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测试浙教版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
一、选择题(本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肓人读肓文时,依靠皮肤中的感受器()
A.冷觉 B.热觉 C.痛觉 D.触觉
2﹒眼球中下列哪个结构含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
A.视网膜 B.角膜 C.巩膜 D.脉络膜
3﹒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在课堂上“大声”回答问题才能让老师和同学们都能听清楚。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4﹒下列对光现象描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手影”形成的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B.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C.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D.在医院的手术室里常用紫外线来杀菌
5﹒“火树银花不夜天”,在喜庆的盛大节日里,人们常常要燃放礼花爆竹,此时旁观者最好张口,或闭嘴、堵耳。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C.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D.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6﹒关于同学们听到的考试铃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铃声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 B.铃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铃声不能在教室墙壁上反射 D.铃声不能传递能量
7﹒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色散的是()
A B C D
8﹒某同学探究“视力的矫正”原理,如图所示.他实验观察到如下现象:
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当纸上呈现
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设该凸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共6份)
最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
A. 皮肤
B. 舌
C. 脊髓
D. 大脑
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
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
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对环境的察觉
神经 些化学物质刺激时,味觉信息通过________
大脑 从而产生味觉。 传到________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8.当你刚进入菜市场,你总会觉得臭味难闻, 但是过一会儿就不会像刚开始那样难闻了,这 种现象说明( B ) A.人的嗅觉中枢不发达 B.人的嗅觉中枢易适应 C.人的嗅觉中枢易疲劳 D.人的嗅觉中枢易破坏 点拨:大脑的嗅觉中枢 适应的缘故。
返回
整合方法 提升练
21.有甲、乙、丙三个杯子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
水。你把左手浸入甲杯中,把右手浸入丙杯中,过
一会儿,将左手和右手同时浸入乙杯中,这时,双
手的感觉是( D ) A.两手都感觉温 点拨:有时单凭感觉不能
B.左手感觉热,右手感觉冷 做出正确的判断。 C.两手都感觉冷 D.左手感觉冷,右手感觉热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11.为了方便盲人通行,许多城市在马路上设计了
盲道(盲道上有许多凸起的平台,如图所示),盲 人获得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A ) A.触觉 C.味觉 B.视觉 D.听觉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12.下列感觉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D ) A.冷觉 C.触觉 B.嗅觉 D.痛觉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声源 。 ________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固体 、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________ 液体 、___பைடு நூலகம்____ 气体 ,但声音不能在_________ 真空 ________ 中传播。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13节 强化训练(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七下第2章第1-3节强化训练
基础强化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小张某一天陪北方客人到火锅城大吃了一顿,觉得味道很好,可接下来的几天,吃其他饭菜都觉得没有味道,这其中的原因是()
A.其他饭菜没有火锅的辣 B.吃了火锅后的余味还没有散去
C.吃了火锅后烫伤了味蕾 D.其他饭菜的味没有火锅的浓
2.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一个正常人吃大蒜时,旁边会闻到一股“蒜”味,但是他自己却闻不到这股气味。这是因为()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C.不同的人嗅觉敏感程度差异很大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3.每当国歌响起,我们会肃然起敬,能接受音乐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的是()
A. [1]听小骨
B. [2]半规管
C. [3]耳蜗
D.[4]鼓膜
4.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
A. 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B. 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 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
D. 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
5.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 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
C. 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 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将电铃扣在抽气盘上的玻璃钟罩内,如图所示.通电后可以看到电铃在振动,听到电铃发出的声音.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仍可清晰地看到电铃在振动,但铃声越来越小。对以上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 单元测试卷
对环境的察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区分的
B. 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 中考期间建筑工地夜间停止施工,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嗓声
D. 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密闭的广口瓶内,抽出瓶内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变大
2. 学校大门旁竖直放置了一块平面镜,小张同学逐渐靠近平面镜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小张的像逐渐变大
B. 小张想通过平面镜看完自己的全身像,则平面镜的高度至少为整个身高的一半
C. 小张在平面镜中看见了小王,则小王在平面镜中看不见小张
D. 小张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3. 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A)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
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 m/s
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4. 如图所示,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竹管中,用嘴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音。上下推拉活塞,并用相同的力吹管的上端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
A. 哨音是由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B. 哨音是通过空气传到别人耳朵的
