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的乒乓故事

合集下载

【最新】体育明星名人励志故事3篇-word范文 (5页)

【最新】体育明星名人励志故事3篇-word范文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体育明星名人励志故事3篇你们知道体育明星的背后有怎么样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给你们带来体育明星名人励志故事,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体育明星名人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邓亚萍的故事(小学三年级课前三分钟)

邓亚萍的故事(小学三年级课前三分钟)

这期间,邓亚萍连续8年排名 世界女子乒乓球第一。
成为乒乓球界的传奇人物。
退役后,凭着吃苦的精神与毅力, 最初勉强只能写下26个英文字母的邓亚 萍,分别获得了清华大学英语专业学士 学位、诺丁汉大学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硕 士学位以及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博士 学位。
邓亚萍的故事,使我们 明白: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 难,我们都不能消极、后退, 而应该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奋 斗,去解决困难。 邓亚萍身上这种顽强的 意志力,是值得我们所 有人学习的。
邓亚萍的故事

XXX 三(六)班
邓亚萍是世界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乒赛和世界杯三项单打 冠军于一身的女子“大满贯”运动员。
童年时期的邓亚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 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肢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 的要求,于是,年幼的她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 小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 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每次 训练时都会在自己的腿上绑上沙袋,并且 把木牌换成铁牌。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些对于小邓亚 萍来说,都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也 不喊累。最终,小邓亚萍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由于她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 球比赛中获得了团体和单打的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的训练更 加努力,经常因为训练而耽误了吃饭 的时间,但她从来不 叫苦叫累。
凭着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顽强的拼博 精神,邓亚萍在1992年、1996年两届奥运会, 邓亚萍都拿到了女子单、双打冠军。

邓亚萍的人生三级跳

邓亚萍的人生三级跳

第 三 跳 : 从 团 市 委 副 书 记 到 人 民 搜 索 网 总 裁
2009年,邓亚萍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25日,邓 亚萍正式出任人民日 报社副秘书长兼‚人 民搜索‛网站总裁。 日前,人民搜索网络 股份公司召开董事会, 并通过决议:聘请邓 亚萍担任人民搜索网 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37岁的邓亚萍成为中 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正 厅级女干部。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乓球坛只在 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 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 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国际奥委会主席 萨马兰奇亲自为 邓亚萍颁发奖牌
邓亚萍与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忘年之交的故事曾被传为佳话!
成功者的喜悦
我没有漂亮女孩的容 貌和身材,唯一的资 本就是努力拼搏!
“竞技体育的残酷告诉了我,人生没有捷 径,只有靠自己去拼。” ——邓亚萍
‚没有超人的付出,就不会有超人的成绩。‛ 这也是我多年闯荡赛场的切身体验。 ‚虽然都是一个‘苦’字,但读书的时候却 有不一样的感受:以前当运动员,训练累得实在 动不了,只要一听到加油声,一咬牙,挺过来了; 遇到了难题、关坎,教练一点拨,通了;比赛遇 到困难,观众一阵吼声,劲头上来了,转危为安。 但读书呢,常常要一个人孤零零地面壁苦思,那 种清苦、孤独是另一种折磨,没有意志、没有恒 心是坚持不下去 的。‛ —— 摘自邓亚萍日记
第 二 跳 : 从 退 役 运 动 员 到 剑 桥 博 士
1997年,24岁的邓亚萍结束运动员生 涯后开始了11年的求学之路,分别在清 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学 习,先后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中国 当代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和经济学博士学 位。拥有18个世界冠军头衔的邓亚萍在 学生舞台上也站上了新的高度。在剑桥 大学近八百年的历史中,第一次有像邓 亚萍这种重量级的世界顶尖运动员拿到 博士学位。

邓亚萍苦练球技的故事

邓亚萍苦练球技的故事

邓亚萍苦练球技的故事邓亚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曾是世界冠军和奥运会冠军,她的成功离不开她对乒乓球的苦练。

邓亚萍从小就展现出了对乒乓球的热爱和天赋,但要取得成功并不容易,她经历了许多艰辛和挫折。

邓亚萍从小就开始接触乒乓球,她的父母都是乒乓球爱好者,他们鼓励和支持邓亚萍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邓亚萍在乒乓球训练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她的球技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然而,天赋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坚持不懈的训练。

邓亚萍的训练生活并不轻松,每天她都要进行长时间的训练,包括体能训练、技术训练和比赛训练。

她经常要面对失败和挫折,但她从不气馁,而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提高自己的球技水平。

她知道,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在邓亚萍的职业生涯中,她曾经历过很多困难和挑战。

