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复习巩固案 2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第一章:热学基础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让学生了解热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热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热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2.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及实例。
4. 热力学定律及其应用。
三、教学重点1. 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3.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及实例。
四、教学难点1. 热力学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热力学定律的理解。
第二章:热传导1. 让学生掌握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2. 让学生了解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热传导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热传导的定义和原理。
2. 热传导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3. 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2. 热传导的影响因素。
四、教学难点1. 热传导方程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传导的原理和规律。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热传导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热传导现象的理解。
六章:对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让学生掌握对流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对对流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 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对流现象的分类和特点。
3. 对流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对流现象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学难点1. 对流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五、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对流的定义和原理。
2.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对流现象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深化对对流现象的理解。
热力学课后习题02答案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2-1 定量工质,经历了下表所列的4个过程组成的循环,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状态参数的特性填充表中空缺的数据。
过程 Q/ kJ W/ kJ△U/ kJ1-2 0 100 -1002-3-11080 -1903-4 300 90 210 4-1 20 -60802-2 一闭口系统从状态1沿过程123到状态3,对外放出47.5 kJ 的热量,对外作功为30 kJ ,如图2-11所示。
(1) 若沿途径143变化时,系统对外作功为6 kJ ,求过程中系统与外界交换的热量; (2) 若系统由状态3沿351途径到达状态1,外界对系统作功为15 kJ ,求该过程与外界交换的热量;(3) 若U 2=175 kJ ,U 3=87.5 kJ ,求过程2-3传递的热量,及状态1的热力学能U 1。
图2-11 习题2-2解:(1)根据闭口系能量方程,从状态1沿途径123变化到状态3时,12313123Q U W −=∆+,得1347.5kJ 30kJ 77.5kJ U −∆=−−=−从状态1沿途径143变化到状态3时,热力学能变化量13U −∆保持不变,由闭口系能量方程14313143Q U W −=∆+,得14377.5kJ 6kJ 71.5kJ Q =−+=−,即过程中系统向外界放热71.5kJ(2)从状态3变化到状态1时,()31133113U U U U U U −−∆=−=−−=−∆,由闭口系能量方程35131351Q U W −=∆+,得35177.5kJ 15kJ 62.5kJ Q =−=,即过程中系统从外界吸热92.5kJ(3)从状态2变化到状态3体积不变,323232323232Q U W U pdV U −−−=∆+=∆+=∆∫,因此23233287.5kJ 175kJ 87.5kJ Q U U U −=∆=−=−=−由1331187.577.5kJ U U U U −∆=−=−=−,得1165kJ U =2-3 某电站锅炉省煤器每小时把670t 水从230℃加热到330℃,每小时流过省煤器的烟气的量为710t ,烟气流经省煤器后的温度为310℃,已知水的质量定压热容为 4.1868 kJ/(kg ·K),烟气的质量定压热容为1.034 kJ/(kg ·K),求烟气流经省煤器前的温度。
《热学》期末复习用 各章习题+参考答案
(
29 × 10 3
)
485������
(4) 空气分子的碰撞频率为
√2������ ������
√2
6 02 × 10 × 22 4 × 10
3 3
×
(3
7 × 10−10)
× 485
(5) 空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为
7 9 × 109
������
485 7 9 × 109
6 1 × 10 8������
(������ + ������ )������������ ������ ������������ + ������ ������������
(4)
联立方程(1)(2)(3)(4)解得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n
������������ ������
ln ������
������ + ∆������
ln
Hale Waihona Puke 133 101000ln
2
2
+
20 400
269
因此经过 69 × 60 40 后才能使容器内的压强由 0.101MPa 降为 133Pa.
1-7 (秦允豪 1.3.6) 一抽气机转速������ 400������ ∙ ������������������ ,抽气机每分钟能抽出气体20������.设 容器的容积������ 2 0������,问经过多长时间后才能使容器内的压强由 0.101MPa 降为 133Pa.设抽 气过程中温度始终不变.
