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文化产业与非物质经济

合集下载

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

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

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那些历经风雨、代代相传的传统文化形式和实践,如民间音乐、舞蹈、民间戏剧、民间美术、民间文学、传统医药、民间手工艺等等。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国家软实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一、文化旅游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资源,具有很高的旅游吸引力。

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体验传统技艺的魅力。

许多地方的传统庙会、民俗节庆、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品展销等都成为了吸引游客的热门景点。

与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和从业者也可以通过旅游活动获得收入,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二、文化艺术表演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民间艺术和表演形式,如京剧、粤剧、昆曲、评书、相声等。

这些项目不仅可以作为文化艺术表演,还可以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等作品,为艺术家和从业者创造了就业机会,也为相关文化产业增加了收入。

三、文化产品开发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可以被开发为各种文化产品,如书籍、音像制品、手工艺品、纪念品等。

这些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求,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经济效益。

四、文化教育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需要专业的人才和相关的教育培训。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教育培训也是一个重要的产业。

学校、文化机构、民间艺术团体等都可以通过教育培训获得收入,促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五、文化交流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可以成为我国文化对外交流的窗口。

通过国际文化节、国际交流展览等形式,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到世界各地,并吸引国外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实现了对外文化交流与经济合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是巨大的。

它不仅为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还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经济支持,促进了相关从业者的就业和收入增加。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产业概论复习资料

文化概念 1.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年,英国文化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了狭义文化的早期经典界说,即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事业定义:文化事业就是由政府所属的事业单位即文化行政部门来领导的、以公益性文化建设为内容的社会工作。

文化产业定义: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功能:经济增长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满足人的需要、引导舆论宣传、防御文化殖民)文化传播功能审美与评价功能事、产业区别:生产目的不同、资本来源不同、机构性质不同、运营机制不同、调控方式不同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产生:理论源于德国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研究和对“文化工业”的批判。

文化传媒介质的三次革命革命内容:印刷术\电视技术\电影、录音、无线电原因:第一,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型,提供了发展空间。

第二,现代高科技,提供技术支持。

第三,全球化趋势,产生助推作用。

第四,经济、社会、文化、技术的共同因素推动。

世界文化产业的理论流派法兰克福学派概念: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学术团体,是20世纪西方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也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流派。

观点:“文化工业”是凭借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大规模地复制、传播商品化了的、非创造性的文化产品的娱乐工业体系。

发展及代表人物早期:1930年至1949年。

代表人物阿多诺、霍克海默、本雅明等。

鼎盛期:1949年至1969年,代表人物哈贝马斯、施密特、内格特等。

末期:20世纪70年代末,走向解体。

“文化工业”批判理论提出时间地点人物:20世纪40年代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启蒙的辩证法》一书中首先提出主要观点第一:金钱是文化工业存在的根源。

文化产业的范围

文化产业的范围

⽂化产业的范围 ⽂化产业作为⼀种特殊的⽂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影响了⼈民对⽂化产业的本质把握,不同国家从不同⾓度看⽂化产业有不同的理解。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化产业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化产业的概念 联合国教科⽂组织对⽂化产业的这⼀定义只包括可以由⼯业化⽣产并符合四个特征(即系列化、标准化、⽣产过程分⼯精细化和消费的⼤众化)的产品(如书籍报刊等印刷品和电⼦出版物有声制品、视听制品等)及其相关服务,⽽不包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艺术的⽣产与服务。

事实上,世界各国对⽂化产业并没有⼀个统⼀的说法。

美国没有⽂化产业的提法,他们⼀般只说版权产业,主要是从⽂化产品具有知识产权的⾓度进⾏界定的。

⽇本政府则认为,凡是与⽂化相关联的产业都属于⽂化产业。

除传统的演出、展览、新闻出版外,还包括休闲娱乐、⼴播影视、体育、旅游等,他们称之为内容产业,更强调内容的精神属性。

2003年9⽉,中国⽂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持和促进⽂化产业发展的若⼲意见》,将⽂化产业界定为:“从事⽂化产品⽣产和提供⽂化服务的经营性⾏业。

⽂化产业是与⽂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两者都是社会主义⽂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化产业是社会⽣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产⽅式的不断进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2004年,国家统计局对“⽂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所以,中国对⽂化产业的界定是⽂化娱乐的集合,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化事业。

