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势群体基本权的法律保护解读

合集下载

谈谈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谈谈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谈谈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引言在社会中,存在一些弱势群体,他们相对于其他群体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

由于其特殊情况,弱势群体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

因此,为了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和福利,法律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并提出一些政策和措施来加强对这些群体的保护。

什么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指的是在社会、经济和政治方面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这些群体可能因为性别、年龄、种族、残疾、贫困、性取向等因素被排斥或歧视,导致他们无法平等地享受社会资源和权利。

弱势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性少数群体、低收入家庭等。

这些群体通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教育机会不足、就业歧视、医疗资源不均等。

法律保护的重要性法律保护是确保弱势群体权益得到平等和公正对待的重要手段。

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弱势群体能够获得更多的保障和支持。

以下是几个法律保护的重要性:1. 促进社会公正弱势群体通常没有足够的资源和权力来捍卫自己的权益。

法律保护能够帮助他们获得公正的待遇,减少不公平的现象。

通过法律的力量,弱势群体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扭转不利的处境。

2. 保障基本权利法律保护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有和其他人一样的基本权利,如教育、卫生、居住和社会保障。

这些基本权利是每个人的应有之权,所以法律的存在保证了弱势群体能够获得这些权利。

3. 防止歧视和侵权法律保护对于防止歧视和侵权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

通过法律的制约和惩罚,将违法行为最小化,确保弱势群体的权益不受到侵犯。

此外,法律还可以规范社会行为,增加对于歧视行为的警醒和惩罚,保护弱势群体免受不公平待遇。

政策和措施为了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需要采取以下政策和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完善法律法规是保护弱势群体的重要途径。

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明确规定弱势群体的权益和保护措施。

此外,应该定期评估和修订现有的法律,以确保其与时俱进。

2. 提供教育培训教育培训对于加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至关重要。

加强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

加强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

指 出 :我 们 的 时 代 是 权 利 的 时代 。 权 是 我 们 时 代 的 观念 , “ 人 是 已 经 得 到 普 遍 接 受 的 唯 一 的政 治 与道 德 观 念 。 人 权 追 求 的 是 ” 人 作 为 人 的 尊 严 及 人 与 人 之 间 的平 等 。 因此 人 权 与平 等理 念 是 保 护 社 会 弱 势 群 体 基 本 权 利 的价 值 基 础 ,社 会 弱势 群体 有 权 追 求 被 人 尊 重 和 被 平 等 对 待 的权 利 。法 治 社 会 应 当通 过 法 律保 护 的 方 式将 人 权 的 理 想 落 实 为 现 实 的存 在 .使 社 会 弱势 群 体 获 得 权 利 的保 护 。 当 今 中 国 . 弱 势 群 体 基 本 权 利法 律 在 对 保 护 及保 障制 度 的建 立 十分 重 要 。其 理 由如 下 :
业 绩不 得 不 让 人 刮 目相 看 , 他 自己 所 说 , 所 以 有这 样 的 选 据 之 择 , 三 个 企 业 的 品牌 力影 响着 他 , 这 微软 公 司是 世 界 P 机 软 件 C 开 发 的先 导 。盛 大 被 波 _ 顿 咨 询 公 司评 选 为新 兴 市场 5 0 . t = 0强 盛 大文 学 旗 下 起 点 中文 网获 得 “ 0 8 中 国版 权 产 业 最 具 影 20年 响 力企 业 ” 荣誉 称号 。 华 都集 团集 团经 营 百 货 、 市 . 资 工 新 超 投 程 机械 、 地 产等行业 , 积极参股旅 游发展公 司和矿业 , 房 并 其 中参 股 的 紫 金 矿 业 为世 界 十大 金 矿 之 一 。 0 7 , 中 国矿 业 20年 在
法 学 上 的弱 势 群 体概 念 与 其 它 学 科 上 的界 定 相 比 ,最 重 要 的特 征 是 它 的法 律 规 范 性 、 强制 性 和 可 司法 性 。 国《 法 》 我 宪 未 明确 规 定 弱 势 群 体 这 一 概 念 , 内 学 者 根 据 我 国《 法 》 国 宪 规 定 认 为 . 势 群 体 应 当包 括 妇 女 、 童 、 年 人 、 疾 人 及 华 弱 儿 老 残

论我国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

论我国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

论我国弱势群体权利的宪法保护【摘要】当前,弱势群体的存在对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相当程度的危害。

这种因为社会成员在分化、定位、整合的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必须得到充分的关注和妥善的处理。

但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并认真研究对策,那么弱势群体问题不仅不会成为我国安定团结、发展繁荣的障碍,而且还能以此切实地改善广大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进一步为我国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坚实的群众基础。

【关键词】弱势群体;权利;宪法;保障一、我国弱势群体的涵义(一)我国弱势群体的定义2002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对弱势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

这是政府第一次在政府文件中正式使用弱势群体这一术语。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对弱势群体的重视和关怀,以及采取的一系列举措都是为了促进社会公正和谐,让人民更幸福、更有尊严。

然而,对于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存在着广泛争论。

归纳起来是:1、财富论。

从经济学角度,将弱势群体定义为贫困群体,认为他们的一部分已经是贫困者,另一部分是潜在的贫困者。

2、特征论。

从弱势群体具有的特征角度,指出“社会弱者是一个在社会性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能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①。

3、地位论。

从政治和法律的角度,认为:“弱势群体是指在权力和权利方面,发展的机遇方面,生活的物质条件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其政治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②。