热学二轮复习学案(公开课)
热学二轮复习学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考试(物理)大纲的说明(广东卷)知识点一分子动理论1.(1)关于分子动理论,以下说法是否正确?A ()用N表示阿伏加德罗数,M表示铜的摩尔质量,ρ表示铜的密度,那么一个铜原子所占空间的体积可表示为M/ρN.B()布朗运动反映了花粉小颗粒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运动,它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热运动.D()由氢气的摩尔体积和每个氢分子的体积可估算出阿伏加德罗常数.E()用手捏面包,面包体积会缩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F()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的运动,所以它能说明固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2)两分子趋近到不能再趋近时,将它们间距离增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力增大,分子势能减小;B分子问斥力减小,引力增大;C分子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D 当分子间距离为r O时,分子力为零,故分子势能也为零.⑶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时,油酸酒精溶液的浓度为104mL溶液中有纯油酸6 mL.用注射器测得1 mL溶液有液滴75滴.把1滴该溶液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液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和尺寸如图1所示,坐标纸中正方形的边长为1 cm.则:图1 图2 图3①油酸膜的面积是cm2;②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纯油酸的体积为 m3;③按上述数据,估测出油酸分子的直径是 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⑷下列有关气体分子动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大量分子整体统计,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有规律的B.温度升高时每个气体分子的速率都将增大,因此气体分子的平均速率也将增大C.在一定温度下,某种气体的分子速率分布是确定的D.气体的压强只跟气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压强越大解题归纳分子动理论是从微观上解释热现象的基础.抓住分子大小的测量计算,分子力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图2、3),分子运动的特征及表象.准确理解概念、正确认识现象、学好建模!知识点二气体的性质2.(1)关于气体的性质,以下说法是否正确?A()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若分子间平均距离不变,当分子热运动变剧烈时,压强一定变大.B()容器中的气体对器壁的压强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器壁而产生的.C()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相同.D()在轮胎爆裂这一短暂过程中,气体膨胀,温度下降.E()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内能仅与气体的温度有关.F()温度升高气体的体积一定膨胀.G()不论压强是否变化,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膨胀时,一定对外做功.H()在任何温标下,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等容变化时都服从p/T=恒量.⑵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处于某一初始状态,若要使它经历两个状态变化过程,压强仍回到初始的数值,则下列过程中,可采用()A.先经过等容降温,再经过等温压缩B.先经过等容降温,再经过等温膨胀C.先经过等容升温,再经过等温膨胀D.先经过等温压缩,再经过等容升温⑶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变化到状态B,气体压强随热力学温度变化如图4所示,则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气体的体积一直在变小B.气体的密度一直在变大C.气体的内能一直在增加D.气体一直在对外界做功图4解题归纳:气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又是一种特殊状态——分子间无作用力.气体的状态变化有规律、有条件,而对状态变化的解释则应抓住温度——分子平均动能、体积——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压强——单位面积上的冲击力、内能——只取决于温度.知识点三热力学定律3.(1)以下对热力学定律的认识是否正确?A()即使没有漏气,也没有摩擦的能量损失,内燃机也不可能把内能全部转化为机械能.B()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C()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D()热机中,燃气的内能不可能全部转变为机械能.E()能量耗散说明能量是不守恒的.F()自然界中进行的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G()熵是物体内分子运动无序程度的量度.H()满足能量守恒定律的客观过程并不都是可以自发进行的.I()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全部变成有用的机械功是不可能的.J()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人类一定能达成绝对零度的低温目标.⑵关于永动机不能制成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一类永动机和第二类永动机都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所以都不可能制成B.第一类永动机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第二类永动机没有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此,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第二类永动机是可以制成的。
初中热学复习教案
初中热学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复习和巩固热学的相关知识,包括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递等概念。
2. 提高学生对热学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
2. 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3. 热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复习温度、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2) 热量是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内能的多少,单位是焦耳(J)。
(3) 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升高或降低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kg·℃)。
2. 复习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1) 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2) 热传递的方式有传导、对流和辐射。
3. 复习热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1) 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回顾热学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如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数据的记录等。
(2) 数据分析:教授学生如何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温度变化、热量传递等。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复习热学知识。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来加深对热学概念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和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对热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热学问题的练习,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六、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比热容计等。
