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语文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课堂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课堂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三首-示儿》的背景和作者,感受古诗的魅力。
2.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情感体验能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4.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能够理解古诗中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准备1.板书准备:书写课文标题和作者信息,整理古诗内涵关键词。
2.教学资料:配发古诗课文,学生课外阅读相关古诗或故事。
3.音响设备:播放古诗朗读或音乐。
4.教学道具:古代生活相关图片、装饰物品等。
四、教学流程1. 创设情境•利用音乐或图片创设古代生活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古诗的世界。
2. 导入新知•向学生介绍《古诗三首-示儿》的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3. 集体朗读•教师带领学生集体朗读古诗,注重语音语调,让学生感受古诗的美感。
4. 课文讲解•解读古诗内涵,分析诗中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5. 小组讨论•分成小组,让学生自由讨论古诗中的意义和感悟,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6. 个人表现•学生个人朗读古诗,注重情感表达和语音语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7. 拓展延伸•让学生体验古代生活,通过阅读相关故事或古诗,深入了解古代文化。
五、课堂小结•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古诗的欣赏和理解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背诵古诗《古诗三首-示儿》。
2.阅读一篇相关古代生活的文章,并写读后感。
3.准备一段古诗朗诵或表演。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古诗三首-示儿》,感受其中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12古诗三首《示儿》(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教案:古诗三首《示儿》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古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境;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他们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示儿》是唐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儿子的教诲和期望;2. 诗歌结构:诗歌共四句,每句五言,采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深刻的情感;3. 诗歌意境:通过诗人对儿子的教诲,展现了诗人对家庭、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示儿》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词语用法,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对新学期的古诗学习产生兴趣;2. 向学生介绍《示儿》这首古诗,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二、诗歌学习(10分钟)1. 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2. 分析诗歌的结构,解释对仗工整的手法;3. 解读诗歌意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
三、诗歌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四、诗歌欣赏(5分钟)1. 播放《示儿》的朗读音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2. 引导学生闭目聆听,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3.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背诵《示儿》这首古诗;2.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并录制成音频。
板书设计:《示儿》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了《示儿》这首古诗的主题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合作意识,引导他们运用想象和感悟来欣赏诗歌。
作业布置旨在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三首示儿人教部编版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吩咐”“衰颓”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学会欣赏古诗,提高朗读和感悟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强烈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课文原文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相关背景《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他一生致力于抗金救国,但未能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
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的强烈渴望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2. 教学难点:(1)领悟“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含义。
(2)理解诗人借助家祭来表达自己对国家统一的渴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查阅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古诗的喜爱,分享喜欢的古诗。
2. 介绍诗人:介绍陆游的生平事迹,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爱国情怀。
3. 揭示课题:展示《示儿》这首诗的,引导学生思考题目含义。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让学生结合注释和查阅的资料,理解诗文内容。
3. 让学生思考诗中的关键词句,如“死去元知万事空”“家祭无忘告乃翁”等。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2. 组织学生汇报讨论成果,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3. 教师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诗文。
四、课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用“吩咐”“衰颓”两个词语造句。
2. 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向父母尽孝道。
五、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认识到诗人热爱祖国、渴望统一的情感。
《示儿》语文教案8篇
《示儿》语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示儿》。
本课是一首由唐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七言绝句,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儿子的期望。
诗文内容简练,意境深远,富有教育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2. 能够通过诗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3. 能够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文,理解诗文的大意。
难点:能够通过诗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幅描绘山水画作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学生:“你们能从画中感受到什么?”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诗人陆游的生平,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3. 诗文讲解:教师带领学生逐句解析诗文,解释生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文内容。
4.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5. 随堂练习:学生朗读诗文,并回答与诗文相关的问题。
6. 例题讲解:教师以诗文为例,讲解其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对偶等。
7. 写作练习:学生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短文写作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默写《示儿》诗文。
答案: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 请学生运用诗文中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描述自己的理想。
