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散射报告

合集下载

探究电磁波的衍射与散射实验

探究电磁波的衍射与散射实验

2
实验背景
电磁波的特性
电磁波是电磁场的一种 传播形式,可以在真空
中传播
电磁波的速度与光速相 同,约为3×10^8 m/s
电磁波的频率范围很 广,从低频的电磁波 到高频的γ射线都属
于电磁波
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成 反比,频率越高,波长
越短
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与 电场和磁场的方向有 关,可以在各个方向
上传播
实验步骤及操作流程
将衍射屏和散射屏放置在合 适的位置,确保电磁波能够 正常衍射和散射
调整电磁波发生器频率和功 率,使其符合实验要求
准备实验器材:电磁波发生 器、接收器、衍射屏、散射 屏等
启动电磁波发生器,观察并 记录衍射和散射现象
调整实验参数,如频率、功 率、衍射屏和散射屏的位置
等,重复实验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完成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与安全防范
实验前,确保所 有设备完好无损, 电源关闭
实验过程中,保 持实验室环境整 洁,避免杂物干 扰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及 时清理实验现场, 确保设备安全
注意实验过程中 的安全防护,避 免触电、烫伤等 意外发生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实验数据记录:详细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包括电磁波的频率、强 度、角度等
实验结论与误差分析
实验结果:衍射与 散射现象的观察与 测量
结论:衍射与散射 现象的规律和特点
误差分析:实验误 差的来源和影响因 素
改进措施:提高实 验精度和可靠性的 方法和建议
6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总结与收获
实验目的:验证电磁波的衍射与散射现象 实验方法:使用激光器和光栅进行实验 实验结果:观察到明显的衍射与散射现象 实验收获:加深了对电磁波衍射与散射现象的理解,提高了实验操作技能。

电磁散射大作业

电磁散射大作业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课程大作业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0210**学号: 021012**姓名:张**电子邮件: 542******@日期: 2013 年 06 月成绩:指导教师:姜文F117A的电磁散射及隐身特性研究F117A是1981年美军的世界上首架真正意义上的隐身飞机,其显著的特点就是外形奇特,表面涂敷RCS吸波材料。

这些措施大大降低了散射中心强度,给雷达探测带来困难。

计算和分析F117A的电磁散射特性,了解其隐身性能,对于反隐身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主要从隐身飞机的外形,高低频,双基地等方向研究F117A的电磁散射特性及隐身特性。

(文中出现的数据均来自于参考文献,笔者暂时没有对F117A隐形飞机的散射特性进行实验)一、F117A外形散射特性F117A的显著特点是外形上的与众不同,如图1,图二所示。

为达到隐身的目的,F117A主要采用的设计有:图1 F117A结构三视图总体设计上,该机采用多面体结构,整机呈楔状,由多个小平面拼合而成,就连机翼及尾翼的翼型轮廓也是由几条折线构成的多边形,没有考虑到亚高声速的气动要求。

在电磁波照射下,平面的回波波峰比曲面的回波波峰窄得多,更便于利用表面的倾斜将回波波峰偏转到雷达接收不到的方向上。

●F117A翼身融为一体,采用大后掠机翼(前缘后掠角达66.5度)使主要回波避开雷达探测区;用v型尾翼代替常见的直立式立尾及水平尾翼,以消除角反射器效应。

●采用背负式进气道,用机翼遮挡仰视雷达的入射波,同时把进气口斜置,罩以网眼尺寸为1.9 3.8⨯)的屏蔽cm cm⨯ (在速度方向投影为1.5 1.5cm cm格栅,使波长10cm以上的入射波无法进入进气道而被偏转反射。

●舱罩的外形设计成与机身一致的多面体形状,并在5块平板形风挡玻璃上镀上可屏蔽雷达波的金属膜。

●消外挂物及外露挂架,将全部可投放或可发射武器及其挂架均安置在机身或机翼内的专门武器舱中。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课程报告9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课程报告9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课程大作业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电子邮件:日期:成绩:指导教师:飞机隐身的措施手段隐身技术作为一门尖端的综合军事技术,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是随着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和雷达探测设备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是现代军事上隐蔽自己,避免被敌人发现,借以增强突击能力或保护自身的重要手段。

雷达和通信设备工作时会发出电磁波,表面会反射电磁波,运转中的发动机和其他发热部件会辐射红外线,以及飞机会反射照射向它的电磁波,这样,就使武器装备与它所处;的背景形成鲜明对比,容易被敌人发现。

通过多种途径,设法尽可能减弱自身的特征信号,降低对外来电磁波、光波和红外线反射,达到与它所外的背景难以区分,从而把自已隐蔽起来,这就是电磁隐身技术。

从1936年荷兰飞利浦实验室研究并取得法国专利的第--批电磁波吸收材料算起,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

飞机的隐身主要是为了提高武器的生存和防御能力而制作的,它在军事战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现在的信息化时代,该项技术更是得到很多军事机构的青睐。

它作为提高武器系统生存、突防以及纵深打击能力的有效手段,已经成为集陆、海、空、天、电、磁六维一体的立体化现代战争中最为重要、最为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手段,并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一、隐身飞机的发展国外隐身技术的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起源于德国,发展于美国,并扩展到英国、法国、俄罗斯及日本等发达国家。

迄今为止,美国已研制出10余种准隐身飞机、8种隐身飞机、12种无人驾驶隐身飞机、7种准隐身垂直、短距离起落飞机,其中F- 117A隐身战斗机、B-2A隐身轰炸机和F- 22先进战术隐身战斗机是隐身飞机家族中的杰出代表,它们均采用了不尽相同的隐身技术,代表了飞机隐身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

