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

合集下载

古老天河在郧西 七夕传说源天河

古老天河在郧西 七夕传说源天河

古老天河在郧西七夕传说源天河牛郎织女的传说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这个传说始终和七夕节相连,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天河鹊桥相会之时,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

那么,为什么说七夕、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郧西“天河”?本文从七夕、牛郎织女传说形成的历史时期及郧西“天河”这一地区当时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论证。

一、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与汉水、天河相关连“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诗经·小雅·大东》中这段有关织女、牵牛星宿的记载,被专家认为是牛郎织女传说的萌芽和胚胎。

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诗经.周南·汉广》中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据史料记载,这些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

郧西有汉水,《郧西县志》介绍,境内有汉水。

汉水沿县境穿行91.8 公里,是郧西南与陕西、本省的郧县的界河,上起陕西旬阳仙河口,下至本县河夹归仙河口鹰嘴石与郧县。

“天河”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地,郧西境内有天河,全长65公里,它发源于陕西照川,经城关、观音出天河口入汉江,是汉江的第三大支流在天河口流入汉江。

对于天河的记载,目前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嘉靖(1522年——1566年)《湖广郧阳府志》(薛钢纂修、吴廷举续修)中已有天河的记载:“天河,在县西一里。

水出虎鸣峪山而下以达于汉,望之如天上来,故名” 。

郧西有天河、临汉水,而且是唯一的汉水连天河之地,有名称,也有实物。

因此,仅从地名上讲,郧西与牛郎织女传说的起源相连紧密。

二、对郧西天河影响“七夕牛郎织女传说”起源的时期、地域界定关于牛郎织女传说的成形时间,有人认为是西周,有人认为是西汉,还有人认为是东汉晚期。

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说:“不能说《诗经》时期一定没有这个故事,但可以肯定的是,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不会晚于东汉”。

神话故事大全【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神话故事大全【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

神话故事大全【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此故事蕴含浪漫,更反映了矢志不渝的曲折爱情,折射出劳动人民对爱情忠贞不渝的崇尚追求和倾心向往,事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希望大家喜欢。

牛郎织女的传说相传在很早以前,南阳城西牛家庄里有个聪明、忠厚的小伙子,父母早亡,只好跟着哥哥嫂子度日,嫂子马氏为人狠毒,经常虐待他,逼他干很多的活,一年秋天,嫂子逼他去放牛,给他九头牛,却让他等有了十头牛时才能回家,牛郎无奈只好赶着牛出了村。

一天,天上的织女和诸仙女一起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二人互生情意,后来织女便偷偷下凡,来到人间,做了牛郎的妻子。

织女还把从天上带来的天蚕分给大家,并教大家养蚕,抽丝,织出又光又亮的绸缎。

牛郎和织女结婚后,男耕女织,情深意重,他们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一家人生活得很幸福。

但是好景不长,这事很快便让天帝知道,王母娘娘亲自下凡来,强行把织女带回天上,恩爱夫妻被拆散。

牛郎上天无路,还是老牛告诉牛郎,在它死后,可以用它的皮做成鞋,穿着就可以上天。

牛郎按照老牛的话做了,穿上牛皮做的鞋,拉着自己的儿女,一起腾云驾雾上天去追织女,眼见就要追到了,岂知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金簪一挥,一道波涛汹涌的天河就出现了,牛郎和织女被隔在两岸,只能相对哭泣流泪。

他们的忠贞爱情感动了喜鹊,千万只喜鹊飞来,搭成鹊桥,让牛郎织女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对此也无奈,只好允许两人在每年七月七日于鹊桥相会。

后来,每到农历七月初七,相传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姑娘们就会来到花前月下,抬头仰望星空,寻找银河两边的牛郎星和织女星,希望能看到他们一年一度的相会,乞求上天能让自己能象织女那样心灵手巧,祈祷自己能有如意称心的美满婚姻,由此形成了七夕节。

牛郎织女传说之发源地——陕西西安市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的“牛郎织女传说”,2010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安市长安区斗门镇南沣村有两个身材魁梧高大的石刻像,当地人称之为“石婆”和“石爷”。

中国情人节恩爱之都·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荣昌万灵

中国情人节恩爱之都·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荣昌万灵

中国情人节恩爱之都·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荣昌万灵荣昌万灵是中国情人节恩爱之都、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因“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而能传情以解终年隔河相望之苦者,有幸河西之金牛,河中之白鹅。

古老昌元,人杰地灵,地分西南,戴牛鹅之星辉,造畜牧之胜地.相传牛郎就居住在昌元的一个小镇清流镇,以养牛为生,与老牛为伴,牛郎将牛群到处放养,对牛十分怜爱,时常给它们吹奏曲子深情交流,相处甚欢。

一日,天庭王母的女儿织女来到了人间昌元东湖洗澡。

此时,老牛狂奔直往东湖而去,牛郎紧随而来,来到湖边捡起了织女洗澡换下的衣裳,并高呼:“谁的衣裳掉在这里?”。

织女见牛郎憨厚淳朴,顿生爱慕之情,羞于再回到天庭,两人便在昌元万灵寺定居下来。

从此男耕女织,并把天庭的很多技艺带到了人间。

他们生下一儿一女,和昌元的百姓酿造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昌元遍地牛羊成群,畜牧兴旺,人人夏布满身,处处炊烟生香。

王母知道后,大发雷霆,派天兵将织女捉回天宫。

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用箩筐挑着儿女,追到天上。

王母见牛郎追来,就用头上的金钗在织女和牛郎之间划出一道大河,这就是昌元“濑溪河”。

湍急的河水无情地把牛郎和织女隔在两岸,他们只得隔河痛哭相望。

后来王母见他们哭得伤心,动了恻隐之心,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

谁知喜鹊传错了话,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

于是王母就罚喜鹊给他们搭桥,这就是濑溪河上的六孔桥。

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牛郎织女就在喜鹊搭成的六孔桥上相会,倾诉衷肠。

每当这天晚上,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六孔河桥大树下能听到牛郎和织女的窃窃细语,天上要是落下雨点,那就是他俩伤心的泪水。

后来,人们把他们这种忠贞不二、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荣昌人民都用养牛养鹅的习俗来期盼幸福美满。

