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环绕地球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学习资料+习题(人教版)
高一物理【宇宙航行】学习资料+习题(人教版)一 宇宙速度 1.环绕速度一般情况下可认为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设地球的质量为m 地,卫星的质量为m ,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即G mm 地r 2=m v 2r ,则卫星在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v =Gm 地r。
2.第一宇宙速度(1)定义:物体在地球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叫作第一宇宙速度。
(2)大小:v =7.9 km/s 。
3.第二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速度大于7.9 km /s ,又小于11.2 km/s ,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就不是圆,而是椭圆。
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1.2 km /s 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
我们把11.2 km/s 叫作第二宇宙速度。
4.第三宇宙速度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要使其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大于16.7 km/s ,这个速度叫作第三宇宙速度。
二 人造地球卫星 1.人造地球卫星发射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2.地球同步卫星(1)概念:相对于地面静止且与地球自转具有相同周期的卫星,叫作地球同步卫星。
(2)地球同步卫星位于赤道上方高度约36 000 km 处,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其中一种的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成0度角,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
因其相对地面静止,也称静止卫星。
对宇宙速度的理解(1)如图所示,当物体被抛出的速度足够大时,它将围绕地球旋转而不再落回地面,成为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使物体变为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是多少?不同星球的最小发射速度是否相同?(2)把卫星发射到更高的轨道上需要的发射速度是越大还是越小?提示:(1)使物体变为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是7.9 km/s ;根据G MmR 2=m v 2R 得v =GMR,可见第一宇宙速度由天体质量和半径决定,不同星球的最小发射速度不同。
卫星环绕的几种运动形式
卫星环绕的几种运动形式卫星环绕地球的几种运动形式一、固定轨道运动卫星环绕地球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固定轨道运动。
这种运动形式中,卫星沿着固定的轨道绕地球旋转,速度和地球自转速度相同,因此相对于地面上的观测者来说,卫星看起来是静止的。
这种运动形式的卫星通常用于通信、气象和导航等领域,如我们常见的通信卫星、气象卫星和导航卫星等。
二、极地轨道运动另一种常见的卫星运动形式是极地轨道运动。
在这种运动形式中,卫星的轨道倾角接近于90度,使得卫星能够在地球的两极附近运行。
极地轨道运动的卫星通常用于地球观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如我们常见的地球观测卫星和环境监测卫星等。
这种运动形式的卫星可以覆盖全球范围,提供全面的地球观测数据。
三、近地轨道运动除了固定轨道和极地轨道运动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卫星运动形式是近地轨道运动。
在这种运动形式中,卫星的轨道高度相对较低,使得卫星能够更加接近地球表面。
近地轨道运动的卫星通常用于科学研究和航天探索等领域,如我们常见的空间站和航天器等。
这种运动形式的卫星可以进行人类的科学实验和观测,推动航天技术的发展。
四、椭圆轨道运动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卫星运动形式外,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运动形式是椭圆轨道运动。
在这种运动形式中,卫星的轨道呈椭圆形,离地球表面的距离会不断变化。
椭圆轨道运动的卫星通常用于科学研究和资源探测等领域,如我们常见的探测器和科学实验卫星等。
这种运动形式的卫星可以利用椭圆轨道的特点,实现对地球不同区域的观测和探测。
总结起来,卫星环绕地球的运动形式有固定轨道运动、极地轨道运动、近地轨道运动和椭圆轨道运动等几种。
每种运动形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都在为人类的科学研究、通信、气象、导航和环境监测等提供重要支持。
通过这些卫星的运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探索地球,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地方沿水平方向发射物体,物体将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作抛物线运动,发射的速度越大,射程也越远。
如果继续增加发射速度,那么,到达某一速度的时候,物体虽然仍受到地球的引力,但不再落到地面上。
这时,地球的引力起着向心力的作用,它使物体环绕地球作匀速率圆周运动。
如图1—24所示。
其实,上述环绕地球作匀速率圆周运动的物体就是一个人造卫星。
下面我们首先按照匀速圆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来找出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与卫星高度h的关系。
设卫星环绕速度为v环,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地,地球半径为R0,则根据卫星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特征有:GM地m/(R0+h)2=mv环2/(R0+h) (1)解出:v环=(2)因为在地球表面处有: mg0=GM地m/R02式中g0是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所以GM地=R02g0,代入(2)式可得:v环=(4)由(4)式可知,卫星离地面越高,即h越大,卫星的环绕速度就越小。
大概正是这个原因,有一本参考书说:“尽管距地面高时,环绕速度减小,但其发射速度要变大。
”我们认为这本书只说对了一半。
事实上,从本节开头就可知道,若卫星一开始就处在离地面高度h处,发射的方向又与水平平行,则此卫星的发射速度就是环绕速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根据(4)式可以说,离地面越高,环绕速度越小,发射速度也越小。