目前美国的隐身飞机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俄、德、法、英、瑞典、加拿大和日本等国家对隐身飞机的研究也在迅速发展中。

现役隐身“飞机中,只有F-117A和B-2A经过战争的检验,它们被证明是技术性能卓越、作战功能强大、具有超级突防能力的作战飞机。

不同材料对电磁辐射的散射能力实验报告

不同材料对电磁辐射的散射能力实验报告

不同材料对电磁辐射的散射能力实验报告引言:电磁辐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自然现象,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不可避免地接触到各种电磁波。

了解不同材料对电磁辐射的散射能力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材料对电磁辐射的散射能力的差异,并为电磁辐射的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电磁波源、样品架和电磁波检测仪。

首先,我们准备了由金属、塑料和木材制成的不同材料样品,确保它们大小、形状的一致性,并保证材料表面的平整度。

在进行实验前,我们将电磁波源的频率和功率调整到固定的数值。

然后,将待测样品架设在电磁波源与检测仪之间,使其垂直于电磁辐射的传播方向。

通过调节检测仪的位置和角度,使其能够精确地测量到样品上所散射的辐射能量。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绘制了不同材料样品对应的电磁辐射强度与散射角度之间的关系曲线。

我们观察到金属材料对电磁辐射的散射能力最强,而木材的散射能力最弱。

塑料材料的散射能力介于金属和木材之间。

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材料的散射能力与其原子结构和导电性质密切相关。

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质,其自由电子能够迅速吸收并重新辐射电磁辐射能量,从而导致较高的散射能力。

木材则由于原子结构中缺乏自由电子而呈现出较弱的散射能力。

塑料材料的导电性质较差,导致其散射能力位于金属和木材之间。

结论: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材料对电磁辐射的散射能力,揭示了材料性质与散射能力之间的紧密关联。

实验结果表明,材料的导电性质和原子结构是影响散射能力的重要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材料的散射能力设计电磁辐射防护措施。

对于需要阻隔电磁辐射的区域,可以选择具有较强散射能力的金属材料来建造,以实现辐射的有效散射和减弱。

对于对电磁辐射敏感的设备和人员,可以选择较弱散射能力的材料来设计保护屏障。

然而,本实验还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我们只研究了金属、塑料和木材这三种常见材料,未考虑其他材料对散射能力的影响。

其次,实验结果仅限于特定的频率和功率条件下,无法完全代表所有情况。

电磁辐射的传播与散射现象分析

电磁辐射的传播与散射现象分析

电磁辐射的传播与散射现象分析电磁辐射是一种能量形式,其在空间中的传播和散射是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本文将对电磁辐射的传播与散射现象进行分析,以增进对其影响及应对措施的了解。

第一部分:电磁辐射的特性电磁辐射包括电磁波和光线,它们在自由空间中以光速传播。

电磁波由电场和磁场相互垂直且相互作用组成,其特性由频率和波长确定。

而光线是可见光的形式,其频率介于紫外线和红外线之间。

第二部分:电磁辐射的传播电磁辐射的传播主要通过空间中的电磁场传输,其中电场和磁场以垂直相互作用形式传播。

电磁辐射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电导率和磁导率。

在真空中,电磁辐射的速度为光速,而在介质中则会减速。

不同频率的电磁辐射在传播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对于较低频率的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在传播过程中会遇到障碍物,如建筑物和山脉,这些障碍物会引起衍射现象,使得电磁波在障碍物后方产生弯曲。

而较高频率的电磁辐射,如微波和红外线,则更容易被障碍物吸收。

第三部分:电磁辐射的散射除了传播,电磁辐射还会经历散射现象。

散射是指当电磁波遇到物体时,由于物体的尺寸远大于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会被物体表面碰撞而改变传播方向。

散射可以分为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两种形式。

对于弹性散射,散射后的电磁波的能量、频率和速度不发生变化。

一个常见的例子是光线在空气中遇到尘埃或水滴,导致光线的散射现象。

而非弹性散射则指电磁波与物体发生相互作用后,能量、频率和速度发生变化。

这种散射现象在光学和光谱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第四部分:电磁辐射的防护与减少电磁辐射给人体健康带来一定的潜在风险,因此对电磁辐射的防护与减少显得要尤其重要。

防护与减少电磁辐射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使用屏蔽材料、加装隔离设备和合理使用电子设备等。

屏蔽材料是常用的电磁辐射防护方法之一,它可以将电磁波的传播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减少对人体的影响。

隔离设备则通过创造封闭空间来阻止电磁波的传播,采用波导和屏蔽室等技术实现。

此外,合理使用电子设备也是减少电磁辐射的一种方法,如减少使用微波炉和手机等产生较高频率辐射的设备。

电光源玻璃外壳玻璃零件的电磁散射性能分析

电光源玻璃外壳玻璃零件的电磁散射性能分析

电光源玻璃外壳玻璃零件的电磁散射性能分析电光源玻璃外壳是一种经常应用于电子元器件中的外壳材料,其在电磁波传输中的散射性能对于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电光源玻璃外壳中的玻璃零件的电磁散射性能进行分析。

1. 引言如今,随着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对于电磁波的控制和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电光源玻璃外壳作为一种普遍应用于电子元器件中的外壳材料,其电磁散射性能对于设备的质量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电光源玻璃外壳中玻璃零件的电磁散射性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 电磁散射性能分析方法为了分析电光源玻璃外壳中玻璃零件的电磁散射性能,我们需要采用一些合适的方法和工具进行研究。

