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答案-作业Word版
作业3:三、1、答:行政法律事实 :是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简称法律事实2、答:资格许可作为一种行政管理制度,是行政机关在管理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中的一种控制手段,通常称它为“行政审批”。
3、答:要式行政行为是指法律、法规规定必须具备某种方式或形式才能产生法律效力的行政行为。
要式行政行为是必须具备特定形式才能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如颁布行政法规必须以国务院令这种特定形式,行政处罚须有行政处罚决定书这种法定形式。
4、答:行政不当:行政法上虽合法但不合理的行为.主要指行政主体的不当行为.(即不当行政) 行政不当,或称行政失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虽不在形式上违法,但不合情理。
如行政处罚虽在法定幅度内,但亦轻亦重。
行政失当多发生在自由裁量行为中,但明显失当的,也视同违法。
行政不当:行政法上虽合法但不合理的行为.主要指行政主体的不当行为.(即不当行政) 行政不当,或称行政失当,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虽不在形式上违法,但不合情理。
如行政处罚虽在法定幅度内,但亦轻亦重。
行政失当多发生在自由裁量行为中,但明显失当的,也视同违法。
四、1、简述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答:(一)宪法宪法本身不是行政法,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也是一切立法的依据。
宪法还是行政法的效力渊源。
(二)法律法律指国家中央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在我国,中央立法机关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由全国人大或者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就是法律。
具体而言,作为行政法的渊源的法律有两种情况:一是整部法律都属于行政法;二是整法律中只有一部分属于行政法。
(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行政法规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部门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直接产生于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成为行政法的最主要的渊源。
(四)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经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的经济特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情况下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阐述行政主体特征
自中国加入了WTO之后,面临越来越多的竞争,尤其是国际级、世界级的竞争。
然而一个企业如何超越竞争对手,如何面对新的时代、新的挑战、以及新的竞争。
一个企业它到底是产品品质的竞争,还是价格的竞争,还是服务的竞争?很多人说只要把产品做得更好,从事这个品质管制,企业就可以生成发展。
也有人说只要把价格压得低一点点,让竞争对手喘不过气来,这样就可以超过竞争对手。
还有人说只要产品品质好,价格好的生意就可以做得起来。
但是有人觉得只要服务好才是重点,用服务代替销售。
然而这三个理论都是对的,同时我觉得还是欠缺一点点的小小的关键!因为一个企业它不是产品品质的竞争,也不是价格的竞争,更不是服务的竞争,企业对企业它是人才的竞争。
国家对国家它也是人才的竞争。
想想看,产品是谁设计出来的———是人,产品的品质是谁在管理的———是人,价格是谁定出来的———是人,服务是谁做出来的———也是人!所以企业它绝对不是产品的竞争,它不是价格的竞争,它也不是服务的竞争,它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那一个企业拥有最多、最优秀、最适合的人才,那个企业就会蓬勃的发展起来。
一流的企业它就拥有一流的人才,二流的企业就拥有二流的人才,三流的企业就拥有三流的人才。
公司的人才属于什么流的,就知道自己的公司是什么样的企业。
一流的企业为什么会有一流的人才呢?因为一流的企业拥有一流的领导者,二流的企业拥有二流的领导者,三流的企业拥有三流的领导者。
看团队、人才就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总裁,是什么样的总经理,是什么样的管理者。
既然企业是人才的竞争,那怎样去吸引并且留住或是发掘好的人才呢?首先需要了解这个人才需要经过过滤,比喻说:你今天未婚的话,你是想要找个好老公或是好老婆的话,你会不会看到街上一个女的,哇,你是女的好吧我就娶你当老婆,肯定是不会的。
因为你是男的看起来活着,也没有死也不会死,好吧我就嫁给你吧。
这些事情这些人都是要经过挑选。
企业也是一样的,你会不会找一个在街上要饭的人,当你企业的总经理是不会的,你会不会找个一个只有十二当你企业的总经理、管理者也是不会的,所有企业的人才都需要挑选。
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
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行政主体是行政法学理论对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行政机关、法律规范授权组织的归纳与概括而形成的,是指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该行政行为所产生的法律效果的社会组织。
一、行政主体特征(一)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区别开来。
如先例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先例审判权的人民法院,先例检察院的人民检察院以及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由于不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因而不能成为行政主体。
行政机关享有国家行政权,是最重要的行政主体,但不是惟一的行政主体,一定的行政机构和社会组织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条件也可享有一部分行政权,从而成为行政主体。
(二)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先例行政权的组织。
这主要是指行政主体应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能独立地对外发布决定和命令,独立采取行政措施等。
这一特征将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各种组成机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招待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区别开来。
行政机关内部的组成机构虽然具体实施行政行为,但该行政行为并不是以该内部组成机构名义实施,而是以行政主体名义实施的。
如治安处罚行为大多由公安局内的治安处(科)具体实施,但处罚决定书应以公安局的名义做出。