但是,当在地球表面发射卫星时,情况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卫星和地球作为一个系统,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不管卫星的运动状态如何,系统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按照(4)式,卫星离地面越高,其速度或动能确实越小,但是其势能明显增大,因而系统的总机械能也要增加,相应的发射速度也要增大。
具体论证如下:若取无穷远处为万有引力势能作参考点,则万有引力势能为:E p=-GM地m/r (5)式中,r是物体m距地球中心的距离。
于是,地处h高度卫星的机械能为:E1=mv环2/2-GM地m/(R0+h) (6)相应地面上想把此卫星发射到预想轨道,应有的机械能为:E2=mv发2/2-GM地m/R0(7)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E1=E2即:mv环2/2-GM地m/(R0+h)=mv发2/2-GM地m/R0v发2=v环2+2GM地m/R0-2GM地m/(R0+h) (8)(8)式表明,此时卫星的发射速度明显大于环绕速度。
专题08 卫星变轨问题-物理核心探秘
r 3 GM专题八、卫星变轨问题问题分析卫星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需向心力由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提供,稳定运行时,其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均为定值,且仅与轨道半径有关而与卫星质量无关;如果卫星所受万有引力不刚好提供向心力, 其运行速率及轨道半径均要发生变化,即发生变轨运动:若使卫星速率减小,则万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轨道半径将减小;若使卫星速率增大,则万有引力小于所需向心力,轨道半径将增大。
Mmv 224 2Gr2=m=mω r = mrT 2r =ma 向=mg ,解得 v =, ω= ,a =g = GM ,T =2π, 向r 2由于卫星的线速度决定着卫星的动能,即 E k = 1 2mv 2, 而卫星高度越高,其具有的重力势能也就越大,对于上述 规律可以简记为:高轨低速小动能,高轨高势大周期.具体含义是卫星的运行轨道越高,卫星的线速度、角速度、向心加速度、卫星所在位 置处的重力加速度,就越小;卫星的动能越小,卫星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卫星运行周 期也越大,反之则反.李老师温馨提示:在遇到卫星轨道转移问题时,椭圆轨道和圆周轨道的相切点的线速度时,要牢记内小外大,其含义是,内轨道的线速度小,外轨道的线速度大!如图所示,M 点是轨道 2 和 3 的相切点,2 是内轨道,3 是外轨道,则有 v 2<v 3, 原因是对于卫星沿轨道 3 圆周运动通过 M 点时,满足 GMm v 2=m 2 ,而轨道 2 由远地点 M 点向近地点 N 点运动r 2r时做近心运动,满足 GMm v 2>m 2 ;卫星沿轨道 1 圆周运动通过 N 点,满足 G r 2rMm v 2=m 1 r2 r,而轨道 2 由远地点 N点向近地点 M 点运动时做离心运动,满足 GMm r 2 v 2 <m 2 ,则有 v 1<v 2。
r这个规律同样适合于玻尔理论,氢原子能级问题!卫星变轨的实质两类变轨 离心运动 近心运动 变轨起因 卫星速度突然增大卫星速度突然减小万有引力与向心力 的大小关系GMm <mv 2r2rGMm >mv 2r2r变轨结果转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大半径 圆轨道上运动转变为椭圆轨道运动或在较小半径圆 轨道上运动GM rGM r 33 2 MN1在处理下列实际问题中,请你先用上述 14 个文字进行判断,可以做到秒杀答案,然后再详细参考一下解析!【调研 1】(2013·新课标全国Ⅰ)2012 年 6 月 18 日,“神州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离地面343km 的近圆形轨道上成功进行了我国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对接轨道所处的空间存在极其稀薄的大气,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B .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一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C. 如不加干预,“天宫一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D. 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解析】第一宇宙速度为最大环绕速度,天宫一号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 A 选项错误;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有 G Mm=m v r 2 r,解得v ,得轨道高度降低,卫星的线速度增大,故动能将增大,所以 B 选项正确;卫星由于摩擦阻力做功,利用控制变量,假设轨道高度不变,只能是速度减小,提供的引力大于卫星所需要的向心力,故卫星将做近心运动,即轨道半径将减小,故 C 项正确;航天员在“天宫一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而这恰好是航天员受地球引力全部用于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导致的完全失重状态,D 选项错误. 答案 BC【调研2】2008 年9 月25 日至28 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并实现了航天员首次出舱.飞船先沿椭圆轨道飞行,后在远地点 343 千米处点火加速,由椭圆轨道变成高度为 343 千米的圆轨道,在此圆轨道上飞船运行周期约为 90 分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飞船变轨前后的机械能相等B. 飞船在圆轨道上时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C. 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D. 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的加速度大于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的加速度【解析】飞船点火变轨,前后的机械能不守恒,所以 A 项不正确.飞船在圆轨道上时万有引力来提供向心力,航天员出舱前后都处于失重状态,B 项正确.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周期 90 分钟小于同步卫星运动 的周期 24 小时,根据 T =2π,可知,飞船在此圆轨道上运动的角速度大于同步卫星运动的角速度,C 项正ω确.飞船变轨前通过椭圆轨道远地点时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变轨后沿圆轨道运动也是只有万有引力来提供加速度,所以相等,D 项不正确. 答案 BC【调研 3】探测器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变轨后在周期较小的轨道上仍做匀速圆周运动,则变轨后与2变轨前相比( )GM rGM r A .轨道半径变小 B .向心加速度变小 C .线速度变小D .角速度变小【解析】 由开普勒定律知,对绕同一中心天体的所有卫星,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R 32π比值都相等,即 T 2 =k ,知周期减小,则半径减小,A 选项正确;由ω= T,知角速度增大,D 选项错误;根据 G Mm =ma ,得 a = GM r 2 r 2 ,半径减小,向心加速度变大,B 选项错误;由 G Mm r 2 v 2 =m ,解得线速度 v = , r得轨道高度降低,卫星的线速度增大,C 选项错误. 答案 A【调研 4】“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已 5 次成功实现交会对接。
