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三则_张卫星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果不显 著, 故 辨 为 肝 郁 脾 虚。 有 腹 中 痛, 泄 利 下 重, 实为四逆散证。《金匮要略》: “妇人怀娠, 腹中 (绞) 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 人 腹 中 诸 疾 病, 当 归 芍 药 散主之”。因此, 当 归 芍 药 散 的 适 应 证 是 很 广 的。 作 者对该方的认识是:湿性趋下,而血性类水,当归芍 药散是一个活血利水之方,凡下腹部疾病,大多有血 瘀水停的病理因素,每于辨证基础上配用该方,疗效 显著。且该方药性平和,活血而又养血,利水且不伤 正。又胡希恕认 为,龙 骨、牡 蛎 这 二 药,仲 景 用 治 烦、惊、悸,现代 常 用 于 治 疗 精 神 失 常、神 经 官 能 症。肠功能紊乱等疾病,故加之常可提高临床疗效。 3 调 胃 承 气 汤 治 呃 逆
自拟 中 药 方: 野 菊 花 30g, 荆 芥、 防 风、 艾 叶、 川 椒 、 明 矾 各 10g, 每 日 1 剂 加 水 浓 煎 成 200ml药 液 , 由本院中药制剂室制备,使 用 时 取 100ml药 液 倒 入 一 次性杯 内, 浸 洗 患 处 20~30min, 每 日 早 晚 各 1 次, 洗后皮损处涂抹达克宁霜 (西 安 杨 森 制 药 有 限 公 司 生 产 ), 并 轻 揉 片 刻 , 每 日 2 次 。
中医 学 认 为, 本 病 属 “阴 头 疱 ”、 “阴 头 风 ” 范 畴,不洁性交致湿热毒邪瘀滞下焦;或包皮过长,局 部不洁,又感染秽浊淫毒之邪,淫邪毒热蕴积于阴茎 肌腠之间是本病发生的基本病机,治宜清热解毒,化 浊避秽,燥湿杀虫。本院自拟中药外洗方中的野菊花 清热解毒,荆芥、防风祛风胜湿,艾叶祛湿止痒,川 椒、明矾燥湿杀虫。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燥湿 祛风、杀虫止痒之功。达克宁霜的主要成份是硝酸咪 康唑,是一种安全、广谱的抗真菌药,其机制是通过 抑制真菌细胞膜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作用。
收 稿 日 期 2014-05-08
中药外洗联合达克宁霜
治疗包皮龟头炎50例
王晓庭 何旭锋 沈瑞林
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 浙江 嘉兴 314001
关键词 包皮龟头炎 中药外洗 达克宁霜
包皮龟头炎是指龟头和包皮内板的炎症,是男性 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多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易 反复发作,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笔者 在2013 年4~2014 年2 月 采 用 自 制 中 药 液 外 洗 联 合 达 克宁霜治疗念珠菌性包 皮 龟 头 炎 50 例, 结 果 37 例 显 效 (症 状 及 体 征 消 失, 皮 肤 恢 复 正 常 ),11 例 有 效 (症状明显减 轻, 皮 损 消 退 50% 以 上, 复 查 真 菌 仍 有 阳性),2例无效 (症状、体征无改善)。
DOI:10.13633/j.cnki.zjtcm.2014.08.044
浙 江 中 医 杂 志 2014 年 8 月 第 49 卷 第 8 期
【方药运用】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三则
张卫星 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 浙江 丽水 323000 关键词 经方 脾胃病 医案
· 599 ·
