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气体吸收 §8.4相际传质
化工原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流体流动质点含有大量分子的流体微团,其尺寸远小于设备尺寸,但比起分子自由程却要大得多。
连续性假定假定流体是由大量质点组成的、彼此间没有间隙、完全充满所占空间的连续介质。
拉格朗日法选定一个流体质点,对其跟踪观察,描述其运动参数(如位移、速度等)与时间的关系。
欧拉法在固定空间位置上观察流体质点的运动情况,如空间各点的速度、压强、密度等,即直接描述各有关运动参数在空间各点的分布情况和随时间的变化。
定态流动流场中各点流体的速度u 、压强p不随时间而变化。
轨线与流线轨线是同一流体质点在不同时间的位置连线,是拉格朗日法考察的结果。
流线是同一瞬间不同质点在速度方向上的连线,是欧拉法考察的结果。
系统与控制体系统是采用拉格朗日法考察流体的。
控制体是采用欧拉法考察流体的。
理想流体与实际流体的区别理想流体粘度为零,而实际流体粘度不为零。
粘性的物理本质分子间的引力和分子的热运动。
通常液体的粘度随温度增加而减小,因为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以分子间的引力为主。
气体的粘度随温度上升而增大,因为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以分子的热运动为主。
总势能流体的压强能与位能之和。
可压缩流体与不可压缩流体的区别流体的密度是否与压强有关。
有关的称为可压缩流体,无关的称为不可压缩流体。
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流体流动中的位能、压强能、动能之和保持不变。
平均流速流体的平均流速是以体积流量相同为原那么的。
动能校正因子实际动能之平均值与平均速度之动能的比值。
均匀分布同一横截面上流体速度相同。
均匀流段各流线都是平行的直线并与截面垂直,在定态流动条件下该截面上的流体没有加速度, 故沿该截面势能分布应服从静力学原理。
层流与湍流的本质区别是否存在流体速度u、压强p的脉动性,即是否存在流体质点的脉动性。
稳定性与定态性稳定性是指系统对外界扰动的反响。
定态性是指有关运动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边界层流动流体受固体壁面阻滞而造成速度梯度的区域。
边界层别离现象在逆压强梯度下,因外层流体的动量来不及传给边界层,而形成边界层脱体的现象。
化工原理下册PPT课件
xe
y m
0.1 0.94
0.106
即 x < xe,表明液相未饱和 发生吸收 致使气相被吸收为液相。
第14页/共50页
反之,若 y = 0.05 的含氨混合气 与液相 x = 0.1 的氨水接触,
则 y<ye , 或 x>xe ,
发生解
此时液相中部分氨将转入气相 吸过程
注意点:要搞清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二者不能混淆
第2页/共50页
第一节 概述
一、吸收过程
目的:气体混合物分离 依据:溶解度差异 应用: (1)制取液体产品 如三酸制备
(2)回收有价值的物质 如煤气中取苯 (3)除去有害成分以净化气体 环保中废气治理
二、过程实施与经济性
1、过程实施——吸收与解吸流程: 煤气脱苯
第3页/共50页
①一个完整的吸收分离过程一般包括吸收和解吸两个部分
吸收操作费用 溶剂损失——溶剂的挥发和变质 溶剂再生费用—是吸收操作经济性的体现
第7页/共50页
三、本章讨论要点 1、 单组分物理吸收 2、 微分接触设备——填料塔 3、填料吸收塔的设计与操作
本章重点:填料吸收塔的塔高计算 难点:传质过程有关概念
第8页/共50页
比较:
第二节 气液相平
衡传热
吸收
冷热流体间的热量传递、 气液两相间的物质传递 推动力是两流体间的温度差 两相间的浓度差?
