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政经 银行资本与利润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7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7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练习题(第7章)一、名词解释生产成本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商业资本商业利润借贷资本利息银行资本银行利润股份公司虚拟资本资本主义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形成(A)A.资本主义生产成本B.资本主义生产价格C.资本家的全部资本D.资本家的所用资本2.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包括( D )A.c+v B.c+m C.v+m D.c+v+m3.资本家经营企业的盈亏标志是( B )A.m B.c+v C.c+m D.v+m4.利润表现为( A )A.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B.所用资本的产物C.所费资本的产物D.剩余价值5.利润率是( D )A.利润与不变资本的比率B.利润与可变资本的比率C.利润与成本价格的比率D.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6.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是(B)A.剩余价值B.利润率C.平均利润D.年剩余价值率7.利润率的高低( C )A.与资本有机构成成正比,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B.与资本有机构成成正比,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C.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与资本周转速度成正比D.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与资本周转速度成反比8.反映资本主义企业全部预付资本增殖程度的是( B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C.年剩余价值率D.平均利润率9.资本主义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 D )A.商品的生产价格B.商品的成本价格C.商品的社会价值D.平均利润率10.平均利润率的形成是( B )A.资本主义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的结果B.资本主义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各个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利润的结果11.平均利润形成后,在各生产部门内部(D)A.一切企业都只能得到平均利润B.所有企业都不能得到超额利润C.所有企业都能够得到超额利润D.少数技术先进企业仍能得到超额利润12.资本主义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主要手段是( C )A.资本积聚B.资本集中C.资本在部门之间进行转移D.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13.生产价格等于( C )A.成本价格与剩余价值之和B.成本价格与利润之和C.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D.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与平均利润之和14.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随着(B)A.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而形成的B.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而形成的C.利润转化为剩余价值而形成的D.剩余价值转化为超额利润而形成的15.生产价格的变动最终是以( C )的变动为基础的A.成本价格B.生产费用C.商品价值D.商品供求关系16.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 C )A.绝对剩余价值B.相对剩余价值C.超额利润D.垄断利润17.超额利润的获得是( A )A.资本主义部门内部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的结果B.资本主义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C.社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18.商业资本是从产业资本运动过程中的( D )职能形式转化而来的A.产业资本B.货币资本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19.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 B )A.商业店员创造的剩余价值B.产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C.产业资本家的产业利润D.流通领域中的贵卖贱买20.产业资本家销售给商业资本家的商品的价格( C )A.高于商品的生产价格B.等于商品的生产价格C.低于商品的生产价格D.等于商品的价值21.在以下商业流通费用中,不属于生产性流通费用的是( B )A.保管费B.广告费C.运输费D.包装费22.纯粹流通费用( B )A.是通过增加商品价值总额和销售商品而得到补偿的B.是通过扣除剩余价值总额并销售商品而得到补偿的C.只是通过扣除产业资本家的产业利润并销售商品而得到补偿的D.只是通过扣除商业资本家的商业利润并销售商品而得到补偿的23.银行信用是指( C )A.银行资本家之间相互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B.职能资本家之间相互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C.银行资本家向职能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D.职能资本家向银行资本家提供贷款而形成的借贷关系24.银行资本家获得的平均利润应等于( A )A.平均利润率与银行自有资本的乘积B.平均利润率与银行借入资本的乘积C.平均利润率与银行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之和的乘积D.平均利润率与银行自有资本和借入资本之差的乘积25.某资本主义银行资本总额10亿元,其中自有资本2亿元。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

2009年考研政治马政经重要知识点汇总(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

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

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

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

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

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资料的过程。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包含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和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关系的过程,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马政经名词解释

马政经名词解释

马政经名词解释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它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体系及其发展规律性的科学。

1.2、劳动:是有劳动能力和劳动经验的人,在生产过程中的有目的的活动。

1.3、劳动对象:是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1.4、劳动资料:又称劳动手段,是人们用来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其中最主要的是生产工具。

1.5、生产资料: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它是任何社会进行物质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

1.6、物质资料生产过程:是人们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手段)在一定形式下结合起来,创造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物质产品的过程。

1.7、生产力: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1.8、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又称经济关系。

生产关系是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

1.9、生产关系体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1.10、社会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结合与统一。

1.11、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1.12、生产资料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是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13、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14、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