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人造卫星(Manmade Satellite):环绕地球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至少一圈)的无人航天器。
人造卫星基本按照天体力学规律绕地球运动,但因在不同的轨道上受非球形地球引力场、大气阻力、太阳引力、月球引力和光压的影响,实际运动情况非常复杂。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人造卫星发射数量约占航天器发射总数的90%以上。
人造卫星的简介卫星,是指在宇宙中所有围绕行星轨道上运行的天体,环绕哪一颗行星运转,就把它叫做哪一颗行星的卫星。
比如,月亮环绕着地球旋转,它就是地球的卫星。
“人造卫星”就是我们人类“人工制造的卫星”。
科学家用火箭把它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
围绕哪一颗行星运转的人造卫星,我们就叫它哪一颗行星的人造卫星,比如最常卫星公司的人造卫星模拟图用于观测、通讯等方面的人造地球卫星。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的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
但是,抛出的初速度越大,物体就会飞得越远。
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设想过,从高山上用不同的水平速度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也就一次比一次离山脚远。
如果没有空气阻力,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是发射数量最多,用途最广,发展最快的航天器。
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之后,美国、法国、日本也相继发射了人造卫星。
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截止1992年底中国共成功发射33颗不同类型的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一般由专用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
专用系统是指与卫星所执行的任务直接有关的系统,也称为有效载荷。
应用卫星的专用系统按卫星的各种用途包括:通信转发器,遥感器,导航设备等。
科学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天文探测等仪器。
技术试验卫星的专用系统则是各种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案、新仪器设备和新材料的试验设备。
第三章 第4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特点
理解
环绕速度 大小一定
由 v=2Tπr知所有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 线速度的大小是一定的(3.08 km/s)
角速度 一定
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 的角速度
向心加速度 大小一定
由 GMr2m=ma 得 a=GrM2 ,所有同步卫星 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都相同
[合作共研]
[典例] (多选)有 a、b、c、d 四颗地球卫星,a 还未发射,在
[解析] 根据题设条件可知:M 地=10 M 火,R 地=2R 火,由
万
有
引
力
提
供
向
心
力
GMm R2
=
m
v2 R
,
可
得
v=
GM R
,
即
v火 v地
=
M火R地= M地R火
15,因为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 v 地=7.9 km/s,所
以航天器在火星表面附近绕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 v 火≈3.5
km/s,选项 A 正确。
第 4 节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 核心素养点击
物理观念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
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会利用万有引力定律的相 科学思维
关知识解决卫星变轨问题
科学态度与 查阅资料,了解人造卫星的相关知识及我国卫星
责任 发射的情况,激发爱国热情
一、人造卫星
1.卫星:一些自然的或人工的在太空绕行星 运动的物体。
2.通常情况下,人造卫星总是向东发射的,为什么? 提示:由于地球的自转由西向东,如果我们顺着地球自转的方 向,即向东发射卫星,就可以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节省 发射所需要的能量。
3.“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距地面 355 km 的轨道上做圆周 运动,它的线速度比 7.9 km/s 大还是小? 提示:第一宇宙速度 7.9 km/s是卫星(包括飞船)在地面上空做 圆周运动飞行时的最大速度,是卫星紧贴地球表面飞行时的速 度。“天宫一号”飞行器距离地面 355 km,轨道半径大于地球 半径,运行速度小于 7.9 km/s。
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们得线速度大小、角速度大小、周期和向心加速度得大
小比较为
()
A、ω1>ω2>ω3 C、T1=T2=T3
图3-4-3
B、v1<v2<v3 D、a1>a2>a3
[思路点拨] 明确三颗人造卫星的轨迹半径 r3<r2<r1 是 关键,进而推导 v、ω、a、T 的关系。
[解析] 由题图知 r1>r2>r3,卫星绕地球运动,万有引力
提供向心力,由 GMr2m=mω2r 得,ω∝ r13,所以 ω1<ω2<ω3,
A 项错误;由 GMr2m=mvr2得,v∝ 1r,所以 v1<v2<v3,B
项正确;由 GMr2m=m4Tπ22r 得,T∝ r3,所以 T1>T2>T3,C
项错误;由 GMr2m=ma 得,a∝r12,所以 a1<a2<a3,D 项错误。
1.物体脱离星球引力所需要的最小发射速度称为第二宇宙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 v2 与第一宇宙速度 v1 的关系是 v2= 2v1。已知
某星球半径是地球半径 R 的13,其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地球表
面重力加速度 g 的16,不计其他星球的影响,则该星球的第二宇
宙速度为
()
A. gR
1 B.6 gR
1 C.3 gR
速度大小为 v,角速度为 ω,周期为 T,向心加速度为 a。
(1)运行速度:由GMr2m=mvr2,得:v=
GM r。
GM
(2)角速度:由GMr2m=mω2r,得:ω=
r3 。