至今每隔七天,善男信女都会到万灵寺六孔河的大树下许愿和在河边游玩,荣昌人便以这种方式欢乐地度过我们中华民族的七夕传统节。

一些单身男女通过在此邂逅,产生微妙的情愫,两情相悦,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

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

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导读:本文是关于七夕节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希望能帮助到您!说到七夕节我们就会想到牛郎织女,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有很多,您知道牛郎织女传说起源地在哪里吗?了解一个节日我们首先要了解节日的发源地哦。

牛郎织女传说是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也是在我国民间流传时间最早、流传地域最广的传说,在我国民间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追溯由牛郎织女传说形成七夕节的过程,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

查经问典,《诗经·小雅·大东》中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的诗句,这是有关牛郎织女传说最早的文字记录,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

还有一首与织女有关的《周南·汉广》中所述“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据史料记载,诗中的“汉”即指汉水,又指天汉(银河),“游女”是指汉水女神或织女星神。

楚人雄距江汉地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

另外,在楚地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了。

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

而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为牵牛。

居“汉水之北”的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

战国时,南阳属楚,楚始都于淅川丹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

如此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条件之一。

南阳汉画像石与星宿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

牛郎星位于银河东,织女星在银河西,二星隔河相望,使人们产生无尽的遐想。

牛郎织女的传说源于楚,到了汉代,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其传说更为广泛、具体、生动、形象,是成为绘画与雕刻的重要素材。

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汉代的南阳是全国有名的都市之一,并成为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产生了深厚的文化积淀。

在这里还诞生了一代天文学宗师张衡……。

牛郎织女传说的由来

牛郎织女传说的由来

山东省沂源县燕崖乡,是神话故事牛郎织女的故乡,是中国爱情文化的发源地。

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其实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

牛女故事,有人认为“产生可能在西汉,但完成却是在汉末魏晋之间”;不少人认为,牛女故事最早也就是上溯至《诗经》时代。

但我觉得,牛郎织女的神话起源很古很古,是一则原始神话。

其创始年代应在公元前2400年以前,那时正是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的母权制时期。

牛郎织女星到底在哪里这里从杜甫的一首诗说起。

其诗曰:“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

”清代学者浦起龙说:“‘牵牛织女’四字宜倒转。

牵牛三星如荷担,在河东;织女三星如鼎足,在河西。

公涉笔偶误耳。

”今人在中国天文学史的书中也说:“这里东西方向是颠倒的。

”从今天的星象看,他们讲得很有道理,因为织女星在天河西,而牵牛星在天河东。

杜甫诗题目即为《牵牛织女》,全诗又不长,岂能起首二句就把牛、女二星宿的方位弄颠倒了?原来杜诗是在用典:晋陆机《拟迢迢牵牛星》诗:“牵牛西北回,织女东南顾。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逸,织成云锦天衣。

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

嫁后遂废织。

天帝怒,责令归河东,使一年一度相会。

”这段话又见于南朝梁殷芸的《小说》。

杜甫之后南宋张耒《七夕诗》曰“河东美人天帝子” ,“河西嫁与牵牛夫”。

可见杜诗“牵牛河西”、“织女河东”决非“涉笔偶误”,在他之前之后都有这种用法,起码也应看着杜甫是在用典。

但实际天象为何与陆机诗、与《荆楚岁时记》、与殷芸《小说》、与杜诗、与张耒诗所写之牛女二星神的方位不合呢?郑文光在《中国天文学源流》中说:“据计算,公元前2400年,河鼓(牛郎星)在织女西。

”这是为什么呢?先谈一个天象问题。

牛郎织女星虽然是恒星,但它们的相对位置也不是永远恒定不变的,实际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也在变化,不过较短的历史时期内,我们觉察不到罢了。

如北斗七星,10万年前,10万年后,和现在差别就很大;再如,被称为星宿王国中心的“北极星”,指最接近北天极的那颗星,它在人们的视觉中好像是静止不动的,其实由于地球自转轴的进动,北天极也在缓慢地悄悄移动着它在恒星间的位置。

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渊源

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渊源

牛郎织女传说的历史渊源千百年来,“牛郎织女”爱情神话传说代代相传,妇孺皆知,并让人神往,令人陶醉。

那么,这一感天动地的人神爱情传说起源于何处,却一直是一个难解之谜。

最早记载“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这个美丽传说是《诗经·小雅·大东》:“维有天汉,监亦有光。

跋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皖彼牵牛,不以服箱。

”③此为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是最早将织女、牵牛二星放在一起的记载,但这里只有简单的譬喻,没有故事。

到了汉代,牛郎织女的故事已臻成熟。

那么,“牛郎织女”的起源地可能在哪里呢?目前有河南说、陕西说、河北说、湖北说、山东说、山西说等,但都因为缺乏足够的佐证,至今没有定论。

山东说据李万鹏考证:今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的发源地④。

那里有织女洞和牛郎庙,其建于唐宋时期,洞中立有历代石碑,较完整地记录了织女洞修建后1000多年的历史,其中有一块碑,是南宋时期的,上面就有关于这个传说的记载,这在全国差不多是最早的文字记载实物。

牛郎庙与织女洞隔沂河相望。

牛郎庙所在的村就叫做牛郎官村,这里传说中的牛郎姓孙,名守义,而牛郎官村是个姓孙的单姓村。

时至今日,牛郎官村的老人们仍自认为是牛郎的后人,养蚕、耕织、“乞巧”取“双七水”等习俗沿袭至今。

陕西1、兴平说。

据翟崇仁考证:今陕西兴平市东北五里子孝村是“牛郎织女”的发源地。

牛郎的原型就是东汉时期的董永,董永的住址称董家店。

那里尚存有一棵古槐树,依然古朴高大,苍劲叶茂。

离此不远有遇仙桥。

遇仙桥西北半坡处曾有双冢,人称董永、七仙女墓。

此外还有一年一度的七巧节、七仙女庙会等民俗活动。

2、西安说。

据俞向前考证:今陕西长安区斗门街办是“牛郎织女”的发源地。

那里有牛郎织女石像为证,并指出 “牛郎织女像”在长安区被当地群众称为“石爷”“石婆”像,1956年被列为省级第一批重点保护文物。

河南说据陈江风考证:牛郎织女传说源自河南南阳市宛城区溧河乡的牛郎庄。

他根据地理条件、民间传说及古代文献记载等考察分析,牛郎织女故事源于汉水两岸的楚地。

七夕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_2000字

七夕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_2000字

七夕山东沂源县是牛郎织女传说发源地_2000字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牛郎织女传说出自山东沂源县燕崖乡,在沂源县有个说法“天上银河,地上沂河”,沂河是沂源县境内的一条河流。

