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知天命与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

合集下载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 1 -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古代中国各年龄阶段称呼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耋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50而知天命的意思

50而知天命的意思

50而知天命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五十知天命,半辈子都过去了,现实摆在眼前,很多东西求而不得,认命算了,所以天命就是听天由命。

这种说法其实有点过于悲观,如果一个人三十岁就知道要自立自强,四十岁已经不再迷惘,那他这辈子绝对是有所追求的,也一定是个比较乐观积极的人,才五十岁就这么消极认命,不太现实。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人生格局,所谓的天命,实际上就是一种担当和责任,到五十岁的时候,其实已经很清楚自己这一生所追求的是什么、自己这一生的责任是什么。

但是有可能你的人生格局注定了不足以让你去完成这些东西,在五十岁的时候你能够看清楚这一点,这就叫做知天命。

那我们是不是真的就要认命、真的就要听天由命呢?不是的!正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结果怎么样,我们仍然要努力去做,凭着自己的良心和初心去进取。

也就是说尽管我们知道了天命,但我们仍然会努力,只不过我们不再关心那个结果,不再对自己的理想有非要实现不可的那种执念。

所以说,知天命并非是听天由命,而是一种看得开放得下、一切看淡的豁达心境。

在这样的心境之下,人会更加的乐观和轻松,也会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在

干什么、或者该干什么,所作所为,不会再因为想要达成目的而违背原则,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五十而知天命”。

五十知天命最好的解释

五十知天命最好的解释

五十知天命最好的解释

“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已经很难实现,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顺应天命。数据表明古代人的平均寿命为30岁,50岁就相当于现在的80高寿,假如古代人已经活到五十岁了,那肯定是把什么事都看的云淡风轻了,毕竟没几天日子了,平平淡淡也就够了。但是按照现在的年龄划分,五十还处于中青年,仍然可以奋斗,毕竟现在的人吃的好,穿的好,生活条件优越,已经长寿许多了。五十知天命就意味着用一颗不服老的心和一颗平常心来看待周围的人或事,不争不斗过自己的生活。有些人在年轻时候,为了爱情、为了事业、为了功名而努力过。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如果自己已过五十了,你还没有得到你想得到的,那么天意如此,真的不属于你,乖乖认命吧,放弃也是知天命的表现,爱惜自己的身体,上有老,下有小,事业还得操心。不要攀比,多运动,多接触自然,感受一下自然,拒绝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多接触、传播正能量,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如果不能改变,请远离事事非非,远离充满负能量的人,不要受其影响。

孔夫子大概到了50岁的年龄,认为尽人事,听天命。与我们今天所说的,不尽相同,不怨天、不尤人,既不抱怨命该如此,也不往别人身上推卸责任,就是人生的之大得,“知天命”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和为人处世的道理,但是也千万不要用年龄来说明你的阅历和人格,那样永远都参不透五十知天命的意思。

王国维·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三种境界·老曲

王国维·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三种境界·老曲

王国维·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三种境界·老曲

1927年6月2日上午,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五十岁人生学术鼎盛之际稀里糊涂地投了昆明湖。人们从他身上找出一纸遗书,上有“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等字样。人们对王老师的自寻短见有种种猜测,但不管什么缘由,当时、现在以及未来,他都不应该受到人们责备。一个人敢于了断自己,那是人生最大的勇气。

寻思起就里,我却以为王老师是领会了“知非”的真谛。《淮南子·原道训》:“故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意思是说春秋卫国时的蘧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的四十九年都是错误的,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用作感叹昔日时光虚度。史书上没有说蘧伯玉怎样处理自己,但王老师处理自己的力度很大、很干脆——彻底纠正“非”,了却自己,一劳永逸,此后永不再犯错误……

王老师去世后的三十整年零两个整月,老曲诞生了,磕磕绊绊、悠悠哉哉地混过五十年之后,痛苦且麻木地“知非”了一阵子,结果似乎才刚刚找到了人生的起点……虽然“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但始终以“老牛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自勉……