2. 教学课件:热学概念和原理的图片、动画和视频。
3. 练习题库:提供丰富的热学问题练习题。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热学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热学的兴趣。
2. 复习温度、热量、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
3. 复习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4. 复习热学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分析。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第一章:热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掌握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3. 了解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2. 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和对流。
3. 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
2. 难点: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2. 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
3. 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话题:讨论日常生活中的温度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温度、热量和内能的关系。
2. 讲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3.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和动画演示,让学生了解热量传递的两种方式。
4. 讲解热膨胀和热收缩的原理及应用。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热膨胀和热收缩现象,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热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热传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2. 了解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掌握热量守恒定律。
二、教学内容1.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2. 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热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热量守恒定律。
2. 难点: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2. 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3. 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热量守恒定律。
五、教学过程1. 复习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热传递的方式。
2. 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热传递方式。
3. 演示实验: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热传递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高一物理)第11章第11节热学复习教案02 人教版
[高二物理复习教案(共2课时)]分子热运动能量守恒复习课第2课时一、复习目标:1.通过本节习题课的复习,进一步熟悉本单元的基本内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单元要求同学们:(1)知道分子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知道物体的内能。
(2)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3)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并能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
(4)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5)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以及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不能制成。
二、复习重点:物体的内能及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热力学第一定律;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复习提问,学案导学四、教具学案五、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从分子动理论的观点看来,温度标志着什么?什么是分子的动能?什么是分子势能?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系?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组成物体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像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一样,做热运动的分子也具有动能。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间具有由它们的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这就是分子势能。
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物质的量、温度和体积有关系。
(2)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两种方式?从能量转化的观点来看,它们有什么区别?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的过程是其它形式能和内能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3)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写出它的数学表达式。
外界对物体所做的功W加上物体从外界吸收的热量Q,等于物体内能的增加△E。
这个结论叫做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W+Q=△E。
表达式中各量的符号规定:(4)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举出若干实例来说明。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
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
(5)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是什么?什么是第二类永动机?第二类永动机为什么不能制成?表述一: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变化。
初中热学专题复习教案
初中热学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掌握热量、比热容、温度等基本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3)了解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4)学会使用热学公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2)运用实验和演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3)采用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热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热学基本概念:热量、比热容、温度等;2. 热传递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3. 热学公式及计算;4. 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已学过的热学知识,引导学生回顾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热传递方式的理解。