答案: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祖国的科技事业贡献力量。
我希望能够像诗人陆游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国家的发展尽一份绵薄之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诗文《示儿》,让学生了解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和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了明显的提高。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教案(集体备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2课《古诗三首-示儿》教案(集体备课)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熟练朗读古诗《示儿》,感悟其中的意蕴。
3.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朗读古诗,理解古代诗人的感情表达。
•教学难点:理解古代诗人含蓄的语言表述,领会其中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五年级语文教材2.黑板、彩色粉笔3.PPT课件4.音响设备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对诗歌的简短介绍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课文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2.分段讲解课文内容,重点介绍古代诗人的感情表达方式。
3.学生朗读古诗《示儿》,教师进行点拨指导学生的语音语调。
3. 关联课文通过讲解古代诗人的生平、作品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示儿》。
4. 启示与讨论通过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加深对古诗《示儿》的理解。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默写古诗《示儿》的部分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记忆。
五、板书设计•《示儿》•古代诗人的感情表达方式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古诗《示儿》的内容和诗人的感情表达方式,通过导入、学习、讨论等环节,提高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语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互动讨论,激发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欲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祝教学顺利!。
1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示儿》(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12古诗三首第一课时《示儿》(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并理解《示儿》这首古诗;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示儿》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2.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理解诗人的情感;3.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2. 教学难点: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领悟诗人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学生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通过讨论祖国的美丽河山、悠久历史,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2. 引入本课:提问学生对陆游的了解,引出《示儿》这首诗。
二、诗歌解析(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2. 分析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领悟诗人的情感;3. 讲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三、朗读与背诵(5分钟)1. 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2. 引导学生背诵诗歌,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2. 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板书设计:1. 《示儿》南宋陆游作业设计:1. 抄写《示儿》这首诗,注意字迹工整;2. 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关于诗人陆游的小作文。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祖国的美丽河山、悠久历史,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进而引入陆游的《示儿》这首诗。
在诗歌解析环节,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示儿》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课包括三首古诗《示儿》、《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这三首诗都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表达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和热爱为主题。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容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唐代诗人的思想和情感,培养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古诗的韵律和意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唐代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感情,他们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容和意境,同时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够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能够分析和评价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和感悟古诗的内容和意境,以及分析和评价古诗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对于这些重难点,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突破。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朗读法:通过多次朗读,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2.讲解法:通过讲解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4.写作法:让学生模仿古诗的表达方式,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古诗,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唐代诗人杜甫的背景和作品,引入本课的三首古诗。
3.朗读课文: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感受古诗的韵律和意境。
4.讲解课文:讲解诗人的背景和思想感情,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5.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对古诗的理解和感悟,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示儿》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含义,掌握诗文中的重点字词,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基础,对于诗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部分学生在朗读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诗文中的重点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文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诗文中的重点字词。
2.难点:感悟诗文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讨论、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卡片4.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a.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b.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a.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b.教师跟随录音,一起朗读课文,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和节奏。