因为,公安局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另外,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如城市的治安联防组织,由于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做出行政决定,而只能以委托机关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因此不是行政主体。
(三)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一个组织是否能成为行政主体,还应看其是否能独立对外承担行政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即是否能独立参加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国家赔偿活动,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如果仅仅从事某项公务活动,并不负担由此产生的责任,如行政机关的内部机构,那么这个组织就不是行政主体。
这一特征也合行政主体区别于行政委托。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
行政主体的名词解释行政主体是指拥有行政权力的组织或机构,它是政府行使行政职能的具体实施者。
行政主体的成立和存在是为了保障国家的正常运行和公共利益的维护。
行政主体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拥有不同的形式和职能,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对行政主体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和探讨。
一、行政主体的分类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行政主体的分类方式有所不同。
根据权力结构的不同,行政主体可以被划分为中央行政主体和地方行政主体。
中央行政主体通常指国家的最高行政机构,如中央政府、总统办公室等;而地方行政主体则是指各个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如省级、市级、县级政府等。
二、行政主体的职能和责任行政主体作为政府行使行政职能的实施者,其职能和责任主要包括政策决策、执行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
首先,行政主体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民生福祉等方面进行引导和规范。
其次,行政主体负责管理和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再次,行政主体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如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方面的服务。
行政主体还需要积极响应社会民众的诉求和意见,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保障人民的权益。
三、行政主体的机构设置行政主体的机构设置各不相同,但通常包括行政机关、行政部门和行政法人三个层次。
行政机关是行政主体的核心机构,负责制定政策和法规、决策和执行具体事务。
行政部门则是依托于行政机关,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
行政法人是指具有行政管理功能的事业单位或公共机构,如邮局、公园管理局等。
这些机构的设置和运作都有助于行政主体更好地执行其职能和责任。
四、行政主体的权力与限制行政主体作为行使行政权力的实施者,其权力是必要存在的,但也需要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监督,以防止滥用和腐败。
首先,行政主体的权力应当遵循法律的合法性原则,即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不能超越法定权限。
其次,行政主体要接受上级行政主体、人民群众、利益相关方等的监督和制约,保持透明度和公正性。
行政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参考答案作业1解答提示:第1小题:本题要结合工作实际,但不是搞行政执法工作的同学可以结合生活中遇到的情况进行阐述,但是一定要结合实际,不能照搬书本。
要从合法性和合理性两方面进行论述。
可参考教材17—21页内容,在理论阐述的同时着重结合本职工作实践谈应用。
第2小题:参考教材24—25页内容,要将成为行政主体的三个要点讲全面,并举例说明。
主要是搞清行政主体的概念,分清行政委托和行政授权。
要举例说明,这样才能对问题进行深刻的理解,没有例子的可以参考作业2 的案例分析进行。
第3小题:参考教材201—202页内容,须举例说明。
要结合书本好几个章节的内容阐述,在论述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时要举例说明。
作业2一 1993年3月28日,李某和关某一起去河边钓鱼,后二人回家。
路上没走多远,李某改变主意,对关某说,不如到主河去摸鱼,关某同意,二人折回主河流处。
在经过一片树林时,二人进入玩耍。
玩耍中二人都吸了烟,并玩了弹火柴游戏。
在走出树林时,关某见树林边有一队枯草,即划火柴将枯草点着。
火苗迅速升起,并向树林里蔓延。
二人急忙扑打,但因火势越烧越大,未能扑灭,二人惊慌离开现场跑回家。
某市林业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授权某乡人民政府为原告,以李某与关某放火烧毁该乡果园村的树林50亩,造成经济损失达4000元为由,于1993年4月3日作出处罚决定:对关某罚款500元,并令其赔偿经济损失2500元,令李某赔偿经济损失1500元。
李某对处罚决定不服,向某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案谁是行政行为的主体?乡人民政府是行政行为的主体。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授权乡人民政府,乡人民政府属于被授权的组织,被授权的组织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
乡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具有处罚的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处罚权,能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是行政行为的主体。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简答题、论述题题库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26.简述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参考答案: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3分)(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分)(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4分)27.简述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
参考答案:被委托组织和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有:(1)性质不同。
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而被授权的组织则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
(4分)(2)产生的依据不同。
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
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则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