(3)周期:由GMr2m=m4Tπ22r,得:T=
4π2r3 GM 。
(4)向心加速度:由GMr2m=ma,得:a=
GM r2
相同,速度大小相等,故无相对运动,不会相撞,A 错误。由GMr2m =ma=mrv2知:通讯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 所以 D 正确。
人造卫星
• • •
为低轨道卫星、中轨道卫星,高轨道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太阳同步轨道卫星、 大椭圆轨道卫星和极轨道卫星;按用途区分为科学卫星、应用卫星和技术试验卫星。 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除近地轨道外)通常有三种:地球同步轨道,太阳同步轨道,极轨轨道。 ①地球同步轨道是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的顺行轨道。但其中有一种十分特殊的轨道,叫地球静 止轨道。这种轨道的倾角为零,在地球赤道上空35786千米。地面上的人看来,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 星是静止不动的。一般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选用这种轨道比较有利。地球同步轨道有无数条, 而地球静止轨道只有一条。 ②太阳同步轨道是绕着地球自转轴,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旋转角速度等于地球公转的平均角速度 (360度/年)的轨道,它距地球的高度不超过6000千米。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以相同的方向经过同 一纬度的当地时间是相同的。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一般采用这种轨道。 ③极地轨道是倾角为90度的轨道,在这条轨道上运行的卫星每圈都要经过地球两极上空,可以俯视整个 地球表面。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军用卫星常采用此轨道。
科学卫星:送入太空轨道,进行大气物理、天文物理、地球物理等实验或测试 的卫星,如中华卫星一号、哈伯等。 通信卫星:做为电讯中继站的卫星,如:亚卫一号。 军事卫星:做为军事照相、侦察之用的卫星。
•
• •
气象卫星:摄取云层图和有关气象资料的卫星。
资源卫星:摄取地表或深层组成之图像,做为地球资源探勘之用的卫星。 星际卫星:可航行至其它行星进行探测照相之卫星,一般称之为「行星探测 器」,如先锋号、火星号、探路者号等。
•
• • • • •
俄罗斯科学家说,如果不是因为苏联面临着核威胁,“斯普特尼克”号可能要到很久之后才会升空。
01地球的卫星——月球
月相
定义:
月相,天文学术语。(phase o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于 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 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 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月相识别:
假设满月是一个圆形,那么无论月相如何变化,它的上下两个顶点 的连线都一定是这个圆形的直径(月食的时候月相是不规则的)。当我 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反C字母形状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 十五日以前的月相,相反,当我们看到的月相外边缘是接近C字母形状 时,那么这时的月相则是农历十五日以后的月相。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 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 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地形
环形山: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着特征,几乎布满了 整个月面。 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 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 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月海:
在地球上的人类用肉眼所见月面上 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 由于历史上的原因,这个名不副实的名 称保留下来。
月球,俗称月亮,古称太阴,是环绕地球运行 的一颗卫星。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 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 离是384400千米)。1969年尼尔· 阿姆斯特朗和 巴兹· 奥尔德林成为最先登陆月球的人类。1969 年9月美国“阿波罗11号”航天飞机返回地球, 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至阿波罗17号结束。
6.5宇宙航行第一宇宙速度 及同步卫星
南
二、同步卫星的轨道计算方法 : 例题: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R, 自转角速度为ω 。 求: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离地面高度;
Mm 同步卫星:G 2 = mw2 r r Mm 地表处:G 2 = mg R
解得:r =
3
gR w2
2
h=
3
gR2 - R 2 w
二、同步卫星的速度计算方法 : 例题:已知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R, 自转角速度为ω 。 求:同步卫星线速度。
重 要 结 论
卫 星 的
人造卫星的运行v、ω、T、a与r的关系
Mm v2 G 2 m r r Mm 2 G 2 m r r
Mm 4 2 G 2 m 2 r r T
Mm G 2 ma r
v
GM r
GM r3
4 2 r 3 T GM
GM a r2
结论:高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线速度小、 角速度小,周期长; 高轨道卫星的向心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小
1.假如一个做匀速圆周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的轨 道半径增大到原来的2倍,仍做匀速圆周运动, 则( ) A.根据公式v=ωr,可知卫星的线速度增大到 原来的2倍 B.根据公式F=mv2/r,可知卫星所需的向心力 减小到原来的1/2 C.根据公式F=GMm/r2,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 将减小到原来的1/4 D.根据上述B和C给出的公式,可知卫星的线速 度将减小到原来的 2 / 2
存在三类人造地球卫星轨道: ①赤道轨道,卫星轨道在赤道平面,卫星始终 处于赤道上方; ②极地轨道,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垂直,
卫星通过两极上空;
③一般轨道,
卫星轨道和赤道成一定角度。
伽 利 略 导 航 卫 星
G P S 导 航 系 统
为什么人造卫星可以环绕地球运行