c.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并进行解释。
3.操练(10分钟)a.教师出示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进行认读和朗读。
b.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c.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4.巩固(10分钟)a.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观察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优秀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优秀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示儿优秀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单元以“爱国情怀”为主题,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统编教材编排中,中年级已经学了查找、整理资料的方法,所以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资料,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示儿》是本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
《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绝笔,表达了诗人至死不忘收复失地、渴望统一祖国的热切心情。
这一课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相关资料,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
2学情分析学生的字词基础较为夯实,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在四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初步学习了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并能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借助于注释基本读懂诗句。
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
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
3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祭”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熟读成诵。
3.理解诗意,借助背景资料,准确理解诗人的遗愿“北定中原”;紧扣诗眼还原诗人的临终心境,体会诗人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4.将古诗改写成小故事,激发学生想象力,进一步体会诗境,增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借助背景资料,准确理解诗人的遗愿“北定中原”;紧扣诗眼还原诗人的临终心境,体会诗人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将古诗改写与小故事,激发学生想象力,进一步体会诗境,增强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5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走近诗人1.公元12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老人重病缠身,即将离开人世。
弥留之际,他留给儿子一首诗作为遗嘱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一首古诗(板书课题)2.通过预习,你们应该知道了诗题《示儿》的意思,就是——3.那么这位奄奄一息的老人是谁呢关于陆游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你们了解多少?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简介交流。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2.教学难点
-诗句深层含义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诗人通过诗句表达的历史背景和情感深度。
-修辞手法的辨识与运用:学生可能难以辨识并恰当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
-创作背景的探究:学生可能对宋代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了解不足,难以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5.探讨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古诗的历史价值。
6.学会运用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尝试创作简单的古诗。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学习《示儿》,感受古诗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2.提升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直接输出: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示儿》这首诗的情感内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在讨论和创作练习中积极参与,尝试理解陆游的忧国忧民之情。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诗句,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解读诗句深层含义时,部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和诗人生平来理解诗歌。此外,对于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学生们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此,我计划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些实例分析和练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举例解释:
-对于诗句的朗读与背诵,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节奏和韵律美,例如强调“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中的抑扬顿挫。
-生字词的掌握,重点是通过诗句的上下文来记忆和理解,如“示儿”中的“示”字,表示教导或告诉的意思,与诗句的教育意义相联系。
-诗句含义的理解,重点是通过分析“泪尽胡沙”等意象,理解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希望。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优质课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示儿》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和欣赏三首古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以及陆游的《示儿》。
这三首诗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通过学习这三首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朝代的诗歌风格,感受诗人们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他们对于古诗的韵律、意境和表达方式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他们在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并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们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三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诗文的时代背景,领悟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文学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情境教学法:通过音乐、图片等手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诗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生动形象地展示诗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3首示儿》语文教学设计
《示儿》讲课稿一、说教材古诗《示儿》是南宋有名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
当时的南宋遭到金兵进犯,宋军节节溃退,最后国都陷落,此后江山破裂,不复一致。
陆游悲伤悲忿,临终前给儿子立下遗言“逝世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这首诗用笔波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前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抗衡金兵未成的遗恨,有因祖国未一致的无穷悲痛,也有对一致大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所以,《示儿》是展开爱国主义感情教育的绝好教材。
此外,陆游一世创作了大批的爱国诗篇,以《示儿》为点,让学生进行大批的累积,并以此加深学生对陆游诗人的认识与崇拜。
二、设计理念1、充足尊敬学生独到的感觉和理解。
