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最全最细致!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最全最细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应用性。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第一是群体差异,第二是个体差异,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2.教师学校教育是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
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要实现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另一方面,也将它划分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置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二)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1.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
在教学之后,对教学的检验和反思。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一、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二、为教育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三、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四、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学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一、创建(20世纪20年代以前)瑞士裴斯泰洛齐“教育要心理学化”德国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后被发展为“五段教学法”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书。
教育心理学重点笔记
心理学概论1、人类心理现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1.1个体心理系统心理动力。
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
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万分。
心理过程。
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
(2)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会对事物产生一定的态度,引起满意、喜爱、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这就是情绪。
(3)心理学把自觉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叫做意志过程。
心理状态。
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心理特征(重点)。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气质与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正是这些心理特征,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人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1.2个体心理与行动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行为指有机体的反应系统。
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
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3个体意识与无意识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
人的心理除有意识外,还有无意识现象。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2、心理学的过去和现在2.1心理学产生的哲学背景唯理论(代表人物法国笛卡尔)和经验论(代表人物英国洛克)。
2.2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6篇)
篇一: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斯滕伯格、威力阿姆斯著张厚粲译前言第1章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优秀的学生专业的知识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达到自动化进行反思式思维和对思维进行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何谓专家型教师重新定义问题(规定得a的标准)1.区分与问题解决有关或无管的信息的2.将单独看来与问题解决无关的来年各个信息结合在一起3.将其他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教学领域a.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评价策略(利用大声思维)b. 智力增长观:智力实体观、智力增长观c.高成就动机d.高自我效能感(在某一领域有过成功经历更容易接受失败,而一开何谓优秀的学生始就遇到失败,就会破坏自我效能感)e.坚持完成任务f.对自己及行为负责(在没有即时奖励的情况下仍坚持完成任务)第一部分人类发展第2章认知的发展认知发展:教学中的概念2.成熟与学习学习是任何一种由经验而导致的思维和行为上相对持久的改变。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连续性(爬坡)认知发展阶段性(上楼梯)领域一般性(阅读上得a,英语上得a)领域特殊性(艺术课得a,英语却不及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域一般性的,他认为在每一个连续的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他的认知发展特殊机制的三个重要概念:平衡、同化、顺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篇二: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摘要:对于一个建筑师或规划师,对规划和建筑必须要考虑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也就是说必须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规划当中。
关键词:环境、行为、应用正文:环境心理学,就是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它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课堂笔记
《教育心理学》课堂笔记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教育心理学的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
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生之学与教的科学。
教育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永恒的社会生活范畴。
二、教育心理学的任务1、揭示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心理学规律,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上的实际问题。
研究表明,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这是著名的叶克斯-多德森定律。
2、(从教学的整体性、连贯性、目的性、长期性出发),建立系统的教学理论,促使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涉及方法论上的一般原则:客观性、系统性、发展性和教育性,也涉及一些具体的方法。
一、实验研究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实验法的两个主要特点:被试随机指定;其他变量的控制教育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具体分为以下几种:1、实验室实验这是一种严格控制实验情境,从而准确、周密地观察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方法。
在实验室中进行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托尔曼以老鼠为被试,但其实试验情景同样具有高度的人为性,并且实验持续的时间较为短暂。
实验室实验既有利也有弊。
最大的好处在于它允许实验者对研究中的所有因素做最大程度的控制,有很高的内部效度。
局限在于实验情境有较高的人为性和过于简单化,实验结果难以推广到现实生活情境中去。
2、随机化现场实验这种研究是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进行的。
研究一般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目的在于评价某种教学程序或其他教育措施的效果。
古德和格洛伍斯曾采用随机化实验检验“密苏里数学计划”的有效性。
现场实验由于是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持续时间较长,因而其外部效度高于实验室实验。
缺点:控制不如实验室实验严格。
实验室实验主要用于建立并检验教育心理学理论,而随机化现场实验则是对实际应用中的教学方案、程序或教学效果的改善情况作的决定性检验3、单一个案实验首先,对单个被试的行为进行连续几天的观察,记录其行为的基线水平,然后,引入某种特殊的程序或教育措施,连续观察并记录该学生的行为反应,最后,撤除所引入的程序,继续观察并记录行为。
教育心理学学习笔记完整版
