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地区新生代盆山耦合作用的裂变径迹证据

合集下载

基于遥感解译的西昆仑盆山耦合带构造地质特征

基于遥感解译的西昆仑盆山耦合带构造地质特征

积分布的石岩系 一 二叠系复理石变质岩呈现典型的 密集型树枝状水系。控制岩片的断裂构造呈现板条
状 和掌状水 系 。
() 3 云吉于孜岩片( : ③) 岩片的地质体组成有 晋宁期( 蓟县纪 ) 变质花岗岩 、 兴凯期 ( 寒武纪 一 奥 陶纪) 一 中 酸性侵入体和石炭 一 二叠系低绿片岩相
nw o i o f egzK i al i ac n o e al o eQnh i i t n eT r o t etl e pn no t e・ uSl fut s o t l d f t f ig a・ b dt a m cni na i h ・ a rl u t h - ea h T i n
C NG h o pn HE S a — ig,YANG Ja in
(colfE v om na n i ei n e uc , otws U irt o c ne n ehooy Sho o nin etl gn r gadRs re Suh e n e i i c d Tcnl , r E e n o s t v sy fS e a g Minag6 11 Scun C ia ay n 200, i a , hn ) h
缘表现为 由北 向南俯 冲, 为盖孜 一 认 库斯拉 甫断裂是青藏 大陆与塔里木大陆 的控制性断裂 。
关键词 : 构造地质 盆 山耦合
中图分类号 :5 8 P 4
遥 感解译
西 昆仑
文章编号 :6 1— 7 5 2 1 )4— 0 9— 6 17 8 5 (0 1 0 0 3 0
文献标 志码 : A
基 于遥感解译 的西 昆仑盆 山耦合带构造地质特征
程绍萍 杨 剑
( 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四川绵阳 6 1 1 ) 2 0 0 摘要 : 通过 E M 图像解译 , T 结合 区域地质调查资料 , 对西昆仑造山带及其前 陆盆 地的大地构造归属 问题进 行分析研 究 。西昆仑归属于青藏大陆边缘造 山带 , 构造运动学机制为 由南向北剪切逆 冲 , 形成 强劲的剪切 推覆带 , 里木南 塔

郯庐断裂带对鲁西隆升过程的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郯庐断裂带对鲁西隆升过程的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郯庐断裂带对鲁西隆升过程的影响: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许立青;李三忠;郭玲莉;索艳慧;曹现志;戴黎明;王鹏程;惠格格【摘要】郯庐断裂带(TLFZ)是一条贯穿华北的NNE向巨型断裂带.新生代以来,在郯庐断裂带的两侧及其内部发生了显著的伸展构造变形,形成了泰安-莱芜-蒙阴NW向断陷盆地群,并使鲁西块体发生了急剧的陆内伸展隆升.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在鲁西沂山、徂徕山和蒙山三处进行了大量的样品采集,总计完成了25个样品的测试,获得了一系列新的磷灰石裂变径迹(AFT)年代学结果.结合前人已发表的裂变径迹结果,对鲁西地区新生代与伸展变形有关的剥露-隆升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隆升剥露模式及隆升幅度进行分析,并揭示郯庐断裂带在鲁西新生代热隆升过程中的影响.主要认识有:1)新生代以来,鲁西主要经历了始新世-早渐新世和新近纪以来两期快速剥露-隆升阶段.2)始新世-早渐新世主要表现为幕式差异性快速剥露-隆升,鲁西南受NW向断层控制形成向北、向东的掀斜抬升作用,鲁西北受NE向断裂控制,形成向北、向西的掀斜抬升作用.新近纪以来,进入相对低速区域性剥露-隆升阶段.3)AFT模拟显示,与始新世-早渐新世的幕式快速剥露-隆升相比,中新世以来,鲁西剥露-隆升速率相对减小,但剥蚀量剥露-抬升量较大.故鲁西整体抬升于中新世以来.4)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新生代以来,鲁西宏观上受郯庐断裂带伸展活动影响,越靠近郯庐断裂带剥蚀量越大,局部受NW或NE向断裂控制.【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6(032)004【总页数】18页(P1153-1170)【关键词】磷灰石裂变径迹;新生代;剥露-隆升;鲁西地块;郯庐断裂带【作者】许立青;李三忠;郭玲莉;索艳慧;曹现志;戴黎明;王鹏程;惠格格【作者单位】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青岛266100;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P597.3鲁西是傲立于中国东部地区的独立块体,三面为华北平原区所围限(图1左下图),其突兀于华北平原的独特地貌吸引了大批地质学家的关注。

滇西三江地区中新生代“盆山”耦合运动学过程

滇西三江地区中新生代“盆山”耦合运动学过程

静 态 的类 型分 析 。更 多 学 者 的工 作 , 括 造 山 , 包 带 和 前 陆盆 地 的 深 入 研 究 沉 积 作 用 与 盆 山耦 吲, 合 的密 切 联 系 阳 , 部 过 程 与 表 层 构 造 运 动 的耦 ' 深
般将该 类板 间碰撞 形成 的裂 谷称 为碰撞 谷 。对
此, 其盆 山耦 合 特 征极 具代 表 性 。本 文 在解 析 该 区 叠加 构造 变 形 的期 次 和样 式基 础 上 , 清其 自晚古 理
收稿 日期 : 0 9—1 —2 20 1 7
盆 ” 想 , 清盆 山单元 在 时空上 的耦合 关系及 其动 思 理 力 学机制具 有重要 的大陆动力学 意义 。
摘 要 :滇西三江地 区中新生代盆 山格局是研 究盆 山耦合 的典型 实例 。本 文通过解析该 区叠加构造 变形期次和样 式 , 清其 中新生代 的盆 山耦合关 系, 理 并探讨 思茅 盆地 对相邻造 山演化的沉积响应过程 。研 究表 明 , 三江地 区经历 了主碰撞造 山带与前陆盆地 耦合 ( 1 )后碰撞造 山带与伸展盆地 耦合 ( K 以及 陆 内“ 山” 变( 一 ) T一 、 T一 ) 盆 共 E 0 三个盆 山 耦合运 动学过程。兰坪一 盆地 内复理石、 山前磨拉石 到红色碎屑岩 的沉积序列响应 了相邻造 山带从主碰撞阶段 向后 碰撞 阶段 的演化, 阶段盆地 转换过程 受控于拆沉作用和岩浆底侵作用等深部动力学机制。 该
生代 以来 的盆 山演 化 , 探讨 盆 地 内沉 积建 造 与相 并 邻 造 山带演 化 的响应关 系 。
江 及 其 相 间 区 域 。上 世 纪 9 年 代 许 效 松 。 出 0 ,提 “ 转 山, 盆 山控 盆 ” 想 以来 , 过 国 内学者 不 断完 思 经 善 ,盆 山耦 合 ” “ 理论 被 广 泛理 解 为 “ 间上 相互 转 时 化 , 间上相 互 依存 , 质 上相 互 转移 ” 。吴 根耀 空 物 将 “ 山” 合 初 步 定 义 为 造 山 过程 与盆 地 演 化 问 盆 耦 有 统 一 的运动 学 过程 和 动力 学 机制 , 其核 心是 以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耦合地震作用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耦合地震作用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水下管跨 水 次生山地灾害 横向构造 梁板 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 构造藕合作用 有限元法 有限元模型 映秀湾水电站 时间历程分析法 无限地基 断裂构造格架 断裂 损伤谱 振动应力 性能评价 微幅晃动 循环弹塑性模型 循环塑性 形成机理 强震持时 强度折减系数 强度折减 弹性双向壁板 弹塑性分析 延性系数 并行计算 川西前陆盆地 崩塌 岩土力学 山盆耦合 孔隙水压力 大型滑坡 地震荷载 地震液化 地震响应分析 地震作用 地质灾害 地表响应 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地基液化 地下结构 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土-管道相互作用 台湾海峡 可液化土 双向地震作用 单自由度 动水压力 动力特性 动力响应 动力分析 刚性桩复合地基
水环境 水循环过程 构造沉降 松潘-甘孜褶皱带 有限元分析 新生代 断裂活动 斜拉桥 散射 排水效应 振型阻尼 振动特性 振动台试验 拟动力试验 抗震性能 抗震分析 平面p1波 岩石圈变形 孔隙水压力 天山 大跨越 多向地震耦合 复合地基 塔线体系 垂直连贯变形 坝水相互作用 地震荷载 地震灾区 地震海啸 地震波各向异性 地震反应 地震 地壳旋转 地下流体 土-结构相互作用 圆形洞室 四川盆地 变换坐标系法 双向耦合弹塑性模型 压扭性断裂 南海北部 半空间 势流体 动力特性 动力学 加密效应 力学耦合 刚构-斜拉组合桥 减震效应 准噶尔盆地 二阶效应 主控因素