在国际比赛中,她曾多次面对强大的对手,经历了一次次的压力和挑战。

但是,她从不退缩,她用自己的实力和毅力,一次次地战胜对手,取得了许多荣誉。

邓亚萍的成功并非偶然,她的成功离不开她的苦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

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人,让他们明白了成功背后的艰辛和付出。

邓亚萍苦练球技的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和坚持不懈的奋斗。

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

邓亚萍用自己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了成功的真正含义和取得成功的道路。

邓亚萍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就要坚持不懈地去追求,只有不断地努力和坚持,才能取得成功。

愿我们都能像邓亚萍一样,坚持不懈,追求自己的梦想,取得属于自己的成功!。

自强不息的奥运健儿的故事

自强不息的奥运健儿的故事

自强不息的奥运健儿的故事那我给你讲讲邓亚萍的故事吧。

邓亚萍这姑娘啊,那可真是自强不息的典范。

你看她的身高在运动员里不算高,刚开始的时候好多人都不看好她打乒乓球呢。

可邓亚萍心里就憋着一股劲儿,就像小火苗一样“噌噌”地烧。

她训练的时候那叫一个拼命。

别人练一个小时,她就练两三个小时,甚至更多。

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陀螺,一直在球桌前转啊转。

她对自己可狠了,每个球都要打到最完美的状态。

就这么着,她一路过关斩将。

在赛场上,她那眼神就像小老虎一样,死死地盯着对手,每一拍都充满了力量。

她的球速又快又狠,角度还特别刁钻,把那些外国选手打得一愣一愣的。

她拿了好多好多的冠军啊,站在领奖台上的时候,她那小小的身体却有着大大的能量,全世界都看到了这个自强不息的中国姑娘。

她的故事就告诉咱,只要自己不放弃,不断努力,不管有多少困难都能克服,就像她一样在自己的领域里闪闪发光。

还有那个苏炳添也特别牛。

苏炳添是咱们亚洲的飞人呢。

他刚开始跑的时候,和那些欧美顶尖选手比起来,各方面条件都不占优势。

但是他没有被这些差距吓倒啊。

他每天的训练就像是一场艰苦的战斗。

他得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极限,一点点地提高自己的速度。

他还特别注重细节,从起跑姿势到跑步过程中的呼吸节奏,每一个环节都反复琢磨、反复练习。

你知道吗?他为了能跑得更快,还专门跑到国外去学习更先进的训练方法。

他就像一个不断升级的超级战士。

在东京奥运会的时候,他像一道闪电一样,“嗖”地一下就冲出去了。

9秒83啊,这个成绩打破了亚洲纪录。

苏炳添用自己的努力和汗水告诉全世界,亚洲人也能在百米赛道上跑得飞快,他就是靠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成为了亚洲的骄傲。

邓亚萍的故事

邓亚萍的故事

邓亚萍的故事
邓亚萍,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曾经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她
的故事鼓舞了无数人,成为了中国乒乓球队的传奇。

邓亚萍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乒
乓球天赋。

她勤奋好学,训练刻苦,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在1990年代初期,邓亚萍成为了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她在国际比赛
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多次获得世界冠军和奥运会金牌。

然而,邓亚萍的成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在她的职业生涯中,
曾经遭遇过伤病困扰和对手的强大压力,但她从未放弃。

她坚持不
懈地进行康复训练,不断调整自己的比赛策略,最终战胜了困难,
重回巅峰。

除了在运动场上取得的辉煌成绩,邓亚萍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

她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帮助更多的人,特别是关注儿童健
康和教育问题。

她成立了“邓亚萍乒乓球公益基金”,致力于推广
乒乓球运动,帮助更多的孩子接受良好的体育教育。

如今,邓亚萍已经从运动场上退役,但她的影响力依然存在。

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人,不仅是运动员,更是每一个奋斗在自己
岗位上的人。

她的精神,不断进取、不畏困难、乐观向上,是我们
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

邓亚萍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有坚持,就一定能
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努力就
会有收获”的道理,她的故事将激励着更多的人,不断前行,追逐
自己的梦想。

邓亚萍的故事,是中国乒乓球队的传奇,更是一部励志的故事。

让我们向这位伟大的运动员致敬,让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邓亚萍乒乓球故事

邓亚萍乒乓球故事

邓亚萍乒乓球故事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

我们来看看她的故事吧。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邓亚萍乒乓球故事,希望对你有用!邓亚萍乒乓球故事一奥林匹克不仅是竞技,是拼搏“奥林匹克不仅是竞技,是拼搏,还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博爱情怀。

”这是邓亚萍在一次媒体采访中的话。

正是这种生活态度和情怀,使她不仅仅满足于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当她还是运动员的时候,邓亚萍积极参与公益和爱心事业,用自己的力量关爱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1992 年巴塞罗那第25 届奥运会,她勇摘女单、女双两枚奥运金牌,在省政府为河南奥运健儿举行的庆功会上,她将5 万元人民币交给时任河南省副省长范钦臣,成为中国奥运健儿捐助社会公益事业的第一人。

