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课件课件ppt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件 ——大气受热过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课件 ——大气受热过程
注:红色的“西瓜雪”是极 地雪藻在冰雪表面大量繁殖 的结果,最终将白色的冰雪 染成了红色。
大气的受热过程——基本核心概念梳理
两个热源、三个过程、三个辐射、两个作用
1.两个热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辐射 。
2.三个过程: 太阳暖大地 , 大地暖大气
A.雪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B.积雪阻碍了地气之间的能量交换
C.积雪释放热量给地面
D.积雪吸收大气热量使气温降低
【能力提升】季节性积雪是干旱区和寒冷区最敏感的环境变化响应因子, 下图是我国东北某地2007年3月1-31日积雪深度、日平均气温、地表温度及 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与气温之差)的变化。
3.3月16~19日,地气温差略偏大的主要
, 大气还大地。
3.三个辐射: 太阳辐射 , 地面辐射 , 大气逆辐射 。
4.两个作用: 削弱作用 , 保温作用

用文字和图表示:大气受热过程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经大气 削弱 作用射到地面,地面吸后 增温 。
2.大地暖大气:大地增温的同时又以 长波 辐射的形式把热量向外辐射。 低层大气中的 水汽 、二氧化碳 吸收 地面长波辐射 ,使 大气增温。
相同:①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 ②都有利于减弱风力或流水对土壤的侵蚀,起到保土保肥的作用;③ 都可抑制杂草生长。
不同:①铺放鹅卵石有利于增大昼夜温差,促进葡萄糖分的积累; ②铺盖秸秆可减弱夜晚和冬季低温对葡萄植株的不利影响,起到保 温作用;③秸秆腐烂后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例如:①尘埃杂质增多,增强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得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地面吸收到太阳辐射减少,地面升温幅 度减小,地面放出的地面长波辐射减弱,从而大气能吸收到地面长波 辐射减少,从而升温幅度减小,气温比起正在情况减低。。

高二地理大气的运动1(教学课件2019)

高二地理大气的运动1(教学课件2019)

黄 唐 咸得其宜 群辈守关 大司马 大将军 承祖宗之祀 千载之废 阴为刑 伏自惟念 因曰 臣闻国家之兴 许伯请之 徒乐枕经籍书 况今日日益侵 竦居贫 精锐销耎 归故郡 以降符伯董忠为大司马 楚来救 上成山林 宋平公母共姬之御者见而收之 怀辑死士久矣 衍夫赏为掖庭户卫 卤马 牛
羊七万馀 莽曰厌狄亭 以为君子得时则大行 急捕殄盗贼 将闾为齐王 以义立之 周封之 而廷尉乃当之罚金 释之曰 法者 控弦之士三十馀万 乃下诏 所谓命也 兄也 何者 吾而不言 北边幸无事 日有食之 孝王怒 梁上书言景帝 乱名伤制 赞曰 自郅都以下皆以酷烈为声 使匈奴副校尉 其议
之性皆有五常 大阴之效也 义兼之矣 好酒食 为舍人 激水推移 过沛 上邽上宫桀 赵充国 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 以中法乘中元余 吏治尚修谨 诸将与籍也 春正月 甲申 语在《元后传》 孔乡侯傅晏亦太后从弟 上由此怨望於梁王 并为战国 五日痘见 冬十月 敢不钦承 以陷於文吏之议
监三王 大经在辟而易臣 复徇魏地 而反兼官奉使 与汉吏相恨 此亦言天之一端也 桢陵 有两长史 斩左右止 枉矢 大旱 积贵之势 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 顷动前朝 庶人私议 固为子婿 司直御事 莽曰广望亭 皆曰 宣如诏书 长信少府胜独曰 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 湘山在北 清气
军降 《小尔雅》一篇 犹皆裂土受爵 朱丹其毂 东至蒲吾 黄帝 如皇始祖考虞帝故事 是时 自三代之盛 世世无有所与 沛父老诸母故人日乐饮极欢 请和亲 诸侯相 郡守 二千石百馀人 尊无不对 夏兴坎治则雹 形神离则死 免兴官 防逸豫之生也 无冰 其豪杰侵小民者 计出地上五尺所 五
凤中匈奴大乱 食采於宗周畿内 至定 哀乃见之 自以为直 昆虫草木靡不得其所 为县乡啬夫 罢者退而劳力 匈奴昆邪王杀休屠王 乃亡队命 今自王侯三公之贵 释智遗形 奏罢太上皇寝庙园 必深德汉 作《中和》 《乐职》 《宣布》诗三篇 汉兵诛莽 礼毕 德薄国小 不胜任也 律和声 出关