常见的电磁散射性能分析方法包括有限元方法(FEM)、有限差分时间域方法(FDTD)和有限差分频域方法(FDFD)等。

这些方法在对电磁波的传播和散射进行模拟和计算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电磁散射性能的影响因素电磁散射性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材料特性、几何结构和电磁波频率等。

首先,电光源玻璃外壳中玻璃零件的材料特性是决定散射性能的重要因素。

不同材料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对电磁波的散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

其次,几何结构也会对散射性能产生显著的影响。

玻璃零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粗糙度等因素都会改变其对电磁波的散射特性。

最后,电磁波的频率也会对散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不同频率下的电磁波与玻璃零件的相互作用会导致不同的散射效果。

4. 实验设计与结果分析为了研究电光源玻璃外壳中玻璃零件的电磁散射性能,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的实验。

首先,我们选取了不同的电光源玻璃外壳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材料特性测试。

然后,我们使用有限元方法对这些样品的电磁散射性能进行了模拟和计算。

通过修改样品的几何结构和电磁波频率,我们观察和比较了不同条件下的散射效果。

最后,我们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对电光源玻璃外壳中玻璃零件的电磁散射性能进行了总结和评价。

5. 结论通过对电光源玻璃外壳中玻璃零件的电磁散射性能的分析,我们发现材料特性、几何结构和电磁波频率等因素对散射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二维左手介质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维左手介质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二维左手介质电磁散射特性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电磁散射是指电磁波在遇到不同介质时发生折射、反射、透射等现象,这种现象被广泛应用在雷达、通信、遥感等领域中。

而介质对电磁波的散射特性是影响电磁波传播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研究介质对电磁波的散射特性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维左手介质是一种特殊的介质,其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取负值,并且在电磁波传播中会出现其它介质所没有的现象。

因此,研究二维左手介质对电磁波的散射特性,不仅能够增进我们对电磁波与介质相互作用的理解,而且可应用于设计新的宽带天线、太赫兹波器件等。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计划在分析二维左手介质电磁散射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以下问题:1.二维左手介质在电磁波作用下的反射、折射、透射及散射特性。

2.不同材料参数和结构对二维左手介质散射特性的影响。

3.设计适用于二维左手介质散射的电磁学模型,并进行仿真与实验验证。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理论分析:通过建立二维左手介质散射的数学模型,分析电磁波在二维左手介质中的传输规律以及与其它介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数值模拟:使用有限元方法或有限差分法,对二维左手介质电磁散射问题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其散射特性。

3.实验验证:基于设计的电磁学模型,构建实验平台进行样品制备及电磁散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探究二维左手介质的电磁散射特性,为研发新型电磁波器件提供理论支持和数值计算方法,同时也为实际应用提供了参考。

预期成果:1.在数值仿真和实验验证方面得到可靠的二维左手介质电磁散射特性数据。

2.提出一种适用于二维左手介质散射的电磁学模型,为分析、计算和预测电磁波在二维左手介质中的传输提供更加准确的方法。

3.为设计新型宽带天线、太赫兹波器件等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指导。

五、研究进度计划本研究计划共分为三个阶段:阶段一:对二维左手介质电磁散射的理论模型建立和数学分析,以及仿真模型的构建,预计耗时3个月。

平衡流场的再入飞行器电磁散射特性分析报告

平衡流场的再入飞行器电磁散射特性分析报告

平衡流场的再入飞行器电磁散射特性分析当具有极高速度(如10 个马赫数以上)的飞行器再入大气层时, 由于目标与空气摩擦将产生高达几千摄氏度的气动热, 使周围的气体发生电离,导致飞行器附近空气呈离子状态存在, 形成等离子体鞘套和冗长的等离子尾流。

尽管作为一种色散介质的等离子体具有“通高频、阻低频”的特性, 即大于等离子体频率的电磁波可以在等离子体中传播, 而小于等离子体频率的电磁波被等离子体反射, 但对再入飞行器来说, 不同的再入速度对等离子体尾流会产生何种影响, 等离子体尾流的电子密度会达到何种量级, 高电子密度的等离子体尾流对低频电磁波能否表现出强散射特性,从而有利于雷达的探测与识别, 这些都是研究再入飞行器电磁散射特性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早在20世纪60 年代初国外就已开展了与等离子体尾流相关的研究,鉴于等离子体尾流情况复杂。

在理论研究方面, 有用Born 近似方法计算等离子体尾流的电磁散射特性, 建立了再入尾流散射的畸变波Born 近似模型。

21世纪初期,国学者也基于Born 近似方法开展了大量有关再入段等离子体尾流散射特性的研究, 但由于Born 近似方法更适合于计算亚密(等离子体频率小于雷达波工作频率)状态下等离子体与雷达波的相互作用。

因此,研究的频段主要集中在L和S波段。

近年来, 也有一些国外学者利用电磁场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等离子体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电磁特性, 但利用该方法研究再入飞行器等离子体尾流低频电磁散射特性的论文却鲜见发表。

因此, 本文根据再入飞行器的物理现象, 将平衡流场的计算方法与电磁散射数值计算方法相结合,用于再入飞行器低频电磁散射问题的分析。

首 先借助真实气体效应情况下等离子体流场计算方法,获得锥球形目标 再入时接近于真实尾流的非均匀等离子体分布,然后利用移位算子时 域有限差分法(finite differenee time domain FDTD) 计算和分析 锥球形目标以零攻角再入时的低频电磁散射特性 ,最后给出了一些有 价值的结论。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课程报告2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课程报告2