1996年12月,邓亚萍又从亚特兰大奥运会冠军奖金中拿出5万元人民币,捐给山西省繁峙县建立一所“希望小学”。

她还和队友共同资助云南省西盟佤族自治县失学儿童、发动中国乒乓球队向佤族儿童捐献“希望书库”。

她还不止一次的向中国乒乓球训练基地河北省正定县、向河南省境内捐款10万余元人民币修复文化古迹、贫困地区小学,向香港弱智人群献爱心。

退役后,她更加积极地投入到爱心慈善活动中。

“蒲公英计划”是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启动的第一个慈善计划,其中一项内容是向北京朝阳区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捐赠一批体育器材。

在与打工儿童子女见面的时候,邓亚萍发现那些孩子眼神迷离,不敢与别人对视。

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她了解到,这些孩子有严重的自卑心理,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与本地的孩子不同,父母都是农民工。

于是邓亚萍决定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改变这些孩子的想法,帮助他们走出自卑心理。

中国十佳劳伦斯冠军委员会在邓亚萍的带领下,除了上面提到的蒲公英计划之外,还陆续开展了针对残疾、残障青少年的“心灵之光”慈善计划、针对失足青少年的“携手明天”慈善计划以及资助贫困学子恢复视力的”光明行”。

事迹材料-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邓亚萍的励志事迹

事迹材料-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邓亚萍的励志事迹

前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邓亚萍的励志事迹篇一:邓亚萍体育励志故事邓亚萍的故事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4次世界冠军。

她小时候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因为个子矮、手脚粗短,不符合要求。

于是,邓亚萍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每天练完体能后,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动作。

她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便在腿上绑上了沙袋,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她的衣服、鞋袜,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平时只好忍着。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她的执着,10岁时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两项冠军。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她的这种拼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篇二:乒乓球运动员中国著名乒乓球运动员简介邓亚萍,河南郑州人,前国家队乒乓球运动员,1983年入河南省队,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4次奥运会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球手,曾获得4枚奥运金牌,被誉为“乒乓皇后”,是乒坛里名副其实的“小个子巨人”。

邓亚萍与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忘年之交的故事曾被传为佳话!2001年北京申奥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

2010年9月26日,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王皓,籍贯吉林长春,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

1990年开始从事专业训练,教练是薛瑞昆;1996年进入八一队,教练是荆雨德;98年底入选国家二队,2000年初升入一队。

王皓右手直握球拍,快攻结合弧圈打法。

技术全面,打法稳中带凶,正手抢拉、抢攻意识强。

作为直板选手,他的反手直拍横打技术已经日臻完善、运用娴熟,有很强的杀伤力。

【优质】体育名人的励志故事-推荐word版 (5页)

【优质】体育名人的励志故事-推荐word版 (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体育名人的励志故事在体育场上叱咤风云的运动将儿们,他们背后又有什么样的励志故事呢?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育名人的励志故事,欢迎阅读本文!篇一:邓亚萍的励志故事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

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

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邓亚萍的故事

邓亚萍的故事

邓亚萍的故事邓亚萍的故事邓亚萍是中国乒乓球运动员,曾获得过两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和两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乒乓球冠军。

她不仅是中国乒乓球界的传奇人物,同时也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

本文将从邓亚萍的成长经历、乒乓球生涯、退役生活以及人生态度等方面入手,探究邓亚萍的故事。

成长经历邓亚萍1973年出生在中国广西省南宁市一个普通的家庭。

幼年时,她的家庭陷入了贫困困境。

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是一名会计。

在邓亚萍6岁时,她的父亲因病去世了。

在这种背景下,邓亚萍从小就被迫学会勤俭节约和自力更生。

她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忙家务和照顾弟弟妹妹。

邓亚萍自幼爱好体育运动。

她最初接触的是游泳,但她很快意识到自己更适合玩乒乓球。

邓亚萍的母亲也发现了女儿的天赋,为此,她决定让邓亚萍接受乒乓球训练。

邓亚萍经过两年的训练,就开始参加一些省内比赛。

在1984年的全国青年锦标赛中,邓亚萍获得了女子双打冠军,并入选了中国国家乒乓球队。

乒乓球生涯邓亚萍的乒乓球生涯可以用“辉煌”来形容。

她在1985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获得了女子单打亚军,并和李亚鹏获得女子双打冠军。

在随后的几年里,邓亚萍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成为中国队的核心球员之一。

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邓亚萍获得了女子单打金牌和女子双打银牌。

4年后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她再次获得了女子单打金牌和女子双打银牌。

邓亚萍还在1991年和1995年两次获得了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成为第一个赢得此项荣誉的中国女选手。