推动力为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偏离程度
实际浓度
气相浓度 y
塔内某一截面处
液相浓度 x
平衡浓度
ye = mx y
xe m
(y,x) y-ye
xe-x
由图可见吸收推动力并非(y-x) 而是 y-ye 或 xe-x 即实际浓度与平衡浓度的偏离程度
传质
HOL —— 液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NOL —— 液相总传质单元数,无因次。
单 G y1 dy H H OG NOG 位 K y a y2 y ye
体积 传质 系数
L x1 dx H H OL NOL K x a x2 xe x
L x1 dx H HL NL k x a x2 x i x
8.4.2 相际传质速率分析
① 气相阻力控制过程
溶解度很大(易溶) 1 H kG kL
称为气膜控制过程 。
K G kG
此时:
pi pe
N A k G ( p pe )
说明: 气膜控制,增加气相流率, kG 提高, 增加液相流速,效果不明显。 加快吸收过程。
溶解度小(难溶) ② 液膜阻力控制过程
相 主 体
A
液 相 主 体
c 距离 z 相际传质双膜模型
8.4.1 相际传质速率方程
(1) 传质速率方程
① 气膜和液膜传质速率方程 DG P pA pAi 对气相: N A RT G pBm
N A kG pA pAi
N A k y y yi
对液相:
b) 吸收因子法
平衡关系用直线
ye mx b
表示时,
N OG
将
Y1
Y2
dy y1 dy y ye y 2 y ( mx b)
代入
G x x2 ( y y 2 ) L
N OG
y1
dy G y m[ ( y y 2 ) x 2 ] b L
y1 y 2 dy d (y) y1 y 2
——直线函数
化工原理 第八章 传质过程导论.doc
第八章传质过程导论第一节概述8-1 物质传递过程(传质过程)传质过程• 相内传质过程• 相际传质过程相内传质过程:物质在一个物相内部从浓度(化学位)高的地方向浓度(化学位)高的地方转移的过程。
实例:煤气、氨气在空气中的扩散,食盐在水中的溶解等等。
相际传质过程:物质由一个相向另一个相转移的过程。
相际传质过程是分离均相混合物必须经历的过程,其作为化工单元操作在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如蒸馏、吸收、萃取等等。
几种典型的相际传质过程●吸收:物质由气相向液相转移,如图8-1所示A图8-1 吸收传质过程●蒸馏:不同物质在汽液两相间的相互转移,如图8-2所示。
相界面AB图8-2 蒸馏传质过程●萃取,包括液-液萃取和液-固萃取液-液萃取:物质从一个相向另一个相转移。
例如用四氯化碳从水溶液中萃取碘。
液-固萃取:物质从固相向液相转移。
●干燥:液体(通常为水)由固相向气相转移其它相际传质过程:如结晶、吸附、气体的增湿、减湿等等。
传质过程与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过程比较有相似之处,但比后二者复杂。
例如与传热过程比较,主要差别为: (1)平衡差别传热过程的推动力为两物体(或流体)的温度差,平衡时两物体的温度相等;传质过程的推动力为两相的浓度差,平衡时两相的浓度不相等。
例如1atm,20ºC 下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平衡时液相的浓度为0.582 kmol/m3 ,气相的浓度为3.28×10 - 4kmol/m3 ,两者相差5个数量级。
(2)推动力差别传热推动力为温度差,单位为ºC ,推动力的数值和单位单一;而传质过程推动力浓度有多种表示方法无(例如可用气相分压、摩尔浓度、摩尔分数等等表示),不同的表示方法推动力的数值和单位均不相同。
8-2浓度及相组成的表示方法1. 质量分数和摩尔分数● 质量分数:用w 表示。
以A 、B 二组分混合物为例,有w A = (8-1)● 质量分数:用x 或y 表示。
以A 、B 二组分混合物为例,有x A = (8-2)2. 质量比与摩尔比 ● 质量比:混合物中一个组分的质量对另一个组分的质量之比,用w 表示。
第8章 化工原理气体吸收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
⑴费克定律 温度、总压一定,组分A在扩散方向上任 一点处的扩散通量与该处A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dCA J A DAB d
JA——组分A扩散速率(扩散通量), kmol/(m2· s);
dCA ——组分A在扩散方向z上的浓度梯度(kmol/m3)/m; d DAB——组分A在B组分中的扩散系数,m2/s。
பைடு நூலகம்G L
8.3.5对流传质理论
②数学模型
DG p DG 1 ( pA pAi ) p ( y yi ) 气膜 N A RT G pBm RT G yBm
式中:
pBm yBm (1 y ) m p DG DG 1 DG p 1 kG RT G pBm RT G yBm RT G (1 y )m
pB1 pA1 pA2
0 扩散距离z
z
3)等分子反方向扩散发生在蒸馏过程中。
2.单向扩散及速率方程
JA
(1)总体流动:因溶质A扩散到界面溶 解于溶剂中,造成界面与主体的微小压差, NMcA/c 使得混合物向界面处的流 动。 总体流 动NM NMcB/c (2)总体流动的特点: JB 1)因分子本身扩散引起的宏观流动。 2)A、B在总体流动中方向相同,流动 速度正比于摩尔分率。 1 2
