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90后新生始业教育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90后”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 9 0 后”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
何 怡 雯
( 广 州大学音 乐舞蹈 学 院 广 东・ 广州
中 图分 类 号 : G4 4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7 8 9 4 ( 2 0 1 3) 2 1 — 0 1 7 6 — 0 2
me n/ /HeYi we n Abs t r ac t Po s i t i v e a nd e f f e c t i v e e n t r a n c e i d e o l o g i c a l e d uc a t i o n
c a n n o t o n l y h e l p f r e s h me n e s t a b l i s h h e a l t h y l e a r n i n g a t t i t u d e a n d g o o d l i f e q u a l i t y f i r s t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 b u t p o s i t i v e l y i n l f u e n c e t h e i r f o u r y e a r s ’ l e a r n i n g a n d l i f e . Ba s e d o n a n a l y z i n g t h e p s y - c h o l o g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o n t e mp o r a r y’ ’ p o s t - 9 0 s ”f r e s h me n ,
t hi s p a p e r a i ms a t e x p l o r i n g t he a p pl i c a t i o n o f P os i t i v e Ps y c h o l o g y t o t h e e nt r a n c e e d uc a t i o n o f” p o s t -9 0s ”c o l l e g e f r es h me n .
90后大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5页word
90后大学生的心理分析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大学生作为新时期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是国家发展的后备力量,他们的心理健康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发展,也关乎着国家乃至全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一)环境适应问题90后的大学生在家里多数是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初次离开父母亲人独立学习和生活,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以及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大幅度改变,都会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如未能及时与同学、朋友进行沟通或接受心理辅导,时间稍长就会影响心理健康。
(二)学习困扰问题学习上的困扰对90后大学生的影响很显著。
有的学生经历了中学的竞争与拼搏后,在大学阶段便厌倦了学习,但是又不甘落后,所以总是有一种压力感在困扰着;有的学生没有目标,没有奋斗的动力;有的学生专业兴趣低,只是硬着头皮去学,内心很是痛苦和矛盾。
(三)人际关系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是90后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他们多数以自我为中心,个性强,不受约束和管教。
加之现如今人际交往关系在大学校园已变得不那么纯粹,复杂的关系让一些学生畏惧交往,产生“闭锁心理”;有的同学在与人交往时缺乏必要的沟通技巧,不成熟的交流也会表现为人际关系紧张,久而久之他们就会产生严重的精神压力。
(四)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中后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与性问题不可避免地出现,加之现今大学校园内,谈恋爱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因此随之会出现单相思、失恋、热恋中的行为不当、恋爱遭家长的反对等现象并引发相关心理障碍。
(五)对手机、网络等过分依赖问题现今社会网络相当发达,90后大学生一旦不能及时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很容易网络成瘾,导致学业不能及时完成,严重者四年学业全部荒废。
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成瘾是继网络成瘾之后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由于过度地滥用手机而导致使用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受损。
该问题在90后大学生中表现尤为突出。
90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90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摘要: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决定新生大学生活和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被称为“90后”大学生相较于以往的大学生有着突出的心理特征,如何针对”90后”新生心理特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摆在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面前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90后”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针对处在各个年级阶段学生的不同特点而有所侧重。
对于刚入大学的一年级新生而言,最主要的莫过于抓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尽快的融入到新集体中,尽快的适应大学学习和生活。
近两年,具有时代特征的”90后”的大学新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他们从中学进入大学这个新的环境,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势必导致他们在短期内出现心理困惑。
因此针对”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90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高校学生工作者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开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在人的整体素质当中,心理素质占据着基础地位,它影响并制约着其他素质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没有健康的心理,即使有过人的才智、高超的能力与强健的体魄,也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人才。
对于刚步入大学校门的”90后”新生来讲,他们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大学四年的成长。
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向大众化教育转变,随着每年高校新生的不断增加,新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在拥有争议的90后大学新生身上呈现出多元的、复杂的心理特点,因此认真研究90后新生的心理特征,从多方面入手正确引导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让他们快乐的健康的度过大学生活,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90后大学新生共有的心理特征(一)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障碍首先,新生入学面临的就是生活环境的变化,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上大学前,生活上对父母有较强的依赖心理。
