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四边形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课特殊的四边形说课课件
敬请指教
六、教学过程 1 知识重温
【设计意图】提出这一问题意在让学生回顾一下 前面所学的有关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 的相关知识也让学生初步的感受到这几种特殊的 平行四边形之间存在的联系。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动点题目一直是学生头疼的题目 也是教学的难点。其根本原因在于无法将静止 的图形与动态的图形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课件 的展示形象的将点动、线动、图形动展示给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动态发展的思维模式学生在观察 之后能够以动态的思想来解决动点问题容易得多。
六、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把学生头脑中的零散的知识系统化, 形成知识网络。
六、教学过程
依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叫做中点四边形。
【设计意图】对于中点四边形规律的探索和归纳由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的体 会特殊四边形的判定方法。突出本课重点,提高学 生的思维能力。
六、教学过程
特殊的四边形复习课(一)
盘锦市四完中马英欣
一、教材分析
1.说课内容: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九章 四边形复习第一课时。 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是基本的平面 图形也是第三学段中第二领域——空 间与图形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行 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 区别与联系对灵活的掌握及运用四边 形的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意图】探究一、二、拓展一都是动点四 边形问题,而且难度是层层深入。此类问题是 中考中的热点问题,也是中考压轴题的常见类 型。此系列探究题即能使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 又能提高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是本课的难点内 容。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能使学生很快 地发现规律,归纳解题方法。
六、教学过程
课题小结Βιβλιοθήκη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初中 两年多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四边形的 基础知识, 但是对于四边形知识的综合 运用是学生的弱点,尤其是与四边形有关 的动点问题是学生已有知识体系中的 最薄弱的地方。
初中数学_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设计意图活动一、归纳整理,形成认知体系1.复习概念,理清关系活动二:基础训练一、选择:1、正方形具备而菱形不一定具备的性质是() A、四边都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 C、对角线相等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A、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C、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通过知识梳理,让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从理论上巩固,同时明确:(1)性质和判定之间是互逆的关系,(2)对其他特殊的四边形也可以按照边、角、对角线三方面归纳整理。
通过“基础训练”,进一步理解并灵活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二、填空:1、菱形的对角线长为6和8,则菱形的边长___,面积是___.2、矩形的对角线长为8,两对角线的夹角为60º,则矩形的两邻边分别长___和___.三、抢答:要使 ABCD成为矩形,需增加的条件是____要使 ABCD成为菱形,需增加的条件是____要使矩形ABCD成为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____要使菱形ABCD成为正方形,需增加的条件是____四、典例探究4、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过点D作DP∥OC,且DP=OC,连结CP,试判断四边形CODP的形状.1)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菱形(图一),结论应变为什么?2)如果题目中的矩形变为正方形(图二),结论又应变为什么?通过典例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平行四边形及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知识得以相互融合。
三、生活中的应用1、一位女士想买一条方纱巾,有一天她在商店里看到一块漂亮的纱巾,非常想买,但她拿起来看时感觉纱巾不太方,商店老板看她犹豫不决的样子,马上过来拉起一组对角,让女士看另一组对角是否对齐,如图所示,女士还有些疑惑,老板又拉起另一组对角让女士检验,女士终于买下这块纱巾,你认为女士买的这块纱巾是正方形的吗?当时采用什么方法可以检验出来?2、我校买了四棵树,准备栽在办公楼前花园里,已经栽了三棵(如图),现在学校希望这四棵树能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你觉得第四棵树应该栽在哪里?同步练习:如图,Rt△OAB的两条直角边在坐标轴上,已知点A(0,2),点B(3,0),则以点O,A,B为其中三个顶点的平行四边形的第四个顶点C的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
初中数学《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4.利用本单元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兴趣、锻炼意志,建立自信心。
2.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
3.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在合作学习中增强集体责任感。
根据学生的认知把本主题单元的内容分为两个专题,即平行四边形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为一个专题。
通过本单元的探索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经历实践、推理、交流等数学活动过程,亲身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观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学生发展。通过开放式命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动手实践、合作探索、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的逻辑推理、动手实践等能力。
启发:此题还可以怎么变式练习?
活动三:课堂小结
1.话说收获与疑问。
2.回顾探究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过程,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何启示?
