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诗歌整体阅读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

一、(2018·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野歌

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选B B项,错在“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颈联中的“穷”并不是指生活贫困。“屈穷”意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答:

解析:首先解释诗句的含意,再点出诗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本联的表面意思是,冬天的寒风终会过去,春天将会到来,届时春风会把枯柳吹绿,柳条看起来好像笼罩在轻烟之中。从表达的情感上看,北风呼啸,喻指诗人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枯柳逢春、春柳笼烟的艺术遐思,表达了诗人虽处境艰难,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不甘沉沦,在屡次受挫之后还能自我勉励。

参考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二、(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3~4题。(9分)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2020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练: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培优新方案精练: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Word版含解析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一)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8分)

酬张祜处士见寄长句四韵

杜牧

七子论诗谁似公?曹刘须在指挥中。

荐衡昔日知文举①,乞火无人作蒯通②。

北极③楼台长挂梦,西江④波浪远吞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⑤。

[注]①文举:指孔融,曾向曹操推荐祢衡。②蒯通:汉初人,著名谋士。《汉书·蒯通传》载,蒯通当时任曹参门客,有人劝他应该向相国曹参推荐处士梁石君等人,他以邻家妇乞火作比,答应推荐,最后曹参果然重用了他们。③北极:指朝廷。④西江:指长江,张祜居地丹阳临近长江。⑤张祜《宫词》中有“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之句,为人所传唱。

1.从题材上看,本诗是一首。(2分)

参考答案:应酬之作

2.请赏析诗歌的尾联。(6分)

答:

解析:解答本题,主要从使用的手法、作用等角度思考。从使用的手法的角度,尾联运用了引用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华的肯定以及对张祜不受重用的悲痛和愤慨。另外,尾联以诗人的慨叹作结,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参考答案:①引用了张祜的诗句,说其传唱度很高,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华的肯定。②“可怜”和“虚唱”两词表达了诗人对张祜才高却不能被重用的痛心和愤慨。③以深沉的情感结束全诗,给读者留下无穷感叹。(每点2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8分)

一丛花令

张先

伤高怀远几时穷①?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濛濛。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

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

桃杏,犹解嫁东风。

[注]①穷:尽,这里有“了结”之意。②桡:船桨,这里借指船,一作“桥”。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歌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 唐代诗歌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君去沧江望澄碧,鲸鲵①唐突②留馀迹。

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

[注] ①鲸鲵:大鱼名,比喻吞食小国的不义之人。②唐突:触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写出了赤壁之战前紧张的氛围,“二龙争战”指曹操和孙刘联军隔江对峙,胜负存亡,即将一战而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的结果,曹操大军楼船被一扫而空。“扫”“空”极写周瑜军队势如破竹的战力。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的惨烈,又是对第二句战争结局的原因的解释,“张”“照”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对儒将周瑜的赞美,表现了周瑜在赤壁战场泰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解析:选C C项,“表现了曹操军队的气势”不正确,这里是在表现东吴军队的气势。

(2)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

参考答案:①怀古之情。前四句写赤壁之战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对不义战争的否定。②送别之意。后四句主要写送别之情。希望朋友观看到赤壁古战场景象后,向自己写信告知,表达了自己壮心不已的豪情以及对朋友奋发有为的期许。

[白话诗歌]

犹如二龙争战以决雌雄,赤壁一战,曹操的楼船被一扫而空。

烈火熊熊焰烟冲天,照耀云海,周瑜于此地大破曹公。

君去大江观看青碧澄明的江水,也会看到当时大战留下的争斗的遗迹。

(完整版)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完整版)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阅读 [学法――知人论世,缘景明情] [考题位置――第8~9题]

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x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x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解析: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参考答案: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用“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间接地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这可从标题中看出,标题显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第①点给2分;答出第②点给3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

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参考答案:①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答出“羁旅思乡之愁”给1分;答出“爱国思想”,给1分;两种感情答全,给3分) ②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答出内容方面的作用,给1分;答出形式方面的作用给1分;两方面答全,给3分) 2.(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高考语文诗集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集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集鉴赏试题(含答案)第一部分: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诗一《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 这首诗的诗题是____。

A. 大雪

B. 赋得古原草送别

C. 登高

D. 凉州词

2. 第一句中“猿”的存在是为了强调____。

A. 干旱

B. 雷声

C. 孤独

D. 刮风

3. 现代人常说“了却了却君山巅”,表示彻底完成的意思,与这首诗的主题有何关系?