他们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无法自理;一到大学校园,他们无所适从,不知道怎么安排自己的生活。
90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
“90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谈——清波街道清河坊社区社会工作专业09级班指导老师:周驰 37学号朱宏鸣学员内容提要:目前“90后”学生是高中生的主体。
在学校,任课教师,班主任的眼中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他们与以往的历届学生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在教育管理方面往往令人很挠头。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学生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
90后学生存在着对学校环境不适应、难以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90后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积极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关键词:90后;心理健康;心理咨询1、90后学生的心理现状1.1张扬、傲慢、任性、怪异的背后是深深的孤寂与无奈“90后”生下来就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
总是受到人们的指责,而这些指责的人大多都不是“90后”。
我们对“90后”有多少了解呢?“90后”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和他们嬉戏作伴。
当“70后”“80后”享受他们美好童年的时候,“90后”却早早地被关进了各种各样的特长班“陶冶”情操。
后来上学了,补习班又蜂拥而至。
可怜的双休日和寒暑假统统报销。
他们又该去何处发泄呢?他们与父母的沟通交流又有多少呢?玩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天性一旦被压抑和束缚,必然要寻求新的突破口。
于是,在网络上与冰冷的显示器里面的“陌生人”聊天;在虚拟的游戏世界中寻求安慰。
没有玩伴,没有父母亲人的关注,也就只好与电子产品为伍了。
“90后”学生的张扬、傲慢、任性、怪异是表象。
在这背后是深深的孤寂与无奈。
又一句话可以描述他们的孤独:房子越大就越觉得寂静,独自在家连喝水都能清楚地听见水流过喉管的声响。
1.2 在重重压力下,探求真我,渴望自由“90后”学生的父母由于自身经历过一些艰苦,因而都希望子女能生活的更好,能够延续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
基于“90后”大学新生特点的始业教育模式研究
些分歧 。更多 的人处于迷 茫的阶段 ,根本就 没有奋 斗 目标
和 方 向
生观 , 促进 学生价值 观 、生理 、心理 以及社会 适应 能力全面
均衡 。建立学生个人 成长档案 ,需要有专业 的老师来帮助新 生摆脱心 理障碍和学业 、经济等压 力,营造健全 的人格 。同 时,加 强对于学 生的责任意识 教育 、感恩教 育,端正成长成 人理念,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 )开展专业思想教育 ,增强新生学 习的内动力 。通过 4 开展各类 专家 、学者 、名师 的专业 讲座 ,向学生介绍所学专 业的课程 性质、知识 结构 、就业现 状,介绍学科 前沿和发展 前景 ,介 绍专业在社会 发展和经济 建设 中的作用 ,提高学生 对 专业 的认 识、认 同和热 爱 ,进而提 升专业兴趣 ,激 发学习
【】 6路晓军 . 生命教 育在 大学新 生教育 中的实践探 索 【】 J.
黑龙 江高教研 究,2 1 () 4. 00
责任 感和历 史使命感 。高校还 要营造积 极 向上 的校 园文化 氛 围,通过 开展主题 明确的校 园文化活动 ,营造 新生健康 向上
的生活方式 。
( )开 展心 理辅 导 、生命 教育和 成人 教 育 。很 多 “ 0 3 9
( )思想 不稳 定和态度不端正 导致 的空虚感 。当前社会 5 环 境复杂 ,西方文化 价值观念 渗透 ,使这 些 “ O ”新 生容 9后
易被 蛊惑 、受影响 ,导致个人 思想的不 断摇摆 ,进 而无法提
解 决 问题 ,掌握大学 的学习方法 ,提 高学习效率 。高校还可 以通过开 展各类科技创 新活动 、学 科竞赛、学术 沙龙 、兴趣 小组 、团队交流 、社会 实践 、校 园活动等形式 ,来激发学生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近年来,“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针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1.1 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他们在面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普遍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特别是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学生们的心理压力更是难以忽视。
1.2 自卑感、压力感较强相较于以往的大学生,90后大学生更容易产生自卑感和压力感。
他们生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面对这种不确定性,他们往往会感到自卑和紧张,甚至产生对未来的畏惧。
1.3 心理健康意识不足虽然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越来越重视,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自己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自我调节能力。
在面对心理问题时,他们往往选择逃避、隐忍,而忽视了及时寻求帮助的重要性。
2.1 教育资源不足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普遍不足。
虽然一些高校提供了心理辅导服务,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学生们在心理问题上无人支持。
2.2 心理教育渠道不畅现在,心理健康教育渠道还不够畅通,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知识的途径有限。
大多数学生只能通过学校提供的简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获取知识,缺乏深入的学习和体验。
2.3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许多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内容陈旧,无法满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更新内容,与社会需求相结合。
三、解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学校应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专业化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积极心理学对“90后”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启示
情绪,从而健全积极的人格 ,同时为其创造 积极 的工作环 境, 鼓 励其 实践 积极行为 , 充分 调动其 积极 性 , 建 立一支健 康有活力有效率 的学生干部队伍 。 关键 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体验
积极心理 学
“ 9 0后” 学生干部
认 知方 式 情 绪
人 格
Th e I n s p i r a io t n o f P o s i iv t e Ps y c h o l o g y t o t h e Cu l i t v a io t n
极影响。 “ 9 0 后” 大学生在这种环境 中成长 , 既是经济发展的 受益者 , 网络时代的体验者 , 同时也 会受到社会不 良风 气和 文化传媒的影响 。因此 , “ 9 0后 ” 大学 生有着不 同于 “ 8 O后 ”
的价值观 、 思维模式 、 行为和认知方 式 , 他们 思想活跃 、 朝气 蓬勃 , 他们睿智而轻狂 , 成熟而盲 目, 理性 而躁动 , 受 到社会
o f” Po s t -9 0 s ” C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Ca d r e s/ / L i a n g J i n g