新疆南天山西段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盆山耦合机制探讨

新疆南天山西段中新生代构造变形与盆山耦合机制探讨
关 地 质文 献 的基 础 上 , 以地幔 热 柱 的视 角探 讨 了南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 0 5 — 1 6
区内断裂构造 以总体 N E E 走 向、 向南南东 突出的 弧形 褶 皱和 断裂 构造 为 主 。主要 断 裂为 迈 丹 一 喀 拉 铁克 、 喀拉 俊 一 柯 坪 塔格 等 断 裂 带 , 在靠 近 喀拉 俊 一
山耦合关系,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作用。
1区域 地质 概况
研 究 区位 于 南 天 山西段 , 是天 山陆 内造 山 带 的 重 要组 成 部 分 。其南 部 受 向南 逆 冲 的喀拉 俊 一 柯 坪 塔 格 弧形 推 覆构 造 系统 控 制 , 北部 受 大 型左 行压 扭 性 迈丹 一 喀拉 铁 克 断裂 带控 制 。大 地 构造 位 于塔 里 木一 华北板块 ( I I I ) 塔 里木 微 板 块 ( I I I ) 阔 克 塔 勒 晚 古 生 代 陆缘 盆 地 ( I I I 。 ) 与 柯 坪 前 陆 盆地 ( I I I ) 的接
特征分析 , 新疆地 区在原塔里木地块 的基础上 , 由于大规模地 慢物质上涌 , 于 中生代 晚期发 生强烈隆升, 并在 隆升 的
北西缘西南天 山一带形成 北东东 向构造岩浆带。新生代 以来 , 由于新疆 隆起 轴部 强烈的热减 薄作 用, 导致 隆起 中部 发 生大规模裂 陷, 并逐渐形成塔里木 断陷盆地 。与此同时, 构造岩浆活动形成 的南天 山西段造 山带 与塔里木 断陷盆 地 构成 了较 大的( 地形 ) 位 势差 , 进 而引起南天 山西段 由北西 向南东拆 离滑脱 。第 一期形成 的区域 性褶皱被改造成
区 内 出露 地 层 以古 生 界 和 新 生 界 为 主 。地 层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盆地动力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盆地动力学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29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科研热词 青藏高原 鄂尔多斯盆地 新生代 吕梁山 沉积盆地 华北 黄骅坳陷 风化作用 重力 郯庐断裂带 裂变径迹 红粘土 秦岭造山带 盆山耦合 生烃动力学 现今地温场 煤成气 渤海湾盆地 深海大洋 洋中脊 水化学 气候变化 柳林 松辽盆地 斜向汇聚 接收函数 岩石圈结构 天山 大地热流 地球化学 地球动力学 地温梯度 地壳结构 叠合盆地 变形分解 准噶尔盆地 俯冲工厂 黑色岩系 黏性系数 黄海地区 黄海东部断裂 黄河 鸳鸯沟洼陷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高分辨率 面波 非生物成因商业气藏 非洲 非安德森断层 静乐组 青藏高原东南缘 青藏-喜马拉雅构造域
科研热词 青藏高原 鄂尔多斯盆地 地球动力学 盆山耦合 马家滩地区 裂变径迹 砂岩 石千峰组 盆地演化 生烃动力学 烃源岩 渤海湾盆地 测年 油气聚集 沉积盆地 松辽盆地 晚中生代 断层运动学 成因机制 岩石学特征 天山 古隆起 动力学机制 动力学 上黑龙江盆地 龙门山 黄海 麋棱岩 鲁西南 髫髻山组 高镁埃达克岩 青藏高原东北缘 震相研究 隆起旋回 隆升 陨星撞击 陆内造山 阿尔泰南缘 阿克苏 长江中下游 长8砂岩 锆石u-pb年龄 酸性火山岩 造山楔 造山型金矿 逆冲构造 远程效应 辽西-冀北 辽东半岛 走滑断裂 质量平衡模型 西藏冈底斯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褶皱 裂缝长度 蓝片岩 蒙古-鄂霍茨克造山带 营城组火山岩 莺歌海盆地 苏家山 胶莱盆地 胶北隆起区 耦合控制 羌塘盆地 综合地球物理方法 第四纪 第二深度空间 第三纪 碳酸盐岩 碳同位素值 碰撞晚期阶段 研究系统 砂岩型铀矿化 砂宝斯金矿 砂体宽度 矿床成因 石炭纪-二叠纪火山岩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 盆山耦合系统 盆山系统演化 盆地流体 盆地成因机制 盆地叠合 盆地原型演化 盆地原型 盆地分析 白垩世-古新世 白云母 生气期 牟平-即墨断裂带 熔融柱 煤成甲烷 煤层气成藏 煤层气 焦沥青产率 热解 热裂解实验 热年代学 火山活动机制 火山岩 激光40ar/39ar年代学 漠河韧性剪切带 滇西北 源区深度 渗透率 深层潜在油气藏 深地震测深

盆-山耦合关系中的湖缘峡谷沉积特征及其意义——以鄱阳湖盆地-庐山为例

盆-山耦合关系中的湖缘峡谷沉积特征及其意义——以鄱阳湖盆地-庐山为例
时期 内连 续剧 烈 的差异升 降作 用 ,庐 山快速 抬升 ,使 得 湖缘 地 形 高差 悬殊 ,随 着后 期 强烈 下蚀 ,在 古断 面上 形成 系列 湖缘 峡 谷 群 。本 文从峡 谷 内充 填 的 沉积 物 入 手 ,从 岩 相 类 型、 沉积 相特点 等方 面分析 盆 山之 间的耦 合 关 系,并指 出庐 山峡 谷群 的研 究意 义。 关 键词 :鄱 阳湖盆地 ;盆 一山耦合 ;峡谷 沉积 中图分类 号 :T l.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17 ~ 55 (00 2 01 一 (5 E112 64 94 21)0 — 06 0) 目前 世 界上 的峡 谷 大致 可 分 为两 种 ,一 种是 在 高原 山间 蜿蜒 穿 行 的大 峡 谷 ,如 中国 的 雅 鲁 藏 布大峡谷 和美 国的科 罗拉 多大峡谷[ 2等 ,另一 1 - 种是 切穿 大 陆架 、大 陆斜 坡 甚 至 直达 陆 隆 的 海底 峡谷 ,这种峡谷在层序地层学 中便是下切谷 ,如 美国的 Z m hg e cu 下切谷等 。目前世界上所肯定 】 就 只有 这两 种 峡 谷 。地 球 上 不单 单 存 在 着 这 两 种 峡 谷 ,还有第 三种峡谷 形式 ,这就 是 湖缘 峡 谷 ] 。 起 中 ( 1 。整个 峡谷 本 有 向上 变 窄 的趋 势 ,但 图 ) 因鄱南 凸起 的 长期 剥蚀 ,峡 谷 狭 窄 的顶 部 已经 消 失 ,留下 的仅 为 两 壁 近 于平 行 的峡 谷 主体 。这 与 在峡 谷东壁 发育 有一条 南 北 向 的小 型正 断层 有关 。 峡谷 的底 板 上 可 明 显 发 现 存 在 着 三 条 次 级 沟 道 , 其深 度约有 10— 0 0 20米 ,这 三 条 沟道 一直 向下延 伸至峡 谷 的底 部开 口处 。 从形 态上 来 看 ,湖 缘 峡 谷 与第 一 类 峡谷 有 很 大差别 。如世 界 上 著 名 的 雅 鲁 藏 布 大峡 谷 和 科 罗 拉多大峡谷 ,均为高耸陡峭的山岭之间夹有一条

