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华师大版初一下册数学《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章末复习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10.3 旋转 旋转的特征》教案_3

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10.3 旋转  旋转的特征》教案_3

《旋转的特征》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旋转的特征》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内容,它是继平移、轴对称之后的另外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

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

《旋转的特征》这一课时,主要研究旋转的定义,旋转的性质及其应用。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平移和轴对称基础上学习的,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一个渗透,是后续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及其图形变化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旋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利用旋转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认知分析:学生已学了平移、轴对称这两种图形基本变换,有了一定的变换思想。

能力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观察、抽象和分析能力,他们能由简单的物体运动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变换,但思维的严谨性、抽象性仍相对薄弱。

情感与学习风格分析:他们喜欢学习生动活泼的内容,并乐于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双手来操作,用自己的语言来交流、表达,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

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旋转及相关概念,知道旋转的性质,掌握利用性质作图的技能。

(2).过程方法目标:经历对生活中旋转现象的观察、分析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

经历对具有旋转特征图形的观察、操作、画图等过程,体会旋转的性质。

(3).情感目标:经历对生活中旋转图形的观察、讨论、实践操作,使学生充分感知数学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旋转的有关概念及性质。

难点: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性质的探究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数学活动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观察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归纳——应用”的实践探索中,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与应用的过程。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第十章主要讲述了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本章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掌握图形的变换,以及运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下时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变换,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如何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并能运用到解决问题中。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

2.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运用。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案例教学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理解和掌握知识;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内容包括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运用。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解决问题。

例如,一个长方形纸片通过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可以变成另一个长方形,如何求出这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关系。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运用。

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知识,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实际问题,运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解决。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章末复习课件

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章末复习课件

【例1】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思路点拨】根据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 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自主解答】选C.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 条直线折叠,两边能够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B,D是 轴对称图形,只有C不是轴对称图形.
【例2】如图,△A′B′C′是由△ABC沿射线AC方向平移2cm得
到,若AC=3cm,则A′C=
cm.
【思路点拨】先根据平移的性质得出AA′=2 cm,再利用AC= 3 cm,即可求出A′C的长.
【自主解答】∵将△ABC沿射线AC方向平移2 cm得到△A′B′C′, ∴AA′=2 cm, 又∵AC=3 cm, ∴A′C=AC-AA′=1 cm. 答案:1
【中考集训】 1.在6×6方格中,将图①中的图形N平移后位置如图②所示, 则图形N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向下移动1格
B.向上移动1格
C.向上移动2格
D.向下移动2格
【解析】选D.由平移的定义知,图形N向下移动2格.
2.如图,将面积为5的△ABC沿BC方向平移至△DEF的位置,平
移的距离是边BC长的两倍,那么图中的四边形ACED的面积
章末复习
第 10 章
请写出框图中数字处的内容: ①_把__一__个__图__形__沿__着__某__一__条__直__线__翻__折__过__去__,__如__果__它__能__够__与__另__一__ _个__图__形__重__合__,__那__么__就__说__这__两__个__图__形__成__轴__对__称__; ②_关__于__轴__对__称__的__两__个__图__形__全__等__;__对__称__点__的__连__线__垂__直__于__对__称__轴__,__ _并__且__被__对__称__轴__平__分__;__对__应__边__(_或__延__长__线__)_的__交__点__在__对__称__轴__上__; ③_平__面__图__形__在__它__所__在__的__平__面__上__的__平__行__移__动__; ④_平__移__前__后__的__两__个__图__形__全__等__;__对__应__边__平__行__(_或__在__一__条__直__线__上__)_ _且__相__等__;__对__应__点__的__连__线__平__行__(_或__在__同__一__条__直__线__上__)_且__相__等__;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图形的平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主要介绍了平移的概念、性质以及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对称、旋转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图形的变换进行研究,为以后学习函数、几何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处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我将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出发点,通过大量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平移的性质,使他们能理解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情况: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轴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对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平移作为图形变换的一种,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理解平移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能运用平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平移的概念及其性质。

难点: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平移的性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移操作,加深对平移概念的理解。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探究平移的性质。

4.小组合作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平移的实例和性质。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平移的性质。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图形,让学生进行平移操作。

4.教学视频:准备一些平移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的上下运动、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平移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介绍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

七年级下《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

七年级下《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

七年级下《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新华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概念;2.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具有轴对称性;3.能够进行简单的平移和旋转操作;4.能够运用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5.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教材:新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教具:纸张、铅笔、尺子、转盘等;3.多媒体设备。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轴对称1. 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可准备几个有轴对称性的图形,向学生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问学生对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能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轴对称的概念:如果一个图形围绕某条直线旋转180度后,图形的两侧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具有轴对称性。