Ab s t r a c t 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y i s a n e w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t r e n d o f t h o u g h t , wh i c h i s i mp o  ̄ a n t t o c u h i v a t i n g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c a d r e s . Co l l e g e ̄a c h e m s h o u l d a p p l y 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y g t o ma n a g e p o s t 9 0 s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c a d r e s , g u i d e t h e m t o f o r m p o s i t i v e c o g n i t i v e s t y l e a n d e x p e i r e n c e p o s i t i v e f e e l i n g s , t h e n or f m p o s i t i v e p e r s o n - li a t y a n d me a n w h i l e , c r e a t e p o s i t i v e w o r k e n v i r o n me n t , e n c o u r a g e he t m t o p u t p o s i t i v e b e h a v i o r s i n t o p r a c t i c e , a r o u s e t h e i r e n t h u s i - a s m f o wo r k i n g , i f n a n y b u i l d a n e n e r g e t i c a n d e f i c i e n t g r o u p f o
浅谈对90后新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浅谈对90后新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90后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
他们是1980年至1999年期间出生的一代人,成长于网络和信息的浪潮中。
90后新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与其他年代的人有一定的不同,这种差异主要是受到社会、经济、技术方面的影响。
首先,90后新生在心理方面表现出更加开放和自由的特点。
他们成长的时代是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受益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不像80后那样面临经济困境和物质匮乏的压力。
这使得他们在心理上能够更加自由地追求个人的发展和追求。
他们相对而言更加乐观、自信和积极,有着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
其次,90后新生在行为方面表现出更加多元和个性化的特点。
与之前的年代相比,90后生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有更加丰富和广泛的选择。
他们接触的信息更为广泛,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领域和文化的多样性,扩宽了他们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从行为上看,90后更加注重个人特点的发展,更加关注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尝试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职业选择。
然而,90后新生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扰。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竞争压力增加,一些90后面临着就业难、住房压力大等问题。
与此同时,他们的人际关系也面临挑战,很多90后过于依赖社交媒体,导致现实生活中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下降。
这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同时也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90后新生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受到了社会、经济和技术的影响。
他们成长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具有更加开放、多元和个性化的特点。
他们注重个人特点的发展和实现,更注重社交媒体的使用和个人形象的建立。
然而,他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扰,这需要我们给予关注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90后”一代是指出生在1990年至2000年之间的一群人,他们是目前大学生中的主体群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生活压力和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成为了大学生关注的话题之一,如何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了一项紧迫的任务。
研究表明,“90后”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焦虑、抑郁、人际关系问题等心理健康隐患。
他们在应对学业压力、就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都面临着挑战,而缺乏足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支持,使得这些问题更加严重化和普遍化。
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探讨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通过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和特点,为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为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自尊、自信和心理韧性,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抵御压力。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进大学生之间的良好人际关系,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情商,帮助他们建立和维护健康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减少冲突和误解,提升团队合作和社交技能。
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的成长和发展,还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深入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新生心理健康教育
教法交流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 的新 生心理健康教育
口 王希 顺
摘要: 积极心理 学是 2 O世 纪兴起 的重要 的 心理学力量 , 关注正常人 的心理机能 , 重视人性 中的积 极方面。本文从 积极心理学的角度 出发 , 从 现行的心理健康教 育的 目标 内容等方 面梳理 总结 大学生心 理健 康教 育存在 的误 区和不足 , 并根据积极 心理 学的思想 ,提 出大 学生 心理健 康 教 育 的 新 目标 , 新方法。 关键词 : 积极心理学 新生 心理健康教 育 积极心理学 1 . 积极心理 学概念 积极心 理学是 2 O 世 纪末新 兴 的一 股重要 心理学力量 , 积极 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 曼 ・ 谢尔 顿和劳拉 ・ 金 把 积 极 心 理 学 定 义 为利 用 心理 学 , 目前 已具有 比较完善 、有效 的实验方法 与测量
一
、