评价要点
1.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1).能否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2).能否完成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证明(3)能否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对过程与方法的评价:(1)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否有序。(2)推理是否严谨、有序。方法是否最优化
3.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初中数学《特殊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问题 2.体会辅助线在证明中的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演绎
推理能力,学会数学思考
1.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定理 专 题 问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 题设计 3.体会辅助线在证明过程中的作用
4.体会性质和判定之间的关系,体验数学命题的发展 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几何画板软件,画图工具,纸笔等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特殊四边形
所需时
课内 13 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矩形,菱形,正方 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中心对称图形和图形成中心 对称的概念、性质,梯形的概念、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 形的中位线定理。 本单元中矩形、菱形性质定理的引入,借助于学生了解的轴对称;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判定定理的引入,借助于他们与性质 定理的互逆关系,探索其逆命题。在这个过程中,对于一些条件 不足的命题,要求学生举出范例判断它是假命题,并尝试适当增 加命题的条件,使其成为真命题;对于一些条件过强的真命题, 则尝试去掉一些条件使其成为定理。这样有助于反映数学的本质, 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而且通过揭示相关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 系,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数学,构建数学认知情况,提高他 们的数学素养。 本单元的重点是:(1)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 性质定理以及判定定理,等腰梯形的性质与判定,梯形、三角形
2.学生在归纳、观察、类比、及实 验教学活动中,体会成功后的喜悦。
3.经历通过合理推理探索数学结 论、然后运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的过程,
进一步熟悉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与
推理能力。
北师大版九上 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 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第一章特殊的平行四边形1.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一)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探索并证明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菱形的四条边相等,对角线互相垂直;以及它们的判定定理: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正方形具有矩形和菱形的一切性质。
2、教材分析与八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一章类似,本章仍将采用探究和证明结合的方式展开相关内容。
课本基于目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对本课内容提出了具体的学习任务: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能力,运用综合法证明矩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和作用,体会归纳等数学思想方法。
对于本节课的知识,教科书提出的学习任务,重点集中在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上,因为本节课的知识,对学生来说从认知角度上缺乏挑战性,大部分学生都已经能够熟练运用矩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所以,在教学时,我们应该把目标上升一个层次,从关注学生是否能证明这些定理提高到关注学生如何找到解题思路,从关注学生是否能顺利证明提高到关注学生是否合理严密的使用数学语言严格证明,从关注学生合作解题提高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证明的过程。
3、学情分析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大量的证明活动,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相关证明推理,学生已经逐渐体会到了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作用,从而初步具备了证明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定理的能力;同时,在前面的相关活动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归纳、概括及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大量的活动经验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具备了在解题中合理运用方法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猜想、证明等过程,能自己归纳并证明出菱形的性质。
2.通过练习,能用菱形的性质规律解决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三、评价任务1.会分清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的性质区别。
初中数学_特殊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菱形正方形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AB= .对角线AC= .是.学情分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学生继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也接触过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一些简单应用。
本节主要复习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对他们的比较。
研究过程中以类比,归类为主要方法,同时,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利用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使之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
效果分析一、探究学习过程本节课从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内在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类找出他们内在的转化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例题学习过程学生在讲解例题与联系的过程中,能说出每一步推理的依据,养成步步有据、准确表达的良好学习习惯,思维非常活跃,并且每一步推理的依据都能够集体回答或个别举手回答正确,达到预期教学目的。
三、达标检测过程大多数掌握较好,准确率95%以上。
有错的老师个别辅导达标。
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广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用处更多。
本章的教学重点(1)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复习。
(2)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总结关系方法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本章的教学内容之间联系比较紧密,研究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也类似,推理论证的难度也不大。
相当来说,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是本章的教学难点。
因为各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概念交错,容易混淆,常会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在应用它们的性质和判定的时候,也会常常出错、多用、少用的错误。
教学中要注意结合教材中的结构图,分清这些四边形的从属关系,梳理他们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克服这一难点。