在沂源县燕崖乡河两岸建有织女洞和牛郎庙和天上牛郎织女隔银河相望一样,是一处独特的人文景观。

这里被称为“中国爱情文化发源地”。

牛郎庙位于沂河东岸,建于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原为一幢二层阁楼式建筑,青砖碧瓦,彩绘斗拱,庙内塑有牛郎及其子女像,旁卧金牛塑像一尊。

现有建筑为近几年重修。

牛郎庙旁边有个叫牛郎官庄的村子,村里的人大部分姓“孙”,与牛郎(孙守义)刚好同姓。

孙氏祖先从明末开始迁入牛郎官庄,村里人以牛郎后代自居,并历代传承牛郎织女故事,养蚕、织布、“乞巧”、取双七水等习俗沿袭至今。

织女洞始建于宋代,位于沂河西岸,与牛郎庙隔河相望,建在大贤山东北麓高40多米处悬崖绝壁上。

旧《沂水县志》记载:“县西北百三十里,沂水经其东北崖畔,有织女洞,自顶至麓古柏森列,逶迤三四里,旧志名凤凰山。

山有织女洞,临沂水,高峻险绝,莫敢俯瞰。

转眺而北一瀑飞来,势若游龙”。

织女洞口是二层楼阁式古建筑,青砖灰瓦,朱门绿窗,构思维妙,精巧玲珑,门楣上镌有“织女仙洞”四字,远远望去,犹如空中楼阁。

洞内存有历代石碑,最早为宋代。

二层正中坐有织女和王母的彩色塑像,左侧为织女寝室。

二层窗户正对着河对岸的牛郎庙,可以让端坐在此的织女天天看到牛郎。

织女洞南有两根银杏树,其中一棵据说有1400多年的历史,极为罕见的是,这棵银杏20%的果实是结在叶片上的,被称为“叶籽银杏”,这在全国只有一棵,有专家研究认为它是一种植物返祖现象。

历代文人过织女洞时留下了诸多印记。

在织女洞门楼内墙壁上有唐代诗人杜牧的七言绝句《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织女洞南面峭壁上,镌刻着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沂水知县白锡元手书“钟灵毓秀”四个大字。

电视片《沂源牛郎织女寻踪》解说词

电视片《沂源牛郎织女寻踪》解说词

电视片《沂源牛郎织女寻踪》解说词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2009年4月15日首播2007年7月下旬,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博士、中文系教授洪淑苓女士接到了来自祖国大陆的一封邀请函。

邀请函是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叶涛教授发出的,特邀洪淑苓女士于2007年8月15号到山东省淄博市的沂源县,参加由中国民俗学会和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全国首届牛郎织女传说研讨会。

洪淑苓女士是台湾著名的中青年学者和诗人,尤其是她致力于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成绩斐然。

1988年,年仅26岁的洪淑苓在台湾取得文学硕士学位,论文便是后来使自己成名的专著《牛郎织女研究》,从而也使她成为此次研讨会惟一一位在这一选题领域出有专著的学者。

采访:洪淑苓(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我研究牛郎织女已经20多年了,这是我第一次接到专题会议的邀请,这次会议大概也可以算是全世界第一次,所以它非常有意义,也让我非常兴奋。

那我再看开会地点,山东沂源,没听过。

再问我先生,因为他的老家在山东,他也说没听过。

那么这个没听过的地方在哪儿呢?还有它怎么会跟牛郎织女有关系呢?沂源县位于山东省中部山区,因著名的沂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境内山峦起伏、植被茂密,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

令洪淑苓始料不及的是,她在沂源看到了自己做梦都无法想到的情景,眼前的一幅景象使她惊喜万分!采访:洪淑苓(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我研究牛郎织女的时候,一直以为那只是人们心中的想象,从来没有想过它会有一个确定的地点,等到我到山东沂源县,就感到非常的惊喜,原来真的有一个明确的故事的地点,那我们参观了织女洞,还有牛郎庙,登上织女洞的时候,你往下看,一条“银河”就在你的眼前,风景非常的美丽,我想,难怪织女会选在这个地方下凡。

被洪淑苓女士称之为人间仙境的地方,就在沂源县城西南十几公里的燕崖乡大贤山,织女洞坐落在大贤山东侧的山崖上,山的下面就是发源于沂源、穿越整个沂蒙山区的沂河,河对岸的村庄叫牛郎官庄,庄里保留有牛郎庙的遗址。

美丽的沂源,我的家

美丽的沂源,我的家

美丽的沂源,我的家沂源,我美丽的家,地处鲁中腹地,因八百里沂河发源地而得名,是山东古人类发源地、牛郎织女传说之乡、中国北方溶洞之乡,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也是全省光照时间最长、山东内陆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县,有“山东屋脊”之称,济青南线高速公路横贯全境。

沂源,是生命之源、爱情之源、绿色生态家园、“中华大果园”,集尽石、峰、洞、瀑、泉之大成,占尽山、水、林、文、经之精髓,风格独异,蔚为壮观,可谓钟天地之灵气。

在这里,有著名的风景区:沂源猿人溶洞群风景区、牛郎织女风景区,唐山摩岩石刻、和鲁山风景区。

因为这有沂源猿人溶洞群,所以它是生命之源。

因为这有牛郎织女洞,所以它是爱情之源。

因为这有唐山摩岩石刻,所以它是文化之源。

因为这有鲁山风景区,所以它是绿色生态家园。

来到沂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焕然一新的水景公园。

在这里,杨柳依依,雕栏玉砌,高大的桥梁横跨在澄澈如镜的河面上,给人气势巍峨的感觉。

当然还少不了水上乐园!它就在沂源县胜利山后脚下。

水上乐园四面围绕着美丽的花坛,青松绿树,绿色的草坪和起眼的灯架。

每天来到这里的老人、儿童、大人数不胜数,他们在这里尽情的游玩。

在这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木制大船——沂源号。

水景公园和水上乐园的建设为沂源县增添了不少美的风景。

沂源的树美,草美,花更美。

春天一到,草坪一片碧绿,各种造型的花树也竞相开放,金黄的迎春花,雪白的玉兰花,粉红繁茂的樱花,让人们感受到了多少惊喜和欢乐。

在“五一”期间,草坪上各式各样的盆花也争奇斗艳,金黄的蝴蝶花,火红的一串红,橙色的瓜叶菊,还有叫不上名的粉的,白的,紫的小花,真像一条七彩的绸子,让人驻足观看,赞叹不已。