A. 这首诗也是表达了想要超越困境,成功登上高峰的情感。

B. 《了却君王》是关于名士得志,此诗也写名士登高,与刚才的句子用了相同的“了却”。

C. 其他三个选项都是无中生有的胡说,与这首诗无关。

诗二《登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 “更上一层楼”是这首诗的____。

A. 诗题

B. 诗人的姓名

C. 结尾

D. 开头

2. 这首诗的意思是__。

A. 赞扬大自然美丽壮观

B. 表达哲理思想

C. 忧国忧民

D. 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3. “欲穷千里目”中“千里”是__。

A. 千里之外的山川景色

B. 诗人思考的时间跨度

C. 旅途的里程数

D. 壮志凌云的意象

第二部分:解读下面诗句,简答问题

1. 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解释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内涵。

2. 诗句:“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句话传达的是怎样的人生观和人生态度?

3. 诗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我肌肤。”请解释黄花的文学意象,并简述诗人的感受。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课件(29张PPT)

高考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整体阅读》课件(29张PPT)
读懂注释 ②第二首侧重于赞美画家高妙的艺术造诣。
真题体验:
(2020全国一卷)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 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
省略成分
【例1】 找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
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李弥逊《春日即事》)
②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参考答案: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①省略主语。下句应为“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
②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
语序倒装
【例2】 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14. 下列对这首诗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
能够于简淡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新奇。 B.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
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
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高考真题库考点10古诗歌阅读(含答案)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高考真题库考点10古诗歌阅读(含答案)

届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高考真题库考点10古诗歌阅读(含答

案)

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

古诗歌阅读

考法一诗

1.(201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

(宋)郭震②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

2025届高考语文课本复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阅读

2025届高考语文课本复习: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古诗词阅读

戏剧分类
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话剧、歌剧和戏曲; 按照内容的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在古希腊戏剧 和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中,只有悲剧和喜剧两类,二者是不能 混淆的;到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出现了正剧,当时叫做 “严肃喜剧”或“悲喜剧”。) 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儿 童剧、科学幻想剧等; 按照主题情节分为情节剧、社会问题剧、心理剧等;按照篇 幅规模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大戏和小戏等。 按照演出形式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学习提示中包含的知识点:
1、了解元曲相关的文化常识。 2、体会作者融情入景的写作方法。

相关文化常识
戏剧的定义
戏剧一词现代意义,是指在舞台上下所有演出元素统一表
现的一种综合艺术。演出元素包括演员、舞台设计、道具、 灯光、音响、服装、化妆、舞蹈,以及剧本的一切总称, 也包括台上演出与台下互动的关系(一般称为“观演关 系”)。 汉米尔顿:“戏剧是安排演员当着观众的面前在舞台上表 演。”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 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 “旦本”。
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
•杂剧角色分为末、旦、净、杂四大类。每类又可分为外 末、副末、冲末、大末、小末;正旦、外旦、贴旦、老 旦、花旦;副净、二净等。其中正末为男主角,正旦为 女主角。剧中人职务身份为名的杂角,如驾(皇帝)、 孤(官员)、卜儿(老年妇女)、孛老(老年男子)、 洁郎(和尚)等。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古代诗歌阅读试题(含答案)

专题十一古代诗歌阅读 [学法――知人论世,缘景明情] [考题位置――第8~9题]

1.(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 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x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x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5分) 答:解析:比较分析两诗题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参考答案:①《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用“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间接地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②《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实写,而《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所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想象之景,是虚写。这可从标题中看出,标题显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答出第①点给2分;答出第②点给3分)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 答:

解析:尾联“勤王敢道远”的意思是为王事敢于到遥远的地方去,表现了诗人愿意为君为国去戍边的雄心豪气;“私向梦中归”的意思是在戍边之地私下里在梦中回到故乡,表现思乡的隐隐私情。但从全诗的内容看,雄心豪气为主,私情为辅。参考答案:①表现了诗人虽有羁旅思乡之愁,却能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热忱。(答出“羁旅思乡之愁”给1分;答出“爱国思想”,给1分;两种感情答全,给3分) ②使得诗中的思乡之情不至流于感伤,也提升了全诗的格调。(答出内容方面的作用,给1分;答出形式方面的作用给1分;两方面答全,给3分) 2.(2015•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

高中语文   古诗词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

专题16 古诗词阅读(讲)

高考语文大纲对古诗词阅读的考查要求是:(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级。

考点一:鉴赏古诗词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诗歌的形象,主要从三个方面鉴赏: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包含两方面内容: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形象。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十种形象: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③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④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高考语文古诗词阅读(含答案)(50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黄州