(3分)(3)行为的后果不同。
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如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申请人或被告是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而不是被委托组织。
被授权组织则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3分)25.简述行政主体的特征。
参考答案:行政主体的特征是:(1)行政主体是具有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3分)(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3分)(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4分)26.简述行政诉讼的特征。
参考答案:我国的行政诉讼主要具有如下特征:(1)行政案件由人民法院受理和审理;(2分)(2)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只限于就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发生的争议;(3分)(3)行政复议不是行政诉讼的前置阶段或必经程序;(3分)(4)行政案件的审理方式原则上为开庭审理。
(2分)30.简述行政相对方的权利。
参考答案: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1)提出申请的权利;(2分)(2)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2分)(3)听证的权利;(2分)(4)了解情况的权利;(1分)(5)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的权利。
简述行政主体的特征
简述行政主体的特征行政主体是指拥有行政职权和行政责任,携带着政府机关政府职能的机构,而具有以下特征:一、法定的权限和职责。
行政主体的职权、职责是由宪法或法律规定的,是实施行政管理的最高权力,其职权范围、行政组织结构以及行政行为如何执行,都由法律准定。
二、有自主性。
行政主体是独立的法人,具有自己的账户、财产,具有独立的从事行政活动的权力,具有独立的行政权限和责任;三、具有直接执行性。
行政主体的职责是由法律规定,它不受外部影响,要求必须直接实施,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必须遵守其本身的职责;四、具有公共性。
行政主体不仅代表政府执行行政职能,还代表全体公民利益,行使公共职权,为全体公民服务;五、具有有效性。
行政主体是政府实施政策的主要执行机构,其行政管理以及行政职责的实施都具有必要的有效性,确保政策能够有效执行。
行政主体是政府机关行政能力的核心,它是实施行政管理、落实政策、服务公民和保护公民合法权利的重要支柱,通过行政主体的权力和责任,政府有效实施行政管理,落实政策,服务民众,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行政主体有着明确的法定权限和职责,具有自主性和直接执行性,具有公共性和有效性,是政府构成的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主体不仅承担着政府行政职能的执行,而且还在政府机关、公民和社会之间起着作用,是政府行政能力和政策实施的重要支撑。
总之,行政主体是一种具有法定职权、职责和自主性、直接执行性、公共性和有效性的机构,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核心,也是政府行政管理、落实政策、服务公民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它既是政府构成的机构组成部分,又是政府机构、公民和社会之间的桥梁,在政府机构之间发挥重要作用。
解释行政主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解释行政主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在国家行政系统中拥有行政权力,负责管理和执行国家和地方行政事务的组织或机构。
行政主体一般由政府机关组成,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行政机构、行政部门、行政机关等。
行政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行政权力:行政主体是拥有行政权力的机构,能够制定和实施行政规章、政策和措施,对公民和组织进行管理和监督。
2. 行政管理功能:行政主体具有行政管理的职责,包括制定和执行法律法规、行政管理规定,管理公共资源,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安全等。
3. 公共利益导向: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时,以服务公众利益为目标,通过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共利益来满足社会各方面的需求。
4. 数量和层级多样性:行政主体的数量和层级比较多,包括中央和地方行政主体,各级政府和行政机构,以及各个部门和单位。
5. 有序协调统一: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系统中按照层级关系有序组织,上下级之间负责协调和统一,形成行政机构的有序运行。
6. 受法律约束:行政主体行使行政权力必须受法律的约束,行政行为需合法、合规,不能滥用职权或违法行事。
总之,行政主体是国家行政系统中的机构或组织,它拥有行政权力,负责管理和执行行政事务,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具有行政管理功能,同时受法律约束和组织协调。
浅析行政主体
浅析行政主体行政主体,简单来说就是政府机构,是执行行政法律法规的主体,实行国家的行政管理和职能。
行政法规指国家机关依据宪法、法律和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制定的具有普遍规范性的规章,例如国务院的行政法规,省、市、县人民政府的行政法规。
此处行政主体就是指行政权力主体,即行政机关。
行政主体作为行使政府行政权力的机构,具体要履行以下职能:1. 行政立法:行政主体制定的行政法规,成为确保社会公共秩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规则。
2. 行政管理:行政主体通过行政管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3. 行政执法:行政主体按照法律规定和行政法规,对于侵害公共利益的行为进行制裁,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的合法权益。
4. 行政服务:行政主体负责提供公共服务,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和满足。
行政主体的管理制度属于行政权力的范畴,行政机关是负责实施国家行政管理的机构,在政府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在行政制度的构建和实行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模式:1. 集中主义管理模式:国家对于行政主体的权力集中进行控制和管理,行政主体必须服从国家的指令和统一安排,以保证行政权力的统一。
2. 委托授权管理模式:国家将行政权力授权给地方、企事业单位等行政主体,充分利用各地区、各行业的特点和资源,更好地实现行政管理目标。
3. 垂直分权管理模式:行政主体之间按照层级有明显而清晰的分工和职责体系,在各级行政主体之间保障行政管理权力的独立性和合作性,实现行政管理层级的优化。
在实行行政主体管理制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必须得到严格执行,行政主体必须按照规则进行管理,不能任意扩大权力范围。