新课程标准所倡议的语文教课,重申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教师不该以剖析取代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主动踊跃参加到思想和感情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虑,遇到感情熏陶,获取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
所以,教课中我努力创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时机,达到不一样学生从不一样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地。
2、抓住古诗的感情线索,表现古诗感情丰富的特色。
古诗乃作者抒发感情的产物,所以,我抓住那些意蕴深刻的字词,指引学生领会诗人的感情,体验诗歌的境界,这是我教课这节课的要点和难点。
3、以教材为载体,用好教材,重视累积。
新课标要求我们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率领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点带面,去游览知识的大海。
所以,这节课,我以《示儿》为点,指引学生去采集、累积更多的爱国诗,并以《示儿》为起点,开始训练学生从内容想开去这一单元新要求。
三、教课目的知识目标:1、经过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认识诗意。
2、累积其余爱国诗。
能力目标:1、能依据诗歌意会古诗的境界。
2、能从古诗内容想开去,想到与之有关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
感情目标:理解诗人丰富而深刻的爱国感情。
教课要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课难点:意会诗歌的境界。
四、教课方法1、激发与古诗内容同样的感情,指引学生与诗人感情产生共识。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教案
2.注重古诗韵律知识的讲解和练习,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加强写作指导,帮助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
4.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运用关键词语:熟练运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王师”、“北定”、“家祭”等,理解其在诗中的含义和作用。
举例:《示儿》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学生需理解“王师”指的是宋朝的军队,“北定中原”表示收复失地,这是诗人的愿望;“家祭”则是指在家族祭祀时告知先人,体现了诗人对家国情怀的重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示儿》这一首古诗。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感受到对家人、对国家的爱和责任感?”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示儿》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陆游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他的爱国情怀。
2.教学难点
-感悟爱国情感: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说,理解陆游的爱国情感可能存在难度,需要教师引导,联系实际生活,帮助学生感悟。
-诗歌韵律分析:理解古诗的韵律结构,如七言绝句的平仄、押韵等,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
-关键词语的深入理解: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并运用诗中的关键词语,如“王师”、“北定”等,需要教师提供历史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4.领悟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期望,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5.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理解七言绝句的基本结构。
6.课堂讨论:如何将古诗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学习《示儿》,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审美情趣,提高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部编版五年级(上)《古诗三首》《示儿》教案完整版
示儿知识与能力:1、收集、交流这首诗的写作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
2、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祭、乃”等字,理解“元、九州同、王师”等词语意思。
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情怀,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重点难点1、运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句意思。
2、创设情境、引导想象、朗读悟情等形式去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示儿(一)播放图片,情境导入1、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也。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交待遗嘱。
这遗嘱就是《示儿》,这位老人就是陆游。
2、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让学生交流课前资料。
3、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他出生在战乱纷飞的年代,一生都在渴盼祖国的统一,在临终之时,躺卧在病榻上的他写下了流传千古的人间绝唱——《示儿》。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示儿》,感受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请大家齐读诗题——4、“示”是什么意思?“儿”呢?题目的意思是什么?陆游要告诉他的儿子什么呢?我们一同来读读诗句。
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二)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1、同学们,读诗,我们不光要把诗读准、读顺,读得有节奏,还要读懂其中的意思。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和同桌讨论讨论,你理解了哪些诗句的意思。
(提示:默读古诗,用看注释、查工具书,联系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句意思,并在旁作批注。
)2、学生交流、讨论。
3、检查了解。
说说你对第一行诗句的意思。
引导理解“元”通“原”指原本的意思。
万事空、但、九州、王师、定、家祭、乃翁等词的意思。
再说说诗句的意思。
4、把这些词的意思放到诗句中,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指名学生说)5、同学们真了不起,一下子就读懂了诗的意思,仅仅这样是不够的,我们还要走进诗人的内心,去揣摩诗中所蕴含的那份情感。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示儿》一等奖创新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12 古诗三首《示儿》一等奖创新教案一. 教材分析《示儿》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儿子的教诲。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启示性。
通过学习这首诗,学生可以体会到的情感美,培养爱国情怀,同时也能提高朗读感悟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不少古诗,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这首诗的深层含义,还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思考来进一步领会。
此外,学生可能对陆游这位诗人的生平背景不太了解,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培养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教学难点:领悟诗歌的深层含义,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3.合作探讨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发挥团队精神,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全文、诗人简介、图片等。
2.音乐:准备与诗歌氛围相符的音乐素材。
3.纸笔:用于学生书写感悟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展示陆游的生平事迹,让学生对诗人有所了解。
然后播放轻柔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呈现(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随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的深层含义,如何体现诗人的爱国情怀。
讨论结束后,每组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种体裁,⼜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名今体诗)相对的⼀种诗歌体裁。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12课《古诗三⾸》课⽂原⽂ ⽰⼉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 家祭⽆忘告乃翁。