电磁散射与隐身技术导论课程大作业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学号:姓名:电子邮件:日期:成绩:指导教师:现代飞机中的隐身技术玩过红色警戒的同学应该都知道战争的防空导弹,黑鹰战斗机,伞兵,天启坦克这些词语,在游戏中,重要的抗衡因素就是侦查与突袭,而在现代战争中,侦查与反侦察往往决定着行动和对决的成败。

在雷达出现之前,防御方缺乏有效的对空预警手段,空袭飞机的日子是比较好过的,以至有轰炸机是拦不住的说法。

雷达技术成熟以后,防空战斗机可以提前调集到关键方向,地面防空力量也有了充分的准备时间,突防飞机的生意就不那么好做了。

进攻方的对策,不外乎两条,一是提高飞机飞行性能(速度,高度),让你的防空火力够不着,二是想办法降低对空雷达的效能。

二战时著名的“蚊”式多用途战斗机,飞得又高又快,木结构的机身雷达反射水平又低,所以损失率相当低。

战后各国不约而同采用了一号方案。

这并不奇怪,因为喷气式飞机的出现使得飞机的飞行性能大幅度提升,可以使对手的防空体系短时间内失去效能。

从这个角度看问题,就容易理解喷气时代前二十年对高空高速的疯狂追逐了。

高空高速会降低投弹精度,但那时候大家想的都是大打,早打,打核战争,投弹精度没几个人在乎。

一号方案发展到极致的产物,就是著名的SR-71和XB-70,巡航速度达到三倍音速的怪物级飞机。

它们的速度和高度性能至今还是实用的有人驾驶飞机未能逾越的高峰。

但是靠飞行性能混饭吃的做法到这些怪兽这儿到头了。

局部战争的实践证明大多数情况下作战飞机的飞行速度不会超过音速,飞行高度不会高过民航机。

这也难怪,常规战争要求大量的弹药投放,为核武器设计的弹仓根本不够用,作战飞机被迫携带外挂武器,大大小小好似葡萄串,速度高度能上得去才怪。

相应的,两倍音速的飞机经常无法避免与高亚音速战斗机交手。

对高速性能的追逐造成了中低速机动性的不足,导致第二代超音速战斗机空战战绩不佳。

同样令人头疼的,是地对空导弹的日趋完善。

旋转对称体的电磁散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旋转对称体的电磁散射研究的开题报告

旋转对称体的电磁散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电磁散射技术是一种非破坏性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在材料科学中,电磁散射技术可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旋转对称体是一类特殊的物体,它们具有旋转对称性,即绕某个轴旋转毫不改变其外观。

其电磁散射特性与一般非对称体不同,因此值得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究旋转对称体的电磁散射规律,建立数学模型及仿真模拟方法,并探讨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旋转对称体的电磁散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人们对对称体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有助于优化电磁散射技术应用于材料科学领域中的探测和分析方法,提高散射测试的准确性和效率。

三、研究内容1、旋转对称体的电磁学基础理论概述2、旋转对称体电磁散射数学模型的建立及分析3、旋转对称体的电磁散射仿真模拟研究4、旋转对称体电磁散射实验研究与数据分析5、旋转对称体电磁散射应用研究四、研究方法1、理论推导与分析2、数学建模3、计算机仿真4、实验研究五、预期结果1、建立旋转对称体的电磁散射理论模型,并对其进行分析和优化;2、开发旋转对称体电磁散射的仿真模拟软件工具,并进行仿真研究;3、通过实验研究,验证理论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探讨旋转对称体电磁散射在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

六、研究进度本研究计划历时两年,第一年主要进行旋转对称体电磁散射理论模型的建立和分析;第二年主要开展仿真模拟研究和实验验证,并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应用探讨。

七、参考文献1. Goodman, J. W., & Lambert, M. A. (2017). Fourier optics (Vol.2). Roberts and Company Publishers.2. Jackson, J. D. (1999). 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 (3rd ed.). Wiley.3. Zeng, X., Xu, Q., & Song, Y. (2017). A numerical solution for the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rom rotationally symmetric bodies. IEEE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s, RF and Microwaves in Medicine and Biology, 1(2), 75-82.4. Wu, Q. X., & Xie, Y. Z. (2019). Numerical study of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rom rotationally symmetric bodies at nanoscale with high-order spectral methods.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37(18), 4565-4573.。

电磁散射实验报告

电磁散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电磁散射的基本原理和规律;2. 掌握电磁散射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3. 通过实验验证电磁散射理论,加深对电磁波传播特性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电磁散射是指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时,部分电磁波能量被物体吸收、反射、折射或散射的现象。

根据散射体的不同,电磁散射可分为自由空间散射和介质散射。

本实验主要研究自由空间散射现象。

自由空间散射的散射截面与散射体的形状、尺寸和电磁波的频率等因素有关。

当散射体尺寸远小于电磁波的波长时,散射现象可近似为衍射;当散射体尺寸与电磁波波长相当或更大时,散射现象可近似为几何光学散射。

本实验采用菲涅耳近似方法,将散射问题简化为二维问题,通过模拟散射体对电磁波的散射效果,研究散射截面与散射体参数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电磁波发射源:用于产生特定频率的电磁波;2. 电磁波接收器:用于接收散射后的电磁波;3. 计算机及软件:用于处理实验数据,绘制散射截面曲线;4. 实验平台:用于搭建散射实验系统。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准备:搭建实验平台,连接电磁波发射源、接收器和计算机;2. 实验参数设置:根据实验要求设置电磁波的频率、散射体的形状、尺寸等参数;3. 实验数据采集:启动实验系统,调整实验参数,记录散射后的电磁波强度;4. 数据处理:将采集到的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5. 结果分析:绘制散射截面曲线,分析散射截面与散射体参数之间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采集:本实验采集了不同散射体形状、尺寸和电磁波频率下的散射截面数据;2.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导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得到散射截面曲线;3. 结果分析:(1)散射截面随散射体尺寸的变化:当散射体尺寸远小于电磁波波长时,散射截面随着散射体尺寸的增大而增大;当散射体尺寸与电磁波波长相当或更大时,散射截面趋于饱和,变化不大;(2)散射截面随电磁波频率的变化:散射截面随着电磁波频率的增大而增大;(3)散射截面随散射体形状的变化:散射体形状对散射截面有一定影响,具体关系需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