2. 行政主体具有强制力,但是行使行政权力必须为社会公共利益服务,不能为实现自己的私利。
3. 行政主体必须负责提供方便快捷的行政服务,加强满足居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需求。
4. 行政主体必须建立自己的内部规章制度,加强对行政机关的管理和监督,及时解决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矛盾。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答案97
1、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实践中运用行政法的原则有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所谓行政合法性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它是指行政权力的设立、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要求,不能与法律相抵触。
行政合法性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必须严格遵守行政法律规范的要求,不得享有行政法规范以外的特权,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违法行政行为依法应受到法律制裁,行政主体应对其行政违法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行政合法性原则包括实体合法和程序合法两个方面的内容。
违反实体法和违反程序法都是对行政合法性原则的破坏。
实体法是指规定行政主体在行政管理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的行政法律规范。
程序法则通常是为保证行为程序公正,没有偏私,从而保障实体权利得以实现的法律规范。
行政程序合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任何人不能成为审理自己案件的法官。
执行这一原则的制度是回避制度。
(二)行政机关在裁决行政纠纷时不能偏听偏信,应当给予当事人同等的辩论机会。
(三)决定对当事人不利的事务时,应预先通知当事人并给其发表意见的机会。
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具体要求: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前提条件是有法可依。
行政合法性原则通常要求行政权依法律的规定存在,行政机关依法设立并应依法行使行政职权。
具体讲,行政合法性原则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权才能存在(二)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这就要求行使行政权力不仅应遵循实体法规范,而且应遵循程序法规范,二者不能偏废。
(三)任何行政职权的授权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行政合法性原则这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要求行政主体应严格依法办事,行政管理活动应有法可依,严格按照法律规范进行。
这里所讲的法律是广义上的法律不仅仅只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宪法、法律,还有国务院指定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的规章、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以及较大的室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乡法规以及省级人民政府和较大的室以上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等。
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PPT
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PPT一、行政主体1.1 定义行政主体是指能够制定、执行行政行为的组织或者机构,具有行使行政管理职能的权力。
1.2 分类行政主体按照权力来源和行政主体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中央行政主体:中央国家机关、司法机关、部队等行政主体。
2.地方行政主体: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自治机关、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等。
3.其他行政主体: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行政主体。
1.3 特点行政主体的主要特点包括:1.具有行政管理权:行政主体是行政调整的主体,其行为具有复杂性和强制性。
2.具有独立性:行政主体行使职权的时候是独立的,有独立的权利和义务。
3.统一性:行政主体必须遵循国家法律规定的职责范围和管理要求。
二、行政客体2.1 定义行政客体是指行政管理中被规定为行政管理对象,受到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客体,包括具有行政行为的对象,受行政管理制度调整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或事物。
2.2 分类行政客体按照其性质和功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自然人:指具有自然人身份的个体,包括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等。
2.法人:指依法登记,拥有完全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
3.其他组织或者事物:包括国家公有资产、森林、草原、山岭、水流、湖泊、荒地、建筑设施等。
2.3 特点行政客体的主要特点包括:1.有明确的法律规定:行政客体的权利和义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受到行政主体管理:行政客体是行政主体行政管理的对象。
3.行为受到限制:行政主体对行政客体进行管理时,会对其行为进行一定的限制。
三、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的关系3.1 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的关系行政主体和行政客体是一种对等的关系,行政主体对行政客体实施管理,行政客体对行政主体实施要求。
3.2 行政主体与行政客体的联系行政主体和行政客体是一种联系紧密的关系,行政主体通过制定政策和法规来管理和调整行政客体的行为,而行政客体则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和政策制定来影响行政主体的决策。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作业1解答提示第一小题:在理论阐述的同时着重结合本职工作实践谈运用。
答:1、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在深圳的出现公安机关对于嫖客、卖淫、拉皮条和妈眯的游街示众的处罚,本人也是一个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妥当,严重违背了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则的要求。
(1)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授权,是能够管理社会治安的部门,但是,并没有规定到,作为公安机关对于卖淫嫖娼等人员有进行游街示众的处罚的权力。