公园的桥美,路美,建筑美。

水景公园里有三座跨河而过的桥梁,汉白玉的杆,雕刻精细,桥头的小狮子张着嘴,像在倾听着小河的流水声。

小路也是别致而新颖,时而是大理石方砖铺成的路面,整洁而大方;时而是鹅卵石铺成的小道;时而又是古朴的红砖道。

各种各样的道路宽窄不一,回环曲折。

郧西天河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地传说佐证确凿

郧西天河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地传说佐证确凿

郧西天河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地传说佐证确凿“七夕在中国,天河在郧西”,有天河,就有牛郎织女的传说。

郧西天河是爱情圣地,是七夕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承地,是牛郎织女相会之地。

郧西天河是世界上唯一一条与“牛郎织女”传说中的天河重合,有很多的七夕文化资源,在郧西能找到牛郎织女神话故事里的地形原貌,留存了许多的古迹和传说都与牛郎织女故事相吻合,在天成像,在地成形,在民间成为风俗。

这是有充分得力的确凿佐证证明的。

天象的印证:郧西地处中西部接合的湖北西北山区,背靠秦岭,脚踏汉水,境内有汉水和天河并交汇,与文献书中对“银河”的解释相吻合。

星象图上,在由北至南的银河系西边是织女星,东边是牛郎星,而郧西天河西边是美女河(也叫麦裕河)、仙河、归仙河、银河,天河的东面是杨家河,这些河名和走向与天上的银河及牛郎、织女二星遥遥相对,正巧与天象对称。

一边是美女仙人,一边是本土俗夫,这就好比一个是天上的仙女,一个是地下的牛郎,他们隔天河相望,诉说着亘古不褪色的爱情故事。

自然地貌印证:天河临汉水,郧西是世界上唯一的汉水连天河之地,郧西天河,人们视其为天上银河,在郧西境内有许多自然地貌与牛郎织女故事中相互印证的景观在全国绝无仅有的。

如:“牛郎庙遗址”、“娘娘山”“牛郎山”和“织女山”等自然地貌景观。

而在郧西天河悬鼓观和天池庵却恰与星象图相反,说明了郧西人对冲破天河阻隔的期盼和对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祝愿。

山石古迹的的印证:在天河流域里留存了许多的山石古迹,如“石婆婆”、“石公公”、“金钗石”,在郧西境内有一个8米高酷似金簪的巨石屹立在天河水中,当地世传王母娘娘对牛郎织女横加阻拦,拔簪划河后遗留于此,而且还呆在这里默守天规,被称为“金钗石”,这是爱情故事的灵魂,分别应对着传说中织女、牛郎、王母娘娘拔簪划天河时遗落在此的金簪。

天河中间神奇的“金钗石”,呈现在游人们眼前时,他们都为大自然创造如此巧合美妙的景观而赞不绝口。

这些与七夕有关的文化遗址,都有力证明了郧西是牛郎织女七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牛郎织女传说当起源于南阳