教育心理学一、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的界定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理解。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它既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也包括家庭和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韵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其研究对象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具体说,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五要素和三过程,即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含以下两方面:(一)学习与教学的要素1.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第一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第二是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2.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3.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大纲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
狭义上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4.教学媒体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都属于教学媒体范畴。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
教育心理学笔记整理(完全版)第一章:合格的老师教师心理素质包括智力、情感、意志、教育教学、人格素质和教育信念。
教师的教学素质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能力。
知识结构由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组成。
本体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特定的学科知识。
实践性知识:开展有目的的教学活动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知识。
条件性知识:教师所具有的教育学与心理学知识。
教学能力分为教学认知能力(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习者的特点、某具体内容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选择以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设计能力(上课前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进行最优化组合的能力)、操作能力(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包括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和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监控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成功的实现教学目标,以教学活动为监控对象,不断积极主动进行计划监控评价反馈调控的能力,[监控对象]分为自我指向和任务指向))、反思能力(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作出的行为,决策以及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
教学效能感: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习结果的一种主观判断。
教师控制点:教师将学生的好或坏的学业表现归因为外部或内部原因的倾向。
第二章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概念教学:概念获得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
1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提供丰富的概念原型2 利用变式,排除非本质干扰 3 正反例比较,突出概念的本质特征。
4及时正确反馈,促进概念获得。
运用概念中巩固概念。
编码系统:一组相互联系的概念或类别。
学习就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并帮助形成清晰的新编码系统。
可以1 合理运用定势2 调整学生的动机水平3 编码方式的指导 4 布置多样化的练习。
教学的任务就是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获得智力的最大发展。
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学什么都要使学生掌握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智力发展三阶段:动作性、映象性、符号性表征。
教育心理学笔记
第一讲总论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45*概念: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系统中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与应用的科学。
*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P48(本教材)▪总论--阐述学科研究对象、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等。
▪学习理论--介绍有关学习的理论,揭示学习的本质及规律。
▪学习心理--阐述学生的认知、动机、迁移等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各类型的学习--阐述知识、技能与社会标准等学习的心理过程及培养。
▪教学与管理--阐述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规律进行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及教学的考核与评价。
二、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㈠教育心理学的起源P3◆19世纪政治、经济及教育的发展◆19世纪心理科学的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产生〔2〕心理测量运动的兴起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10▪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是▪美国-桑代克〔1903〕的《教育心理学》▪〔包括三大卷〕▪第一卷《人类的本性》▪第二卷《学习心理学》▪第三卷《工作与疲劳以及个性的差异》*㈡教育心理学的发展P10▪1、单向道时期〔20世纪初〕▪2、死胡同时期〔20世纪中期〕▪3、双向道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和90年代〕▪国际教育心理学发展呈现如下趋势:▪〔1〕内容趋于集中。
▪〔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回忆▪教育心理学经历引进、吸收、消化和初创的过程。
▪三个时期:民国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以后的时期。
▪在中国作为独立学科的起源:20世纪初,廖世承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教育心理学课程。
▪潘菽《教育心理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中国大陆学者编写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80年出版。
该书反映了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初期的教育心理学发展水平。
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㈠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P58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创新性原则*㈡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P61▪思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对。
教育心理学复习笔记
教育心理学笔记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定义: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习与教学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研究学与教的一般心理学规律。
发展史: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著《灵魂论》,是一本最古老的心理学著作,他认为灵魂和生命肉体不可分的观点。
夸美纽斯教育要顺应认的自然本性。
裴斯泰洛奇首先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
赫尔巴特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他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其著有《普通教育学》和《心理学教科书》。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写成《教育心理学》,从此西方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开始确立。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西方科学心理学宇教育学实践的关系比作三种道路:单向道,死胡同和双向道。