题临安邸 [宋]林升 ⼭外青⼭楼外楼, 西湖歌舞⼏时休? 暖风熏得游⼈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已亥杂诗 [清]龚⾃珍 九州⽣⽓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格降⼈材。
【篇⼆】部编版⼩学五年级上册语⽂第12课《古诗三⾸》教案:⽰⼉ 教学⽬标 1.会写“祭、乃”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这⾸诗,理解诗歌的意思。
3.感受这⾸诗中诗⼈的爱国情感,激发爱国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揭⽰诗题 1.陆游是宋朝的爱国诗⼈。
他写过很多⾸爱国诗篇,其中《⽰⼉》就是最的⼀篇。
板书:陆游 ⽰⼉ 2.作者简介及背景 ①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宋爱国诗⼈。
乾道⼆年,因主张抗⾦⽽免职。
四⼗六岁⼊蜀,六⼗六岁后遭弹劾罢官,退居⼭阴达⼆⼗年。
②了解背景,宋⾼宗赵构建⽴南宋,为官者贪图荣华富贵,对外求合,⾄到被元朝所灭,⼤好河⼭落于⾦兵铁蹄之下,难以收复。
《⽰⼉》为陆游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定三年(1210年),既是诗⼈的遗嘱,也是诗⼈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
⼋⼗五岁的陆游⼀病不起,在临终前,留下了⼀⾸《⽰⼉》,表达了诗⼈的⽆奈以及对收复失地的期盼。
3.揭⽰诗题 ①“⽰⼉”是什么意思:“⽰”告诉,告之,“⽰⼉”是写给⼉⼦看的诗。
②质疑:看了诗题,你⼜提出哪些问题?诗⼈想告诉⼉⼦什么?什么时候告诉的?为什么告诉⼉⼦?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由读诗歌,要求:读准字⾳,把诗读正确,读通顺。
2.结合书中的注释,试着说⼀说诗的⼤意。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优质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示儿》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节奏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理解古诗文意、体会诗人情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陆游这位诗人的背景不太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补充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了解陆游的生平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体会到诗人的爱国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2.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境,感受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期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
3.情感教学法:教师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陆游的生平介绍、诗句解析等。
2.资料:收集陆游的相关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3.音乐:准备与课文氛围相符的音乐,用于营造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陆游的生平介绍,让学生对陆游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件,展示课文内容,并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课文。
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的韵律、节奏。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解决问题。
如:“诗句中的‘示儿’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要在临终前写下这首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优秀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示儿》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通过三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亲人的思念之意。
这三首诗分别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杜甫的《绝句》和陆游的《示儿》。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对古诗的品读、赏析,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阅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诗人的情感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
此外,学生在朗读、赏析古诗方面还需加强训练,提高朗读感悟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诗文中的关键词语。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古诗的美,提高朗读感悟和审美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对亲人的思念之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诗文中的关键词语。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朗读感悟和审美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
2.朗读感悟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诗文的韵律美、意境美。
3.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诗文中的意象、情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文的图片、音乐、动画等素材。
2.教材:准备课文《古诗三首-示儿》的文本,供学生阅读。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语和总结。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古诗中的意象,如鹳雀楼、长江、黄河等,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同时,播放轻柔的音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呈现(10分钟)呈现课文《古诗三首-示儿》,让学生自由朗读,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词义。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公开课教案1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1.1《古诗三首-示儿》公开课教案1一. 教材分析《古诗三首-示儿》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并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古诗文阅读能力,他们对古代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诗人的情感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在朗读和感悟方面还需要加强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诗文内容,了解诗人的生平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欣赏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2.难点:感悟古诗的意境,培养朗读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情感教学法:通过感受诗人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朗读教学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文内容、诗人背景等。
2.音频:准备与课文相关的朗读音频,供学生欣赏和模仿。
3.图片:准备与诗文相关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诗人陆游的生平简介,让学生对诗人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引导学生关注诗人的作品,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古诗三首-示儿》。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随后,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结合注释理解诗文内容。
教师在此过程中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字词问题。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朗读心得,互相学习,提高朗读能力。
4.巩固(10分钟)学生回答关于诗文内容的问题,检验他们对诗文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2课 古诗三首:示儿|部编版
《示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与能力:
1、收集、交流这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了解诗句的内容,并能从诗的内容想开去。