2. 课堂讲解:(1)讲解热学基本概念,强调热量、比热容、温度之间的关系;(2)讲解热传递的两种方式:传导、对流和辐射,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3)介绍热学公式的应用,进行相关计算练习。
3. 课堂演示实验:(1)演示热传递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热传递过程;(2)演示比热容的实验,让学生了解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热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5. 课后作业:(1)巩固热学基本概念和公式的记忆;(2)运用热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热学现象。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能熟练掌握热学基本概念和原理,能正确运用热学公式进行计算;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能正确进行热传递实验和比热容实验,掌握实验方法和技巧;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生活实例,并能运用热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教学资源1. 热学教材、课件;2. 热传递实验器材:热源、冷源、温度计等;3. 比热容实验器材:烧杯、热水、冷水等;4. 生活实例素材。
热学复习教案
热学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复习初中物理热学部分二、重、难点知识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2、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及应用3、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4、能量的转化和转移5、根据比热容分析问题6、物态变化三、复习时数:2课时四教学过程:知识网络1、晶体与非晶体熔化过程分析晶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但状态不变,直到达到熔点;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开始熔化,但温度不变,直到全部熔化。
非晶体在整个吸热过程,温度逐渐上升,物体状态逐渐由固态变为液态。
二者主要区别是:熔化时,晶体温度不变,非晶体温度上升;越来越多的晶体迅速变为液态,所有受热非晶体缓慢地由固态变为液态(相对),要经历半固半液的中间状态。
2、晶体熔化、凝固的条件和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及应用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晶体凝固的必要条件:①达到凝固点点,②放热;液体沸腾的必要条件:①达到沸点,②吸热。
具体应用例题:(1)把正在熔化的0℃的冰拿到0℃的房间里,问冰能不能熔化?分析:冰要熔化,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①达到熔点,②吸热,温度为0℃,达到熔点,但周围温度也为0℃,冰不能从外界吸热(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所以不能熔化。
(2)如图所示,在大烧杯内盛一定量水,在试管内放有少量水,当烧杯内水被加热沸腾后,问试管内水能不能达到沸点,能不能沸腾?分析:当烧杯内水沸腾后,试管内水的温度与外界一致,也达到沸点,但由于不能从外界吸热,所以不能沸腾。
3、热传递过程中热量的计算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放出热量;低温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
如何计算物体吸、放热的多少呢?公式:Q=cmΔt,符号意义:Q──吸收(或放出)的热量──J;c ──比热容──J/(kg?℃);m──吸(或放)热物体的质量──kg;Δt──变化的温度──℃。
计算中须注意:(1)m的单位一定用kg;(2)Δt不是某一时刻的温度,而是变化的温度:升高的温度:Δt=t-t0;降低的温度:Δt=t0-t。
中考物理专题十一热学第2课时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学案(2021年整理)
山东省郯城县中考物理专题十一热部内容。
学第2课时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学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山东省郯城县中考物理专题十一热学第2课时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学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山东省郯城县中考物理专题十一热学第2课时温度与物态变化复习学案的全第2课时温度与物态变化考点中考要求主要题型温度、温度计使用,水的三态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规范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选择题、填空题熔化与凝固知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与凝固过程。
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蒸发与沸腾科学探究液体的沸腾,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区别与联系。
了解蒸发与沸腾在生活中的应用.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液化、知道常见的液选择题、升华与凝华化、升华与凝华现象,认识其吸放热规律及其应用。
填空题考点1:温度、温度计1.物态变化:物质存在的状态有____、____和____,2。
温度:物体的叫做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3.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有____、____和____。
温度计上的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A.估,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B。
选,根据被测量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C。
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D.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壁;E。
读,等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与液柱的相平;F。
记,测量结果由____和____组成.考点2:熔化和凝固考点清单考点梳理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从____变成____的过程叫做凝固。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
中考复习教案(热学)第一章:热学基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使学生了解热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学的定义和意义。
2. 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3.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
4. 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热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
2.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及其区别。
3. 热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利用实验法和观察法让学生了解热学的应用。
3. 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热学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热学的概念,讲解其定义和意义。
2. 讲解温度、热量和内能的概念及其关系。
3. 通过实验演示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
4. 分析热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热传递在烹饪中的应用。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生活中的热学现象,并互相交流。