4、资源论。

从占有和使用资源的角度,认为弱势群体是对社会公权力资源介入程度极低、对社会公共经济资源控制程度极小、在社会发展中谋求尊严生存和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的特殊社会群体。

笔者认为,所谓弱势群体是指在不同社会和社会发展阶段,是较之优势地位的群体在生活物质条件、精神文化层次、社会地位与声望、竞争能力以及发展机会方面处于劣势的的群体。

(二)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特征1、产生的客观性。

弱势群体的产生可能是其先天能力的不足、自然或社会环境以及社会制度等各种原因,但这些原因都属于客观原因,并非弱势群体主观原因所致,也不是弱势群体主观可以避免的③。

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在现代社会中,法律被视为一种保护和维护社会公正的工具。

然而,弱势群体在很多时候容易受到各种不公平待遇和侵害,这就需要法律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本文将讨论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首先,法律通过立法来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得到保障。

例如,在劳动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劳工保护措施,以保护工人的权益。

这些措施包括最低工资法、工时法和工伤赔偿法等等。

通过这些法律规定,弱势群体的劳动权益可以得到明确的保护,不受雇主压榨或虐待。

其次,法律通过司法机构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当弱势群体受到侵害或遭受不公正待遇时,他们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司法机构将根据法律的规定,对侵害者进行法律制裁,并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促使人们遵守法律,减少对弱势群体的侵害。

此外,法律还允许弱势群体组织自己的利益集团,以争取更多的权益保护。

例如,工会、妇女组织和残疾人协会等都是为了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而存在的组织。

他们可以通过集体行动、抗议示威等方式来争取更多的福利和保护措施,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

此外,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法律还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来保护弱势群体。

例如,在保护儿童权益方面,法律规定了对儿童虐待行为的严惩,并建立了儿童福利机构,确保儿童得到妥善照顾和保护。

同样,在老年人保护方面,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以确保他们得到合理的照顾和支持。

最后,法律对于歧视行为也有着严格的规定和处罚措施。

歧视是弱势群体常常遭遇的一种不公平待遇,法律通过立法来明确歧视行为的违法性,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惩罚措施。

这样的规定可以有效地减少和消除歧视行为,保护弱势群体的尊严和权益。

总之,法律在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立法、司法机构的支持、社会组织的发展以及对特殊情况的特殊保护,法律为弱势群体提供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然而,我们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加强法律的保护力度,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和机会,真正实现社会公正和和谐。

论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论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国际通 行 的词汇 , 主要 是指 在经济 收入 , 会地 位 , 社 权益维 护 , 竞 在农 村 劳动 的农 民群体 等 。同时 ,上述 法律 的有些 内容 过 于陈
争能力等 多方面 陷入不利 与 困难 境地 , 需要 国家和社会 给予支 持
和 帮助 的社会 群体 。 目前 , 学术 界通常将 弱 势群体 分为 两大类 :
权 利得 不到保 障 , 就业 权利 得不 到保障 , 弱势群 体 的政治参 与权
L g l y t m n o it e a S se A dS c y e
2 口 日 () 0 年 月下 1
{占 l 轧会 ; J
谂 我国弱势群体的法律保 护

摘 要

弱 势群 体存 在 由来 已久。 近年 来 , 随着社 会转型 期 的一些 变革 , 群体 的 问题 目 明显 , 该 渐 受到 全社会 的广 泛关注 。

旧, 且规 定较 为笼统 , 操作 性不 强: 次 , 国 目前对 弱势 群体 可 其 我 的救 助 , 要是通 过 社会保 障体 系来进 行 的。 管我 国社会保 障 主 尽 制度 在保护 弱势 群体方 面取 得 了很 大的成 就, 目前 的社会保 障 但
类是 生理 性弱势 群体 , 另一 类是 社会性 弱势 群体 。 前者沦 为 弱
表 达和追 求 自己利益 。 再 次 , 于社会 保障 体系之 外 。 处 最典 型的 , 进城 务工人 员 , 不
障制度 和社 会福 利制度 。 但是 目前 , 我们 的社 会保 障体系 还存 在
很大 的 问题 。 比如 , 社会 保障 的覆盖 面积 小 , 绝大 多数农 村人 口
仅 社会地 位受 到误解 和歧 视 , 而且 其基 本 的权 利保 护不 力 , 几乎 没有被 涵盖 在社会 保 障的覆 盖之 内。其 次 , 社会 保障 、 会福 利 社

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

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权益法律的存在旨在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公平,保护每个人的权益与尊严。

然而,社会中存在着许多弱势群体,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的权益常常受到侵犯。

为了保护这些弱势群体的权益,法律制度不断完善和进步,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法律支持和保护。

本文将介绍法律如何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并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

首先,法律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通过立法和修改法律,国家可以明确规定弱势群体的权利,并禁止违反这些权利的行为。

例如,国内已经通过了很多法律法规来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的权益。

这些法律规定了他们的基本权利,包括受教育权、就业权、财产权等,为他们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障。

其次,法律通过建立法律援助制度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由于弱势群体往往经济状况较差,无法支付昂贵的法律费用,因此他们在维护权益时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家建立了法律援助制度,为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这一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了提起诉讼、参与法律程序以及获取法律咨询的渠道,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法律还通过打击侵权行为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

侵犯弱势群体权益的行为包括暴力、歧视、虐待等,这些行为对于维护社会的公正和公平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打击这些侵权行为,国家加强了法律的制裁力度,对侵犯弱势群体权益的违法行为予以严惩。