负号:表示扩散方向与浓度梯度方向相反,扩散沿 着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理想气体:
pA cA RT
dc A 1 dp A = dz RT dz
DAB dpA JA RT dz
8.3.1双组分混合物中的分子扩散
对双组分混合物,总浓度 CM CA CB =常数
dC A dC B d d
8.4 相际传质
8.4 相际传质溶质从一个相转移到另一个相称为相际传质或两相间的传质。
吸收过程的相际传质是由气相与界面间的对流传质、界面上溶质组分的溶解、液相与界面间的对流传质三个过程串联而成。
解决吸收过程相际传质速率问题目前是用双膜模型。
(1) 双膜模型双膜模型的要点如下:① 在相互接触的气液两相间存在着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一个很薄的有效层流气膜和液膜,被吸收的溶质组分只能分子扩散的方式通过这两层膜,气相和液相的浓度变化(即推动力)及阻力均分别几种在这两层膜中,故 气相与界相A y y()1i i y y N k y y k -=-==气相传质推动力/气相传质阻力 界面与液相A x x ()1i i x x N k x x k -=-==液相传质推动力/液相传质阻力 ② 在相界面上不存在传质阻力,所需传质推动力等零,即在界面上气、液两相浓度成平衡,()i i y f x =。
对稀溶液:i i y mx =(通过原点的直线)或在计算范围内平衡线近似为直线:i i y mx a =+(图8-19)(2) 相际传质速率方程以上求A N 的两个式子中x y ,k k 可通过试验测定求得,但两式中的界面组成,i i y x 难求,实际使用时须设法从式中消去,i i y x 。
如何消去呢?既然我们讨论的是定态传质问题,气相与界面间的传质速率应等于界面与液相的传质速率,即 A 11i i y xy y x x N k k --== 为消去界面浓度,上式最右端分子分母均乘以m ,并将串联过程的推动力加和以及阻力加即得:()()A y x1i i y y x x m N m k k -+-=+ 对稀溶液e ,i i y mx y mx ==,则e ()i i m x x y y -=-,故上式成为:e A y x 1y y N m k k -==+吸收总推动力/吸收总阻力 令y y x 11K m k k =+ y y x11m K k k =+(总阻力=气膜阻力+液膜阻力,符合双膜模型 ) A y e ()N K y y =-以气相摩尔分数差e ()y y -为总推动力的总传质系数,2kmol m s⋅。
化工原理 第八章 气体吸收 讲义
工业吸收过程
必须解决问题: 必须解决问题: 1、选择合适的吸 、 收剂(溶剂); 收剂(溶剂); 2、提供合适的气 、 液传质设备; 液传质设备; 3、吸收剂的再生 、 循环使用。 循环使用。
吸收塔 解吸塔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气体的溶解度
在温度和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平衡时的气、 在温度和压力一定的条件下,平衡时的气、液相组成具有一一 气体的溶解度 对应关系。 对应关系。 平衡状态下气相中溶质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 平衡状态下气相中溶质的分压称为平衡分压或饱和分压,与之 对应的液相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 溶解度。 对应的液相浓度称为平衡浓度或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这时 溶液已经饱和,即达到了它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 溶液已经饱和,即达到了它在一定条件下的溶解度,也就是指 气体在液相中的饱和浓度,习惯上以单位质量(或体积) 气体在液相中的饱和浓度,习惯上以单位质量(或体积)的液 体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 体中所含溶质的质量来表示,也表明一定条件下吸收过程可能 达到的极限程度。 达到的极限程度。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 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溶液的浓度随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增 如果要使一种气体在溶液中里达到某一特定的浓度, 加。如果要使一种气体在溶液中里达到某一特定的浓度,必须 在溶液上方维持较高的平衡压力。 在溶液上方维持较高的平衡压力。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一般来说,温度下降则气体的溶解 度增高。 度增高。
相际传质
气相总传质系数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2. 以(xe-x)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N A K y ( y ye )
y mxe b
ye mx b
y ye m(xe x)