单元检测(七)第2章对环境的觉察综合—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同步检测
科学七年级下册单元检测(七)第2章对环境的觉察综合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20•北海)如图是我国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上展示水球试验。
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通过它成()
A.正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虚像2.(2020•淮安)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
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面镜 D.凹面镜
3.(2020•山西)小亮在重阳节送给奶奶一个台式放大镜(如图)。放大镜的焦距为25cm。奶奶正确使用这个放大镜看书时()
A.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等于25cm B.书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应小于25cm
C.看到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D.看到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4.(2020•鞍山)2020年6月21日恰逢我国夏至节气,全球出现“金环凌空”的日食盛景,我国许多地区都能观看到这一奇观。下列选项中与日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5.(2020•枣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6.(2020•阜新)下列所示的四个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5节 强化训练(无答案)浙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5节强化训练(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5节强化训练(无答案)(新版)浙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4-5节强化训练(无答案)(新版)浙教版的全部内容。
七下第2章第4-5节强化训练
基础强化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光现象与日食的形成原因不同的是()
2.阳光灿烂的日子,行走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常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圆形的光斑,这些光斑是()
A。树叶的实像 B。树叶的虚像 C。太阳的实像 D。太阳的虚像
3.在没有任何其它光照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绿光照在穿白上衣、蓝裙子的舞蹈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
A. 全身呈绿色 B。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黑色
C。上衣呈绿色,裙子不变色 D. 上衣呈绿色,裙子呈青色
4.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光线与入光线及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 绕ON前后转动板E
B. 绕ON前后转动板F
C。绕CD一起转动纸板E和F D。绕O点转动入射光线OA
5.如图所示,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上发生反射,其中反射角及其大小分别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检测卷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某同学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她急忙寻找避雨地点,并迅速跑过去。在这反射活动中,接受电闪、雷鸣的感受器分别是()
A.视网膜、耳蜗B.角膜、鼓膜C.视网膜、鼓膜D.角膜、耳蜗2.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超声波、无线电波、可见光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第2题图
A.超声波、次声波B.无线电波、可见光
C.无线电波、紫外线D.可见光、紫外线
3.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可用光的反射原理解释的是()
4.(长沙中考)2016年5月21日,长沙“橘洲音乐节”在洋湖湿地公园开唱,“情歌王子”张信哲的倾情演唱,引发现场数千观众大合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歌声通过空气传入现场观众的耳朵
B.现场观众大合唱的声音比张信哲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C.歌手通过麦克风来提高声音的音调
D.现场观众根据响度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
5.(台州中考)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第5题图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6.关于光学器材或设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照相机、幻灯机的镜头都相当于凸透镜B.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
C.近视眼是将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D.电视机的遥控器可以发射出红外线7.(温州中考)眼睛让我们看见多彩世界。下列属于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做法是()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B卷(包含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测试卷(十)
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卷B)
班级姓名学号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40分)
1.眼和耳都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视觉和听觉的感受器分别位于( )
A.虹膜和鼓膜
B.晶状体和半规管
C.视网膜和耳蜗
D.视神经和位听神经
2.下列图中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A.日偏食 B湖边夜景 C.筷子变弯折 D汽车观后镜
3.人突然从低海拔处上升到高海拔处,鼓膜会感觉不适,可通过做咀嚼运动或大口呼吸等来缓解,原因是( )
A.分散注意力,放松鼓膜
B.疏通咽鼓管,改变中耳压力
C.缓解不适,放松咽喉部肌肉
D.关闭咽鼓管,减小耳腔压力
4.第十七届科博会在北京召开,中外多款智能机器人齐亮相,如幼教机器人可以和小朋友比赛背唐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机器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机器人能区分小朋友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
5.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理的处理方法是( )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
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
D.用手紧紧按住洗衣机
6.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的鹦鹉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则( )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
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7.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单元评估
A.A C.C
B.B D.D
14.小丁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用米尺在水平桌面上画一直线 并标明刻度,将透镜固定在50cm处,蜡烛位于透镜左侧的某一位置。小丁首 先在60cm处观察到像,如图甲;之后在60cm处固定一平面镜,眼睛在蜡烛上 方向平面镜看去,如图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B.该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5cm C.图甲中,观察到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可以通过平面镜看到原蜡烛放大的虚像
她调节弦的松紧,在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两个行为
的目的分别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D )
A.响度和音色
B.音色和响度