顺便说说王老师著名的“三种境界”哦。王老师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今人常用这“三重境界”来解析仕途升迁、爱情离合、财运得失等等。王老师的阐释与这俗世的轮回的确是不谋而和的。洞悉人生,仕途也罢,爱情也罢,财运也罢,所有成功的个案几乎都是经历了三个过程:登高望远、四顾茫然、路途邈邈;拼命煎熬、形销骨立、永不言弃;功败垂成、死拼烂打、喜得正果。但老曲为小师,自然不配

古语对年龄的描述

古语对年龄的描述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ﻫ顺便送您一些关于年龄得称谓:ﻫ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ﻫ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ﻫ10岁以下称黄口。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ﻫ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ﻫ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ﻫ20岁称桃李年华。ﻫ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ﻫ男子20岁称弱冠。ﻫ30岁称而立之年。ﻫ40岁称不惑之年。ﻫ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ﻫ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ﻫ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ﻫ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ﻫ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ﻫ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ﻫ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得人。)

黄口:十岁以下。ﻫ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ﻫ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岁旦朝回口号译文

岁旦朝回口号译文

岁旦朝回口号译文

《岁旦朝回口号》

星河犹在整朝衣,远望天门再拜归。

笑向春风初五十,敢言知命且知非。

口号是随口吟咏,更见性情。这首诗是杜牧50岁时上朝归家时所做,由"五十""知命""知非""再拜归"几个词得知,而杜牧一生只有五十年。

前两句写自己天还没亮就整理朝服上朝,然后散朝。杜牧晚年是不想在京为官的,一者俸禄低无法养家,二者与朝中衮衮政见不合,所以多次请求外放杭州、湖州,最终如愿,但是一年后再次内迁回朝。

后两句用"五十知天命"和"蘧伯玉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的典故,知天命不说了,知非意思是人到五十岁才知道之前四十九年都是错的。

所以此诗应该是作者的一次语带凄凉的自嘲,感慨四十九年落魄不得意。是年冬,杜牧去世。

五十大寿对联大全

五十大寿对联大全

五十大寿对联大全

五十是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五十大寿生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上联:海屋筹添春半百

下联:琼池桃熟岁三千

上联:人方中午五十日艾

下联:天予上寿八千为春

上联:花甲正圆十年再造

下联:林壬入颂百岁半临

上联:元龙早日推湖海

下联:安石中年有竹丝

上联:吾辈当惜分阴万八千日莫虚掷

下联:劝君更尽杯酒四十九年应知非

上联:不福星真福星即此一言可为君寿

下联:已五十再五十请至百岁再征余文

上联:数百岁之桑弧过去五十再来五十

下联:问大年于海屋春华八千秋实八千

上联:五十华诞开北海

下联:三千朱履庆南山

上联:五岳同尊唯嵩峻极

下联:百年上寿如日方中

上联:年齐大衍经纶富

下联:学到知非德器纯

上联:学到知非宏开寿域

下联:年齐大衍共晋霞觞

上联:庭帏长驻三春景

下联:海屋平分百岁筹

上联:半百光阴人未老

下联:一世风霜志更坚

上联:砥行堪知命

下联:安富尊茶且慕亲上联:大衍宏开光禹范下联:知非伊始学蘧年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翻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翻译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翻译

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有所成就,四十岁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就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乐知天命,六十岁时能听得进各种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收放自如)却又不超出规矩。”

出处:《论语·为政》

五十而知天命翻译

五十而知天命翻译

一.五十而知天命翻译

意思是说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结果。

“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五十之前,全力以赴希望有所成就,而五十之后,虽然仍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但对个人荣辱已经淡然。

夫子大概到了50岁的年龄,或是因为年龄的积累或是因为阅历的积累,忽然觉得自己来到这乱世,必定肩负这上天的使命,虽说是上天给的差遣,但也不一定就意味着上天会保佑到底。困难和阻碍会随时发生。就是尽人事,听天命。