•提示学生找出其他轴对称图形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来总结轴对称的特点。

3. 认识与判断(15分钟)•让学生观察一些图形,判断是否具有轴对称性,并解释自己的观察结果。

•给学生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他们判断图形的轴对称性。

4. 练习与拓展(10分钟)•给学生一些练习题,巩固轴对称的概念和判断。

•让学生自由发挥,设计一些轴对称的图形,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第二课时:平移1. 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平移性质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平移的概念: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图形上的每一点按照同样的方向和距离同时移动,得到一个新的图形。

•提示学生发现平移图形的特点,例如图形的大小和形状都没有改变。

3. 认识与操作(15分钟)•让学生通过纸模拟平移操作,提醒他们注意方向和距离的变化。

•给学生一些平移图形的练习题,巩固平移的概念和操作。

4. 练习与拓展(10分钟)•让学生通过自己设计一些简单的图形,进行平移操作,并与同学互相交流。

第三课时:旋转1. 导入与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具有旋转性质的图形,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小结与复习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小结与复习说课稿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小结与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第10章是关于“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和应用。

在本章中,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如何进行轴对称变换,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平移或旋转,以及如何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

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还能为学生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在进入本章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图形的认识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理解和应用,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直观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它们的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轴对称,如何进行轴对称变换,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否平移或旋转,以及如何进行平移和旋转变换。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教学辅助工具,直观展示图形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变换,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总结规律。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互相解答疑惑。

4.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知识解决问题。

[最新华东师大版]初一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复习1教案教学设计[WORD可编辑]

[最新华东师大版]初一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复习1教案教学设计[WORD可编辑]

第十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感知、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准确判断图形的平
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类、对比,进一步理解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变
换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丰富的旋转、平移、轴对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
趣,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
教学内容与过程教法学法设计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
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
是对称轴,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3.轴对称的的特征: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那么连
结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该图形的对称轴.4.轴对称的画法:
导学生复习总结知识结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旋转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旋转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旋转对称图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十章主要介绍了轴对称、平移与旋转三种基本的变换方式,以及旋转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

这一章节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环节。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和运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深刻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练习来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

2.教学难点: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旋转对称图形的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几何画板、幻灯片等教学辅助工具。

2.教材准备:华东师范大学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3.练习准备:相关的习题和案例,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几何画板展示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利用幻灯片呈现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以及旋转对称图形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进行实际操作,运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性质,绘制一些基本的旋转对称图形。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这一章节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轴对称、平移与旋转三种基本的图形变换。

通过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这三种变换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变换的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础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变换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他们对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难以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掌握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变换规律。

3.能够运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和性质。

2.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变换规律。

3.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清晰的概念。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实例和变换过程。

2.教学素材:收集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巩固知识。

3.教学设备:准备好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剪纸、建筑设计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存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3旋转2旋转的特征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2023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10.3旋转2旋转的特征教案(新版)华东师大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旋转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旋转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1. 逻辑推理:通过学习旋转的定义和性质,学生能够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推理出旋转对图形的影响,从而提高其逻辑推理能力。
2. 数学建模:学生将利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旋转后的图形的位置和大小,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3. 空间想象:通过观察和操作旋转后的图形,学生能够建立空间想象,理解旋转的概念,并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
1. 旋转的定义:图形在平面内围绕某一点进行的圆周运动。
2. 旋转的性质:
a. 旋转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
b. 旋转改变图形的方向。
c. 旋转的中心点即为轴点。
d. 旋转的角度可以任意取值。
3. 旋转的应用:
a. 在生活中,旋转现象随处可见,如旋转门、旋转木马等。
c. 旋转是图形围绕某一点进行的圆周运动,既改变方向,也改变图形的位置。
七、教学反思与总结
1. 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讨论法和实验法进行教学。我发现,在讲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时,通过举例和实物演示,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但在讲解旋转的计算部分,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加强练习,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二)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二)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图形的旋转教学设计二)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是学生进一步探索几何图形变换的重要内容。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平移和轴对称的概念,而本节课将引入旋转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探究,理解旋转的性质和作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旋转的直观印象,并逐步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旋转的规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时已经初步接触过图形的平移和对称,对于轴对称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旋转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旋转的直观印象,理解旋转的性质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旋转的定义和性质,能正确理解和使用旋转的概念。