C.音色和音调
D.都是音调
8.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光学现象。下列现象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B )
A.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C.夕阳下栏杆的影子
B.水中树的倒影 D.放大镜放大的地图
【解析】 物体离小孔较远时,通过小孔成像,所成的像为与物体左右相反、
上下颠倒的实像,像的形状由物体本身形状决定wenku.baidu.com与小孔形状无关。
6.激光枪有较高的能量,渔民用激光枪射鱼,应使激光枪对准( A )
A.看到的鱼
B.看到的鱼的上方
C.看到的鱼的下方
D.看到的鱼的前方
7.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在演奏前,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 同步练习题
第二讲人的各种感觉器官
一、知识要点:
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
试温度)。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
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
庭、耳蜗、半规管)。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双耳效应: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
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
位:赫兹(Hz)
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
度可以改变)
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
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与距离、振幅有
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无答案新版浙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无答案新版浙
教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A. 外耳道、虹膜
B. 鼓膜、瞳孔
C. 耳蜗、视网膜
D. 咽鼓管、脉络膜
2.2016年5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 小孔成像
B. 河水看起来变浅
C. 海市蜃楼
D. 水中荷花的倒影
3.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Ⅰ处可补充的现象()
A. 镜子中的“自己”
B. 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 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1 B.∠2 C.∠3 D.∠4
5.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6.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7.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纠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别是()
A. 远视凹透镜
B. 远视凸透镜
C. 近视凹透镜
D.近视凸透镜
8.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如图所示。演奏过程中,她不断变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2.4 光和颜色 2.4.2 光的色散和物体的颜色习题课件 (新版)浙教版
整合方法 提升练
点拨:在赛场上终点计时员是看到发令枪冒出的白 烟计时的,为了便于计时员清晰地看到发令 枪冒出的白烟,所以选用深色的板子来衬托 发令枪冒出的白烟。
返回
整合方法 提升练
18.“红灯停,绿灯行”是公民的基本素质。三位同 学就交通信号灯要用红、绿灯,而不用其他颜色的 灯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小明说:人的眼睛对红色光、绿色光比较敏感。用 红绿灯作为交通信号灯,容易引起视觉反应,可以 提高人们的警惕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小华说:红光穿透能力比蓝色、紫色等其他的色光 强,很远处就能看到;人的眼睛对绿色光敏感。
返回
整合方法 提升练
16.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
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D)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
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
计示数上升较快
整合方法 提升练
点拨: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A
返回
夯实基础 巩固练
12.如图是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 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 光___吸__收___(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 __反__射____(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 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第6节测试习题课件新版浙教版
B.当u=15cm时,光屏上不能成像 C.当u=25cm时成缩小的像,照相机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1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17.下列有关眼、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能够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
B.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时,物像落到视网膜前方
会聚
23.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
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
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凸的是__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 像照,相已知机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___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
B
(5)如图丁,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
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_______眼镜(填“近
视”或“远视”)。
远视
(6)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
____________方上移动(选填“上”或“下”)。
____________。
视神经或视觉中枢
(5)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12cm处得到倒立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下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训练
基础强化
、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随着手机的广泛普及,随处可见“低头族”,长期用耳机听音乐可能会损伤对声波敏感的细胞,
使听力下降;长期玩手机可能会损伤对光敏感的细胞,使视力下降,上述两类细胞分别位于(
)
A.外耳道、虹膜
B. 鼓膜、瞳孔
C.耳蜗、视网膜
D.咽鼓管、脉络膜2. 2016年5
月9日19时12分左右,“水星凌日”的天象于本世纪第三次出现•如图所示,水星如
一颗小黑痣从太阳“脸上”缓慢爬过。它的形成与下列光现象原理相同的是()
A.小孔成像
B.河水看起来变浅
C.海市蜃楼
D.水中荷花的倒影
S3®图第J題图
3•构建思维导图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方法,如图是小金复习光学知识时构建的思维导图,图中I处可补充的现象()
A.镜子中的“自己”
B. 湖水有青山的倒影
C.阳光下绿树的影子
D. 岸上的人看到水中的“鱼”
4•如图所示,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其中反射角是()
A.Z 1 B . Z 2 C . Z 3 D . Z 4
5.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
确的是()
ABC
A.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D
6.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在学校组织的文艺汇演中,小希用二胡演奏了《二泉映月》
,如图所示。演奏 过程中,她不断变
换手指在琴弦上的位置,其目的是为了改变( )
A.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色
C.声音的音调
D.
