部门化的缺点是:①需要更多的具有全面管理才能的人才,而这类人才往往不易得到;②每一个产品分部都有一定的独立权力,高层管理人员有时会难以控制;③对总部的各职能部门,例如人事、财务等,产品分部往往不会善加利用,以至(2)对于在地理上分散的企业来说,按地区划分部门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
其原则是把某个地区或区域内的业务工作集中起来,委派一位经理来主管其事。
按地区划分部门,特别适用于规模大的公司,尤其是跨国公司。
这种组织结构形态,在设计上往往设有中央服务部门,如采购、人事、财务、广告等,向各区域提供专业性的服务,这种组织结构见图5图5部门化的优点是:①责任到区域,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利润中心,每一区域部门的主管都要负责该地区的业务盈亏;②放权到区域,每一个区域有其特殊的市场需求与问题,总部放手让区域人员处理,会比较妥善、实际;③有利于地区内部协调;④对区域内顾客比较了解,有利于服务与沟通;⑤每一个区域主管,都要担负一切管理职能的活动,这对培养通才管理人员大有好处。
其缺点是:①随着地区的增加,需要更多具有全面管理能力的人员,而这类人员往往不易得到;②每一个区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加上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往往是“天高皇帝远”,总部难以控制;③由于总部与各区域是天各一方,难以维持集中的经济服务工作。
总体来说,事业部必须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相对独立的市场;相对独立的利益;事业部制的好处是:总公司领导可以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考虑全局问题;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更能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更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实现企业的内部协作;各事业部之间有比较,有竞争,这种比较和竞争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事业部内部的供、产、销之间容易协调,不像在直线职能制下需要高层管理部门过问;事业部经理要事业部的缺点是:公司与事业部的职能机构重叠,构成管理人员浪费;事业部实行独立核算,各事业部只考虑自身的利益,影响事业部之间的协作,一些业务联系与沟通往往也被经济关系所替代。
甚至连总部的职能机构为事业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时,也要事(五)模拟分权制这是一种介于直线职能制和事业部制之间的结构形式。
这种组织结构如图6所示。
图6 模拟分权制结构简图有许多大型企业,如连续生产的钢铁、化工企业由于产品品种或生产工艺过程所限,难以分解成几个独立的事业部。
又由于企业的规模庞大,以致高层管理者感到采用其他组织形态都不容易管理,这时就出现了模拟分权组织结构形式。
所谓模拟,就是要模拟事业部制的独立经营,单独核算,而不是真正的事业部,实际上是一个个“生产单位”。
这些生产单位有自己的职能机构,享有尽可能大的自主权,负有“模拟性”的盈亏责任,目的是要调动他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达到改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目的。
需要指出的是,各生产单位由于生产上的连续性,很难将它们截然分开,就以连续生产的石油化工为例,甲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直接就成为乙生产单位的原料,这当中无需停顿和中转。
因此,它们之间的经济核算,只能依据企业内部的价格,而不是市场价格,也就是说这些生产单模拟分权制的优点除了调动各生产单位的积极性外,就是解决企业规模过大不易管理的问题。
高层管理人员将部分权力分给生产单位,减少了自己的行政事务,从而把精力集中到战略问题上来。
其缺点是,不易为模拟的生产单位明确任务,造成考核上的困难;各生产单位领导人不易了解企业的全貌,在信息沟通和决策权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六)矩阵制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称为矩阵组织结构。
如图7图7矩阵制组织是为了改进直线职能制横向联系差,缺乏弹性的缺点而形成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的特点表现在围绕某项专门任务成立跨职能部门的专门机构上,例如组成一个专门的产品(项目)小组去从事新产品开发工作,在研究、设计、试验、制造各个不同阶段,由有关部门派人参加,力图做到条块结合,以协调有关部门的活动,保证任务的完成。
这种组织结构形式是固定的,人员却是变动的,需要谁,谁就来,任务完成后就可以离开。
项目小组和负责人也是临时组织和委任的。
任务完成后就解散,有关人员回原单位工作。
因此,这种组织结构非常适用于横向协作和攻关项目。
矩阵结构的优点是:机动、灵活,可随项目的开发与结束进行组织或解散;由于这种结构是根据项目组织的,任务清楚,目的明确,各方面有专长的人都是有备而来。
因此在新的工作小组里,能沟通、融合,能把自己的工作同整体工作联系在一起,为攻克难关,解决问题而献计献策,由于从各方面抽调来的人员有信任感、荣誉感,使他们增加了责任感,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项目的实现;它还加强了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和信息交流,克服了直线职能结构中各部门互相脱节的现象。
矩阵结构的缺点是:项目负责人的责任大于权力,因为参加项目的人员都来自不同部门,隶属关系仍在原单位,只是为"会战"而来,所以项目负责人对他们管理困难,没有足够的激励手段与惩治手段,这种人员上的双重管理是矩阵结构的先天缺陷;由于项目组成人员来自各个职能部门,当任务完成以后,仍要回原单位,因而容易产生临时观念,矩阵结构适用于一些重大攻关项目。
企业可用来完成涉及面广的、临时性的、复杂的重大工程项目或管理改革任务。
特别适用于以开发与实验为主的单位,例如科学研究,尤其是应用性研究单位等。
(七)多维立体型组织结构是由美国道-科宁化学工业公司(Dow Corning)于1967年首先建立的。
它是矩阵型和事业部制机构形式的综合发展。
又称为多维组织。
在矩阵制结构(即二维平面)基础上构建产品利润中心、地区利润中心和专业成本中心的三维立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