六、课后作业:1. 复习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思考并记录生活中的热学现象,准备进行课堂分享。
第二章:热传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热传递的定义和意义。
2. 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和特点。
3. 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的掌握。
2. 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
2. 利用实验法和数据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热传递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步骤:1. 引入热传递的概念,讲解其定义和意义。
2. 讲解热传导、对流和辐射的原理和特点。
3. 通过实验演示热传递的现象,并收集数据。
4. 引导学生运用热传递的数学表达式进行计算。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热传递的实际应用问题,并互相交流。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热学复习课 (2)
■分析总结1:题型、题量及分值的 分布 特点(3个)
• 1、题目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
• 2、分值在10分左右。
■分析总结2:主要考点(9个)
• 1.温度计原理及其正确使用、读数 • 2.六种物态变化特点及应用
(1)液化现象的例子判断及解释 (2)熔化、凝固的图象及其意义 (3)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4)熔点、沸点的应用 (5)各物态吸放热情况 • 3.扩散现象及其意义 • 4.内能的描述、改变方法及其与热量的区别 • 5.比热容性质的描述 • 6.物质吸、放热计算及其与电学的综合 • 7.燃料热值的单位、意义及应用 • 8.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四冲程特点 • 9.能源的分类及应用
(ⅰ)使用前:要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ⅱ)使用时注意: (1)玻璃泡要完全浸入待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壁, (2)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仍要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
相平。
三种常见的温度计
1℃
实验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体温计的测量范
围是
35℃,-4最2 小℃刻度是
。寒暑
表的读0数.1℃是__________。
6℃
温度计和体温计的区别
相同点
不同点
实验室 用温度 计
体温计
1、都是根 1、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据液体热胀 冷缩的性质 制成的
2、测量范围从-20ºC到 110 ºC
1、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2、有一定的 (因为有细小缩口)
量程,都有一
定的分度值 2、测量范围从35ºC到
42ºC
【典例分析】
例1 、如图所示四种测量水温的方法,其中正确的 为( )
• 汽化两种方式: 蒸发和沸腾
人教版高二物理《热学》复习学案
高二物理《热学》专题复习学案考点一分子动理论1.[2015课标Ⅱ,33(1),5分](多选)关于扩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扩散进行得越快B.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间的一种化学反应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扩散现象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E.液体中的扩散现象是由于液体的对流形成的2.[2015海南单科,15(1),4分]已知地球大气层的厚度h远小于地球半径R,空气平均摩尔质量为M,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地面大气压强为p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由此可估算得,地球大气层空气分子总数为,空气分子之间的平均距离为。
考点二固体、液体与气体1.[2016课标Ⅲ,33(2),10分]一U形玻璃管竖直放置,左端开口,右端封闭,左端上部有一光滑的轻活塞。
初始时,管内汞柱及空气柱长度如图所示。
用力向下缓慢推活塞,直至管内两边汞柱高度相等时为止。
求此时右侧管内气体的压强和活塞向下移动的距离。
已知玻璃管的横截面积处处相同;在活塞向下移动的过程中,没有发生气体泄漏;大气压强p0=75.0cmHg。
环境温度不变。
2.[2016课标Ⅰ,33(2),10分]在水下气泡内空气的压强大于气泡表面外侧水的压强,两压强差Δp 与气泡半径r 之间的关系为Δp=r2,其中σ=0.070N/m 。
现让水下10m 处一半径为0.50cm 的气泡缓慢上升。
已知大气压强p 0=1.0×105Pa,水的密度ρ=1.0×103kg/m 3,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 2。
(ⅰ)求在水下10m 处气泡内外的压强差;(ⅱ)忽略水温随水深的变化,在气泡上升到十分接近水面时,求气泡的半径与其原来半径之比的近似值。
3.(2016课标Ⅱ,33,15分)(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 开始,经历等温或等压过程ab 、bc 、cd 、da 回到原状态,其p-T 图像如图所示,其中对角线ac 的延长线过原点O 。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热学部分复习学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热学部分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1. 温度与热量2. 热传递3. 热机4. 物质的比热容5. 热膨胀与热应力6. 相变7. 热传导二、教学目标1. 掌握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运用热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能够运用热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热传递的规律,热机的原理和分类。
难点:热传导的计算,相变的特点和规律,热膨胀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热学现象,如热水沸腾、冰块融化等,引导学生思考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讲解:讲解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温度、热量、热传递等,并通过示例和动画进行解释和演示。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热传递的规律,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4. 练习:给出一些热学问题,让学生进行计算和解决,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热学部分复习1. 温度与热量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热能的传递2. 热传递导热:固体、液体、气体的热传递对流:液体和气体的热传递辐射:热能的电磁波传递3. 热机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动力外燃机:外部热源加热工质产生动力4. 物质的比热容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5. 热膨胀与热应力热膨胀:物体温度升高时的体积膨胀热应力:热膨胀产生的内部应力6. 相变固态到液态:熔化液态到气态:汽化固态到气态:升华7. 热传导热传导:固体内部的热传递热传导公式:Q = k A (dT/dx) t七、作业设计2. 计算题:一块0摄氏度的冰块,质量为1kg,放在室温为20摄氏度的房间里,经过1小时后,冰块融化的质量是多少?3. 讨论题:热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内燃机和外燃机有什么区别?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学生对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是否清晰?是否能够运用热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2. 学生在解决热学问题时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公式和计算方法?是否能够与他人合作和交流?3. 下一节课可以进一步拓展热学的应用领域,如热工学、热力学等,让学生了解热学在工程和技术领域的重要性。
14年复习导学案付翠侠热学-2
【学习目标】1.知道晶体熔化、凝固的规律、条件和图像。
2.知道沸腾的规律、条件和图像。
