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Ⅲ文化史
2011年高考考纲
2011年高三历史考试范围说明:以下内容作为高三、高二历史教学和复习参考的范围,正式内容以今后下达考纲为依据。
高三1-7册考试内容:(第二版教材页码仅大字部分,小字部分不考.)★后高考的要求,没有标识的表示水平与高考都要掌握的内容。
(共158课,整课删掉共31课)第一分册:(删掉2课)第1课P2王国的更替第一段,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P3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第二段;P4《汉穆拉比法典》的作用与历史价值,P5第一段。
第2课P7法老专制统治埃及位置,法老专制统治;金字塔与来是信仰;P8第一段;象形文字P8第1段,P9第1,2段。
第3课吠陀时代与种姓制度:种姓制度P10第2段,P11第1段;佛教的创立和发展P11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佛教的鼎盛和传播,《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第4课P15中美洲文化三个代表(玛雅、阿兹特克、印加),P16第二段玛雅文化地位及贡献。
第6课P24古代希腊地位与位置,希腊城邦的基本特征;P25第2、3段(“古典时代”);P26雅典民主政治全部。
第7课P29《荷马史诗》;★雅典卫城;P31哲学与史学第8课P34罗马共和国开始;P35罗马进入帝国;P36第2,3段(环地中海,跨三大洲)段,★罗马帝国分裂与西罗马帝国灭亡及影响;P37基督教兴起的地点、时间与经典。
第9课“十二铜表法”全要;★公民法与万民法第10课伊斯兰教产生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东罗马帝国灭亡。
第11课P49第一段,★1299年奥斯曼人首领宣布建立独立国家;P50第一段,P51第一段。
第12课P53封建制度的产生,第13课:城市的复兴与自治p58 第三段;★等级君主制第15课:大学的兴起第二分册:第1课原始农耕全要;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第2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二里头文化遗址第3课P9,甲骨文与信史,方国联盟,青铜时代(司母戊鼎);第4课P14第一、二段,第5课社会大变革全要(C);P19百家争鸣(B)全要。
2011届高考历史知识点总复习26
高分跨栏
一、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 都把人类及其环境作为探究的课题。 2.不同点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人的作用、人是万物的尺度, 各种知识是提高人的能力的基础;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 道德,主张知德合一。 (2) 智者学派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
画圣 ①特点:以擅长画圣母像而著称,被称为“_________” 。
西斯廷圣母 ②杰作: 《_________》。
4.莎士比亚的戏剧 人文主义 (1) 特点:塑造了许多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他
哈姆雷特 的_________思想。
(2)杰作: 《_________》
(3)影响: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对欧 现实主义 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洲_________
答案:A
人文主义与新时代思想观念的联系 时事背景: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考向定位
该专题主要阐释了自古希腊罗马以来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兴起和发
展的三个阶段,是一个理论含量很高又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单元。
1. 从内容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
蒙运动等都是新课程高考的主要内容。 2.从命题角度看,往往以时代背景为依托,引入人文思想。 3.还要注意启蒙运动对中国及西方国家民主政治化的作用,中国
特别说明:
中国古代孔子“仁” 基本 内容 评价 欧洲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的“人”
主张爱人;强调人的伦理道 强调人,反对神;主张 德,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个性解放和个人价值; 注重人的社会性 注重人的个性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思 想;在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 定中起了重要作用;但也禁 锢了个性的发展、积极性和 创造性的发展 成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个性得到解放,创造性 和积极性得到发挥,促 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但 个人欲望也膨胀
【历史】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7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7 点击下载更多高中历史免费试卷(请按Crtl键+左键点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5题)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定律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19年英国《泰晤士报》曾刊登标题文章——“科学革命”,两个副标题是“宇宙新理论”、“牛顿观念的破产”。
具有“科学革命”意义的理论是A.日心说B.量子论C.相对论D.经典力学3.(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21题)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引起全球关注。
反思近代科技发展的历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面临的核威胁最初源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B.原子弹的使用是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C.科技发明是近百年间众多人为灾难的主要原因D.第三次科技革命诸多技术源于二战中的军事发明4.(2011年海南高考10题)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这一现象说明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5.(2011年江苏高考20题)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一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带有欺骗性。
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
双胞胎以不同的速度衰老。
平行线可以交叉。
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
”这位科学家是A.伽利略B.达尔文C.牛顿D.爱因斯坦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专题7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解析1: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理论。
题干三个人物的理论虽然在当时都具有进步意义,但哥白尼、牛顿的理论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故A 错误。
2011历史高考考纲对应的知识内容(必修三)
2011历史高考考纲对应的知识内容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一单元中国古代思想宝库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1、历史背景:(1)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社会背景:①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
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
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可以畅所欲言。
③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④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在社会上,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被称为“诸子百家”。
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主要关注治理国家的策略和社会伦理道德观念3、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注意1:孔子、孟子、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春秋时期)⑴地位: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
⑵思想:提出思想核心“仁”,反对暴政。
“礼”即“克己复礼”,维护旧的礼乐制度,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提出中庸思想,主张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不反对逐步改良。
⑶教育: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办学之风,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
2011年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编(必修三)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名题精解》栏目分课汇总(岳麓版)
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孔子与老子
名题分解
一、选择题