散射理论的研究报告

散射理论的研究报告

散射理论的研究报告摘要:散射理论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涉及到电磁波、粒子、声波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散射现象。

本研究报告综述了散射理论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以及应用领域,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1. 引言散射理论是研究电磁波、粒子和声波等在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散射现象的理论框架。

散射现象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工程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2. 散射理论的发展历程散射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经典物理学时期。

当时,物理学家开始研究光在透明介质中的散射现象,并提出了经典的散射理论。

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散射理论逐渐与量子力学相结合,形成了现代散射理论。

3. 散射理论的基本原理散射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散射截面、散射振幅、相移等。

散射截面是描述散射粒子被散射体表面击中的概率,是散射过程中的重要物理量。

散射振幅则描述了散射粒子的波函数在散射体表面上的变化。

相移是散射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散射波相对于入射波的相位差。

4. 散射理论的应用领域散射理论在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物理学中,散射理论被用于研究粒子物理、核物理等领域。

在化学中,散射理论被用于研究分子结构、化学反应等。

在材料科学中,散射理论被用于研究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5. 散射理论的未来研究方向未来的散射理论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发展更加精确的散射理论模型,以应对复杂的散射系统;其次,研究散射理论与量子力学、统计物理等领域的交叉问题;最后,探索新的散射理论应用领域,如生物医学、光学通信等。

结论:散射理论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散射理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可以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未来的研究应该注重发展更加精确的散射理论模型,并探索新的应用领域,以推动散射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卢瑟福_散射实验报告

卢瑟福_散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汤姆孙原子模型的正确性;2. 探究原子内部结构,寻找原子核的位置;3. 通过实验结果,推导出原子核的半径和电荷分布。

二、实验原理卢瑟福散射实验是利用α粒子轰击金箔,观察α粒子在穿过金箔后的散射情况,以此来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根据经典电磁学理论,α粒子在穿过金箔时,会发生库仑散射,散射角度与金箔原子核的电荷量和距离有关。

通过实验测量散射角度和散射强度,可以推导出原子核的位置、半径和电荷分布。

三、实验器材1. α粒子源:用于产生α粒子束;2. 金箔:用于实验,厚度约为0.01微米;3. 电磁场发生器:用于产生磁场,使α粒子束发生偏转;4. 观察屏:用于观察α粒子散射后的轨迹;5.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散射数据;6. 计算机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将α粒子源、金箔、电磁场发生器、观察屏和计算机软件连接好;2. 打开α粒子源,调节α粒子束的强度和方向;3. 调节电磁场发生器的磁场强度,使α粒子束发生偏转;4. 观察α粒子散射后的轨迹,记录散射角度和散射强度;5. 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推导出原子核的位置、半径和电荷分布。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数据:(1)α粒子束穿过金箔后的散射角度分布;(2)α粒子束穿过金箔后的散射强度分布。

2. 分析:(1)根据散射角度分布,可以发现大部分α粒子几乎沿原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大部分空间是空的;(2)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说明原子内部存在一个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正电荷集中区域,即原子核;(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原子核的电荷量较大,且与α粒子的碰撞过程中,α粒子损失了大部分能量。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以推导出以下结论:1.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一个质量较大、体积较小的正电荷集中区域(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2. 原子核的半径:根据散射角度分布,可以推导出原子核的半径约为10^-15米;3. 原子核的电荷分布:根据散射强度分布,可以推导出原子核的电荷分布近似为一个点电荷。

卢瑟福散射实验报告

卢瑟福散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卢瑟福散射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2. 掌握实验仪器和实验步骤;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验证卢瑟福散射实验的结论,即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二、实验原理卢瑟福散射实验是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在1909年设计的一种实验,旨在验证原子结构的模型。

实验中,卢瑟福使用了一束α粒子轰击薄金属箔,通过观察α粒子的散射情况,推断出原子具有核式结构。

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当α粒子与原子核发生碰撞时,会发生库仑散射。

根据库仑定律,散射角θ与入射角φ、α粒子的能量E和原子核的电荷量q有关。

实验中,通过改变入射角和α粒子的能量,可以观察不同角度下的散射情况,从而验证原子核的存在。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α粒子源、金箔、显微镜、计数器、实验装置等;2. 实验材料:α粒子源、金箔、实验装置等。

四、实验步骤1. 将α粒子源与金箔固定在实验装置上;2. 将实验装置放入真空容器中,确保容器内无空气;3. 打开α粒子源,调整入射角φ,观察散射情况;4. 记录不同入射角下的散射数据,包括散射角度、散射强度等;5. 改变α粒子的能量E,重复步骤3和4;6.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验证卢瑟福散射实验的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α粒子穿过金箔,未发生偏转,表明原子内部存在较大的空间;2. 部分α粒子发生散射,且散射角度较小,表明原子内部存在微粒;3. 极少数α粒子发生大角度散射,甚至反弹回来,表明原子内部存在质量较大、带正电的微粒,即原子核。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原子具有核式结构,即原子由一个重而带正电的核心和围绕其周围的带负电子的电子云组成;2. 原子核的存在是导致α粒子散射的主要原因;3. 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量远大于电子,因此α粒子在碰撞过程中主要受到原子核的影响。

