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说课稿共26页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太平天国运动》,我将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训练设计和教学反思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现在,我正式开始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主要反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进行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和愿望,同时由于其处于中国近代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时代赋予了这场运动新的特征和意义。
因而这一课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上承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危机,又开启了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突出。
同时,作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国悲剧”三个子目。
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为主线,主要包含了从金田起义到太平天国的全盛,以天京变乱为转折点的后期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后期的两大纲领三方面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比较长,本课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琐碎,要面面俱到的达到教学目标很困难,只能有所取舍。
因此,我将在简明地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所反映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问题。
具体的教学问题我在接下来的说课中展现。
【重点难点】(一)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以及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属于太平天国运动整个过程的一部分,鉴于这场运动前后历时13年,在教学中对运动过程不可能详细讲解,但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析和对整场运动的情感把握是必须建立在对过程的熟悉的基础上的。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四单元说课稿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3.习题练习:布置一些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习题,让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2.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5.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推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激发人民群众反抗封建统治和外来侵略的斗志。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发展过程、主要战役及影响。
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地位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
3.能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3.风格:板书将采用简洁明了的提纲式,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以图示和符号辅助说明。
板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突出学习重点,增强记忆。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
1.在课前精心设计板书内容,确保逻辑性和系统性。
2.在课堂上及时更新板书,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内容和顺序。
2.问题驱动法:设计一系列引导性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促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历史事件。这一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问题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
3.小组合作法: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和完成特定任务,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这种方法基于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
主要知识点包括:
1.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治腐败,民生凋敝,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益尖锐。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太平天国运动》,我将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计、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训练设计和教学反思八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现在,我正式开始说课。
一、说教材【教材地位】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历史必修Ⅰ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主要反映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而进行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
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反映了农民阶级对土地的要求和愿望,同时由于其处于中国近代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时代赋予了这场运动新的特征和意义。
因而这一课在整个中国近代史乃至世界近代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材中,《太平天国运动》上承鸦片战争带来的民族危机,又开启了之后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篇章。
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突出。
同时,作为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学生对于认识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途径和深刻认识当今“三农”问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分析】本课分为“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国悲剧”三个子目。
以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为主线,主要包含了从金田起义到太平天国的全盛,以天京变乱为转折点的后期太平天国运动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后期的两大纲领三方面内容。
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比较长,本课内容比较多,知识点比较琐碎,要面面俱到的达到教学目标很困难,只能有所取舍。
因此,我将在简明地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基本史实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所反映出的农民阶级的局限性问题。
具体的教学问题我在接下来的说课中展现。
【重点难点】(一)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以及天京变乱;《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与失败属于太平天国运动整个过程的一部分,鉴于这场运动前后历时13年,在教学中对运动过程不可能详细讲解,但是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分析和对整场运动的情感把握是必须建立在对过程的熟悉的基础上的。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
教材分析尊敬的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太平天国运动》。
本课位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主题下,太平天国运动,是19世纪中叶中国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
1851年(清咸丰元年)至1864年(清同治三年),洪秀全等领导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
本课学习的主要对象是高一同学,他们热爱学习,勤奋努力,但是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薄弱。
他们的特点是好奇心强,也由于本课在初中阶段已经有学过,对其有一定的了解,但很多都是了解不够透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拜上帝教的创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东征、《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后期防御战。