[宋]陆游

局促常悲类楚囚①,迁流②还叹学齐优③。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

万里羁愁添白发,一帆寒日过黄州。

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

[注释]①楚囚:本指被俘的楚国人,后多指处于困境而不忘故国的人。②迁流:迁徙、流放,诗人此时被远遣到巴蜀任职。③齐优:曲意承欢、讨好人的齐国优伶。

1.颌联________以喻写悲愁之多,以________暗写时光流逝。

2.本诗尾联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化用同一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

【答案】

1.江声不尽草木秋

2.(1)同:都借孙权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悲愤。

(2)异:①辛词以“无觅孙仲谋处”表达遗憾和失落之情;②陆诗以“何须似仲谋”表达激愤之情。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大江奔流,流不尽英雄的遗恨;天意无私,寒秋草木依旧枯黄。“江水不尽”用流水的奔流不息,来写“英雄遗恨”之多之绵长;“草木秋”写秋天到来,草木零落,表现时光的流逝。由此可以概括出答案。注意填空时,第一处填写“不尽”“江声”或整句均不得分;第二处填写“秋”或整句均不得分。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诗尾联“君看赤壁终陈迹,生子何须似仲谋”,请看当年三国鏖战的赤壁,如今早已成为陈迹;男儿不再能建功立业,何必再学习孙权的榜样。赤壁尚在,但英雄不可再世,古战场已成旧址,万事尽付东流,世事成败不足道,因而作者认为“生子不须似仲谋”了。此联中诗人借赤壁陈迹感叹朝廷偏安半壁,强敌入侵,思无英雄与敌抗衡,自己虽似仲谋,志在恢复失地,驱逐强敌,但又得不到不思振作小朝廷的重用,还放外任万里之外的蜀地。此联表达的正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不平之鸣。

2016—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阅读 (词曲)真题

2016—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阅读 (词曲)真题

2016—2018年全国高考诗歌阅读(词曲)真题【2018年】

【2018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3个小题。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

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

...的一项是

A. 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 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C. 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D. 词的结尾两句,怀念过去与李正之雪中赏梅的情景,表达对友谊的珍惜与赞美。

15. 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北看惊诸葛表”,借用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典故,勉励友人报国立功。

B. “赤壁矶头千古浪”,借用苏轼游览赤壁的典故,抒发人生短暂的感慨。

C. “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D. “儿女泪,君休滴”,化用王勃“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表现宦游漂泊的凄苦。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统摄全诗

高考语文-古诗阅读-统摄全诗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同王十七庶子李六员外郑二侍御同年四人游龙门有感而作

白居易

一曲悲歌酒一尊,同年零落几人存。

世如阅水①应堪叹,名是浮云岂足论。

各从仕禄休明代,共感平生知己恩。

今日与君重上处,龙门不是旧龙门。

【注】①“阅水”即“聚水”、“汇水”。陆机《叹逝赋》有“川阅水以成川”之句,“阅”是总聚、汇集的意思。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

...的一项是()

A.本诗标题内容丰富,既交代了同游者的身份、游览的地点,也交代了本诗写作的缘由。

B.颔联以“阅水”喻世事,以“浮云”喻功名,“应堪叹”包含诗人对世事际遇的感慨。

C.颈联作者告诉友人,虽然大家都在追逐仕禄,但幸有知己互诉衷肠,自己一直深怀感念。

D.尾联首个“龙门”指现在所游的龙门,第二个“龙门”指曾游过的龙门,也指科举中式。

4.首句中的“悲”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分析“悲”是如何统摄全诗的?

【答案】3.C4.“悲”是本诗的诗眼。首联,感慨友人聚散、人生存亡,此为一悲;颔联,世事像阅水,功名利禄如浮云,此为二悲;颈联,写政治清明时代,已然逝去,此为三悲;尾联同年零落,物是人非,此为四悲。整首诗围绕“悲”字展开,无尽的悲情贯穿始终。

【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大家都在追逐仕禄”错。颈联说的是我们各自享禄仕宦的政治清明的时代已经过去,而非大家都在追逐仕禄。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首联,写友人聚首,本当欢庆畅饮,诗人却说“悲歌”,是因为诗人联想到了个人的坎坷际遇,同年的不同命运。当年一同登榜的人,到现在有的已经去世、有的远在他乡,如今能够四人相聚,本当欢庆,可是联想到各人坎坷遭遇,也就不免“悲歌”,借酒浇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聚散、生死存亡的感慨。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关于诗歌鉴赏,下面是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欢迎参考学习!