扩展资料:

五十岁,人生的重大转折点。这是一个总结一生的时间拐点,所谓的知天命,我理解的就是指对自己一生的总结而得出自己所取得成绩的多少,从而得知自己

所创造的价值。更因为自己清楚的感知到自己的生理和身体上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精力也开始出现了懈怠,很难再去创造巅峰了。

对于这种现象的无奈,又无力去化解,所以,从古人开始,就把这种无奈抛给了老天。所以,就出现了天命一词,再加上自己的无奈总结,也就有了知天命一说。

古语对年龄的描述

古语对年龄的描述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古语对年龄的描述

古语对年龄的描述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ﻫ”逾弱冠"-—就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就是二十出头了。ﻫ"近而立"--就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您一些关于年龄得称谓:ﻫ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ﻫ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ﻫ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ﻫ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ﻫ30岁称而立之年、ﻫ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ﻫ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ﻫ70岁

80至90岁称合鲐背之称古稀之年、ﻫ80岁称杖朝之年。ﻫ

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

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ﻫ古代年龄称谓小集ﻫ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ﻫ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ﻫ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得人。)

黄口:十岁以下。ﻫ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ﻫ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ﻫ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ﻫ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ﻫ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ﻫ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戏曲舞台上如何称呼年龄

戏曲舞台上如何称呼年龄

戏曲舞台上如何称呼年龄

戏曲舞台上如何称呼年龄

戏曲舞台上如何称呼年龄?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看看吧!

一、及笄之年

笄( ji )是古代束发的簪子。及笄是古代指女子满十五岁。女子满十五岁才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

二、弱冠之年

古代男子廿岁行冠礼。因还末到壮年,故称弱冠。后泛指廿岁左右的男子。

三、而立之年(三十而立)

人到三十岁,基本成熟。30---40岁是有作为的年纪。

四、不惑之年(四十而不惑)

人到四十岁,对事物有清晰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力。

五、知非之年(五十而知天命)

⒈《淮南子·原道训》:“故蘧qu3 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意思是说到了五

十岁,才知道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人因谓五十为知非之年。《辞海》P1952

⒉ 天命指上天的意志。五十而知天命意思是知道自然发展及社会发展的.规律。

六、耳顺之年(六十耳顺、花甲之年)

⒈ 耳顺:能接受各种不同的意见。——《辞海》。人到六十后,对事物有宽容的态度。

⒉ 古代用干支纪年,60年一循环,称为周甲或花甲。

七、古稀之年

七十岁称为古稀之年。源于杜甫《曲江》诗句:“人生七十古来稀”。

八、耄耋之年

⒈ ⑴《礼纪·曲礼上》:“八十、九十曰耄。”

⑵《毛传》:“耋,老也。八十曰耋。” ——《辞海》P1395

⒉ 指八、九十岁的老人。

⒊ 八十八岁称为米寿(郭沫若米字的四点看成两个八,中间有一个十字,所以米是由两个八和一个十字组合而成,即由八十八组合而成)。

九、期颐之年

⒈《礼纪·曲礼上》:“百年曰期,颐。”

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

孙希旦集解:“百年者饮食、居住、动作,无所不待于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是什么呢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是什么呢

答:“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当而立感叹弱冠,当不惑感叹而立...”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古代年龄称谓小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代称及其由来溯源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代称及其由来溯源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代称及其由来溯源原文地址:【知识博览】古人对不同年龄的代称及其由来溯源作者:默人

古人对于不同的年龄,都有不同的代称。下面就请各位看官与乐奀一道盘点温习一番。

婴儿:人初生时。《老子》:“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唐朝李肇《唐国史补》卷中:“竟陵僧有于水滨得婴儿者,育为弟子。”宋朝苏轼《虔州崇庆禅院新经藏记》:“婴儿生而导之言,稍长而教之书。”