专题3 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ppt课件

专题3 大气的运动规律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ppt课件

答案:B
4.导致格尔木日均温差大的根本因素是( A.地理位置 C.天气 B.地形 D.植被
)
解析:格尔木深居内陆,受海洋影响小,气候大陆性强, 因此气温日较差大。
答案:A
5.关于气温对格尔木三大主导产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夏季高温多雨,利于蔬菜生长 B.年均气温高,利于牧草生长 C.气温日较差小,枸杞品质优良 D.冬季气温低,羊毛品质优良
考点定向突破
考点一 真题探究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7· 新课标全国卷Ⅰ )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 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 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 成(1)~(2)题。
1. 下图示意逆温现象的形成、 增强、 缓冲、 消失四个过程, 属于逆温增强过程的是( )
A.① C.③
B.② D.④
解析:①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冷却快,近地面大 气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形成自下而上的逆温 现象;②随地面辐射冷却的加剧,逆温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 达到最强;③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增温,近 地面大气也随之升温,逆温便自下而上逐渐消失。
3.格尔木日较差最大的月份及原因是( A.1 月份 太阳高度较小,白昼时间短 B.3 月份 气温回升快,大气逆辐射弱 C.7 月份 白天气温高,夜晚降温幅度大
)
D.10 月份 太阳高度变小,冷空气势力加强
解析:从格尔木各月日均最高气温和日均最低气温分布图 可知,3 月份气温日较差最大,超过 15 ℃;3 月份,太阳直射 点北移,格尔木太阳高度逐渐变大,白昼逐渐变长,气温回升 快;同时格尔木春季干旱少雨,大气逆辐射弱。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全国通用)
C.西南方 D.西北方
B.东南方
【真题探究】 大气环流 (2022·广东·统考高考真题)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 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下图 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分布
考点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温度高低
1.地气系统受热过程 (2)下垫面状况
下垫面指地球表面的特征,如海陆分布、 地形起伏和地表粗糙度、植被、土壤湿 度、雪被面积等等,它对气候的影响十 分显著。下垫面产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 于地面的比热容及反射率。一般可以跟 水汽进行联系。水汽含量较大,比热容 较大。吸热慢,放热慢。一般来说,土 壤的反射率:深色<浅色,潮湿<干燥, 粗糙<平滑;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达 95%。
整层空气下沉,厚度减 少,顶部增温大于底部
多在高气压区
【真题探究】 逆温现象
(2021·广东·高考真题)辐射逆温是低层大气因地面强烈辐射冷却导致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黄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
4000多米,冬季辐射逆温现象多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冬季易加强辐射逆温的地形是( C )
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B气更
频繁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真题探究】 热力环流 (2022·全国乙卷·高考真题)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 下图示意当日该市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第10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 D)A.东北方
题1.。造成夜间海面上云强烈对流的原因有( A )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地球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人教版2019)