2.1、商品:是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

2.2、商品生产: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的生产。

2.3、商品交换:是商品的相互让渡或买卖。

2.4、商品经济: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内容,直接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5、社会分工:是社会劳动划分和独立化为不同部门和行业的分工。

2.6、使用价值: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马政经知识点(山大管院考试知识点)

马政经知识点(山大管院考试知识点)

1.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是17世纪法国重商主义代表蒙克莱田:2.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3.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四环节的关系:生产——起点;消费——终点;分配、交换——中间环节。

生产起主导作用4.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6.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7.马政经的研究对象——生产力任务——揭示经济运动规律方法——唯物辩证法、科学抽象法、逻辑和历史相统一法8.商品必须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体。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只有通过交换得到解决。

9.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生产某种商品使用价值的效率。

1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1.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社会分工(前提)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根本)12.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简单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13.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14.纸币作为价值符号,只是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15.纸币流通规律:以金属货币流通为基础。

16.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17.影响价格的因素:商品的价值量货币的价值量供求关系18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知识劳动创造价值;服务劳动创造价值;管理劳动创造价值;19.价值的创造只与劳动有关,而财富的创造则同包括劳动在内的各种生产要素有关。

20.价值量的增加与财富量的增加并不都是对应的。

21.G —W —G′称为资本总公式。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资本运动形式与价值规律的矛盾。

22.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也离不开流通。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

马政经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卷:第1章:分工的原因和效果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描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他认为分工能够增加劳动生产效率,从而提高劳动者的收入。

他用针对纺织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一个人同时做纺纱和织布,那么他的生产效率相较于专门分工人来说会大大降低。

因此,斯密提倡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第2章:自由交易的原因和效果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自由交易的益处。

他认为自由贸易能够通过促进国际分工来提高整体生产效率,从而带来更大的福利。

而保护主义则会导致资源的低效利用,从而损害经济发展。

第3章:货币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在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货币的本质和货币供给对价格的影响。

他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货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货币贬值,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他还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价格应该取决于劳动价值。

第4章:货币的真空量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货币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取决于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

如果货币供给过多,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反之,货币供给过少就会导致通货紧缩。

第5章:外国贸易的益处斯密在这一章中提出了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不同国家应该专门生产其相对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

他认为这样可以实现各国之间最大程度的经济合作,促进国际分工。

第二卷:第6章:国内收入的组成部分在这一章中,斯密详细讨论了国内收入的组成。

他认为国内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工资、利润和地租。

他认为这三者是生产要素的回报,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内收入。

第7章:资本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斯密在这一章中讨论了资本的定义和价值。

他认为资本就是投资于生产的一切,包括工具、机器和劳动者。

他还讨论了资本对生产效率的影响,认为资本的投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8章:劳动力的收入这一章中,斯密讨论了劳动力的收入,他认为劳动者的工资应该取决于供求关系,如果劳动力供过于求,则会导致工资下降;反之,则会导致工资上升。

第9章:价格的利润率斯密在这一章中详细讨论了价格和利润率之间的关系。

马政经名词解释

马政经名词解释

1.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答:(1 )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

(2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3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2.简述市场机制及其内容。

答:(1 )市场机制,就是市场的各种要素,包括价格供求、竞争等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各自发挥功能,又共同发挥功能的有机联系。

(2 )市场机制的内容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等,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3.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答: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就是物品的有用性或效用;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4.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有什么区别?答:年剩余价值率与剩余价值率不同。

首先,二者所表示的涵义不同。

剩余价值率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则为年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

其次,二者的数量一般也不相等,年剩余价值率通常要高于剩余价值率。

因为流动资本一年的周转次数通常要大于1 的。

只有n =l 时,M‘与m’才相等。

5.马克思是怎样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来说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答:(1 )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资本家将剩余价值全部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

(2 )分析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可以看出:①可变资本是工人自己创造的,工人的劳动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资本家。

②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根结底是由工人创造的,是由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转化的。

③工人的个人消费不断再生产出供资本家剥削的劳动力,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6.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答:(1 )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综合知识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综合知识马政经知识点总结

综合知识马政经知识点总结马政经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简称,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

它是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及其运动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一整套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包含了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内容,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理论意义。

因此,在理解和掌握马政经知识点,对我们深刻理解和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以及当前世界经济形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将通过对马政经知识点的总结,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知识点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一、劳动价值论马政经中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的深度研究。