第二章学习的性质和分类学习的定义:在经验获得的基础上,认得能力合伙倾向的变化。
判断标准:1.行为发生变化;2.变化相对持久;3.变化为后天习得。
学习分类1.按照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依据教育系统中传递的经验内容不同将其分为三类:a.知识学习(就是知与不知);b.技能学习(就是会与不会);c.社会规范的学习。
2.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a.言语信息包括符号记忆,事实知识和有组织的整体知识b.智慧技能包括:1.辨别,区分事物的差异能力2.具体概念,识别同类事物的能力3.定义型概念,应用概念定义对事物分类的能力4.规则;5.高级规则c.认知策略d.动作技能e.态度3.奥苏泊尔的两维学习分类根据学习方式可分为:接受的学习和发现的学习两种。
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这的原有知识关系可分为:机械的学习和有意义的学习。
有意义学习产生的条件为:1.学习材料有意;2.学习者有学习心向;两维学习框架内,他又将有意义学习分为: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概念与命题运用;5.解决问题与创造。
第三章学习论流派及其主要争论问题1.奥苏泊尔的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其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泊尔提出,旨在阐明以文字符号或其他符号表征的知识学习与保持的性质,过程和受制约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笔记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着,出现了几个着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着《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着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一、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1.遗传:物质前提2.环境:社会,家庭,教育3.个体发展的动力和机制二、关键期:人或动物的某些行为与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时间,如在此时给以适当的良性刺激,会促使其行为与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反之,则会阻碍发展甚至导致行为与能力的缺失。
三、简述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5)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认知发展理论是著名发展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所提出的,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研究的特殊兴趣是出于将儿童的认知发展看作是沟通生物学与认识论的桥梁,他认为通过对儿童个体认知发展的了解可以揭示整个人类认识发生的规律,从而建构起他的整个学说“发生认识论”基本概念图式图式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指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一种思维或动作模式。
是认知结构的一个单元,一个人的全部图式组成一个人的认知结构。
同化是个体在感受到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是个体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是有机体调节自己内部结构以适应待定刺激的过程。
当个体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平衡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识的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较高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儿童认知最初处于较低水平的平衡状态中。
当面临新异刺激时,产生了不平衡。
通过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或顺应,使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恢复平衡状态。
教育心理学整理笔记(考研)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及其研究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教育心理学的概念1.学科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广义)。
(狭义)学校情景.2.学科性质:交叉学科(心理学与教育学)(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
: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
(三)学与教相互作用模式(图)1.五大要素•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敬业精神、教学风格、专业成长等•教学内容:课程标准、课程、教学目标、教学材料•教学媒介:实物、文字、图片、动画等•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2。
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与反思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过程(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1。
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
• 2. 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遵循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从最初依附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成长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两条线索:•1。
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2。
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
(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特点: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标志: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讲人性,第二部分讲学习心理,第三部分讲个体差异及其原因。
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被誉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1877年,卡普捷列夫出版《教育心理学》)(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特点:1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2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是训练阅读的好方法。
对于记忆,对于积累知识是重要的,但是不能依赖记忆。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欢迎借鉴,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和死,而是你站在学生的面前却并不一定完全了解你的每一个学生。
人的心理就如天空漂浮的白云一样变化多端。
因此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是作为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
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学问高深且神秘的学科,它能够洞悉人类的内心深处,熟知不为人知的关于人内心世界的秘密。
但在认真学习之后发现,它是科学的,不是神奇的,也不是难以触摸的。
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感想深刻。
教师只有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或许你认为不经意的一句话,但在学生的眼里分量是多么重。
老师的赞扬和鼓励,就是对他们的赏识,就是对他们的认可,就能给他们信心和勇气,让他们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一两个月,仅仅一两个月,奇迹就会这样出现了,经过老师的鼓励和表扬,那位受鼓励和表扬的同学将带着这个信念,去不断的努力,总有一天他会真正成功的。
我要说的是:赏识你的学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能够取得成功的,欣赏孩子的长处,肯定他们的每一个细微进步,让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找到学习的快乐和自信,并真诚地帮助他们,那么,奇迹就会发生,坏学生、后进生都会变成好学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可以尝试着这样做:第一,形成优秀的心理品质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呢?通过读书我知道了:第一,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位教师,必须具备哪些心理品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品质。