琴弦的振幅
9•如图,小明将一端系有乒乓球的细绳栓在横杆上,当鼓槌敲击鼓面时的力度越大时,乒乓球跳动
高度越高,该实验中使用的乒乓球目的是( )
A. 研究乒乓球的发声是由于乒乓球的跳动产生的
B.
研究乒乓球发声的响度与其与其跳动高度的关系
C. 研究乒乓球的跳动高度与敲击鼓面力度大小关系
D. 显示鼓面振动幅度
10•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
茂现昆里
B.例车宙达
C.趙声豉清洗机
D.真空罩中
的闹钟 *
7•如图是某人观察物体时,物体在眼球内成像示意图,则该人所患眼病和纠正时应配制的眼镜片分
别是(
)
A.远视 凹透镜
B. 远视 凸透镜
C.
近视凹透镜D.近视凸透镜
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
C •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 B. 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D.
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第9 Mffl
11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小明同学没有把薄玻璃杯板竖直放置•在水平桌
面上,无论如何移动蜡烛B ,发现(
)
A.蜡烛A的像总是与蜡烛B完全重合
B.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上方
C.蜡烛A的像总偏向蜡烛B的下方
D.蜡烛A的像与蜡烛B的像总在同一水平面上
12.小明和小伟研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时,依据实验数据绘出的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图象如图所
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只有a正确
B. 只有b正确
C. a 、b都正确
D. a 、b都不正确
1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不同的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
甲乙丙丁
A.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B. 甲和丙声音的响度相同
C.丙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
D. 甲和丁声音的音色
相同
14•如图所示,一口井装满水,在井底正中央趴着一只青蛙;若青蛙的眼睛用
观察井外事物范围的光路图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10®图須11題图
P点表示,青蛙此时
1
1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将蜡烛沿主光轴由距透镜
90cm 移至120cm 的过程中,发现烛焰
在图示位置光屏上的像一直比较清晰•若他再将蜡烛移至距透镜 7cm 处,移动光屏,则屏上得
到的像一定是( )
A.放大的像
B.
等大的像 C.
缩小的像 D.
正立的像
二、填空题(每空 2分,共30分。)
16•置身于油菜花中可以闻到的芳香气味,时间久了就感觉不到了,这是因为嗅觉的
_______ (填“适应性”或“差异性” )•当人感冒时,面对好菜闻不到香味而无胃口,说明 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多年来考古学家们一直猜测古埃及图坦卡蒙法老墓穴外侧可能存在密室,
但由于密室封闭了 3000
多年,在穴壁上开挖一个小洞也会对密室内部造成严重破坏,因此要采用无损勘探的方法判断
密室是否存在.2015年5月8日,专家们利用最新的 _____________ (“红”或“紫”)外线成像法对 墓穴进行了扫描,结果发现穴壁部分区域温度与其它地方明显不同,说明其后很可能存在密 室•用来探测的这种光 __________ (“可以”或“不能”)起到消毒杀菌作用。
18•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 A 、B 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
一直线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 B 纸片上看到 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__________ 的。(填“正立”或“倒立“)
19•如图所示,小明把一张白纸放在桌面,纸上放一平面镜,用电筒竖直照射白纸和平面镜,他从
侧面看到____________ 较亮。因为光照射到镜面上发生了 ____________ 。
20 •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如图所
A B C
D
M 15®图 第18題图 M 19 8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