劳动价值论是指在商品经济中,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价值所决定的。

马克思通过对商品交换价值的分析,提出了劳动价值论。

在劳动价值论中,马克思强调了劳动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判断标准,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劳动的体现来决定的。

而这个劳动的体现是通过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所共同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二、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对剩余价值产生和分配规律的理论研究。

剩余价值是指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家除了支付给工人等生产成本之外,还剩下的部分,这部分就是剩余价值。

在马政经中,马克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

他认为,剩余价值的产生是由于工人的劳动力价值大于工资总额,而在商品生产过程中,资本家可以通过剥削工人获得剩余价值。

这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之一。

三、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马政经中很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就是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关系。

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是一个核心概念,而剩余价值的产生和分配正是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基本特征。

资本是通过对劳动的剥削来获得剩余价值的一种经济形式。

在马政经中,马克思对资本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阐述和论证,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资本和剩余价值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矛盾。

这一知识点的掌握对我们理解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运行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马政经之银行资本和银行
利润
【导读】
中公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201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备考复习资料,希望可以帮助考生有效备考,顺利通过笔试,一举成功!
1.银行及其职能。

银行是专门经营货币资本、充当货币借贷和货币支付中介的企业。

银行的职能是,一方面通过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会上闲置的货币资本和居民手中暂时不用的货币集中起来;另一方面,又通过发放贷款的方式,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

2.银行资本及其构成。

银行资本是指银行的经营资本,从所有权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的自有资本;另一部分是吸收存款的借入资本。

借入资本是银行资本的主要部分。

3.银行利润。

银行利润是银行贷款利息与存款利息的差额减去银行业务开支的余额。

银行利润主要来自贷款利息,而利息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所以,银行利润也是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4.银行利润率。

银行利润率是银行利润与银行自有资本的比率。

由于产业部门、商业部门、银行部门之间的竞争,银行利润率也有平均化的趋势。

因此,银行资本家经营银行获得按自有资本计算的平均利润。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

马克思平均利润与银行利润理论的现实意义分析

马克思平均利润与银行利润理论的现实意义分析

马克思平均利润与银行利润理论的现实意义分析作者:潘欣来源:《商情》2020年第18期【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践,不难发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平均利润依然存在。

而从我国的资本市场看,银行作为金融资本的经营主体,如果其利润高于平均利润,那么就会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由此可见,要进一步发挥实体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作用,就需要把握好平均利润和银行利润之间的关系。

基于此,本文将结合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和我国银行业发展的实际来分析该理论视角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影响。

【关键词】马克思理论; 平均利润; 银行利润; 经济发展前言:平均利润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发展导致的一种必然结果。

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实体经济受到冲击,而银行利润不断攀升,受到国际、国内社会的广泛关注。

針对这一情况,就需要在把握马克思平均利润和银行利润理论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了解其具有的现实意义,推动我国经济开创新的发展局面。

一、马克思平均利润理论和银行利润理论概述根据马克思经济学理论,资本家持有的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两大类,前者是指购买厂房、生产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资本,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基础;后者是用来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可以增值。

而如果可变资本增值价值超过了不变资本价值,资本家就从中获取到了利润,因此资本家的目标就是从劳动者的可变资本中尽可能提高剩余价值,实现资本最大化,由此可见,利润就是剩余价值的另外一种表现形式。

在产生利润之后,资本家必然会尽可能获取最大的利润,而不同部门有不同的生产方式,获取利润数量也是不同的。

由于部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关系,利润总量大体是一定的,部门之间的利润就会形成转移现象,直到部门之间的利润转移成大致平均的状态就会停止转移,因为各个部门此时获取的利润是一样的,利润竞争的动机已经不存在了。

但是实际上,部门之间的利益驱动下,利润竞争是始终存在的,利润平均化始终是一个动态性的发展过程。

马克思平均利润与银行利润理论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平均利润与银行利润理论的现实意义