仅仅是规定到罚款或者行政拘留、警告的处罚手段。
作为公安机关不能够自己创造相关的处罚种类来进行处罚,仍然必须是强调法律本身的规定、法律本身的授权。
(2)该行为的产生,恰恰表明公安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没有依照法律的,而是依照我们传统上的道德来执法,来进行对对方进行惩罚。
第二小题:要将成为行政主体的三个要点讲全面,并举例说明。
答:那作为大家,如何判断对方是否是一个行政主体?那我们就要把握住行政主体的基本特征: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样的一个特征与其他国家组织进行了区分。
人大不是行政主体。
因为人大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享有的是立法权力,它显然不是行政主体,而是立法主体;那作为法院、检察院这样的国家机关同样也不是。
因为作为法院、检察院根据宪法的规定,享有的是司法权力,也不是行政主体,而是司法主体。
2、行政主体是依法能够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主要是说作为行政主体应该是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比方说,作为遇到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就是公安局内部的治安科来进行处罚的,那作为汕头市公安局治安科是不是一个行政主体呢?这里仍然不是,要成为行政主体必然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来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在处罚决定书上,上面的印章其实是汕头市公安局。
所以,作为治安科不是行政主体,在该行政处罚的法律关系当中,真正的行政主体应该是汕头市公安局。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是什么(两篇)2024
引言:行政主体是指国家机关、地方机关和各级政府部门等具备行政职权的组织或机构,是行使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职责的主体。
行政主体的概念与特征具有重要的法律和行政学意义,对于理解和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分别阐述行政主体的概念、特征以及其在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与职责。
概述:行政主体是指具备行政职权的组织或机构,是行使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职责的主体。
行政主体包括国家机关、地方机关以及各级政府部门等。
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必须遵循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正文:一、行政主体的概念1.行政主体的基本含义2.行政主体的种类与类型a.国家行政主体b.地方行政主体c.政府行政主体二、行政主体的特征1.具备行政职权2.行政主体的独立性a.相对独立性b.相对从属性3.具备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职责4.行政主体的法定性原则a.法定行政主体b.非法定行政主体三、行政主体的作用与职责1.行政权力的行使者2.行政行为的主体a.行政命令与命令行为b.行政执法与执法行为3.行政管理的组织和实施者a.行政事务管理b.行政规划和决策c.行政资源配置d.行政监督与评估四、行政主体的责任与限制1.法律责任a.行政主体的违法行为b.行政主体的行为合法性2.行政主体的政治责任a.舆论监督与政治约束b.政治经济环境对行政主体的影响3.行政主体的文化责任a.忠诚与公正的原则b.行政主体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五、行政主体的发展和改革1.行政主体的发展演变过程a.从行政管理到行政治理b.从行政主导到市场主导2.行政主体的改革方向与目标a.建设法治政府b.提高行政主体的效能和透明度c.推动行政主体的创新和改进总结:行政主体作为行使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职责的核心组织,在保障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行政主体具备行政职权,独立性和法定性原则是其特征之一,其作用主要体现在行政权力行使和行政管理方面。
论行政主体
论行政主体论行政主体一、引言行政主体是指国家机关或者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授权,拥有行政权力并执行行政职能的组织实体。
行政主体在现代国家的运行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共利益、促进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行政主体的分类1. 中央行政主体1.1 中央政府1.2 国务院1.3 中央部门和机构2. 地方行政主体2.1 地方政府2.2 地方部门和机构3. 专门行政主体3.1 行政机构3.2 行政事业单位4. 独立行政主体4.1 监察机关4.2 法院三、行政主体的职责和权力1. 依法进行行政管理行政主体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正性。
2. 执行行政职能行政主体负责执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包括颁布命令、决定、规章等,以实现国家管理的目标。
3. 维护社会秩序行政主体要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确保公民的生活安定有序,对于社会上的违法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
4. 保障公共利益行政主体要积极保障和促进社会发展,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
四、行政主体的组织结构1.1 行政主体的最高领导机构1.2 行政主体的下级领导机构2. 行政主体的职能部门2.1 行政主体的职能划分2.2 行政主体内部的职能部门3. 行政主体的工作机构3.1 行政主体的工作机构设置3.2 行政主体内部的工作机构组织五、行政主体的权力与责任1. 行政主体的权力范围1.1 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来源1.2 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界限2. 行政主体的责任与问责2.1 行政主体的责任要求2.2 行政主体的问责制度六、行政主体的发展与变革1.1 古代行政主体的形成与演变1.2 现代行政主体的建设与发展2. 行政主体的改革与创新2.1 行政主体职能的调整与优化2.2 行政主体管理体制的改革七、附件本所涉及附件如下:附件1: 行政主体组织结构示意图附件2: 行政主体法律法规汇总表八、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1. 行政权力:指行政主体依法行使的管理、处置、监督等行为的权力。
名词解释行政机关的特点
名词解释行政机关的特点行政机关是现代国家政治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的组织形式。
它是指负责行政管理、制定和执行行政法规以及提供公共服务等职能的机构。
行政机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权力机关性质行政机关是一种权力机关,其职能主要包括决策、管理、监督和服务等方面。
它拥有行政权力,并行使着对公众、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控制权力。
