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1-11提纲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10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10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1—10课)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隋朝的统一和隋朝初年经济的繁荣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灭陈,统一南北。

3、隋朝完成统一的原因:客观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陈政权统治的腐败。

主观上③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④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4、意义:①结束了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对峙局面,开创隋唐时期三百二十余年的“大一统”局面;②为隋唐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5、隋朝初年经济繁荣的表现:人口激增、垦田扩大、粮仓丰实。

6、隋朝初年经济繁荣的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启示:国家的统一、安定是社会发展,经济繁荣的前提和保障。

二、隋朝大运河☆☆☆1、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的条件:①隋文帝在位20多年里,经济繁荣,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

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开通的作用: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9、评价:⑴积极:①经济上: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②政治上: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对南方的控制)⑵消极: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苦难,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朝的暴政,大运河的开凿并不能使隋朝因此而亡国)三、隋朝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1、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杀死,隋朝灭亡。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知识点归纳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杨坚(即隋文帝)都城:长安2、隋朝统一全国: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全国。

二、“开皇之治”1、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2、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隋炀帝在位时期605年开凿。

2、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3、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4、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唐高祖退位传位给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

(2)采取开明政策和措施:①注重发展生产,轻徭薄赋②提倡节俭③合并州县④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房谋杜断——唐太宗任用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于断大事的杜如晦以人为镜——人指敢于直言的魏征,说明唐太宗善于纳谏。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崇尚节俭。

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兴修水利,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从西域引入蔬菜新品种。

(2)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

(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单元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建立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2、隋朝统一的意义:二、开通大运河★★★★★1、目的:。

2、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为中心,北达,南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大运河的四段组成(自北向南):。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8、开通的作用:。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隋炀帝时,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意义:。

3.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地区首先爆发农民起义,随即蔓延至全国,隋朝统治面临瓦解。

3.公元618年,隋炀帝在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与秦朝灭亡原因相同都是暴政亡国)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

李渊就是唐高祖。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大臣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著名宰相。

(3)政治:①;②③;④。

(4)经济上,。

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5、封建社会的主要盛世的共同点:(1)共同原因:A、。

B、。

C、。

D、(2)共同表现:二、女皇武则天1.统治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影响: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人称她的统治。

三、开元盛世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和。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1-12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朝代陈)二、隋朝大运河1、开凿的目的:①加强南北交通;②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2、时间:605年隋炀帝时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

3、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4、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主要内容:1、开明的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教训。

2、统治措施:①重视发展生产,减轻赋税劳役②戒奢从简。

③合并州县,革除弊政④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2、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

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2)重视吏治(3)节俭★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用人制度对今天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启示:要重视人才,用公开、公正、公平的制度选拔人才。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超(2)陶瓷业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长安城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商业区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政治清明.是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11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11课)

初一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581-618)一、南北归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___年建立者:___都城:___2、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___标志事件:隋朝灭掉陈朝。

隋朝与历史上的秦朝最相似。

思考题:想想为什么在经历魏晋南北朝的大分裂后,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1)隋朝:我国南方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南方经济发展;长期分裂割据,人民渴望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朝为灭陈朝做了充分准备,战列战术运用得当(2)陈朝:南方陈朝政权统治腐败陈后主昏庸无道,沉迷于美色,不问政事被江南人民所厌恶隋朝能实现重新统一的意义(影响、作用)(隋朝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1)结束了西晋灭亡依赖近三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2)开创了一系列的新制度(3)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工程——大运河(4)为隋唐时期的空前强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承上启下)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1)(2)(3)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p4)1、目的:2、开凿时间:605-610年。

在位皇帝:隋炀帝3、大运河以___为中心,北达___,南至___;开凿___、___、___、___四段,沟通___、___、___、___、___大水系,全长两千多公里。

(沿途经过江苏的扬州、常州、无锡、苏州)4、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隋朝能够开通大运河的条件:经过隋文帝二十多年的励精图治,国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有能力开通大运河;隋朝国家统一,使隋文帝有征发几百人的可能性;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充分利用了天然的河道和古代运河(如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开凿了)。

评价大运河的开凿: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同时运河的通航也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1-11课)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提纲(1-11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年,杨坚夺取 政权,建立隋朝,定都 ,杨坚就是 ,年,隋文帝灭掉 ,统一全国。

2. 读右面《隋朝大运河》图,回答问题:(1)大运河开凿时在位的皇帝是 ,从 年起陆续开凿。

(2)开通大运河的目的是:。

(3)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抵A ( ),南至B ( )。

(写出AB 所代表的地点)(4)看图写出大运河四段的名称:C.D. E. F. (5)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