为什么人造卫星可以环绕地球运行人造卫星的环绕地球运行,是现代科技的杰出成果之一。
它们以令人惊叹的速度和精确度绕地球旋转,发挥出诸多用途,如通信、导航、气象预测和科学研究等。
那么,为什么人造卫星可以实现这样的环绕地球运行呢?一、重力与离心力的平衡人工卫星的运行需要解决地球引力与离心力的平衡问题。
地球对卫星施加的引力试图将其拉向地心,而卫星的离心力则试图将其推离地心。
这两股力量的平衡使得卫星维持在稳定的轨道上。
卫星绕地球运行的关键是其具有一定的轨道速度。
在运行时,卫星的轨道速度能够通过与地球引力相抵消的离心力来维持平衡。
如果轨道速度低于引力所需,卫星将会被地球牵引入大气层并最终坠毁;相反,若轨道速度超过引力所需,卫星将会逃离地球引力,从而进入更远的宇宙空间。
二、不同类型轨道的应用人造卫星环绕地球运行有多种轨道可选择,包括地球同步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简称GEO)、低地球轨道(Low Earth Orbit,简称LEO)和中地球轨道(Medium Earth Orbit,简称MEO)等。
1. 地球同步轨道地球同步轨道位于地球赤道平面上,卫星的轨道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因此卫星能够始终留在同一个地理位置上。
这种轨道常用于通信和气象卫星,因为它们需要始终覆盖特定区域并保持稳定的通信信号。
2. 低地球轨道低地球轨道位于地球表面上方的较低高度,这样卫星可以更接近地球并以较低的速度环绕地球运行。
这种轨道常用于导航、科学研究和遥感应用,因为相较于地球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卫星可以提供更高的分辨率和更低的信号延迟。
3. 中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介于地球同步轨道和低地球轨道之间,常用于全球定位系统(GPS)等导航应用。
它提供了相对较高的轨道高度和较长的轨道周期,以确保全球范围内的可视性和稳定的信号覆盖。
三、发射和轨道控制技术人造卫星的环绕地球运行需要先进的发射技术和轨道控制能力。
当卫星发射进入轨道时,它需要进行正确的方向和速度调整,以确保进入所需轨道。
卫星dna的名词解释
卫星dna的名词解释卫星dna是指与地球同步转动的人造卫星上携带的微型生物,或者是指微型生物用作“侦察兵”时,可以使用的一种办法。
1、卫星的概念人造地球卫星是指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环绕地球飞行并为地球的人造卫星。
人造卫星有多种,通常分为三大类:天体(行星、月球等)人造卫星,低地球轨道人造卫星,高地球轨道人造卫星。
在行星际空间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叫做宇宙航行器,简称宇航器。
人造卫星按照运行轨道不同,又可分为低地球轨道、中地球轨道和高地球轨道3种。
在低地球轨道上运行的人造卫星称为卫星。
卫星具有代表性的有“风云1号”卫星,“东方红1号”卫星,“东方红2号”卫星,“实践4号”卫星,“进步2号”卫星,“双子星座” 4号,“试验6号”卫星,“实践8号”卫星等。
3、 dna的特性地球表面及其大气层中所含有的各种元素,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地球表面的自然景观。
这些物质的性质对人类活动产生了深刻影响,给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后果。
人们经过长期观测发现,地球表面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现象,也就是说存在着明显的生物分异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主要集中在地球表面的浅层和表层。
这些分层现象是通过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火山喷发、岩石圈板块运动、地震等作用形成的。
在火山喷发过程中形成的火山灰、岩浆会覆盖在表层土壤的表面,阻挡了阳光,减少了热量的传播,使得地球表面只能进行光合作用,而无法开展生命活动;这些火山灰和岩浆在沉降过程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冷凝到地表下面,造成温室效应,使得地表温度升高,而地表以下却因缺乏光合作用,不能提供足够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卫星dna是指与地球同步转动的人造卫星上携带的微型生物,或者是指微型生物用作“侦察兵”时,可以使用的一种办法。
根据生物技术人员介绍,现代科学研究已经发现,很多微生物在没有人类的帮助下,依靠自身也可以完成生长繁殖、食物消化等事项,如果把他们放在适宜的环境下,他们还可以更好地生存和繁殖,从而形成更具有创新性的微生物新品种。
高三物理天体环绕知识点
高三物理天体环绕知识点天体环绕是高三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它是理解天体运动规律的基础。
本文将从行星运动、人工卫星运行和地球公转等角度介绍天体环绕的相关知识。
一、行星运动行星运动是天体环绕的一种形式,它包括行星绕恒星的公转和自转。
行星沿着椭圆轨道围绕恒星运动,这个轨道的形状和行星与恒星之间的引力有关。
根据开普勒定律,行星的轨道是个椭圆,恒星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行星绕恒星的运动速度是不均匀的,这是由于行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在运动中发生变化导致的。
行星的自转是指行星绕自身的轴线旋转,造成昼夜交替的现象。
行星的自转轴一般与其公转轴是不重合的,这导致了行星上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季节和温度。
二、人工卫星运行人工卫星运行是指人类制造的卫星绕地球或其它行星的运动。
人工卫星可以用来进行通信、导航、天气预报等各种应用。
人工卫星需要具备一定的速度和高度才能保持在轨道上运行。
根据轨道的高度不同,人工卫星可以分为低地球轨道(LEO)、中地球轨道(MEO)和高地球轨道(GEO)。
不同的轨道高度对应着不同的卫星应用和性能要求。
人工卫星的运行速度和轨道高度密切相关。
运行速度越快,轨道高度越高,卫星所绕地球一周所需时间越长。
人工卫星的速度需要与地球引力平衡,以保持稳定的轨道。
同时,为了避免与其他卫星的碰撞,卫星的运行轨道需要保持一定的间距。
三、地球公转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现象,它是引起四季交替和年份的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球绕太阳公转是一个椭圆轨道运动,是根据开普勒定律进行的。
地球的公转速度是不均匀的,这是由于地球与太阳之间的距离在运动中发生变化导致的。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温和季节。
结语天体环绕是高三物理教学中的一大重点,本文从行星运动、人工卫星运行和地球公转三个角度进行了简要介绍。
对于理解天体运动规律,掌握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本文对高三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geo轨道参数
geo轨道参数
摘要:
1.GEO 轨道的概述
2.GEO 轨道的参数
3.GEO 轨道的应用
正文:
【1.GEO 轨道的概述】
GEO 轨道,全称为地球静止轨道(Geostationary Orbit),是一种距离地球表面约36000 公里的环绕地球的轨道。