六、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α粒子的能量和入射角对散射结果有较大影响。

能量越高、入射角越小,散射角度越小;2. 实验过程中,实验装置的真空度对实验结果有一定影响。

粗糙海面目标电磁散射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粗糙海面目标电磁散射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粗糙海面目标电磁散射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粗糙海面目标电磁散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涉及海面的物理特性、目标的形状和材料特性、电磁波的物理本质等多种因素。

目前,粗糙海面目标电磁散射的研究已经成为遥感领域和海洋工程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二、主要研究内容本研究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究:(一)粗糙海面的物理特性研究。

首先,我们需要识别出海面的粗糙度,然后根据粗糙度对海面的散射特性进行分析。

(二)目标形状和材料特性的分析。

同样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目标的形状和材料特性进行分析,例如目标表面的反射率,避免散射波与自身反射干扰。

(三)电磁波的物理本质研究。

电磁波在粗糙海面和目标表面的反射、散射和透射过程中的行为非常复杂,因此需要深入了解电磁波的物理本质,以便更好地理解散射现象的本质特性。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探究粗糙海面目标电磁散射的物理机制,为遥感领域和海洋工程等应用领域提供高效的散射模型,为海洋开发的相关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理论计算和仿真模拟相结合的方法。

具体来说,基于海面粗糙度和目标形状以及材料特性等因素,我们将使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对粗糙海面目标电磁散射现象进行模拟和分析,并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和数值算法,最终实现可视化和计算机辅助分析等工作。

五、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成果:(一)建立粗糙海面目标电磁散射的计算模型。

(二)探究粗糙海面目标电磁散射的物理机制,揭示了该现象的本质特性。

(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和应用思路,为海洋开发等领域的相关人员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六、研究难点本研究的主要难点在于海面的粗糙度、目标的形状和材料特性以及电磁波的物理特性等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因此需要建立高度精细的计算模型和数值算法,从而保证计算和模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另外,本研究涉及多学科交叉,需要各领域专家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配合。

七、研究进展目前,本研究已经完成海面粗糙度分析和目标形状和材料特性分析的理论模型建立工作,并正在进行模拟和计算分析的相关工作,预计在未来的数年内取得一系列重要和创新性成果。

电磁散射问题的自适应积分法及其预条件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磁散射问题的自适应积分法及其预条件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磁散射问题的自适应积分法及其预条件技术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电磁散射问题的自适应积分法及其预条件技术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电磁散射问题是电磁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广泛应用于雷达成像、天线设计等领域。

目前,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各种不同的数值方法来解决电磁散射问题,如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大多数存在着计算效率较低,精度不高,无法处理复杂结构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自适应积分法被提出并应用于电磁散射问题中。

自适应积分法具有高精度、高效率和能够处理复杂结构等优点。

预条件技术是用于加速迭代收敛过程的一种技术,其应用可以大大缩短求解时间。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电磁散射问题的自适应积分法及其预条件技术,以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以及实现对于复杂结构的处理。

二、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1.电磁散射问题的自适应积分法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适用于散射问题的方法,对自适应积分法进行研究。

我们将对电磁场方程进行求解,以获得对应的电磁场分布。

然后,我们将使用自适应积分法对求解过程进行优化。

具体来说,我们将采用以下步骤进行研究:(1)分析所研究问题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难点;(2)选择适当的网格划分方式,并建立数学模型和离散化方程;(3)优化自适应积分法求解过程,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4)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方法。

2.电磁散射问题的预条件技术研究在本研究中,我们将采用预条件技术来加速迭代收敛过程。

我们将研究如何选择合适的预条件算子,并使用该算子加速求解过程。

具体的研究步骤如下:(1)研究不同的预条件算子及其适用范围;(2)探究如何将预条件技术与自适应积分法相结合,并提高计算效率和精度;(3)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方法。

3.技术路线研究整体技术路线如下:(1)了解电磁散射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法方法,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2)分析电磁散射问题的特点与存在问题,选择自适应积分法和预条件技术来解决这些问题;(3)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和离散化方程,从而实现自适应积分法的优化和预条件技术的应用;(4)开展数值模拟实验,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

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特性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雷达技术的不断发展,雷达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探测手段。

雷达技术在军事、民用、科研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雷达成像中,电磁波与目标交互后,反射、散射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对于雷达成像精度有着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特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用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特性,分析其影响因素,提高雷达成像精度,为雷达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三、研究内容1.分析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的物理机理和影响因素。

2.建立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

3.研究雷达成像中的滤波技术,提高雷达成像精度。

4.进行实验验证,对比不同因素对雷达成像精度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的物理机理和影响因素等关键信息。

2.数值模拟法:建立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分析不同因素对雷达成像精度的影响。

3.实验方法:通过实验验证,对比不同因素对雷达成像精度的影响。

同时,结合实验结果,对雷达成像精度的提高方法进行研究。

五、预期成果1.深入探究了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的物理机理和影响因素。

2.建立了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分析了不同因素对雷达成像精度的影响。

3.对雷达成像中的滤波技术进行了研究,提高了雷达成像精度。

4.研究结果为雷达技术在成像中的应用提供了支持。

六、研究进度安排阶段一:查阅文献,整理相关理论知识;阶段二:建立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模型,进行仿真实验;阶段三:研究雷达成像中的滤波技术,提高雷达成像精度;阶段四:进行实验验证,对比不同因素对雷达成像精度的影响;阶段五:整理研究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七、研究意义该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目标与地表环境复合电磁散射的特性进行深入探究,对于提高雷达成像精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电磁散射与电磁兼容分析中的高性能数值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磁散射与电磁兼容分析中的高性能数值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