尽管世界各国对⽂化产业从不同⾓度进⾏了不同的定义,但⽂化产品的精神性、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不变,因此,⽂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化产品的⽣产、流通、消费活动。

⽂化产业的范围 ⽂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不仅仅是⼀个统计⼯具,某种意义上也反映了⽂化产业政策,它带有很强的导向性。

⽽我国⽂化产业统计使⽤的是2004年⽂化产业统计分类指标体系。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

第二讲文化资源的概念与分类提要:1. 文化资源的概念2. 文化资源的分类3. 文化资源的特点与开发类型1 文化资源的概念文化资源是一个涵盖很广泛的概念,有人说,除了自然资源,都是文化资源。

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它的前提——文化,正如爱德华·泰勒所说,本身就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所必需的其他能力及习惯”。

当然,文化资源并不能完全等同于文化,加了“资源”一词就意味着它已经拥有过去时态(时间性)、可资利用(效用性)等含义。

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文化资源可用于指称人类文化中能够传承下来,可资利用的那部分内容和形式。

因此,文化资源是人类劳动创造的物质成果及其转化的一部分。

在本课程中,我们围绕所关注的文化经济一体化的生产经营活动来理解各类文化资源。

文化产业的中心任务是将有限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用的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实物产品、文化服务产品及其衍生形态。

1.1 什么是资源?一般来说,资源是指不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生产性资产。

资源常常讲利用和开发,与生产的关系十分紧密。

我们认为与文化生产或者与文化产业相关的“素材”才是文化资源的核心指向,而这些素材也来自于人类的活动与创造。

人类早期的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生活资源为主,如土地、森林、猎物等。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复杂化,人类自身创造的资源越来越重要,其的构成也越来越复杂、多样。

符号化知识、经验型技能、创新型能力、通讯手段、社会组织系统等等,都成为了生产的要素即生产的资源。

不仅有经济生产方面的资源,而且有社会生活方面的资源,如政治资源、文化资源等。

因此,人类积累的一切创造发明成果,都成了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活动进一步发展的资源。

总之,资源是指“资财的来源”,即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森林、矿藏、水域等,也包括各类社会资源。

其中,文化就是一种社会资源,它也同时体现为有形的物质载体和无形的精神资产。

1.2 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资源科学——综合资源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综合资源学——资源地理学,资源生态学,资源经济学,资源评价学,资源工程与工艺学,资源管理学,资源法学↓区域资源学↑部门资源学——气候资源学,生物资源学,水资源学,土地资源学,矿产资源学,海洋资源学,能源学,旅游资源学。

《文化产业》课件

《文化产业》课件
体验式消费
提供特色文化体验活动,如民俗文化体验、主题公园等,吸引游客参与并获取收益。
文化教育与培训
要点一
文化教育服务
提供各类文化教育课程和活动,如语言培训、艺术培训、 文化交如传媒行业培训、设 计培训等。
04
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文化产业
目录
• 文化产业概述 • 文化产业的市场分析 • 文化产业的商业模式 • 文化产业的技术创新 • 文化产业的政策环境 • 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01
文化产业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文化产业是指通过创造、生产和 传播文化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 精神文化需求的一系列产业。
特点
具有创意性、知识密集性、高附 加值、高融合性等特征,是现代 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02
政策将更加注重创新驱动,鼓励文化产业与科技、 金融等领域的融合发展。
03
政策将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为文化产业 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06
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与挑战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机遇
文化交流与融合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间的 交流与融合,为文化产业提供了 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智能推荐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 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 为其推荐个性化的文化产 品和服务。
版权保护
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用于版 权保护,通过识别和追踪 侵权行为,保护文化产业 的合法权益。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让用户身临其境地感受虚拟世界中的 文化产品和服务。
版权保护与授权
确保创作者权益,通过版权保护和授权获取收益。
媒体平台运营

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非物质文化产业成为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具有独特的历史、地域和民族特色,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

本文将从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的加强,非物质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达到1476项,其中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类项目达到836项。

同时,我国还建立了一批非遗示范基地、工作室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2.多元产品逐渐丰富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非物质文化产品逐渐丰富多样。

传统技艺制作的工艺品、演出活动、旅游纪念品等产品层出不穷。

例如,“京剧脸谱”、“泥人张”等非物质文化产品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代表。

3.行业发展呈现分化趋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非物质文化产业呈现出了明显的分化趋势。