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Ev n so he M e s n M o nti n t e W e t r ha o g Rie, Ch na e t ft ng ha u an i h se n S nd n s i
T ANG Zhio L 。 S I i eg , iy a G NGH n b b , ILi H u n HU Q u u n , O X p o g o ,W N i h a A GQn u g
摘 要 :研究晚白垩世以来蒙山的抬升对全面认识鲁西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采自蒙山山脉的
6个 岩 石 样 品 进 行 了 磷 灰 石/ 石 裂 变 径迹 测 年 及 热 历 史 模 拟 分 析 。分 析 结 果 表 明 蒙 山 自晚 白垩 世 开 始 快 速 抬 升 , 锆
经历 了7 4 和 3 0~ 3Ma 2~2 a 0M 两个快 速抬升阶段 ,并且蒙 山的抬升表现 出加速 抬升的特征。晚 白垩世 以来蒙 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t n o h o a tfrt e c mpr h nsv n e sa i go e tni v l to ft se n S n o g Rie i d me — e e i e u d r tnd n ftc o c e ou in o he We tr ha d n s .S x a a l
2. Ge p y ia s a c n tt e o h n l Oi i l a c ., n y n 5 02 Ch n o h sc lRe e r h I si ut fS e g i l e d Br n h Co Do g i g 2 7 2, i a; f
第5 0卷
21 年 01
第 2期
3月

1 项目类别 直接费用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1 项目类别 直接费用开始日期 结题日期

D0302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5
2020-1-1 2022-12-31
22
郭倩
从开辟玄武岩定年新途径出发研 究细粒榍石的分选方法
D0305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5
2020-1-1 2022-12-31
中南祁连西缘肃北逆冲断层起始 23 师文贝 活动时间:中-低温热年代学制 D0305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4 2020-1-1 2022-12-31
74 曹馨 火星磁场与太阳风相互作用研究 D041006
面上项目
64 2020-1-1 2023-12-31
75
李丽慧
陆相页岩结构面精细表征与三维 模型构建
D0705
D0403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5
2020-1-1 2022-12-31
27
夏冰
青藏高原东北缘及邻区三维岩石 圈热结构重建
D0408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6
2020-1-1 2022-12-31
基于Krauklis波、LPLD事件和微 28 梁瑶 地震的综合水力压裂监测技术研 D0409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5 2020-1-1 2022-12-31
面上项目
63
陈棋福
长白山火山区的岩石圈精细结构 研究
D0402
新疆北部阿尔泰-东准噶尔地区 64 姚振兴 深地震反射剖面资料深度偏移成
像研究
D0402
面上项目 面上项目
65 2020-1-1 2023-12-31 65 2020-1-1 2023-12-31 65 2020-1-1 2023-12-31 65 2020-1-1 2023-12-31 67 2020-1-1 2023-12-31 60 2020-1-1 2023-12-31 60 2020-1-1 2023-12-31 62 2020-1-1 2023-12-31 64 2020-1-1 2023-12-31 63 2020-1-1 2023-12-31 64 2020-1-1 2023-12-31 63 2020-1-1 2023-12-31 64 2020-1-1 2023-12-31

盆山耦合与沉积盆地成因_王清晨

盆山耦合与沉积盆地成因_王清晨

文章编号:1000-0550(2003)01-0024-07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G1999043303课题资助。

收稿日期:2002-10-10 收修改稿日期:2003-01-10盆山耦合与沉积盆地成因①王清晨 李 忠(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29)摘 要 我国的沉积盆地成因研究主要遵循盆山耦合的研究思路进行,关注重点为盆山体系的构造、沉积和深部结构上的耦合现象。

构造耦合研究是指盆山结合带的统一变形特征,沉积耦合研究是通过沉积响应去重塑盆山耦合过程及相邻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深部结构耦合的重点是研究盆山体系在岩石圈尺度的动力学统一性。

国际上相应领域的研究重点为岩石圈深部过程与近地表构造过程的耦合。

国内外研究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差异之处。

建议在未来的沉积盆地成因研究中更加开阔思路,采用天然实验室的工作模式,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

关键词 盆山耦合 盆地成因 国际岩石圈计划第一作者简介 王清晨 男 1950年出生 博士 研究员 岩石学和大地构造中图分类号 P 512.2 文献标识码 A1 从“中国型盆地”谈起沉积盆地充填物中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矿产和能源资源,而且记录了地球演化过程的丰富信息,因此沉积盆地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把盆地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切联系起来。

20世纪80年代,“Chinese-ty pe basins(中国型盆地)”一词出现在地质文献中。

Bally 和Snelson 〔1〕把“中国型盆地”列为缝合带周缘盆地(perisutural basins)中的一种特殊类型,认为是因挤压或巨型缝合带活动而在板块内部远端断块处形成的。

同时命名的还有西地中海型(W .Mediterranean-ty pe),潘能型(Panno nian-ty pe )等盆地类型。

但Klein 〔2〕提出,盆地的成因类型不应以地方性名称命名,因为其中一些盆地的真正成因尚不清楚。

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鲁西隆起蒙山晚白垩世-新生代抬升的裂变径迹证据唐智博;李理;时秀朋;胡秋媛;宫红波;王清华【摘要】Study on exhumation/uplifting of the Mengshan Mountain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is important for th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Western Shandong Rise. Six adamellite samples from the Mengshan Mountain were systematically collected to carry out apatite/zircon fission track dating and time-temperature 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engshan Mountain experienced a relatively rapid exhumation/uplifting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Two rapid upliftings occurred during 70 ~43 Ma and 32 ~ 20 Ma with an accelerated process. The rapid uplifting events of the Menshan Mountain since the Late Cretaceous were slightly earlier than that of the Taishan Mountain (northern Mengshan Mountain) and coupled well with it on the whole. The uplifting polarity of the Western Shandong Rise was formed from south to north considering its half-graben structural style. The two uplifting periods of the Mengshan Mountain were consistent with two distinct subsidence/cooling processes occurred in the Jiyang Depression adjacent to the Western Shandong Rise. There is a gooduplifting/subsiding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pid uplifting of the Mengshan Mountain and the subsidence of the Jiyang Depression.%研究晚白垩世以来蒙山的抬升对全面认识鲁西隆起区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采自蒙山山脉的6个岩石样品进行了磷灰石/锆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热历史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蒙山自晚白垩世开始快速抬升,经历了70~43 Ma和32~20 Ma两个快速抬升阶段,并且蒙山的抬升表现出加速抬升的特征.晚白垩世以来蒙山的快速抬升与其毗邻的泰山有着较好的对应关系,蒙山的整体抬升略早于泰山,并且鲁西隆起的抬升表现出由南向北的抬升序列.蒙山的两期快速抬升事件很好地对应了济阳坳陷在这两个时期经历的构造沉降和区域隆升过程,表明新生代蒙山的快速抬升与济阳坳陷的构造演化有着良好的隆拗耦合关系.【期刊名称】《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50)002【总页数】7页(P127-133)【关键词】裂变径迹;隆拗耦合;晚白垩世-新生代;蒙山【作者】唐智博;李理;时秀朋;胡秋媛;宫红波;王清华【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东营,257061;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22;胜利油田分公司河口采油厂,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2自20世纪60年代裂变径迹测年方法已开始应用到地质学领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测试技术以及在构造地质学领域的研究应用日趋完善[1-9]。