退役生活尽管邓亚萍在乒乓球场上的生涯相当辉煌,但她在退役后的生活中也非常成功。

她毕业于南开大学,并在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之后加入了摩托罗拉公司。

在此期间,她发现很多中国妇女在城市工作时面临许多困难。

为此,她离开摩托罗拉,成立了一家女性管理顾问公司,帮助女性提高职业技能和开展事业。

邓亚萍还在国际奥委会担任过青年运动员发展项目执行委员会主席,并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担任了形象大使。

体育艺术名人故事

体育艺术名人故事

邓亚萍一个小女孩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可以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

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

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

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她就是出自我们河南的世界冠军——邓亚萍!她的出色成就,不仅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罗丹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他家里做客。

饭后,罗丹带着这位挚友参观他的工作室。

走到一座刚刚完成的塑像前,茨威格不禁拍手叫好,他向罗丹祝贺又一件杰作的诞生。

罗丹自己端详一阵,却皱着眉头,说:“啊!不,还有毛病……左肩偏了点儿,脸上……对不起,请等一等。

”他立刻拿起抹刀,修改起来。

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罗丹径自走出门去,随手拉上门准备上锁。

茨威格赶忙叫住罗丹:“喂!亲爱的朋友,你怎么啦?我还在屋子里呢!”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来,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哎哟!你看我,简直把你忘记了。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三篇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三篇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三篇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一篇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

自她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开始,到1997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年间,一共拿到153个冠军。

这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乓史上都是光辉的一页。

在邓亚萍小的时候,为了培养她成才,父亲曾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

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子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给少年邓亚萍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她练得更加刻苦。

可以这样说,是困难、挫折和毅力成就了乒坛国手。

气场拥有者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我肯定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你敢于挑战生活,勇于突出界限,那么逆境就会变成推动你前进的动力。

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大多数人的命运表明,无论你是从事任何职业,无论你是在较高层次的平台上演绎人生,还是在一般层次上努力求索,尽管所遇到的困境、逆境及诸种矛盾的状况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依靠自己点燃与命运搏斗的激情之火,依靠自我去抓住可行的机遇,挖掘自身的潜能,开拓创造新的命运之路。

人生恰似海上行船,难免会遭遇到风浪,甚至有触礁的危险。

人生变幻莫测,又有多少人能够预测厄运的突袭呢?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自救是摆脱厄运的唯一的武器。

是的,当你身遭痛苦与不幸之时,你可以诅咒命运的不公,但绝不可以放弃心中的勇气和希望。

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二篇以前我在华盛顿的一所学校图书馆当管理员。

有一天,一位负责教九岁儿童班的老师来找我,说她班上有个学生功课完成得比其他所有孩子都快,他想再找个活干,能否在图书馆里干点什么。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篇1)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

自她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开始,到1997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年间,一共拿到153个冠军。

这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乓史上都是光辉的一页。

在邓亚萍小的时候,为了培养她成才,父亲曾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

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子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给少年邓亚萍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她练得更加刻苦。

可以这样说,是困难、挫折和毅力成就了乒坛“国手”。

气场拥有者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我肯定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你敢于挑战生活,勇于突出界限,那么逆境就会变成推动你前进的动力。

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大多数人的命运表明,无论你是从事任何职业,无论你是在较高层次的平台上演绎人生,还是在一般层次上努力求索,尽管所遇到的困境、逆境及诸种矛盾的状况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依靠自己点燃与命运搏斗的激情之火,依靠自我去抓住可行的机遇,挖掘自身的潜能,开拓创造新的命运之路。

人生恰似海上行船,难免会遭遇到风浪,甚至有触礁的危险。

人生变幻莫测,又有多少人能够预测厄运的突袭呢?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自救是摆脱厄运的唯一的武器。

”是的,当你身遭痛苦与不幸之时,你可以诅咒命运的不公,但绝不可以放弃心中的勇气和希望。

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篇2)在NBA夏洛特黄蜂队打球的小个子博格斯,身高只有1.6米,在即使身高2米都嫌矮的NBA里显得十分矮小。

但这个矮子可不简单,他是NBA表现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不仅控球一流,远投精准,甚至在高个云集的赛场上带球上篮也毫无畏惧。

邓亚萍的乒乓故事

邓亚萍的乒乓故事

邓亚萍的乒乓故事邓亚萍的成长之路关俨由于个⼦长得矮,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被挡在省队⼤门之外,张燮林慧眼识珠,⼒排众议,将邓亚萍调进国家队,邓亚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四位好教练。

在—般⼈眼⾥,邓亚萍9岁获全国少年冠军,13岁获全国冠军,15岁获亚洲冠军,16岁成了世界冠军,⼈⽣道路好像⼀帆风顺,⾮常平坦,其实不然,邓亚萍在成长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和艰⾟,⽣活给她的磨难是常⼈难以想像的。