在这个轨道上的卫星,其运行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因此它们相对于地面上的某一点保持相对静止,从而为通讯、气象、导航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2.GEO 轨道的参数】
GEO 轨道的主要参数包括:
(1)轨道高度:GEO 轨道的轨道高度一般为35786 公里,这是卫星距离地球表面的最短距离。
(2)轨道倾角:GEO 轨道的倾角一般为0 度,这意味着卫星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重合。
(3)轨道周期:GEO 轨道的周期为23 小时56 分钟,这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使得卫星能够相对于地面上的某一点保持静止。
(4)轨道形状:GEO 轨道是一种圆形轨道,卫星在其上做匀速圆周运动。
【3.GEO 轨道的应用】
GEO 轨道在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
(1)通讯卫星:GEO 轨道是通讯卫星的主要运行轨道,它们为全球范围内的语音、数据、视频通讯提供了支持。
(2)气象卫星:GEO 轨道的气象卫星能够观测全球范围内的天气情况,为气象预报提供重要数据。
(3)导航卫星:部分导航卫星也运行在GEO 轨道上,如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
(4)其他应用:GEO 轨道上的卫星还用于地球科学研究、遥感观测等领域。
高考物理一轮教学案:专题五考点二 人造地球卫星 含解析
考点二 人造地球卫星基础点知识点1 宇宙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1)第一宇宙速度:人造地球卫星在地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具有的速度,其大小为v 1=7.9 km/s 。
(2)第一宇宙速度的求法:①GMm R 2=m v 21R ,所以v 1= GM R 。
②mg =m v 21R ,所以v 1=gR 。
(3)第一宇宙速度既是发射卫星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卫星绕地球运行的最大环绕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使物体挣脱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v 2=11.2 km/s 。
3.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使物体挣脱太阳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其大小为v 3=16.7 km/s 。
知识点2 人造地球卫星1.人类发射的绕地球运行的所有航天器均可称为人造地球卫星,它们的轨道平面一定通过地球球心。
2.极地卫星和近地卫星(1)极地卫星运行时每圈都经过南北两极,极地卫星可以实现全球覆盖。
(2)近地卫星是在地球表面附近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其运行的轨道半径可近似认为等于地球的半径。
3.地球同步卫星(1)轨道平面一定:轨道平面和赤道平面重合。
(2)周期 一定:与地球自转周期相同,即T =24 h =86400 s 。
(3)高度一定:离地面高度h =r -R ≈6R (R 为地球半径)。
(4)绕行方向一定: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
知识点3 时空观1.经典时空观(1)在经典力学中,物体的质量是不随运动状态的改变而改变的。
(2)在经典力学中,同一物理过程发生的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测量结果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是相同的。
2.相对论时空观(1)在狭义相对论中,物体的质量是随物体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的,用公式表示为m =m 01-v 2c 2。
(2)在狭义相对论中,同一物理过程发生的位移和对应时间的测量结果在不同的参考系中是不同的。
3.狭义相对论的两条基本假设(1)相对性原理:在不同的惯性参考系中,一切物理规律都是不同的。
人造卫星的相关问题
宇宙航行人造卫星的相关问题周末练习本周习题1.要使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它进入地面附近的轨道速度是________ km/s,要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不再绕地球运行,必须使它的轨道速度等于或大于________km/s,要使它飞行到太阳系以外的地方,它的速度必须等于或大于________km/s。
2.某行星的卫星在靠近行星的轨道上飞行,若要计算行星的密度,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是( )A.行星的半径B.卫星的半径C.卫星运行的线速度D.卫星运行的周期3.关于人造地球卫星与宇宙飞船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知道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半径和它的周期,再利用万有引力恒量,就可算出地球质量B.两颗人造地球卫星,只要它们的绕行速率相等,不管它们的质量、形状差别有多大,它们的绕行半径和绕行周期一定是相同的C.原来在同一轨道上沿同一方向绕行的人造卫星一前一后,若要后一卫星追上前一卫星并发生碰撞,只要将后者速率增大一些即可D.一艘绕火星飞行的宇宙飞船,宇航员从舱内慢慢走出并离开飞船,飞船因质量减小,所受万有引力减小,故飞行速度减小4.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离地面高h=3R(R为地球半径).若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则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角速度是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若已知地球质量为M,万有引力常量为G,则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是________,角速度是________,周期是________.5.人造地球卫星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是指物体()A.不受地球引力的作用 B.受到的合力为零C.对支持它的物体没有压力D.地球的吸引力和向心力平衡6.关于地球同步卫星,它们一定具有相同的()A.质量 B.高度 C.向心力 D.周期7.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半径为R,线速度为v,周期为T,要使卫星周期变成2T,可能的办法是()A.R不变,使线速度变为v/2B.v不变,使轨道半径变为2RC.轨道半径变为D.速度、轨道半径都加倍8.从1999年至2005年,在五年多的时间内,我国已成功发射了六艘“神舟”号宇宙飞船,并实现中国两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若飞船在绕地球的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则运行速度v的大小( ) A.v<7.9km/sB.v=7.9km/sC.7.9km/s<v<11.2km/sD.v=11.2km/s9.我们的银河系的恒星中大约有四分之一是双星,某双星由质量不等的星体S1和S2构成,两星在相互之间的万有引力作用下绕两者连线上某一定点C做匀速圆周运动,由天文观察测得其运动周期为T,S1到C点的距离为r1,S1和S2的距离为r,已知引力常量为G,由此可求出S2的质量为( )10.关于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中物体的超重、失重问题,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在发射过程中向上加速时产生超重现象B.在降落过程中向下减速时产生超重现象C.进入轨道时作匀速圆周运动,产生失重现象D.失重是由于地球对卫星内物体的作用力减小而引起的11.两个质量相等的人造地球卫星a、b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ra =2r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由公式F=可知,卫星a的向心力是b的1/2,B、由公式F=G可知,卫星a的向心力是b的1/4,C、由公式F=m可知,卫星a的向心力是b的2倍,D、以上说法都不对。
