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危机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危机干预

一、概述

1.危机是指人遭遇到的突发重大的刺激,,无法按照常规方式去解决而产生的具有危险性的生理心理反应(重大突发刺激性、主观性、危险性)

2.心理危机的特征①普遍性和特殊性②复杂性③发展的可变性④解决方式的多样性

3.分类根据刺激来源分:

①发展性危机(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的变化或转折所导致的异常反应)

②境遇性危机(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个体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

③存在性危机(指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关于人生的目的、责任、独立性、自由和承诺等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

4.心理危机产生机制(类似机器构成的原理和其运转方式)

①危机事件发生,当事人面临后出现心理失衡状态,无法用常规方式解决

②当事人对危机事件的认知评价,影响大危机强烈,反之,危机轻微

③当事人可用的社会支持,对决定当事人危机反应的强度和解决方式及结果产生直接影响

④当事人的人格特征,决定对危机事件的应对方式

⑤心理危机解决的情况影响当事人心理健康的水平

5.心理危机的反应:生理方面、情绪方面、认知方面、行为方面

6.心理危机发展阶段

(1)个体感知,开始体验到紧张,表现为警觉性提高,为达到新平衡个体试图用自己以前的策略做出反应

(2)若(1)不奏效,焦虑程度增加,开始有求助动机,为修正尝试错误的一种方式

(3)若(2)不奏效,紧张程度持续增加,此阶段求助动机最强(注意:易受到别人暗示和影响)

(4)若前三都未奏效,易产生习惯性无助,出现怀疑和动摇,自杀意图,有的精神崩溃和人格解体。此阶段需要外援性的帮助(家人、朋友和心理帮助专业人员)

7.心理危机的结果:顺利度过危机、出现社会适应问题、产生心理障碍、发生自伤自毁行为

二、应激与心理危机

1.应激是有机体在生理或心理上受到威胁时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身心紧张状态(包含三点:①指使人感到紧张的事件或环境刺激②是一种主观反应③指人体对应激源的一种生理和心理反应)

2.应激源凡是能够引起个体产生应激的各种因素

3.应激源的分类

按来源分类:躯体性应激源、心理性应激源、社会性应激源、文化性应激源

按大小分类:应激巨砾、应激细砾

按性质分类:正性应激源(结婚、升学、升迁等)、中性应激源(生活规律变动、搬家等)、负性应激源(疾病、失恋、灾难性事件等)

4.应激理论(应激的产生包括应激源、中介变量和心理-生理反应三部分)(一)刺激理论模型

该模型提出推进人们对于应激源的量化研究

(紧张刺激或应激)环境(个体)

应激——————————→紧张

(原因)(结果)

(二)反应理论模型

塞利认为应激是人或动物有机体对环境刺激的一种生物学反应现象,可由加在有机体上的许多不同需求(从剧烈的生理因素如出血,到单纯的心理学因素如沮丧)引起,并且是非特异性的

GAS一般适应综合征

①惊觉期②抵抗期③衰竭期

(三)CPT理论模型

(四)系统理论模型

采用系统的观点了解自我调节系统,实现对内部平衡状态的控制

5.应激反应是指个因为应激源所致的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常称为应激的心身反应

6.应激的情绪反应:焦虑、恐惧、抑郁、愤怒

7.应激的行为反应:逃避与回避、退化与依赖、敌对与攻击、无助与自怜、物质滥用

8.应激的生理反应:心理-神经中介机制(主要通过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轴进行调节)、心理-神经-内分泌中介机制(通过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进行调节)、心理-神经-免疫机制(认为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进行着双向性调节)

9.应对方式(应对策略)

①从应对的主体角度分类:个体的心理活动(如再评价)、行为操作(如回避)、躯体变化(如放松)

②从应对是否有利于缓冲应激的作用: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③从应对的指向性分类:情绪指向性应对(宣泄、放松、信教等)、问题指向性应对(事先应对、寻求社会支持)

事先应对:获得信息,建立计划并行动和自我监控

寻求社会支持:给予信息及指导、给予关怀与支持、提供鼓励与保证

三、心理危机干预基本理论

1.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体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恢复心理平衡,重新适应生活

目的是让当事人摆脱为基地困扰,恢复心理平衡

2.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①工作、生活中突然遭遇大事件的人②有急性极度的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反应或有自杀危险的人③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人

3.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

(一)平衡模式目的在于帮助个体重新获得以前的平衡状态

(二)认知模式让当事人通过练习和实践新的自我说服,使个体的思想变得更为积极,更为肯定,知道旧的、否定的、懦弱的言语消失为止

(三)心理社会转变模式目的是评估与危机有关的内外部因素,帮助个体利用环境资源、寻求社会支持并调整自己的应对方式从而获得对自己生活的自主控制

(四)折衷的危机干预模式包括确定所有系统中的有效成分,并将其整合为内部一致的整体,使之适合于需要阐述的行为资料;根据对时间和地点的最大限度的了解,考虑所有相关理论,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对得到成功结果的方法和

策略进行不断的验证

4.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六步①明确问题②确保当事人的安全③提供支持④诊察可资利用的应对方式⑤制定计划⑥获得承诺

①②③倾听④⑤⑥行动

四步:①问题评估(明确事件、状态界定、探讨应付策略)②制定计划③实施干预④效果及反馈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具体措施

交流技巧

(一)接纳并关注:理解当事人的情绪和行为、尊重当事人的个人观念和境遇(二)倾听的技巧:澄清、释义、情感反馈、归纳总结

(三)提问的技巧:封闭式提问、开放式提问

(四)是当沉默的技巧

(五)适当引导的技巧

(六)非言语交流的技巧

五、急性应激障碍干预

1.急性应激障碍(ASD)是指遭遇应激事件后的一过性精神障碍(应激事件包括自然灾害、生活中的重大变故

2.急性应激障碍的临床表现:意识朦胧、行为木僵、情绪兴奋

3.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①症状标准: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型抑制,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②严重标准:生活起居、学习和工作、人际交往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③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个月内缓解

④排除标准:排除癔症性精神障碍、器质性精神障碍、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4.急性应激障碍干预:紧急事件晤谈(CISD)、个体访谈与辅导

六、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干预

1.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突发性、威胁性或灾难性生活事件后导致个体延迟出现的具有特征性和长期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症状群

2.PTSD的主要症状表现

核心症状:闯入性症状、回避性症状、警觉性症状

DSM-IV中必须具备: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对创伤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回避和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警觉性增高、过分的惊吓反应

3.PTSD的干预技术:虚拟实现技术、绘画治疗技术、眼动脱敏再加工(EMDR)、图片-负性情绪打包处理技术、心理剧、负性情绪处理技术

七、丧亲者心理危机干预

1.常见的哀伤反应

第一阶段:否定与分离期第二阶段:愤怒期第三阶段:讨价还价期第四阶段:抑郁期第五阶段:接受期

2.复杂的哀伤反应:①过度否认②持续,长期的哀伤③延迟,压抑、夸大的哀伤

④伪装的哀伤

3.丧亲者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个体化原则、无条件接受原则、指明希望的原则

4.丧亲者心理危机干预的步骤和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