同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积极参与到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行动中,通过监督和调查来揭露违规行为,推动法律的实施和改革。

还有一点,法律通过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和支持弱势群体来保护他们的权益。

法律只是保护弱势群体权益的手段,实际上,保护弱势群体权益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关注。

为了推动社会参与,法律设立了慈善基金和社会组织,鼓励更多的人关注弱势群体的需求并提供帮助。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企业的社会责任,要求企业对弱势群体给予适当的关注和帮助。

这些措施的出台,不仅调动了社会资源,也促进了弱势群体的自我救助和发展。

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2013・2(中)论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刘彬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弱势群体的问题逐渐暴露并日益引起政府和人民的关注。

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利,不仅是基本人权的要求,更是社会正义的基本要求。

法律作为调节社会关系和平衡社会利益的重要手段,只有对弱势群体提供足够的权利保护,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基于对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本文以弱势群体法律保护为选题,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面进行研究,以期对实现我国弱势群体权利全面的法律保护、促进我国社会的平稳转型有所裨益。

关键词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作者简介:刘彬,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主要从事法学理论研究与教学。

中图分类号:D9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2-011-02现阶段,社会弱势群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日益凸显的重大社会问题。

解决弱势群体问题、促进社会弱势群体权利的保障,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难题。

在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各种方式中,法律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式。

而我国目前对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还存在不足,不论是立法、执法、司法都没能达到完善的程度。

本文尝试研究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方式,以期对理论和实践有所裨益。

一、弱势群体的概念弱势群体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产生的。

弱势群体与人类社会相伴随,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弱势群体的内涵有别。

从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法学的角度看,从社会工作领域看,弱势群体均可做不同的解释。

在经济社会中,弱势群体划分的标准是多重的、相对的;表现为社会权利(权力)掌握或享有上的弱势,财富分配上的弱势,发展机会上的弱势,等等。

另外,性别上女性处于弱势的位置;而从身体状况出发,残疾人又是属于弱势范畴。

一般认为,弱势群体是由于社会结构急剧转型和社会关系处理失调或由于一部分社会成员自身的某种原因而造成的对于现实社会的不适应,并且出现了生活适应和社会适应困难的人群共同体。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弱势群体权利的法律保护
制占 金 2 0 1 3・2 ( 中)
◆ 法 学研 究
论 弱势 群体权 利 的法律保护
刘 彬
摘 要 : - " k l 前我 国正 处 于社 会转 型期 和 矛盾 凸显期 ,弱势 群体 的 问题 逐渐 暴 露并 日益 引起政 府 和人 民的 关注 。保 护社 会 弱势群 体的 权利 , 不仅 是基 本人 权的要 求 , 更是社 会正 义 的基本 要求 。 法律 作 为调 节社会 关系和 平衡社 会利 益的 重要手 段 , 只有对 弱 势群体提 供足 够 的权 利保护 , 才 能促进 社会 的和 谐 与稳定 。基 于对弱 势群 体权 利 法律保 护 的重要 性的认 识 , 本 文 以弱 势群体 法律保 护 为选题 , 借鉴 国外 的有 益经验 , 结合 我 国的 实 际情况从 立 法 、 执法、 司法三 个层 面进行研 究 , 以期对 实 现 我 国弱 势群体权 利 全 面的法律 保护 、 促进 我 国社会 的 平稳转 型有 所裨 益 。 关键 词 弱 势群体 权 利 法律保 护 作者简介: 刘彬, 东莞J E _ r - 学院城市学院, 主要从事法学理论研究与教学。
弱 势群 体均 可做不 同 的解释 。 在 经济 社会转 向法理 性 社会 , 这 一过 程难 免会 出 不 和谐 的 因素 , 社会 矛盾 、 群 体事 件 、 社会 的贫 富差 距 准 是多 重 的、 相 对 的; 表 现 为社会 权利 ( 权 力) 掌握或 享有 上 的弱 现不 稳定 、 势, 财 富分配 上 的弱 势, 发展机 会上 的弱 势 , 等等 。另 外 , 性别 上 问题 都会 有所 显现 。要实 现我 国社 会 的正 常转 型 ,解 决这 些 问 最重 要 的就 是要 保护 好弱 势群 体 , 实 现我 国社会 转型 期 的平 女性 处 于弱 势的位 置 ; 而 从身 体状 况 出发 , 残疾 人 又是属 于弱 势 题 , 范畴 。 一般认 为 , 弱势 群体 是 由于 社会 结构 急剧 转型 和社 会关 系 处 理 失调或 由于 一部 分 社会成 员 自身 的某种 原 因而 造成 的对 于 现实 社会 的不适应 , 并且 出现 了生活适 应和 社会适 应 困难 的人 群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HEBEINONGJI摘要:弱势群体主要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等。

为防止弱势群体权益受到侵害,我国应在立法中不断完善弱势群体保护措施,健全弱势群体保护的法律机制,只有依靠法律营造一种公平氛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弱势群体权益易受侵害的问题。

我们不仅要严惩不良行为,还要重视法律保护,这在价值层面上对自由、正义的理念形成了补充。

关键词:弱势群体;权利;法律保护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河北经贸大学法学院王倩4问题的提出我国法律法规对于弱势群体的保护有诸多规定,但由于弱势群体的范围非常广,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分类标准也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仅列举了四类具有代表性的弱势群体人权的刑法保护举措。