牛郎织女传说当起源于南阳

牛郎织女传说当起源于南阳牛郎织女传说当起源于南阳口杜全山周仁明牛郎织女传说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由此衍生的七夕节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成为人们祈求幸福及表达感情,和谐相处的重要传统节日.牛郎织女传说流传广泛,但起源却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古老的南阳.汉水最大的支流白河环绕南阳,素有"天汉中自水"之称,形似"牛郎织女传说"中的河汉,天汉,银河.据着名历史学家钱穆《(楚辞)地名考》引萧各《愍时赋》:"彼南阳之旧国,实天汉之嘉祉."可以这样认为,家喻户晓的"牛郎织女"故事,有迹可寻,就发生在白河两岸.在全国各地流传的牛郎织女传说版本中,有一说是"南阳城西二十里在衙门内还有个有趣的活动,叫做"正月十六看县官太太".届时,衙门内张灯结彩,大门,仪门敞开,所有妇女和孩子可自由进入县衙三堂院内看县官太太.知县和夫人一大早就坐在三堂前檐下和乡民见面,丫环,仆人还把花生,红枣,核桃等干果大把大把地散给人们,围观的妇女儿童你争我抢,非常热闹.细心的人们还要近前窥视知县太太的脚是不是"三寸金莲".这也是县官太太最荣幸,最开心的一天,"妻以夫贵"在这一天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外,这还是"亲民之官"联络百姓的一种举动.(作者单位:南阳市内乡县博物馆)143试有个牛家庄".或"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民俗学家张振犁在《中原古典神话流变论考》中写道:"牛郎叫如意,是南阳城西桑林村人."海燕出版社的《民间节日?七夕的传说》(1997年版)中说:"(牛郎)如意家住在南阳城西一个桑林的小村庄里."而且在故事中还多次提到"南阳","白河","伏牛山", 完全是以南阳为故事蓝本:"用织女的织布机织出的南阳绸细密闪光,畅销九州.随着南阳绸的远销,也把牛郎织女的故事传到各地."考察古今流传的故事发生地,我们仍可以在南阳城西二十里处,寻到古时的桑林及相关遗迹,风俗,传说.1981年地名普查时,据吴德明老人回忆:"听外婆说,这里古时候ⅡL{'桑林',自从嫁到这里,庄北边就有一片上百亩的古老桑树林."旁边现存有村民俗称"桑树坟"的汉墓遗址,草丛中,地埂边遗存着大量的麻纹汉砖及桑树毛子.这里就是今天的桑庄.桑庄(桑林)位于南阳西"二十里岗",紧临古往今来的官道"夏路".839年春,唐代诗人杜牧由宣州入京做官,途中经过牛郎织女故里,作《村行》云,"春半南阳西,柔桑过村坞……蓑唱牧牛儿,篱窥茜裙女".诗人怀着喜悦之情写出了桑林广袤丰美的景象.在南阳白河岸边,至今仍有着牛郎庄与织女庄丽个自然村.在南阳传说中,河西牛郎被嫂子赶出家门,带着一头老牛和破车离开了桑林,在河东住了下来.后来一个采桑织锦的织女,在白河岸边与牛郎相遇,一见钟情. 织女不顾父母的反对,偷偷嫁给了牛郎.后来,织女的父母知道了此事,强行拆散了他们.思妻心切的牛郎赶着老牛寻找到织女家,织女父母嫌牛郎太穷,坚决不同意他们的婚姻,不允许他们相见.牛郎便在附近搭个草棚住了下来,这就成了后来的牛郎庄.位于白河东岸二十里的牛郎庄,至今仍有着牛郎的宅基,饮牛坑,牛家冢,鹊桥等遗迹.而相隔一里多地.有史洼村,叫"织女庄".自古以来,织女庄的姑娘不嫁牛郎庄.这是受到"牛郎织女"爱情悲剧影响而保留至今的婚俗.当地人认为.牛郎织女虽然恩爱,但不能白头到老,所以千百年来,织女庄的姑娘的确没一个嫁到牛郎庄的.牛郎织女传说形成,时间当在战国,地点则在楚国.《诗经?小雅?大东》"跛彼织女,终日七襄……皖彼牵牛,不以服箱",《诗经?周南?汉广汉有144民俗志游女,不可求思",张衡《南都赋》"游女弄珠于汉皋之曲".这些文字记载应是牛郎织女传说的雏形.《周南》即江汉流域的民歌.《诗经》和《南都赋》中的"汉"即指汉水,又称"天汉","银汉".居"汉水之北"的南阳,素有"枕伏牛而蹬江汉,襟三山而带群湖"之称.战国时,南阳属楚,楚早期都于淅川丹阳,所以南阳是楚文化的发源地.这些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是形成牛郎织女传说的重要条件.楚人甚重祠祀"汉之游女".在楚地民间,常将牵牛星与河鼓三星搞混淆.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注文云:"牵牛星,荆州呼为'河鼓'."在南阳汉画像石"牛郎织女星座"中,正是以河鼓为牵牛.牛郎织女传说最早起源于古人的星辰崇拜,是人们把天上的星宿神化与人格化的结果.牛郎星,织女星隔河相望,使人们产生无限的遐想.牛郎织女的传说萌生于楚,到了汉代,伴随着天文学的发展,其传说更为广泛,具体,生动,形象,并成为绘画与雕刻的重要素材.汉代是我国天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而汉代的南阳是全国有名的都市之一,并成为南北文化,科技发展的交汇地,多种文化因子的碰撞.在这里还诞生了一代天文学宗师张衡.南阳还有大量表现幽远深邃太空的汉画像石,形象生动地把星宿与传说结合在一起.上世纪70年代,在南阳白河西岸的白滩汉墓发掘出一块"牛郎织女星座"汉画像石,右边牛郎执鞭所牵之牛,从体态,神态及行走来看,无疑是经过驯化的耕牛——南阳黄牛;左下角织女的跽坐状,也是汉代妇女操机织布的劳动姿态.这可以说是牛郎织女传承谱系的重要见证.南阳是历史悠久的丝绸之乡.据史料记载,周代已有养蚕业和丝绸业.西汉年间,南阳郡为全国八大蚕丝产地之一.东汉张衡在赞美家乡的《南都赋》中,记载有"帝女之桑".《山海经?中山经》中所记载的"帝女之桑",正是"跪据树欧丝"的蚕神,居于南阳蚂山(又宣山).台北王孝廉《花与花神?桑树下》载,"这个披发跪地的女子也就是神话中的桑神,亦即前举'帝女桑'之'天帝的女儿"',这应是牛郎织女故事里最早的"织女".南阳南召县,素有"柞蚕之乡"之称.人工放养柞蚕始于东汉.光绪十年立于南召的《蚕坡章程》碑中,载有"昔黄帝夫人教民蚕……后汉光武记野145专爱:戈文兹葭逊菇誊霹蚕成茧.被于山阜".牛郎织女传说的诸多版本中,都离不开织女的纺织技术.这也与很有名望的南阳丝绸有着渊源关系.由七夕节衍生出的乞巧风俗活动,主要因为织女是"天帝之女",心灵手巧,为人间少女所崇拜.今人谈及乞巧,多援引南北朝时南阳人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蝓石为针,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由此形成了乞巧风俗.民歌"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就是乞巧风俗的写照.牛郎织女传说的地方化,不仅仅与传说中的人物,地点有关,而且所反映出的农耕地区的特点也非常明显.耕牛是农耕地区不可缺少的役力,是从事农耕的主要"生产力";同时,牛也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主要角色.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享誉海内外.南阳养牛历史悠久,由于伏牛白水优越环境,南阳黄牛在春秋时代已进人舍饲,圈养阶段.生于南阳长于南阳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他落魄时,曾于南阳牧牛为生.在汉画像石中,许多牛耕,斗牛,阉牛的图像说明了春秋秦汉时代南阳养牛的盛况.如此渊源的"牛"文化,在南阳出现"牛郎"和"牛郎庄",就不足为奇了.四时至今日,由牛郎织女传说衍生而来的传统节日七夕节俗.在南阳地区盛传不衰,丰富多彩,并独具南阳特色,其表现形式有祭祀,庙会,食俗,婚俗,丧俗,儿歌,民谣,民歌,鼓词,游戏等等.根据《明嘉靖南阳府志》,《南阳民俗》等史料记载,清末明初,南阳"七夕"仍很盛行,流传"年年有个七月七,天上牛郎会织女"等俗语,这天各戏班子公演《天河配》.南阳还有"炸巧果","乞巧","祭祀"等礼俗.在七月七日这天早上.老人要把报晓的公鸡杀掉,怕它提前报晓缩短了牛郎织女相会的时间.晚上,都要钻到茶豆架下,摆上瓜果,面对蓝天星辰述说牛郎织女传说及七夕节的故事. 每年的七月初七前后,白河东岸的牛郎庄及其周围村民,成千上万的人群拥向牛郎庄,向牛郎庄的"牛家冢"烧香祭拜,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每年的二月初七,在南阳城西二十里的"桑林","牛郎织女春耕开犁"的春会.已有数百年历史.据多年操办春会的老人魏文章讲,春耕即将开始,乡亲们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祈求风调雨顺而举办一年一度的春会.春146唐宋名人与卧龙岗张晓刚卧龙岗,位于河南省南阳市中心城区西南隅,它源自秦岭山脉,起伏蜿蜒数百里,至此而骤落.卧龙岗历来为世代人们所崇敬和神往.他们或感念情谊,至庵致祭;或慕名而至,吟诗作赋;或登临游览,泼墨挥毫;或登堂膜拜,捐资建设;或祈福而来,蹑履寻踪;或遥题歌咏,抒发情怀……卧龙岗能够成为驰名中外的千古胜迹,无不与历代名人息息相关.这里仅举几例:刘禹锡作《陋室铭》,使诸葛庐名扬天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人,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刘禹锡因参加了王叔文等人的政治革新集团失败后,被贬往边远的郡当司马.长庆四年(824)夏,他调往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刺史时,便修筑了一间"陋室",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其中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之句则是作者将自己的陋室比之于南阳的会连续三天,有戏班子,黄牛交易,物资交流及民俗活动,充满了乡村泥土芳香.在这"春会"上,青年男女互致情爱,互送礼品,也是一道风景.现在图书报刊中,诸如海燕出版社的《民间神话》,《民间节日》,新疆人民出版社的《中华民俗百科》,宗教出版社的《节俗》,亚洲传播出版社的《中国节日》等等,几乎无例外地说"南阳城西二十里有个牛家庄",牛郎是"南阳县桑林人".东晋诗人苏彦《七月七日咏织女》"织女思北浊,牵牛叹南阳"则是更早的版本了.在南阳民间流传的七夕民歌,儿歌,民谣,鼓词等,牛郎织女是广泛的主题.古老的楚汉文化,特定的区域环境孕育出了牛郎织女的传说;同时, "商遍天下"的商业都市,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地,又把牛郎织女的故事传向天南地北.(作者单位:南阳市集邮协会)147。