滇西新生代盆山耦合与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滇西新生代盆山耦合与砂岩型铀矿找矿方向

贡 山群 变 质 岩 再 次 发 生 混 合 岩 化 作 用 , 并伴
有 大规 模 酸 性 岩 浆 侵 位 。始 新 世 至 中 新 世 , 欧 亚板 块 与 印 度 板 块 强烈 碰 撞[ 】 ,一 方 面 造
找矿工 作 的同行 有所 启迪 。
1 区 域 地 质 背 景
滇西地 区位 于 印 度 板 块 与 欧 亚 板 块 缝 合
图对滇 西 新 生 代 盆 山耦 合 与 砂 岩 型 铀 矿 找 矿 方 向进 行 探 讨 , 旨在 对 区 内从 事 砂 岩 型 铀 矿
变 质 ,并 伴 有 混 合 岩 化 作 用 。 白垩 纪 至 始 新 世 ,缅 甸 微板 块 沿 葡 萄一 支 那缝 合 线 俯 冲 于 密
腾 冲微 板块 之 下[ 1 ,腾 冲 微 板 块 山弧 带 高 黎
其 中 蕴藏 着 丰 富 的 铀 资 源 ,构 成 中 国重 要 的
砂岩 型铀矿 成矿 带之 一 。从 2 世 纪 5 0 0年代 至 8 0年代 ,相 继 在 龙 川 江盆 地 、梁 河 盆 地 和 腾
冲盆地 内探 明 了多个 中 、小 型砂 岩 型 铀矿 床 。
早新 生 代 缝 合 线 与 缅 甸 微 板 块 相 拼 接 。腾 冲
起 了腾 冲微 板块 岩 石 圈 结 构 的 重 要 变 化 ,致 使腾 冲微板 块 向南挤 出并 发 生顺 时 针 旋转 口 , 导致其 区 域 构 造 线 方 向 总体 呈 向东 凸 出 的 弧 形 ( 弧顶在 北部 腾 冲地 区 ) ,促 成 了一 系 列 走 滑盆地 的形 成n 引,并 伴有 强 烈 的火 山 活 动 , 在盆地 内发育 了 中新 世 至更 新 世 的火 山 一 积 沉
工 大学 沉 积 学 院 博 士 研究 生

吴根耀:“盆”“山”耦合倡导者

吴根耀:“盆”“山”耦合倡导者

苦心 钻研 奠定 的深 厚理论 基 础 。他 于 1 6 年 考入北京 大地 质系 ,1 7 年 师 3 9 8 9 士学位 。这 位我 国著 名大地 构造 学 家
的耳提 面命 决定 了吴根 耀一 生在 高层
冈瓦纳 、西 伯利 亚及 太平 洋古 陆 ,时
间上 元古宙 以来 的演化可分 为4 超大 个 他 1 9 年获 中 国科 学院 自然科学 94
中 ●
_
国 地 质 学 走 过 的 1 0年 0
变 形 特 征 和 造 山 带 演 化 ,总 结 了 各 类
里 ,新 思 想 新 观 念 层 出不 造 山带模 型 ,并指 出 因拼合 大陆外 侧
穷 ;中国科 学院地质与地 的消减一 撞事件 激活拼合 大陆 内的古 碰
球 物 理 研 究 所 吴 根 耀 研 究 缝 合线 和古 深断 裂而 发生 陆 内的 ( 板
的 类 型分 析 。 2 0 —0 4 是 0 02 0 年
内 的 流体 动 力学 ) 的研 究 把 握 每 一 个 含 油气 构 造 的具体 特 征 。
合 理 论 的 提 出 阶 段 。 他 分 析 了 油 气 勘
术 生 长 点 。 他 还 总 结 出 各 种 大 地 构 造 探 长 期 徘 徊 不 前 地 区 ( 华 南 ) 和 近 如 如 背 景 下 的 岩 石 组 合 、 地 球 化 学 特 征 和 期 取 得 重 大 突 破 地 区 ( 西 北 ) 的 大 演 化 趋 势 , 据 火 山 岩 特 征 识 别 了一 系 量 实 例 , “ ” “ ” 耦 合 分 析 得 以 盆 山
山带 研 究 ,取 得 了一 系列 创 新 成 果 。 领 域 从 造 山带 拓 展 到 盆 地 ,提 出 了

江汉盆地周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记录

江汉盆地周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记录

江汉盆地周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记录王韶华;罗开平;刘光祥【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09(030)003【摘要】裂变径迹的热史模拟能再现样品的温度历史,反映盆地因构造、沉积因素所致的沉降 -隆升作用过程.江汉盆地周缘宜昌和通山两地侵入岩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热史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中生代以来样品经历了冷却速率不同的4个冷却降温阶段,表明江汉盆地周缘印支期后持续的构造隆升.两个快速冷却降温段分别对应于燕山期和晚喜马拉雅期江汉盆地周缘的两次快速隆升.这种过程与印支期以来江汉盆地的构造环境、构造 -沉积作用及构造变形相耦合.【总页数】5页(P255-259)【作者】王韶华;罗开平;刘光祥【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湖北,武汉,43007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湖北,潜江,433124;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相关文献】1.太行山新生代构造隆升的地质学证据--来自沁水盆地沁参1井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 [J], 孟元库;汪新文;陈杰2.阿齐山—雅满苏地区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证据:兼论构造活动对核废选址场的意义 [J], 刘红旭;颜丹平;何建国;陈峰;高洪雷;所世鑫;王勋;张晓;曹清艳3.阿齐山--雅满苏地区中-新生代构造隆升裂变径迹证据:兼论构造活动对核废选址场的意义 [J], 刘红旭;王永文;赵建;颜丹平;何建国;陈峰;高洪雷;所世鑫;王勋;张晓;曹清艳4.四川盆地东南缘中新生代构造隆升的裂变径迹证据 [J], 李双建;李建明;周雁;沃玉进;汪新伟5.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三江地区新生代构造隆升——来自裂变径迹热史反演分析 [J], 金维浚;何登发;雷振宇;孔祥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典型盆山耦合简介

中国典型盆山耦合简介

中国八大典型盆山耦合系统分析以准噶尔盆地为中心的北天山—北准噶尔盆山耦合系统;以塔里木盆地为中心的南天山—昆仑山盆山耦合系统;以柴达木盆地为中心的秦岭—祁连山盆山耦合系统;以羌塘盆地为中心的特提斯造山带盆山耦合系统;以四川盆地为中心的龙门山—大巴山盆山耦合系统;以鄂尔多斯盆地为中心的秦岭—阴山盆地耦合系统;以松辽盆地为中心的大兴安岭盆山耦合系统;以渤海湾盆地为中心的环太平洋带盆山耦合系统。

准噶尔盆地—北天山—北准噶尔盆山耦合系统准噶尔盆地是在拼合增生的微陆块和古生代岛弧带基底上发展起来的大型复合叠合盆地,受控于古亚洲洋和周边造山带的演化。

显生宙以来该盆地经历了五大构造演化旋回,即寒武纪—中志留世的北准噶尔洋伸展-消减旋回、晚志留世—早石炭世的克拉美丽有限洋盆拉张-聚敛旋回、晚石炭世—三叠纪的古亚洲洋全面消亡旋回、早侏罗世—古近纪的陆内断坳旋回、新近纪—第四纪的压扭-强挤压聚敛造山旋回[1]。