一方面,一些知名品牌和企业逐渐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了品牌价值和市场份额的提升;另一方面,一些小微企业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限制,生存困难。

三、问题分析1.传承问题突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些传统技艺已经失传或者濒临失传,需要加强传承力度。

同时,在传承过程中也存在着“师傅不愿意教徒弟”、“徒弟不肯吃苦”的问题。

2.品牌建设亟待加强尽管非物质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些知名品牌和企业,但整个行业品牌建设还亟待加强。

例如,在产品设计、营销推广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3.政策体系不够完善非物质文化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制定和执行力度。

例如,在知识产权保护、税收优惠等方面还需要完善相关政策。

四、对策建议1.加强传承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例如,组织专业人才进行技艺传承,建立非遗传承基地等。

2.推进品牌建设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

文化产业概念梳理

文化产业概念梳理

文化产业概念梳理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先后把文化产业提升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自2000年我国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然而,国内外对文化产业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文化产业的定义五花八门,这种混乱阻碍了相关的学术交流,也不利于文化产业实践的推进。

因此,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的文化产业定义的基础上,从学术角度定义文化产业,既有助于深化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乂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学术研究价值。

一.国际视域中的文化产业概念学术界大多认为,“文化产业” (Culture Industry)这一概念在1944年首次出现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共著的《文化产业:欺骗公共的启蒙精神》(The culture Industry: Enlightenment as MassDeception)—文,该文后来收入《启蒙的辩证法》。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并没有给文化产业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们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里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和消费文化产品的现象。

在他们的语境中,“文化产业”是一个否定性概念。

后来,“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的意识形态功能被剔除,用来特指一个新的产业类别,被广泛运用于各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

发展历程1、“文化工业” 一词是由英文Culture Industry翻译而来,“文化工业”是由法兰克描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提出的,并对此现象持一种批判性立场)。

当时的美国文化就被人称为“文化工业”2、1990年美国开始实施对各类传媒的“非管制化”政策,超级传媒巨头不断出现并进军国际市场,欧洲一些国家在文化上感觉到威胁,提出了“文化产业”概念,作为一种国家应对战略。

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已经把文化发展钱略变成了一种国家发展战略,因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普遍积极的回应与认同。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利用及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利用及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利用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多种价值的非物质文化实体,如民间音乐、传统舞蹈、戏剧、节日、手工艺品、传统医药等。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了各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如何在经济利用和保护之间取得平衡,是目前关注的焦点。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利用1.旅游产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吸引着全球游客的目光。

如日本的富士山、中国的长城和故宫、法国的巴黎铁塔等知名旅游景点,都因为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而备受游客欢迎。

同时,传统节日、手工艺品等也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元素。

如中国的春节文化、墨西哥的亡灵节等传统节庆活动,成为了各国旅游业者推广的重点内容。

2.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创造、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为主的产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接经济利用形式之一。

如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成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领域。

同时,电视剧、电影、音乐等文化作品也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的变迁,新兴的文化创意产业日益发展壮大。

3.文化教育产业文化教育产业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另一种重要经济利用方式,包括文化教育培训、文化艺术表演、文化教育机构、文化产业产权交易等。

如各国的艺术学校、民间艺术团体等,通过培训和表演,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

同时,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可以通过产权交易的方式实现经济效益。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1.法律保护各国政府通过法律的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如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法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法、日本的文化财保护法等,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保护措施。

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对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2.科技保护科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

如数字化技术可以保存传统文化的数字资料,人工智能可以对口述文化进行自动翻译,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人们更真实地了解传统文化。

《文化产业》考题——-答案

《文化产业》考题——-答案

《文化产业》考题+答案一、名词1.文化产业: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题为《文化、贸易和全球化》的报告中认为: “文化产业这个概念是指那些包含创作、生产、销售‘内容的产业。

从本质上讲, 它们与文化有关而且是不可触摸的, 一般通过著作权来保护, 并且以商品或服务的形态出现。

‘文化产业’通常被称为‘创造性产业’, 但在不同的领域也有不同的称谓。

在经济学术语里, 文化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在技术领域, 它被视做‘内容产业’。

”文化产业主要包括文化艺术、出版、广播影视、广告、会展、旅游、体育等产业。

2.文化服务: (cultural services)是指满足人们文化兴趣和需要的行为。

这种行为通常不以商品和货物的形式出现, 它是指政府、私人机构和公共机构为人类社会文化实践提供的各种各样的文化支持, 包括举行各种演出, 组织文化活动, 推广文化信息以及文化产品的收藏等。