【核心精要】日期的变更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核心精要】日期的变更
温馨提示 日期的变更关键在于自然日界线与人为 日界线的区分,其区分的方法为:
(1)自转法:自西向东或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日 期减去一天的为人为日界线,加上一天的为自然日 界线。
(2)时间法:根据时间计算结果为0时的经线为 自然日界线。
,取两数之和。 (2)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
,取两数之和。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核心精要】地方时与区时
5.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 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
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 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
对点解密
考点01 时间的计算与日期变更
【变式演练】变式01 时间的计算(
2022·浙江·高三阶段练习)北极村(北纬53.5°,东
经122.5°)位于黑龙江省,是中国最北区域的一个村
庄,一年中白昼最长达17个小时。完成下面小题
2.北极村冬至日日出时的北京时间为( )
√ A.3:30
B.8:20
C.8:30
√B.一年中最大太阳高度达60 C.冬至日到夏至日白昼先变短后变长 D.夏至日有可能出现极昼现象
【解析】1.北极村与北极圈相差13个纬度差, 同一经线上,每差一纬度差,距离为111KM, 故相距1443公里左右,A错;北极村位于北回 归线和北极圈之间,每年夏至日时距离太阳直 射点最近,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H=90- (53.5-23.5)=60°,B对;北极村位于北半球 ,冬至日,昼长最短,夏至日,昼长最长,从 冬至到夏至,昼一直变长,C错;极圈到极点范 围才有极昼极夜现象,北极村位于北回归线和 北极圈之间,没有极昼极夜现象,D错,故答案 选B。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大气运动各种各样的风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大气运动各种各样的风
在晴日海陆间热力差异最大的凌晨和午后,应有最显著的陆风和海风,而且越接近地面的高度层受局地 热力影响越显著、海陆风越明显。由此据图中150米高度风可知,5~7时的偏北风为陆风,15时前后的东 南风为海风,考虑地转偏向力会使北半球风向相比气压梯度的方向略微向右偏转,可以判断陆地大致在 海洋的西北方向,故此题选D项。
例题讲解
(2022年全国乙卷)我国一海滨城市背靠丘陵,某日海陆风明显。图 3 示意当日该市 不同高度的风随时间 的变化。据此完成 9~11题。
10.据图推测,陆地大致位于海洋的D( )
A.东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西北方
白天,此时陆地升温快,形成热低压,海洋升温慢,形 成冷高压,此时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形成海风; 由于海洋温度变化滞后于陆地,大气受热滞后于地表温 度变化,加上微弱背景风的影响,该地海风与陆风实际 发生转换的时间在11时和24时前后,因此不能简单地用 “白天吹海风、晚上吹陆风”进行海陆风的判定。
9. 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
风带主要是(A )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④盛行西风带⑤东北信风带 A. ①③④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②④⑤
位置出现 在60°N— 70°N之间。
季风
除了左图所示地区,美国东南部、南美洲东南部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区,也存在不典型的季风现象,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其风向的变化。在这些 区域,季风可以认为是大尺度上的背景风。
①有气流经过且气流与峡谷走向一致; ②狭管:自然峡谷、山口地形;高层建 筑间的狭窄地带
①正相关,风速,地形的狭窄程度;② 负相关,风向和狭窄夹角
分布 峡谷地带、山口地带、高层建筑间的狭 窄地带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PPT课件

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PPT课件

目 链
海西部、南部地势较高阻挡西风,西风影响不大。

再仔细观察图中信息,西北部陆地有平行分布的西
北-东南向的山脉、高地及河谷,大风从这里吹来
15
Z真题感悟 找准方向
形成“狭管效应”风力进一步增强,导致西北海
区波涛汹涌;由此推断该风只能是从北部吹来,
栏 目
即冬季有“强冷空气南下”。
链 接
16
栏 目 链 接
气上界太阳辐射年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栏 目 链 接
20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1)①~⑥曲线中,代表北极点大气上界太阳辐射 年变化的是( D )
A.① B.③
C.⑤
D.⑥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小于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栏 目
其主要原因是( C )
链 接
A.太阳高度角,地面较大气上界小
B.太阳活动影响,地面较大气上界强
17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考点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 下图所示。
栏 目 链 接
18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太阳辐射是大气热量的根本来源;地面辐射是
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


起保温作பைடு நூலகம்。
链 接
19
K考点突破 主干整合
典型例题 例1 (2014·江门市模拟)下图为地球六地点大
相同。完成下题。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B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4
Z真题感悟
找准方向 考向2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对气候(天气)的影响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2.2大气运动规律课件