1.(2011·浙江文综·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C 因为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
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
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
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由此判断②③与题意无关 1。
历史必修三学考复习资料.doc
2011年湖南省双峰三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必修三(文化史)考纲详解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p4(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
%1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②经济上:井田制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③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④文化上:“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形成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
(2)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1.董仲舒的思想主张:①董仲舒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②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宣扬“君权神授”(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与夭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③为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和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仁义礼智信),后人将其归纳为"三纲五常”。
2.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及影响: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汉武帝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
这样儒学开始成为正统。
影响:此后,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3课宋明理学1、代表人物:①理学:北宋一程额、程颐;南宋一朱熹;%1心学:南宋一陆九渊、明朝一王守仁(王阳明)2、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①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②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
朱熹强调天理就是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主张“存天理,灭人欲”;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Ⅲ文化史 4
B .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D •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BA •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 •存天理,灭人欲(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 .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 .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 •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 •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 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BA •延续元朝典章B •继承华夏传统C •复兴汉唐制度D •回归周朝典制(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 7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们 BA .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C .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二.非选择题(2011年山东卷文综 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2011年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m 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一.选择题 (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 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2011年全国卷文综 歌应著录于 D A .经部(2011年北京卷文综 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 ,渐摩濡染,莫不 ”与这一论断 12) C B •民为根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轻 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 汉代的乐府民 B •史部 C .子部 D •集部 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 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2011届高考历史文史常识重要知识点
2011 届高考历史文史知识重要知识点文综备考文史知识历史修养类练习题及重要知识点(二)二、文史知识(一)先人称呼1、姓氏根源姓氏的发源能够追忆到人类社会的母系氏族期间,所以中国的很多古姓多数是女字旁或底。
如:姬、姜、姒、姚等。
有的则以国名为氏,如我们所熟习的春秋战国期间的诸侯国:齐、鲁、宋、吴、越、秦、楚、韩、赵、魏等,皆成为今日常有姓。
其余根源方法略。
2、谥号、庙号、尊号(1)庙号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此后的赵光义称太宗。
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朱棣称成祖。
清朝努尔哈赤称太祖,福临(顺治)称世祖,玄烨(康熙)称圣祖。
(2)谥号谥号是后代依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呼,有褒贬之意。
谥法有固定用字,如慈惠爱民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等,这是美谥;杀戮无辜曰厉,去礼远众曰炀灵等,这是恶谥;还有表示怜悯的哀、愍、怀等。
一般人的谥号多用两字,如岳飞谥曰武穆,海瑞谥曰忠介(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敬褒美之词构成的特别称呼。
如唐高祖李渊的尊号为“神光大圣大光孝皇帝”。
3、年纪称呼不满周岁:襁褓。
孩提:2~3 岁。
垂髫:三四岁——八九岁。
总角:八九岁——十三四岁。
豆蔻:十三四岁——十五六岁弱冠:20 岁。
而立: 30 岁。
不惑: 40 岁。
知天数: 50 岁。
花甲: 60 岁。
古稀: 70 岁。
耄耋: 80 岁、 90 岁。
期颐: 100 岁4、兄弟排行古代以伯 ( 孟) 、仲、叔、季表示兄弟间的排行次序,伯( 孟 ) 为老大,仲为老二,叔为老三,季排行最小。
先人字前常加排行序次,字的后边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向父”等。
此外,父之兄称“伯父” ,父之次弟称“仲父” ,仲父之弟称“叔父”,最小的叔父称“季父”。
5、先人的名,字,号名,是在社会上使用的个人的符号。
2011年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必修三文化
2011年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Ⅲ文化史时间:2011—07-19 10:48来源:未知作者:admin 点击:190 次—2011年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Ⅲ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一.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2011年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Ⅲ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一.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C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011年全国卷文综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D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D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C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011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三)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节汇总(人教版必修三)一、选择题1.(2011·广东文综·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2.(2011·福建文综·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3.(2011·安徽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2011·上海单科·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人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5.(2011·广东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6.(2011·上海单科·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7.(2011·天津文综·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最全图文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答案】D4.(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答案】B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答案】C6.(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3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2010-11年高考试题历史分类 必修1-3