环绕地球的卫星小故事作文
环绕地球的卫星小故事作文你知道吗?在那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卫星们就像一群不知疲倦的小精灵,围绕着地球不停地旋转。
今天,我要跟你讲讲其中一颗卫星的有趣经历。
这颗卫星名叫“小闪”,它可不是一颗普通的卫星。
“小闪”的身上装备着各种先进的仪器,有高清摄像机、气象监测仪,还有负责通信的超级天线。
它的任务是观测地球的气候变化、收集各种数据,然后把这些宝贵的信息传送给地球上的科学家们。
“小闪”每天的生活既规律又充满了惊喜。
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会被温暖的阳光叫醒,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它先是慢慢地调整自己的姿态,让身上的仪器能够准确地对准地球的各个角落。
这就像是我们早上起床后,伸个大大的懒腰,然后精神抖擞地准备迎接新的一天。
“小闪”工作的时候可认真啦!它的高清摄像机就像一只敏锐的眼睛,不放过地球上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
比如说,它能看到亚马逊雨林中一棵小树又长出了新的叶子,还能看到撒哈拉沙漠中的沙丘在风的吹拂下缓缓移动。
有一次,它甚至拍到了南极洲的一只小企鹅在冰面上欢快地滑来滑去,那模样简直太可爱了!而气象监测仪则时刻关注着地球上的天气变化。
它能检测到风暴的形成、云层的厚度,甚至能预测出哪里可能会下雨、下雪。
有一回,“小闪”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台风正在太平洋上形成。
它赶紧把这个消息传送给了地球上的气象站,让人们提前做好了防范措施,减少了很多损失。
负责通信的超级天线呢,就像是“小闪”的嘴巴,不停地和地球上的科学家们“聊天”。
它把收集到的数据源源不断地发送回去,同时也接收着来自地球的指令和问候。
有时候,科学家们会给“小闪”发来一些鼓励的话语,比如说:“小闪,你做得太棒了!继续加油哦!”每当这时,“小闪”就会觉得自己充满了力量。
不过,“小闪”的生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有一次,它遭遇了一场强烈的太阳风暴。
那些带电粒子像无数个小炮弹一样,狠狠地砸在了它的身上。
“小闪”顿时觉得头晕目眩,身体里的一些仪器也出现了故障。
它心里害怕极了,心想:“这下完了,我还能完成我的任务吗?”但是,“小闪”可没有轻易放弃。
发射速度与环绕速度
我们已经知道,如果在离地面高度为h 的地方沿水平方向发射物体,物体将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而作抛物线运动,发射的速度越大,射程也越远。
如果继续增加发射速度,那么,到达某一速度的时候,物体虽然仍受到地球的引力,但不再落到地面上。
这时,地球的引力起着向心力的作用,它使物体环绕地球作匀速率圆周运动。
如图1—24所示。
其实,上述环绕地球作匀速率圆周运动的物体就是一个人造卫星。
下面我们首先按照匀速圆周运动所遵循的规律来找出人造卫星的环绕速度与卫星高度h的关系。
设卫星环绕速度为v环,质量为m,地球质量为M地,地球半径为R0,则根据卫星的受力情况及运动特征有:GM地m/(R0+h)2=mv环2/(R0+h) (1)解出:v环=(2)因为在地球表面处有: mg0=GM地m/R02式中g0是地球表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所以GM地=R02g0,代入(2)式可得:v环=(4)由(4)式可知,卫星离地面越高,即h越大,卫星的环绕速度就越小。
大概正是这个原因,有一本参考书说:“尽管距地面高时,环绕速度减小,但其发射速度要变大。
”我们认为这本书只说对了一半。
事实上,从本节开头就可知道,若卫星一开始就处在离地面高度h处,发射的方向又与水平平行,则此卫星的发射速度就是环绕速度。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根据(4)式可以说,离地面越高,环绕速度越小,发射速度也越小。
但是,当在地球表面发射卫星时,情况正好相反。
这是因为卫星和地球作为一个系统,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不管卫星的运动状态如何,系统的机械能是守恒的。
按照(4)式,卫星离地面越高,其速度或动能确实越小,但是其势能明显增大,因而系统的总机械能也要增加,相应的发射速度也要增大。
具体论证如下:若取无穷远处为万有引力势能作参考点,则万有引力势能为:E p=-GM地m/r (5)式中,r是物体m距地球中心的距离。
于是,地处h高度卫星的机械能为:E1=mv环2/2-GM地m/(R0+h) (6)相应地面上想把此卫星发射到预想轨道,应有的机械能为:E2=mv发2/2-GM地m/R0(7)由系统机械能守恒得:E1=E2即:mv环2/2-GM地m/(R0+h)=mv发2/2-GM地m/R0v发2=v环2+2GM地m/R0-2GM地m/(R0+h) (8)(8)式表明,此时卫星的发射速度明显大于环绕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城建学院《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动画设计—卫星环绕地球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081414231设计人员:黎家安指导教师:**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2015年 6 月25 日(1)课程设计题目动画设计------卫星环绕地球(2)设计要求卫星绕地球按椭圆轨道运转。
(3)数据结构设计描述IMAGE img[3]用来定义储存图形数据的数组(4) 各变量的定义和作用diaoyongtuxiang函数:double j=0 j表示角度,其初始值为零;double H,用来储存弧度值double x,y 用来储存变化的横纵坐标。