邓亚萍的⽗亲邓⼤松、母亲蔡荷珍年轻时都是乒乓球运动员。

在60年代,邓⼤松曾经获得过中南五省乒乓球⽐赛的男⼦单打冠军,个头矮⼩、性格倔强的邓⼤松虽然⽇夜梦想当世界冠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梦想未能变成现实,邓⼤松夫妇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代⾝上。

由于“⽂化⼤⾰命”的影响,⼉⼦邓建平到⼋岁才开始练球,由于⾃⾝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种种限制,最终未能实现⽗亲的梦想。

邓⼤松夫妇转⽽把⼼⾎倾注在⼥⼉邓亚萍⾝上。

邓亚萍出⽣在1973年,那时中国乒乓球队巳重返世界舞台,世界冠军⼜受到国⼈的尊重,邓亚萍⽣逢其时,邓⼤松夫妇决⼼把⼥⼉培养成世界冠军。

为了让邓亚萍早⽇感受乒乓球的环境,当邓亚萍还躺在摇篮的时候,邓⼤松就⽤⼩车把她推到乒乓球台边,让她聆听球拍击打乒乓球和乒乓球撞击球台的声响……在邓亚萍学会⾛路不久,邓⼤松就把⼩亚萍带到省⽂化宫去看打球……邓亚萍在这种氛围中长⼤,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乒乓球,5岁的时候,邓亚萍就主动地向⽗亲提出:“爸爸,我要打球!”从此.邓⼤松成了⼥⼉的启蒙教练,⼏乎每天下午都领着⼥⼉到⽂化宫去练球。

于是,⼀⽅⾯邓亚萍特别喜爱打球,且从⼩性格倔强、好胜,刻苦,另⼀⽅⾯邓⼤松能根据邓亚萍的条件因材施教,邓亚萍个⼦矮⼩,胳膊、⼿、腿都短,就改直拍为横拍,⼩亚萍体⼒充沛,特别争强好胜,就让她练正⼿连续进攻、极富杀伤⼒的积极进攻的打法。

⼜常常让她与年龄较⼤的选⼿对阵,以培养她敢于同强⼿拼搏的精神。

功夫不负有⼼⼈,⼏年下来.到了1982年,邓亚萍9岁时,就获得了全国少年冠军。

乒乓皇后——邓亚萍

乒乓皇后——邓亚萍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厉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邓亚萍,河南郑州人, 邓亚萍,河南郑州人,前中国女子乒 乓球队运动员 运动员, 年入河南省队, 乓球队运动员,1983年入河南省队, 年入河南省队 1988年被选入国家队,1997年退役后 年被选入国家队, 年退役后 年被选入国家队 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 进修个人学业;其运动生涯中,获得 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 届4次奥运会 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 次 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 奥运会乒 冠军,邓亚萍是第一个蝉联奥运会乒 乓球金牌的球手,曾获得4枚奥运金牌 枚奥运金牌, 乓球金牌的球手,曾获得 枚奥运金牌, 被誉为“乒乓皇后” 被誉为“乒乓皇后”,是乒坛里名副 其实的“小个子巨人” 其实的“小个子巨人”。邓亚萍与前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忘年之交的 主席萨马兰奇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忘年之交的 故事曾被传为佳话! 故事曾被传为佳话!2001年北京申奥 年北京申奥 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团成员之一,北京申奥形象大使; 2009年4月16日,就任共青团北京市 年 月 日 委副书记。 委副书记。2010年9月26日,邓亚萍 年 月 日 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网 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络股份公司总经理。
运动生涯中,曾经获得过 个世界冠军,连续2届 次奥运冠军; 运动生涯中,曾经获得过18个世界冠军,连续 届4次奥运冠军;
1989年:世乒赛女双冠军 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1年: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 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 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5年: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 1996年:第26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 1996年: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 1996年:世界杯女单冠军; 1997年: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

邓亚萍经典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经典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经典的励志故事邓亚萍的励志故事(一)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

于是,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

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

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

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

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邓亚萍的励志故事(二)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

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

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关于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关于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关于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一、邓亚萍邓亚萍在我国乒坛乃至世界乒坛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

自她1986年13岁那年拿到第一个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冠军开始,到1997年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短短的11年间,一共拿到153个冠军。

这不但在中国乒坛,而且在世界乒乓史上都是光辉的一页。

在邓亚萍小的时候,为了培养她成才,父亲曾将她送到河南省乒乓球队去深造。

然而,去后不久便被退了回来,其理由是个子矮,手臂短,没有发展前途,这给少年邓亚萍的心灵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令人欣慰的是,在父亲的鼓励下,倔强的邓亚萍并未因此一蹶不振,相反,她练得更加刻苦。