高考古诗词鉴赏试题及解析

一、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束,斧已烂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

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参考答案:

(1)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

(2)一句一个场景;拟景写情,情景交融;对仗十分工巧。

赏析:

这是一首体制十分奇特、艺术手法十分讲究的诗。一句一绝,四句诗是四个不同的独立意境,虽然此诗四个画面各自独立,然而组合在一起却又成为一幅构思完整、意境连绵的图画。全诗一句一截,各自独立,描绘了秋夜、春宵、棋罢、酒阑四个不同的意境,好像四幅单轴画。扬慎《升庵诗话》卷十一认为,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鸳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此诗之祖。不过,细细体味,这四句给人的意象又是统一的,正可以

诗题的一个“梦”字贯通。因为是梦,故尔有意识流动变幻不定,前后不连贯的特点,使诗中的景和事显得迷离惝忆,隐隐绰绰,游移不定,似是而非。末句是全诗之关目,一个“客”字便是梦的原由,梦的主旨,梦的归宿。李后主尚有“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时候,到底给人片刻慰籍。可欧阳公表现的梦,却是客愁贯穿于始终,令人抑郁不展,魇魔难去。日有所思则夜有所梦,可见这客愁之深之切了。诗题“梦中作”,这当然不可能,可全诗却给人以无庸置疑的梦境之感,有如身历亲受。诗人良苦用心和绝妙手笔,可发一赞叹。

高考全国卷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版)

高考全国卷语文古诗词鉴赏(详解版)

1.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背景】

这首诗作于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其时苏轼54岁,以龙图阁学士出知杭州,苏辙迁翰林学士兼吏部尚书,在汴京。是年八月,苏辙奉命出使辽国,庆贺辽主生辰。契丹本是东北辽河上游的游牧民族,公元916年。阿保机建立辽朝,成为与五代、北宋并立的国家,雄峙北方近200年,成为宋朝的北方之患。宋自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订立“澶渊之盟”以来,每年要向辽国、西夏进贡银两、绢匹,岁以百万计。其国主生辰,还要派使臣去庆贺。卑事小国,国弱臣辱,做这样的使臣内心是屈辱的。苏轼写诗送别,尽劝慰告诫之意。

【注释】

⑴适:往。

⑵驿骑:犹言“驿使”,传驿的信使。凌:冲冒。

⑶天骄:汉时匈奴自称“天之骄子”(《汉书·匈奴传》),后泛指强盛的边地民族。此处指契丹。凤麟:凤凰与麒麟,比喻杰出的、罕见的人才。

⑷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⑸武林:山名,即今杭州西灵隐山,后多用武林指杭州。苏轼时知杭州。

⑹“单于”二句:《新唐书·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帝(肃宗)叹曰:‘卿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绝。”德宗时他曾“入蕃会盟使”,至蕃地,“酋长曰:‘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揆畏留,因绐之曰:‘彼李揆安肯来邪!’”苏氏一门,尤其是苏轼在契丹声名尤著,故化用此典,说明中原人才众多,不止苏氏。单于,匈奴最高首领的称号,此借指辽国国主。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歌阅读真题解析(含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

2021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古诗歌阅读真题解析(含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

15.这首词的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
①本词语言多用口语,风格亲切自然,清新明快,句式整 散结合,和谐统一。
②[解将析鹭]本鸶题作考为查题赏赠析对诗象歌,的以语第言二特人色称。此“题汝不”要"君求”揣摩称个之别,字以 “词来运”用的字巧呼妙之,,而词是人要好品似味抚这摸首着词白表鹭现出说来着的悄整悄体话语,言营风造格出。 轻辛松弃亲疾的切词的风氛,围既,有显沉得雄自豪然迈而,亲又切不。乏清丽明快。
③使用拟人、对比的修辞手法。“虾跳鳅舞" ,写出了远渚 的虾鳅舞动的生机,与“溪里鱼儿堪数”形成对比。词人 将笔下的山水湖泊、鱼虫虾草、青天白鹭、人鸟私语融合, 展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
知识归纳 炼字、炼句题解题切入点:
(1)从表情达意的角度推敲。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首先应认 真揣摩词语或诗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和效果,赏析古代 诗歌的语言是怎样巧妙地传达出丰富的思想内容,怎样使表 达更准确、更生动、更含蓄的。
C.“诗人认为,生逢‘明时’不必读书求仕,‘躬耕’才 是一种理想状态”错误,由颔联“为农为士亦奚异,事国 事亲惟不欺”可知,作者认为无论是出仕朝廷,为官一方, 还是成为平民百姓,躬耕陇亩,都要事国以忠,事亲以孝, 并没有在两种方式中做出比较选择。
16.诗人指出“道在六经宁有尽”,又让儿子“熟读周公 七月诗”,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学即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
此标题交代了时间 (中夜)、地点(西园)、 事件(中夜起来后望着西 园的月亮,所见所闻所感。
借信息有效解读
2、看作者
①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②境遇不同,诗情有别。 ③时代不同,精神迥异
有的
诗歌