NA Kx (xe x)
11 1
Kx kx mky
总阻力 液膜 气膜 阻力 阻力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③ 吸收过程的控制步骤
气膜阻力占总阻力分率
1/ ky 1/ Ky
1
1/ (5106 ) / (4.78106
)
100%
95.6%
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8-9提示 (2) p 162 kPa
N A K y ( y ye )
KG 4.78 10 6 kmol/(m 3.s.kPa)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以液相浓度差表示的总推动力为
c ce
cA
pA H
cA
110 0.03 1 1.41kmol/m3 1.37
K L HK G 1.37 4.78 10 6 6.55 10 -6 m/s
1. 以(y-ye)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前提: ye mx b
N A k y (y yi )
yi mxi b
1 y yi
ky
NA
N A kx (xi x)
1 xi x
kx
NA
m m(xi x)
kx
NA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m m(xi x)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① 以气相分压表示的总推动力
化工原理第八章气体吸收
工业的吸收过程常在吸收塔中 进行。生产中除少部分直接获 得液体产品的吸收操作外,一 般的吸收过程都要求对吸收后 的溶剂进行再生,即在另一称 之为解析他的设备中进行于吸 收相反的操作-解吸。因此, 一个完整地吸收分离过程一般
包括吸收和解吸两部分。
8.2 吸收过程相平衡基础
•8.2.1气液相平衡关系 • 气体混合物与溶剂S相接触时,将发生溶质气体向 液相的转移,使得溶液中溶质(A)的浓度增加。充分 接触后的气液两相,液相中溶质达到饱和,此时瞬间内 进入液相的溶质分子数与从液相逸出的溶质分子数恰好 相抵,在宏观上过程就像停止一样,这种状态称为相际 动平衡,简称相平衡或平衡。 • 对于单组分物理吸收,组分数c=3(溶质A、惰性 气体B、溶剂S),相数(气、液),自由度数F应为
•即在温度、总压和气、液组成共四个变量中,有三个 是自变量,另一个是它们的函数。
• 在一定的操作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液相中的溶解 度由其相中的组成决定。在总压不很高的情况下,可以 认为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只取决于该气体的分压 , 而与总压无关。于是, 与 得函数关系可写成 • • • 当然,也可以选择液相的浓度 作自变量,这时,在 一定温度下的气相平衡分压 和 的函数: •
• 表示,则
。
•(2)可导出
•平衡关系与上式联立可求解界面浓度 与 。在用作图 法求解时,从气、液两相的实际浓度点a出发,作斜率为
•
的一条直线,此直线与平衡线的交点即为所
求的界面浓度( )。
• 三、传质阻力分析
•总传质阻力为气相分传质阻力与液相分传质阻力之和。若 分传质阻力 中,则总传质阻力 。此时的传质阻 力集中于气相,称为气相阻力控制(亦称气膜控制)。气 相阻力控制的条件是:
液相摩尔分率差表示的分传质推动力 接近于总传质推
化工原理第八章气体吸收
实验结果讨论与误差分析
03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如测量误差、操作误差、环境误差等,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误差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讨论气体吸收过程中的传质机理、影响因素以及优化措施。
实验结果讨论
总结实验结果和误差分析,得出关于气体吸收实验的结论,为后续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实验结论
过程模拟软件介绍
2
1
3
过程模拟软件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值模拟工具,可以对化工过程进行建模和模拟,预测过程的性能和行为。
过程模拟软件可以用于气体吸收过程的建模和模拟,包括吸收塔的设计、操作条件的优化、过程性能的预测等。
在气体吸收中的应用
在使用过程模拟软件时,需要注意模型的准确性、数据的可靠性以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方面。
第二小节
气体吸收设备类型及特点
填料塔结构与工作原理
填料塔结构
主要包括塔体、填料、液体分布器、气体进出口管等部分。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以增加气液接触面积,促进吸收过程。
工作原理
气体从塔底进入,通过填料层时与从塔顶喷淋下来的吸收液充分接触,完成吸收过程。填料的存在使得气液两相在较小的空间内得到充分混合,提高了吸收效率。
制定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规范,包括装置启动、气体和液体流量调节、温度控制、数据记录等。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装置搭建