1.1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及存在的问题对于未成年人保护虽然在法律中有诸多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得到完全贯彻落实,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还不到位,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局限性。

例如:(1)对未成年人保护适用的法律法规数量少,现在只有两部专门的法律及相关的司法解释,对现在未成年人复杂多样的问题,可操作性不高。

(2)地方政府与执法人员并没有意识到《未成年人保护法》对社会安全的重要性,对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积极性不高,力度不强。

各级工作者更没有把工作相互联系起来,没有形成一个对未成年人保护坚不可摧的保护网。

1.2对残疾人的法律保护及存在的问题法律是保护残疾人人权的有力武器,也是处理侵犯人权行为的最正当手段。

我国刑法规定:聋哑人或盲人可以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这就体现了我国对残疾人人权的刑法保护。

残疾人人权保护在立法上虽然体现出我国的人道主义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存在较多的问题,例如:(1)他们行动不便,还需要多次来往于法院、检察院之间,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

(2)他们身体原因致使他们的收入水平较低,如果诉讼费用和律师费用的总和过高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压力,这些方面使得他们在面临权利侵害时只能选择忍受,而无法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

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是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弱势群体包括但不限于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

这些群体在社会生活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境,因此他们需要特别的关注和保护。

法律作为社会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针对弱势群体的具体需求制定相应的法律规定,从而保障他们的权益和利益。

一方面,法律应确保弱势群体的平等权利。

平等权利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也应享有平等的权利。

法律应当制定特殊规定,对这些群体的权益进行保护,消除对他们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

例如,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规定男女工资应当一致,禁止对妇女进行性别歧视。

同时,对性别暴力犯罪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以确保妇女的人身安全。

对于儿童而言,法律应明确规定儿童权益的保护,如提供安全的教育环境、保障健康和生存等基本权益。

老年人和残疾人也应得到平等对待,法律应对他们的权益进行特殊保护。

另一方面,法律应提供特殊的救济机制,以保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弱势群体往往在法律行使和维权过程中面临困难和不利情况,因此他们需要法律提供相应的救济途径。

法律应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合理的补偿和赔偿,同时也应确保他们能够通过司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例如,在儿童维权方面,一些国家设立了专门的儿童法院,以为儿童提供特殊的司法保护和救济。

对于被虐待、遗弃或剥夺教育等权益的儿童,法律应提供相应的补偿和庇护措施。

类似地,法律也应对其他弱势群体提供特殊救济机制,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法律还应提供充分的福利保障,以确保弱势群体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生活福利。

这包括提供医疗照顾、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等方面的福利。

通过法律规定福利保障,可以有力地提高弱势群体的生活水平,提供他们所需要的基本资源和服务。

总之,法律保护弱势群体是现代社会中不可忽视的任务。

法律应提供平等权利、特殊救济机制和充分福利保障,以帮助弱势群体摆脱困境,实现自身的权益和机会。

只有通过法律的力量,我们才能全面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建设一个更加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数字弱势群体”权利及其法治化保障

“数字弱势群体”权利及其法治化保障

“数字弱势群体”权利及其法治化保障一、本文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模式和社会交往。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我们不得不关注一个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

所谓“数字弱势群体”,指的是那些由于年龄、教育、经济、身体条件等因素,在数字化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人群。

他们往往面临着数字技能缺乏、信息获取困难、网络安全风险增大等挑战,其权益也更容易受到侵害。

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弱势群体”在数字化社会中的权利现状及其法治化保障问题。

我们将首先分析“数字弱势群体”的基本特征和所面临的权益挑战,包括但不限于信息获取权、数字教育权、网络安全权等。

接着,我们将从立法、执法、司法等层面探讨如何构建有效的法治化保障体系,以切实保障“数字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在此过程中,我们将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法律措施。

本文的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

通过深入探讨“数字弱势群体”权利及其法治化保障问题,我们有望为构建更加公正、包容的数字化社会提供有益参考,推动信息技术更好地造福于全体人民。

二、“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内涵“数字弱势群体”的权利内涵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概念,它涵盖了信息获取权、信息安全权、数字教育权、数字表达权、数字交易权以及数字救济权等多个方面。

信息获取权是“数字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之一。

这包括他们有权以可承受的价格和方式,及时、准确地获取所需的信息和服务。

然而,由于技术、经济或其他方面的障碍,他们往往无法充分享受这一权利。

信息安全权也是“数字弱势群体”必须关注的重要权利。

这涉及到他们在使用数字技术时的个人信息安全,包括防止信息被非法获取、使用、篡改或破坏等。

对于这一群体来说,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知识和防范手段,他们的信息安全往往面临更大的风险。

数字教育权也是“数字弱势群体”应当享有的重要权利。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责任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义务

法律责任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义务

法律责任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义务在社会中,存在着一些弱势群体,如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女性、少数民族等,他们在享受基本权益方面与其他人群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法律责任保护弱势群体,是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一、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义务1. 建立法律框架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义务首先体现在建立法律框架上。

法律是保护弱势群体的最基本手段,各国都应该制定相关法律,明确义务,并确保其得到充分执行。

例如,儿童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都是为了保护弱势群体制定的专门法律。

2. 提供平等机会法律义务还体现在提供平等的机会方面。

社会应该为弱势群体提供与其他人群平等的就业、教育、医疗等机会,使他们能够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例如,一些国家实施了积极的就业政策,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3. 确保基本权益法律责任还体现在确保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

社会应当为他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如基本医疗、住房、教育等,并通过法律手段来确保这些权益的实现。