②、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③、能力:探究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分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发展、失败,学会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从而理解和掌握历史。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理解农民领袖在近代化冲击下观念转变及其对后人继续探索道路的借鉴意义;认识到农民必须在先进的力量组织领导下和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恰当地发挥农民的力量。
通过历史的学习,学会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教学过程运用教学媒体,插入图片、相关视频引导学生带着兴趣,主动认真的进入本课主题, (1)首先通过教材的阅读和理解理解,然后与学生互动,加上回忆初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课时主线——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失败。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稿
高中历史: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运动》这课书,分四个部分阐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强盛、衰落和灭亡的全过程.在教学中,要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与过程,要引导学生把《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放在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里进行评价.2、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3、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理解洪秀全的农民革命思想特点.(2)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和强盛的过程,从中剖析太平天国不断发展的原因.(3)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主要内容,理解两者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4)剖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过程与方法(1)运用历史材料和历史地图,引导学生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发展的原因.(2)通过历史短剧表演,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天朝田亩制度》的意义和局限性.(3)通过提问、列表和对比等多种方式,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农民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但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二、说学情特点:高一学生思维活跃个性鲜明,参与意识强,有一定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历史知识的储备不充分,历史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对策:加强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培养.设计理念:创建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三、说学法阅读思考、合作探究、体验交流等.注重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四、说教法讲述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等,创设情境,设疑引思.五、说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鸦片战争不仅使中国的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使规模宏大的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由此导入新课.直接了当导入新课,使学生迅速进入新内容的学习.2、问题探究(1).太平天国的兴起的原因想想议议:同学们知道“官逼民反”这个词语的意思吗?出示材料,指出:正是由于清政府加紧了对平民百姓的盘剥和压榨,从而造成社会阶级矛盾激化,人民开始起来反抗剥削和压迫.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南方大地上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外的农民大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它兴起的原因有哪些?学生阅读课文,回答后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二)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三)自然灾害严重.(2)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大屏幕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请一位同学充当历史讲解员,按照示意图上所标明的太平军行军的路线,向同学们讲解太平军从金田向南京进军的情况.同学们,下面由我向大家简要地介绍太平军进军南京的情况.它的大概路线是:(略)提出问题: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是否就万事大吉,目的就达到了呢?学生讨论后指出:不是的.一方面清军在南京郊外和扬州分别设立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对天京形成包围之势;另一方面,远在北京的清朝中枢机构还在不断地调兵遣将,企图消灭太平天国.面对这一严峻的形势:要推翻清朝统治,必须北伐;要巩固天京革命大本营,必须西征;要断决清政府的财源,充实自己的经济力量,必须西征.用列表的方式整理太平军北伐、西征和东征的情况.请同学们填写.(过渡)太平天国自定都天京后,通过多次大规模的军事斗争,巩固了天京的中心地位.太平天国一方面在外围积极进行军事斗争,另一方面在内部进行制度建设,不断充实和完善太平天国政权.下面,我们看看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制度建设的.(3)《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A、《天朝田亩制度》《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先指导学生阅读文献资料与相关的课文,掌握它的原则、方法、理想,领会它的基本思想.【过渡】:通过这些详尽而细致的规定,太平天国是想使每一个农民都能永保一份平均财产,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这是太平天国设计的理想蓝图,这一美好社会能否实现呢?2、评价:【设问】:请同学们从《天朝田亩制度》分配土地的原则和方法入手,并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来思考这一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中两组讨论原则,两组讨论方法,两组讨论环境条件)思考:你如何看待《天朝田亩制度》?⑴具有强烈的革命性:⑵局限性:(过渡)太平天国除了在前期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外,在后期它还颁布了另一个治国方案——《资政新篇》.下面我们来学习《资政新篇》B、《资政新篇》学生阅读课文,明确内容及其评价指出:《资政新篇》由于当时中国社会条件的限制和太平天国面临的严峻形势,没有能够实行,但它仍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其提出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人也起了一定的启迪作用.C、那么,我们把它的主要内容与《天朝田亩制度》进行对照,看两者之间有什么突出的不同.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过渡】:1856年,当太平军西征与东征胜利,军事形势一片大好之际,天国领导集团内部由于争权夺利,矛盾却日渐尖锐化,导致天京变乱发生,天国的事业开始由盛而衰.(4)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A、天京事变1、从经济、政治、思想、组织四个方面讲解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然后图示讲解天京变乱的经过及其影响【过渡】:经过这场变乱,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危险局面.敌人得到了喘息之机,重建江北、江南大营,再次围困天京,太平天国的军事斗争开始转入防御阶段.B、重建领导核心——英王、忠王、干王【设问】:为了打破敌人的包围与封锁,挽狂澜于既倒,拯救岌岌可危天国事业,进行那些军事斗争?C、太平天国后期防御战(1856——1864):讲清过程: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D、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意义(可以作为补充内容)【设问】:作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斗争水平最高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历时长达14年,席卷十多个省份,并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尽管如此,最终还是归于失败.那导致其失败的原因有那些呢?(提示学生从领导力量、斗争对象等角度分析)【过渡】:由于太平天国运动发生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所以与以往历次农民战争相比较,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具体表现有那些?2,时代特点:(1)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从而具有了民主革命的性质.(2)一些领导入主张学习西方,向西方寻找真理.(3)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而失败.(4)作为“亚洲革命风暴”的组成部分,太平天国还同其他国家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相互推动、相互影响.3、教训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的代表,无科学的理论武器,无法承担重任3、课堂小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然而,这一时期的农民战争,已不同于以往的农民战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就体现了新时代农民战争的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途径,勇敢地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战争的高峰,进一步反映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的巨大变化.4、知能训练,运用迁移选择题体现一定的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简答题注意能够概括本科内容:5、延伸新课结合时代特征概述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
