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论复习资料优选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画论复习资料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画论期末复习资料

一、选择填空:

1、左传中记载的“......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阐明了青铜器图文的社会作用,这是中国绘画理论中最早的功能说。

2、东晋杰出的画家、理论家顾恺之画论着作有三篇:《魏晋胜流赞》、《画云台山记》、《论画》,这是中国最早的专门画论。

3、宗炳在论山水画功能时,首先谈的就是“心悦之乐”。

4、明代王履提出了“庶兔马首之络”的绘画见解。

5、唐代着名美术理论家张彦远在其着作《历代名画记》中对谢赫的六法做了最早的解释,并对六法内容作了新的补充,即关于立意问题。

6、宗炳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第一篇正式的山水画论。

7、南宗画系的宗主是王维。

8、“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中黄家指的是黄荃。

9、赵孟頫“作画贵有古意”指绘画要取法魏晋。

10、继谢赫以后,南陈的姚最写了《续画品录》,提出了前人所未提出的“心师造化论”。

11、“自然、神、妙、精、谨细”五等评画标准的提出者是张彦远。

12、画家徐悲鸿主张作画要:“中西结合”,我们把他的理论称“中西绘画调和轮”。

13、在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的代表者是“四王”。

14、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提出绘画的功能论的主要内容是:“助人伦、成教化、怡悦性情。”

15、近代花鸟画家齐白石先生曾讲“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16、清初画坛四僧之一的石涛在创作中提出“我用我法”、“师古人之迹而不思故人之心,宜其不能一出头地也。”他的艺术主张大都收在其着作《苦瓜和尚话语录》中。

17、倪瓒绘画理论上主张“逸笔草草”以及写胸中之逸气。

18、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提出“作画大要,去邪、甜、俗、赖四字”。

19、畅神的山水画功能论是宗炳在多次游历名山大川后提出的。

20、郭熙提出的三远法是:平远、深远、高远。

21、“笔墨当随时代。”是清初四僧中石涛的艺术主张。

22、魏晋南北朝时代的王微的山水画着作是《叙画》。

23、“犬马最难,鬼魅最易”的绘画观点出自《韩非子》。

24、唐代画家在继承东晋以来的青绿山水画风格之外,又创造了水墨山水画,代表人物为王维、张璪。

25、以四王为代表的绘画仿古思想,成为清初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正统艺术观。

26、南北宗论中北宗的宗主是李思训。

27、《图画见闻录》的作者是北宋的理论家郭若虚。

28、顾恺之在论画中提到,“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的美学思想。

29、传为王维的《山水论》中说:“远水无波,高于云齐。”

30、荆浩在其山水画论中提出用笔有四势,筋、肉、骨、势。

31、艺术的功能,详细些可分为17种,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类。即: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在中国画论中均有描述。

32、谢赫的《古画品录》是中国第一篇系统的绘画品评专着。

33、南朝宗炳的《画山水序》属于关于画理的理论着作。

34、郭熙的《林泉高致》对于山水画的营造提出了“远望以取其势,近看似取其质。”的原则,及其三远法的观察与表现方法。

35、孔子的绘事后素是借以纺织物的加工过程中丹青与素地的关系,来宣扬儒家的文质统一的思想。

36、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中讨论了画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画山水须明分合的画理,同时梳理了文人画的历史,提出了南北宗论。

二、名词解释:

37、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答:这句话出自唐朝画家张璪,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名句。简单来说“造化”是大自然,“心源”指的是内心的感悟,意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再结合自身的感悟,这样才可以创造出好的作品。

38、荆浩的“二病说”。

答:荆浩在《笔法记》中提出二病分为有形之病和无形之病,有形之病指画面上的安排布置失宜,或形象不准,或时节不当,或结构欠妥,这类毛病是可以发现,可以改正的。至于无形之病,关涉到气韵调丧寓于物象而又无形,当然是无法涂改的。

39、澄怀味象。

答:“澄怀”是对审美主体的澄清胸怀,涤除俗念,陶冶情操,“味象”之味,即体味、品味、玩味,也即体验;“象”指客体物象,审美对象。所谓的“澄怀味象”,就是审美主体以清澄纯净、无欲无求的情怀,在非功利,超理智的审美心态中,品味,体验,感悟审美对象内部深层次的情趣意蕴。

40、以形写神。

答:东晋顾恺之的重要理论之一,以形写神指画家反映现实生活时,不仅应追求外在的逼真,还应追求内在精神的酷似,神以形为依据。以形写神理论是对古今中外绘画艺术的精神概况,它与传神写照共同展现了绘画的本质。

41、迁想妙得。

答:指顾恺之提出的作画构思活动,是画家把握生活的又一种艺术形式。“迁想”指的是由此一物象联想到另一物象,又指画家将自己独有的思想情感“迁入”对象之中与物象融合。“妙得”是说通过画家深刻的认识,充沛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在作品里表现出独创性和典型性。

42、解衣盘礴。

答:庄子的“解衣盘礴”,借一位进入忘我创作境界的画吏的故事,体现了这种不受世俗束缚的思想,正是艺术家在创作时应该具有的精神。

43、笔墨当随时代。

答:语出自石涛《大涤子题画诗跋》。傅抱石说:思想变了,笔墨就不得不变。笔墨不仅仅是对画家生活,情感的反映,也是对时代精神的反映,时代变化了,思想也变了,笔墨就应反映新的时代,歌颂新的时代

精神和生活。

三、论述题:

44、历史上五次对中国绘画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及代表人物?

答:东晋顾恺之的“传神论”的提出,使中国画进入自觉地境界。汉代以前,中国绘画艺术都是不自觉地,都是功利与政治的附庸。“传神论”的提出,让大家知道绘画可以以传神为手段,是绘画本身具有美的价值而成为美的对象。

宗炳的《画山水论》,谈山水画的“道”和“理”,谈“卧游”、“畅神”,谈“远”、“澄怀味象”等,他把山水画和“道”联系起来了。宗炳之后,中国绘画则处处求与道契合。

宋代的文人画论。苏轼的“士人之画”、“萧散简远”、“简古”、“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等。欧阳修主张“萧条淡泊”、“闲和严静趣远”。米芾主张“高古”、“平淡天真”。晁补之主张“遗物以观物”、“画写物外形”、“大小惟意,而不在形”。黄庭坚主张以禅论画。这些观点对中国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画由画家画为主一变而成了文人写意画为主,为此,唐朝那种气相庄严的绘画退居,而文人草草的绘画居为主流。

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和以禅论画。在宋代文人画的基础上,不但加强了“平淡”,进一步反对“刚硬”,使中国画走向“曲散”和“阴柔”,乃至导致“软、甜、赖、俗。”

徐悲鸿的“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之基础”论。这一观点的提出,在中国绘画史上产生了划时代的效果,以素描为基础,改变了以往以临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