可以这样说,是困难、挫折和毅力成就了乒坛“国手”。

气场拥有者敢于接受任何挑战,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我肯定为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让他最终实现自己的价值。

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你敢于挑战生活,勇于突出界限,那么逆境就会变成推动你前进的动力。

生命在不同的环境下就会有不同的意义。

只要看重自己,自珍自爱,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大多数人的命运表明,无论你是从事任何职业,无论你是在较高层次的平台上演绎人生,还是在一般层次上努力求索,尽管所遇到的困境、逆境及诸种矛盾的状况不一,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必须依靠自己点燃与命运搏斗的激情之火,依靠自我去抓住可行的机遇,挖掘自身的潜能,开拓创造新的命运之路。

人生恰似海上行船,难免会遭遇到风浪,甚至有触礁的危险。

人生变幻莫测,又有多是的,当你身遭痛苦与不幸之时,你可以诅咒命运的不公,但绝不可以放弃心中的勇气和希望。

不要总是依赖别人,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而要依靠自己解决问题,最能依靠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二、轮椅上的霍金他在轮椅上坐了40年,全身只有三根手指会动,演讲和答问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实现。

然而,他撰写的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在全世界拥有无数的读者。

他就是“宇宙之王”史蒂芬·霍金。

命运对霍金十分残酷。

1963年,21岁的霍金在剑桥大学读研究生时,不幸患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不久就完全瘫痪,被长期禁锢在轮椅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亚萍的成长之路关俨由于个子长得矮,被认为没有发展前途,被挡在省队大门之外,张燮林慧眼识珠,力排众议,将邓亚萍调进国家队,邓亚萍在成长道路上遇到了四位好教练。

在—般人眼里,邓亚萍9岁获全国少年冠军,13岁获全国冠军,15岁获亚洲冠军,16岁成了世界冠军,人生道路好像一帆风顺,非常平坦,其实不然,邓亚萍在成长道路上,充满了挫折和艰辛,生活给她的磨难是常人难以想像的。

邓亚萍的父亲邓大松、母亲蔡荷珍年轻时都是乒乓球运动员。

在60年代,邓大松曾经获得过中南五省乒乓球比赛的男子单打冠军,个头矮小、性格倔强的邓大松虽然日夜梦想当世界冠军,但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梦想未能变成现实,邓大松夫妇只好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儿子邓建平到八岁才开始练球,由于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的种种限制,最终未能实现父亲的梦想。

邓大松夫妇转而把心血倾注在女儿邓亚萍身上。

邓亚萍出生在1973年,那时中国乒乓球队巳重返世界舞台,世界冠军又受到国人的尊重,邓亚萍生逢其时,邓大松夫妇决心把女儿培养成世界冠军。

为了让邓亚萍早日感受乒乓球的环境,当邓亚萍还躺在摇篮的时候,邓大松就用小车把她推到乒乓球台边,让她聆听球拍击打乒乓球和乒乓球撞击球台的声响……在邓亚萍学会走路不久,邓大松就把小亚萍带到省文化宫去看打球……邓亚萍在这种氛围中长大,不知不觉中爱上了乒乓球,5岁的时候,邓亚萍就主动地向父亲提出:“爸爸,我要打球!”从此.邓大松成了女儿的启蒙教练,几乎每天下午都领着女儿到文化宫去练球。

于是,一方面邓亚萍特别喜爱打球,且从小性格倔强、好胜,刻苦,另一方面邓大松能根据邓亚萍的条件因材施教,邓亚萍个子矮小,胳膊、手、腿都短,就改直拍为横拍,小亚萍体力充沛,特别争强好胜,就让她练正手连续进攻、极富杀伤力的积极进攻的打法。

又常常让她与年龄较大的选手对阵,以培养她敢于同强手拼搏的精神。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到了1982年,邓亚萍9岁时,就获得了全国少年冠军。

第二年又获河南省的少年冠军和中南五省的少年冠军。

有这么几个冠军在身,邓大松满怀希望地把女儿送进了河南省乒乓球集训队集训,认为这样可以向着世界冠军梦前进一个大台阶。

可是没多久,邓亚萍却被省集训队退了回来,理由是:个子太矮,没有发展前途。

是呀!小亚萍的个子的确很矮,长大成人以后的邓亚萍才1米50,可以想像当年10岁时的小亚萍能有多高。

可是那时的邓亚萍除了身材矮小之外,其他的条件,如爆发力、步法的灵活、反应的灵敏、手感等等,在同年龄的少年选手中可都是一流的。

但不管说什么都无济于事,省队就是不要。

从省队退了回来,是邓亚萍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大挫折。

为此.邓亚萍昏天黑地大哭了一场。

此时的邓大松却没有泄气,他深知,要成为一名好的乒乓球运动员,身材不是惟一的因素,世界冠军、日本名将关正子的身高只有1米49,不照样威震国际乒坛吗?先天不足可以后天补,只要有特长和扎实的基本功,同样可以打出一片新天地来。