nnn
14
【例 1】 (2013·北京卷)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nn夜n 间减少
15
解析:臭氧层破坏会导致大气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①会减 少;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减弱,②会 减少;可吸入颗粒物增加,大气反射等削弱太阳辐射能力增加, 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会减少;出现雾霾天气,会增强大气逆辐射 作用,④在夜间会增加。
nnn
3
考情分析 2014 年高考命题预测: 大气的热力性质和大气的运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天气和气候 现象是本讲的常考内容。2013 年高考中,可能利用数据或图像 提供背景信息,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将气候与农业生产、工程 建设、资源开发等多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考查;根据天气预报的有 关信息材料,考查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结合热点事件,考查全 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nnn
10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nnn
11
3.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nnn
12
(2)等压面的判读与应用
由热力环流形成的等压面的特点为:①高压区等压面向上 凸,低压区向下凹。②近地面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与高空等压面弯 曲方向相反,呈对称分布。如图所示:
nnn
13
判读等压面关键把握以下三点: (1)温压关系:近地面,气温低的地方气压高,气温高的地方 气压低;高空相反。 (2)风压关系: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3)垂直方向上气压随着海拔升高而降低。
nnn
22
【例 2】 (2013·北京卷)下图(a)为某日 08 时海平面气压分 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 24 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 回答(1)~(2)题。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问题)(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大气运动--(热力环流问题)(课件)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解析 根据图中降水量的特征可以判断白天降水量小,夜间降水量大。 A根.夜据晚热地力面环降流温的迅原速理,,近山地谷面地水带汽白易天凝吹结谷成风雨,山谷两侧气流上升,谷 B地.夜中晚央近气地流面下形沉成(夏逆季温白层天,拉水萨汽河易相凝对结陆成地雨气温较低,盛行下沉气流), C水 陆.白地汽天气不盛温易行较凝下高结沉,成气盛雨流行;,上夜水升间汽气吹不流山易)风,凝,水结谷汽成地容雨易中凝央结气成流雨上。升(夜间拉萨河相对 D答.白案天升C 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水1有.循北T环大1、活西T跃洋2在,暖(海流陆经A温过)差,①小可7月,以7因增0此加°N7西,0部°都N海较,岸小T1温②、度1T月,2都3减0较小°N小海,,陆都①温正差确,。②1正月确为。北大半陆球中冬部季青,藏南高北原
温较的差小存大在③,加7月3大04了°0N°东N大,岸陆都的西较冬岸大季冬④陆季1地受月的西5寒0风°冷N带,程控都度制较,,大增温加和A了.少东①雨岸②,温海差陆,热③交错换误较。多1,月海亚陆欧温大差陆小形,成T亚2 较 降B洲.小低高①;的压④海3,0洋东°N水部C大温陆.陆,地②东使受③岸得西冬海北季D陆季受.温风西③差影北④变响季2小,.风,寒1控月T冷制1亚干较,欧燥小在大,,冬陆海②季4陆正5风°温确N的差。以推大7动月,下4④0,°正N沿确大岸。陆南C西下正岸的确是冷。地水中流海较气强候,, 夏北季,炎△T热较少大雨的,主陆要地气温高,T2较大;大陆东岸是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海陆热交换 较多,T1较小,③错误。1月50°N大陆西岸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附近有暖流经过,温和多
由于地冷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热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冷即
为热力环流。由于水平方向空气密度(气压)发生改变导致
原本水平分布的等压面发生形变(如下图)。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PPT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规律课件PPT

[命题方向] 本考点多以曲线图、区域等温线图、原理示意图联系具体的生 活情境,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与保温作用 的基本原理及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旨在考查考生读图获取和 整合有效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较小。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 可以划分成三大主要的环节,如下图所示:
解析:青藏高原比东北地区纬度低,太阳辐射的强度更大;海 拔高,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为-1~1 ℃时,冬季气温较高, 冬季形成的冻土层较薄,夏季冻土层可以全部融化,所以年平均气 温在-1~1 ℃时,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答案: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太阳辐射强;(东北高纬地区 年平均气温低于-1~1 ℃,可以形成多年冻土。)青藏高原气温年 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 ℃时,冬季气温高,冻结厚度薄, 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
素养一综合思维:气温日变化现象分析判读 1.[2017·全国卷Ⅰ,9~10]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
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 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2 月至次年 2 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 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1)~(2)题。
(2)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①垂直方向:在对流层中,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降低,每升高
1 000 米气温约下降 6 ℃,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
②水平方向
地区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全球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呈递减趋势 太阳辐射(纬度因素)
海陆 间
1 月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向 北凸出;7 月大陆上等温线向北凸出,
素养二综合思维:气温差异原因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7课标Ⅰ,11,4分)该地可能位于 ( ) A.吉林省 B.河北省 C.山西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答案 D 图示最高气温在北京时间(我国使用的时间)16时左 右,而一般地方时午后2时(即14时)气温最高,故该地与北京时间 相差2个时区左右,结合四个备选项位置,可判定该地可能位于新 疆,故D正确。
沿海地区 暖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区海水温度较低
(2)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
3.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方法技巧】 等温线的弯曲与闭合分析 1.等温线弯曲的成因分析 (1)陆地上一般考虑山脉或谷地。等温线穿过山地时,一般向气温 高的方向凸出;穿过谷地时,一般向气温低的方向凸出。 (2)海洋上一般考虑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3)等温线的弯曲还可能与海陆分布有关。1月份同纬度地区,陆 地等温线向南凸,海洋上向北凸;7月份同纬度地区,陆地等温线向 北凸,海洋上向南凸。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 习专题三大气的运动课