2019-2020学年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特殊平行四边形》全章教学设计-优质课教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1.掌握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并能证明其他相关结论.3.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1.经历探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性质与判定的猜想与证明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能力.2.理解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体会从一般到特殊的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参与观察、试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中,有意识地渗透试验论证、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2.经历图形的分类、性质探讨的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猜想——总结——证明——应用”的数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3.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方法.四边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几何图形,尤其是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等特殊四边形的用处更多.因此,四边形既是几何中的基本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主要研究对象之一.本章是在已经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有关性质与常用的判定方法的证明与扩充.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本章的学习有助于深化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以及对识图、画图等操作技能的掌握,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和体验,促进其良好数学观的形成.本章主要渗透归纳、类比、转化等数学思想,注重通过引导探索过程来渗透与展现证明的思路.此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索证明的不同思路与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比较和讨论,提高分析、寻求证明思路的能力.【重点】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定义、性质与判定.【难点】平行四边形与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1.本章对菱形、矩形的性质与判定的研究,都需要先探索、猜想得到结论后再证明.教学中,可以利用教科书上的素材,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更现实、更贴近学生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探索、猜想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引导学生探索、发现结论、体会探索结论的各种方法,理解猜想后还应该给予证明的意义,感受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2.在学习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掌握几何证明的基本要求、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本章中的大部分结论都是先通过合情推理探索,再利用演绎推理加以证明.在教学中应把证明作为探索活动的自然延续与必要发展,让学生对发现的结论进行分析说明,然后按照几何证明的要求进行表达,实现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有机结合.注意通过一定的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几何证明能力,避免过分追求证明题的数量和证明技巧,把握证明的难度.3.探索图形有关性质的过程,往往可以启发证明的思路,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探索与证明的关系,为学生的积极思考创设条件.同时,要鼓励学生大胆探寻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引导学生与同学在交流中比较证明方法的异同,提高演绎推理的能力.4.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的探索与证明的过程中蕴含着一些数学思想方法,教学中有目的地让学生感悟、领会这些思想方法,并应用于解决相关问题的过程中.本章教学时间约需8课时,具体分配如下: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3课时2 矩形的性质与判定3课时3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2课时1 菱形的性质与判定理解菱形的概念,了解它与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1.经历菱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合情推理能力.2.能够用综合法证明菱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进一步发展演绎推理能力.体会探索与证明过程中所蕴含的抽象、推理等数学现象.【重点】1.菱形的概念和性质.2.探索菱形的判定方法【难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在生活中的应用.第课时探索并掌握菱形的概念和菱形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运算.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进一步让学生养成用数学知识说理的习惯,并要求学生能熟练地按规范的推理格式书写.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欣赏、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感受身边的数学图形的和谐美与对称美,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体会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意识.【重点】菱形的概念和性质.【难点】菱形性质的灵活应用.【教师准备】1.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搜集菱形的相关图片.2.多媒体课件.3.教师准备菱形纸片,上课前发给学生上课时使用.【学生准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导入一:请同学们观察投影图片中的四边形并回答下列问题:(1)投影图片中有平行四边形吗?(2)这些平行四边形具有哪些特征?其中哪个特征不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师生活动】复习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学生活动】自主观察,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投影图片中平行四边形的新特征.导入二:1.提问: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学生回顾交流.2.平行四边形的相邻两边可能相等吗?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在我们生活中是否有相邻两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图案?[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意识和学习兴趣.一、情景交流[过渡语]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让我们一起观察、猜想、探究、归纳、论证吧!结合上面的观察,你能举出和上述图形具有相同特征的实物图形吗?具有这一特征的平行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学生活动】通过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分别说出生活中具有邻边相等特征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实物.【教师活动】投影图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具有邻边相等特征的平行四边形形状的实物.二、学生活动,归纳概念思路一请口答下列问题.(1)上述图形都是平行四边形吗?(2)上述图形都有一组邻边相等吗?(3)如果平行四边形有一组邻边相等,那么另一组邻边也相等吗?小组合作交流,类比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尝试给出菱形的定义.【老师点评】(1)是平行四边形;(2)都有一组邻边相等.【课件展示】像这样,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思路二【师】同学们,在观察上面图片之后,你能从中发现熟悉的图形吗?你能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吗?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平行四边形与黑板上所画的▱ABCD相比较,还有不同点吗?【生】投影图片中的平行四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任意两条邻边也相等.【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像这样,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环节,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对比分析能力.让学生观察图形,从直观上把握菱形的特点,从而给出菱形的定义,让学生明确菱形不但是平行四边形,而且有其特点“一组邻边相等”.同时,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因为有了数学而变得更精彩,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共同探究【想一想】(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一般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你能列举一些这样的性质吗?