文化服务可以是免费的, 也可以有商业目的。

资料来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文化、贸易与全球化》。

3.恩格尔系数: 食品购买另占总收入的比值。

系数越大, 经济水平越低。

4.创意产业: 那些源于个人创造力、技能与才华的活动, 这些活动有创造财富与就业的潜力, 而潜力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生成而实现的产业5.物质文化遗产: 从历史、科学人类学角度看,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物, 建筑物和遗址。

其特点具有时代性和不可再生性。

6.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2003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指被各共同体、团体, 有时成为个人当作其文化遗产之一部分的各种实践、表演、表达形式、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工具、实物和工艺品, 文化空间。

其特点是时代延续性。

7、当代电影八大制片商: 电影产业八大制片商分别是: 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华纳兄弟、米高梅、雷电华、环球、联艺和哥伦比亚。

8、体验经济: 是指企业以服务为舞台, 以商品为道具, 为消费者创造出难忘的感受的一种经济形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化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无论是教育、医疗,还是养老、社保等领域均迈向产业化的步伐。

属于文化领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探索产业化发展的途径。

产业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把某些过去私相授受、零散学习的民间技艺形式,变成一个完完全全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并达到相当规模、规格统一、资源整合、产生利润的过程。

产业化发展利弊同现,正面意义上它可以将非物质文化产品和市场链接,扩展其传播的范围,只有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市场认可和接受了,才有了其文化广泛传播的基础,更有利于非物质文化的挖掘和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可是在负面影响上,在产业化开发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整个文化链中经济潜力较大的那一部分,不具经济潜力或经济潜力较小的部分容易被忽略,由此造成一些传统手工艺技能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被割裂与分化。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做得比较好的当属河北省蔚县,它利用剪纸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众多传承人的精心打造,以及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发扬光大,开展了一系列推广活动,使剪纸艺术走出国门,扩大了国际影响。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开发,既要迎合市场的需求,也要保持非物质文化本身的特色,展现其文化价值,如何实现市场和文化纯真性的有效结合,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文化经济学》课件

《文化经济学》课件
确定文化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促进文化产业的繁荣发 展。
文化政策的制定过程
政府通过调研、分析、评估等方式,制定出符合国家 文化发展需要的政策。
文化政策的实施方式
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方式,推 动文化政策的落地实施。
文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
文化法规的作用
规范文化产业的市场行为,保护知识产权,维 护文化市场的公平竞争。
集中式管理模式
以总部为核心,对各地分部进行 集中管理和调度,确保整个文化 产业的一致性和协同性。
分权式管理模式
赋予各地分部较大的自主权,使 其能够根据当地市场和资源灵活 调整经营策略,提高运营效率。
矩阵式管理模式
结合集中式和分权式的优点,建 立横跨各分部的协调机制,确保 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
文化产业的经营策略
特点
文化市场具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 性等特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 化市场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和优势。
功能
文化市场具有传播文化、满足人们精 神需求、促进经济发展等功能。通过 市场机制,文化产品得以流通和传承 ,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文化市场的供需关系
供给
文化市场的供给方包括文化产业企业、艺术家、个体创作者等,他们提供各种文化产品 以满足市场需求。
品牌化经营
通过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品牌,提升文化产品 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增加市场份额和消 费者忠诚度。
多元化经营
拓展文化产业的产品线和服务范围,降低单一业务 的风险,提高整体盈利能力。
创新驱动
鼓励创新思维和创意实践,不断推出符合市 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服务,提升竞争力。
文化产业的市场营销
目标市场定位
01
明确目标客户群体,深入了解其需求和偏好,制定针对性的营