塔里木盆地—南天山—昆仑山盆山耦合系统在盆地演化过程中,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具陆壳基底的克拉通盆地古生代盆山转换和中、新生代前陆盆地与挤压造山带耦合两大阶段。

塔里木陆块为散落在原特提斯洋体系和古亚洲洋中的块体,早震旦世裂解,周边环绕的为不对称型的大陆边缘,陆块的北、西、南侧可能为窄边大陆架,东侧即满加尔,较宽缓并与阿尔金小洋盆相连。

柴达木盆地—秦岭—祁连山盆山耦合系统柴达木—祁连山盆地-造山带构造体制是我国盆山构造体制的典型。

柴达木盆地的形成及其变形直接受深层拆离滑脱、水平伸展和周边造山带逆冲-推覆变形构造的控制,属于伸展型(拆离伸展、垂向伸展)和走滑型组合的盆地-造山带耦合构造体系[2]。

羌塘盆地—特提斯盆山耦合系统羌塘盆地属特提斯构造域中带的中亚段,夹持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和可可西里—巴颜喀拉之间,是一个发育在不同性质基底上的大型晚古生代—中生代海相复合盆地。

经历了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2个发育阶段[3]。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阴山盆地耦合系统与塔里木盆地相似,鄂尔多斯盆地在古生代发育克拉通盆地,至中新生代转化为前陆盆地构成克拉通盆地与前陆盆地的叠合及与周缘秦岭—阴山等造山带的耦合系统[4,5]。

鲁西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

鲁西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

鲁西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
李临华
【期刊名称】《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年(卷),期】2009(016)003
【摘要】针对鲁西中新生代盆地的沉积特征,结合野外地质露头调查及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对中新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及盆地类型进行了研究.盆地内的侏罗纪-白垩纪沉积序列是一套以河流相为主的碎屑岩沉积组合,新生代古近纪沉积序列则以湖相为主,河流相为辅.中生代沉积序列形成于低角度拆离断层的上盘,物源主要来自断层下盘,具有轴向和径向水流特征;新生代沉积序列物源主要来自断层上盘,以轴向水流为特征.这些特征与伸展作用过程中形成的拆离型盆地和裂谷型盆地的特征完全一致.鲁西中新生代盆地具有北断南超的箕状断陷盆地结构,现今的盆岭相间格局可能发生于侏罗纪.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李临华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11.1
【相关文献】
1.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地类型探讨 [J], 吴跃东
2.大庆探区外围中新生代盆地类型及确定依据 [J], 王建强;薛林福;孙晶
3.从盆地沉积和古构造分析鲁西中新生代地壳伸展史 [J], 燕守勋
4.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地类型探讨 [J], 吴跃东
5.中国北方中新生代含铀盆地类型划分 [J], 金若时;程银行;王少轶;李效广;张天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昆仑山前甫沙—克里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西昆仑山前甫沙—克里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西昆仑山前甫沙—克里阳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事件的裂变径迹证据及其地质意义廖晓;王震亮;范昌育;杨有星;解巧明;赵子龙【摘要】The Fusha—Keliyang area is located in the conjunction region of Tarim Basin and western Kunlun Orogenic Belt, which has a special tectonic location and complex evolutionary history. Zircon, apatite fission track dating and time-temperature thermal history modeling combined with field geological survey and seismic data were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uplifting history of the Fusha—Keliyang area.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usha—Keliyang area undergoes five cooling events which occurs in the Late Triassic, Late Jurassic, Late Cretaceous, Early Miocene and Pliocene. The five cooling events have good respon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regional background and field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Late Triassic uplift even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ng-term overall uplift, which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lat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Pliocene uplift event makes the source rock, faults, trap couple with each other in the study area, which leads to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late stage,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trolling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area.%基于甫沙—克里阳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和西昆仑造山带的盆山结合部位,其构造位置特殊、演化复杂,综合运用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及磷灰石热演化历史模拟方法,结合野外地质调查和地震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低温热年代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甫沙—克里阳地区中新生代发生5期构造事件,对应地质时代分别为晚三叠世、晚侏罗世、晚白垩世、早中新世和上新世;各期构造事件在本区及周邻均具有明显的地质响应,其中,晚三叠世的构造事件具有长期整体抬升的特征,该事件使得本区烃源岩的热演化程度延缓,为油气的晚期成藏奠定了基础;而上新世的快速抬升事件则使得研究区内烃源岩、断裂输导和圈闭等成藏要素相互耦合,促使油气发生晚期成藏,对该区油气聚集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9)003【总页数】13页(P642-654)【关键词】油气聚集;裂变径迹;构造事件;中新生代;甫沙—克里阳地区;西昆仑山前【作者】廖晓;王震亮;范昌育;杨有星;解巧明;赵子龙【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北京,10002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6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西昆仑造山带位于青藏高原的西北缘、塔里木盆地的西南缘,西接帕米尔,东连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是中央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耦合关系分析