【生】菱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2)同学们,你认为菱形还具有哪些特殊的性质?请你与同伴交流.【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菱形的性质,组长组织组员讨论,让尽可能多的组员发言,并汇总结果.【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启发学生类比平行四边形从图形的边、角和对角线三个方面探讨菱形的性质.对学生的结论,教师要及时作出评价,积极引导,激励学生.【做一做】请同学们用菱形纸片折一折,回答下列问题:(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如果是,它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2)菱形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学生活动】分小组折纸探索答案.组长组织,并汇总结果.【教师活动】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引导学生怎样折纸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学生研讨完毕,教师要展示汇总学生的折纸方法以及相应的结论,以便于后面的教学.【师生结论】(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且是菱形的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两条对称轴互相垂直.(2)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自己操作剪、折菱形纸片,探索菱形的对称性,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为新课归纳菱形的性质做铺垫.【验证提升】证明菱形性质【师】通过折纸活动,同学们已经对菱形的性质有了初步的理解,下面我们要对菱形的性质进行严谨的逻辑证明.【教师活动】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已知AB=AD,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求证:(1)AB=BC=CD=AD;(2)AC⊥BD.【师生共析】(1)菱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邻边相等,这样就可以证明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了.(2)因为菱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点O是对角线AC与BD的中点.又因为在图形中可以得到相关的等腰三角形,所以就可以利用“三线合一”来证明结论了.【学生活动】写出证明过程,进行组内交流对比,优化证明方法,掌握相关定理.指名学生在黑板上演示证明过程.证明:(1)∵菱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AB=AD,∴AB=BC=CD=AD.(2)∵AB=AD,∴ΔABD是等腰三角形.∵四边形ABCD是菱形,∴OB=O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在等腰三角形ABD中,∵OB=OD,∴AO⊥BD,即AC⊥BD.【教师活动】展示学生的证明过程,进行恰当的点评和鼓励,优化学生的证明方法,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提高学生的逻辑证明能力.【教师活动】 请你根据上面的证明,归纳出菱形的性质. 【学生活动】 小组交流,共同总结. 【教师活动】 多媒体课件展示 定理: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定理: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最后强调“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让学生形成牢固记忆,留下深刻印象.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折纸可以猜想到菱形的相关性质,教师在参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口述论证过程,并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加以引导,尽量减少学生推理论证过程中的困难.四、展示交流【教师活动】 例题讲解.(教材例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BAD =60°,BD=6,求菱形的边长AB 和对角线AC 的长.〔解析〕 因为菱形的邻边相等,一个内角是60°,这样就可以得到等边三角形ABD,由BD =6知菱形的边长也是6.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AOB.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以得到OB =3,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OA 的长度,再一次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即AC =2OA,求出AC.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AD(菱形的四条边相等), AC ⊥BD(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OB =OD =12BD =12×6=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在等腰三角形ABD 中,∵∠BAD =60°,∴ΔABD是等边三角形.∴AB=BD=6.在RtΔAOB中,由勾股定理,得:OA2+OB2=AB2,∴OA=2-2=62-2=3,∴AC=2OA=6.[知识拓展] (1)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2)菱形的定义既可以看做菱形的性质,也可以看做菱形的判定方法.1.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2.菱形的性质:(1)菱形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两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2)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3)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菱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应用菱形的性质可以进行计算和推理.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B=5,∠BCD=120°,则对角线AC的长是( )A.20B.15C.10D.5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是菱形,所以AB=CB,CD∥BA,所以∠ABC=180°-∠BCD=180°-120°=60°,所以ΔABC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C=AB=5.故选D.2.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周长为8cm.∠BAD=60°,则AC=cm.解析:因为菱形ABCD的周长为8cm,所以AB=AD=2cm.又因为∠BAD=60°,所以ΔABD是等边三BD=1cm,所以OA=2-2=22-12=(cm),所以AC=2cm.角形,所以BD=AB=2cm,所以OB=12故填2.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AB=CD=BC,则四边形ABCD是菱形吗?为什么?解:四边形ABCD是菱形.理由:∵AB∥CD,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又∵CD=BC,∴平行四边形ABCD是菱形.4.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求证∠AFD=∠CBE. 证明:∵四边形ABCD是菱形,∴CB=CD,CA平分∠BCD.∴∠BCE=∠DCE.又∵CE=CE,∴ΔBCE≌ΔDCE(SAS).∴∠CBE=∠CDE.在菱形ABCD中,∵AB∥CD,∴∠AFD=∠CDE.∴∠AFD=∠CBE.第1课时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例1一、教材作业【必做题】教材第4页随堂练习.【选做题】教材第4页习题1.1的1,2题.二、课后作业【基础巩固】1.在菱形ABCD中,AB=5cm,则此菱形的周长为( )A.5cmB.15cmC.20cmD.25cm2.菱形的周长为8cm,高为1cm,则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 )A.3∶1B.4∶1C.5∶1D.6∶13.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AC=6,BD=8,则此菱形的边长为( )A.5B.6C.8D.104.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对角线AC交BD于点O,AB=8,E是CD的中点,则OE的长等于.5.如图所示,已知菱形ABCD,其顶点A,B在数轴上对应的数分别为-4和1,则BC=.6.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且BE=DF.求证∠AEF=∠AFE.【能力提升】7.如图所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均为1cm,一只蚂蚁由A点开始按ABCDEFCGA的顺序沿菱形的边循环运动,行走2015cm后停下,则这只蚂蚁停在点.8.已知菱形ABCD的边长为6,且∠A=60°,如果点P是菱形内一点,且PB=PD=2,那么AP的长为.9.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中,∠A=60°,AB=4,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O点作OE⊥AB,垂足为E.(1)求∠ABD的度数;(2)求线段BE的长.【拓展探究】10.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6,BD =8,点E,F 分别是边AB,BC 的中点,点P 在AC 上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存在PE +PF 的最小值,则这个最小值是 ( ) A.3 B.4 C.5 D.611.