电磁散射与电磁兼容分析中的高性能数值算法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与目的在当今高科技发展的社会中,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越来越普及。

但是,这些设备和系统本身也会产生电磁辐射和电磁敏感性,造成电磁干扰和兼容性问题。

因此,电磁散射与电磁兼容分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电磁散射和电磁兼容问题的研究需要利用数值算法进行分析和求解。

然而,传统的数值算法存在计算速度慢、内存占用高等问题,影响了算法的效率和应用范围。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高性能数值算法在电磁散射和电磁兼容分析中的应用,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针对电磁散射和电磁兼容问题中常见的数值求解方法,开展高性能数值算法的研究和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 电磁散射分析中的高性能数值算法研究首先,将重点研究电磁波在复杂场景下的传播和散射问题,探究高性能数值算法在求解电磁场的过程中如何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有限元方法、边界元法、矩量法等。

(2) 电磁兼容分析中的高性能数值算法研究其次,将重点研究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问题,包括电磁干扰源的分析、辐射和传输研究、电磁兼容性分析等。

同时,探究高性能数值算法在分析和解决这类问题时的应用,如有限差分法、时域有限元法、时域边界积分法等。

(3) 数值算法的实现和验证最后,将基于所研究的高性能数值算法,开展相应的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

通过对比分析传统算法和高性能算法之间的差异,验证高性能算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3. 研究意义(1) 高性能数值算法的研究为电磁散射和电磁兼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将有助于提高算法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2) 开发高性能数值算法有利于减少电子设备和通信系统中的电磁辐射和电磁干扰,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 本研究将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完成大规模模拟和数据处理,进一步推动计算科学和高性能计算的发展。

4. 研究计划(1) 第一年:研究电磁散射分析中的高性能数值算法,探究有限元方法和边界元法等算法的优化和改进。

非均匀粒子电磁散射Debye级数展开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非均匀粒子电磁散射Debye级数展开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非均匀粒子电磁散射Debye级数展开及应用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和意义:电磁散射是物理学中的基本问题之一,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中的表征和许多工业领域的应用等。

非均匀粒子电磁散射问题是电磁散射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非均匀粒子的定义是指在空间上具有变化的介电常数或磁导率,例如具有电介质或磁介质平面界面的非均匀粒子系统。

在非均匀粒子电磁散射的研究中,Debye级数展开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工具,可以描述非均匀介质中的散射现象,其应用范围广泛,例如材料科学中的雷达探测、星际物理中的尘埃散射等。

因此,研究非均匀粒子电磁散射Debye级数展开及其应用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际意义。

2.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首先探讨非均匀粒子系统的介电函数和磁导率的特征,以及其对电磁场的散射影响。

其次,介绍基于Debye级数展开的电场和磁场的表达式,分析其收敛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非均匀粒子电磁散射Debye级数展开的精度和适用范围,并比较其和其他数值方法的优缺点。

最后,采用所研究的Debye级数展开方法,应用于具体问题中,例如研究非均匀介质中电磁波的传播和散射等。

本研究将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MATLAB等软件工具实现相关计算。

理论分析部分包括电磁学基础知识、数学分析等内容,数值计算部分将重点探讨数值方法的具体实现过程。

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可深入研究非均匀粒子电磁散射Debye级数展开的原理和应用,为进一步探讨该领域的问题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3. 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预期将深入探究非均匀粒子电磁散射Debye级数展开及其应用问题,区分该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研究结果可为散射现象的表征和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更为精确的数值方法,也可为理论研究提供深入的基础支持。

本研究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天文学等领域的工程应用中,准确地描述散射现象是至关重要的,本研究对于提高这些领域中的应用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03 150
0
100 50
150
100 100 50 0 0 50
150
-5
-10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
注:本程序通过参考网络程序所写,仅做研究
HFSS仿真——金属球
XY Plot 1
-5.00
Curve Info
spher
ANSOFT
-10.00
dB(Mo... Setup2 : Sw eep Phi='0deg' T... dB(Mo... Setup2 : Sw eep Phi='10deg' T... dB(Mo... Setup2 : Sw eep Phi='20deg' T... dB(Mo... Setup2 : Sw eep Phi='30deg' T... dB(Mo... Setup2 : Sw eep Phi='40deg' T... dB(Mo... Setup2 : Sw eep Phi='50deg' T... dB(Mo... Setup2 : Sw eep Phi='60deg' T... dB(Mo...
利用物理光学法计算圆柱RCS得到近似解:
sin 2 (kH cos ) r sin 2 k cos 2
圆柱示意图
MATLAB仿真——点状物体