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使用流量计、压力表、温度计等测量仪器,实时记录气体和液体的流量、压力、温度等参数。
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计算,得到气体吸收量、吸收速率、传质系数等关键指标。
采用图表、曲线等形式对实验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气体吸收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和规律。
软件使用注意事项
8.4 相际传质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2. 以(xe-x)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N A e mx b N A K x ( xe x)
1 1 1 K x k x mk y
总阻力 液膜 气膜 阻力 阻力
y ye m( xe x)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3. 以(pA-pe)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前提:
pAe HcA b
N A KG ( pA pAe )
1 H 1 KG kL kG
总阻力 液膜 气膜 阻力 阻力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4. 以(cAe-cA)为总推动力的吸收速率方程式 前提:
yi mxi b
y yi 1 ky NA
N A k y ( y yi )
N A k x ( xi x)
m m( xi x) kx NA
1 xi x kx NA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m m( xi x) kx NA
yi ye m( xi x)
相际传质速率=总传质系数×(一相主体组成-与另 一相溶质组成相对应的平衡组成)
2. 传质系数的单位:kmol/(m2.s.单位推动力) 3. 上述所有传质速率方程只适用于描述定态操作 的吸收塔内任一截面的速率关系,不能直接用来描述全 塔的吸收速率。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8.4.2传质阻力的控制步骤与界面含量
pAe HcA b
N A K L (ce c A )
1 1 1 K L kL HkG
总阻力 液膜 气膜 阻力 阻力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原理课件 二、吸收速率方程小结
ye mx b
N A k y ( y yi )
气体吸收主要内容吸收过程相平衡基础吸收过程模型及传质
第八章气体吸收主要内容:吸收过程相平衡基础;吸收过程模型及传质速率方程;吸收塔计算,多组分吸收;化学吸收,高浓度气体吸收过程计算;化学吸收。
重点内容:吸收、解析塔的计算。
难点内容:高浓度气体吸收过程计算;化学吸收。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吸收塔的计算。
课时安排:20第一节概述一、吸收操作依据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液体中溶解度的差异而使气相各组分分离的操作。
吸收质(或溶质) A ——CO2,SO2等惰性气体(或载体)B ——空气吸收剂(或溶剂) S ——H2O,NaOH等二、吸收在化学工业上的应用分离目的:1.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制取产品2.净化、精制气体三、吸收剂选择的评价依据1.对溶质溶解度大,选择性高2.溶剂蒸汽压低,挥发损失少3.溶剂粘度低,操作中不易起泡沫4.溶剂化学稳定性好,不易变质5.溶剂易得、价廉、无毒、难燃等经济安全条件6.溶剂易再生回收,循环使用——解吸操作(使溶质从溶液中脱除的过程)四、吸收过程分类物理吸收——溶剂与溶质结合力弱,但解吸容易。
例:H2O吸收CO2化学吸收——溶剂溶液由化学键力结合,不易解系。
例:k2CO3溶液吸收CO2,NaOH溶液吸收CO2,H2S,SO2等多组合吸收单组分吸收等温吸收——当溶质量少,溶剂量多,吸收时温度变化小变温吸收——吸收过程由有溶解热、反应热产生,使温度升高本章研究的是单组分、等温、物理吸收五、吸收装置吸收是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过程,一般在塔设备中进行。
条件:1.要求推动力大,传质速度快——一般要求逆流操作;2.要求气液接触面积大,在塔内可充分接触。
板式塔——气液两相在塔板上错流接触(逐级接触式)填料塔——气液两相在塔内逆流接触(微分接触式)第二节 吸收过程的相平衡关系本节主要讨论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通过平衡关系可以指出吸收过程能否进行,判定进行的方向及过程的极限。
一、平衡溶解度平衡分压 ——气液两相达到平衡时,溶质在气相中的分压, p A * 溶解度曲线——在一定温度下,溶质的平衡分压与在液相中浓度间的关系。
气体吸收.
