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创新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课稿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几种重要金属的内容,包括钠的氧化物、过氧化物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属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帮助学生切实掌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鉴别和用途。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本节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视实验教学。2.重视对比.3.重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4。重视化学史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用途及鉴别。
(2)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能力目标:
(1)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体验实验的作用,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采用实验探究、对比分析和讨论归纳,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引导探究方法,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养成勇于创新、积极实验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和鉴别方法与除杂三. 教法学法:
本节课采取实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旨在利用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精心设计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自觉参与对知识的归纳和小结,并通过思维活动把从实验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1.运用对比的方法学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有关知识和性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教材中的内容本节内容既是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为化学2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通过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二、教学对象分析
1、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已经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和溶解度的概念,能正确区分酸碱盐,能正确选用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力方法基础:学生具有设计简单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使用常见仪器进行实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观察实验现象和记录实验数据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基础:学生具有开展实验探究的欲望和热情,具有合作学习的意识与体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以及对比学习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培养学生严谨求是的态度和善于合作的品质;通过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侯德榜及侯氏制碱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科学精神的教育。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创新实验设计
一、使用教材
苏教版《化学1》专题2第2单元第二节《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
二、实验器材
仪器:离心机、离心试管、锥形瓶、滴定管、滴定管夹、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试剂:固体碳酸钠、固体碳酸氢钠、蒸馏水
三、实验创新要点/改进要点
(1)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苏教版的教材上无溶解性差异的实验探究,只在书本P52出现的表格中有水溶性的比较,显示两者都易溶,CO3的溶解度大于NaHCO3。
相同温度下,Na
2
(2)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溶解性差异的比较有两种思路,其一是在等量的溶剂中能溶解溶质的质量,其二是等质量的溶质完全溶解所需要溶剂的体积,从不同角度作比较,从定性到半定量的探究。
四、实验原理
等质量(2.0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加入(4mL)水,溶解、振荡、沉降,比较剩余固体量的相对多少,判断溶解量的相对多少,从而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
等质量(1.5g)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完全溶解所要消耗水的体积,通过比较水的体积,得出两种物质溶解性差异,并根据消耗的水量计算溶解度。
五、实验教学目标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质上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均匀、稳定地分散在水分子中,并与水分子结合的过程,从微粒角度解析宏观变化。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物质的溶解和离子的结合(结晶析出)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由实验现象推得结论,构建控制变量思想(单因子变量)与实践研究物质性质的模型。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对物质的溶解性差异问题的探究,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及对实验条件的控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
教案标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3. 能够区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并能够正确使用它们。
教学重点:
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验器材和化学试剂:碳酸钠、碳酸氢钠、酚酞指示剂、醋酸。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概念,让学生猜测它们的用途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15分钟)
1. 通过PPT演示,向学生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如溶解性、酸碱性等。
2. 列举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途,如烹饪调料、清洁剂、药品等。
三、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分子结构和物理性质(20分钟)
1. 解释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式及其分子结构。
2. 通过实验演示或图片展示,展示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形状、溶解度等。
四、实验操作(15分钟)
1. 将一定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溶解性和酸碱性变化。
2. 使用酚酞指示剂和醋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观察反应现象。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
1. 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和常见用途。
2. 提出拓展问题,如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等。
六、作业布置(5分钟)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完整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过程与方法
1.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班级:高一年级
姓名:麦麦提江·热麦提
时间:2014年12月4日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钠及其化合物(第二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差异;学习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试验原理与方法;了解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生产实际、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够根据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用多种方法加以鉴别,培养思维的开放性;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的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
3. 通过Na2CO3和NaHCO3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Na2CO3和NaHCO3 的化学性质
难点:Na2CO3和NaHCO3 的化学性质差异和多种鉴别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黑板,教科书,药品和仪器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演示法
五、教学过程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者的区别。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研究热情。
讲解教师讲解小苏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观察小苏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填写实验记录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讨论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总结总结小苏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强调实验探究的重要性。学生听讲,做好笔记。