点状仿真主要为了说明RCS的 变化主要跟方位角、频率和物 体形状有关。
rcs 1
10
10
2* l

cos
0
5
-10
0
RCS in dBsm
2
典型模型介绍——椭圆球
几何算法的近似结果如下所示: 各参数示意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 2b 2 c 2 2 (a (sin )2 (cos )2 b 2 (sin )2 (sin )2 c 2 (cos )2 )2
典型模型介绍——圆柱体
几何光学法计算记过
r12 r22 8 [(cos ) 2 (r12 (cos ) 2 r22 (sin ) 2 ]1.5
sigmaperarea Setup2 : Sw eep
sigmaperarea
2.50
1.00 Phi='10deg' Theta='0deg'
sigmaperarea Setup2 : Sw eep Phi='20deg' Theta='0deg'
sigmaperarea
sigmaperarea Setup2 : Sw eep Phi='30deg' Theta='0deg'
代码:rcs_aspect.m和rcs_frequency.m
MATLAB仿真——金属球
Normalized sphere RCS - dB
5
Normalized sphere RCS
0 1 2
3 2.5 2 1.5 1 0.5 0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13 14 15 Sphere circumference in wavelengths
-15.00
dB(MonostaticRCSTotal)
-20.00
-25.00
-30.00
-35.00
-40.00
仿真模型—PML边界
spher
ANSOFT
-45.00
10.00
Curve Info
XY Plot 2
3.00
-50.00 0.00
0.50
1.00
1.50 2.00 Setup2 : Sw eep Freq [GHz] Phi='0deg' Theta='0deg'
FDTD仿真——无限长方柱
初始化
近远场外 推
显示结果
RCS求解
PML设置
归一化
迭代电场
计算磁场
保存数据
程序: FDTD_2D_RCS.m
程序: FDTD_2D_RCS.m
FDTD仿真——无限长方柱
20 15
1 0.01
0.5
10
0
0
-0.01
-0.5
5
-0.02
-1 150 100 50 0 0
2.25
Curve Info
cylinder
ANSOFT
2.00
RCSTotal Setup2 : LastAdaptive Freq='2.5GHz' Phi='0deg' RCSTotal Setup2 : LastAdaptive Freq='2.5GHz' Phi='90deg'
1.75
1.50
=-
4
2 a

2
e
0 0
- j 2 z
a-z ( )adzd a
2
进过积分

4 2 1-e (a ) 2 j 2 2 j a
- j 2 a
2
其中指数想是由于电流不连续的原因,不是物理 因素所以忽略,从而得出归一化结果:
细节参考实验报告
1 1 a (1 ) 1 2 a j 2 j a
具有归一化精确解:
krJ n 1 (kr ) nJ n ( kr ) J n ( kr ) j n ( ) (1) (2n 1)[( ) ( (1) )] 2 (1) (1) r kr n 1 krH n 1 (kr ) nH n 1 ( kr ) H n 1 ( kr )
-20 -30 -40 -50 -60 -70 0 50 100 150 aspect angle - degrees 200
RCS in dBsm
-5 -10 -15 -20 -25 -30
3
3.2
3.4 3.6 Frequency
3.8 x 10
4
9
MATLAB仿真——点状物体
结论: RCS的值与两点之间的距离、雷达接受照 射的方位角以及工作频率都有很大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物体都是由点构成 的,这些点模型虽然不能用于离散3维物体, 但是依然可以能说明RCS在3维物体中变化 规律,以及变化最主要的因素。
式子中:
(1) H n (kr ) J n (kr ) jYn (kr )
其中r是球的半径,k=2π/λ ,λ 微波长度,J和 Y都是贝塞尔函数的解。物理光学法近似解:
1 1 a (1 ) a 2 2 a j 2 jka
2
推导过程
根据物理光学法知道
|E |=4 l 0

4R
2
lim
ES E0
2 2
R
引言——预测方法
数值计算方法 ——矩量法,有限元法,时域有限元法,快速多极 子算法,有限积分法; 高频近似计算 ——几何光学、几何绕射、物理绕射理论和物理光 学等多种方法。

具体在何国瑜老师教材《电磁散射的计算和测量》都 有所体现
典型模型介绍——球形
0.10
sigmaperarea
0.01
0.00 0.01
0.10 Freq [GHz]
1.00
10.00
剖分模型—PEC边界
HFSS仿真——金属球

简单罗列关键步骤


建立空间模型,包括画模型、单位、 选择材料 设置PML辐射边界 设置辐射场为平面波激励 设置频率和扫频 仿真介绍后查看单站双站RCS,输 入公式进行计算
电磁散射仿真实验
内容提要
引言
典型模型介绍 Matlab仿真 HFSS仿真
引言——RCS定义

暴露在电磁波中的物体将入射能量向各个方向散开, 这种能量的空间分布称为散射,物体本身常常称为 散射体。返回到波源方向的散射能量(称为后向散 射)形成物体的雷达回波。回波的强度用物体的 RCS明确描述。这里,缩写RCS已经被广泛认同。 这些术语在现代科技文献中仍时有提及并RCS的正 式定义为(归一化)
金属球仿真结论

从仿真结果上看,不 难发现总体趋势和精 确解相似,但是和物 理光学法不一样的是,金属柱 在低频很准确,但是 在高频就不那么精确 了。主要原因在于高 频下,HFSS的网格 剖分相比波长就显得 粗糙了。
见仿真文件:spher.hfss中spher模块
HFSS仿真——金属柱
XY Plot 4
见仿真文件:spher.hfss中syliner模块
HFSS仿真——复杂模型

由于电脑软件原因,使得仿 真超出内存,无法仿真。具 体可参考模型
仿真模型—PML边界
见仿真文件:spher.hfss中cyliner_spher模块
剖分模型—PEC边界
40 30 20
RCS - dBsm
10 0 -10 -20 -30 -40 -50
0
20
40
60 80 100 120 Aspect angle, Theta [Degrees]
140
160
180
蓝线为最大值,红线为物理 光学解,黑线为几何光学解
程序:rcs_cylinder.m和rcs_sphere.m
仿真模型—PML边界
RCSTotal
1.25
1.00
0.75
0.50
0.25
0.00 0.00 50.00 100.00 Theta [deg] 150.00 18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