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故城许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魏故城许昌

东汉中平六年(189)灵帝死,刘辩继立为少帝。袁绍、何进等密谋尽杀宦官,并召并州牧董卓入洛阳为援。董卓率兵入洛阳,尽揽朝政,废黜少帝,另立刘协为帝,即汉献帝。董卓的专横酿成大规规模的内战。董卓入洛后,各州郡推袁绍为盟主兴兵讨伐董卓。初平元年(190),董卓避关东兵锋,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初平三年长安兵变,董卓被杀,关中混乱不已。

混战的局面给出身低微的曹操提供了发展机会。到建安元年(196)时,全国形成许多割据区域: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曹操占据兖、豫二州,韩遂、马腾占据凉州,公孙瓒占据幽州,公孙度占据辽东,陶谦、刘备、吕布先后占据徐州,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刘表占据荆州,刘璋占据益州,孙策占据扬州的江东部分,士燮占据交州。此外,张鲁以道教的组织形式保据汉中地区,置祭酒以治民。在这些割据者中,势力最强也最活跃的是袁绍和曹操。

董卓入洛后,曹操逃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聚兵反抗,成为关东联军的一支。他在济北(今山东长清南)诱降黄巾军三十万众,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兵;又陆续收纳一些豪强地主武装。建安元年,他把汉献帝迁到许县(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不臣之势;又屯田积谷,以蓄军资。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两军进行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全歼袁军主力;又利用袁绍二子的矛盾攻占袁氏的邺城,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之地,统一了中原地区。建安十二年,曹军出卢龙塞(今河北遵化西北),打败侵扰北方的乌桓。

建安十三年,曹军南下,攻占刘表之子刘琮所据的荆州。赤壁战败后退回中原。曹操北归以后,用兵于关中、陇西,把统一范围扩及整个北方。

曹操善于用人,实行“唯才是举”的制度,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制,军事上实行士家制,发展了北方的经济。三国户口,魏有户六十六万余,口四百四十余万。魏国置司、豫、兖、青、徐、凉、雍、冀、幽、并、荆、扬等州。其中凉州领戊己校尉护西域;幽州地境达于辽东;南部诸州大致依秦岭、淮河分别与蜀、吴相接。

历来受到正统思想的影响,诗词歌赋、戏剧曲艺等都尊刘边曹,把他塑造成一代奸雄。然而曹操文韬武略、赏罚分明、深谋远虑、治世有方,确实为三国时期的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不能不提的是,他是建安文学的开创者,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就从解放战争时期来看,晋察冀革命根据地也依然是诗歌的圣地。

曹操死后,子曹丕称帝(即魏文帝曹丕),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寻遍中国,没有纪念曹魏的祠庙,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沿着历史的遗迹去还原当年的人物和历史。

第一章曹魏故城——许昌

“每闻三国事,常欲来许昌”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一定忘不了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节。当时,曹操自诩为天下两个英雄之一,认为淮南袁术为冢中枯骨,河北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刘表虚名无实,孙策藉父之名,而无实才,刘璋乃守户之犬,张绣、张鲁、韩遂等辈则是碌碌小人,不足挂齿。

然而当时曹操士兵不过七万,而袁绍却号称有七十万,孙策占据江南为霸主。那么,曹操为什么那么自信呢?事实证明,曹操并没有夸大其词。不久,曹操果然破袁绍,定辽东,吞荆州,远追刘备,进逼孙权,几乎将天下尽收囊中。无疑,汉献帝是他手中的一张王牌。自从把汉献帝从诸侯争掠中解救出来,牢牢的控制在自己的手中,曹操的命运便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此,汉家的江山就有一半掌握在曹操得手中,赏功罚罪,一切都听凭曹操的处置;朝廷大务,须先禀曹操,然后奏天子。更重要的是,曹操可以凭借朝廷这杆大旗,名正言顺地招纳八方人才,尽得天时之优。

曹操把汉献帝控制在哪里呢,曹魏政权得都城又是哪里呢?——那就是许昌。

许昌,见证了这段风云际会的历史,见证了曹魏政权得兴盛和衰弱,它是曹魏历史的缩影。

许昌的曹魏文化在全国具有垄断性,全国300处三国文化遗址中,许昌有80多处。《三国演义》120回中,有51回172处与许昌有关。许昌就是曹魏文化的缩影,不细细品味许昌,就无法真正领略曹魏文化的滋味。

今日的许昌不仅有昔日曹操处理军国大事的丞相府,神奇诡秘的藏兵洞,许下屯田处,还有曹操与王公贵胄狩猎的射鹿台,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青梅亭;这里不仅有成就关羽忠义美名的春秋楼和灞陵桥,还有曹操保证80万大军军需供应的碾上碾米的大粮仓和运输军粮的运粮河;这里不仅有曹操屯兵的九营十八寨和当年导水操练水兵之湖泊的小西湖,还有曹操跪迎汉献帝进许都的石板—“迎帝石”和曹氏家庙魏文帝庙;这里不仅有曹丕接受汉献帝禅让国鼎的受禅台,还有王朗文、梁鹄书、钟繇刻的“三绝碑”等。许昌是三国人杰成就事业的地方,也是文人雅士寻觅建安风骨的地方。