3.能够识别图象,从图象中分析中有用信息。
4.通过表格中数据和特点分析得出有用信息。
5.激情参与,合作学习,我能行,我一定成功。
【学习指导】看图像时,首先要明确横轴与纵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明确单位,搞清横、纵坐标最小分度值。
在图像上选取准确的几个坐标点,横坐标为自变量,纵坐标为因变量,并将各点的横纵坐标填入设计好的表格中,最后按照上一节归纳结论的方法,进行归纳。
【应用训练】【例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刚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
然后,小刚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17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由图像可以看出,把水从91℃加热到刚开始沸腾所需时间为________ min。
(2)根据图像可以推断,如果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1min,则水的温度是________℃。
针对训练11.下表是小刚同学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要求解答下列问题: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T/℃50 57 64 71 78 85 91 96 100 100 100(1)由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当水的温度达到沸点后,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2)水银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水银,酒精温度计玻璃泡中的液体是酒精。
已知在标准大气压下,水银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39℃和357℃,酒精的凝固点和沸点分别为–117℃和78℃。
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实验时,应选用温度计。
(选填“水银”或“酒精”)图3【例2】在探究海波和石蜡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表中 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min12345678910 11 12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1)在海波和石蜡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2)该晶体的熔点是 ℃;(3)当该晶体的温度为42℃时,它处于 态。
热学复习第二课时2
初三物理 “热学”复习课案设计
初三物理“热学”复习课案设计初三物理“热学”复习课案设计复习目标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
2.温度计:准确地测量或判断物体温度的仪器,常用温度计是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物态:物质存在的状态。
常见的物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4.物态变化:物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物态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且发生吸热、放热等现象。
1.分子理论的初步知识: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有空隙,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的势能的总和。
3.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的能量。
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
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5.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创生,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6.燃料的燃烧值:1千克某种物质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燃烧值的单位是焦/千克。
7.内能的利用:加热物体和做功。
8.热机:利用内能做功的机器。
热机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包括内燃机、火箭等几种。
9.热机效率:用来做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放出能量之比。
热现象1.温度的测量(1)要测量温度,首先要建立温标,温标是根据物体的某些物理性质建立的,而物体这些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人们就得用这些性质的变化制成不同的温度计量测量温度。
(2)摄氏温标(以前也称百分温标)是将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的温度定为零度;水沸腾的温度定为100度,在零度和100度之间等分100份,每份叫做1度。
摄氏温标用“度”作单位,记作℃ 。
在0℃以下和100℃以上的温度用1℃间隔的同样大小向外扩展,在0℃以下温度记为负值。
水银温度计的主要部分是一根内径很细而均匀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是一个玻璃泡,在管和泡里有适量水银,当温度变化时,由于热胀冷缩,管内水银面的位置就随着改变,从水银面到达的刻度就可以读出温度。
热学单元复习导学案(8课时)
热学(1):温度计和熔化与凝固学习目标:1、知道温度及其单位;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常见物体的温度值和大致的温度范围; 4、知道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熔化要吸热,凝固要放热;5、知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能辨别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6、理解熔点的概念,了解一些常见晶体的熔点。
学习重点:温度的单位;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的熔点,晶体和非晶体的特点。
学习难点:理解晶体的熔点,能把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熔点联系起来。
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回顾:1、温度是表示物体的物理量,摄氏温度的单位是,表示符号是。
该温度是把的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规定为100℃。
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就是。
2、物体温度的高低要用测量,常用温度计它是根据的原理来工作的。
医药上用的体温计的测温范围是,分度值是。
3、温度计要能正确使用,使用前首先要搞清它的和,使用它测液体的温度时,要注意:(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或;(2) 要等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3) 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观察时视线与液柱上表面。
4、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是以态、态和态存在的,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做;反之,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
熔化过程要热;凝固过程要热。
5、固体分为和两类,只有对来说熔化和凝固都有固定的温度,称为和,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6、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但温度。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地吸热,且温度。
7、晶体熔化的必要条件:、。
8、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但温度。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地放热,且温度。
9、晶体凝固的必要条件:、。
二、例题分析:1、有关晶体熔点(凝固点)的应用:(1)下过雪后,为了加快雪熔化,常用洒水车在路上洒盐水。
(降低雪的熔点)(2)在北方,冬天温度常低于-39℃,因此测气温采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如果同时拔去A、B、C的木塞,情况照旧;A孔吸人空气;B孔没有水进出,也不吸人空气,C孔有水流出.