2010-2011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分类汇总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2011·上海单科·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 B.领主 C.盟主 D.君主2.(2010 上海历史,3)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容。
学者推断此地应是A.夏人的活动地域 B.周朝的重要都城C.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汉初同姓王的封国3.(2011·全国文综·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4.(2010全国卷,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5.(2010广东文综,1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郡县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6.(2011·海南单科·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7.(2010北京文综卷,12)图6是一副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
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A.西周B.秦朝 C.汉朝 D.唐朝8.(2010江苏历史卷,1)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
2011年高中历史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必修三册)
2011年高中历史高考必备知识点总结(必修三册)a-识记:再认或再现重要的历史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历史结论、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基本线索及历史图表等历史基础知识。
b-理解:领会并复述或解释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概念等。
c-分析:分析比较和概括相关历史知识、把握各历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区别其本质,概括其特点。
d-综合:把不同专题、课的相关的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所学知识、方法,说明论证有关问题。
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分封制和宗法的基本内容(a b)(1)分封制目的:为加强和巩固周朝统治,“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建立诸候国。
②诸候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等。
评价: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
局限性:造成了周后期诸侯割据争霸,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社会动荡。
(2)宗法制内容:继承和分配制度,按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
特点:①以嫡长子继承制(最大特点)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有相对性;③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
(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影响深远。
(3)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的体现,相辅相成、互为表里。
体现了西周政治制度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结合的特点。
2、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b c)①神权与王权结合(史实:早期大规模的祭祀活动和商代的占卜制)。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史实:商代的宗法制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史实:商代的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的诸侯国对于周王室处于附属地位,但也是政治实体,诸侯以嫡长子继承享有世袭统治权)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a b)时间:前230—前221年过程:①灭六国②北击匈奴,修直道、长城③修灵渠,平定岭南——归入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④开辟“五尺道”,设官“西南夷”——进入中原政权版图的开始。
2011全国各地高考历史分类汇编 (6)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专题汇编:必修三
专题7、19世纪起来的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1.(2011年高考浙江文综22题)19世纪诞生的印象主义绘画,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
图9中,属于后期印象主义绘画代表作的有
①《向日葵》②《有藤椅的静物》③《星月夜》④《弹曼陀玲的少女》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2题)19世纪上半叶英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对当时社会强烈不满,却又否定文学反映现实的社会作用。
他强调作家的主观想象力,认为诗歌应该是人的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
华兹华斯的作品应该属于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第 1 页共 1 页。
2011年华师大版高考历史全部整理(遵照考纲)之中国史部分
中国史部分第二册第一单元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第1课中华文明的起源(A)一。
原始农耕(A)1、时间:距今1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2、表现:以栽培谷物、驯养牲畜取代采集与渔猎(人类历史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3、地位:中国是世界农业最早的起源地之一。
4、特点:南稻北粟的格局(粟类作物、人工栽培的水稻分别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5、意义:⑴、是生产性经济活动,标志着人类历史实现了第一次伟大的经济变革。
⑵、为人类提供了可持续供给的食物来源。
⑶、人类聚族定居,形成最初的农耕聚落.(典型的早期农耕聚落:陕西临潼的姜寨遗址。
表明早期的农耕聚落是一种共同生产、平均分配的血缘共同体,当时处在农业文明起源的最初阶段。
)二、炎黄传说(A)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主要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有关炎帝、黄帝的传说反映了华夏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三皇五帝的故事,春秋战国时期著作已有反映;西汉时,人们已把黄帝尊为华夏民族的始祖;近代以来,国人以炎黄子孙自称,祭黄帝陵。
)三、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A)考古资料表明,最迟至距今5000年—4000年,中华文明的起源,已如满天星斗,八方雄起.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融合、诞生的核心地区.(考古学家苏秉琦:满天星斗说)第2课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一.从“公天下”到“家天下”(A)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的儿子启杀伯益自代,破坏尧舜以来的禅让制,后为世袭制取代。
2、夏王朝和国家的基本特征从文献记载来看,夏朝已经具备了国家的基本特征。
世袭制、设官分职、军队、监狱、刑法等是其具体体现.二、二里头遗址(A)1.考古发掘显示:与文献记载中的夏朝在时间上和地域上最吻合的是河南偃师的二里头文化遗存(距今约3900-3500年)。
2.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和居民的经济生活宫殿式建筑的出现,说明了二里头社会的分化已很明显。
二里头居民的经济生活大体以农业为主,农具有石制和骨质的铲、镰、斧等;饲养的家畜有猪、狗、鸡、羊等。
2011届高三必修三复习知识归纳