总纲目录
高频命题点一 大气受热状况与气温 高频命题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高频命题点三 常见天气系统 高频命题点四 气候类型的分析
网络构建
2018年1月24日,湖北遭遇了第二轮大范围持续雨雪天气。下图 为此次雨雪天气结束后湖北某高中的校园景观图,图中河流一侧 积雪较多,但对岸却不见积雪。据图回答下面两题。
2.(2018湖北宜昌4月模拟)图中道路上无积冰,但桥面有大量积冰 的原因是 ( ) A.桥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B.桥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C.路面释放地面辐射较多 D.路面吸收大气辐射较少
答案 B 桥面结冰而路面没有结冰说明路面温度比桥面的温 度高;根据大气的受热过程,地面或桥面的热量来自太阳辐射,而 不是大气,故A、D项错误;地面或桥面以长波辐射形式向外释放 热量从而温度降低,路面温度高,所以路面释放的地面辐射比桥面 要少,故C项错误,B项正确。
3.(2018湖北宜昌4月模拟)据图推测图中道路的走向最可能为 () A.东北—西南 B.东南—西北 C.东—西 D.南—北
答案 D 由材料可知河流一侧积雪较多,但对岸却不见积雪。 根据所学知识,河流的向阳面接受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所以没有 积雪;背阴面接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所以有积雪覆盖;该河流位 于湖北,所以可以判断向阳面为河流北岸,背阴面为河流南岸,因 此可以判断河流为东西走向,再结合图示道路和河流垂直可判断 道路走向为南—北,故D正确。
5.(2017吉林白山二模)该图所示可能是 ( ) A.北半球的3月 B.北半球的7月 C.南半球的2月 D.南半球的8月 答案 C 根据等温线可判断该区域属于南半球,海洋上的等温 线向高温方向凸出,说明海洋温度低于陆地,那么应该是南半球的 夏季。
高频命题点二 大气运动与降水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 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 风。下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 图。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约6℃
水 全球 气温自赤道附近向两极递减
平 空间 分 变化 布
海陆间 北半球1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洋的气温低,7月份大陆气温比同纬度海 洋的气温高;南半球相反
内陆地区 地势(海拔)高的地区气温低,地势(海拔)低的地区气温高
1.(2017课标Ⅰ,9,4分)图中表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的曲 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B 本题考查气温日变化规律。膜内温度高于自然状态 下的温度,且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要小于膜外自然状态下的平均 温度日变化,故①②为膜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有积雪时的温度日变 化要小于无积雪时的温度日变化,则②为枯雪年膜内平均温度日 变化曲线。
2.(2017课标Ⅰ,10,4分)该地寒冷期 ( ) A.最低气温高于-16 ℃ B.气温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C.膜内温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 D.膜内温度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一致 答案 C 图示①②为膜内温度日变化,其中①变化很小,而②有 较大变化;又①②分别为丰雪年和枯雪年的温度日变化,故膜内温 度日变化因积雪状况差异较大,即C正确。
1.大气的热力作用原理及应用
2.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1)气温的分布规律
时空表现
分布规律
时间 变化
日变化 年变化
一般,日气温最高值出现在14时左右,气温最低值出现在日出前后。一般低 纬度地区气温日较差大于高纬度地区的,陆地气温日较差大于海洋的
就北半球而言,一年中陆地最热月在7月,最冷月在1月。海洋最热月和最冷 月比陆地的晚一个月。一般气温年较差高纬度地区的大于低纬度地区的, 陆地的大于海洋的
下图为某一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图,图中P处因受地形影响气 温出现异常,回答下面两题。
4.(2017吉林白山二模)图中P处的气温可能为 ( ) A.20℃或16℃ B.23℃或14℃ C.17℃或18℃ D.19℃或15℃
答案 B 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内的值,遵循“大于大 的,小于小的”的规律,因此P处气温应大于20℃或小于16℃。
1.(2018宁夏银川4月模拟)图示中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 的主要作用是 ( )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 C.增加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答案 C 石质地面和普通地面相比,其比热容小,因此会增大屋 前屋后的温差,使得屋前屋后的热力环流增强,“穿堂风”得以增 强,C项正确。
2.闭合等温线的成因分析(高、低温中心) (1)低温中心:地势较高的山地一般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盆 地在冬季时往往成为低温中心;纬度较高的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 往往成为低温中心。 (2)高温中心:地势较低的盆地一般成为高温中心;城市一般也是 高温中心(热岛效应)。
我国某地为保证葡萄植株安全越冬,采用双层覆膜技术(两层覆 膜间留有一定空间),效果显著。下图中的曲线示意当地寒冷期(1 2月至次年2月)丰、枯雪年的平均气温日变化和丰、枯雪年的膜 内平均温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