七夕节豫晋鲁再争“牛郎织女”发源地

七夕节豫晋鲁再争“牛郎织女”发源地

石 旁 边 发 现 了一 些 骨 骼 印迹 , 这 些 印 迹 是 一 只 身 高达
到6 厘 米 的侏 儒 恐 龙 的 肋 骨 和 四肢 。 这 次 发 现 的 化 石 O
将 会 被 送 到 图林 根 州 哥 达 县 的 自然 博 物馆 进 行 研 究 。
N0 TES 一07—
2 0 01 09
文 化
七 夕节 豫 晋鲁再 争 “ 郎 织 女” 发源 地 牛
在 中 国 传 统 七 夕 节 , “ 国 牛 郎 织 女 文 化 之 中
乡 ” 山 西 和 顺 举 办 牛 郎 织 女 文 化 旅 游 节 (中 华 爱 情
节 ), 中 国 邮 政 集 团 总 公 司 也 在 山 西 和 顺 俑
近 日 ,在 湖 南 省 道 县 鬼 崽 岭 发 现 了 规 模 巨大 的 古
像 群 。 这 一 处 石 像 群 数 量 之 大 、 工 艺 之 独 特 、 时
久远 、 内涵 之丰 富 大大 超 过 了秦 始 皇 兵 马俑 。
鬼 崽 岭 遗 址 为 古 代 大 型 祭 祀 遗 址 , 遗 址 上 雕 刻 粗 神 的 各 种 石 俑 5 0 尊 以 上 , 散 落 面 积 1 5 平 方 00 .万
: 联 盟成 立 大
新 能源 汽车 有望 驶 入快 车道
争 执 不 休 。 对 此 现 象 ,有 专 家 指 出 :在 坚 持 社 会 效
益 优 先 ,防 止 文 化 遗 产 被 滥 用 、 歪 曲 ,造 成 文 化 遗 产 庸 俗 化 、 功 利 化 的 前 提 下 , 应 该 重 视 的 是 当 地 非 物 质 文 化 遗 产 的 纯 粹 性 和 完 整 性 , 而 不 像 历 史 研 究 那 样 非常 重 视 唯 一 性 。

牛郎织女民间传说的起源、传播及七夕文化特质

牛郎织女民间传说的起源、传播及七夕文化特质

牛郎织女民间传说的起源、传播及七夕文化特质中华民族有着历史悠久、灿烂辉煌的传统文化,不仅有浩如烟海的文人创作,而且有群星璀璨的民间传说。

最著名的是以爱情婚姻为主题的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人们世代口耳相授、载之文献、付之管弦、演于舞台,以多种途径、方式传播,家喻户晓、流传千古。

这些民间传说作为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文化心理、审美理想。

比较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有着更加厚重的文化内蕴和符合人类理想的文化特质,这是它成为中华民族七夕文化“内核”的根本原因。

“牛郎织女传说”起源于汉水流域,汉水是其丰饶的文化母体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导言》中对神话作了经典性论述,“在艺术本身的领域内,某些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只有在艺术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上才是可能的。

”“古希腊神话,也就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1]牛郎织女传说同古希腊神话一样,是“通过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它产生于农耕社会早期、原始社会末期,中华民族发展得最完美的童年时代,是在“艺术不发达阶段”创造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艺术形式”,“成为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显示出永不复返的社会发展阶段的艺术杰作所具有的特质和永恒魅力。

牛郎织女传说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跂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

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诗歌描绘出一幅农耕社会男耕女织的生活图画:“牛郎”是驾驶牛车的男性劳动者,“织女”是织布的女性劳动者。