汉魏张潘古城遗址犹在,皇帝祭天的毓秀台犹存。在这片故土上,有关三国曹魏的史书奇闻,街谈巷语,传说故事,俯首皆是。

这里的汉献帝的衣冠冢—“愍帝陵”;神医华佗墓;“衣带诏”事件受株连而死的董贵妃之墓;“司徒妙计安天下,只用美人不用兵”的王允之墓;荀氏才子芳踪的“八龙冢”(荀淑的八个儿子)等遗址,都会让人发远古之幽思,叹岁月之沧桑。除此之外,提起许昌,有谁会忘了当时的风流人物曹操;说到魏都,谁不想到此感受一下曹操成就霸业的故都氛围。尽管三国风云烟硝尽,但是曹魏风骨却永存。

地理概念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北距郑州80公里。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县和魏都区,全境总面积4996平方公里,人口434万。许昌自然条件优越,属暖温带季风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度14.7度。境内75%的面积为平原,25%的面积为山岗。境内较大的河流有北汝河、颖河、双洎河和清泥河。许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京广铁路纵贯南北,禹郸铁路横穿东西,京深、徐西两条国道在此交汇,京珠高速公路郑州至许昌段已通车,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相互衔接,构成了纵横交织的陆路交通运输网络。国际航空港--郑州国际机场距许昌50公里,为与世界各地的交往提供了便利条件

历史溯源

秦汉以远

灵井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许昌早在15000年以前这里就有了人类文化了。上古时,黄帝和葛天氏曾活动于此处的禹县北具茨山、长葛一带。远古时代,炎帝的后代许由,是唐尧时一个重要部落的酋长,他善理政务,深孚众望,尧曾以天下相让,许由坚辞不受,遂率部族隐耕颖水之滨,就是现今许昌东部一带,名为许地。现在到处可见到历史遗迹——许田寨、许由冢……四千多年前的夏代,这里就是夏的活动中心;西周灭商,武王封太岳伯夷之后文叔于许,称许国;秦汉时期为颖川郡。

三国公元196年,曹操接受了荀彧“汉以火德王,而明公乃土命也。许都属土,到彼必兴。火能生土,土能旺木:正合董昭、王立之言,他日必有兴者”的建议,迎汉献帝于许,使许昌成为一代帝都。公元221年,魏文帝曹丕废汉立魏后,因“魏基昌于许”,许昌因此而得名。

汉献帝的这次不得已的迁都,成就了许昌,许昌的历史地位从此改变。

三国风云

据《三国志》记载:“……洛阳残破,董昭等劝太祖都许。车驾出轘辕而东,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自天子西迁,朝廷离乱,至是宗庙社稷制度始立。”《三国演义》中写道“……(曹操)迎銮驾到许都,盖造宫室殿宇,立宗庙社稷、省台司院衙门,修城郭府库;封董承等十三人为列侯。赏功罚罪,并听曹操处置。操自封为大将军武平侯,以荀彧为侍中尚书令,荀攸为军师,郭嘉为司马祭酒,刘晔为司空仓曹掾,毛玠、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催督钱粮,程昱为东平相,范成、董昭为洛阳令,满宠为许都令,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皆为将军,吕虔、李典、乐进、于禁、徐晃皆为校尉,许褚、典韦皆为都尉;其余将士,各各封官。自此大权皆归于曹操:朝廷大务,先禀曹操,然后方奏天子。”

许昌民间文化

钧瓷文化:传说大禹之子启曾在这里的钧台宴会天下诸侯,举行盛大的开国典礼,钧瓷由此而得名。钧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变幻而著称,当地五色瓷土,十色釉药,所烧制的钧瓷乳光晶莹,绚丽多彩,极富诗情画意;其次是它的“窑变无双,钧瓷无对”,任意一件钧瓷,都是世界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其三是钧瓷那似琴如玲的开片声。人们将它和玉器黄金媲美,有“钧和玉比,钧比玉美,黄金钧无价”的美誉。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历代珍品,还可以自己亲手制作纪念品,享受创造世上绝无仅有的那份舒适与快意。

此外,许昌的鄢陵县的花卉禹州中药材许昌县河街乡的腐竹也各具特色。许昌戏苑:许昌素有戏曲之乡美称。早在汉代宫廷的歌舞百戏就已流入许昌民间。禹州汉墓出土有陶乐俑,乐俑各执乐器正在演出。宋代就有杂剧演出,禹州白沙的宋墓出土有一组四人表演的砖雕。明清时期许昌的戏曲空前繁荣,并先后建成了专业演出场所──戏楼。1320年禹州神伯灵翁戏楼建成,1349年禹州义勇武安王戏楼建成,到清末,全市有古戏楼二百多座,遍布城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