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耦合关系分析

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耦合关系分析申金超;李士成;张斌【摘要】通过分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结合二者的空间分布、时间演化及构造上的相关性,发现同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且相邻的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地壳结构特征存在明显不同.济阳拗陷表现为地壳均衡的镜像结构特征,不同于地壳呈向上隆起状的鲁西隆起,说明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成因上存在明显差异.济阳拗陷的伸展过程并非由地幔物质主动上涌造成,应是鲁西隆起在隆升过程对济阳拗陷地壳的拖拽作用,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反映出它们在成因上具有明显的耦合性.【期刊名称】《地质与资源》【年(卷),期】2018(027)005【总页数】6页(P411-416)【关键词】鲁西隆起;济阳拗陷;耦合关系;山东省【作者】申金超;李士成;张斌【作者单位】济南市地震监测中心,山东济南250000;济南市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00;中国地质大学,湖北武汉430074;济南市地震局,山东济南2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420 前言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中东部,是中东部地区板内伸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一隆一拗的构造组合,构成了整个鲁西地区的构造格架(图1).中生代以来,该地区地壳活动强烈,主要受控于欧亚-印度洋板块碰撞、太平洋板块俯冲及郯庐断裂剪切等作用.地壳挤压、伸展、剪切过程中必然会伴随着地壳结构的改变,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这类一隆一拗的构造格架的构造作用类型及地壳结构特征也应存在明显差异.目前对于鲁西隆升成因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受侏罗纪—早白垩纪期间郯庐断裂剪切体制和白垩纪—古近纪南北向引张影响而成的以掀斜断块为特征的伸展构造[1];地幔物质上涌导致隆起成因[2-3];类变质核杂岩模式[4-5].对于济阳拗陷成因主要有:分层拆离的组合伸展模式;负反转盆地、右旋扭转盆地及主动裂谷叠加而成[6];地幔热对流引起的地壳伸展作用[7];地幔抬升与剪切作用共同作用[8-9].在整个伸展体系中造成一隆一拗的构造组合,在各自的成因模式下必然有其相互间的联系. 地壳厚度可以直接体现地壳形态特征,而泊松比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重要参数.分析地壳厚度、介质物性的分布状况是研究大陆地壳应变问题的重要方面[10-11].因此,分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成因上的相关性,推断整个鲁西地区的伸展机制,其地壳结构特征的研究就十分必要.图1 鲁西地区地质简图Fig.1 Geological sketch map of western Shandong Province1—第四系(Quaternary);2—中生代碎屑岩(Mesozoic clastic rock);3—古生代沉积岩(Paleozoic sedimentary rock);4—元古宇荆山群(Proterozoic Jingshan gr.);5—太古宇泰山群(Archean Taishan gr.);6—元古宇超高压变质岩(Proterozoic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c rock);7—玄武岩(basalt);8—花岗岩(granite);9—隆起区(uplift);10—断裂(fault)1 区域地质背景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位于华北克拉通的中东部,东西夹于聊考断裂和郯庐断裂之间,南至丰沛断裂,北抵齐广断裂(图1).中生代以来,该地区地壳活动强烈,并伴有强烈的火山活动,其中鲁西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幔源岩浆活动,中生代侵入岩分布十分广泛且类型多样,新生代岩浆类型为辉绿岩和玄武岩.前人通过捕掳体的研究发现鲁西隆起地区在新生代也存在地幔局部熔融、底侵的过程[2,12-13].鲁西隆起在基底隆升过程中,前寒武系古老基底与盖层的不整合形成了典型的区域构造滑脱面[14].鲁西隆起地区沉积盖层中断裂构造极其发育,是在晚侏罗纪之前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基础上发展而来,主要以北西—北北西向为主,断裂具有多期性,断层分隔山脉和拗陷.太古宇和古生界多大面积出露形成山脉,山脉之间均形成弧形凹陷.在鲁西隆起地区自北向南依次发育有泰莱凹陷、新汶凹陷、泗水凹陷、平邑凹陷及白彦凹陷,拗陷北界为南倾正断层,南界为较缓的斜坡.济阳拗陷是我国重要的成油盆地.济阳拗陷由东营凹陷、惠民凹陷、沾化凹陷和车镇凹陷及多个凸起构造单元组成.这些凹陷构造表现为北断南超的半地堑盆地,凹陷形态与位置密切相关.惠民凹陷和车镇凹陷呈长条状,北东向展布,长轴和北东向断裂构造方向一致;东营凹陷呈不规则的菱形,总体呈东西向;沾化凹陷则呈不规则状,近东西向展布.更次一级的洼陷构造单元明显受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控制,被分割成NE-SW分块和NW-SE分块的特征.2 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地壳结构特征分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作为鲁西地区中两个相邻的构造体,这种伸展型盆山组合关系构成了整个鲁西块体.鲁西地区的盆山组合不同于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挤压型前陆盆地和隆起的组合关系,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是华北克拉通中东部伸展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属于板内构造演化形成的产物,鲁西伸展构造的形成是地壳对华北克拉通演化过程响应的结果,因此加强鲁西伸展构造研究对了解华北克拉通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地壳厚度和泊松比之间关系隐含着大陆地壳形成和构造演化过程的重要信息,申金超等[15]利用远震接收函数方法计算出鲁西隆起地区各地震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值,并得出鲁西隆起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的分布特征(图2),发现鲁西隆起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呈现明显的不均匀分布.北部的泰山及周边地区下方地壳厚度值低、泊松比值高.鲁西隆起其他地区地壳厚度值高、泊松比值低,泰山地区地表和莫霍面均呈现明显的上隆结构特征,具有高泊松比值的泰山地区下方应存在明显的部分熔融,得出该区域存在地幔物质上涌及热侵蚀作用,使得鲁西隆起北部地区不断隆升.图2 鲁西隆起地区地壳厚度和泊松比分布图(根据文献[15]修改)Fig.2 Distribution maps of the crustal thickness and Poisson’s ratio in Luxi Uplift area(Modified from Reference[15])济阳拗陷由东营凹陷、惠民凹陷、沾化凹陷和车镇凹陷等构造单元组成,总体表现为北断南超的半地堑形态.根据王世虎等[16]对济阳拗陷地壳厚度的表述,济阳拗陷同鲁西隆起接触部位地壳厚度相对较厚且地势也较高,越靠近盆地中心,地壳厚度不断减薄,地势也逐渐降低.济阳拗陷区域上莫霍面以33 km等深线闭合,与现在盆地边界基本吻合,东西两侧分别为35.5 km和34 km,地表拗陷区域对应着地壳下方地幔隆起区域,地壳表现为具有镜像的地壳结构特征.它同鲁西隆起北部地区地表和莫霍面均成隆起的状态不同,后者主要是由于地幔物质上涌造成,而济阳拗陷更表现为地壳的自身伸展,造成地壳下方地幔物质的被动上涌.汤达祯等[17]也同样给出了济阳拗陷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其地壳厚度变化范围为28~38 km,其特点为隆起处地壳厚度厚,凹陷处的地壳厚度薄(图3),并提出济阳拗陷内部的隆起和凹陷构造的上地壳厚度差值大致相当于凹陷内新生代最大沉积厚度,凹陷构造的形成与地壳伸展变薄密切相关,济阳拗陷内部的凹陷构造之下的莫霍面上隆幅度最大.图3 济阳拗陷地区地壳等厚度线图(根据文献[17]修改)Fig.3 Isopach map for the crustal thickness of Jiyang Depression(Modified from Reference [17])本文通过鲁西隆起地壳厚度分布图发现除了TIA、QXT台站附近下方地壳厚度最小外,向周围地壳厚度均有所增大,结合济阳拗陷地区地壳厚度分布图[17],在济阳拗陷南部地区的地壳厚度显示33 km左右,同样明显高出泰山地区的地壳厚度值.因此,鲁西隆起北部地区减薄的区域仅局限在泰山周围,也就是说,地幔主动上涌作用于鲁西隆起的区域也仅局限在泰山地区,泰山地区以北直至济阳拗陷,不存在地幔物质主动上涌的情况.济阳拗陷与鲁西隆起的泰山地区地表和莫霍面均成隆起的状态不同,后者主要是由于地幔物质在垂向上主动上涌造成,而济阳拗陷更表现为地壳在水平向的区域拉张而成.3 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耦合关系分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南北相邻,虽然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构造作用和形态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受垂向的地幔上涌作用而不断隆升的鲁西隆起泰山地区必然会对济阳拗陷产生影响,笔者推测济阳拗陷地壳水平方向拉张作用的驱动力也应来自泰山地区不断隆升对济阳拗陷地壳南北水平方向的拖拽作用.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空间分布、时间演化及构造上的相关性也充分地证明了上述观点:(1)时间演化上,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具有明显的同步性.据李理等[14]相关研究,济阳拗陷在 62~46、46~38 Ma 期间为快速沉降期和23 Ma左右的抬升期,这3个期次与鲁西隆起在新生代 62~53、44~38、23~20 Ma的 3 个快速抬升期有很好的对应,说明二者在时间演化上密切相关;(2)空间分布上,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均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且被郯庐断裂带和聊考断裂带围限,二者南北相邻,以齐广断裂为界.根据丁增勇等[18]研究,济阳拗陷南北向地壳伸展率和伸展速率均为东西向的两倍以上,济阳拗陷在构造上表现为以南北向拉张为主,而鲁西隆起位于济阳拗陷的南部,说明鲁西隆起北部地区的不断隆升产生的南北向水平拉张作用对济阳拗陷的成因具有重要意义;(3)根据李理等[14,19]研究,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底部存在着连续的大型滑脱构造(图4),使整个鲁西地区基底与上覆沉积盖层不整合接触,该滑脱构造也同样在鲁西隆起北部地区呈现上隆状态,并且认为主要由于地幔物质的上涌造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地壳不同构造层次出现滑脱拆离,整个鲁西地区滑脱构造的存在,说明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应力、应变及地壳不同构造层次活动都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这种滑脱构造可以很好的调节地壳内部应力应变,使鲁西地区地壳处于相互的均衡状态,这进一步说明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成因上具有明显的耦合性.综上所述,鲁西隆起泰山地区地壳的隆升必然会对周边地区产生影响,导致其北临的济阳拗陷产生南北向的拉张,使得济阳拗陷地壳被动伸展减薄.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时间演化、空间分布、伴生构造上存在的密切联系,也反应出鲁西隆起泰山地区的不断隆升导致济阳拗陷伸展的合理性.因此,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反映出它们在成因上具有明显的耦合性,鲁西隆起垂向上不断隆升对周边地壳的拖拽力应是作用于济阳拗陷南北向伸展的主导构造力(图 5).4 结论为了解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成因上的耦合关系,笔者通过分析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的地壳结构特征,对鲁西隆起地壳结构特征、成因模式等进行了分析,发现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成因上应密切相关.图4 鲁西地区滑脱构造图Fig.4 Decollement structure of westernShandong1—汶泗断层(Wensi Fault);2—蒙山断层(Mengshan Fault);3—新泰垛庄断层(Xintaiduozhuang Fault);4—泰山断层(Taishan Fault);5—齐广断层(Qiguang Fault);6—陈南断层(Chennan Fault);7—义南断层(Yinan Fault);8—埕南断层(Chengnan Fault);9—滑脱断层(detachment fault)图5 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构造事件模式推测图Fig.5 Tectonic event models of Luxi Uplift and Jiyang Depression鲁西隆起地壳呈明显的向上隆起状,主要是由于地幔物质上涌造成,但地幔物质上涌主要集中在泰山地区.济阳拗陷表现为地壳均衡的镜像结构特征,其地壳减薄伸展同地幔物质上涌作用无关.笔者认为鲁西隆起泰山地区地壳下方存在地幔物质上涌不仅造成鲁西隆起的不断隆升,也通过地壳的拖拽促进了济阳拗陷的伸展减薄,这在鲁西隆起和济阳拗陷在时间演化、空间分布、伴生构造上均有所体现.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李万程.煤田构造样式分析步骤——兼论鲁西区构造变形[J].中国煤田地质,1998,3(1):1-9.[2]牛树银,胡华斌,毛景文,等.鲁西地区地质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中国区域地质,2004,31(1):34-39.[3]燕守勋.从盆底沉积和古构造分析鲁西中生代地壳发展史[J].中国区域地质,1994(1):46-51.[4]王桂梁,燕守勋,姜波.鲁西中新生代复合伸展构造系统[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1992,21(3):1-8.[5]张自恒.鲁西伸展构造[J].山东地质,1995,11(2):24-31.[6]宗国洪,肖焕钦,李常宝,等.济阳拗陷构造演化及其大地构造意义[J].高校地质学报,1999,5(3):275-282.[7]李德生.李德生石油地质论文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267-283.[8]邓晋福,赵海岭.中国东部新生代火山岩的迁移与大陆裂谷扩张和大陆漂移[J].石油实验地质,1993,15(1):1-8.[9]章大港,史卜龙,周瑶琪.济阳拗陷中新生代岩石圈动力学研究[J].地学前缘,2002,9(4):101-102.[10]Jarvis G T,McKenzie D P.Sedimentary basin formation with finite extension rates [J].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1980,48(1):42-52.[11]张中杰,刘一峰,张素芳,等.琼东南盆地地壳伸展深度依赖性及其动力学意义[J].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57-66.[12]张锡明,张岳桥,季玮.山东鲁西地块断裂构造分布型式与中生代沉积-岩浆-构造演化序列[J].地质力学学报,2007,13(2):163-172.[13]邱瑞照,邓晋福,周肃,等.华北地区岩石圈类型: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J].中国科学:D 辑(地球科学),2004,34(8):698-711.[14]李理,张进江,钟大赉,等.鲁西地区沿寒武系/太古宇不整合面滑脱构造的主要特征及形成机制[J].地质科学,2007,42(2):335-352.[15]申金超,张斌,苏道磊,等.鲁西隆起、沂沭断裂带及胶南隆起区域地壳厚度、泊松比分析[J].地震研究,2016,39(2):246-254.[16]王世虎,夏斌,陈根文,等.济阳拗陷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讨论[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4,28(4):428-434.[17]汤达祯,刘鸿祥.济阳拗陷非生物成因气聚集的深层构造因素探讨[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2,27(1):30-34.[18]丁增勇,王良书,张鹏,等.济阳拗陷及鲁西隆起区中、新生代伸展与断裂活动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8,29(1):107-140.[19]李理,钟大赉,时秀朋,等.鲁西地区的滑脱构造及其形成的深部背景[J].自然科学进展,2008,18(6):651-661.。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在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中的应用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在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中的应用