部 门间 的竞争 导致 利润转 化为 平均 利润
马克 思深 入分 析 了资 本 主 义 生 产 过 程 , 将 资 本
家的全部预付资本分为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 不变
资本 是用 来购 买 生 产 资料 的资 本 , 可 变 资 本 是 购 买 劳动 力 的资本 。不 变 资本 是 以机 器 、 厂房、 设 备、 原
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 贷出者的集 中, 另一方面代表 借人者 的集 中。银行利润一般地说在于 : 他们借人 时的利息率低于贷 出时的利息率 。 ” [ 7 利 息是对平 均利润的分割 , 在资本 主义 自由竞争条件下 , 等量资
本 要求 获得 等量 利 润 , 银 行 资 本 家 投 入 到 银 行 业 的
材料等具体形态存在于生产过程 中, 是剩余价值生 产必不可少 的条件 , 但在生产过程 中只是将 自己原 有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 而不会增值。可变资 本在生产过程中改变 了它的价值 , 发生 了价值增值。
所以. 剩余 价值 是 由雇佣 工人 创 造 的而 被 资 本 家 无 偿 占彳 丁 的超 过 劳动力 价值 的价 值 。马克 思认 为 : “ 剩
资本 带来 的 , 就 转化 为利 润 。
马克思又分 析 了利润 是如何转 化为平 均利润 的。资本家为了用最小的资本去获取最大限度的利
润, 总是千 方百 计 地 去 追 求 更 高 的利 润 率 。决 定 和 影 响利 润率 高低 的因素 主要有 : 剩 余价 值 率 的高 低 、 资本有 机构 成 的 高 低 、 资 本 周 转 速 度 。从 表 面看 同 量资 本投放 在 不 同部 门 , 由于 资本 有 机构 成 的不 同 , 资本周 转速 度 不 同 , 利 润 率 就 会 有 高 有低 。但 在 资 本 主 义现 实经 济生活 中 , 不论 资本 投放 在 那个 部 门 ,

马政经试题ABC三套及答案

马政经试题ABC三套及答案

一、单选题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A. 劳动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 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 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B)A.交换B. 生产C. 消费D. 分配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D )A. 剩余价值学说B.劳动价值论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4.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是(C)A.创立剩余价值学说B. 揭示了资本积累过程C 指明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D提出了平均利润学说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B)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的生产方式6、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B)A软件磁盘本身 B 软件的有用性C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7、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没有用,不能称作劳动,因而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A )A 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C 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 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8、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D)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B. 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9、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之间,两者的变化表现为( C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 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加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 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10、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C)A.剩余价值学说B.生产价格理论C.劳动二重性学说D.劳动力商品理论11、个别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C)来体现A.商品的有用性B.商品的广告传播C.商品的交换D. 商品质量的鉴定12、货币(金银)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C)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C. 自身也有价值D. 可作为支付手段13、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A)A.价格标准B.价值尺度C.观念货币D. 货币价值14、作为商品的移动电话,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B)A.移动电话本身的各种功能B.移动电话对消费者的有用性或效用C.为购买移动电话,消费者所付出的货币D. 用来支持移动电话的软件15、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C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5斤苹果D. 顾客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16、货币在执行某种职能时,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必是现实的货币,这种情况属于(A)A.价值尺度职能B.流通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 支付手段职能1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D)A.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B.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D.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18.通货膨胀是由于(B)A.货币供应量大大少于货币需要量B.货币供应量大大多于货币需要量C.货币供应量刚好等于货币需要量D.按货币需要量决定货币发行数量二、不定项选择题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BCDE )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B.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C.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先决条件E.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得必需的物质资料的社会经济活动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BCD)A.劳动方式B.劳动者的劳动C.劳动对象D.劳动资料E. 科学技术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ABCDE)A.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仍然存在并发生作用C.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D.决定着同一社会形态内部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发展E.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和发生作用4、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AC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节约劳动时间规律C. 货币流通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E. 价值规律5、某消费者的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BCE)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5万元的材料E.交付车库租金200元6、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ACDE)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B. 货币发行量C. 商品价格水平D. 货币流通速度E. 商品价格总额7、经济运行中通货紧缩一般表现为(BCD)A.货币供应增速减缓B.物价持续普遍下降C. 货币供应量少于货币需求量D. 货币升值E.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增加8、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和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E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化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E.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9、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ACE)A.市场竞争B. 劳动生产率提高C价格波动D. 资源的有效配置E.供求关系的变化10、出现商品交换以来,总共出现的几种价值形式有(ABCE)A.简单的价值形式B. 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 具体价值形式E.货币形式11、简单商品经济包含着一系列内在矛盾,他们是(ABDE)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C.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E.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12、就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来说( ABE )A.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C.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D. 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价值E.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同一关系。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 如果职能资本是产业资本,借贷资本 的实际运动形式为
▪ G—G—W…P…W’—G’—G’
▪ 在G—W…P…W’—G’过程中,工人剩 余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家 将其中一部分作为借贷利息支付给借 贷资本家。
▪ 在运动的最初和最后阶段,即
▪ G—G和G’—G’,是货币资本在借 贷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的转 让,不发生任何价值增殖。
资本; ▪ ③用于积累的剩余价值 ▪ 闲置资本的所有者必然设法寻找使其增殖
的出路。
资本循环中,对资本需求的表现:
▪ ①为保证资本循环和周转的连续性,在商 品未出售前,就需要购进原材料和支付工 资;
▪ ②更新固定资本;
▪ ③由于市场扩大,需要及时扩大生产经营 规模或投资新企业、上新项目。
▪ 拥有闲置货币资本的资本家以贷放形式将 这部分资本提供给急需货币资本的资本家, 收回贷款时要求使用者支付一定数量的货 币即利息作为回报。
▪ 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家为经营银行获取利
润所投入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集中 到银行的货币资本,它是银行资本家从事 货币资本实际贷出活动的基础。
▪ 从资本的所有权看,银行资本由自有 资本和借入资本构成;
▪ 从资本表现形态来看,银行资本由现 金(货币和银行券)和有价证券构成。
▪ 银行资本的职能即借贷中介人和收付 中介人,是通过银行业务来实现的。
▪ 货币资本的供求关系转化为资本家 之间的借贷关系,这部分货币资本 转化为借贷资本。
▪ 借贷资本是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 又为职能资本服务的。
▪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是服从于职 能资本的一种形式,是一种生息资 本。
▪ 二、借贷资本的特征
▪ 1.借贷资本是一种资本商品
▪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作为借贷资本的 货币具有双重的使用价值:一是货币 的使用价值,作为一般等价物,可购 买任何商品;一是资本的使用价值, 即生产剩余价值的特殊使用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金融改革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金融改革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金融改革的启示金融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环境和国内经济形势的持续变化,金融改革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

