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州大黑山构造相关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ol.39 No.1
Feb. 2018
大连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UNIVERSITY 第39卷 第1期2018年02月
一、序 言
大黑山位于大连市北方,是大连湾一带有声望的最高名山。在胜地不多的关东州吸引了许多本地人来此(游玩)。此外近来又受到地形学者的关注,作为辽东准平原的残丘而成为地理学者们无不知晓的地方。
最近出版了由数位专家为此山探险者们而编的指南书。其中新带国太郎博士以及福田收作又极大的丰富了地理学部分的知识。另外,满铁地质调查所所员也对外公布了位于此山东麓的石棉产地的地质。但是仍然可以说大黑山的地质构造尚未十分明了。
笔者在旅顺居住期间曾数次调查此山以及它的附近地区,关于此山构造尚未有发表的部分已得出一些结果,现将其公布,希望供各位同学诸贤参考,并得到批评指正。
笔者的调查尚不完全,还很粗糙。然而有幸瞭望到良好的露出部分从而可能判断地质,在调查上也很少取巧。瞭望不仅是直接观察矿苗的辅助手段,对于地质大观也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想要观察详细
的部分必须要到现场进行调查,更重要的是它未完成的地方很少。因此有鉴于今日的机会,笔者将至今为止的研究成果予以发表。
在进入详细论述之前,先试着论述一下大黑山以及其周边地带大致的地质吧。大黑山大体上全体的构成是笔者称为大黑山统的震旦系珪岩层(下半部夹杂着珪板岩),因本篇想要论述的主题是大黑山的构造就不再详细赘述。同统下平行不一致的结晶质石灰岩,千枚岩以及云母片岩等构成的累积层,构成了此山的北部、西侧的下部山腰。笔者将其命名为响水寺统。本统贯入了构成辽东准平原的大部分的片麻岩。另一方面大黑山统在大黑山东山腰下半部,被笔者称为关东统长岭子层的粘板岩层所覆盖。在东部山麓与后者断层的边界上,位于后者上半部存在着关东统南关岭层以及甘井子层。在大黑山的南部山麓,大断层和大黑山统的边界上,笔者的金州统南山层(底部为寒武系)非常广阔发达。以上诸层当中,大黑山统、关东统、南山层中贯入了以碱基性岩为主的岩床。在大黑山比寒武系更新的地层只有第四纪河成沙砾层以及崩积层。
关东州大黑山构造相关研究①
张晓刚1,翁盛强2 译,松下进 著
(1.长春师范大学 东北口述历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32;2.大连大学 历史学院,辽宁 大连 116622)
译者按:南满州铁道株式会社即“满铁”,是日本于“日俄战争”后在我国东北地区设立的殖民机构。“满铁”内部的调查部门业务范畴涵盖了社会调查、情报搜集以及政策研究等多个方面。对我国东北地区的资源环境与社会人文等领域进行了大规模、长时段的深入调查,为日本在我国东北推行殖民统治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本文是日本学者发表于“满铁”期刊的有关关东州(大连)大黑山的调查报告。该报告从地层、岩石、地貌、地质史等多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大黑山地区的地质构造。在今天看来,本文仍不失为极具学术价值的调查资料,同时,本文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日本军国主义对我国领土及资源的野心。关键词:满铁;日本占领时期;关东州;大黑山;构造
中图分类号:P9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95(2018)01-0026-11收稿日期:2017-06-06
译者简介:张晓刚(1962-),男,长春师范大学东北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日本史及东北亚国际关系史研究。翁盛强(1992-),男,大连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日本史研究。