说 教 材
说 学 情
说 教 法
说 学 法
说 教 学 过 程
一、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⑴掌握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全盛、转折、失败的史实 ⑵掌握《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理解 两者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 过程与方法: 通过重现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失败过程,引导学生对太 平天国运动进行初步评价,使学生感受历史的、辩证的评价历史 事件的方法和视角。
1864 天京陷落
s
1851 1853 金田起义
课堂练习
1、结合P53学习思考题一重新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2、知识拓展 结合当今“三农”问题,谈中央的政策及解决的措施。
设计意图: 1、巩固知识和提高解题能力。 2、设计开放性试题,引入探究式学习,尊重学生的个性 差异,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太平天国运 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教材第53页《太平天国攻占永安图》,与 学生来共同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以线索带 动重大史实的学习。) (1)、金田起义:1851年初,建国号“太平天 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2)、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封建意识十分浓厚) (3)、定都天京:1853年,标志太平天国建立了 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4)、北伐、西征和天京突围:太平天国进入军 事上的全盛时期。
经济主张
群众基础 作用
主张消灭私有制
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 命斗争的发展
主张发展私有制
没有引起农民强烈反 应 未付诸实施
反映了同一 标志着农民战争水平达到 具有资本主义色彩,反 时代的不同 最高峰,违背社会发展规 映了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特点 律
高中历史必修一说课稿{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内容概述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的一部分,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的学习。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发展、高潮和结局展开,让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情况,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整个课程体系中,太平天国运动是学生继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对中国近代史的一个重要事件的学习。主要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起源,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建立,太平天国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原因等。
为确保板书清晰、简洁且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结构,我将提前进行详细的设计和练习,并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反应和理解情况进行调整。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或挑战包括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以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提供更多辅助材料和实例,以帮助学生理解,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4.通过设置分层任务和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学习动机。
5.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本节课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有: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讨法和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分析法则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合作探讨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情境教学法则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些教学方法均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和合作交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一、说学习目标(一)、学习目标及其教学重点、难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时空概念:把握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等基本史实,构建时空观念。
2.唯物史观: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失败的原因分析,培养唯物史观。
3.历史解释与史料实证:对《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对比解读,把握两个纲领性文件。
4.家国情怀:通过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分析,感受农民阶级不屈斗争的爱国精神;认识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太平天国的影响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对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二)课标要求和课堂教学的各项目标1、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目标达成:结合学生实际,通过引导学习,本节课比较好的达成了对重难点的突破,顺利的贯穿了课标要求,提升了学生素养。
(三)结合教学实际准确、全面分析学习者特征3学情分析:该班学生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作为平行班的学生大多数人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还有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应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体现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理念。
二、说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创设问题情境,开展探究活动,在课前,给学生预习资料包括教案,上课时教师扮演学生领路人的角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合作探究并自我总结,形成知识结构,获得成功体验。
使教学思想和核心素养紧密结合,落实到位,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三、说教学策略四、说教学过程1、本课教学紧扣学习目标,渗透核心素养,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预设效果。
2、结合学生的实际,注重教学活动的实效性,层次性,做到活动,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教师引领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统一3、利用课前三分钟演讲导入本课,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师生频繁互动,合理的教学情境,有机贯穿课堂教学始终,激发学生持续学习动机与情绪4、教学环节根据学生学情设计,有课前演讲,展示课标重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小结,课堂检测,作业布置,分层次布置作业,有必做题和选做题,诗歌作为结束语等,层层递进,步步深入,体现了层次性,也符合学生能力的发展要求;时间安排紧凑,五、说教学资源1.文本资料:教材;教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剑桥晚清史》等。
太平天国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整体感知:本节课是教材中的第14课。
上接鸦片战争,下连八国联军侵华。
所以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这一独特历史时期,我在导入和在对资本主义的侵略都有提到。
(二)、教学目标知识上本课要求学生识记太平天国发展和兴起的过程以及《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