例如,一些国家实行了免费医疗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医疗保障,保证他们能够享受到医疗服务。

二、法律责任保护弱势群体的意义1. 实现社会公平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责任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社会中存在着不平等现象,弱势群体往往面临生活困境和人权侵犯。

通过法律责任的履行,可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缩小社会间的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2. 倡导人道主义保护弱势群体体现了社会的人道主义精神。

人道精神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法律责任保护弱势群体,表达了对人的尊重、关爱和正义意识,促进了社会正向价值观的传播与普及。

3. 推动社会进步保护弱势群体是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驱动力。

一个社会的进步与其对弱势群体的关怀程度密切相关。

通过法律责任的履行,可以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提高其发展水平,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三、加强法律责任保护弱势群体的措施1. 完善法律制度为了加强法律责任保护弱势群体,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论文摘要社会弱势群体是指由于某些原因而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主要包括儿童、老人、妇女、少数民族等。

本文通过分析和审视各类法律法规,总结出现行的法律保护机制,包括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权利、义务和约束,以及各类政策措施等内容,以期为受弱势群体保护提供可行性方案和参考建议。

一、现行法律保护机制1.法律权利: 中国宪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和法规规定,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受到歧视。

例如儿童享有识字教育权、少数民族享有公民活动和行使政治权利的权利等。

2.法律义务: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弱势群体应当遵守国家法律,尊重社会公德,行使合法权利,承担相应的法律义务。

例如,儿童应当接受教育,少数民族应当正确理解各民族间的民族和谐等。

3.法律约束: 根据比较体制,可以杜绝对弱势群体的不公正和不当行为,例如拒绝儿童就业或者不给予妇女合理的职业发展机会等行为。

二、政策措施1.完善预防机制: 要加大预防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的力度,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倡导各方共同努力,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模式,协助和支持弱势群体的脱贫和发展,从根本上消除社会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机会的公平性;2.积极行使职权: 各级政府部门应当尽可能运用法律手段,促进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例如通过制定各类福利政策,营造居住环境,提供就业机会和维护社会公平的社会环境等;3.完善保障措施: 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共同营造对弱势群体具有保护意义的社会氛围,通过立法、政策调整和宣传等方式,积极开展教育计划和实践,在全社会普及和深入强调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结论以上是关于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简要介绍,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弱势群体的法律权利,制定了政策措施来促进其发展和社会的公平性,但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存在着政策落实不到位以及不够完善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不断努力,加强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切实保障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2)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2)

论新时期我国弱势群体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出现了一些弱势群体,如老年人、儿童、残疾人、贫困人口等。

为了保障这些群体的基本权益,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

首先,我国政府通过立法手段为弱势群体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比如《儿童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明确了弱势群体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

此外,国家还制定了《扶贫开发纲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等政策,为贫困人口提供帮助。

其次,我国政府通过社会福利体系为弱势群体提供基本生活保障。

政府实行了全民医保、养老保险等制度,保障老年人、贫困人口的基本医疗、养老需求。

同时,还建立了免费义务教育制度,为儿童提供教育资源。

第三,我国政府通过落实“法律优先、救助先行”原则,强化了保障弱势群体的法制建设。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了一系列涉及弱势群体的法律法规,并为他们提供法律救助和公共法律服务。

第四,我国政府加强了社会组织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政府鼓励社会团体、慈善机构、企业等参与到弱势群体的扶贫工作中来,在社会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捐款捐物等方面提供支持。

总之,我国政府在保护弱势群体方面采取了多种措施,这些举措旨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措施,让弱势群体受到更好的保护和关爱,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式分析及阐述

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式分析及阐述

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式分析及阐述作者:屈丹来源:《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7年第07期摘要: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社会性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社会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总体结构的急迫转型,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问题开始并逐步受到社会各界的发觉关注。

关注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为其提供公平友善的社会环境,对于中国整体实力的发展有基础性影响。

关键词: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方式与其产生的原因息息相关,弱势群体含义上多指一方面经济上的贫穷,缺少基本性的生活物资,收入低、生活水平低。

一方面精神上的贫困,生活质量的较低,精神发展欠缺。

一方面是社会受压能力的较小。

弱势群体在社会中地位较低,压力较大,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对待社会问题较为偏激,自身矛盾与社会矛盾之间联系较多。

因此,弱势群体可分为两个分支:内在弱势群体和外在弱势群体。

而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在社会发展中,弱势群体始终是社会给予关注与保护的对象。

一、弱势群体法律保护发展趋势我国法律有相关规定:我国公民在年老时期、患有疾病或者已经导致劳动能力部分或者完全丧失的情形下,从国家和社会有其提供帮助的义务,公民自身也有向国家和社会寻求帮助的权利。

国家对公民提供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和医疗卫生等服务。

国家和社会共同帮助引导残疾公民顺利进行劳动、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生活。

国家同时也保证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权,保障妇女、老年人,儿童的权利。

以上有关法律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体现了宪法的公正性。

也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纪念的充分体现。

我国政府和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正逐步增强,因此,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有针对性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二、调整和完善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模式虽然我国政府和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度在逐步提高,不过在总体效果上看,我国法律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群占据的比例仍然较小,取得的效果不明显,仍然处于低层次的保护模式。

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法治的发展,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备受关注。

弱势群体包括儿童、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少数民族等。

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需要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

本文将从完善法律保护机制、提升法律意识和加强法律宣传教育等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一、完善法律保护机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首先需要完善法律保护机制。