①本文译自旧满铁资料《地球》第十八卷第四号,发表于1932年10月1日。
27第1期
二、层 序
在此记述的各岩层,以及响水寺统和片麻岩系的各种性质,笔者尝试论述前两者与大黑山统三者间的相互关系。这里开始详细说明,在该报文执笔后发现了很多与大黑山统相关的新事实。
(一)响水寺统根据前述的构成大黑山北侧西侧山腰下半部的累层是由结晶质石灰岩、千枚岩、云母岩等构成的。本统的名称是采用大黑山西北山麓本地人非常熟知的道教寺院名字而来。
响水寺统也存在于大黑山的西南方向的凤凰山北侧。也能推定在本山的西部山麓存在,但是还未确定。
响水寺统大约在东南形成了25-60°的单斜构造,大约有250-400的层厚度,分为上下两个部分。
(A)下部的云母片岩-千枚岩层大约有130-300的厚度,由绢白灰色乃至带褐灰色的云母片岩以及黑色乃至黑灰色的千枚岩构成。其间夹杂着厚度约为2米的珪岩层。另外响水寺和朝阳寺之间夹杂着0.5-10米的三-四层的白色以及稀有的淡青色的细粒结晶质的扁桃状石灰岩。这种石灰岩层在地质图中从来都表现为单一的厚扁桃状块,被证明是一个明显的错误。在响水寺,涌出清水的瑶琴洞洞窟不是真的石灰岩洞,而是石灰岩和云母片岩的边界被凿穿后出现的样子。(A)层的云母片岩以及千枚岩含有极少量电气石的微小晶体。另外同岩层的石英有明显的波状消光。
(B)上部的石灰岩以及粘板岩层主要由石灰岩构成。最上部20米处有粘板岩层,当中则是夹杂着10-20米的粘板岩层。石灰岩呈灰白色-白色,细粒甚为致密,因为含有绿泥质物或者黑云母及白云母。用显微镜检查能观察到细长的石英粒(伴随波动消光,有横向龟裂)在方解石的地质层里中横向并列着。此外还含有正长石、白云母以及缘泥石。粘板层中类似于(A)的情况,有电气石的微小晶体进入。这些是由与(A)一样的岩浆的稀有气体而形成的。(A)的云母片岩由黏土质堆积岩变成也已经明确。
笔者认为响水寺统与营口图幅(2)的前寒武利亚纪片岩类以及石灰岩类,凤凰城(3)以及奉天图幅(10)的前寒武利亚下层部相当。
(二)片麻岩系这里的岩石笔者要像接下来这样特别分析。
(a)云母片麻岩(a1白色的白云母片麻岩、a2缟状黑云母岩、a3含有绿黑色不连续的缟的两云母片麻岩、a4含有绿黑色的缟的淡红色云母片麻岩、a5眼球状片麻岩)
(b)绿簾黑云母片麻岩
(c)云母片岩
(d)石英片岩石
(e)角关片岩
以上当中,a2、a3最多。(e)是由碱基性脉岩变化而来,(c)、(d)以及(b)大概是水成岩源。(a)中a2、a3、a4贯入片麻岩中。以上的诸岩大多数贯穿着伟晶岩脉以及石英岩脉。有很多伟晶岩层沿着片理层层贯入。
片麻岩系的片理大体位于东北方呈东-东北走向,往东南倾斜15-70度。这个片理大概与响水寺统大致平行,两者的边界大体与片理相平行,呈Z 字状,推测片麻岩侵入了响水寺统的云母片岩中。另外在地表覆盖着的片麻岩中存在着云母片岩中分离出来的黑云母片麻岩的扁桃状块。这种类型肯定是后者侵入前者,如前所述,这种片麻岩系的主要部分是贯入片麻岩被认为是由花岗岩质岩浆贯入水成岩层(现存响水寺统的下半部分)而形成的。另外前述推测为水成岩源的诸岩必定是捕虏岩。响水寺统的变质也主要由伴随花岗岩贯入而形成的,这样思考大概是最妥当的。这个花岗岩的贯入,其影响没有表现在大黑山统中,应当在大黑山堆积前。
(三)大黑山统本统的名称是因为笔者(9、10页)考虑到本统构成了大黑山的大部分,在本山非常发达的缘故而起的。而后在尝试进行旅顺、大连之间的地质调查过程中又知道了在后者中也极为发达。后者的调查结果应当在近期发表,在上次四月的地质学会等总会上简单的提及了层序(13)。根据笔者的调查,在旅顺、大连之间本统大约有3200米的厚度。分为a-f七层。含有大黑山中的c、d、f,缺少a、b以及e。厚度因为断层的原因,不能正确说清楚,好像稍稍超过2000米的样子。主要由珪岩组成,夹杂着粘板岩乃至珪板岩。图版第四版的
张晓刚 等:关东州大黑山构造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