3.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初步建立起通过 的制度。

隋炀帝时, 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多年。

4.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了农民起义,起义首先爆发的地区是 。

年,隋炀帝在 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

李渊就是唐高祖。

2.心纳谏,知人善任;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④制定法律,减轻刑罚;⑤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⑥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经济上: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 ,经济得到进一步 ,国力 ,文教 ,历史上称之为“ ”。

4.唐太宗时期著名的大臣有:敢于进谏的 ,善于谋略的 ,敢于决断的 。

5.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了制度。

她的统治,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6.唐玄宗在和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1)整顿官吏,裁减冗员;(2)发展经济,改革税制;(3)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7.唐玄宗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第3课盛唐气象1.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和。

2.唐朝丝织业中的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3.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其代表有:越窑的、邢窑的和闻名中外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知识提纲(1—11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知识提纲(1—11课)

知识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的统一1. 隋朝建立: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2. 隋朝统一(1)概况: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 隋的发展(1)原因: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结果: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二、开通大运河1.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 开通者:隋炀帝。

3.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000多米。

4.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1. 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

2. 诞生(1)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 作用: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4. 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 根本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2. 直接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终于导致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3. 结果: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朝的统治面临瓦解。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 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 贞观之治(1)在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

(2)原因:①总体概况: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

大臣魏征前后进谏200多次。

②措施:政治,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七下历史1-11课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1-11课复习提纲

一、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隋文帝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都城长安。

589年隋朝统一中国。

二、隋文帝的统治隋文帝励精图治,他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社会经济繁荣。

人称他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随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在位皇帝:隋炀帝。

3、时间:605年开始4、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自北而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

5、历史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作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补充:隋朝历史的特点是繁荣而短暂。

中国历史上结束分裂完成统一的朝代除隋朝外还有秦朝、西晋。

隋朝与历史上的秦朝最为相似。

一、唐朝的建立 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唐高祖退位后,传位李世民,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二、贞观之治 1、原因(措施):(1)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2)轻徭薄赋、发展生产;(3)戒奢从简;(4)合并州县,整顿吏治;(5)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著名谏臣--魏征);(6)大兴学校、发展科举等。

2、表现(内容):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当政期间,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使唐朝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一、“开元盛世” 1、原因(措施):(1)选贤任能;(2)重视地方吏治;(3)注意节俭;(4)发展农业生产等。

2、表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盛世经济 1、农业:修建40多处大型水利工程;南方水稻普遍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从西域传入蔬菜新品种;茶叶生产占重要地位;制成曲辕犁和筒车;抗天灾能力增强等。

2、手工业:丝织品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超;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著名。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提纲一、秦始皇统一中国
1. 秦国的崛起
2. 秦始皇的统一战争
3.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4. 秦朝政治改革
二、汉朝的建立和外交政策
1. 刘邦的起义和汉朝的建立
2. 卫青、霍去病等将领的取胜
3. 中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4.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三、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1. 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2. 科举制度的建立
3. 文化艺术的发展
4. 医学、农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繁荣
四、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1. 唐朝的建立
2. 太宗、文/武/肃/代四次变法
3. 唐朝文化的繁盛
4. 大唐风华的盛世
五、宋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1. 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翰林学士制度和制科考试
3. 北宋文化的繁荣
4. 南宋的建立与文化艺术成就
六、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成就
1. 明朝的建立
2. 洪武、永乐、嘉靖等朝代的政治制度
3. 明朝文化的繁荣
4. 明朝科技、地理、医学等学科的发展
七、清朝的建立和政治制度
1. 清朝的建立
2. 三藩之乱和居庸关之战
3. 清朝的封建政治制度
4. 义和团运动和戊戌变法
八、民主革命和近代史
1. 辛亥革命的爆发
2.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3. 国共合作与抗日战争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以上为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提纲,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文化成就等重要内容。

同时,也能够更好地认识到我们的国家、
民族的发展历程,这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