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金融改革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学问题。

因此,借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思路,对金融改革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金融资本的理解金融资本是当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重要特征,它不仅对实体经济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成为了全球化时代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之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从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对金融资本进行了深刻的解析。

首先,金融资本是一种生产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资本是指那些以增殖为目的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关系。

而金融资本则强调资本的运动方式和金融资产的特殊性质,它包括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所持有的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因此,金融资本与实体经济资本的关系,是核心问题之一。

其次,金融资本具有资本的流动性和虚拟性。

传统实体经济的资本主要体现在工厂、企业和房地产等实物上,而金融资本则是以货币资本的形式存在,具有流动性和虚拟性。

金融资本的出现,使得资本的运动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对实体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后,金融资本的产生和发展与金融全球化密切相关。

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成为可能,金融市场也呈现出高度的国际化趋势。

金融全球化既是金融资本的必然产物,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形式。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金融风险的预警金融改革的过程中,金融风险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预警金融风险。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而金融危机则是周期性波动的加剧和表现,因此,金融风险是无法避免的。

马政经 银行资本与利润

马政经 银行资本与利润

• 总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信用起到的作用 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剧了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未向社会主过度准备了客观条件; 另一方面,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 是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条件更加成熟 起来。
• (三)资本监管与存款代理人的理论 • 银行的大部分债权人是存款人,而且他们 的存款金额少,信息不灵,所以需要有代理人。 这个代理人可以是股东,也可以是监管当局, 这取决于银行的状况,而偿付能力或资本水平 是最重要的参考指示器之一。偿付力水平正常, 控制权可以由股东行使;偿付力越低,则股东 的风险偏好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由监 管当局来行使控制权,加强干预;当偿付能力 很低也就是资本充足率很低时,就要由监管当 局接管银行。
2、银行资本承担非预期损失。
• 为了防范贷款和投资损失对正常经营产生 影响,银行要根据贷款和投资的风险状况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但贷款损失准备金 只覆盖预期的经营损失,超过贷款损失准 备金的贷款和投资损失要由资本来承担。 如果非预期损失超过了资本额,则银行就 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就会发生倒闭。
3、银行经营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 1、银行资本作为一种资金的来源。 、 • 2、银行资本承担非预期损失。 • 3、银行经营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 损失。
1 、银行资本作为一种资金的来源。
• 一家新银行需要有资金来支付在土地、房 屋和设备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初始成本。原 有银行需要有资本金来支持发展,维持正 常经营和使经营手段现代化。另外资本还 用来支持重大的结构调整,如收购和兼并。
• (四)资本监管与监管者的能力理论 • 有一种理论认为,监管当局的能力越强, 资本标准可以更宽松和灵活一些。如果监管当 局能力低,就要用明确的资本标准来区分稳健 和不稳健的银行。如果公众对监管当局的能力 预期有不确定性,则需要使用明确资本标准和 监管当局的监管两种方式的结合。