决一个问题又会 出现新 问题 的怪圈现象 ,偏离 性的情 况下也能享受快乐和满足【 3 ] 。 了心理健极心理学以上的研究 内容应用 到 调整现有 的教育 内容 , 心理健康教育 出现 了重 心的偏移 ,从而在很 大 ‘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 中来 , 的程度上 削弱 了学校 心理 健康教 育的有 效性 , 加入以下几个方面 内容 :一是在主观层 面上 培 心理教育也将逐渐失 去强劲的发展动力和活 动 养大学生 满足 、 安宁 、 希望 、 乐观等 积极 的情 绪 空间。 情感体验。 积极情绪 扩建理论认为 , 积极的情绪 现行 的心理健康教 育主要的关注点在 于学 体验能通过扩建个体 即时 的思想或行 为资源来 生在学 习、 生 活中产 生的各种困惑 和问题 : 自我 帮助个体建立起 持久 的个人发展资源( 包括身体 认知偏 差 、 情 绪困扰 、 人际关 系困惑 、 意志 品质 资源 、 智力资源和社会性 资源) , 这些资源趋 向于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90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152
2011 . 1 2 总第243期
参考文献: [1]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温婉如.“90”后大学生特征分析及教育研究[J].宁波大 红鹰学院学报,2011,(1). [3]赵晶.辅导员对“90后”大一新生的心理教育[J].中国西 部科技,2010,9(5). [4]刘毅,宗岚.积极心理学观对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启示 [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8,29(1).积极情绪的培养
李 笑1,林波萍2
(1.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230;2.广州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500)
摘要: 积极心理教育是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趋势,其研究的三个主题为:积极的情绪和体 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环境。本文重点探讨在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他们 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使他们能以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关 键 词 :积 极 心 理 学 ; 9 0 后 大 学 生 ; 积 极 情 绪 ; 主 观 幸 福 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151-02
4.注重大学中特殊群体积极情绪的培养,以点带面 由于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等差异,大学生自然分化成 特点鲜明的群体。其中,贫困大学生、来自离异或单亲家 庭的大学生群体等尤为突出,这些90后大学生由于更为特殊 的身份,使得其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应该受到重视。 2004年“马加爵事件”震惊全国,扼腕叹息的同时,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也受到了社会的重视。学校不仅应 该 关 心 贫 困 大 学 生 的 生活 问 题 , 给 予 其 基 本 的 生 活 物 质 保 障,而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对这一特殊群体给予关爱 和尊重,帮助其建立自信、自尊。笔者在管理实践中,曾 组织过班集体为贫困新生过大学里第一个生日的活动,不 仅让他 们感 到 了 集 体 的 关 爱 和 重 视 , 同 时 , 也 让 其 他 学 生 感受到了为别人付出的快乐和愉悦,并对自己现在拥有的 一切心存感恩。类似活动可以以贫困大学生为“点”,带 动激发其他学生积极情绪和体验的产生。[4] 近年来,离婚率不断攀升,以北京市民政部门的统计 数据为例,2009年第三季度的离婚率达到20.6%。有调查显 示,三成以上的离婚家庭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 因此, 对于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应当给予重视。在日 常活动中,给予他们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爱,引导其 积极情绪的产生,弥补由于家庭的不完整给其带来的孤独 感和被抛弃感,让他们最大程度地感受到除亲情外的友 情、集体情及师生情的关怀。 四、小结 90后作为极其特殊的一代,其心理健康问题在高校管 理中不容忽视。本文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中的积极情绪的 理论,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培养90后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和体 验,以使他们获得持久的主观幸福感,从而缓解现阶段90后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危机,避免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悲剧这一 现象的产生,这一探索仍然任重而道远。
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90后大学生幸福感培育
调查显示 ,健康是影 响 9 0 后 大学生幸福 的主要 因
使命感 和社会责任感 , 不重视集体 利益 和社 会利益 。在 素。健康主要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 。一个
幸福感 方面 , 9 0 后大学生更喜欢不 断地 实现 自我来 提升 健康的身体可 以降低疾 病带来 的困扰 。另外 , 身体 健康
理 想抱 负 、 感 情顺利 、 工 作J i  ̄ , N是影 响 幸福感 的 主要 因 感不平衡 的特点 。 素。 并 且认为幸福感离不开 自身的努力以及对机遇 的把
从学生 主观 角度也 可 以发现 , 大学生幸福感 缺乏平
有现实 比追求未来更 为重要 , 实现 自我 比奉献社会 更为
的问题 。 2 . 具 有 明 显 的 自我 倾 向 性
学生会 因为工资待遇不 同 , 选择 了和 自己专 业不符合 的
工作 。大部分 学生认 为 , 幸福 是通过 自身不 断努力实 现 的。同时 , 很多大学生认 为机遇也是非 常重要 的 , 更加 注
二、 对9 0后大学生幸福 感造成 影响的主要因素 1 . 健康是对 大学生幸福 感造 成影响 的基础 因素
自己的幸福感 , 更加重 视个人 利益 。 调查显示 , 自我价值 的人 一般都喜欢运动 , 而运 动就是发 泄负面情绪 的主要
和健康 是大学 生最关 注的两个方面 。自我幸福感 已经 占 途径 , 是增加人和人之 间交 流 的主要 方法 。而心理 方面
据了重要的地位 , 具有 明显的 自我倾 向性 。
人社会 的群体 , 大学生 的幸福感充分反 映 了高校 教学 的 济 时代背景 下 , 大多数人 都变 得更 加务实 , 对 于一些 虚
教学效果 , 影 响着未来各种 职业群体的幸福状态 。因此 , 无 的东西 和遥远 的东西不会再有期待 的幸福感 。在选 择
基于90后大学新生心理特征的入学教育探索-最新教育资料
基于90后大学新生心理特征的入学教育探索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开端;是大学新生理解大学、适应大学、融入大学的重要阶段;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
2009年,“90后”大学生为高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人生态度上的变化对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
一、90后大学新生的特点90后大学新生由高中进入大学,学习方法、生活方式以及所处的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何适应这些变化成为困扰他们的问题。
在2009年开学初,笔者采用“九宫格”心理学方法,以“心中理想的大学生活”为主题,对新生进行摸底考察。
大多数同学描绘的场景是图书馆、篮球场、学生会……。
他们心中的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没有了高考的压力,没有了父母的唠叨,似乎一切都是美好的。
然而进入大学后发现这里的生活和高中没多大差别,学习依然是最重要的,生活依然是三点一线――宿舍、食堂、教室。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容易让他们产生失落感。
与高年级同学相比,90后大学生有着鲜明的特征。
1.自信,个性张扬,但缺乏团队协作意识。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尽可能地给予他们优越的物质生活,除了学校的文化课,还参加各种校外的培训班。