第2章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分类

第2章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分类

11 12 13 14 15 16
西藏布达拉宫 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四川峨眉山─ 四川峨眉山─乐山风景名胜区
1994.12 1994.12 1994.12 1994.12 1996.12 1996.12
我国的世界遗产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云南丽江古城 山西平遥古城 江苏苏州古典园林 北京颐和园 北京天坛 重庆大足石刻 福建武夷山 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1997.12 1997.12 1997.12 1998.11 1998.11 1999.11 1999.11 2000.11 文化遗产,丽江纳 西族自治县 文化遗产,晋中 文化遗产,苏州 文化遗产,北京 文化遗产,北京 文化遗产,大足 自然和文化遗产, 武夷山 文化遗产,都江堰
2.文化产业资源的特征: 2.文化产业资源的特征: 文化产业资源的特征 ☆资源的生产性 ☆资源的价值性 ☆资源的非消耗性 ☆资源的传播性 ☆资源的再生性
二、文化产业分类
(一)产业分类
1.国际经济学界进行产业结构研究最重要的 1.国际经济学界进行产业结构研究最重要的 分类方法: 分类方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即把全部经济活动按照人 类经济活动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 类经济活动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划分为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自然遗产
从美学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 值的由地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 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 突出,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 及明确划定的濒危动植物物种生态区;从 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 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定的自然地 带。

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

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

论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1. 引言1.1 背景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潜力,如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传统表演艺术等,都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有效整合和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深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对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促进文化与经济双向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着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底蕴,对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技艺,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资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化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文化产业的贡献率,推动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和产业升级。

最重要的是,通过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可以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文化传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深入研究当前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产业价值,对于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国家软实力,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及特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口头传统、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传统手工艺等多个方面。

其中口头传统包括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谚语歌谣等,表演艺术包括民间舞蹈、戏曲、民间音乐等,社会实践包括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传统手工艺包括传统制陶、织锦、雕刻等。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群众性,反映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多为普通民众,他们通过口口相传、师徒教学等方式将传统技艺和知识代代相传,保护和传承着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人民多元文化的精神追求和生活方式。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与管理一、文化、文化生产、文化产业1、文化:文化是人类创作的,用以表达意义、交流情感、凝聚群体的符号系统。

文化具有创造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等特征。

2、文化的构成:语言文化(最初最重要)、精神文化(核心)、器物文化、行为文化。

a/精神文化包含心理意识层次、思想观念层次、精神信仰层次。

b\器物文化:物质文化,服饰、饮食、建筑、交通工具、日用器具、工艺制品。

c/行为文化:群体性、稳定性、传承性、意义性。

3、文化的作用:文化为人类构筑了意义世界;文化塑造社会;文化塑造人。

4、文化生产的历史发展:远古阶段、古代阶段、现代阶段、消费社会阶段。

消费阶段的文化特征: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空间范围有了更广更深度的整合;经济文化化成为突出特征;大众文化迅速崛起,民间文化与大众文化产生合谋;经济和文化相互作用;物质精神,生产与消费的界限开始模糊。

5、文化产业:生产和提供文化产品及服务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产业。

文化产业属于第四产业。

大卫·索斯比《经济与文化》同心圆:创造性艺术处于产业最核心的位置。

6、文化产业的特征:(简)1、文化产业具有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属性。

2、文化产品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是全球性与地方性并存。

3、文化产业具有强烈的创新性特点。

7、文化产业产生的历史条件:大众传媒技术的发展(印刷传媒——电磁传媒——数码技术和网络技术);消费社会的兴起(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之间形成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生产规定消费,消费制约生产。

)(简)8、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西方文化产业的发展:20世纪20至30年代收音机留声机电影,复制技术;1947年法兰克福学派,阿多诺、霍克海姆《启蒙的辩证法》初次提到“文化工业“;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进入高峰状态;20世纪90年代,全球文化产业迅猛发展;21世纪文化产业成为支柱。

