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案工作:即个案社会工作,社会个案工作,英文为social sase work。是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价值观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有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社会诊断:1917年芮奇孟德书写的,采用医疗模式,认为贫穷是一种疾病,而友好访问员就是像内科医生一样的社会治疗师,运用“研究-诊断-治疗”的框架救人。标志着个案工作的专业化的开始,开启了社会工作作为“科学的慈善”专业的新时代。
心理-社会模式:是一种将案主的心理状态、心理过程同他生活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虑并进行工作的方法。通过研究—诊断—治疗的治疗过程,注重从人机交往的场景中垃圾服务对象,运用中和的诊断方式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等原因,采用多层面的服务介入方式帮助服务对象。同时,心理社会模式容易将与求助者的关系理解为治疗关系,把自己视为权威,忽视案主的自决权等。
行为修正模式:以服务对象的行为作为分析的起点,讨论服务对象不良行为产生的外部条件
机制以及具体发展过程,以便矫正或调整求助者的不良行为,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包括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社会学习理论三种理论。以行为作为理论研究的中心,不去研究行为背后的人格、动机和自我问题,以学习作为核心概论行为的修正其实是一些获得和消除行为的学习过程。通过控制和消除外部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调整和改变有机体的行为,使有机体产生适应性行为反应方式。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即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系统,也可以是理性的信念,也可以是非理性信念,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引发C的不是A其实是B。非理性信念治疗模式通过D即识别和辩论,来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各种非理性信念,最终使服务对象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消除,形成一种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达到目标E。
任务中心模式:试图以有计划的短期处置取代传统长期治疗,把力量集中在处理外线问题而非内在肇因。它以案主的问题是因为眼前的困难而非病因导致的,案主也有能力解决问题,并且只是想把问题解决到自己可以忍受的地步,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应用于八类问题:人际冲突、不满意的社会关系、正式组织中的问题、角色困难、社会转型中的问题、情绪问题、资源不足问题和行为问题。
危机介入模式:危机随时可以在生活中发生,当意外事件发生时,或是由于积累了太多的压力时就会发生危机。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包括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介入时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迅速做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的问题服务对象情绪并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组成。在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都有它特定的角色与功能,他们彼此信赖,互相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也会对每个家庭成员发生影响。认为家庭功能不良是因为结构不好而导致的,所以解决案主的问题不是直接致力于个人问题,而是完善家庭结构,当结构完善后,家庭就能发挥它正常的功能。通过改变家庭的看法,引导家庭成员认识家庭成员,认识其他成员问题和表现关系,从而使他们有所作为,通过改善家庭的结构,家庭中各此系统边界的建立以及边界的可渗透性很重要;通过改变家庭错误世界观,才能真正改变家庭成员的的看法,才能从整体上改变家庭结构。
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也叫萨提亚模式,它建立在系统理论之上,个人本身是一个系统,家庭是另外一个系统,个人和家庭所处环境又是一个系统。个人系统的形成受家庭系统的影响最大,同时家庭系统的形成也是家庭中个人与系统互动的结果。个人系统和家庭系统呈现出负复杂的、彼此影响、彼此决定的关系,互相塑造形成了特定的家庭氛围与情景,认识到家庭在人的自我观念与行为模式形成中的重要性,并且希望通过对家庭历史的追溯与家庭沟通方式的理解,找出家庭成员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家庭互动方式的改变达成个人的成长。
叙事治疗模式:也称叙说治疗,是目前升兴的后现代主义个案工作的模式之一。不仅是条治疗工具或技术,更重要的是能令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治疗过程是工作者和案主一起辨识和编写另外的、对案主更有益的故事过程,这一过程将人们从压抑的文化假设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的主宰。通过治疗让案主确信自己有能力支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本治疗模式:由美国罗杰斯提出的,顾名思义,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模式,注重感受和反应服务对象的内心变化。以辅导介入的重点转向辅导过程中的伙伴关系的建立以及双方情感和体验的交流。注重求助者任何的发展,把求助者当做正常人,认为求助者完全具有能力改变自己,发展自己,辅导目标也从以往的治疗转进求助者的成长,案主的发展是整个个案辅导工作的重点。帮助求助者探索内心的各种奥顿和冲突,使求助者能够体会自己真实需要,逐渐接近自己。注重社工的品格以及两人的合作融洽程度。