3:D
4.如图所示的P—v坐标中图线AB和BC,分别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到状态B,再从状态B到状态C的变化过程,其中气体在A、B、c三个状态时的温度分别为TA、TB和TC,则由图可知,TB=_________TA,TC=_____________TA.‘
②物体的温度越高,其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
③物体里所有分子动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④只有传热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A)①和②;(B)①和③;
(C)②和③;(D)②和④.
7:A
9.物体能够被压缩,但又不能无限地压缩,这表明①分子间有间隙②分子之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③分子之间有斥力④分子在作无规则热运动其中正确的是()
3.如图所示,封闭着理想气体的气缸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为F,已知气缸体的质量为M,活塞质量为m,横截面积为S,活塞与缸体间摩擦不计,外界大气压强P0,则缸内气体的压强为()
① ②
③ ④
(A)①或③;(B)②或③;
(C)②或④;(D)①或④.
3:A
【气体状态参量的关系】:
4.如图,在上端有活塞的厚玻璃管底部,放一小块硝化棉,用手很快地向下压缩,管内的棉花会燃烧,管内气体的内能将______;在这下压过程中,厚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_____,温度升高.
4:4,6
5.关于查理定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定律适用于一定质量的气体的等容变化的过程:
(B)气体的压强跟摄氏温度成正比:
(C)气体的压强跟热力学温度成正比;
(D)气体温度每升高1℃,增加的压强等于它在0℃时压强1/273.
5:B
6.一定质量的某种气体当温度不变时其pV=2(atm·L).试在图(1)的p—v坐标和图(2)的 坐标中作出该气体的等温图线.并标出气体在4atm时与4L时的状态A和状态B.
(A)①和②;(B)②和④;
(C)①和③;(D)③和④.
9:C10:B
10.关于热力学温标,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热力学温标的零度用摄氏温度表示其数值为-273.15℃:
(B)热力学温标每一开和摄氏温度每一度的温差相等:
(C)绝对零度是低温的极限,实际上是不可能达到的;
(D)随着技术的发展,绝对零度是可能达到的.
1:,
【压强的确定】:
2.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标准大气压,图A、B中斜线部分均为水银,h等于5cm.图C中活塞质量为5kg,面积为2×10-4m2,筒壁光滑.若封闭气体的压强分别用Pa、Pb、Pc表示,则PA=_______cmHg,PB=_______cmHg,Pc=________Pa
2:81,76,
答案:D
【气体定律】:
11.有一个贮气钢瓶,贮有一定质量的气体开始时温度是27℃,当温度降低50℃时,其温度为_______K,此时测得瓶内气体的压强为2.0×105Pa,则开始时钢瓶内气体的压强为_____Pa
12.下列各图中,p表示压强,v表示体积,T表示热力学温度,t表示摄氏温度,在图中正确描述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等压变化规律的是()
(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④.
答案:C
13.(1)如图,用一个带有刻度的注射器及计算机辅助系统来探究气体的压强和体积关系,实验中要保持_________参量不变;所研究的对象是_______;它的体积可用________直接读出,它的压强是同图中________,_________得到.
(D)活塞与针筒之间要保持润滑又不漏气.
答案:(1)温度,封闭在注射器里的气体,注射上刻度,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2)略(3)C
14.在托里拆利实验中,由于操作不慎,漏进了一些空气.当大气压强为75.0cm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60.0cm,管内被封闭的空气柱长度是30.0cm,如图所示,问:
(1)此时管内空气的压强为多少cmHg?