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对自己的能力和未来生活充满信心。
在班干部选举中,超过75%的同学参加竞选,也进一步说明了90后大学生的自信。
他们思想活跃,喜欢追求时尚元素,喜欢标新立异,处处彰显个性。
然而过分地追求展现自我,导致他们集体荣誉感下降,班级凝聚力不强。
在班级活动中,有些同学懒散,甚至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班委之间相互推卸责任等现象体现了90后大学生缺乏团队协作精神。
2.目标明确,但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
90后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认识更加现实,他们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对自身的要求也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渴望在大学里不断发展自我。
因此,他们对大学生活的规划更加明确,容易确立自己将来的职业目标。
然而,大学与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积极心理学在“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 4 2-
精彩语句: 教育本来就是一件积极的事情, 如果因为所采取的方式不当, 而对学生造成消极的影响, 那就得不偿失了。
系统 , 从而为他们接受政治思想教育做好铺垫。 ( 四) 帮助他 们形 成正 确 的价值 取 向
一
强 对 积极 心 理学 教 育方 法 的应 用 ,采 取 公平 对 话 的形
够体现出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作用。积极的情绪体验往 向正确 的方向 , 可以说 , 这些东西对我们 的一生都起着
往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 。
( 二) 培养大 学生 形成 积极 的人格 品质
非常重要 的作用。另一个是社会小支持系统 , 由我们 的 学校 、 家庭 、 工作单位等组成 , 这些小环境时刻影 响着
家的栋 梁 , 对 国家的 未 来发展 具 有重要 影 响 。所 以 , 对大 学生 的 思想政 治教 育成 功与 否 关 系到 国家的 昌盛繁 荣 。 2 0世 纪末在 美 国掀起 的一场 积极 心理 学运动 , 给我 国的大 学生教 育 带 来很 多的启发 , 针 对积极 心 理 学在 大学生 思想政 治教 育 中的运 用展 开 了详 细分析 。
式, 了解学生 的内心 , 允许学生发表 自己的想法 , 积极
方式 ,拥有积极人格品质的人往往能够激发 出更大 的 神。 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 , 往往能够更加从容地面
潜能 , 克 服 常人 无法 克 服 的 困难 , 达 到常 人无 法 达 到 的 对 。积极 心 理学 可 以 帮助 大学 生形 成 良好 的社会 组 织
作者简介 : 张艳君 ( 1 9 8 1 一) , 女, 内蒙古通辽市人 , 研究 生, 科尔沁 艺术 职业学院讲师 , 研 究方 向: 发 展与教育心理学 。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摘要】本文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研究,引言部分包括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在通过“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和问题分析,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实施策略和效果评估方法。
结论部分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对“90后”大学生的重要性,以及其实际影响,并提出了未来研究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90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他们提供更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调查、问题分析、重要性、实施策略、效果评估、影响、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90后”一代是指出生在1990年以后的人群,他们是新时代的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各个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其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背景是因为现代社会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和关注。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信息爆炸的时代和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成为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焦点。
由于“90后”大学生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的特殊性,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更加复杂多样,需要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干预和支持。
对“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各种心理困扰和压力,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
相关研究成果还可以为制定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和方案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
1.2 研究意义“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意义是多方面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健康问题在年轻人中日益突出,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感挫折等多方面的困扰,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90后”大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和情绪管理能力,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减轻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学业表现。
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提升“90后”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以淮南师范学院为例
教育心理摘要本文对淮南师范学院1000名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研究,了解我校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状况。
在积极心理学指导下,对影响我校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不同因素提出解决对策,提升学生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积极心理学On the Improvement of"Post-90s"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A Case Study on Huainan Normal U原niversity//Fu JieAbstract This paper carried out a random sampling survey on1 000enrolled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aiming to keep abreast of the situation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in our university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the survey result.Under the guida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this paper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 im-provement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Key words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subjective well-being; positive psychology随着“70后”、“80后”成为社会中流砥柱,“90后”也逐渐步入高校大门。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创业已成为许多大学生的选择之一。