(5) 系统各模块(函数)的组成,功能,参数说明,相互调用关系主函数:1.initgraph(1400,900);//设定窗口的尺寸2.setorigin(720,450);//设定(720,450)为图形坐标系的原点;3.diaoyongtuxiang();//调用函数st();//调用最后界面函数5.getch();//按任意键执行下一步6.closegraph();//关闭窗口begin函数:1.loadimage()2.setbkmode()3.settextcolor()4.settextstyle()5.outtextxy()diaoyongtuxiang函数:1. BeginBatchDraw();//用于开始批量绘图2. EndBatchDraw();//开始将之前的绘图输出3. cleardevice();//清屏函数,清除屏幕上的图片4. Sleep(1);//延时1毫秒,参数表达延时的毫秒数5. initgraph(1440,900);//设定窗口的尺寸6.setorigin(720,450);//设定(720,450)为图形坐标系的原点;7. closegraph();//关闭窗口8. putimage(-720,-450,&img[2]);//确定输出图片的左上角的坐标9. setcolor(YELLOW);//画线颜色为黄色:10. setlinestyle(0,1);//0表示画线为实线,1表示画线宽度为一个像素11. ellipse(-576,-300,576,300);//画一个椭圆,括号中的坐标表示长半轴,和短半轴12. putimage(x-55,y-39,&img[1]);//在变化的坐标上输出卫星图形13. putimage(50,0-125,&img[0]);//在定点输出地球Last()函数:1.IMAGE2.Loadimage()3.Setbkmode()4.Putimage()5.Settextcolor()6.Settextstyle()7.Outtextxy()8.Getch()相互调用关系:主函数调用调用○1Diaoyongtuxiang() ○2last()调用○1begin()(6) 各功能模块的算法处理流程图及相关说明BeginLast(7) 程序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过程1 对grasph.h头文件不理解。
答,通过上网查资料,及相关文献理解其为绘图函数库2 对cleardevice()函数的理解不透彻。
答: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其为清楚窗口上所有的东西。
3 不知道Easy函数库的功能。
答:通过浏览百度贴吧,理解其功能为在VC中增加绘图功能。
4 动画运行时,图片的闪烁问题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答:通过在百度知道上提问,及浏览EasyX贴吧,知道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两个函数BeginBatchDraw()、EndBatchDraw()开始批量绘图及执行批量绘图。
这样可以解决图片的闪烁问题。
5 对函数putimage(),getimage(),loadimage()。
通过百度百科,及查找相关文献和浏览绘图函数库中的函数,有经过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知道了其中参数的作用。
6 对while(!kbhit())用法不理解。
答:通过查阅文献,指导其功能为“如果不点击任何键,则循环无限执行下去。
”(8) 课程设计心得及体会通过课程设计,一方面是为了检查我们一个半学期来我们学习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我们进一步的掌握和运用它,同时也让我们认清自己的不足之处和薄弱环节,加以弥补和加强。
通过对该程序的设计进一步的巩固了用C编写程序,并拓展了视野,并且有利于更好的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在程序的编写过程中也体会到了做事情一顶要细心、认真。
更加知道了要掌握好基础知识。
还有体会到了成功的感觉!通过本项课程设计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综合运用所学有关相应知识的能力,掌握工程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强化上机动手编程能力,闯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难关!只要自己对自己不失去信心相信就可以完成那些以前认为完成不了的事情!也让我懂得了要想成功首先就必须有很强的自信心!懂得了自己以后要在做任何事情时都要自信!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也知道了自己在以前的学习中有很大的不足导致在设计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些地方看不懂也不知道怎么去设计,但是在设计过程中也学习了很多,掌握了自己以前没有学好的知识,虽然一时可以掌握完以前没有学好的知识,不过也给自己敲响了警钟,在学习中不可以伏于表面,要想学好每一门课程都要踏踏实实,做什么都不是给别人看的!都是要更好的掌握该门知识,提高自己的自身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技能基础!(9) 附源程序#include<windows.h>#include<math.h>#include<conio.h>#include<graphics.h>#define PI 3.1415926void begin(){IMAGE im[3];loadimage(&im[0],"D:\\photo\\e.jpg");setbkmode(TRANSPARENT);putimage(-720,-450,&im[0]);settextcolor(RED);//文本字体颜色settextstyle(60,0,"宋体");//设置文本字体大小及字体格式outtextxy(-400,-150,"动画设计---卫星环绕地球");outtextxy(-530,0,"小组成员:刘健康,黎家安,田兴旺");settextstyle(20,0,"");outtextxy(350,400,"按回车键,动画开始");getch();}void diaoyongtuxiang(){IMAGE img[3];//建立储存图片数据的数组double j=0,H;//定义变量double x,y;//从磁盘调取图像文件.jpgloadimage(&img[0],"D:\\photo\\a.jpg");loadimage(&img[1],"D:\\photo\\b.jpg");loadimage(&img[2],"D:\\photo\\c.jpg");//卫星环绕begin();while(!kbhit()){BeginBatchDraw();//用于开始批量绘图//以下三行用于定义卫星的坐标H=j*PI/180;x=480*cos(H); 负责的部分。
y=300*sin(H);cleardevice();//清屏函数,清除屏幕上的图片//将图像放在合适的位置putimage(-720,-450,&img[2]);putimage(x-152,y-132,&img[1]);putimage(0-128,0-125,&img[0]);Sleep(1);//延时5毫秒j+=0.5;//改变变量的值EndBatchDraw();//开始将之前的绘图输出}}void last(){IMAGE im[3];loadimage(&im[0],"D:\\photo\\d.jpg");setbkmode(TRANSPARENT);putimage(-720,-450,&im[0]);settextcolor(RED);settextstyle(80,0,"宋体");outtextxy(-250,-50,"谢谢观赏");getch();}void main(){initgraph(1400,900);//设定窗口的尺寸setorigin(720,450);//设定(720,450)为图形坐标系的原点;diaoyongtuxiang();//调用函数last();//最后界面getch();//按任意键执行下一步closegraph();//关闭窗口}(10)参考文献1.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系列清华大学出版社2.C程序设计教程(第二版)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3.C程序设计(第四版)清华大学出版社4.百度百科5.EasyX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