我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师教我们数学。
全班同学基本上都很讨厌他,因为他骂人毫不留情,够狠,够绝。
其实如果他教得不好但人很和善可亲的话,也许同学们也不至于那么讨厌他,也许会试着听听他的课,试着接受他。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8篇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8篇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11、什么是“坏孩子”?“他们之所以不想上学,是因为他们追求优越的心理非但没有成功转化为学校的要求,反而对学校的要求有所抗拒。
”“追求优越”是每一个孩子共同的内心追求,“好孩子”就是那些追求优越的心理符合了学校的要求的孩子,“坏孩子”则是那些不能适应学校的规范,转而通过其他方面(运动、违纪等)来满足追求优越心理的孩子。
因此,学校的多样性,特色化发展满足不同孩子追求优越的心理就显得非常重要,既要有“好孩子”的学校,也需要“坏孩子”的学校。
2、学校为谁培育学生?“学校必须明白,它是在为社会而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
”“学校不是为自己培育学生”,这句话很值得校长和老师们思考。
如果一个学校是为了社会培养人,学校就会思考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培养适合未来社会发展的人。
学校为自己培养人,就会抢生源,就会市场化。
衡水中学这大幅的宣传墙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抢生源,是为了学校自己的发展。
如果它说是为了社会培养人,那恐怕是一个笑话。
我们国内的大部分学校都是为了学校自己培育学生,有几个是为了社会培养人?3、“懒惰的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人们越是责备一个懒惰的孩子,就越是正中他的下怀。
因为不停地责骂转移了人们对他能力问题的注意。
“阿德勒对孩子的懒惰心理分析的非常深刻,”懒惰“真的是一种不错的心理状态。
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好,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再勤奋一点,一定会取得比现在还好的成绩。
”而面对勤奋的孩子,你觉得获得这样的成绩是应该的,甚至会觉得他已经尽了全力,没有潜力了。
同样,一个”懒惰的孩子“和一个“勤奋的孩子”学习成绩都很差,你会对懒惰的孩子说:“假如你不这么懒惰,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而勤奋的孩子,你觉得努力了还学不好,一定是能力不够,甚至会觉得他笨。
所以,在对优越感的`追求上,懒惰的孩子是大赢家,不管怎样,都是勤奋的孩子吃亏。
4、尊重儿童有多重要?“在有些场合,对于孩子来说,说话是多余的。
教育心理学完整笔记(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五种要素,由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背景)三过程①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的过程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中学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2)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桑代克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俄国乌申斯基1867-1869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这本著作被认为“奠定了俄国教育科学的科学研究基础”,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的《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4.我国廖世承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概念(含义):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二、我国心理学家把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笔记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教育心理学(属于应用心理学范围)P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裴斯泰洛齐:“教育心理学化”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把教育学理论的基础建立在心理学上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捷列夫:1877年《教育心理学》,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着作。
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之父”,最早用动物做实验--饿猪试验1908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着作是由房东岳译日本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2.发展时期(20th20s-50s)斯金纳:程序教学、教学机器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时期:(20th60s-70s)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观点阐述有意义学习4.完善时期:(20th80s)1980年,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出版。
P14(C)可以对无法从外部直接观察的现象进行研究。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行动研究法P18心理发展0乳儿1婴儿3幼儿6~7童年11~12少年14~15青年25成年65P20认知发展与教育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基本内容:建构主义发展观认知结构:图示、同化、顺应、平衡认知发展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物体恒存前运算阶段(2-7岁):自我中心性、“泛灵论”、没有守恒概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守恒观、思维可逆、去集中化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命题运算阶段、抽象思维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心理学界的莫扎特)理论介绍: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两种心理机能:低级、高级)提出心理发展观: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最近发展区:合作型学习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自我中心言语P28埃里克森的社会化发展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乳儿期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感(2-3岁)婴儿期:培养自主性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幼儿学前期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儿童期、学龄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青年期:“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中学生不应该被当作“孩子”看待。
P32自我意识1.成分自我认识: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认识成分)自我体验:自尊、自信、自爱、自豪等(情感成分)自我监控:调整和控制(意志成分)2.发展生理自我(3岁左右)社会自我(少年期、初中)心理自我(青年期、高中)P65加涅按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不随意反应、情绪反应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P67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桑代克试误说猫开笼取食实验学习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强调“做中学”2.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狗进食的摇铃实验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3.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论:迷箱实验程序教学:个别教学(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基本规律:强化(正强化-普雷马克原理)、消退、惩罚4.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参与性学习、观察性学习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动机强化: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P76认知学习理论1.苛勒完形-顿悟说:大猩猩接杆实验2.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白鼠迷宫实验认知地图说S-O-R3.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历理论:学习观:学习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个过程教学观:提倡发现学习4.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先行组织者策略、接受学习5.加涅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P8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皮亚杰、维果斯基1.学习观学习的主动构建性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学习的情境性2.教学观: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启示: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情景教学)3.知识并不是绝对的真理4.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尊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别差异性。