行政机关通过行政命令或行政法规对社会秩序进行管理和调控,并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或补救措施。
正因为行政机关具有权力机关的性质,所以在行使职权时需要受到法律和程序的限制和规范,以确保公正、公平和合法。
二、行政决策权和执行权的集中性行政机关具有行政决策和执行的权力,它是国家权力的集中体现。
政府通过行政机关来制定并执行具体的行政政策,推动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行政机关的决策性质是指其在行政管理中能够独立决策,而不受其他机构的干预和制约。
行政机关的执行性质是指其能够直接行使行政权力,履行各项行政职责,最终将决策付诸实施。
三、职能多样性和广泛覆盖面行政机关的职能十分多样,涵盖了面广、深入国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教育、环境、卫生等各个领域。
行政机关所负责的任务包括:1.执法管理:行政机关通过制定法规,管理和监督公共事务,保证社会的正常运行;2.公共服务:行政机关负责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教育、医疗、文化、社会福利等,满足人民群众生活和发展的需求;3.资源配置:行政机关参与国家经济体系中的资源分配和管理,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目标发挥着重要作用;4.社会管理:行政机关管理社会事务,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秩序,保护公民合法权益;5.外交和国际合作:行政机关参与国家对外事务,推动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
四、层级分明和组织严密性行政机关通常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中央行政机关负责国家级别的行政管理和决策,地方行政机关则负责地区和地方政府范围内的行政管理和执行。
行政机关内部组织严密,设置不同职能部门,层级分明,每个部门负责特定的任务。
《行政法学》简答题、论述题参考答案
《行政法学》简答题、论述题参考答案四、简答题1、什么是行政法?行政法有何特点?答:行政法是调整行政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行政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有以下特点:①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②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③行政法规范具有易变性。
④行政法渊源的复杂性。
2、什么是行政主体?行政主体有何特征?答: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国家行政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从事行政管理活动,并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行政主体具有如下特征:①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②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
③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
3、如何理解行政行为的概念?答: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①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的行为,即行政机关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所实施的行为。
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③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实施的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
4、简述地方政府的立法权限。
答:地方政府规章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①为执行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需要制定规章的事项。
②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
5、如何理解行政处理的涵义?答:行政处理,是指行政主体针对具体事件行使行政职权,单方面作出的对外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①行政处理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行为。
②行政处理是法律行为。
③行政处理是行政权主体所实施的单方行为。
④行政处理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职权的行为。
⑤行政处理是行政主体实施的具体行为。
⑥行政处理是对外直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
6、实施行政可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实施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①依法实施原则。
②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
③效率和便民原则。
④监督与责任的原则。
7、简述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联系和区别。
答: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
(一)行政确认与行政许可的联系。
其联系体现在:①确认与许可常常是一个行为的两个步骤,一般是确认在前,许可在后。
行政主体
例:下列哪一个组织在行政法上不具有 行政主体资格? A
A 行政机关委托的治安联防大队
B 县公安局消防科 《消防法》授权
C 某区街道办事处
行政派出机关
D 颁发会计师证书的注册会计师协会
部长、主任负责制。 地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③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务院直属机构是国务院主管各项专门业务的机构。 包涵: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国民用航
空总局、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知识产权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统计局、旅游局、宗教事务局、林业局、体 育总局等 职权:具有自己主管的专门行政事务。可在主管的事项范围内, 对外发布命令、指示。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能。 设立程序:由国务院根据工作需要和精简原则设立,无需其他机 关,如全国人大及常委会批准。 地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即地方上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 理地方行政事务的地方行政机关
地方人民政府一般分为四级:省级、市级、县级、乡 级人民政府
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 市级:自治州、设区的市、直辖市的区 县级:县、自治县、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即县级市) 乡级:民族乡、镇、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工作,