8 气体吸收8.1概述(1)吸收的目的:在化学工业种,将气体混合物种的各组分加以分离,其目的是:①回收或捕获气体混合物中的有用物质,以制取产品;②除去工艺气体中的有害成分,使气体净化,以便进一步加工处理,如有害气体会使催化剂中毒,必须除去;或除去工业放空尾气中的有害物,以免污染大气。
(2)吸收的依据为达到吸收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要用什么物质(溶剂,吸收剂),其分离的依据使什么?(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若各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差异越大,吸收的选择性越好)例如欲分离氨气+空气的混合物,可选择水做溶剂,因为氨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而空气几乎不溶于水。
(3)工业吸收设备及气、液两相接触方式我们已经了解了吸收的依据,下面再思考一个问题,上述密闭容器能否用作工业吸收设备?(可以,但吸收效果不好,原因在于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好)对工业吸收设备有什么要求?(尽可能提供气、液两相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尽可能使气、液两相接触充分,尽可能使气、液两相的传质推动力大(逆流))为达到上述要求,目前工业上常用的吸收设备使塔设备,按气、液两相在塔中的接触方式不同分为级式接触和微分接触两大类。
在工业上,上述两种不同接触方式的传质设备不仅用于气体吸收,同样也可用于液体精馏、萃取等其他传质单元操作。
两类设备可采用完全不同的计算方法,本章吸收主要讨论填料塔的计算方法,下章精馏主要讨论板式塔的计算方法,而两种方法之间的关系及具体的塔结构及其设计计算在塔设备一章中介绍。
在工业上,两种形式的塔设备大多情况均为连续操作,即设备内的参数都不随时间变化,称为定态连续过程。
当然也可以式间歇操作的非定态过程,很少见,故后面除特殊说明外,均指连续定态操作。
(4)工业吸收流程由流程图可见,采用吸收操作实现气体混合物的分离必须解决下列问题:① 选择合适的溶剂,使能选择性比溶解某个(或某些)被分离组风;② 提供适当的传质设备(多位填料塔,也有板式塔)以实现气液两相的接触,使被分离组分得以从气相转移到液相(吸收)或相反(解吸);氨气(浓度高)+空气(惰性气体) (溶质,被吸收组分) 氨气(浓度低)+空气 水(溶剂) 密闭容器 总压p 溶质(A )分压A pe p 与溶液中A 的浓度成平衡的气相分压 e A p p >吸收,e A p p <解吸,e A p p =平衡, e A p p -——吸收总推动力亦可用其他浓度差表示推动力,③ 溶剂的再生,即脱除溶解于其中的被分离组分以便循环使用。
第八章气体吸收
第八章 气体吸收 Sorption process
新乡学院化工原理精品课程
8.1. 概述
8.1.1.化工生产中的传质过程 8.1.2.相组成表示法 8.1.3.气体吸收过程
新乡学院化工原理精品课程
分离:
均相混合物:蒸馏、吸收、萃取 混合物:
非均相混合物:沉降、过滤
新乡学院化工原理精品课程
TP
TP
pA1
JA
pA2
pB1 1
2 pB2
JB
新乡学院化工原理精品课程
(1)等分子反向扩散:任一截面处两个组分的扩散 速率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JA
DAB RT
dpA dz
J
B
D BA
RT
dp B dz
总压一定 p pA pB
dpA = dpB
dz
dz
新乡学院化工原理精品课程
经验公式
D f (T,p)
(2)液相中的D
D T 1.75 p
T D p D
范围:10-10~10-9m2/s
D f (T,) D T T D
D
新乡学院化工原理精品课程
【例5-3】有一直立的玻璃管,底端封死,内充丙酮, 液面距上端管口11mm,上端有一股空气通过,5小时 后,管内液面降到距管口20.5mm,管内液体温度保持 293K,大气压为100kPa,此条件下,丙酮的饱和蒸气 压为24kPa。求丙酮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
单相内传递方式:分子扩散;对流扩散 。
8.2.1. 相内传质
(一)扩散现象
分子扩散现象:
新乡学院化工原理精品课程
新乡学院化工原理精品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4.2 Steps of controlling resistance for mass-transfer 一.For the solubility of the gas is very high ~易溶气体 1.传质阻力大部分集中在气膜内 1.传质阻力大部分集中在气膜内 For example: NH3~H2O , HCl ~H2O ∵ H/ kL<< 1/kG , 而: ∴ KG = k G