2.能通过实际操作,探索和总结旋转的规律。

3.能运用旋转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旋转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

2.旋转规律的探索和总结。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丰富的实例和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导他们发现和总结旋转的规律。

同时,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进一步加深对旋转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2.准备旋转的相关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当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时,图形的变化有什么特点?让学生初步感受旋转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操作,探索旋转的规律。

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旋转的性质,如旋转前后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的关系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旋转操作,并总结旋转的规律。

然后,各组向全班汇报他们的发现。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他们对旋转的理解。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设计轴对称图案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设计轴对称图案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设计轴对称图案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七下数学10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设计轴对称图案》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及其在设计轴对称图案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将几何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能力尚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2.学会运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设计轴对称图案。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2.如何运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设计轴对称图案。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设计轴对称图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含有轴对称、平移与旋转定义及应用的PPT。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用于引导学生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应用。

3.练习题:设计一些有关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4.剪刀、彩笔等工具:用于学生设计轴对称图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现象,如蝴蝶、飞机、摩天轮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的数学原理。

2.呈现(10分钟)介绍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定义及其性质。

通过PPT示例,让学生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轴对称图案。

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10.2 平移 图形的平移》教案_10

新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10章 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10.2 平移  图形的平移》教案_10

平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图形的平移现象在生活中大量存在。

并进一步探索平移的概念,理解平移是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所决定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实例感受图形平移现象,在具体情境中获得对平移现象的初步认识,探索影响平移的决定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欣赏图形的平移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平移来源于生活,又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而服务;增强审美意识。

认识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平移由移动方向和移动距离决定,能按要求做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难点: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观察、动手操作”的模式,教与学的形式和方法充分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思路。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看一看,多媒体展示一组生活中平移实例的图片:由二张生活中的静态平移,五张生活中的动态平移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探索新知1、说一说(以小狗拉箱子、电视机的移动为例):(1)根据你的体会说一说平移使什么发生变化?什么没变?(2)什么是平移?2、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典例示范:例1:下列运动属于平移的是( )A.冷水加热过程中,水中小气泡上升成大气泡B.急刹车时汽车在地面上的滑动C.随手抛出的小石子的运动D.随风飘动的风筝在空中的运动练习1:下图中的变换属于平移的有哪些?(说出理由)练习2:下列运动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 A.滑雪运动员在白茫茫的平坦雪地上向前滑行B.大楼电梯上上下下地迎送客人C.风车在转动D.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飞驰而过(三)新知再探A BDEC1、简单回顾如何使用直尺与三角板画平行线?提问:这是一种怎样的变换?2、讲授:找对应元素: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例2:我们把点A与点A′叫做对应点,把线段AB与线段A′B′叫做对应线段,∠A与∠A′叫做对应角。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复习教学反思

数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轴对称复习教学反思

《轴对称》复习课教学反思一、我安排的复习内容:1. 知识点1 :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区别和联系、轴对称的性质;熟练掌握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能熟练应用。

知识点2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知识点3 角平分线二、教材处理本节内容是轴对称相关知识的复习课,主要内容是复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欣赏、体验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探索轴对称的性质的实际生活运用。

具体做法:1、是结合课堂学习讲义联系各个知识点的题目,2、强化了对线段中垂线的性质及角平分线的性质的应用,优化了学生的证明步骤。

3、利用知识点的复习进行解题研究,通过题目的研究复习解题方法、联系所用知识点,重在题型和方法的回顾在探究的方式上,有全班同学一起进行,教师引导;也有以小组学习的方式,四至五位同学一个小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法学法整节课的安排,努力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原则。

教师只是对部分知识的复习加以指导以及对整个教学流程加以控制,其余都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操作、联想;讨论、口述,这样将有利于每位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耳闻、目睹,各种器官并用,使全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其中动手操作不仅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求知状态,从而创设良好的求知氛围,这样将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回顾与掌握所学知识。

我认为,在经历了亲自探索、讨论交流、相互启迪的过程后,每位学生的自主意识、自主能力都将得到提高,最终将达到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目的。

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几何推理不久,如何理解几何概念、性质并运用对学生而言较为困难。