9、文化产业与内容产业创意产业:1、内容产业n:生产和提供内容服务的产业,也可以说是为大众传媒提供传播内容的产业的。

第二章 文化产业的资源与分类

第二章 文化产业的资源与分类
众的过程中取得效益。 ❖ 4.创新原则。文化产业有无竞争力,主要取决于是
否有新意。 ❖ 5.开放原则。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
结合战略。
及建筑、时装作品也列为文化资源加以保护。 ❖ 法国还首创“文化遗产日”,将每年9月的第三个周末两天
定为“文化遗产日”,全国人民以各种形式纪念古代的文化 遗存。目前,法国政府每年将法国财政总预算的文化预算中 的15%用来保护文化遗产。
西班牙在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的经验
❖ 第一,重视遗产保护的国民教育。 ❖ 第二,保护遗产和旅游开发的平衡。 ❖ 第三,旅游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只保证基本
❖ 散,主要表现在文化资源开发主体及资本投 入、开发项目及主题、产品定位及功能三个 方面。因文化资源的拥有者过滥(国家级、 省级、县级),使产业发展没有规划或规划 不合理,造成资源浪费。
❖ 粗,表现在产业资源规划上的粗心浮气,环 境资源维护上的粗枝大叶。在产品开发上面 只追求数量,形成一系列“三低”文化产品: 品位低下、质量低劣、价格低廉。
❖ 1.宏观层面的文化产业:科学研究、教育、文艺、 体育、旅游、博览、装潢设计、广告、影视、图书 出版、咨询、新闻媒体、与文化有关的网络经济产 品制造、零售和服务行业。
❖ 2.中观层面的文化产业:音像、图书、报刊、媒体、 影视、体育、文物、文艺、设计、文化经纪人和代 理等文化的生产、零售和服务行业。
第二种:横向层面分类模式。
❖ 1.主体或核心行业:包括文化娱乐业、新闻 出版业、广播电视业、音像业、网络及计算 机服务业、旅游业、教育等。
❖ 2.前沿文化产业:文学、戏剧、音乐、美术、 摄影、舞蹈、电影电视创作、工业与建筑设 计、艺术博物馆、图书馆。
❖ 3.拓展的文化产业:广告业和咨询业。

《非遗文化赏析》课程标准

《非遗文化赏析》课程标准

《非遗文化赏析》课程标准《非遗文化赏析》课程标准总学时:30学时授课学时:25 实践课学时5一、课程描述课程从基础理论和实用理论两个方面,并结合非遗案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系统讲授,构成既有理论深度又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课程。

以非物质文化艺术现象为研究对象概要地论述非遗文化的基本概况、非遗技艺,是研究非遗文化发生的基本规律、阐述其基本性质、艺术活动系统,以及非遗文化种类特点为宗旨的学科体系。

本课程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实施以课堂上课与线上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以讲座、技艺展示等方式为辅助教学手段,从文化本质论、文化发展论、艺术创作论、艺术作品论和艺术接受论这五大方面循序渐进地深入探索研究非遗文化发展和传承规律,有助于学生认知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

引导学生体会非遗之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提升艺术文化修养、实现传承意义化生存梦想,能够观察和基本鉴赏非遗领域的作品,研究非遗的发展规律,探究自我的艺术意识与艺术观念。

让学生重视艺术理论的学习并结合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为非遗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实践服务。

二、本课程的应用范围:本课程教学对象为全日制高等职业专科三年制的学生,是博雅全人教育学院的美育课程。

三、本课程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导论(3学时)(一)教学内容(理论)第一节非物质文虎遗产及其保护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新概念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产生于保护的需要第二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及保护的重要意义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紧迫性第三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与发展一、我国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现状二、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值得借鉴第四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的总体把握一、界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及内涵的原则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认定要坚持科学性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方式与原则(二)教学要求1.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产生的过程及其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

第二章: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

第二章: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

第二章: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理解文化资本的含义。

基本要求:掌握内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品的关系;创意型城市的特点。

理解内容:什么是文化经济?文化资本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创意阶级的兴起与“3T理论”。

了解内容:文化产品的符号性质与审美经济。

重点与难点:文化资本与文化产品的关系;创意型城市的特点;创意阶级的兴起与“3T理论”。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主要内容:在上次课第一章第五节文化产业理论研究概况一节的开始,我们就提出了文化经济的兴起问题。

本节课我们深入探讨文化产业与文化经济的有关内容。

举例:2000年奥运会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召开。

据报道,世界上11家著名大公司向奥运会提供了约6.5亿美元,以换取广告权等权利,全世界有1.5万国际企业的经理人员到悉尼观看奥运会,在悉尼开支高达30亿美元之多。

电视转播费收入达到了创纪录的14.8亿欧元,体育场馆的上座率高达91%,达到4.88亿欧元,此外,奥运会的派生产品(如运动衣和奥运小旗)销售额达到2.59亿欧元,而悉尼的旅馆业和餐饮业客人爆满,主要旅馆和饭店入住率竟然高达98%,到底它们赚了多少钱还不知道。

奥运会使澳大利亚的经济整体受益,悉尼奥运会组委会的一位领导人说,这届奥运会的成功对澳大利亚经济的促进作用将持续10年之久。

奥运会促进举办国的经济发展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其促进作用一次比一次更大,奥运会对于经济的推动意义是一个突出的例证,表明文化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20世纪末以来,文化因素越来越多地渗透进经济活动,使经济获得了新的发展形态和动力,逐渐形成了被称为“文化经济”的重要形态。