创业并非易事,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心态才能成功。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原则入手,探讨其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和原则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兴心理学科,它强调个体的优势、幸福感和积极情感。
与传统心理学关注个体的缺陷和问题不同,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的优势和潜力,致力于帮助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幸福感。
其核心原则包括:积极情感、积极特质、积极行为和积极组织。
1. 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大学生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积极心理学强调个体的优势和潜力,可以通过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激发其创业的积极性和热情。
教育者可以引导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和优势出发,培养其发现机会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创新精神,从而更好地适应创业所需的能力和素质。
2. 培养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创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韧性和抗挫能力。
积极心理学提倡积极应对挑战和困难,通过培养自我意识、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提高个体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
教育者可以通过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挫折观和应对策略,提高其应对挑战和困难的能力,增强创业的信心和勇气。
3. 培养团队合作和情绪管理能力创业往往需要团队合作,而团队合作又需要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积极心理学注重个体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情绪管理技巧,提高团队协作效率和成果。
教育者可以通过团队项目、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其在创业团队中的领导力和凝聚力。
4. 培养自我激励和目标设定能力创业需要大量的自我激励和目标设定,而这些又离不开积极心理学的影响。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90后大学生积极情绪的培养
摘要:积极心理教育是近年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的趋势,其研究的三个主题为: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特征和积极的环境。
本文重点探讨在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如何培养他们的积极情绪和体验,使他们能以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面对大学生活。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90后大学生;积极情绪;主观幸福感一、培养积极情绪的理论支持积极情绪是积极心理学的三大研究主题之一,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众学者也对这一概念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Russell认为,积极情绪是当事情进展得顺利时,当事人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
情绪的认知理论认为,积极情绪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产生的感受。
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
随后,Fredrickson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情绪的扩展――建构模型,是目前影响最大的积极情绪理论。
该理论认为,各种具体的积极情绪,如高兴、兴趣、满足感、自豪感和爱等,表面看来不同,但都有拓宽人们瞬间知行能力、建构和增强人们个人资源(如增强人的体力、智力、心理调节能力和社会协调性等)、提升人们主观幸福感等功能。
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情绪体验理论这一研究主题与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不谋而合,壮大了以人为本的心理教育价值理念。
[1]二、中国90后大学生心理特征解析90后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点、极其特殊的一代,同80后一起成为社会舆论经常讨论的群体。
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社会经济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阶段,也是90后大学生从出生到成人的完整生活阶段,同时也是信息时代来临的阶段。
正是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信息环境的渗透及家庭观念的影响,造就了90后一代特殊的心理特点。
[2]从李启铭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到药家鑫的肇事后杀人事件,再到李双江之子李天一打人事件,均引起社会的广泛讨论,影响巨大,大学生和90后群体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Journal of X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第26卷第6期(总118期)2012年12月Vol.26,No.6(Sum.No.118) 文章编号:1674-649X(2012)06-0824-04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90后”新生始业教育李伟杰1,连 灵2,张 敏2(1.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西安710032;2.西安工程大学思政部,陕西西安710048)摘要:根据积极心理学思想对人的生活意义的理解与始业教育的教育宗旨存在内在契合性,探讨了“90后”新生的始业教育.提出始业教育要挖掘学生的潜在优势,塑造学生的积极品质;要使教育理念从“提高适应能力”走向“实现自我超越”,教育目的从“习得无助”走向“习得乐观”,教育内容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走向“积极情感和积极人格”的培养,教育方法从“灌输式”教学走向“体验式”教学.关键词:积极心理学;“90后”大学生;始业教育中图分类号:G 631 文献标识码:A始业教育是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进行的准备性教育.始业教育堪称是大学的“第一课”,对于帮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缩短适应期、正确进行自我定位乃至实现自我重构和自我超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教育宗旨上讲,始业教育除了关注新生的适应性问题之外,更注重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近年来,一门旨在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幸福与发展的积极心理学兴起了.