如图所示,在菱形ABCD 中,F 是BC 上任意一点,连接AF 交对角线BD 于点E,连接EC. (1)求证AE =EC;(2)当∠ABC =60°,∠CEF =60°时,点F 在线段BC 上的什么位置?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1.C(解析:因为菱形ABCD 的四条边相等,所以菱形的周长为5×4=20(cm).故选C.)2.C(解析:如图所示,因为菱形的周长为8cm,所以AD =2cm.因为高DE =1cm,所以DE =12AD,所以∠A = 0°,所以∠ADC =180°- 0°=150°,所以菱形两邻角的度数比为5∶1.故选C.)3.A(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OA =12AC =3,OB =12BD =4,∠AOB =90°,所以AB = 2+ 2= 2+42=5.故选A.)4.4(解析: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O 是AC 的中点,且AD =AB =8.又因为E 是CD 的中点,所以OE 是ΔACD 的中位线,所以OE =12AD =12AB =4.故填4.)5.5(解析:因为点A,B 在数轴上对应的数为-4和1,所以AB =1-(-4)=5.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所以BC =AB =5.故填5.)6.证明:在菱形ABCD 中,有AB =AD,∠B =∠D.在ΔABE 和ΔADF 中,= ,∠ =∠= ,,∴ΔABE ≌ΔADF.∴AE=AF.∴∠AEF =∠AFE. 7.G(解析:因为两个全等菱形的边长均为1cm,所以蚂蚁由A 点开始按ABCDEFCGA 的顺序走一圈的路程为8×1=8(cm),2015÷8=251(cm)……7(cm),所以当蚂蚁走完第251圈后再走7cm 正好到达G 点.) 8.2 或49.解:(1)在菱形ABCD 中,AB =AD,∠A =60°,∴ΔABD 为等边三角形.∴∠ABD =60°.(2)由(1)可知BD =AB =4.又∵O 为BD 的中点,∴OB=2.又∵OE ⊥AB,∠ABD =60°,∴∠BOE = 0°.∴BE=1. 10.C11.证明:(1)如图所示,连接AC,∵BD 是菱形ABCD 的对角线,∴BD 垂直平分AC,∴AE=EC.(2)点F 是线段BC 的中点.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菱形,∴AB=CB.又∵∠ABC =60°,∴ΔABC 是等边三角形,∴∠BAC =60°.∵AE=EC,∴∠EAC =∠ACE.∵∠CEF =60°,∴∠EAC = 0°.∴AF 是ΔABC 中∠BAC 的平分线,∴BF=CF,∴点F 是线段BC 的中点.本课时的主要教学内容为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是本课时知识的基础.关于菱形的定义和性质,就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条件得到的.本课时授课思路为“创设情境——猜想归纳——逻辑证明——知识运用”.课堂上的折纸活动,可以让学生直观感知图形的特点,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留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不要让一些思维活跃的学生的回答代替了其他学生的思考,掩盖了其他学生的疑问.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抓住表面现象中的本质.在性质的证明和应用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新颖独特的证明思路和证明方法,提倡证明方法的多样性,并引导学生在与其他同学的交流中进行证明方法的比较,优化证明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随堂练习(教材第4页)解: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可知ΔAOB是直角三角形,由勾股定理可求出OB=3cm,再根据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得BD=2OB=6cm.习题1.1(教材第4页)1.证明:在菱形ABCD中,AB=BC,BC∥AD,∴∠B+∠BAD=180°,∵∠BAD=2∠B,∴∠B=60°,又∵BA=BC,∴ΔABC是等边三角形.2.解:∵四边形ABCD 是菱形,∴AD=DC=CB=BA,AC⊥BD,AO=12AC=12×8=4,DO=12BD=12×6=3,在RtΔAOD中,由勾股定理,得AD=2+2=42+ 2=5.∴菱形ABCD的周长为4AD=4×5=20.3.证明:在菱形ABCD中,AD=AB,AC⊥BD,∴AC平分∠DAB,同理,CA平分∠DCB,BD平分∠ABC和∠ADC.4.解:共有4个等腰三角形,分别为ΔBAD,ΔBCD,ΔADC,ΔABC.共有4个直角三角形,分别为ΔAOB,ΔAOD,ΔCOD,ΔBOC.(1)在折纸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探讨折纸的方法,明确折叠过程中的对应点及相应的对称轴,便于学生正确迅速地找出菱形中的对称关系.掌握数学知识离不开“实践——认识——再实践——认识”这个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说理论证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菱形的性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使用几何语言的规范性和严谨性.(2)类比方法是数学中重要的方法,所以本课时类比以前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概念、性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很自然地突破了重难点.(3)本课时重难点、易错点的掌握要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加以巩固,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合作意识,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随时注意学生们出现的问题,及时引导和反馈,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2014·莆田中考)如图所示,菱形ABCD的边长为4,∠BAD=120°.点E是AB的中点,点F 是AC上的一动点,则EF+BF的最小值是.〔解析〕如图所示,连接DE,EC,DF,则BF=DF.∵四边形ABCD为菱形,∠BAD=120°,∴∠ABC=60°.∴ΔABC为等边三角形.∵E是AB的中点,∴CE⊥AB,∴CE⊥CD.在RtΔBEC中,∠ABC=60°,BC =4,∴BE=1BC=2,CE=2-2=42-22=2.在RtΔECD中,CE=2,DC=4,∴ED=2.根据两点之间2线段最短,可知EF+DF的最小值为2 .∴EF+BF的最小值为2.故填2.第课时1.理解菱形的定义,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菱形的判定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比较不同判定方法之间的差异,并获得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经验.启发引导学生理解探索结论和证明结论的过程,掌握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相互依赖和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重点】探索证明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掌握证明的基本要求和方法.【难点】明确推理证明的条件和结论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达.【教师准备】木条和橡皮筋【学生准备】复习上课时的相关知识.导入一:人们戴的帽子的形状千奇百怪,有一段时间,电视上经常看到大学生戴的菱形帽,它是受到外国博士帽的启发.在日本,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为止,戴菱形帽一直是年轻人的梦想,戴上它显得有知识有学问.这是由于菱形的特殊因素能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那么,我们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否是菱形呢?导入二: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它有哪些判定方法?教师提示:判定方法应该从三个方面分析:边: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那么,菱形的判定有什么方法呢?[设计意图] 通过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判定菱形的方法.一、由菱形的定义判定[过渡语] 接下来我们研究怎样判断一个四边形是菱形.【学生活动】明确菱形的定义既是菱形的性质,又可作为菱形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即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思考】除了运用菱形的定义,类比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你能找出判定菱形的其他方法吗?二、菱形的判定(1)思路一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AC⊥BD.求证▱ABCD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AC⊥BD,∴BD所在的直线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BA=BC.∴▱ABCD是菱形(菱形的定义).【思考】从上述证明过程中,你得出什么结论?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思路二【学生活动】用一长一短两根细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1)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总有什么特征?你能证明你发现的结论吗?猜想: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2)继续转动木条,观察什么时候橡皮筋围成的四边形变成菱形?猜想:当木条互相垂直时,平行四边形的一组邻边相等,此时四边形为菱形.(3)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猜想:如果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那么这个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已知:在▱ABCD中,对角线AC,BD互相垂直.