P85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马斯洛的学习理论自我实现的人格观:无条件的尊重和自尊内在学习论:倡导内在学习2.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有意义的自由学习观学生中心的教学观(非指导模式):教师是“助产士”或“催化剂”P87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不包括(B)A.获得与消退B.强化C.刺激泛化D.刺激分化P93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型曲线)P97学习动机理论1.认知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阿特金森力求成功动机:选择难度适中目标避免失败动机: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成败归因理论:海德、韦纳(三维度六因素)2.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成功经验会提高效能期待替代性经验形成的主要因素:言语劝说情绪唤醒P101自我价值理论:科温顿高趋低避型:学霸(动机高、不怕失败)低趋高避型:学渣高趋高避型:学婊(偷着学)低趋低避型:学沫P1061.学生常说“大考大玩,小考小玩,不考不玩”,这比较符合(C)A.巴浦洛夫定律B.斯金纳定律C.耶克斯-多德森定律D.桑代克定律2.学生认识到只要上课好好听讲就会获得他所希望的好成绩,那么他就很可能认真听讲,属于(B)。
A.效能期待B.结果期待C.能力归因D.努力归因3.试图论证成就动机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心理学家是(D)。
A.奥苏贝尔B.阿特金森C.勒温D.麦克利兰P110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B)。
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学习B.“角”的概念的掌握影响“直角”等概念的学习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到在校外的行为表现P111早期学习迁移理论1.形式训练说:沃尔夫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一般迁移)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伍德沃斯具体迁移迁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3.经验类化说:贾德对已有经验进行概括、共同原理(一般迁移)水下击靶实验4.关系转化说:苛勒P113现代学习迁移理论1.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贝尔、布鲁纳,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2.迁移的产生式理论:辛格莱、安德森,A>B,B>C→A>C3.情境性理论:格林诺P117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心情境中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形成一种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这种迁移方式称(A)。
A.顺应性迁移B.同化性迁移C.重组型迁移D.水平迁移P119学习策略分类(麦基奇)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认知策略的分类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做笔记、记忆术、提问、生成性学习(图形,图表)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系统结构图、流程图)、利用表格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领会监控、策略监控、注意监控调节策略P137操作技能形成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视觉控制操作整合:动觉控制操作熟练:程序化、自动化、完善化,多余动作消失特点:客观性、外显性、展开性P141心智技能形成理论1.加里培林:按阶段形成活动定向阶段(原型定向)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原型操作)出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互动阶段2.安德森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3.我国原型定向: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阶段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心智技能形成P147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0-5岁)(对偶故事法)他律阶段(5—8岁):规则来源外部具有权威性自律阶段(9-11岁):规则是可以协商的公正道德阶段(11——)2.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权威性、避害)(0-9岁)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自己的利益)(两难故事法)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9-20岁)第四阶段:遵守法律取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20——)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P1521.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B)(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2.(A)是经典条件反应在态度改变中的具体运用A.条件反应法B.提供榜样法C.说服法D.锻炼法3.“人们倾向于通过平衡彼此的态度与对某件事的态度来维持其相符一致”是(B)。
A.认知失调理论B.认知平衡理论C.强化理论D.社会学习理论P160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创造性的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瓦拉斯1926年提出了创造性思维的四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豁朗阶段验证阶段P163头脑风暴法:奥斯本提出P170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三个领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布鲁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P177戴尔提出教学媒体经验锥形。
P180教学策略1.以教师为中心直接教学接受学习(奥苏贝尔)2.以学生为中心发现教学(布鲁纳)程序教学(斯金纳):个别化教学方法掌握学习(布卢姆)P182课堂管理功能:维持功能、促进功能、发展功能教师职业道德与法律法规P4“道”“德”二字连用始于荀子的《劝学篇》:“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P5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促进功能、教育功能、示范功能、引导功能P6教师职业道德价值:教育价值、文化价值、伦理价值P10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就到的的根本标志。
教书育人一致就是衡量和判断教师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
P16《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版)“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根本任务)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P18教师在教育职业中的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乐于奉献教书育人,尽职尽责严谨治学,提高水平P22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尊重同事团结合作公平竞争P23教师在自身建设中的道德规范: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为人师表P28师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P3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思想政治和道德修养、知识和技能修养、心里素质修养P6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1995年9月1日施行。
2.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的教育工作。
3.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4.国家实行教师资格、职务、聘任制度。
5.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