通才实务派个案社会工作:又称综融社会工作,以问题解决模式为基础,采纳的是系统观或环境中的人这一观点,要求社会工作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个案工作理论、知识及技术,还需具备综合运用其他专业手法的能力,一边能够面对和服务于不同的服务对象,处理各种各样的问题。
叙事治疗:叙事治疗模式是目前盛行的后现代主义个案工作的模式之一。不仅是一套治疗工具和技术,更重要的是能令工作者和案主反思,调整对生命的态度,明确生命的抉择,重写生命故事。治疗过程是工作者和案主一起辨识和编写另外的、对案主更有益的故事过程,这一过程将人民从压抑的文化假设中解放出来,成为自己的主宰。
移情:移情表现为案主不把工作者看做帮助他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员。而是把早年情感生活经验对某特定人的特殊感受或反应投射到工作者身上。
反移情:是指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与反应。注重感情往往是专业人员过去和他人的关系的经验之一,如今把它转到其所服务的案主身上。
评估在个案工作中的作用: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研究方法,对个案工作服务目标和介入计划的设计实施过程及其服务的有效性进行专业判断的过程。1.评估可以决定工作方向,面对每个具体案主,工作者需要通过深入的垃圾和准确的评估,才能摸索着带领案主朝向具体的目标前进,没有对相关资料不断地垃圾再了解、评估再评估,个案工作很难保持沿着对案主有利的方向发展。2.评估可以反馈调整办法,评估是对个案工作中所实施办法的评估和检验,只有通过对个案工作过程中相关问题情况及回应方法的不断评估,才会不断反馈信息,使工作的失误降到最低点。3.激发工作者热情,通过对工作者工作表现的评估,可以激发工作者的工作激情,激励工作热情,激励工作者更关注与案主更投入地工作。4.对案主有所交代,通过评估,案主能够随时知道或垃圾自己面对问题的真是情况、共商的策略是否以有效地付诸实施、问题是否解决及解决的程度、确定的目标是否实现以及自己的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
5.对社会有所交代,通过个案工作评估,个案工作者要向财政来源、社会服务机构及向全社会表明社会个案工作的作用和社会功能。
6.对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交代。作为一项助人专业,我们需要确定介入与结果之间的关系,确定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方法及工作者的操作实施是否具有功效。
7.促进专业发展,个案工作或社会工作这种专业的发展是否需要专业评估来引路导航的,只有通过经常不断的专业评估,才能检验个案工作理论知识的正确性,不断促进个案工作的理论知识趋于完善,只有通过不断的专业评估,才能垃圾案主的实际需要,使专业服务更能满足案主医院,得到社会的认可。
小组工作:Social group work,也称社会小组工作或小组社会工作,社会团体工作或团体社会工作等。它可以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与小组成员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与发展,并达到小组目标,促进社区与社会发展。
社会目标模式:通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原则是在小组中强调参与、共识与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
小组工作过程模式:认为小组的发展有可以被清楚表明的阶段,强调事件、过程和发展阶段,以及小组成员与发展的关系。
小组动力学:是描述小组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参与小组生命发展的各种复杂力量以及其相互作用及交互方式,这个过程包括小组的形成、启动、发展、成熟、落幕、结束、跟进等所有过程。
交流分析理论:波恩于1959年创立的以精神分析为基础的心理治疗的理论和方法。社会交流就是相互影响的过程,党两三个人或者更多人互相碰在一起时,迟早某人要说话或者向他人致意,这叫相互刺激,另外的人会说一些或作一些与这种刺激有某种联系的事情,叫相互作用反应。目的是垃圾在我们的交往过程中,双方的关系是相辅的、互补的、还有矛盾的、冲突的。帮助人们了解自己与他人互动的实质,对人机关系获得深刻的领悟力,从而促使当事人改变生活状态,建立更成熟,更有自尊的人际关系。
互惠模式:又称互动模式或调解模式,主张者是施瓦茨,他认为在助人的过程中应该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子系统和整体系统的关系,而非成员个人本身,同时它也关注小组成员彼此的沟通和互动。
互动模式:人有潜力做到自我意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现,能够意识到他人的价值、评价他人,并与他人形成互动。能够意识到小组的情景、并在小组中采取行动。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依赖的关系,小组是个人恢复与发展社会功能的有效场所,社会工作者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及组员之间的互动,可以发掘组员自身的潜力,增强他们社会交往与社会生活的信心,知识和能力。实践原则是开放性、平等性、面对面互动。
小组工作过程:小组初期—小组的开始,成员刚进入小组,试图尝试与素不相识的人建立初步关系,对他既接近又回避地保持着戒备,处于矛盾的困境。社工鼓励促进成员尽快适应,帮助他们成为熟人。小组中期—权利和控制期,成员们之间开始慢慢相处,试着通过权利竞争与控制的过程,认识和确立自己在小组中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成员间的互相影响大,会形成小组成员在小组中不同的角色,地位,关系并形成小组组织结构的初步。个别组员不能从小组中感受到安全和满足就会退出。小组后期—成熟期,这个阶段形成良好的小组时期,小组成员更加亲密了,成员彼此熟识和聚合,能接纳其他成员的个性、实力、态度和需要,他们更加开放,关心小组,关心其他成员,投入增强。对小组有较高的认同。分离期—小组的目标已经实现,成员之间面临分离,开始在其他地方寻找新资源以满足他们自己社会的、娱乐性的和职业的需要,在转移和打破中已经建立的成员间的默契关系中会出现的许多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