所以需要安排较多时间让学生直观、生动、主动地发现和理解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师生的共同活动逐步培养学生能用正确的数学语言来叙述抽象的数学概念的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本章知识点相对较为简单,多数学生的完成情况较好,能准确的解答出所有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轴对称、平移与旋转
章末复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感知、理解轴对称、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准确判断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现象.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分类、对比,进一步理解图形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
【情感态度】
通过丰富的旋转、平移、轴对称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物体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物体的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的变换特征.
教学过程
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
【教学说明】通过引导学生复习总结知识结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
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如果图形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轴对称的概念: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翻折过去,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两个图形的对应点(即两个图形重合时互相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3.轴对称的的特征:如果一个图形关于某一条直线对称,那么连结对称点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就是该图形的对称轴.
4.轴对称的画法:如果图形是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时,那么只要画出图形中的特殊点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对称点,就可以画出关于这条直线的对称图形.
平移:
1.平移的概念: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特征:
(1)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也可能在同一条直线上.),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2)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并且相等.
(3)在平移过程中,对应点所连的线段也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旋转:
1.旋转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点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如果图形上的点P经过旋转变为点P′,那么这两个点叫做这个旋转的对应点.
2.旋转的特征:图中每一点都绕着旋转中心按同一旋转方向旋转了同样的角度;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不变.
旋转对称图形:
图形围绕旋转中心旋转一定角度后能与自身重合的图形就称为旋转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
1.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这两个图形中的对应点叫做关于中心的对称点.
2.中心对称图形的特征: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反过来,如果两个图形的所有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中心对称与轴对称的联系与区别:
全等图形
1.全等图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
2.全等图形的性质:
全等多边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分别相等.
【教学说明】引导学生回顾本章知识点,使学生系统地了解本章知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
例1下列日常生活现象中,不属于平移的是()
A.飞机在跑道上加速滑行
B.大楼电梯上上下下地迎送来客
C.时钟上的秒针在不断地转动
D.滑雪运动员在白茫茫的平坦雪地上滑翔
例2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等边三角形
B.长方形
C.等腰梯形
D.平行四边形
例3如图所示,△ABC平移后得到△DEF,已知∠B=35°,∠A=85°,则∠DFE=()
A.60°
B.35°
C.120°
D.85°
例4如图,正方形网格中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都在格点上,O为AD边的中点,若把四边形ABCD绕着点O顺时针旋转180°,画出四边形ABCD旋转后的图形A′B′C′D′.
例5如图,已知△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E=90°,B为AE上一点,△ABC经过旋转到达△EDC的位置,问:
(1)旋转中心是哪个点?旋转了多少度?
(2)若已知∠ACB=20°,求∠CDE、∠DEB的度数.
【答案】1.C 2.B 3.A 4.解:如图:
5.解:(1)旋转中心是点C,旋转了90°.
(2)∵△AC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CEA=45°∵△ABC经过旋转到达△EDC的位置∴△EDC与△ABC全等∴∠ECD =∠ACB=20°,∠CED=∠CAB=45°∴∠DEB=∠CED+∠CEA=90°在△EDC 中,∠ECD=20°,∠CED=45°∴∠CDE=180°-20°-450=115°
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
1.下列标志中,是旋转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的有()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如图,下面的四个图形中,由左图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后,向左平移一个单位得到的是()
3.如图,将三角尺ABC(其中∠ABC=60°,∠C=90°)绕点B顺时针转动一个角度到A1BC1的位置,使得点A、B、C1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个角度等于()
A.120°
B.90°
C. 60°
D. 30°
4.如图,某居民小区有一长方形地,居民想在长方形地内修筑同样宽的两条小路(图中画线的是两条小路),余下部分绿化,道路的宽为2米,则绿化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
5.如图,P为等边三角形ABC内的一点,将△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后能与△ACP′重合,如果AP=3,试问PP′是多少?为什么?
【教学说明】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作讲解强调.
【答案】1.A 2.B 3.A 4.分析:根据平移的性质,图中水平的路平移到一条直线上,就等于32米;竖直的路平移到一条直线上,就等于20米,这样就知道了路的面积,从而可以求出剩余的面积.
解:32×20—32×2—20×2+2×2=540平方米
答:绿化的面积540平方米
5.解:∵△ACP′是△ABP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的.
∴∠PAP′=60° AP=AP′∴△APP′是等腰三角形且∠PAP′=60°
∴∠APP′=AP′P=60°∴△APP′是等边三角形∴PP′=AP=3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整理复习,你对对称、平移、旋转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教材第138~142页“复习题”中第2、6、10、13、15、17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特征进行有目的的回顾整理.注重在练习上加深对知识点的进一步掌握.练习题有层次,有效地整合了教材和新课堂设计的练习题,注意练习的层次性.既有基本练习,又有综合练习,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去设计,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题目,主要让学生自己依据要求去独立或合作完成,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合作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