求证▱ABCD是菱形.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又∵AC⊥BD,∴BD所在的直线是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AB=BC,∴▱ABCD是菱形(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定理: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三、菱形的判定(2)[过渡语] 菱形的判定还有其他的方法吗?思路一学生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的交点C,连接BC,CD,就得到了一个四边形,猜一猜,这是什么四边形?请你画一画.通过探究,容易得到: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证明上述结论.[设计意图] 采用观察、操作、交流、演绎的手法来突破难点,通过严谨的推理和证明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思路二问题我们如何画一个菱形呢?通常先画两条等长的线段AB,AD,然后分别以B,D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弧,得到两弧交点C,连接BC,CD即可.【学生活动】(1)观察画图的过程,你能说明得到的四边形为什么是菱形吗?学生思考后,展开讨论寻找原因.原因:这个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根据菱形定义即可判定.(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得出从一般的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画图演示,让学生从直观操作的角度去发现问题,使探究的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菱形的定义判定该四边形是菱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本活动进一步体现了试验几何和论证几何的有机结合.猜想:四条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已知AB=BC=CD=DA.求证四边形ABCD是菱形.证明:∵AB=CD,BC=A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又∵AB=BC,。
《特殊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
《特殊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是青岛版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平第六章的内容。
四边形和三角形一样,是基本的平面图形,也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对灵活的掌握及运用四边形的知识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主要内容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判定及应用。
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教育等方面都有着比较关键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我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约一半以上的学生个性活泼,思维活跃,具有独立思考,积极交流的习惯和能力;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并且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理解力较以前有很大的提高。
但对几何语言的规范表达和新旧知识迁移的感悟上有所欠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上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分析,结合课标标准,我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矩形、菱形、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2、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及判定方法,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3、培养概括归纳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应用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知识完整的系统性。
灵活应用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发展综合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培养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并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过程(四)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与分析:教学重点:掌握解决平行四边形的一般方法,懂得解决平行四边形的通性通法,要从边、角、对角线三个方面考虑。
教学难点: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分析: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的定理较多,尤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判定相互交错,学生很容易混淆。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教法:开放式、探究式教学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相结合)1.教法:探究式、开放式数学教育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自己去发现”,根据这一思想结合教材分析与目标分析,本节课我采用探究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过程中力求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放飞思维,给学生机会,让他们大胆展示。
初中数学《四边形》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四边形适用年八年级级所需时课内12课时,每周4课时,课外公用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是和三角形一样,也是基本的平面图形。
是在“空间与图形”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探索并掌握四边形的基本性质,进一步学习说理和简单推理,将为学生对空间和图形后即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重点研究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梯形等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定方法,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是如何合理化推理本单元划分为四个专题;专题一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专题二:特殊四边形的性质探索专题三:特殊四边形判定探索专题四:中心对称图形学习策略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重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索过程。
3、理解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探索特殊四边形平行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定义2.会用探索特殊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特殊四边形的有关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直观操作活动和简单的说理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主动探究习惯,逐步掌握说理的基本方法2.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探索的性质和判别条件的过程,在操作活动和观察、分析过程中发展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和初步的审美意识。
. 对应课标(说明:学科课程标准对本单元学习的要求)1. 了解多边形的定义,多边形的顶点、边、内角、外角、对角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多边形内角和与外角和的公式。
2. 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初中数学:《特殊平行四边形》大单元教学设计
矩形被对 角线分成 几个等腰 三角形? 是否全等?
面积是否 相等?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 说说生活中的矩形 【活动步骤】1.结合图,回顾矩形定义
2.举出几个生活中矩形的例子.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二:探索矩形的一般性质(即平行四边形所有性质) 【活动步骤】 1. 小组合作,矩形的边、角、对角线有什么特点? 2. 个人思考:矩形的一般性质? 小组交流,形成共识.
命题: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已知: 求证:
在 四四 边边 形形ABACBDC是D中矩形,。∠A=∠B=∠C=90A°
∟
D
证明: ∵ ∠A=∠B=90°
∴ ∠A+∠B=180° ∴AD∥BC 同理可证: AB∥CD
∟
B
C
判定方法3: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几何语言
能否把一个平行 一个 中长直角边为 积
四边形转化为菱 四边 长对角线的— 有
形?