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直属机构和特 设机构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直属机构和特 设机构,如,地方税务局、工商行政管 理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环境保护局、 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等。
能对外行使行政管理职权,具有行政主 体资格。
4、派出机关
地区行政公署
派出机关
区公所 街道办事处
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
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行政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
法律上的行政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行政主体是具有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宪法、组织法规定的行政职权,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非经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不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和实施行政行为,因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是判定一个行政机关是否行政主体的标准。
比如被委托的组织虽然在委托范围内也可以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某些行政行为,但它们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而是以委托它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的,因而被委托的组织不属于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的组织。
一个组织是否是某项活动中的行政主体,重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承担行政活动所产生的责任,如果仅仅实施行政活动,但并不负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那么,这个组织就不是行政主体。
如某个社会团体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活动,但并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受委托的社会团体就不是行政主体,主体只能是委托的行政机关。
再如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由公务员来行使,但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并不由其本身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公务员不能作为被告应诉。
公务员实施的职务行为,由其所在行政机关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由其所在机关为被告应诉。
因而,公务员不是行政主体。
(4)行政主体一般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提当。
行政主体主要是由行政机关担任,但又不限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某种非行政机关社会组织行使某项行政职权,实施某种行政行为,该组织即取得行政主体地位。
(摘自百度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案例分析: 1993年7月,朱某为采访一篇报道来到某市,住在该市某区一市民为其预定好的台湾宾馆608号房间。
行政主体概念
行政主体概念1. 概念定义行政主体是指具有行政权力、行政管理职能的组织或机构,以依法行政为核心职能,负责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府决策,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公共利益的主体。
2. 重要性行政主体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不可忽视,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维护社会秩序行政主体负责维护社会秩序,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保护人民合法权益,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行政主体通过行政执法、行政处罚等手段,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国家和市民的正当权益。
(2) 促进经济发展行政主体负责执行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推动经济发展。
通过建立良好的投资环境、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提供公共服务等措施,行政主体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障,促进了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的繁荣。
(3) 提供公共服务行政主体负责提供各种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养老、安全等公共服务,行政主体通过设立政府部门、行政机构,制定相关政策和制度,为人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4) 保障公共利益行政主体负责保障公共利益,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和管理。
包括但不限于环境保护、资源管理、社会福利、国土规划等领域,行政主体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维护公共利益的平衡和稳定,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应用(1) 政府政府是最典型的行政主体,具有最高行政权力。
政府负责国家的行政管理职能,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政府通过立法、行政、司法等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维护国家政权稳定。
政府在制定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 行政机关行政机关是政府的具体执行机构,属于行政主体的一种表现形式。
行政机关按照职能分工,承担行政管理职责。
例如内政部门、财政部门、教育部门等,行政机关负责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监督和管理相关事务。
(3) 公司企业公司企业作为法人实体,也可视为一种行政主体。
公司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需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规定,接受行政主体的监督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