2、通过自学掌握生字“祭、乃”等字,理解“九州、王师、家祭”等词语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中字词含义的过程中,初步了解古汉语中通假字。
过程与方法:
1、学生依据学法自学掌握生字,理解词意,了解诗作的内容
2、运用创设情境、激活想象、朗诵体味等形式去体会作者写下这份遗嘱时深沉丰富的感情。
3.学生在情境中以陆游子孙的身份表述自己心中的话;联系今天祖国还没统一,深化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悲情,深情,产生对陆游的敬佩之情。
2、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示儿》是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雪洗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深入了解作者字里行间悲之切的爱国深情,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音乐。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题临安邸》诗文;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和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陆》两首诗。
学生收集陆游的诗文和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设计
五、板书设计
示儿
宋陆游
临终悲——不见九州同爱国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示儿》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3、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古诗,感悟、表现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合作学习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1.音乐《乱红》、《望月之城》。
2.资料准备:教师收集陆游的生平资料、陆游诗《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题临安邸》《少年中国说》诗文背景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人
1、(背景乐)现在请大家轻轻闭上双眼,时间回到1210年的除夕,那是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
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不久于人世。
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的声音嘱咐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现在请大家睁开眼睛,刚刚在你们眼前浮现的那位老人,就是我们今天要了解的主人翁--陆游。
2、学生介绍陆游生平、作品。
二、初读古诗
1、出示古诗。
2、学生朗读,把诗读通顺。
3、师:这是一首几言诗?生:七言。
师:请大家按照以往所学的七言诗节奏规律在书上将节奏划出来。
复习古诗节奏。
(2 2 3)
4、再读古诗,掌握朗读节奏。
师小结:大家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想读得更好吗?读诗不但要读出诗的节奏,更要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这样就能读出诗的意境美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理解这首诗。
三、细读《示儿》,理解诗意。
1.揭题“示儿”是什么意思?(告诉儿子。
)
师:诗人此时是以什么身份告诉儿子?(父亲。
)诗中有个词语透露出这位父亲的年龄情况,你们能帮老师找出来吗?(死去。
)这个词说明了什么?(说明诗人年纪已经很大了,不久于人世。
)所以这首《示儿》相当于陆游对儿子的一份(遗嘱。
)
(过渡语)那么陆游生前对儿子最后的嘱托是什么呢?请看一二句诗。
【一】
1、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
根据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句。
(“元”,本来;“但”,只是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
)
3、请学生朗读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内反复吟诵古诗。
(2)根据字义讨论诗句意思。
(3)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小组合作学习。
5、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5、师:从“死去元知万事空”你能体会到作者对生死的态度是?(无奈,看淡生死)作者对生死看的这样淡了,却对一件事耿耿于怀那就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句诗有一个字概括了诗人感情是?悲。
(板书:悲)诗人为什么感到悲伤?(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二】
1、出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重点字词,师生共同解释字义。
根据字义请一到两个学生试着翻译诗句。
(“王师”,指国家的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家祭”,祭拜祖宗;“乃”,你的,“翁”,父亲。
)
3、小组合作学习。
4、小组汇报:这句诗的意思是:国家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5、师:诗人看到王师收复中原了吗?这是诗人生前最大的遗愿。
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种渴望的心情是?生:盼。
(板书:盼)诗人渴望有一天王师能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所以他对儿子再三叮嘱“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诗人对儿子最后的嘱咐,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强调,语重心长)这两句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爱国之情。
)
6、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诗句。
【三】小结
师:诗人悲伤是因为看不到祖国统一,即使知道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依旧渴望有一天朝廷的军队能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板书:爱国)
四、主题升华
(背景乐)诗人的一生都在盼望着朝廷的军队,在弥留之际,诗人念念不忘的不是生的不舍,而是中原的恢复、祖国的统一,这是为什么呢?请看陆游早些时候的一首诗作。
1、出示《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2、读后两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
3、师:说说从这两句诗中,从“泪”字,你能听见什么?有哪些人在哭泣?他们为什么哭?他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生活艰辛不幸让他们有一个动作-“望”
望着谁?他们会怎样地望?他们等到王师了吗?(没有)从哪个字看出来的?“又”,说明他们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盼望王师,可是却始终没有盼来。
4、师:正是因为诗人唯独放不下流血流泪的故土和故土里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望眼欲穿的遗民。
所以,在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
作者的遗憾是(死去元知万事空)。
作者的遗恨是(但悲不见九州同)。
作者的遗愿是(王师北定中原日)。
作者的遗嘱是(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过渡:就这样,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永远的离开了。
与此同时,当朝统治者在做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
1、出示《题临安邸》
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学生回忆这时的统治者在做什么?国家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当朝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
)
师过渡:南宋衰败的遗恨已经永远的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么于我们少年而言,如何才能使国家强盛呢?在中国的近代也曾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帝国主义肆意瓜分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此时,爱国学者梁启超认为要挽救民族危难,必须改造年轻一代的思想,于是写下了这篇《少年中国说》
3、出示《少年中国说》片段。
学生齐读。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4、学生展示: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能为祖国强盛做些什么?
六、教师总结,升华感情。
师:同学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富民强,少年有责。
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心怀祖国、报效祖国。
让我们一起背诵《示儿》吧。
七、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
2、收集爱国诗句,摘抄到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示儿
悲
爱国
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