形是 —,短直角边 几
能否把一个四边 形转化为菱形?
菱形?
为短对角线 的——,斜边 为菱形的——.
种 算 法?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3: 感受生活 【活动步骤】 1.说一说生活中的菱形 2.教师展示部分图片
【技术应用】在PPT中动态演示菱形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步骤】 1.提出问题:菱形的性质有对边平行且相等,四条边都相等.那么什么样 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2.提出问题:菱形的性质有对角线互相平分且垂直,那么什么样的平行 四边形是菱形? 3.指导学生探究,交流。 4.FJ进一步提出问题:四边形能转化成菱形吗? 5.指导学生探究,交流.
定义法: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 特殊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回顾与思考》主要包括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以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
本章内容是对初中阶段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总结和提升,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需要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对特殊平行四边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容易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几何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2.教学难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4.练习法:通过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材料,如PPT、练习题等;2.准备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模型或图片,以便于学生直观理解;3.安排课堂练习的时间和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如电梯门、蝴蝶翅膀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行四边形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如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特殊平行四边形 复习课教学设计
特殊平行四边形复习课堂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识别。
并能综合应用它们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
体会类比,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感受证明的严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同学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练掌握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和识别难点:能综合应用它们进行相关的计算和证明。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和小黑板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温馨回顾1.如果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C、BD相交于点O,你能得到那些结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且相等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平分2. 如果四边形ABCD是矩形,AC、BD相交于点O,你能得到那些结论?矩形的性质: 边:对边平行且相等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3. 如果四边形ABCD是菱形,AC、BD相交于点O,你能得到那些结论?菱形的性质: 边:四条边都相等角:对角相等,邻角互补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4. 如果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C、BD相交于点O,你能得到那些结论?正方形的性质: 边:四条边都相等角: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 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识别:包含关系:中点四边形:(1)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2)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3)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4)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5)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6)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设计意图):巩固落实知识点,通过所学知识的回顾,使学生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强化形象记忆。
学生互动。
二.巩固练习智力比拼:1、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边形是()A.矩形 B.菱形 C.等腰梯形 D.平行四边形2.正方形具有但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D.对角线互相垂直3.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但不相等的四边形是()A.平行四边形B.菱形C.矩形D.正方形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B.菱形的面积等于两条对角线乘积的一半;C.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 矩形和菱形都具有的特征是()A.对角线相等B.对角线互相平分C.对角线互相垂直D.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 小明用两根同样长的竹棒做对角线,制作四边形的风筝,则该风筝的形状一定是()A 矩形B 正方形C 等腰梯形D 无法确定7.依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图形是()A 平行四边形B 矩形C 菱形D 正方形(设计意图):通过竞争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数学下册《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案、教学设计
2.提高题:完成课本第76页第7-10题,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拓展题:选择一道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相关的拓展题,要求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思考讨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小组作业: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道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综合应用题,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学习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讨论、作业等,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总结性评价:通过测试、竞赛等形式,检验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特殊平行四边形实物,如窗户、桌面、魔方等,引发学生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注。
-讲解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邻边垂直等。
-结合实例,讲解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特殊平行四边形,探讨其性质和判定方法。
-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探讨任务。
2.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掌握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过观察、猜想、验证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利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运用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殊四边形复习教案
教学内容课题: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复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理解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认识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之间的反变关系;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重点难点重点:认识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灵活运用性质和判定进行推理论证.难点:分析问题的能力,选择合适的方法推理论证,体会数学思想方法.教法、学法活动单导学,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者引导、归纳和提升.教学流程设计意图个性设计活动一构建特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网络,巩固其定义、性质和判定解答下列问题,并说说用了哪些知识和方法?1.矩形具有而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A.对角线互相平分 B.对角相等 C.对角线相等 D.对边平行且相等2.在□ABCD中再补充条件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能判定□ABCD是菱形.3.顺次连结菱形四边中点组成的中点四边形是____________.4.若菱形的对角线分别长为6㎝,8㎝,则此菱形的面积为 cm2,菱形的边长为㎝,菱形的高为㎝.5.下图为两个相同的矩形,若图1阴影区域的面积为10,则图2的阴影面积等于_______.本组题目涉及到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菱形的面积计算法,目的是巩固基本知识,训练基本方法(第5题图)(第6题图)(第7题图)6.