邓大松在女儿最困难的时候,给了她最大的鼓励,他用日本关正子的事例教育女儿。

邓亚萍也没有在挫折面前低头,更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决心卧薪尝胆,拼命地练,一定要争口气,让事实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省队是进不去了,但另外一个机会却来了。

此时郑州市女子乒乓球队成立了。

主教练李朝风很喜欢这个拼劲十足的小丫头。

他认定小亚萍是棵好苗子,只要精心培育定能成材。

李朝凤教练把邓亚萍吸收进了郑州市队;李朝风可以说是在邓亚萍的成长道路上,除邓大松这位启蒙教练之外,所碰到的第一位好教练。

那时的郑州市队,论条件可以说太可怜了,队员几乎都是从省队退回来的,讲训练条件,连个固定的训练场所都没有。

今天在这里借个地方训练,过不了多久这块地方不行了,又到别的地方借场地训练。

可这帮小姐妹的心里都憋着—股劲,定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打败河南省队!李教练的工作也是称职的,对队员严格要求、训练有方,不到一年的功夫,他率领这帮没人要的小丫头,第一次参加于1983年10月在沈阳举行的全国少年乒乓球赛。

郑州市队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作为主力的邓亚萍几乎场场打头阵,而且场场拿两分。

两年后的1985年,中南五省乒乓球赛,在河南省会郑州市举行,郑州市队和河南省队狭路相逢,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夺战,邓亚萍和她的小伙伴们憋了两年的那股劲像火山似的爆发出来,凭着她们几年苦练出来的实力,终于打败了河南省队,轰动了全河南!不久,河南省队主教练易人,关毅担任了主教练,为了准备参加1986年4月在湖南省怀化市举行的第二届中国“乒协杯”赛,关教练主动找上门来,想借用邓亚萍代表河南省队参加这次比赛。

这对邓亚萍来说,是—次非常难得的机遇。

按照惯例,邓亚萍所在的郑州市队只能参加全国的青少年赛,只有省队才有资格参加全国性的大赛——全国锦标赛、乒协杯赛、全国运动会等高水平的比赛,才能有同国内高手对阵的机会。

作为省队新任主教练的关毅,主动提出借用邓亚萍,要做到这一点也是不容易的,到底是当年的河南省队把邓亚萍从集训队退了回去,关毅的豁达大度、惟才是举,给了邓亚萍一次在全国重大比赛中展露才华的机会。

邓亚萍紧紧地抓住了这一机遇,她第一次在全国大赛中打单打,就碰上了戴丽丽,那时的戴丽丽已是威震国际乒坛的世界冠军,面对这位世界冠军,邓亚萍毫不畏怯,打得虎虎有生气,以她连珠炮似的正手大力扣杀,使戴丽丽终于败下阵来。

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就战胜了世界冠军,这极大地增强了邓亚萍争当世界冠军的自信心。

邓亚萍的出色表现,更坚定了关毅对邓亚萍的认识,他认定邓亚萍是一颗被深埋在泥土中的珍珠,只要把她挖掘出来就会发出耀眼的光芒,于是决定请邓亚萍回到河南省队来,他先后派助理教练到郑州市队协商,虽两次被腕言谢绝,但毫不灰心,最后又亲自登门。

郑州市队也从大局出发,同意放人,邓亚萍终于调进了河南省队,成了河南省队的主力。

这是邓亚萍迈上世界冠军的道路上又一个新台阶。

关毅的胸怀大度、礼贤下士、出于公心,给邓亚萍以重任,对邓亚萍的成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可以说关毅是邓亚萍人生道路上遇到的第二位好教练。

1986年秋天,全国乒乓球锦标赛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被关毅委以重任的邓亚萍,作为河南省队的主力出战,河南队先后战胜了实力雄厚的河北队、辽宁队、湖北队,邓亚萍为河南省队夺得女子团体冠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整个锦标赛期间,邓亚萍参加了19场比赛,胜了18场,先后战胜了耿丽娟、李惠芬、陈静、徐竟等多名国手。

13岁的邓亚萍成了我国乒乓球史上最年轻的运动健将。

邓亚萍在全国锦标赛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按说,入选国家队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幸运之神迟迟没有向她招手,国家队教练组内的意见没能取得一致。