第一节文化经济的兴起第二节文化资本第三节文化经济中的城市第四节文化产品的符号性质与审美经济第一节文化经济的兴起什么是文化经济?济形态是对代表当时最先进生产力的生产活动的抽象描述,包括生产模式、主导产业、基本结构及政策等等。

人类历史上共产生了四种经济形态: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以及知识经济。

文化产业教学文档

文化产业教学文档

文化产业教学文档
第一部分:什么是文化产业
第二部分: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还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改善国民的生活质量。

文化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国民的文化水平的升华,提升了国民的生活水平,让文化的传播加快,从而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入人心。

另外,文化产业的发展也能够把中国的文化带到整个世界,促进了中国的文化传播,同时也能够促进中国的文化外交,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第三部分:文化产业发展的困难
尽管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体系的构成

文化体系的构成

文化体系的构成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文化体系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构成,包括文化的内涵、外延、形态、特点等方面。

文化体系的构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文化传承。

文化体系的构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社会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建筑、雕塑、绘画、书法、陶瓷、漆器、纺织品、金银器、武器、器具、书籍、文物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社会实践、节庆活动、知识与实践、手工艺等。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二、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服务为主要内容,以创意、知识、技术和信息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目标的产业。

文化产业包括出版、广播电视、电影、音像制品、文化旅游、文化艺术、文化教育、文化创意等领域。

文化产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柱,它不仅可以创造经济效益,还可以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

三、文化教育文化教育是指通过教育手段传承和弘扬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培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心。

文化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

文化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培养和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增强人民的文化自信心,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四、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互动,包括文化交流活动、文化交流机构、文化交流项目等方面。

文化交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它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增进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五、文化政策文化政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文化政策和文化法规,包括文化产业政策、文化遗产保护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文化交流政策等方面。

文化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发展的重要保障,它可以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保护和发展文化遗产,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文化自信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文化产业与非物质经济
一、文化产业是一种非物质经济
非物质经济是一种无需消耗物质资源也不必消费物质产品,而仅仅依靠信息、知识、智慧、技术、设计、品牌、服务、象征符号等精神要素来使资本增值的经济形态,亦被称作“精神经济”。

传统的经济形态主要是物质经济,物质经济的主要资源是土地、石油、体力等物质资源;非物质经济的主要资源是信息、知识、智慧、技术、创新能力等。

物质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对土地、矿藏的开发和占有,非物质经济发展的基础则是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的掌控。

1997年,索罗斯等国际金融大鳄之所以对一些国家的货币进行成功地狙击,掠夺数以亿计的国民财富,并不是靠枪炮和武力,而是靠先进的金融工具和智慧,说到底是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在起作用。

现代社会,非物质消费将逐步成为主导性消费,物质产品逐步成为精神消费的载体。

传统的物质产品生产几乎无一例外地面临生产过剩和市场危机,这时候继续走传统的价格竞争的路子已经不现实,关键在于如何提高产品的精神内涵,提升其文化附加值,引导和满足人们内在的高层次需求。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文化产业作为非物质经济的主导性产业找到了用武之地,赢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在伟大的民族复兴中,一直注重先进文化建设、意识形态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

但过去的中国文化建设,并未很好地与全球化资源配置、市场机制接轨。

比如中国在现代化发展的经济增长中,消耗了世界约七分之一的淡水、六分之一的钢材、五分之一的煤、四分之一的电。

如果物质产业、物质财富的增长方式不变,中国经济的增长空间在资源消耗上是极其有限的,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经过50多年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近3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10多年的全球化市场经济与知识经济构筑,已构筑了发展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方式——非物质经济的物质基础,达到国民经济收入1000至2000美元的经济转型临界点和发展生产力的科技、经济基础。

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整合文化资源,走科学发展与和谐崛起的跨越之路已是势所必然。

正因为如此,中国在小康建设的城市化、城镇化、工业化浪潮中,开始注重“科学发展观”等非物质经济体系的构筑,注重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科学发展之路,注重城市化、工业化中的资源、能源与环境、生态问题,注重全球化的本土话语生存权与国家化的意识形态体系构筑,注重文化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在国家核心竞争力构筑与民族精神重构中的作用,注重文化传播力、文化生产力、文化凝聚力与文化影响力的多重效益,注重市场经济体制及产业资本形态的构筑。

二、非物质经济与文化生产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