如图,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G,H分别是OA,OB,OC,OD的中点,试判断四边形EFGH 的形状是__________________.7.如图,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OE=OF,∠ODF=30°,则∠BCE=______°.活动要求:1.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结果和方法,每组选一条最感兴趣的题目在全班展示,尽量说出运用了什么知识和方法,或者解题时的注意点;2.小组讨论,这组题目让我们回忆了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选一名代表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或总结,向全班同学展示.同学代表展示对这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或总结时,可利用白板的拖动功能画出集合图,引导画出从平行四边形到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演变框架图(要标注演变条件)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在学生展示时尽量让同学说出思路利用电子白板的拖动功能,让学生用电子笔在白板上拖动图形名称放入相应的集合圈里,体会特殊平引导归纳:矩形和菱形比平行四边形特殊,所以它们除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之外还具有其它特殊性质,但判定条件比平行四边形更多;正方形比前面的图形更特殊,具备了前面图形的所有性质,而判定所需条件又是最多的.当学生展示后,老师用课件出示性质及判定的对比图活动二灵活运用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解决数学问题如图,点M是矩形ABCD的边AD的中点,点P是BC边上一动点,PE⊥MC,PF⊥BM,垂足为E、F.(1)当矩形ABCD的长与宽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PEMF 为矩形?猜想并证明你的结论.(2)在(1)中,当点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矩形PEMF变为正方形,为什么?行四边形之间的从属关系,渗透高中的集合概念.通过画框架图,进一步理解从一般到特殊的关系,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通过比对,更深刻地理解并记忆他活动要求:先独立思考,确有困难可在组内研究,当有了解题思路后,可向全班展示你的研究过程、解题思路和解题注意点,再择机写下解题过程.(当学生分析有困难时用几何画板演示变化) 活动三 在实验与探究中提升能力每人准备一张矩形纸片,通过适当的折、剪、裁等方法,得到矩形,菱形,正方形.组内可适当分工或合作,看哪些组得到的图形多,运用的方法多或巧,同时要说明得到相应图形的理由.课堂小结:本课你复习了哪些知识?运用了什么思想和方法?有什么成功的学习经验或存在的疑惑向大家展示?【课堂反馈】1.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AOB =60°,AB =1cm ,则矩形ABCD 的面积等于______cm 2.们的性质和判定. 在已知矩形的背景之下,通过图形的变化,体会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通过解法的对比巩固以往所学全等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知识,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 通过自己2.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各边中点,等到的中点四边形EFGH 是正方形,则四边形ABCD一定是()A.正方形 B.菱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 D.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3.如图,在菱形ABCD中,AD=2,ABC=1200,E是BC的中点,P为对角线AC上的一个动点,则PE+PB的最小值为_________.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E、F分别是AD、BC的中点,G、H分别是BD、AC的中点.(1)直接判定四边形EGFH的形状;(2)当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EGFH是菱形?是正方形?选择其一说明理由.动手实验操作,提升探究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实际通过理论验证,培养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课堂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本课所学;自我《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复习》课堂流程1.课前:同学们,今天我们学校迎来了很多尊敬的客人,我提议,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2.上课:前一阶段,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接着又分别研究了特殊平行四边形,是哪些图形呢?(学生:是矩形,菱形和正方形)很好!今天我们就对这些特殊平行四边形做一个回顾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一、学生情况分析
“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是学生继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也接触过矩形,菱形,正方形的一些简单应用。
本节主要复习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以及对他们的比较。
研究过程中以类比,归类为主要方法,同时,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比较强的归纳、总结能力,利用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使之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从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内在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类找出他们内在的转化方法。
通过自己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共一个课时,已总结和简单练习为主。
1.知识目标:
复习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及判定,及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
(1)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
(2)经历课前准备总结,探索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发展总结归纳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
(3)在具体问题的证明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实验论证、逆向思维的思想,提高学生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通过“猜想—总结—证明—应用“的数学活动提升科学素养.
4. 教学重点
(1) 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复习.
(2) 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4.教学难点
总结关系方法的多样性和系统性。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交流创意,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几何直觉;第四环节:巩固基础,检测自我;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交流创意,导入课题
内容:事先布置好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图,课堂上先交流讨论。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创意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关系图
注意事项: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激起了学生探究活动的兴趣。
第二环节:交流创意,总结归纳 内容:事先布置好任务,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三种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目的:通过学生自己的作品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引出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判定表格,梳理本章知识。
注意事项: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学生自我总结的兴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第三环节:小试牛刀,基础巩固
内容:一组考察基础的判断,填空题
1、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
()
2、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3、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
4、一组邻边相等的的矩形是正方形。
()
5、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
6、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目的:巩固基础知识
注意事项:学生通过简单快速答题,查漏补缺。
第四环节:出示例题,总结方法
内容:两个例题,一个正方形,一个折叠问题。
例1:已知:如图(4)在正方形ABCD中,F为CD延长线上的一点,CE⊥AF于E,交AD于M
求证:∠MFD=45°
目的:解决学生本章中两个难点问题的困惑。
例2.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AB=3厘米,BC=4厘米,现将A、C重合,使纸片
折叠压平,设折痕为EF 。
试确定重叠部分△AEF 的面积。
G
C
E D
B A
注意事项:学生通过例题学习,总结方法,拓展提升。
第五环节:总结收获,拓展提升
内容:交流收获。
目的:本节课内容较多,帮助学生总结知识和方法。
注意事项:学生通过交流总结,将知识和方法形成系统。
四、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为特殊四边形的总结和归纳,要求学生经历从自我总结到交流、升华三种图形的关系、性质、判定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内在联系;并在具体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和方法描述它们的关系,用总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中注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上升到知识体系的学习过程,并在这堂课中学会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