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在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中的应用李振华;陈刚;丁超;杨甫;毛小妮;薛中天;吴奋超;苏海【期刊名称】《地质科技情报》【年(卷),期】2012(31)2【摘要】沉积盆地中未遭受热重置的碎屑颗粒裂变径迹(FT)热年代学正成为山前冲断带蚀源区抬升-剥露过程及其与相邻盆地沉积作用关系研究的重要方法。

对于未热重置碎屑岩样品的磷灰石(或锆石)单矿物颗粒裂变径迹年龄(FTGA)数据,采用高斯或二项式拟合方法可以获得样品中不同组分碎屑颗粒矿物的FT峰值年龄或称蚀源区抬升-剥露事件的FT封闭(冷却)年龄。

已有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抬升冷却矿物的FT封闭年龄(tc)与其剥露搬运至相邻盆地的沉积年龄(td)之间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tc=A+Btd),二者的滞后时间(Δt=tc-td≈t c-te,te为抬升冷却的碎屑颗粒矿物剥露到近地表的剥露年龄)构筑了蚀源区抬升冷却矿物FT封闭深度(Zc)与抬升剥露速率(E)之间的定量关系(E=Zc/Δt)和不同碎屑颗粒的滞后时间与其沉积年龄之间相关变化的统计预测模型Δt=A+(B-1)td。