一方面,政府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建立健全专门针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制度。

例如,针对儿童权益保护,政府可以制定儿童保护法,明确保护儿童的权益和责任;针对妇女权益保护,可以制定性别平等法,加强对性别歧视的打击。

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律监督力度,严厉打击侵害弱势群体权益的行为。

建立健全法律援助制度,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提升法律意识提升弱势群体的法律意识是加强法律保护的重要环节。

通过开展法律教育活动,向弱势群体普及法律知识,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益和义务,提高法律素养。

例如,在学校开设法治课程,普及法律知识,同时加强对儿童权益保护的教育;在社区组织法律讲座,向老年人和残疾人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使他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此外,加强媒体宣传也是提升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通过电视、广播、互联网等媒介,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

三、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宣传教育是提高他们法律保护意识的有效方法。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当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开展法律宣传教育活动。

可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法律咨询活动等,吸引弱势群体的参与,提高他们对法律的关注度和理解力。

同时,在决策政策时,应当广泛听取弱势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使他们能够参与决策过程,维护自身权益。

此外,通过社会媒体平台等,加强法律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与弱势群体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四、加强法律援助服务加强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服务,是帮助他们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举措。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措施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措施

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措施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日益受到关注。

在一个人口众多、社会多元的国家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弱势群体权益保护措施展开详细阐述,探讨如何通过法律、教育、社会组织等多种形式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致力于构建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

一、法律保护措施1. 《人权法》的制定和执行《人权法》是保障弱势群体权益的法律基础,通过规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和权益保护机制,为弱势群体提供了合法的保障。

同时,加强《人权法》的执行也至关重要,通过建立健全的维权机制,对弱势群体权益的侵害进行惩罚,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2. 司法体系的公正与透明司法体系的公正与透明对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至关重要。

要通过加强司法独立性、提升司法公正,确保弱势群体在司法过程中的权益得到公平对待。

同时,要加强对弱势群体诉讼权利的保护与扶持,提供充分的法律援助。

3. 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措施除了《人权法》,应制定一系列涉及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专门法律,如儿童权益保护法、残疾人权益保护法等,细化保护措施,对照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提供差别化的保护。

二、教育与倡导1. 强化人权意识的教育通过教育系统,加强对人权和平等的教育,向广大民众普及人权的概念和价值,培养公民的权利意识,增强对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2. 推行包容性教育推行包容性教育,保障弱势群体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为弱势群体提供适宜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消除教育不平等现象,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3. 倡导性别平等教育从小培养性别平等意识,推动深度去除性别歧视,使每个人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益。

同时,加强对性别暴力的宣传教育,提供相应的法律保护和支持。

三、社会组织与帮助机制1. 建立弱势群体帮扶机制社会组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在行政机构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弱势群体帮扶机制,提供生活和就业方面的支持,帮助弱势群体融入社会。

2. 加强弱势群体权益保护组织的建设通过建立专门的组织来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提供法律援助、心理咨询、教育培训等多方面的帮助,为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护。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

弱势群体法律保护一、弱势群体的法律界定弱势群体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和思想渊源,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与外延。

在欧美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文献中,弱势群体主要是从丧失劳动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的角度界定的。

美国社会工作专家罗斯曼认为,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生活机会所造成依赖的人群,它们包括身体或精神残疾的人,年老体弱的人,受离婚、吸毒、暴力和儿童虐待影响的青少年他们与劳动市场竞争和社会生活的能力受到显著的影响。

[1]在我国,学者们对于“弱势群体”的具体构成有不同的理解。

有的认为“中国弱势群体主要包括农民、失业及下岗职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2]有的认为弱势群体应该包括“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失业人员、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从事农运劳动的农村劳动者”[3]还有人认为“对中国目前而言,弱势群体则是一个历史性的客观事实——因为改革所必然附带和改革失误形成的农民、下岗工人两大弱势群体。

”笔者以为,对弱势群体可以进行模糊性的、相对性的定位。

作为消费者,相对于商品生产经营者是弱势群体;作为公民个体,相对于政府是弱势群体;作为无收入者和低收入者,相对于高收入者是弱势群体;作为农民,相对于城镇居民也是弱势群体……弱势群体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第一,他们的生活状况达不到社会认可的起码的生活标准。

第二,他们的弱势地位只有依靠国家或者社会的支援和帮助才能有所改变。

二、目前税法对弱势群体的保护乏力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国家为维持其生存和发展,为提供国家实现其职能所需要的财力、物力,凭借国家的公共权力,要占有一部分的社会产品。

国家要对弱势群体进行扶助,没有强大的财政能力作为后盾是不可能实现的。

政府用于社会保障性质的支出,在发达国家一般占财政支出的50%——60%,而我国2008年预算支出中,社会保障性支出亿元,只占总支出亿元的%,只有他们的十分之一。

[4]并非由于我国在保护和关爱弱势群体方面不如资产阶级政府,而是由于我国财政能力有限,税收制度不完善,税收来源不稳定、不充分。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

论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弱势群体包括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等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相对较弱的群体。

他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境和挑战,因此,提供合适的法律保护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至关重要。

首先,妇女是弱势群体中的重要一员。

妇女在社会中经历着职场歧视、家庭暴力、性别歧视等问题。

为了保护妇女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比如,联合国通过了《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护妇女的权益。

此外,各国还建立了妇女权益保护机构,提供法律援助和咨询服务,确保妇女的权益得到维护。

其次,儿童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弱势群体。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保护儿童的权益是社会责任。