2011届高中历史复习必修三知识点复习归纳请同学们打印整理装订好,注意保存好以便复习使用中国思想文化史部分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注意:掌握中国古代春秋战国、秦、西汉、唐、宋明、明末清初几个阶段中国主流思想演进的背景、内容、影响和各个时期的基本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和儒家思想形成汉代经董仲舒改造后成为正统思想(新儒学)宋明时期融合儒释道而形成理学(新儒学—发展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家批判地继承,儒学新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动荡,为什么却出现了文化繁荣的局面?根本原因:社会大变革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新兴地主阶级产生;诸侯割据纷争,政治斗争激烈经济:井田制逐渐瓦解;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社会生产的发展文化:礼贤下士的社会风尚和私学的兴起;”士“阶层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学派代表人物思想观点儒家孔子①政治思想: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仁者爱人,克己复礼)——思想核心是“仁”;主张“德治”(含民本思想);关注政治与人事,敬鬼神而远之;主张建立一个人人道德自觉之上的礼乐文明的社会②教育思想:开创了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贯穿到教育活动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孟子① “仁政” ②“民贵君轻”荀子“天行有常”,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唯物主义)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道家老子哲学思想:① “道”是世界的根本② 朴素辩证法思想(矛盾对立面及转化)政治主张:“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法家韩非①法、术、势结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主张变法革新。
墨家墨子“兼爱”、“非攻”、“尚贤”(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2、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①“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对当世及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来源——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历史分类汇总必修Ⅲ文化史专题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一.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 C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011年全国卷文综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 D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2011年北京卷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艰难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 A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额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D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C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2011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B 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 B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 B 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B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二.非选择题(2011年山东卷文综27)(25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料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工之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矣。
——摘自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发展的原因做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答案要点:(1)“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新见”: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考生应作以下三个方面作答: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
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3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3分)(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答案要点:(1)政治背景:官僚腐败;政治暴虑(或朝政混乱)。
(2)表象:风俗。
功能:提高士人修养;净化社会风气;安定政治秩序;确立伦理道德。
(3)取舍: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礼学。
理由: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
时代责任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专题二:古代中国科技文化一.选择题(2011年安徽卷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2011年福建卷文综17)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 A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D.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2011年重庆卷文综1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
该学者是 AA.裴秀B.郦道元C.沈括D.徐霞客(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
”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D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 D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两宋(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3)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①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②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③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④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5)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拳术是徒手进行的武术套路运动,下列不属于拳术基本手型的是 C(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7)音乐激荡着情感的浪花.记录着历史的回声。
《十面埋伏》是以我国古代某场战争为素材而创作的一首大型琵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①琵琶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弹拨乐器②该战争是东汉末年的垓下之战③该曲京剧《霸王别姬》均以同一场战争为素材创作④该曲是江南丝竹的代表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33)(1分)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
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A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图》D.隋炀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二.非选择题(无)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一.选择题(2011年北京卷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张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 AA.《海国图志》B.《资政新篇》C.《变法通议》D.《孔子改制考》(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4)右图为1878年天津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 D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D.兴民权、倡新学思想(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5)《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2011年安徽卷文综1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
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C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2011年安徽卷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