显然,滞后时间越短,造山带蚀源区的抬升剥露速率越大、物源供应越充分,山前带沉积-沉降作用趋于增强,反之亦然。

【总页数】8页(P19-26)【关键词】碎屑颗粒;裂变径迹(FT);滞后时间;剥露速率;盆-山耦合关系【作者】李振华;陈刚;丁超;杨甫;毛小妮;薛中天;吴奋超;苏海【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地质学系;陇东学院能源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7【相关文献】1.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J], 郑德文;万景林;张培震;袁道阳;李大明2.碎屑颗粒裂变径迹热年代学 [J], 郑德文;万景林;张培震;袁道阳;李大明3.吉林桦甸市夹皮沟本区金矿剥露历史和矿床保存变化--来自磷灰石裂变径迹年代学证据 [J], 冯云磊;袁万明;郝娜娜;段宏伟;陈小宁;曹建辉4.新疆西准噶尔苏云河斑岩型钼矿的剥露和保存条件:来自裂变径迹和(U-Th)/He 热年代学的约束 [J], 王雅美;尹继元;袁超;肖文交;陈文;蔡克大;杨雪叶;陶再礼5.沉积物源区剥露历史分析的一种新途径——碎屑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学[J], 王国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合剂 ! X 7 _& X 3 A& M 原子组成为# ' ? >m# ' ? >m "l 是掺杂色 心物 质 ! < #' ? >m"' "m!' ?% 由于 0 含量很低 ! 计算时忽略其含量 " 后面的计算同样 处理 $ % 计 算 结 果 显 示! GB 2 $ 的)粒子在 "l ' $ 中沉积了 ! G" -厚 的 感 光 材 料 " X 7 _ X 3 0 < 全部能量 ! 而? " )" - 的感光材料才能全部沉 积质子的 G B 2 $ 能量 % 一般的 * 射线 能 量 比 ) 射 线 的 低 ! 笔者利 用 BA ( W 软件 计 算 了 几 种 能 量 的 * 粒 子 和 # "l 射线在感光材料 " ' $ 中的能 量沉 积 % X 7 _ X 3 0 < 结果显示 ! 感光 材 料 对 * 射 线 的 阻 止 本 领 比 对 重离子 " 的弱 ! "-- 厚的感光材 料才 ) 和质子 $ 能把 =' )B 2 $ 的 * 射 线 能 量 完 全 沉 积 下 来! G ) )" -厚的 感 光 材 料 能 够 完 全 沉 积 )' "B 2 $ 的 *射线能量 % 而感光材料对 # 射线的阻止本 领 更 弱! "' G -- 厚 的 感 光 材 料 才 能 使 )' ) *B 2 $的 # 射线沉积其 > @` 的能量 % 文献 + , 研 究 了J # W 对 能 量 沉 积 的 敏 感 性! 灵 W 6 I 与射线在感 光 层 中 沉 积 的 能 量 关 系 为 ' \" 敏度 ^@' ? ?a= ) W 6 I B 2 $% 常 用 的 磷 屏 感 光层厚度一般为 ? 由9 ) )" -! D J B和B A ( W软 件计算的能量沉积和J W 感光层的能量灵敏度决 & & % 定的J W对) # 射线径迹的敏感性列于表 = * 由表 = 可见 ! 由于 ) 射线径迹短 ! 不会超过
图= G )" - 的磷屏对质子径迹的灵敏度 感光层厚度为 = _ . ' = J W3 2 S % 1 S . [ . , %U 3 % , % 1, 3 7 / V S 4 U 5, O % 3= G )" -, : . / VS 2 1 S % 3
#, 实线 * * * 理论计算值 # * *9 的实验值 7 1 . < / : .等 + * 4
" . E ) % / F ( $ % " # $ % & % ' % () ' 1 : ( 4 -C ( 1 / # ) : ) .! A! ; ) @# @ B = #! D & 4 #> = ) ) " !! 2 / & # 4$ *E = 0!
' 8 9 0 + , 1 ' + : 2. 7 . 1 & 7 ," J W$ 3 2 S % 1 S . [ . , %. 3 3 7 8 . 7 , . % 1, 3 7 V SR 7 S, : 2 % 3 2 , . / 7 & & 9 4 4U U 5, 5 S , < 8 . 2 8. 1, : 2U 3 2 S 2 1 ,R % 3 V'9 : 23 2 S < & , SS : % R, : 7 ,, : 2J W3 2 S % 1 S . [ . , %8 . O O 2 3 2 1 , U 5, 3 7 / V*, 3 7 / V # , 3 7 / V'9 : 2 . 3 3 7 8 . 7 , . % 1, 3 7 / V S: 7 S, : 2O % & & % R . 1 2 & 7 , . % 1 S : . 43 U') , , : 2 % 3 2 , . / 7 & / 7 & / < & 7 , . % 1 . S 2 Z 2 3 . 2 1 , 7 & & 3 % [ 2 8 , %T 2 3 2 & . 7 T & 2 ' 9 : 2U % S S . T . & . , , %2 7 S < 3 2 U 5U 5 ! $ ! % 1 & 1 2V . 1 8% O , 3 7 / V S . 17. Z 2 8 . 3 3 7 8 . 7 , . % 1O . 2 & 8" 1 8# H 3 7 . 1 , 2 3 O 2 3 2 1 / 2% O% 1 2 ) 5% 5 *7 , %7 1 % , : 2 37 1 8S : . 2 & 8 . 1 2 , : % 8R 2 3 22 Z & % 3 2 8 '9 : 2J W, 2 / : 1 % & % S 2 8. 1, : 2O . 2 & 8% O 4U 4 5< : , % 3 2 2 8 . 7 , . % 1% O 3 7 8 . % 1 < / & . 8 2/ % 1 , 7 . 1 7 , 2 8S % . &R 7 S . 1 , 3 % 8 < / 2 8 ' U 5 ' # # : $ ( , " 0 , 3 7 / V2 7 S < 3 2 2 1 , . 7 . 1 & 7 , 2 , 2 / : 1 % & % : , % 3 2 2 8 . 7 , . % 1 4 4U 4 5 U 5 ;< ! 是一 . 7 . 1 & 7 , 2 J W$ 荧 光 激 发 影 像 板 " 4 4U 种射线图像探测技术 ! 射线 ! 特别是带电粒子易 在J W 感光层形成径迹潜影 % 该技术是 " ) 世纪 ! * ) 年代发展 起 来 的 J W 探测器动态响应范 G 围宽 ! 一般可达 = 其灵敏度比感光胶片高百 )! % 扫 J W 探测器 还 具 有 高 分 辨 率 特 性 ! 描分辨率可达 到 " 且 能 重 复 使 用! 因 此! )" -!
"l
倍以上
+ ?,
收稿日期 修回日期 " ) ) * H ) = H " ## " ) ) * H ) ? H " # 作者简介 万俊生 " ! 男! 江西南昌人 ! 研究员 ! 博士 ! 核化学专业 = @ # ?*$
G # " " 与射线在感 : % , % H S , . < & 7 , 2 8& < . 1 2 S / 2 1 / 2$ U + #, 光层中沉积的能量有定量关系 ! 即单位 B 2 $ 能量产生 @' ? ?a= )\"W 6 I% 一般的 ) 射线能量为几 B 本工作利 用 2 $! 和质子在 感 9 D J B 软件计算了 ) 粒子 " GB 2 $$ "l 光材料 " ' $ 中 的 能 量 沉 积% 感 光 材 X 7 _ X 3 0 < 料密度为 "' 其中 ! 含有 ? G * @4 / -! ' ! G ` 的粘
表 = 4 ?对 射线的敏感性 5 1 9 2 $= 4 ?, $ 0 ( ) 0 & R & + + ( , 1 ' 6 0 + 7 ;
) 能量B 2 $ * # G ! ? = W 6 I )' > ! )' G # )' ! > )' ? > )' " * )' ) @ *能量B 2 $ =' " =' ) )' * )' # )' ! )' "
4 % 1 & ) 2 1 + $5 $ ' @ ) ( 2 ( 0 $ " & )F $ 1 0 * , $ % $ ) + ( A 4 , , 1 " & 1 + & ( )5 , 1 ' 6 0 B B? B ;P
! ! b+(; < 1 H S : 2 1 C J +F L 7 1! L+(Q L % 1 H . 1 9+(Q C . < H M < 7 1! 4 4 c 4 !B ! W +( C . 7 % H T . 1 J +FP : 2 1 H . 7 1 P M+F C . 7 1 H O 2 1 4 4 c 4 4 4
, " H G 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H ",
本工作讨论J 对 各种 W 对各种射线的响应 ! 射线进行测量时应注意的问题和消除干扰的措 施! 以及J W 在植物修复中的应用 %
= 4 ? 磷屏对射线的响应
' J W是由 具 有 光 激 发 荧 光 性 材 料 " X 7 _ X 3 涂覆在基板 材 料 上 制 成 的 二 维 射 线 探 测 0 < $ 光激发荧光值 W 器% J W 对 各 种 射 线 敏 感! 6 I
" W 6 I = )
> 理论计算的实验数据验证
文献 + 研究了J #, W 技 术 测 量 质 子 能 量! 9 7 1 . < / : .等利用 感 光 层 厚 度 为 = G )" - 的J W 4 测量加速器产生的能量分别为 ?& !' " 和# B 2 $ 的质子 ! 实验结果用J W 对单个质子径迹的响 应 表示 " 每个 径 迹 产 生 的 W 图 =$ %图=中的 6 I! 实线 是 利 用 9 D J B 计算的感光层厚度为 本工作的 = G )" -的 J W 灵 敏 度% 由 图 = 可 见! 理论计算结果与 9 7 1 . < / : .等 的 实 验 结 果 吻 合 4 很好 ! 验证了理论模拟的可靠性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