把邓亚萍拒之于国家队大门之外的理由同当年河南省队将其拒之省队大门之外的理由完全相同,有人还提出邓亚萍年龄太小.技术不成熟。

夺得了全国锦标赛的冠军仍然进不了国家队,这无疑是邓亚萍在攀登乒乓球技术高峰途中所遇到的又一次重大打击。

但这时的邓亚萍比3年前成熟多了,这一次她没有哭,而是下定决心,更加刻苦训练,她要用更加辉煌的比赛成绩去敲开国家队的大门。

他认为总有一天她会披上国家队的战袍。

邓亚萍虽然没有入选国家队,但中国乒协给了邓亚萍在国际舞台上经受考验的机会。

1987年3月,邓亚萍随中国青年乒乓球队访问日本,参加在东京举行的第39届日本公开赛,日本国家队的选手除个别因病未参赛外,日本乒坛的高手几乎全部出马。

邓亚萍与浙江籍选手应荣辉配对参加女子双打,她们击败了所有的对手,荣获女子双打冠军。

同年8月,邓亚萍又赴朝鲜参加平壤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她与河南藉队友李琪配对参加女子双打比赛,战胜了包括乒坛名将李芬姬/赵贞姬在内的所有对手,获女子双打冠军;在单打比赛中,还战胜了当时的苏联女子第一主力波波娃。

国家队的教练班子再一次讨论是否将邓亚萍吸收进国家队的问题,有人仍然以前述的理由提出反对意见。

几经研究仍然统一不了意见。

最后第三次开会,国家队副总教练、女队主教练张燮林发言了,他说:“不能因为个子矮就简单地判断没有发展前途,邓亚萍打球积极主动,攻击力强,她抢先上手意识强,正因为她个子矮,看网低,有些来球就成了机会球。

人才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邓亚萍还有潜力,应该给她机会。

”主教练的话当然是一言九鼎,持反对意见的人也就不好再说什么了。

1987年12月邓亚萍终于调进了中国青年乒乓球队。

青年队是国家队的后备军.邓亚萍还不能算国家队的成员,只能算是一只脚踏进了国家队的门坎,只有在青年队里表现突出的尖子才能进入国家队。

邓亚萍进国家队之前,球技虽然出色,但反手不能发力快拨,只能挡、嗑;速度慢,易被动。

青年队的主教练姚国志为了使邓亚萍的球技有一个新的突破,他同天津橡胶研究所的技术人员合作,研制成功一种新的“长胶”供邓亚萍使用。

邓亚萍改用这种“长胶”以后,在姚教练的指导下,很快练就一手反手发力快拨的绝活,同她原来的正手凶猛快攻技术融合在一起,威力猛增。

这是邓亚萍在前进道路上碰到的又一位好教练。

1988年11月。

第六届“亚洲杯”在菲律宾的马尼拉市举行,“亚洲杯”只设男子单打和女子单打两项比赛,中国队派李惠芬和邓亚萍参加女子单打比赛。

李惠芬是1987年第39届世乒赛的团体冠军成员,又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的女子单打亚军,这一老一少打得非常出色,最后双双进入决赛争夺冠军,经过三局苦战,邓亚萍战胜了李惠芬夺得冠军,李惠芬获亚军。

邓亚萍有实力夺得这个冠军,但她赢得并不完美,这是由于一个擦边球引起的,其中一局球邓亚萍20领先时,邓亚萍发球,准备待对方回球后上手抢攻,哪知李惠芬反手一推,打了一个擦边球,当时裁判没有察觉是擦边球,而是误判出界,邓亚萍得分。

其实,球台对面的李惠芬凭着运动员的灵敏的耳朵听到了擦边的声音,但她很有大将风度,没有去计较这一分,反正冠军已经稳握在中国人手里了。

坐在档板外的其他运动员对这个擦边球也看得很真切。

此时的邓亚萍太想拿这个冠军了,她没有及时主动指出真象,让裁判改判,而是顺水推舟地得到了这块金牌。

后来此事传到了张燮林那里,张燮林找来邓亚萍查问原由,邓亚萍坦白地承认了错误,她说:“我能进青年队太不容易了。

进了青年队还是害怕别人因为我个子矮而不要我,所以才不顾一切地想赢球,想拿冠军。

”张燮林深知邓亚萍成长过程中的坎坷经历,能走到这一步的确不容易。

但作为国家队的主教练,他深知要造就一名出色的运动员,不仅要教打球,更要教做人。

所以他没有原谅邓亚萍,而是严厉地批评了她,他说:“要想做一名真正的优秀运动员,凡事要从难从严要求自己。

要想当冠军,既要靠实力,又要保持良好的体育道德,而不是靠侥幸、耍小聪明,只有这样,才能赢就赢得光彩,输也输得大度……”张燮林语重心长的批评,如雷击顶,使邓亚萍刻骨铭心。

邓亚萍在向张燮林承认错误以后,诚恳地向李惠芬赔礼道歉,并交上了书面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