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第一章:秦始皇统一中国1.1 秦国的崛起- 李斯变法- 秦国的军事强大1.2 秦汉的争斗- 项羽与刘邦的战争- 刘邦的胜利与建立汉朝1.3 秦汉政权的发展- 秦汉政权的组织体系- 郡县制的建立1.4 秦汉文化的传承- 秦汉文化的特点- 秦汉文化对后世的影响第二章:西汉王朝的兴衰2.1 汉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的改革措施- 西汉的边疆扩张2.2 王莽篡权与公孙氏的- 王莽的改革失败- 公孙氏的与灭亡2.3 东汉王朝的兴起- 光武帝的- 东汉的统治和衰落2.4 西汉文化的繁荣- 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化传承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秦汉之后的中国3.1 三国时期的分裂- 曹操与刘备对抗- 孙权的东吴3.2 三国时期的兴衰- 吴蜀之间的斗争- 三国时期的文化繁荣3.3 魏晋南北朝时期- 东晋的统治与北方民族的入侵-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格局3.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的传入与发展- 文化繁荣对后世的影响第四章:古代中国的对外交往4.1 丝绸之路的开通- 丝绸之路的起源- 丝绸之路的繁荣与影响4.2 中华文明的传播- 中华文明的传播方式- 中华文明对周边国家的影响4.3 南海丝绸之路- 南海丝绸之路的起源- 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性4.4 对外交往与文化传播- 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 古代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以上是《202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复习提纲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历史1-11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1-11课复习提纲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元谋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云南元谋县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北京人:时间:距今约七十万至二十万年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体质特征:①北京人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

②下肢用于支撑身体和行走③头部原始特征明显。

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生产工具是打制石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劳动起了重要的作用。

山顶洞人:时间:距今约三万年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体质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情况1、使用磨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2、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

用骨针缝制衣服,3、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装饰品)。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半坡人河姆渡人大汶口人发现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黄河流域山东大汶口距今时间距今约约6000余年距今约约1万年约5000-4000年生产工具磨制石器,用木石制成的耒耜磨制石器(耒耜、石镰)磨制石器石镰、石锄等农业情况种植栗(小米),,种植水稻房屋和生活半地穴式房屋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私有财产和贫富化出现了手工业会制造陶器、彩陶,会制造陶器能够制造陶器有黑陶、白陶世界之最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他们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大汶口文化墓葬中的随葬品差别很大,这说明当时的社会已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

第3课、中华文明之族黄帝炎帝: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炎帝和黄帝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嫘祖:发明养蚕抽丝阪泉之战(炎黄之战)结果:炎帝战败,并入黄帝部落,构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涿鹿之战(黄帝和蚩尤)蚩尤战败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用民主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的制度大禹治水的方法:改用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我国古代以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原始社会基本结束,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奴隶社会开始。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12课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12课复习提纲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12课复习提纲第1课时间:581年—(618年灭亡)1、==隋文帝定都:长安2、隋朝的统一:589年,灭掉陈3、繁盛一时的隋朝:隋文帝在位期间,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发展。

①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③规模④意义: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2课(P 7)① 时间:618年② 人物:李渊(太原起兵)==唐高祖 ③ 定都:长安2、李世民==唐太宗,年号贞观①政治: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勤于政事; ②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③军事: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④思想文化: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 ⑤民族关系: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往来。

产生的结果 唐太宗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贞观之治”。

4、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 国号: 周。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 5、“房谋杜断”分别指:房玄龄、杜如晦。

6、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比喻他为镜子P 9小字。

注意考选择题)第3课(P 12)1、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为宰相。

2、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重视吏治,提倡节俭,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开元之治”。

①南方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A.越窑青瓷B.邢窑白瓷C.唐三彩(世界工艺的珍品) ⑤唐朝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

、坊(居民住宅区)]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开元盛世”(注意考选择题)5、唐朝的衰亡(P 15小字),了解其原因。

转折(“安史之乱”);灭亡时间:907年。

第4课(P 17)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3、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七下历史第1-11课复习提纲

七下历史第1-11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历史下册(1—11课)复习提纲一、知识要点: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

3、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五大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隋唐科举制度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直到清末科举制才被废除。

7、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8、唐太宗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9、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0、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表明唐朝农业生产工具有了很大改进。

11、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4、唐朝政府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被称为“天可汗”。