积极心理学被誉为当代国际心理学界的第四次浪潮.积极心理学主张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和理解身边的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建议改变对过去的消极看法,重视当下的积极体验和对未来的积极期望,引导人们识别并激发自己所拥有的积极品质,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在优势,进而塑造积极品质,最终达到最有效的自我超越.由此可见,积极心理学思想对人的生活意义的理解与始业教育的教育宗旨存在内在契合性.积极心理学思想为加强和改进“90后”大学新生始业教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思维视角和全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借鉴积极心理学思想以进一步改进和完善“90后”新生始业教育,以提高始业教育的实效性.1 教育理念:从“提高适应能力”走向“实现自我超越”积极心理学认为人们具有超越现实生活的高级需要,核心理念是引导人们思考“是什么因素让某些人即便是在不好的环境下也能够成功,尤其是某些人怎么能够在不好的环境下还能做的非常成功?”.在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中,人们学会从认知、情感和行为等诸多方面克服新环境中出现的各种不良问题,获得自信并超越自我.同样,始业教育也要以帮助受教育者实现自我超越作为最终的价值理念.始业教育除了帮助受教育者能更乐观面对并积极解决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之外,还要使受教育者在处于某种压力情 收稿日期:2012-07-06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1KJ0029);西安工程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2ZXSK05) 通讯作者:张敏(1965-),女,陕西省西安市人,西安工程大学教授,硕士.E-mail:zhangm0401@126.com境时,也能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独立面对并超越自我.因为从本质上讲,始业教育是一种培养人、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活动,目的是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动态适应能力,提高人的挫折承受能力,促进人的复原力等积极人格特质的发展,形成一定社会生活所需要的积极品质.因此,始业教育必须以帮助受教育者实现自我超越作为价值基础,这样才能体现出深刻的“精神成人”的教育理念.目前的始业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一种形式上的教育.所谓形式上的教育是指始业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没有深入到学生内心,没有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更不可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这种始业教育的直接体现就是对形式主义的偏执和对实用主义的忽视.对“90后”新生进行始业教育,往往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解决少数学生已经存在的适应不良问题上,忽视了对大多数学生进行着眼于未来品质的培养和指导.这种教育尽管可以减少大学生进入校园时的迷茫性,但不能真正培养大学生现实的生活适应能力和独立行动能力.因此,始业教育被抽象成形式上的简单入学教育,始业教育也就失去了其长远的本真意义,而变成了受教育者了解某种纯粹知识概念的教育.基于此,“90后”新生的始业教育必须提高其实效性,真正把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超越作为始业教育的内在价值标准,引导大学生追求有意义的生活,把提升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塑造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完善学生道德境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作为始业教育的主要内容.2 教育目的:从“习得无助”走向“习得乐观”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开创者赛里格曼(Seligman)在对动物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人类身上也普遍存在着习得无助现象,即当个体将面临的情景认为是不可控的,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改变不可避免的结果时,个体容易产生放弃努力的消极认知和行为,体验到无助、无望和抑郁等消极情绪.乐观是指人们对已发生事件进行解释时,对好事情作持久的、普遍的和内在的归因,而对坏事情作短暂的、具体的和外在的归因.这种对事件的解释方式是后天习得的,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将悲观的归因方式转向乐观的归因方式,这就是习得乐观.赛里格曼认为一个人选择乐观还是悲观,取决于其解释问题与挫折的方式是采取乐观的归因方式,还是悲观的归因方式.乐观产生健康、康复、精神,而悲观却导致相反的结果[1].这就是说,始业教育要首先了解人的归因方式,以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归因方式,帮助学生习得乐观为己任.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来看,始业教育就是指导人首先了解人在不同情境下已经形成的自动化反应方式,然后正确认识人在不同环境中形成的不同反应方式,有针对性地改变悲观的思想,并通过有意识地培养人积极乐观的自动化反应意识,控制人的态度由悲观转向乐观,最终使人形成新的、更有效的方法去解释生活事件.一方面,人类迈进了一个后现代社会文化充斥的“饱和”时代,反科学、反理性和反规则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物质的“饱和”和精神的“空疏”之间的巨大落差,导致人类产生了一种生命意义的危机.传统的价值信念受到怀疑,悲观主义盛行,许多人陷入心灵孤寂、情感焦虑、价值危机和意义丧失等心理冲突之中而难以自拔.同时随着社会转型的加剧,社会各阶层贫富差距的扩大和利益分配的不均衡,也导致了当代社会普遍弥漫着一种消极和悲观的心理氛围[2].另一方面,与“80后”相比,“90后”因无法顺利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角色转变而产生的“新生综合症”更加突出.“90后”新生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成长在“6+1”式的家庭结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中,过度的呵护导致他们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4];过早的竞争压力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导致他们缺乏灵活学习的能力;对网络的高度依赖导致他们的人际交往变得更加复杂和多元.他们倾向于将失败归因于社会、学校或家庭等外部因素而忽视个体的主观努力等内部因素,他们对未来事件的规划和努力不够,甚至是被动等待而非主动掌控.总之,他们思想的独立性、多元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情感的丰富性、单纯性和脆弱性日益凸显,行为的个性化、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也逐渐显现.他们的这种现代而多元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背后折射出的是社会的发展变迁和他们对自我关注的提升.这些变化要求“90后”具有强烈的自我调适能力和自我抉择能力,而这正是“90后”所或缺的.这说明面对当代社会的价值紊乱和“90后”新生的归因偏差,始业教育必须从新的思路出发,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思维习惯,提升并塑造学生的乐观意识品质.因此,始业教育不仅是一种适应性教育,更是一种养成性教育.