襁褓:不满周岁。《后汉书·桓郁传》:“昔成王年幼,越在襁保(褓)”。《汉书·霍光传》:“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襁褓之托……”。汉朝贾谊《新书·数宁》:“发子曰:‘至治之极,父无死子,兄无死弟,途无襁褓之葬,各以其顺终。’”宋朝黄庭坚《寄耿令几父过新堂邑作》诗:“白头晏起饭,襁褓语呕哑。”

孩提:指初知发笑,2至3岁的孩童。《孟子•尽心上》:“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始龀(chèn):女孩7岁,男孩8岁。女孩七岁称髫年,男孩八岁称龆(tiao)年。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黄口:10岁以下。黄口,本指雏鸟的嘴。典出自《淮南子》卷十三《泛论训》:“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高诱注:“黄口,幼也。”《新唐书·百官志一》:“每岁孟春上其籍,自黄口以上印臂。”清朝吴嘉纪《堤决》诗之五:“暮年辛苦饲孤孙,黄口命倚白头存。”古代户役制度称小孩为黄,隋朝以不满3岁的幼儿为黄,唐朝以刚生的婴儿为黄。后来,10岁以下儿童泛称为“黄口”。

50而知天命之含义

50而知天命之含义

50而知天命

中国有句俗话叫“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五十而知天命”这话是什么意思?

一个人从妈妈肚子里生出来以后,自己的认知过程都是从“0”开始的,只有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以后才开始对自己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技术、具备的能力、爱好与擅长等有个初步地认识。但还谈不上对自己有深刻的认识。其实一个人只要敢于实践甚于动脑子。就是还没到50的年龄对自我也能有比较清楚地认识。“五十而知天命”的这种说法其实也有些夸张。实际上有不少人到了而立之年就能知天命的也大有人在。而忙忙碌碌地过完了自己地大半生却还不认识自己的人,必仅还是少的。知天命即能正确地认识自我。简单地说:“50而知天命”,就是人到了50岁以后就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会很本分地做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十知天命与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

广东省归侨作家杨兴伟

“五十知天命。”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思是说,人到了五十岁就不得不认命了,已经无法抗拒了。这个说法是告诉人们,到了五十岁就要一心一意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可逆天行而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与法则。而“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是我家族中的一位长者生前对我说的又一句哲理名言。意思是说,人到了五十岁才知道自己经历过的四十九年里有哪些事情是不对的。

五十知天命

(图片选自“Baidu图片”)

从上面的话里表明,为什么很多干部绝大部分到了四十岁(不惑之年)以上才得到提拔。同样也是绝大部分,起码也得五十岁(五十知命)以上才能当上中央的大干部。

事实上,《论语》中以整十的年龄段,对人活动的行为理念表现的评估是相当科学和准确的。就拿“二十弱冠”来说吧!弱冠,是古代男子二十岁为成年,开始把头发束起来行冠礼,不再梳孩童时的双鬏了(古代女子的成年是十六岁称为及笄)。孔子三岁丧父,到了十五岁,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意思是他在十五岁那年立志从学,表明十五岁的孔子已意识到要努力学习做人与生活

的本领。遗憾的是,十七岁那年丧母后,有一次姓季的人家宴请士一级贵族,孔子去赴宴时却被拒之门外。孔子十九岁娶妻,二十岁正值成年有超过弱冠之年的“逾弱冠”本领,开始为委吏,管理仓库,二十七岁(公元前525年)开办私人学校。五十一岁(公元前501年)为中都宰,治理中都一年,卓有政绩。

孔子图像

(图片选自“百度图片”)

从孔子的经历中可以看出,五十知天命和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是人们充满活力的四十不惑,进入沉着稳重的五十知天命,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分得清清楚楚。

因此,对今天进入市场经济下人们普遍比较浮躁的社会氛围下,多点理解“五十知天命和行年五十,方知四十九年之非”这样的哲理名言,恐怕对建设和谐家庭与和谐国家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2013年10月26日星期六于白云山下居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