经方运用得法,每每效如桴鼓之应,兹举临证以 经方治疗脾胃病验案三则,与同道共享。 1 四 逆 辈 治 久 利
按: 《伤 寒 论》277 条: “自 利 不 渴 者, 属 太 阴, 以其脏 有 寒 故 也, 当 温 之, 宜 服 四 逆 辈。” 作 者 的 理 解四逆辈是指四逆汤类方,四逆汤方由附子、干姜、 甘草三味药组成。中医有 “燠 火 暖 土” 之 说, 脾 胃 虚 寒,当温补肾阳,仲景太阴病用四逆辈正合此理。被
患者陈某,女性,48岁。个体经营者。2014年 3 月13日初诊。 诉 肛 门 口 下 坠、 大 便 解 而 不 净 感 3 年 余,加重半个月。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 肛门 口 有 下 坠 感, 时 时 欲 便, 但 大 便 解 而 不 净, 质 软,量少,或伴小腹部坠胀、疼痛,深以为苦。曾多 次行肠 镜 检 查: 提 示 乙 状 结 肠、 直 肠 炎 (粘 膜 略 充 血,血管纹理稍 模 糊 ), 西 药 给 予 益 生 菌 类 药 物、 黛 立新等 治 疗, 略 有 小 效, 但 症 状 仍 持 续 不 能 完 全 缓 解。也曾服中药以补中益气汤出入,终不能愈。半个 月来症状加重,再次行肠镜检查,无明显异常。平素 月经周 期 基 本 正 常, 但 量 偏 少。 现 症 肛 门 口 有 下 坠 感,时 时 欲 便, 日 解 大 便 十 四 五 次, 但 大 便 解 而 不 净,质软,量少,伴小腹部坠胀、疼痛,大便中无粘 液及血液,胃纳尚可,睡眠欠佳,小便如常。查舌淡 红、苔薄白稍腻,脉细小弦。辨证为肝郁脾虚,瘀阻 水停。治当疏肝健脾,活血利水。方选四逆散合当归 芍药散加 味: 柴 胡、 炒 白 芍、 炒 枳 壳、 当 归、 川 芎、 茯苓各10g,煅龙 骨、 煅 牡 蛎、 炒 白 术、 泽 泻 各 15g, 炙甘草 6g。5 剂 后, 病 情 明 显, 诉 肛 门 口 下 坠 感 减 轻,解大便转顺畅,虽有解而不净感,但便次明显减 少,日约 3~4 次, 质 软, 量 较 前 增 多。 查 舌 淡 红, 苔薄白,脉细。患者因未曾服过如此疗效之中药,要 求原方不变, 再 进 10 剂。 尽 剂 后 患 者 诉 症 状 其 本 消 失,大便 日 解 1~2 次, 再 服 原 方 10 剂, 以 巩 固 疗效。
患者尤 某, 男 性,68 岁。 农 民。2014 年 4 月 5 日初诊。诉呃逆反复不愈2年余,加重1周。患者于 2年前因胃 部 不 适, 胃 镜 检 查 结 合 病 理 诊 断 为 “胃 底 低分化腺癌”,继之行 “胃 底 贲 门 切 除 术”。 术 后 发 生 呃逆,程度较严重,多方求诊,以服中药为主,或有 小效,但难以 尽 愈。1 周 前 症 状 加 重, 呃 声 连 连, 而 再次求诊于中医。遍检前方,有吴茱萸汤、旋覆代赭 汤、橘皮竹茹汤、麦门冬汤、丁香柿蒂汤等,均曾服 用。现症见呃声连连,语不成句,表述一句话常要打 呃5~6 次, 口 水 较 多 而 清, 食 欲 欠 振, 大 便 干 结 难 解,胸骨后灼热而痛且烦,脘腹饱闷,查体形瘦,精 神稍软,舌质偏红、苔黄腻,脉弦滑且数。辨证属阳 明热实,腑气不通,胃失和降。治当清泻阳明,和胃 降逆。方选 调 胃 承 气 汤 合 栀 子 豉 汤 加 味: 大 黄 (后 下)、 炙 甘 草 各 5g, 芒 硝 (烊 )、 焦 栀 子、 竹 茹 各 10g,淡豆 豉、 陈 皮 各 15g。3 剂。 患 者 诉 服 至 第 二 剂,解出较多大 便,呃 逆 随 之 消 失,胃 纳 增,精 神 振,口水减少,但胸骨后灼热疼痛感减轻不明显,查 舌质偏 红, 黄 腻 苔 略 退, 脉 弦 细 滑 且 数。 久 病 之 人, 不可更行泻下,方选橘皮竹茹汤合栀子豉汤出入:陈 皮、竹茹、大 枣 各 15g, 焦 栀、 生 姜 各 10g, 淡 豆 豉 20g,生晒 参、 炙 甘 草 各 6g,7 剂。 尽 剂 后 诉 呃 逆 未 作,胸骨后灼热疼痛亦明显减轻,胃纳可,原方出入 再进。