巩固练巩固知识,完成练题。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合作完成练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进行异地上公开课时,我们很难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时,我提前向学生介绍了一些实验现象,这导致实验从探究式变成了验证式。这是一个不太好的改变。
在进行“套管实验”时,我没有很好地强调实验的原理,这导致一些学生没有按照学案上的要求进行实验。在进行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时,我们需要注意盐酸的浓度,如果浓度太大或太小,就无法观察到现象。对于气球实验,盐酸浓度为
2mol/L即可。
在进行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时,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和解释,让他们逐步找到答案。最后,我让学生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这不仅展示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也激发了学生的主导性,整节课达到了一个小。
总体来说,时间分配比较合理,40分钟内完成了本节课的内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教学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
2.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数据,推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反应;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
2.在实验中观察和推测化学反应。
教学难点:
1.实验设计;
2.数据记录和观察。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通过观察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的外观和性质,让学生比较它们
的异同点。
Step 2:实验设计与观察(25分钟)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个小组准备一个试管,分别放入碳酸钠溶液
和碳酸氢钠溶液。
2.观察不同溶液的外观和颜色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
3.利用酚酞溶液分别滴在两个试管中,观察颜色的变化。
4.用酸碱指示剂纸测量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质,记录结果。
5.通过观察和数据记录,让学生推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之间是否存在化学反应,并解释。
Step 3:实验总结(10分钟)
1.让学生回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结果。
2.引导学生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3.让学生归纳和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差异。
4.展示学生总结的结果,并让他们互相核对。
Step 4:拓展实验(15分钟)
让学生对比不同浓度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性质差异,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进一步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Step 5:实验报告(10分钟)
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撰写实验报告。报告的要求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等。
Step 6:小结与评价(5分钟)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公开课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公开课教案
教案:化学实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目标:
1. 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和化学反应。
2. 学会正确使用化学实验器材。
3.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
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及化学反应。
2.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方法。
3.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器材和药品:
1.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
2. 硝酸银溶液(0.1mol/L)。
3. 盐酸溶液(1mol/L)。
4. 化学试剂瓶、滴管、试管、玻璃棒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固体分别称取适量,分别加入试管中。
2. 碳酸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碳酸钠固体加入一个试管中,用蒸馏水溶解,摇匀。
3. 碳酸氢钠溶液的配制: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固体加入另一个试管中,用蒸馏水溶解,摇匀。
4. 酸碱中和反应:分别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硝酸银溶液中,观察是否生成白色沉淀。
5. 酸碱中和反应:分别取少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分别加入两个试管中,分别加入酸试剂(盐酸溶液),观察是否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
1. 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基本性质及化学反应的理解和掌握。
2. 学生对实验仪器和试剂的正确使用和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
1. 示范实验法:教师先进行实验演示,然后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 互动讨论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评估方式:
1. 实验报告: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 课堂讨论: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界基本以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教学设计思路: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这部分内容,其性质并不是本单元教学的难点,知识层面要求不高。教材的设计是以列表的形式提供信息,由学生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且实验都是简单易做,学生可以通过努力独立完成或者小组合作完成。
根据以上特点,我淡化了Na
2CO
3
和NaHCO
3
化学性质的教学,将本节的教学目
标定位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探究精神融入教学当中。从生活引入,以实验探究、讨论式教学法的形式展开,特别是设计学案,辅助教学,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主动建构,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辅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高中化学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优秀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碳酸钠和碳酸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过程与方法:观察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主探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及鉴别方法
难点:有关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内容并引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介绍俗名。
2、学生自主探究书本56页科学探究〔1〕,并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颜色外形、加水后的变化及放热情况、溶解性及碱性强弱。
3、教师演示加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实验,比拟二者的热稳定性并得出结论热稳定性:碳酸钠>碳酸氢钠
4、学生自主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响的实验
结论:等质量的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分别于等浓度等体积的盐酸反响,碳酸氢钠反响速度更快生成的CO2更多。
离子反响方程式:HCO3- + H+ = H2O + CO2↑
CO3 2 - + 2H+ = H2O + CO2↑
5、总结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1)滴加酚酞
(2)滴加稀盐酸
(3)参加可溶性钡盐和钙盐
四、板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碱性强弱
(2)热稳定性
(3)与盐酸反响
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
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碳酸钠、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准确的描述Na2CO3与NaHCO3的物理性质(溶解性、状态)。
(2)正确书写Na2CO3和NaHCO3的电离方程式,准确判断能否与盐酸、石灰水、CaCl2反应,准确描述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
(3)准确描述酸氢钠受热分解实验现象和书写方程式,正确书写Na2CO3转化为NaHCO3的方程式。
(4)归纳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结构和性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的科学探究,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以Na2CO3和NaHCO3为载体,先观察外观,实验研究物理性质(状态、溶解性),再分析结构(组成、类别、化合价)预测可能的化学性质,实验研究化学性质。
(2)通过Na2CO3、NaHCO3、H2CO3组成对比,理解NaHCO3的两性,并归纳出酸式盐代表物碳酸氢盐的性质。
(3)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预测和实验探究结果产生矛盾,感受化学魅力,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和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HCO3-的性质、通过Na2CO3、NaHCO3溶液中滴加酚酞、再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实验,体验微观离子的反应过程。