15、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16、吐蕃是今天藏族人的祖先。

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唐与吐蕃“合同为一家”。

17、唐太宗时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写成《大唐西域记》。

18、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

19、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第1 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隋朝的建立与统一●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创立隋朝的灭亡第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第3 课盛唐气象●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第4 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遣唐使●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第5 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安史之乱●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第6 课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重文轻武的政策第7 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契丹族与辽的建立●党项族与西夏的建立●辽与北宋的和战●西夏与北宋的关系第8 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女真族的崛起●金灭辽及北宋●南宋的偏安第9 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商业贸易的繁荣第10 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第11 课元朝的统治●元朝的疆域●行省制度●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第12 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繁华的都市生活●宋词和元曲●司马光与《资治通鉴》第13 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发达的中外交通第14 课明朝的统治●明朝的建立●朱元璋强化皇权●科举考试的变化●经济的发展第15 课明朝的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第16 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科技名著●明长城和北京城●小说和戏剧第17 课明朝的灭亡●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18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对全国的统治●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第19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第20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第21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2 课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第23 课明朝的灭亡●明朝末年的社会危机●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第24 课清朝的建立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清朝的建立●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清廷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巩固西北边疆●雅克萨之战●清朝的疆域第25 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的设立●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第26 课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红楼梦》●昆曲与京剧艺术第27 课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第28 课期末复习●复习重点知识●练习历史题目●总结学习心得以上是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下历史提纲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提纲知识点总结

七下历史提纲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世界的探索与发现1. 大航海时代的背景2. 郑和下西洋3. 大航海时代对世界的影响4.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5. 世界的多元一体性第二单元:文艺复兴与科学革命1. 文艺复兴的概念与基本内容2. 文艺复兴运动在意大利的兴起3.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4. 文艺复兴的影响5. 科学革命的背景和基本内容6. 科学革命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第三单元:封建王国的兴起和发展1.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2. 中国封建王朝的兴衰3. 日本的封建社会4. 西欧的封建社会5. 封建王国的兴起和发展的影响第四单元:遭受外族侵袭的中国1. 波斯帝国与大秦帝国的崛起2. 元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3. 元代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4. 忽必烈与元代对汉文化的掠夺与吸收5. 蒙古族与汉族的融合第五单元: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更替1. 中国封建王朝更替的历史规律2. 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动荡3. 隋唐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经济发展4. 宋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经济状况5. 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状况第六单元:阳明心学与朱元璋的治国理政1. 阳明心学的主要观点2. 朱元璋的出身和农民起义3. 朱元璋的建国功绩4. 朱元璋的政治思想和具体措施5. 朱元璋的著作和教育事业第七单元:西域文化的影响1. 丝绸之路的由来和作用2.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互鉴3. 文献学在我国的发展4. 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5. 土木之变发生前后的政治局势第八单元:宋代中国的政治变革1. 宋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的内容2. 宋代中国的政治变革的历史意义3. 文化变革的内容4. 文化变革的历史意义5. 经济变革的内容6. 经济变革的历史意义第九单元:明代中国的社会变革1. 清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 清代中国的政权构造3. 清代中国的政治变革4. 清代中国的经济发展5. 清代中国的文化变革第十单元:文明的交流与互鉴1. 文明的交流与互鉴的基本规律2.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传播3.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影响4.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影响的历史地位5. 中国古代文明的对外影响的现实意义第十一单元:中国文化的辉煌成就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2. 中国古代的医药文化成就3. 中国古代的艺术成就4. 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5.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成就以上是七年级下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总字数超过6000字。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12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1-12课)

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的统一1、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为隋文帝(他在巩固政权的措施,政治上:开设了三省六部制,经济上:推行均田制,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隋文帝治理期间国家统一,政治清明,经济发展,被称为开皇之治)。

, 2、589 年,隋朝灭掉陈统一南北,结束了自西晋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局面。

3、隋炀帝(杨广)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沟通五大水系(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水、长江、钱塘江。

8、开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9、618 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10、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

第二课贞观之治唐太宗在位期间,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的基础11、唐太宗的统治措施:(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2)经济上:继续推行均田制,奖励垦荒,轻徭薄赋。

(3)民族关系上: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周边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4)用人方面:重用贤才【"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虚心纳谏(前后进谏200多次,是著名的谏臣魏征)。

12、什么叫“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时期,国家统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逐步加强,出现了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景象。

史称“贞观之治”。

13、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初,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以逻些(今拉萨)为都城,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历史意义: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密切了汉藏两族的关系。

第三课盛唐气象15、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七下1-11课提纲

七下1-11课提纲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

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史称“开皇之治”2、605年隋炀帝开通隋朝大运河,开通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

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作用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3、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

隋炀帝的暴政导致农民起义,在江都被杀,618年隋朝灭亡。

4、隋的统一,结束了我国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5、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推动了教育的发展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6大运河的开通对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

注重发展生产,加大改革力度,注重减轻百姓负担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1}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2}广纳贤才,知人善任{3}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3、任用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房谋杜断“贞观之治”的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加强。

武则天:唯一的女皇帝,国号周创立殿试制度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重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唐玄宗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4如何评价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对你有什么启示?{1}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