8.4.2 Stepr mass-transfer.
For example:
1 1 H = + KG kG kL
a.具有串联电路的特征 具有串联电路的特征 总阻力=气膜阻力+ 即总阻力=气膜阻力+液膜阻力 b.实验证明:对于一定吸收设备水溶液体系, 实验证明: 实验证明 对于一定吸收设备水溶液体系, k L~ 10-3m/s, k G ~ 10-3~10-4[kmol/m2·atm·s] ∴ E or H对KG有重要影响 对 E or H :very high ~ very low
∴表达形式很多,见Table 8-4. 表达形式很多,
8.4.1 Equation of rate for mass transfer with convection
三.Dimensionless Numbers for mass-transfer (see P19) 对流条件下的传质,且在一定温度、 ∵对流条件下的传质,且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 有关的参数: ∴有关的参数:ρ、u、D、µ、d、k(对流传质系数) 、 、 、 、 (对流传质系数) 类似于对流传热。 类似于对流传热。 对流传质的无因次准数有两个: 、 对流传质的无因次准数有两个:Sh、Sc 1.Sherwood number Sh =kd/D ~ 表征了对流传质与分子扩散的关系 2.Schimidt number Sc=µ/(ρ D) ~ 表征了流动与传质的关系 ( ) Obviously: Sh=f(Re, Sc) ( ) 目的:求出对流传质系数, 目的:求出对流传质系数, k=f(ρ, u, d, D)→K ( )
总传质系数 Overall coefficient
1 1 H 令: = + KG k G k L
Then: NA =KG(pG -p )
* L
总传质推动力(两相) 总传质推动力(两相) Overall driving force
8.4.1 Equation of rate for mass transfer with convection
如果传质速率不太大的话,应该设法增加k ∴ 如果传质速率不太大的话,应该设法增加kL。 提高液速L 增加液相湍动程度。 提高液速L → δL ↓,增加液相湍动程度。 另一方面, 影响大, 另一方面,若L对NA影响大,→ Liquid film controls it. 三.For the intermediate solubility of gases (一般情况)
8.4.1 Equation of rate for mass transfer with convection
kL pi -p * NA = (pi -pL ) = H H kL pG - pi NA = 1 kG
* L
Individual coefficient in LP
Individual coefficient in GP
二.传质速率方程的各种表达形式 (Interpretations for table 8-4) ⑴与相有关; - 与相有关; ⑵不同因次的表 1.Flux for mass transfer
达方法有关。 达方法有关。
∵
传质通量( 传质通量(NA)
=传质系数×传质推动力 传质系数× 传质系数
[Kmol/m2·s]
8.4.2 Steps of controlling resistance for mass-transfer. 一.For the solubility of the gas is very high ~易溶气体 2.增加传质速率应采取的措施 2.增加传质速率应采取的措施 ∵ NA =kG ( pG -pi ) = KG ( pG -p* ) L 而 KG= k G 即:PL* ≈ Pi 如果传质速率不太大的话,应该设法增加k ∴ 如果传质速率不太大的话,应该设法增加kG。 提高气速G 增加气相湍动程度。 提高气速G → δG ↓,增加气相湍动程度。 另一方面,若G对NA影响大,→ Gas film controls it. 另一方面, 影响大, ∴ PG-PL* ≈ PG-Pi
1 1 H = + KG kG kL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gas-film resistance controls the rate of absorption.
实验表明:易溶气体,气膜阻力可占到80~90% 可占到80 实验表明:易溶气体,气膜阻力可占到80~90%。 属于气膜控制 ∴ 属于气膜控制
§8.4 Between g-phase and l-phase for mass transfer
8.4.1 Equation of rate for mass transfer with convection
一.Total equation of rate in partial pressure difference ∵According to NA= kG(pG-pi) = kL(Ci-CL) 浓度和界面浓度有关。 NA与G-phase or Liquid-p浓度和界面浓度有关。 浓度和界面浓度有关 But : ⑴This interface ~假设的; 假设的;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它是存在,但很难测定。 ⑵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它是存在,但很难测定。 主体的浓度是可以测定的。 而:G~ L主体的浓度是可以测定的。 ~ 主体的浓度是可以测定的 ∴ 类似于传热~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类似于传热~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传质~用主体浓度。 传质~用主体浓度。 代入上式: 令:CL=(1/H)pL* and Ci=(1/H)pi 代入上式:
8.4.2 Steps of controlling resistance for mass-transfer. 二.For solubility of the gas is very low~难溶气体 ~ 1.传质阻力大部分集中在液膜内 1.传质阻力大部分集中在液膜内 ∵ H很大,例如:H2O~O2, H2, and CO2 很大, 很大 例如: ~ Hco2 = 2580 pa/[kmol/m3] ∴ H/kL >> 1 / kG It Indicates that the liquid-film resistance controls the rate of absorption, and 1/kG can be ignored. Then: KG≈ kL/H or KL≈ kL ~ 液膜控制 :
8.4.2 Steps of controlling resistance for mass-transfer. 2.增加传质速率应采取的措施 2.增加传质速率应采取的措施 ∵
* N =kL ( C-C ) = K (C -C ) L A i L G L
而
KL= k L 即: C i ≈ C*G
∴ C i- CL ≈ C*G- 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