三、本节承载的化学核心观念、化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设计-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学设计: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2课时)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Na2CO3和NaHCO3性质与比较。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Na2CO3和NaHCO3的性质比较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思维能力。
通过Na2CO3和NaHCO3的对比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以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学习为载体,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发酵粉的主要成份的猜想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对比教学、类比教学
三、教学思路
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的教学,以物质分类为引导,学习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指导学生学会先通过物理方法:①观察外观;②观察水溶性。再通过化学方法:③检验水溶液的酸碱性;④观察热稳定性;⑤根据物质的组成、判断物质所属类别,推测其性质,并设计相关实验进行验证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教学设计三个环节: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通过观看“鸡蛋钻瓶”的视频,提出生活中常见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具有哪些性质,怎么产生大量的气体等一系列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导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教学中。
2.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指导学生通过交叉分类的方法认识Na2CO3和NaHCO3都是盐,并且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但是组成上,碳酸氢钠还含有未被中和的氢,由此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测Na2CO3和NaHCO3在性质有相似点,但也有差异,然后应用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分别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进行探究活动。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学设计
概要: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地进行探究,必须大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要善于给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快乐学习,健康发展。
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初步掌握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性质差异,并能鉴别两者。
过程与方法:利用对比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方法]
对比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同学们都吃过刀削面和馒头吧,它们都是用面粉做的,但它们口感各有不同,这是因为它们在制作时,馒头加入了碳酸氢钠(发酵粉成分之一),使得馒头变软变膨松。为什么碳酸氢钠能使面粉变膨松?在制作馒头时体现了碳酸氢钠的什么性质?这节我们就来学习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的性质。
板书: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过氧化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1.物理性质
阅读:课本56页,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第一段。
[科学探究]Na2CO3和NaHCO3颜色状态、溶解性及溶液酸碱性
完成学案:物理性质部分
过渡:从物理性质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相似,不容易鉴别,利用化学性质能不能呢?下面我们重点来学习它们的化学性质。
[科学探究] 溶液酸碱性
板书:化学性质
(1)溶液的酸碱性:碳酸钠溶液碱性>碳酸氢钠溶液碱性
[科学探究] 对比实验:相同质量Na2CO3与浓度、体积相同盐酸的反应相同质量NaHCO3与浓度、体积相同盐酸的反应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的学习,掌握其相互转化和鉴别
方法。
2.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3.使学生认识对比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相互转化
[板书]
二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钠的两种氧化物:过氧化钠及氧化钠的性质,这节课我们学习钠的两种盐,即:“苏”氏两兄弟----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教师]请大家阅读课本上的有关内容,总结出Na
2CO
3
和NaHCO
3
的物理性质,然
后一起完成下表。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
(一)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物理性质比较:
[
[设问]Na
2CO
3
和 Na
2
CO
3
·10H
2
O是否为同一物质?
[讲解] Na
2CO
3
与Na
2
CO
3
·10H
2
O 是两种不同的纯净物, Na
2
CO
3
是一种粉末,而
Na
2CO
3
·10H
2
O是一种晶体,它们之间可以转化。
[板书]
Na
2CO
3
Na
2
CO
3
·10H
2
O
(二) Na
2CO
3
和 NaHCO
3
分别与 HCl的反应:潮解
风化
[教师] 请一个同学和我一起做这个实验,大家注意观察哪个更为剧烈?
[演示实验]
[板书]现象:①和②中都有气体生成,但①比②反应剧烈。
[提问] 请大家思考:生成相等质量的 CO
2,需要的 Na
2
CO
3
和
NaHCO
3哪一个质量多?反之,相等质量的Na
2
CO
3
和 NaHCO
3的哪一个生成的CO
2
多?
[板书]反应式:Na
2CO
3
+ 2HCl = 2NaCl + CO
2
↑ + H
2
O
106 44
NaHCO
3 + HCl = NaCl + C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性质的探究
教学内容分析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体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验的功能,改变以往的实验只是起演示和辅助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学方法和合作精神。本单元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实验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Na2CO3、NaHCO3的性质我将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完成这一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且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自然的融入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又可充分发掘教师的主导作用,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教学流程设计
介绍苏氏两姐妹的用途
引入课题
了解Na2CO3、NaHCO3性质、
鉴别(讨论应用)
学生特征分析
①学生知识面仍较狭隘,习惯于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②学生大多是个别化学习,没有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和协同讨论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独立完成实验探究还有许多问题。
④6-8人为一小组,进行科学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
①通过探究性实验,比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能通过实验设计方案区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②能够熟练书写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③让学生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验证假设的科学研究方法。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Na2CO3和NaHCO3性质的探究和比较,使学生体会到组成上相差不大的化合物,所呈现的性质千变万化的道理。
②从观察实验现象入手,学生分析产生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本质联系,从而使学生了解学习和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思维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②通过小苏打及苏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介绍,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的平凡性和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③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良好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教学重点:Na2CO3和NaHCO3的主要性质与鉴别,学习方法的引导
②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良好实验素养的养成;探究能力的养成。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用具
Na2CO3(固体、溶液)、NaHCO3(固体、溶液)、浓盐酸、澄清石灰水、药匙、大试管、铁架台(带铁夹)、酒精灯、火柴、单孔橡胶塞等
五、教学过程
A、B里为澄清石灰水学生看到实验第二步
表一:
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