对于儿童的法律保护主要包括教育、健康和安全等方面。

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健康权和安全权。

此外,各国还加强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打击力度,保护儿童免受侵害。

老人是另一个需要特别关注的弱势群体。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老人的法律保护也变得尤为重要。

各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人的福利和权益。

比如,实行老年人保险制度、建立养老院等,为老人提供充分的养老服务。

此外,社会还倡导尊重和关爱老人的理念,提倡尊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残疾人是弱势群体中的特殊群体,他们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种种挑战。

为了保护残疾人的权益,各国都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

比如,联合国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要求各国采取措施保障残疾人的平等权益。

此外,各国还加大了对残疾人就业、教育和社会参与的支持力度,努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综上所述,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国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致力于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和利益。

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法律执行不力、资源分配不均等。

为了实现真正的法律保护,我们需要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社。

理解国际人权法保护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法律标准

理解国际人权法保护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法律标准

理解国际人权法保护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法律标准国际人权法的核心目标之一是保护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权益。

在全球范围内,这些群体常常面临歧视、压迫和剥夺基本权利的挑战。

因此,国际社会一直致力于通过国际人权法来确保这些群体能够享有平等和尊严的生活。

本文将重点介绍国际人权法保护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法律标准。

一、定义和认可国际人权法明确认可各种社会群体的存在和多样性。

根据国际法规定,少数族群泛指在某一国或地区内占少数的、拥有共同种族、宗教、语言等特征的群体。

弱势群体则包括但不限于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性别少数群体等。

国际人权法所保护的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不仅仅是在数量上的少数,更是在社会地位和资源分配方面的弱势。

二、国际人权法准则1. 平等和非歧视原则:根据国际人权法的原则,任何人不论其种族、宗教、性别、残疾或其他特征,在法律、政策和实践上都应受到平等对待。

国家有责任采取积极措施来消除对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歧视,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 文化权利:少数族群拥有保留、发展和表达自己的文化、宗教和语言的权利。

国家应尊重和保护少数族群的文化特征,并采取必要措施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3.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人权法确保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享有其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这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卫生、就业、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权利。

4. 参与和包容:国际人权法要求国家确保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在社会、政治和公共事务中的有效参与。

他们有权参与决策过程,表达意见并获得平等对待。

5. 非歧视的治安措施:在打击犯罪和维护治安的过程中,国家不得对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采取歧视性的行动。

所有的治安措施都必须依法平等对待所有人,不得以人种、宗教或其他特征作为不合理的区分。

三、国际人权协定和机构为了确保国际人权法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国际社会制定了一系列人权协定,并建立了相关的目标机构。

例如,国际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国际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公约以及《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等都对保护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权益起着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弱势群体基本权的法律保护解读摘要:文章提出了弱势群体具体范围,分析了对弱势群体进行法律保护的理论基础。

从完善《宪法》规定,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宪法保护;增强弱势群体在法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司法救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弱势群体基本权利法律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弱势群体法理基础权利保护一、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弱势群体也叫社会脆弱群体、社会弱者群体。

关于什么是社会弱势群体,学术界有多种说法:郑杭生等在1996年出版的《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中国社会的转型》一书中曾明确提出:“社会脆弱群体是指凭借自身力量难以维持一般社会生活标准的生活有困难者群体。

”陈成文在其专著《社会弱者论》中提出,社会弱者群体“是一个在社会资源分配上具有经济利益的贫困性、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和承受力的脆弱性的特殊社会群体”。

邓伟志认为:“弱势群体是指创造财富、聚敛财富能力较弱,就业竞争能力、基本生活能力较差的人群。

”有的学者指出:所谓弱势群体,是指那些不但实际的经济收入偏低,而且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其未来发展也有相当困难的人群。

他们往往面临着心理的和经济的双重困境。

按照国际社会学界、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界达到的基本共识,所谓社会弱势群体,是指那些由于某些障碍及缺乏经济、政治和社会机会而在社会上处在不利地位的人群。

法学上的弱势群体概念与其它学科上的界定相比,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法律规范性、强制性和可司法性。

我国《宪法》未明确规定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国内学者根据我国《宪法》规定认为,弱势群体应当包括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及华侨、归侨、侨眷等。

如周叶中教授认为:“我国《宪法》除对一切公民所应普遍享有的权利和自由作出全面的明确规定外,还对具有特定情况的公民设置专条,给予特别保护。

”笔者认为弱势群体具体是指妇女、退休人员、军烈属、儿童、老人、残疾人、青少年、华侨、农民等。

二、弱势群体法律保障的法理基础美国著名学者路易斯·亨金在《权利的时代》一书前言中指出:“我们的时代是权利的时代。

人权是我们时代的观念,是已经得到普遍接受的唯一的政治与道德观念。

”人权追求的是人作为人的尊严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因此人权与平等理念是保护社会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价值基础,社会弱势群体有权追求被人尊重和被平等对待的权利。

法治社会应当通过法律保护的方式将人权的理想落实为现实的存在,使社会弱势群体获得权利的保护。

在当今中国,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法律保护及保障制度的建立十分重要。

其理由如下:(一)实现社会平等与公平的必然要求。

从法的价值看,平等为法的价值之所在。

平等的价值理念一经出现就播及四海,我国《宪法》明确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平等是一切法律、法规得以实施的基础。