{2}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要注意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统治者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5你怎样评价武则天?答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开创殿试制度,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初一历史下册提纲

初一历史下册提纲
暴力冲突——1、戚继光抗倭
(1)时间:明朝中后期(2)胜利:台州大捷(3)意义:是一场反侵略战争,戚继光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
2、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553年)
民族关系
唐太宗
民族政策:开明(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文成公主入藏(人物: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作用: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经济发展
唐朝
农业:生产工具——曲辕犁、筒车
手工业:①纺织业——蜀锦最为精美
②陶瓷——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商业:国际性都市——长安
文学:唐朝是诗歌创造的黄金时期
①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②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
③画家:阎立本、吴道子
宋朝
农业:①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
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苏常熟,天下足)
手工业:
⑴制瓷业——①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的瓷器具有美感
②北宋江西景德镇发展为瓷都
⑵造船业——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世界领
商业:⑴最大的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
⑵城市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出现草市
⑶广州、泉州市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设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事务
②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3、元朝疆域:①范围: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②地位:元朝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4、元朝时期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5、政治制度: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⑴在中央——设中书省(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军事)、御史台(掌管监察)
⑷北宋前期,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改变女真旧俗? 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机构;积极恢 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发 展;学习汉人生活习俗。 • 15、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原因是什么? 社会的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 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生 产工具和技术;政府注意农业生产,重视 兴修水利。
• 5、武则天的统治:首先,在打击大官僚贵族集团 的基础上,发展了唐朝的中央集权。(重用酷吏, 实行恐怖政策,屠杀和镇压保守落后的官僚贵族 分子。将唐初的《氏族志》修改为《姓氏录》。 进一步发展科举制。)其次,重视农业生产,减 轻百姓负担。再次,设北庭都护府,巩固和开拓 边疆。 • 6、科举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 科举制常设的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两科。明经主要 考察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包括策问, 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 力。
• 7、唐朝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实行科举制,便于在社会 范围内选拔人才,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士子可以 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国家机构的办事效率, 他们推动一系列改革,开创出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关 系的崭新局面,赋予社会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 8、唐太宗为什么能得少数民族的拥戴? • 唐太宗改变了“贵中华,贱夷狄”的观念,力求平等对待 少数民族;尊重少数民族的民族习惯和生活方式;任用少 数民族人为官,对其首领优礼相待;唐太宗待人宽厚仁慈 等,所以他赢得了少数民族的拥戴。
七下历史复习题
1-11课
• 1、隋统一的条件?北方民族的大 融合,南方经济的发展;长期的分 裂割据,人民渴望统一;南方陈政 权统治的腐败;隋朝建建立后,励 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 事强大;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 2、隋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和条件: 自古以来,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 统一后,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和 交流需要加强;为了巩固统一成果, 必须加强对东北、东南地区的控制; 隋的富庶为大运河的开凿提供了坚 实的物质基础。
• 9、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 藏密切交往的基础;带去的、、、、、、,大大 促进了吐蕃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文成公主是一位 献身于汉藏两大民族友好团结伟大事业的优秀女 性,她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 10、说一说遣唐使是怎么回事?活动, 对日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是日本社会进步的使者。
• 3、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朝由于统治残暴 招致迅速败亡给唐初统治者特别是唐太宗以极大 的震撼,使他们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施德于民; 唐太宗从谏如流,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兢兢业 业。 • 4、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赋役制度方面的改革, 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和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 替服劳役;沿袭、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编纂了我 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法典《唐律疏义》。
• 11、赵州桥设计巧妙之处在哪里?采用了单孔石拱的设计 方案;平拱式既增加了桥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 畜通行,还节省了石料;两个敞肩式小拱,增强了桥的泄 洪能力,减轻了桥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观。 • 12、李白、杜甫诗歌创作的主要艺术特色是什么?李白 诗歌雄奇飘逸想象丰富,富了浪漫主义精神;杜甫的诗歌 沉郁顿挫,语言精练细腻,感情真挚动人,富有现实主义 精神。 • 13、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南侵有何意义?辽和西夏的南 侵是掠夺性战争,北宋军抗击是正义性的,维护了中原和 南方地区的相对稳定,有利到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 的发展。
• 16、比较隋唐与明清时期科举取士和不同,想想它发生了 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 善科举制度。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 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科举考试中常设和主要科 目有明经和进士。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 力。进士科包括策问,加试经史、杂文,后来杂文专考诗 赋。策问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 力。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 考者不能自由发挥。答题必须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 不得违背。这种考试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 力。 明清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是巩固独裁统治的手 段,是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
Thank y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