按: 《金 匮 要 略 · 呕 吐 哕 下 利 病 脉 证 治 第 十 七》: “哕 而 腹 满, 视 其 前 后, 知 何 部 不 利, 利 之 即 愈。” 《止园医话》 (清 · 罗 止 园) 呃 逆 篇 说: “呃 逆 (俗 称 打嗝),此现象 系 胃 气 不 降。 实 证 (热 性 病 居 多 ) 有 此,率用泻 药 有 效 (此 根 据 余 之 经 验, 屡 试 不 爽 )。 大凡治呃逆,应于主症药中, (例 如 肺 热、 肠 热 等 症) 加入 一 二 缓 下 之 品, 呃 逆 立 去。” 该 患 者 因 为 久 病, 又因手术创伤,故前医多以虚证辨治。殊不知大实有
患者伍 某, 女 性,64 岁。 家 务。2014 年 3 月 21 日初诊。诉腹泻,日 解 大 便 10 余 次 已 20 余 年, 伴 乏 力1年余。患 者 20 余 年 前 因 饮 食 不 慎, 加 之 疲 劳 过 度而引起腹泻,由于未曾及时就诊,之后腹泻一直未 能痊愈。表现为日 需 解 大 便 10 余 次, 质 稀, 量 不 多, 无腹痛, 无 里 急 后 重, 无 便 血。 近 一 年 来 有 乏 力 感, 食 欲 欠 振 , 半 年 前 曾 行 电 子 结 肠 镜 检 查 示 : 慢 性 直 肠- 乙状结肠炎。服西药益生菌等无效。现症腹泻,日解 大便 10 余 次, 质 稀, 有 不 消 化 食 物, 每 次 量 不 多, 约50ml许, 食 欲 欠 振, 食 用 寒 性 食 品 (如 青 菜 等 ) 则感胃部不适,口淡乏味,不渴,无腹痛,解大便无 里急后 重 感, 无 便 血, 夜 间 需 起 床 解 小 便 1~2 次。 查面色 苍 白 少 华, 形 体 偏 瘦, 舌 淡 红、 苔 薄 白 而 润, 脉沉细。辨证为脾胃虚寒,水湿下注,清浊不分,治 当温阳 散 寒, 化 湿 止 泻, 方 选 四 逆 汤 合 四 君 子 汤 加 味:附子、 生 晒 参、 车 前 子 各 10g, 干 姜、 煨 木 香、 炙甘草 各 6g, 炒 白 术、 茯 苓、 乌 梅 各 15g, 煨 葛 根 20g,黄连3g。5剂 后, 疗 效 显 著, 大 便 减 少 至 1~2 次,已略 成 形,胃 纳 增,精 神 振,查 舌 淡 红,苔 薄 白,脉 细。 效 不 更 方, 原 方 减 附 子 量 为 6g, 再 进 7 剂。服药期间 病 情 稳 定, 日 解 大 便 仍 为 1~2 次, 已 基本成形,胃纳可,但时有右 下 腹 阵 发 性 隐 痛 (平 时 有此症状,患者 初 诊 时 并 未 言 明 ), 夜 眠 不 深。 查 舌 淡红,苔薄 白, 脉 细。 原 方 出 入 再 进: 附 子、 干 姜、 小茴香、炙 甘 草 各 6g, 生 晒 参、 醋 香 附、 车 前 子 各 10g,炒白术、茯神、乌梅各15g,黄连3g。7 剂。 尽 剂后随访,患者诉诸症消失,嘱服理中丸巩固疗效。
称为经方临床大家的胡希恕认为,附子能振奋沉衰的 机能。患者久罹腹泻,脾胃机能衰惫,故选用四逆汤 合四 君 子 汤, 温 肾 以 暖 脾; 另 外 考 虑 久 泻, 阴 液 必 伤,故选用黄连以坚阴,乌梅配甘草酸甘化阴,又能 收敛止泻;车前子、茯苓利小便以实大便。 2 四 逆 散 合 当 归 芍 药 散 治 肠 功 能 紊 乱
按: 《伤寒论》318 条: “少阴病, 四逆, 其人 或 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 逆散主之。” 该 患 者 症 状 中 虽 有 肛 门 口 下 坠 感, 似 属 中气下陷,但其并非劳作之人,且服用补中益气汤效
· 600 ·
浙 江 中 医 杂 志 2014 年 8 月 第 49 卷 第 8 期
收 稿 日 期 2014-04-24Biblioteka Baidu
羸状,临证之时,总以辨证 施 治 为 原 则, 当 “随 证 治 之”。中医以为, “六 腑 以 通 为 用 ”, 盖 腑 气 得 通, 则 胃气方能肃降。调胃承气汤,方中有甘草缓急,故为 缓下之剂,符合 罗 止 园 所 要 求 的 “缓 下 之 品 ”。 此 患 者,前医只降胃气,未注重通腑,或虚虚实实,补其 有余,均未得法,故不能取得应有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