对弱势群体的特殊保障也正体现了法的平等价值。

弱势群体是社会的弱者,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出其财产上和人身上的弱势地位,而法理上的平等理念要求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无论是在人身上还是在财产上均应获得平等的对待。

公平是法律的基本价值之一,法是普遍适用的行为规范,法的这种普遍性内在地要求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对待。

但社会上无论是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都要求法的例外优待,这是对法的普遍性提出的挑战。

强势群体寻求更多的法外特权以保证自己的强势地位,而弱势群体则希望法的倾斜保护以改变自己弱势地位。

显然,法所面对的是如何在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寻求平衡,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进行法律保护的价值取向是以“不平等”求正义。

正义所需求的平等绝非物理量上的绝对相等,而应当是实质的平等。

立法上并不禁止对公民权利的差别性规定,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法的实质平等与正义。

平等与公平是人类社会永恒追求的价值理念和基本的行为准则。

法治社会的目的之一就是追求平等与公平。

(二)实现权利理念的需要。

弱势群体的出现是整个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国家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是弱势群体实现生存权、发展权、平等权等公民基本权利的必然要求。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做得并不够,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应上升到宪政的高度去认识。

只有在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中得到确认,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性质才能从根本上确立,进而现实地实现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

(三)社会稳定发展理念的需要。

法作为国家的一种重要的统治手段,在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法的首要作用是确立社会秩序,使社会有序、稳定。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稳定,对弱势群体的法律保护是维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只有稳定才能避免冲突这一危害社会秩序的根源。

构建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制度,必须坚持发展的理念。

只有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在自身利益上的冲突,实现社会的稳定和不断进步。

三、完善弱势群体基本权利保护的建议(一)完善《宪法》规定,加强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宪法》保护。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我国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是制定其他单行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基础和依据。

所以强化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的第一步就是要在《宪法》中规定对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根本性原则,加入保护弱势群体的相关条款,进而在法治过程中确实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基本原则。

有了《宪法》保护的原则性规定作为依据,其他部门法才可能逐步予以细化,相继制定《劳动安全法》、《社会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社会立法,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实现对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法律保护。

(二)增强弱势群体在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参与。

在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加强弱势群体的参与,尊重弱势群体作为被保护者的意愿,更真实地反映他们的需要,在法律、法规施行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维护他们的利益。

如果长期无法参与有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就会出现对国家和社会的信任危机,长此以往,不利于社会的进步和制度的发展完善。

有关弱势群体保护的决策实际上是由国家权力机构进行的,这种决策在有效满足弱势群体的需要方面缺乏必要的制度约束,只能依靠决策者的善良愿望。

因此,弱势群体问题是政府、弱势群体及非弱势群体之间的复杂的互动行为,弱势群体本身也应该是行动的主体之一,参与到执行的过程中来。

(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保护弱者、救济弱者,从而维护弱者最基本生存权的重要制度。

社会保障的重要原则就是公平,因而它要求将全体国民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之中,它应当在全国范围内有最广泛的覆盖面,只有这样才可体现出社会制度的优越性。

然而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对弱者最基本的人权保护,忽视人权的基本理念,致使我国弱势群体中的农民、农民工等被排除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

由于我国实施城市低保制度时间较短,总体救助水平和管理水平都有待完善,这与《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规定的“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的内容是不相符的,因此,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就应将长期被忽视的农民、农民工和其他弱势群体都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构建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完善弱势群体权利保护的司法救济机制,健全司法援助制度。

司法救济是对弱势群体权利的保护手段,也是最有效、最核心的权利救济方式。

我国的司法资源在平等保护所有人的权利的同时更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护,甚至可以在司法实践当中对于弱势群体实行“倾斜保护”的原则。

只有通过国家权力特别是司法权力的保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障。

在大陆法系的国家也有通过司法判决对弱势者的权利进行保护的判例,如德国,男女不平等现象很严重,为此,法院在相关判决时尽可能进行特殊的倾斜保护。

德国的《不来梅邦的平等法律》第4条“妇女保障名额规定”中规定:“在任用及拔擢官员、法官时,若有女性应征者与男性应征者具有同一资历,且该部门之女性不及半数者,应优先任用及拔擢女性。

”这表明,对弱势群体之一的妇女权利采取倾斜性司法救济是被德国所认可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司法实践当中对弱势群体实行倾斜性的保护这一原则是可行的。

在保障弱势群体获得法律救济的权利的同时应当健全法律援助制度。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法律援助条例》,但在司法实践中,却很难落到实处。

各地的司法援助机构应脚踏实地地贯彻、落实法律援助制度,规范法律援助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建立法律援助机关与相关部门的配合机制,为有需要的弱势群体提供免费咨询,在其权利受到侵害时给予法律救助,必要时提供援助律师。

四、结语法治社会呼唤对人权的尊重和保障,特别是对那些社会弱势群体人权的尊重和保障,对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给予人权保障上的例外对待和特别保护是由他们的弱势地位决定的。

在法治社会,人权的最基本的价值就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平等的、普遍的尊重和保障。

在人权的法治原则基础上通过相应的措施最大限度地缩小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的差距,实现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是我们实现宪政目标的应有之义。

参考文献:[1]严存生.法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84.[2]肖泽晟.宪法学——关于人权保障与权力控制的学说[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7.[3]赖静.法治社会与弱势群体的人权保障刍议[J].天府新论,2007,(6):38.[4]魏继华.我国弱势群体法律保障的法理分析及制度构想[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54.[5]李朝晖,张红云.农民工流动过程中子女义务教育权的缺损[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