与此相伴出现了一个特定的流域文化符号“汉”,以及由农业生产工具簸箕演变的“箕星”、状如舀酒之器的“斗星”。

蒲州是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蒲州是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民间传 说 牛 郎织 女 是 梁 山 伯、祝 英 台 死 后 的 化
身 。 梁 祝 婚 姻 不 成 , 双 殉 情 , 为 蝴 蝶 飞 去 , 来 又 双 化 后
化 为 两只 翠 鸟升 上天 空 , 为牛 郎 、 女 两颗 星 , 于 成 织 列
银 河 两岸 。天 帝 ( 即死 后 升天 成 神 的舜 帝 ) 知道 此 事
家 人耕 陶渔 于历 山脚 下 , 河 之 滨 , 泽湖 畔 , 内 黄 雷 妫} 水 旁 。河滨 与雷 泽成 为 织女 童 年 时经 常跟 随 家人 前去 耕 耘 、 陶 、 鱼 的去 处 , 制 捕 亦是 与小伙 伴外 出玩 耍 、 水 、 嬉 沐 浴等 的好 地 方 。 舜 生前 共 有 三 个 老 婆 , 即正 妃 娥 皇 、 妃 女 英 和 次
于历 山 , 于 田 , 往 日号泣 于曼 天 , 于父 母 。”《 记 ・ 史 五
书 他 年 我 若 为青 帝 , 与 桃 花一 处 开 。— — 黄 巢 报
维普资讯
神坛 之 下 。 抱 云绵 缔 帛 , 怀 手握 织 梭的
皆 出生 于 “ 居 妫 ’ 舜 7 内”。 世 人 尊 称 此 处 为 “ 龙 口 ” 九
多珍 贵 的古代 史 料 , “ 对 率时 晨 夫 , 厥 百 谷 ” 人 民 播 等
劳动 和 “ 窈窕 淑女 , 子好 逑 ”等爱 情 生 活亦 有 反映 。 君 其作 品产 生于 山西 、 西 、 南 等地 。《 陕 河 诗经 ・ 雅 ・ 小 大 东》 , 篇 就有 “ 彼 织 女 …… 皖 彼 牵 牛 ” 颗 星 的 记 跤 两 载, 佐证 牛 郎织 女 与梁祝 故 事 均发 生 在 春秋 时期 。袁 珂 《 国神 话传 说 词 典 》“ 郎织 女 ”条 目日 :“ 女 中 牛 织 为 天帝 孙 女 , 王母 娘 娘 外孙 女 。”说 明织 女 的祖 籍 在 冀 州蒲 坂 , 而故 居 则在 “ 舜居 妫 油 ”。舜 居 妫' 因舜 ? 内, 居 其旁有 妫水 和 油水 而故 名 。 舜 帝 姓姚 , 重 华 , 州 蒲坂 城 北 4 名 冀 0里 诸冯 ( 今 名 “ 帝村 ”) 。他 在未 被 四岳 向尧帝 推 荐 以前 , 舜 人 主 要 耕耘制 陶于诸 冯 、 陶 邑一带 。 不堪 忍受其 父 、 北 因 继

湖北郧西牛郎织女的故事

湖北郧西牛郎织女的故事

湖北郧西牛郎织女的故事湖北郧西牛郎织女的故事湖北省郧西县中部,有一条由北朝南流向的蜿蜒河流,叫天河。

天河发源于秦岭东南部陕西照川,全长69公里,流经郧西62.7公里,是汉水的重要的支流之一,它是从陕西流入郧西县城,一路南下,在天河口注入了汉江,天河是郧西境内的第三大河流,也是世界上唯一的河流叫天河的地方,它在世界地图上独享“天河”之名,郧西天河流传着美丽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相传牵牛星和织女星原本就是天上的星宿,织女星勤劳织出天空朵朵彩云,牵牛星则农耕放牧,二人情投意合,相爱已久。

可是王母娘娘认为他们的爱情不合天庭条规,不仅反对这一姻缘,还要惩罚他们二人。

为了不让织女星遭受苦灾,牵牛星主动请求被贬凡人,经受轮回之苦。

牵牛星落入人间郧西天河成为牛郎,被嫂嫂虐待,没有办法只好与哥哥分家,孤苦伶仃只有老牛做伴。

一日,老牛突然开口说话了,它对牛郎献计说:“牛郎,今天你去河边一趟,那儿有些仙女在洗澡,你把那件红色的仙衣藏起来,穿红仙衣的仙女就会成为你的妻子”。

牛郎见老牛口吐人言,又奇怪又高兴,便问道:“牛大哥,你真会说话吗?你说的是真的吗?”老牛点了点头,牛郎便悄悄躲在天河边旁的草丛里,等候仙女们的来临。

不一会儿,仙女们果然翩翩飘至,脱下轻罗衣裳,纵身跃入清流。

牛郎便从草丛里跑出来,拿走了红色的仙衣。

仙女们见有人来了,忙乱纷纷地穿上自己的衣裳,像飞鸟般地飞走了,只剩下没有衣服无法逃走的仙女,她正是织女。

织女见自己的仙衣被一个小伙子抢走,又羞又急,却又无可奈何。

这时,牛郎走上前来,对她说,要她答应做他妻子,他才能还给她的衣裳。

织女定眼一看,发现牛郎竟然就是她朝思暮想的牵牛星。

二人别后重逢,悲喜交加,织女发誓不再回天庭了,要与牛郎在人间郧西天河结为夫妻。

他们结婚以后,男耕女织,相亲相爱,日子过得非常美满幸福。

不久,他们生下了一儿一女,十分可爱。

牛郎织女满以为能够终身相守,白头到老。

有一天,织女正在做饭,下地去的牛郎匆匆赶回,眼睛红肿着告诉织女:“牛大哥死了,它临死前说,要我在它死后,将它的牛皮剥下放好,有朝一日,披上它,就可飞上天去。

牛郎织女故事简介

牛郎织女故事简介

牛郎织女故事简介牛郎织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

它源自于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被后人传颂并流传至今。

故事的发生地点是在天河和银河之间的牛郎星和织女星。

据传说,牛郎是天上的牧童,织女是王母娘娘的七女儿。

两人相爱并私奔到人间,结为夫妻,但被王母娘娘发现后,织女被迫返回天上,与牛郎分离。

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无数后人,成为中国传统七夕节的主题之一。

在民间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有多个版本,但最为广为人知的版本是《牛郎织女》。

故事中,牛郎是一个负责放牛的年轻人,他孤身一人在牛群中放牛。

一天,他在河边洗澡时,发现了一件美丽的仙衣,原来是七仙女们在河边游玩时遗落的。

牛郎将仙衣藏起来,等待着七仙女们来取。

当晚,七仙女来到牛郎家中寻找仙衣,发现了藏起来的仙衣,于是七仙女中最小的一个便留了下来,嫁给了牛郎。

他们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育有一对儿女。

然而,这段美好的时光并没有持续太久,王母娘娘发现了七仙女中有一个离开了天宫,便派遣仙将将织女带回天上。

牛郎得知织女要被带走,便带着两个孩子追了上去。

但是,他们的追赶最终还是无法挽回织女被带回天上的命运。

在天上,王母娘娘为了阻止牛郎和织女相见,便在天河中挂起了一条银河,将两人永远隔开。

牛郎和织女在天上和人间的分离,成为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但他们的爱情却感动了天上地下的万物,每年的七夕节,乌鹊会飞来搭起一座天桥,让牛郎和织女得以相会。