马政经名词解释(3)

马政经名词解释(3)

马政经名词解释(3)马政经名词解释35、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第四章资本的流通过程1、产业资本:是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2、资本循环:是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

3、货币资本:是以货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是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

4、生产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是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以资本主义方式结合起来,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

5、商品资本:是以商品形式存在的资本,它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一种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6、资本周转:是产业资本周而复始不断重复的资本循环过程。

7、资本周转时间: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所经历的时间,它是产业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8、资本周转次数:是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

9、生产时间:是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包括劳动时间和非劳动时间。

10、流通时间:是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内的时间,包括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

11、劳动时间:是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厂劳动对象生产出某种产品的时间。

12、非劳动时间:是生产资料已进入直接生产领域,但尚未与劳动力相结合的时间。

13、固定资本: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重要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14、流动资本:指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

15、流通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中的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总称。

16、固定资本磨损:是固定资本的价值按照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它包括固定资本有形磨损和固定资本无形磨损。

银行资本也参与平均利润的形成吗?——与蒋学模同志商榷

银行资本也参与平均利润的形成吗?——与蒋学模同志商榷

银行资本也参与平均利润的形成吗?——与蒋学模同志商榷张晨
【期刊名称】《理论探讨》
【年(卷),期】1987()3
【摘要】蒋学模同志在其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论述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时说:“银行资本也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政治经济学教材》第3版,第121页)这种提法是值得商榷的。