行政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务的行政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组织。
法律上的行政主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行政主体是具有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能成为行政主体,只有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的组织才能成为行政主体。
国家行政机关具有宪法、组织法规定的行政职权,它可以成为行政主体;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非经法律、法规的特别授权,不能行使国家行政权和实施行政行为,因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2)行政主体必须是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
能否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管理是判定一个行政机关是否行政主体的标准。
比如被委托的组织虽然在委托范围内也可以行使国家行政职权,实施某些行政行为,但它们不是以自己的名义实施的,而是以委托它的行政机关的名义实施的,因而被委托的组织不属于行政主体。
(3)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后果的组织。
一个组织是否是某项活动中的行政主体,重要的标准是看其是否承担行政活动所产生的责任,如果仅仅实施行政活动,但并不负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那么,这个组织就不是行政主体。
如某个社会团体接受行政机关的委托从事公务活动,但并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责任,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受委托的社会团体就不是行政主体,主体只能是委托的行政机关。
再如行政机关的行政职权由公务员来行使,但公务员的职务行为,并不由其本身对外承担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公务员不能作为被告应诉。
公务员实施的职务行为,由其所在行政机关对外承担行政法律责任,在行政诉讼中,由其所在机关为被告应诉。
因而,公务员不是行政主体。
(4)行政主体一般由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提当。
行政主体主要是由行政机关担任,但又不限于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某种非行政机关社会组织行使某项行政职权,实施某种行政行为,该组织即取得行政主体地位。
(摘自百度联系实际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案例分析:1993年7月,朱某为采访一篇报道来到某市,住在该市某区一市民为其预定好的台湾宾馆608号房间。
7月13日上午10时,朱某与另一杂志社记者肖某一起出去采访,因拍摄一村民住宅与该村村民发生争执。
中午12点,双方去该市公安局某区分局广澳派出所解决争端,经派出所副所长的调停,朱某与肖某将胶卷曝光,并同意将胶卷留在派出所。
这一争端解决后,派出所所长又向朱某、肖某两人了解此次采访的有关情况,告知两人该村有4名村民为在逃通缉犯,并出示了通缉令。
朱某当时否认认识这4人,并索取通缉令一份。
下午3时许,朱某、肖某两人离开派出所回到市区。
7月14日凌晨2时许,广澳派出所通过有关线索了解到4名通缉犯之一的林某住在某市台湾宾馆的608号客房,于是派人前往缉捕,到后发现林某并不在,只有朱某,肖某两人在该房间住宿。
缉捕人员遂向某区公安局请示,要求朱某、肖某两人去某区公安局说明情况。
朱某、肖某两人到达某区分局后,朱某暂时承认认识林某,但拒绝提供林某的进一步的情况。
事后,朱某在询问笔录上签了字。
上午11时许,某区公安分局朱某、肖某两人送回市区。
1993年8月21日,朱某以某区公安分局的行为侵犯了其人身权利以及记者的采访权利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必须将此事在国内主要报刊上向原告公开赔礼道歉,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违法、违纪责任,并赔偿原告因此而遭受的物质与精神损失。
【审理结果】人民法院收到起诉书后经审查,认为起诉书中所列被告广澳派出所不具被告资格,于是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朱某重新以某区公安分局为被告提起诉讼。
【评析】本案涉及到行政行为的主题资格问题。
从行政法的角度讲,行政主体是指享有实施行政活动的权力,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能够独立承担实施行政活动所产生的法律后果的组织。
它是一个法律上的概念,具体来说,构成行政主体必须具备以下三方面的
条件:首先,行政主体必须是承担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不享有行政权力的机关、单位、个人除非法律、法规明确授与其行政管理权,不能作为行政主体。
其次,行政主体必须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的组织。
所谓“以自己的名义”是指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作出处理决定发布命令,并以自己的职权保障这些决定和命令的实施。
一般来说,代表国家行使行政权的机关便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在行政法律关系中成为一方当事人;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处于行政系统之外,但如果有法定授权,它们同样能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具备行政主体资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符合法定条件,履行必要法定程序而成立的,享有国家行政权的行政机关和接受法定授权的组织才有对外名义权。
第三,行政主体必须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这与前一个条件相联系,是判断行政机关及其他组织能否成为行政主体的关键,也是确立行政主体这一概念的意义所在。
一般而言,享有行政管理权的组织即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即享有行政管理职权。
根据以上3个条件,实际生活中行政主体主要有以下一些类型:(1)中央行政机关,包括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及其直属机构;(2)地方行政机关。
包括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3)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下面来分析一下派出所的法律地位。
在我国行政秩序中,派出所属于地方人民政府职能部门即公安部门的派出机构,是市公安机关派出具体负责一地治安管理工作的基层机构,行使公安机关的部分权力。
派出机构一般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只有法律、法规授权时才能在授权范围内独立行使行政职权。
(摘自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中的案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