7:(1)3atm,40atm(2)4.5L
检测反馈
1.在下面列举的物理量单位中,属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是_________,属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填物理量单位前的符号)
①℃(摄氏度);②K(开尔文);③atm(标准大气压);④Pa(帕斯卡);⑤cmHg(厘米汞柱);
⑥m3(立方米);⑦L(升)
上海市真如中学巩固案
【字体要求:宋体(Times New Roman)/五号,行距:固定值20磅】
课题
热学
第一部分分子运动论、内能
5.能源的分类:能源—能够提供可以用能量的物质资源。
定义举例分类I来自一次能源二次能源
分类II
常规能源
新能源
分类III
可再生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1).将以下能源填入上表中相应位置: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甲醇、丙烷、火药、电能、液化气、煤气、汽油、氢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
7.压缩喷雾器结构如图所示,A筒内装药液6.0L,筒内部空气体积为1.5L,压强为latm,现关闭开关K,用打气筒B连续打气18次,每次能打入latm的空气0.25L,试求:
(1)将连续打入的这些空气均压缩到A筒的上部后其压强变为多大?此时筒内药液上方空气实际的压强有多大?
(2)打气后打开K可喷射药液,最终A筒内空气体积为多大?最多可喷出向升药液(在喷射药液过程中,温度可视为不变).
4:增加,变大
5.如图所示,在球形烧瓶上连一根水平玻璃管,管中装有一小段水银柱把瓶中的气体和外界的大气隔开.将烧瓶从室温情况下浸入比室温稍低的冷水中,可以看到此时水平玻璃管中的水银柱将向_______移动.在这个实验中,烧瓶中气体初、末状态参量的变化是:压强_______温度_____,体积_______.
(2)下表表格中记录了实验中5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作出P—v图线.
次数
压强(KPa)
体积(cm3)
1
101.5
20
2
107.5
18
3
123.5
16
4
139.0
14
5
161.5
12
(3)实验过程中,下列哪些操作是错的()
(A)推拉活塞时,动作要慢;
(B)推拉活塞时,手不能握住注射器筒;
(C)压强传感器与注射器之间的软管脱落后,应立即重新接上,继续实验并记录数据;
(2).___________是减缓能源枯竭改善生存环境的最现实和有效途径。
(3).利用能源的技术发展方向
(4.)、石油、天然气、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都来源于______能。
第二部分气体定律
气体定律:
控制变量法
气体定律
文字表达
数学表达式
图象形式
图象应用
气体定律解题思路
实验
答案:(1)87℃,(2)40N
批阅后记
巩固递进
1.下面四个图中的管内水银柱长度均为L,则图中被封闭的空气柱的压强最大的是()
1:B
2.图a为汞气压计,现u形管内液面高度差为h,汞的密度为ρ,外界大气压强为P0,此时容器内待测气体的压强P为_____;图b中,水平放置的气缸上有一质量为m1,底面积为S1的活塞,在活塞上方再放置一个质量为m2,底面积为S2的圆柱体金属块,若外界大气压强仍为P0,则气缸内气体的压强P′为____________。
2:P0-ρgh,
3.如图所示,玻璃侧壁有三个木塞分别塞住A、B、C三个小孔,通过瓶口的软木塞有一根两端开口的管子,上端与大气连通,管中的液面B孔等高,瓶内的液面超过A孔的高度.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先拔去A孔木塞,水流不出,反而吸人空气;
(B)如果先拔出B孔木塞,水流不出,也不吸人空气;…
5:向左,不变,降低,减小
6.-在研究一定质量气体的状态量的变化关系时,采用分别使其中一个量保持不变,用实验方法得出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A)观察法;(B)控制变量法;
(C)类比法;(D)假设法.
6:2.4×105,250
7.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液体中悬浮微粒的布朗运动是作无规则运动的液体分子撞击微粒而引起的
(2)若将此装置移至高山上,温度不变,发现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变为54
cm,则此时管内空气压强变为多少cmHg?山上的大气压强为多少cmHg(设管顶到槽内水银面的高度不变)?
答案:(1)15 (2) ,70.7
15.如图,固定的气缸内,可自由移动的活塞封闭了一定质量的空气,在温度为t1=27℃时,活塞位于a位置,被封闭空气的体积为v,当温度升高到t2时,活塞位于b位置,被封闭空气的体积为1.2v.已知大气压P0=1.0×l05Pa,活塞的面积S=20cm2.试求:若保持t2不变,用力缓慢地将活塞由位置b推回到原来的a位置,这时外力F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