在对“90后”新生进行始业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学会识别自己的自动化反应模式,提高他们的环境掌控能力,引导他们学会选择或创造适合的个人环境,并在自主选择中可以乐观地承担生活中的责任,最终使他们成为一个乐观的人、一个有爱528第6期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90后”新生始业教育心的人、一个宽容的人、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一个专注于做事和享受做事过程的人、一个挫折承受力强且主观幸福感高的人.3 教育内容:从“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走向“积极情感和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心理学倡导对人进行更加全面完整的评价,注重对个体成长的研究,主张教育不是仅仅向个体灌输知识和传授技能,更要把握并激发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潜力,培养个体的积极情感和积极人格,开发个体身上潜在的“幸福能力”,实现个体的生活幸福和价值超越.具体来说,积极情绪即有愉快感受的情绪.弗莱德利克森认为,积极情绪能扩展一个人的即时思维和行为规范,帮助个体建立起持久的个人发展资源,这些资源能促使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从而产生多种思想和行为,并将其迁移到其他方面,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同时进一步深化积极的情绪体验.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在学习后感到的是幸福和满足,有一种丰富充实的感觉,而不仅仅是快乐.因为快乐之后个体也可能感受到的是空虚和对自己的不满意.但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始业教育对科技的依托使得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得到了普及,现代化的始业教育教学虽然能给受教育者带来了诸多快乐,但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应该是引导受教育者用积极的情感对所体验的现象甚至困难做出积极的解释,帮助受教育者满意地对待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和乐观地面对未来,全面提升受教育者对自己生活的主观幸福感.人格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积极心理学的研究者将具有积极适应功能的人格特质称为人格优势.人格教育就是发现或培养个体具有道德意义且相对稳定的人格优势,这些优势既能帮助个体有效应对困境,又能促进个体的自身超越和自我实现.从2004年4月的马加爵案件到2010年10月的“药八刀”事件、2011年3月的“棒球杀手”事件以及2012年3月媒体再次曝光的大学生因爱而跳楼的事件等一系列发生在大学生身上的血案,引发了公众对新时期大学生道德问题的强烈关注.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也是高等教育的悲剧.这说明有的大学生本人做事情仅以自我为中心,不仅占有欲和霸占欲极强,而且为了爱情忘记了父母之爱,忘记了生命的意义,这些意识日积月累使某些大学生的道德底线下滑.这些事件也凸显了目前高等教育中生命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等人文教育的弱化甚至缺失.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目前的高等教育仅仅是一种“颈部以上”的教育,它只强调记忆、思维等高级认知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因此,目前的教育仅仅解决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而没有赋予受教育者文化意义上的“道德情怀”和心灵意义上的“爱的能力”.这引起人们关于“成人”和“成才”问题的再次思考.也许只有抛开生理层面和学历层面的标准,真正以人格完善和谐的心理层面作为标准,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成才”教育.但是由于目前的高等教育中存在重视“专业成才”的倾向,使得和谐人格的塑造和专业技能的获得相去甚远.因此,在对“90后”新生进行始业教育时,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学生的个体需求,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和人格完善,使学生真正获得心理成长.始业教育的内容应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体验和积极人格特质作为价值取向,其中宽容、感恩、积极的爱与被爱、希望、乐观这些“心灵”优势更能催生个体的应激适应能力与自我保护机制,是提升个体主观幸福感的有力源泉.4 教育方法:从“灌输式”教学走向“体验式”教学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心理品质指与消极心理相反的与积极行为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幸福感、满意感、最佳状态、专注与投入、乐观与希望、感恩与宽容等认知和情感,是人类的高级潜能,这些潜能的挖掘需要不断的实践和体验才能逐渐学会并巩固下来.其中主观幸福感是一个人积极体验的核心,同时也是其生活的最高目标.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己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进行的综合评价,其核心是对自己的满意感.可见,这一概念立足于个体的主观感受,尊重个体对自己生活的主观体验和评价.因此,幸福感是在做事情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心理学的VIA(Values in action classification of strength)体系进一步提炼出个体人格中的24种人格优势,如感恩感激、希望乐观、宽容宽恕、爱与被爱、正直诚实、热爱学习等[5].这24种优势与人类本性中的6大美德(即智慧、勇气、仁慈、正义、节制和超越)分别对应.这些美德正是教育中对受教育者进行完善人格塑造和生命意义的达成所需要具备的.这些美德或多或少628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第26卷在每个学生身上都会有表现,始业教育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己发现,积极寻找自己和他人的美德,逐步培养那些不具备的品质,帮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美德去积极生活.目前的始业教育很大程度上还延续的是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即停留在课堂知识教学上,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上大学后发生了哪些变化,应该怎么适应这些变化”等,而没有把始业教育真正作为“精神成人”的教育.这种教育方法仅为了完成认知目标,而抹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很少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意见.而体验式教学则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生成意义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体验式教学以人的生命发展为依归,尊重生命、关怀生命,拓展生命、提升生命,蕴含着高度的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它所关心的不仅是人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多少知识概念、认识多少事物,还在于人的生命意义可以经由教学而获得彰显和扩展.体验式教学的形式多样,诸如情景教学、建构式教学、心理情景剧、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均可以作为始业教育的创新教学方式.这样可以使始业教育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发现甚至重构自身的积极品质,最终获得心灵成长并实现自我超越.参考文献:[1] SELIGMAN M E P.学习乐观———成功人生的第3个要素[M].洪兰,译.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232-319.[2] 段海军.追寻生命的意义: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乐观主义价值[J].心理学探新,2011(1):9-13.[3] 连灵.论新时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1(3):86-89.[4] 刘翔平.当代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728第6期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90后”新生始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