怎样理解“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这句话呢?举商业资本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也参与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假定社会预付的产业总资本是720亿元c+180亿元v=900亿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总页数】3页(P74-76)
【关键词】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蒋学模;政治经济学;总资本;银行资本;剩余价值率;借贷资本;生产部门;资本家
【作者】张晨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61
【相关文献】
1.如何看待劳动力商品论--与蒋学模同志商榷 [J], 冯丛林;
2.相对剩余价值和货币流通量规律之我见——与蒋学模、姚正学同志商榷 [J], 夏
慧玲
3.如何看待劳动力商品──与蒋学模同志商榷 [J], 冯丛林
4.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思考——同蒋学模等同志商榷 [J], 梅竹林
5.关于政治经济学对象的两个问题——与蒋学模同志商榷 [J], 杨长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总之在资本主义经济中,信用起到的作用 是双重的。一方面,它加剧了资本主义经 济发展,未向社会主过度准备了客观条件; 另一方面,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内在矛盾, 是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条件更加成熟 起来。
• (四)资本监管与监管者的能力理论 • 有一种理论认为,监管当局的能力越强, 资本标准可以更宽松和灵活一些。如果监管当 局能力低,就要用明确的资本标准来区分稳健 和不稳健的银行。如果公众对监管当局的能力 预期有不确定性,则需要使用明确资本标准和 监管当局的监管两种方式的结合。
银行利润
• 定义:银行利润是银行资本家经营银行业务所 获得的利润。 • 来源:1,存贷利息的差额(银行贷款利息一般 都高于存款利息 ) • 2,承办各种中间业务的手续,对企业投 资所获得的红利,以及从事证券交易活动所获 得的收益等。 • 总之,银行利润=存贷利息的差额+其他业务活 动收入-经营银行业务的费用 • 银行利润是 资本主义家经营银行行业的目的。
加剧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 第一,信用的发展造成了生产和流通的虚 假繁荣。-使资本主义生产更加脱离有支 付能力的需求而盲目扩大,加深了生产和 消费的矛盾,加速了生产过剩危机的爆发。 • 第二,信用造成了货币信用的危机。 • 第三,信用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 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与生产社会化之 间的矛盾) 。
资本主义信用
注会2班 王佳艺
• 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 资本主义信用的作用
银行资本
• 定义:银行资本是银行资本家为获得利润 所投入的自有资本和通过各种途径吸收到 银行的货币资本。 • 从所有权看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银行 资本家投资办银行的自有资本;另一部分 是吸收存款的借入资本(主要部分)。
银行资本的功能
• 1、银行资本作为一种资金的来源。 、 • 2、银行资本承担非预期损失。 • 3、银行经营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 损失。
1 、银行资本作为一种资金的来源。
• 一家新银行需要有资金来支付在土地、房 屋和设备资本投资等方面的初始成本。原 有银行需要有资本金来支持发展,维持正 常经营和使经营手段现代化。另外资本还 用来支持重大的结构调整,如收购和兼并。
资本主义信用的作用
促进资本经济的发展 • 第一,信用加速了资本的积累和集中。 • 第二,信用节省了流通费用。 • 第三,信用促进利润的平均化。 • 第四,银行作为社会的总簿记,成为全国 的结算中心,发挥公共簿记的作用。 • 第五,信用促进股份公司的成立 。 • 第六,信用给资本家个人提供了对社会资 本的支配权 。
2、银行资本承担非预期损失。
• 为了防范贷款和投资损失对正常经营产生 影响,银行要根据贷款和投资的风险状况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但贷款损失准备金 只覆盖预期的经营损失,超过贷款损失准 备金的贷款和投资损失要由资本来承担。 如果非预期损失超过了资本额,则银行就 处于资不抵债的状况,就会发生倒闭。
3、银行经营的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
• 银行利润相当于平均利润。 • 银行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放给职能资本家。 职能资本家利用贷款经营生产或商业获得 平均利润以后,按照一定的利息率把平均 利润分割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作为企业主 收入,一部分作为利息支付给银行资本家。
• 银行利润主要是通过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之间的差 额而形成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 银行利润的源泉同产业利润、商业利润一样,也来 自雇佣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一部 分的转化形式。它体现着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关 系。 • 银行利润是由银行雇员的劳动实现的。银行雇员 同商业职工一样,他们的劳动虽然不创造价值和剩 余价值,但能为银行资本家实现以银行利润形式占 有的那一部分剩余价值。雇员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 动与剩余劳动,银行资本家便是无偿占有他们在剩 余劳动时间内实现剩余价值的劳动。所以,银行雇 员同样受到银行资本家的剥削。
• (三)资本监管与存款代理人的理论 • 银行的大部分债权人是存款人,而且他们 的存款金额少,信息不灵,所以需要有代理人。 这个代理人可以是股东,也可以是监管当局, 这取决于银行的状况,而偿付能力或资本水平 是最重要的参考指示器之一。偿付力水平正常, 控制权可以由股东行使;偿付力越低,则股东 的风险偏好就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由监 管当局来行使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权,加强干预;当偿付能力 很低也就是资本充足率很低时,就要由监管当 局接管银行。
• 预期损失指可以合理估计或事先估算的损 失;非预期损失则是指无法事先估算的损 失。衡量非预期损失的方法很多,比较普 通的衡量方法是计算偏离预期损失均值的 波动水平。所以从统计学角度讲,预期损 失是概率分布的均值,而非预期损失则是 偏离预期损失均值的标准差。
理论观点
(一)资本监管与系统性风险 从前面的介绍看,银行资本的功能与一般公司 企业的资本功能并没有特殊的区别。但由于银行 的特殊性,对银行资本的监管有着特别重要的意 义。 • 银行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首先在于银行是高 杠杆率机构和银行在一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杠 杆率指企业总资产与资本金的比率,一般企业的 杠杆率不超过1倍,而银行的杠杆率则高得多,一 般在10倍以上;银行,特别是大银行在一国经济 中的地位要比一般企业重要的多。因此为防止银 行倒闭,就要对银行的资本进行监管。所谓监管 银行的资本就是使银行保持足够多的资本,不出 现资不抵债的情况。如果银行体系中有许多家银 行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况,就是出现的系统性风 险。系统性风险会直接导致金融危机。 • •
• (二)存款保险和资本标准 • 监管银行资本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由于实 行存款保险制度。实施存款保险降低了存款人 的风险,但同时也降低了他们监测银行质量状 况的动机和增加了保险人的风险。银行可以借 助存款保险制度而忽视风险管理,这会引发道 德风险。实行资本监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替代 存款人的监测和降低保险人的风险,这也间接 地减少了纳税人的资金,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 度上防止银行的道德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