绝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 讲究
近体诗
起承
律诗 :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 转合
首句渲染气氛
上阕 主句写景
写景

尾句过渡
下阕 :抒情
即学即练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 牧儿骑牛,甚有意态。喜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箠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 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同时 流露出落寞孤独之情。
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04
抓关键定位情感
读诗歌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 个字地品读,抓住诗歌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 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 调。
抓关键定位情感
类型 显性词语
隐性词语
阐释
示例
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 词语,也叫“情感词语”,多为动 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 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 基调。
借信息有效解读
3、析注释
注释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介绍写作背景 介绍相关诗句 介绍作者
作用
点州明之了镇地山点又,称表化明州了第一写山作内容
暗现在示重诗新修歌建的的南思山寺想位主于化旨州市北郊,距离市
区仅十公里,座落在丽岗镇丽山(又称尖岗岭)
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
生态旅游公园景内。
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四百州”。
谢谢聆听!
——古诗歌整体阅读指导
2020 10 20

一、借信息有效解读

二、从结构章法入手
三、据意象参悟意境 四、抓关键定位情感
01
借信息有效解读
1、抓标题
【标题作用】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州地之点镇、山对又象称化、州事第件一、山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现的在重;新修建的南山寺位于化州市北郊,距离市 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区调仅十;公里,座落在丽岗镇丽山(又称尖岗岭) ④概括诗歌的内容;生态旅游公园景内。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愁、恨、怨、愤、 忧、悲、喜、乐、 悔、怜、怅、孤、 怆、闲、孤等词语
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 它们虽然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 的思想感情,这种词语叫“景物语”
表情态、语气的虚词
但、却、惟、徒、 空、犹等词语
即学即练
湖州歌(其六)① 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南四百州②。
【注】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 的字。②野次:野外。③箠:竹鞭
前两联为第一层次写景。主要 是对画本身的描绘:郊野怪石嶙 峋,幽竹相倚,青翠欲滴。牧童 手持竹鞭,骑着老牛逍遥徜徉。 画面完整生动,充满田园气息。
后两联为第二层次抒情。写了 诗人由看画生发出来的感想 石与 竹在诗人的心中代表的是他向往 的田园生活,磨损石头和损伤竹 子会令诗人痛惜,所以他反复叮 咛,情意殷切。
借信息有效解读
2、看作者
月圆 【唐】杜甫 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 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 (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 时所作。杜甫同一时期的诗 作有《登高》《旅夜书怀》 《阁夜》等,在赏析这些诗 歌时,我们介绍了这一时期 杜甫颠沛流离的经历和思家 怀归的心绪,据此可推断出 本诗抒发了作者面对明月时 的孤独之情和对远方亲人真 切的思念。
“望”字起到全诗景物描写的 统领作用,全诗紧紧围绕一个 “望”字来写。北望燕云,前路 漫漫,前程未卜;前望大江,江 水悠悠,感慨国事变迁;望断东 南,半壁江山沦丧,亡国苦去国 恨充分表现。
【注】①此诗是元灭南宋时,诗人
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作。②四百州,
宋全盛时号称“八百州”。南宋时
的半壁江山,约为一半,称之为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豪放处尤近于苏轼,语意超绝,笔力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3、析注释 从注释可知,许道宁是一位画家。
注释虽简,但意蕴深厚。画家的画作
当然有值得欣赏赞赏的地方。诗中
“吟断不相关”句也证明了这些。
02
从结构章法入手
古体诗 :以自然段为层
03
据意象参悟意境
意象是客观事物经过作者的感情活动而创 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是作者的主观感情与客观 事物的完美结合,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因 此,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参悟意境。
即学即练
山居即事
王维
本诗中的ຫໍສະໝຸດ Baidu象有:柴扉、落晖、松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树、荜门、绿竹、红莲、渡头。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
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 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与作者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 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深层原因 相关
即学即练
1、抓标题
本诗是题画诗,诗歌写的是画上
的内容。
题许道宁画
陈与义
2、看作者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陈与义,两宋之交的杰出诗人, 诗尊杜甫,前期清新明快,后期雄浑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前。 沉郁;也工于填词,其词别具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