理解太平天国定都天京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教学重点是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是洪秀全的宗教思想及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能力上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观。
⑴通过对拜上帝教的评价,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正确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
(2)通过了解永安建制,了解政权建立的一般过程。
⑶通过对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以及东征西征和北伐,这一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识图和用图的能力。
⑷通过对定都天京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一般方法。
情感教育目标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使学生感受其强烈的反封建精神,体会农民的重要性,进而关注现实的三农问题。
体会以史为鉴。
二、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提问法、图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关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依据《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讲解太平军进军路线,教会学生认识图表,运用图表的能力和学生信息压缩记忆方法。
关于“《天朝田亩制度》”指导学生阅读《天朝田亩制度》的节选资料,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史料的方法。
关于“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引导学生对太平天国土地制度及对产品的分配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天朝田亩制度》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虽有革命性的一面,但却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从而培养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生四.说内容小结:出示知识结构图原因:阶级矛盾激化兴起革命理论: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标志:金田起义初期:东乡称王、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发展太平天国运动全盛:北伐、西征、东征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文献后期:《资政新篇》转折:天京变乱失败:防御战失败:天京陷落强调:太平天国兴起和失败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2)备课稿姓名:潘春艳一、课标及教材分析1、新课标解读(一)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这就要求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形成感性的认识。
主要史实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包括运动的兴起,发展,全盛和失败。
(二)在了解主要史实的基础上,新课标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就是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这就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农民阶级反封建的作用以及存在着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
了解教材的地位可以使教师在宏观上理解教材内容,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史实。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了解各自所包含的内容及其产生的意义和局限性。
过程与方法:首先以图片、史料和影像资料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全面的了解这段史实,引导学生感受历史的、辩证的评价方法。
其次,通过合作式学习,到黑板上填写表格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引导学生认识农民运动的作用与局限性,同时感受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意识和斗争精神。
在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知识储备,我定位了以下教学重难点:4、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设计依据在于这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线索,只有了解了主要的史实才能理清运动的发展脉络和进程,对这场运动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这是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有助于深入理解领导者的思想,了解运动成败的原因。
难点:农民起义的作用和局限性(太平天国运动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它每一步的发展都蕴含了农民阶级的思想,他们敢于同封建统治者和外国侵略者作斗争,但是他们封王建制、确定尊卑等级制度、内部争权夺利等却是封建腐朽思想的体现,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一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将它作为教学的难点。
太平天国说课稿PPT共26页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太平天国说课稿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太平天国说课稿共26页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自命不凡。——邓拓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
太平天国说课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教版必修1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和愿望。
2、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
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
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
《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3、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通过阅读相关历史材料,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
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
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关注农业。
4、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天朝田亩制度》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节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太平天国纲领性文件,是农民阶级几千年来理想蓝图的完全体现,集中反映农民阶级的革命要求。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说课课件(共27张PPT)
是什么?
土地
原则:
分配
方式:
产品 分配
目的:
原则: 方法: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阅 读课文,整理结构的基
础能力
4、探究两个纲领(25分钟)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阅读材料,情景假设与角色扮演:
材料1、2、3
问题2:假如某同学是农民,采访之:看到平分土地的规定,心 情如何?你会拥护太平军吗?为什么?
2、从心理特点看: 高一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 学习上存在较强的依赖性与被动性,缺乏构建知识体系 的能力。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有梯度 性的问题,由易到难,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 潜能。
三、教学策略
教法分析
教
问题探究法
法
直观演示法
学
法
情景教学法
组织讨论法
【太平天国运动】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1)革命性: 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空想性:
绝对平分土地不可操作; “四有二无”的幻想性; 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
(3)落后性: 追求小农经济,落后于世界大潮。 圣库制度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4、探究两个纲领(25分钟)
《资政新篇》
阅读教材,概括内容
问题1:
【太平天国运动】
设计意图:强调洪秀全与拜上帝 教对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训练 学生阅读分析能力
2、分析爆发背景(6分钟)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内因: 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根本);
连年自然灾害,农民起义不断(直接)。
太平天国运动的准备:洪秀全与拜上帝教
第1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