这一天,牛郎和织女会在天河的两岸相会,共度美好时光。

在人们的祈愿下,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被传颂至今,成为了中国古代最为美丽动人的爱情传说之一。

牛郎织女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美丽的爱情传说,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爱情、家庭、忠诚的诠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伟大的,它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超越一切障碍。

即使天上地下隔绝,爱情的力量也能够让两颗相爱的心永远相连。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家庭是幸福的源泉,家庭的和睦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心中最为美好的爱情憧憬,也是对于爱情和家庭的最为美好的祝福。

邢台地区旅游景点

邢台地区旅游景点

邢台地区旅游景点
邢台地区拥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包括:
1. 紫金山:位于邢台市西部太行山中段,是北方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山、道教文化名山、学仙修道圣地。

2. 中国爱情山:即天河山,是牛郎织女故事发源地,景区内有奇峰林立,峡谷幽峻,植被丰茂,林木葱郁,既有著名的太行水乡,又有牛羊成群的山顶草原。

3. 太行奇峡:即邢台大峡谷,是八百里太行的一大奇观,被专家誉为“太行奇峡”。

4. 太行形胜:即九龙峡,是太行山区最大的自然风景区之一。

5. 太行明珠:即前南峪,是革命老区,景区内有多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6. 达活泉公园:位于邢台市信都区,是一座既有深厚历史底蕴,又呈现多姿多彩的邢台名景。

7. 天河山:位于邢台市邢台县白岸乡清泉村,这里传说是牛郎织女故事的发源地,山间可以参观很多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主题的景点。

8. 青龙山森林公园:位于邢台市东南部的临洺关境内,是一个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自然保护区。

9. 留鸟山自然风景区:位于邢台市境内的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海拔约1100米。

10. 沙河古堡、沙河行宫、老君堂等历史名胜。

11. 若水文化园、嵩山剧院、邢台市博物馆等文艺场所。

此外,邢台地区还有许多其他值得一游的景点,如崆山白云洞、邢台大峡谷、前南峪国家森林公园、达活泉公园等。

这些景点各具特色,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旅游体验。

七夕节的由来简短介绍

七夕节的由来简短介绍

七夕节的由来简短介绍七夕节的由来简短介绍现在很多人希望把七夕定为中国的情人节。

而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这个故事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大东》:?彼织女,终日七襄。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彼牵牛,不以服箱。

意思是说织女三星像分开两脚,一天七次行进,虽然如此,也不能织布成纹;那明亮的牵牛星,也不能用来驾车。

《史记天官书》描述天体运行,有其北河鼓,河鼓大星,上将;左右,左右将、其北织女,织女,天孙女也句。

河鼓,就是牵牛星,中间大星,左右两小星。

这就是牛郎和一对儿女的原型。

织女星,又名天孙,这也是神话中织女是天帝第七孙女说的来源。

到汉代末年,《古诗十九首》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又比如曹丕《燕歌行》中说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都已经把织女和牵牛看成一对情人了。

所以秦汉时代应该是牛郎织女故事形成的早期阶段。

湖北云梦睡虎地区出土的秦简中就有了牵牛以取(娶)织女而不果的记录。

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在南朝梁时殷芸的《小说》中已有粗略的梗概。

当时还有很多类似的记载,比如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吴均的《续齐谐记》和周处的《风土记》,都有牵牛织女七夕相会的故事。

而20世纪初在敦煌石窟发现的《搜神记》中田昆仑和宋初《太平广记》中郭翰这两则故事,对明清时代牛郎织女故事的完成有更大的影响。

田昆仑的故事说田昆仑是穷汉,一天看到三个仙女在河中洗澡,于是他偷取了其中一套衣服。

结果两个年长的仙女各自抱衣乘风而去,只有最小的仙女不敢出水,后来嫁给了田昆仑。

他们生了个儿子田章。

后来天女返回天庭,又出现了儿子田章寻母的故事。

郭翰的故事内容也大同小异。

只是这郭翰是个姿度美秀,善谈论,工草隶的文人,说他有天在庭院中观月,忽见织女下凡,结果情投意合,私订终身。

此后,织女夜夜来往于天上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
长安斗门是中国四大爱情传说之一——牛郎织女传说的发源地,也是西周沣镐、秦阿房宫、汉昆明池遗址所在地。

这里,保存有两千多年前的牛郎织女两尊石刻(当地群众称为石爷、石婆),并建有石婆、石爷庙。

千百年来,四方民众一直予以祭祀、供奉,形成了独有的牛郎织女祭祀和七夕文化传统。

这个故事便发源于长安。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为征伐西南的昆明国,汉武帝于元狩三年(前120年)在长安城西南郊修凿了周回四十里的昆明池,“以习水战”。

《三辅黄图》卷四引《关辅古语》说:“昆明池中有二石人,立牵牛、织女于池之东西,以象天河。

”显然,汉武帝是以昆明池来象征天河,而以二个石人来象征天河东西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从而使其从一开始就带有一定的神话色彩。

西汉昆明池遗址位于今西安市长安区的斗门镇一带。

在镇东街登高远望,东南方是一片平坦而广阔的洼地,处于南丰村、石匣口村、斗门镇和万村之间,范围东西约4.25公里,南北约5.69公里,沿岸一周长约17.6公里,面积约16.6平方公里。

长安斗门群众修“石婆庙”供奉织女,千百年来,香火不断,吸引八方民众前来祭祀。

每年农历正月十七(相传为牛郎织女结婚日)、七月初七(牛郎织女相会日),当地群众举行大型祭祀活动,西安及咸阳、宝鸡、渭南等周边地
区群众纷纷前往,形成了规模盛大的庙会。

如今,七夕以其对爱情、智慧、和谐的不懈追求,形成了独特的“七夕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