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复习必备近现代音乐史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乐史复习资料⼀、学堂乐歌1、定义:学堂乐歌是清代明初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兴起的歌唱⽂化,⼀般指学堂开设的⾳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编创的歌曲。

2、学堂乐歌的内容:①反映⼈民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爱国思想的;(《何⽇醒》)②歌颂推翻帝制,建⽴共和国新’政的胜利的歌曲;(《⾰命军》)③配合向中⼩学⽣进⾏“军国民教育”的军歌;(《出征》)④呼吁妇⼥解放、⿎吹男⼥平等的;(《勉⼥权》)⑤⿎吹学习新⽂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新风⽓,宣传学习科学⽂明,反对封建迷信旧习俗的;⑥少⼉乐歌,向⼉童进⾏思想和知识教育的;(《勉学》、《赛船》、《春游》、《送别》)⑦⿎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歌曲。

(《尊孔》)3、学堂乐歌的形式:齐唱曲(“单⾳歌曲”)、合唱曲(“复⾳歌曲”),这两类⼤多是根据现成格调填以新词⽽编成。

4、曲调的来源:①歌调多取材于⽇本歌曲;(《中国男⼉》、《⾰命军》、《勉⼥权》)②选⾃欧美的歌曲填词;(《春游》、《拉纤⾏》)③我国⾳乐家⾃⼰创作;(华航琛《上课》、沈⼼⼯《采茶歌》)④同⼀个曲调被填以不同歌词;⑤同⼀个词被填以不同的曲调。

5、代表⼈物: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李叔同等⾳乐家。

此外,像曾志忞,李华萱等⼈也是这⼀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乐家。

★沈⼼⼯(1870-1947),学堂乐歌作者、⾳乐教育家。

原名沈庆鸿,笔名⼼⼯,上海⼈,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

1902年赴⽇本学习,考察,并与曾志忞创办“⾳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

沈⼼⼯是我国最早对中⼩学及学前⼉童特点编写⾳乐教科书的⾳乐家。

代表作品:歌曲集——1904年《学校唱歌集》(共三集),⾟亥⾰命后⼜陆续出版《重编学校唱歌集》(共六集),《民国唱歌集》(共四集)和《⼼⼯唱歌集》等。

⼉童歌曲——《体操——兵操》(⼜《男⼉志⽓⾼》,创作与1902年,是他留学⽇本期间的处⼥作,也是中国第⼀⾸填词歌曲)、《铁匠》、《⽵马》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新音乐兴起于清末,再度兴起于五四时期.2.肖有梅的《今乐初集》及《新歌初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3,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音乐的创作.4.30—40年代出现了一批为古诗词谱曲的艺术性独唱曲,著名的有如青主作曲的《大江东去》,《我在长江头》;有如黄自作曲的《卜算子》,《南乡子·灯京口北固亭有怀》;再如刘雪庵作曲的《红豆词》,《春夜洛城闻笛》.5.冼星海在30—40年代也曾经为古诗词创作著名的歌曲《别情》.6.江文也得《台湾山地同胞歌》是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歌曲集.7.中国近代大合唱的里程碑式杰作是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8.30—40年代黄自的清唱剧《长恨歌》是大型戏剧性歌唱音乐的重要作品. 9.中国早期的小提琴音乐做成功之作是马思聪的《内蒙组曲》,《西藏音诗》,《牧歌》等.10.《南泥湾》和《咱们工人的力量》的曲作者是马可.11.在秧歌剧基础上吸收其他的音乐艺术成分创作的《白毛女》,《刘胡兰》等奠定了中国民族新歌剧的基础.12.40年代中后期,解放区器乐逐渐活跃,出现了贺绿汀的《森吉德玛》,马可的《陕北组曲》等优秀管弦乐曲.13.京剧在北方有四大名旦,他们分别是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14.京剧在北方的四大须生指的是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马连良.15.程砚秋创造了委婉幽咽而又慷慨刚劲的程派唱腔.16.周信芳的表演富于激情,世称麒派.17.评剧约于1910年由河北的莲花落子与东北的蹦蹦合流而成.18.越剧“十姐妹”联合义演了《山河恋》大大扩大了越剧的影响.19.近代新产生和成型了不少新的曲种,如在“乐亭大鼓”基础上产生了北京琴书;在“弦子书”基础上产生了西河大鼓等.20.河南坠子是由河南的道情与颖歌柳和三弦书等合流而成.21.四川清音原来是流行于农村,乡镇的曲种,原名为唱琵琶或唱月琴.22.骆玉笙创造了抒情宽阔的骆派,对近代京韵大鼓艺术给予较大影响.23.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将琵芭曲《夕阳箫鼓》改编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 24.20—30年代何柳堂创作广东音乐《饿马摇铃》,《赛龙夺锦》;吕文成创作《平湖秋色》,《步步高》;严老烈创作《旱天雷》,《连环扣》等作品.25.古老琴乐的社团活动在近代最著名的是“今虞琴社”.26.近代声乐发展的历程中主要经历了两个音乐潮流的洗礼,即学校音乐和抗日救亡歌咏.27.近代填词歌曲以学堂乐歌为发展端.28.20年代出现许多填词配曲的反帝爱国歌曲,如用《孟姜女》调填配的《五四运动》,用《苏武牧羊调》填配的《救国歌》.29.30—40年代的儿童歌曲,着力于儿童与救国,儿童与时代的关系,显示了中国儿童思想的新变化.30.40年代在解放区出现了许多采用传统民歌填词的优秀歌曲,著名的有如安波根据陕北歌填词的《怎么办》,《拥军花鼓》.31.张寒晖在40年代采用陇东传统民歌填词的作品是《军民大生产》《边区十唱》32.1943年刘炽编曲的《翻身道情》是根据“陕北道情”音乐改编的.33.独唱歌曲是近代编曲创作艺术水平的代表,其中肖友梅的《问》,《南飞之雁语》最突出.34.30年代聂耳的救亡歌曲《毕业歌》《义勇军进行曲》占有突出地位.35.赵元任独唱歌曲的题材突出反映了“五四”精神,《教我如何不想他》是这类题材中影响最大的作品.36.《春思曲》是黄自为音乐会独唱歌曲创作的精心之作.37张曙的代表作《日落西山》的艺术风格与形式是创作方面均有独到之处.38.贺绿汀的《嘉陵江上》是朗诵调风格的戏剧性独唱曲.39.中国的多声部合唱创作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李叔同的三部合唱春游.40.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是赵元任作曲的《海韵》.41.贺绿汀作曲的《垦春泥》是近代无伴奏合唱的代表作.42.黄自作曲的《长恨歌》是我国第一部清唱剧.43.聂耳创作的舞台剧是《扬子江暴风雨》.44.任光的代表作是《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王老五》.45.黄自的合唱作品以《抗敌歌》,《旗正飘飘》流传最广.46.刘雪庵的独唱歌曲《红豆词》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47.30—40年代有不少新的二胡曲问世,如陆修棠的《怀乡行》,《孤雁》,《风雪漫天》;刘北茂的《汉江潮》,《漂泊者之歌》,《前进操》,《小花鼓》等.48.近代出现许多中国乐器合奏曲,其中以聂耳的《金蛇狂舞》,《翠湖春晓》最为著名.49.30—40年代中国乐器合奏音乐具有大众文艺的倾向.50.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的问世,标志着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51.安波在秧歌剧方面的代表作是《兄妹开荒》,《七月里在边区》.52.《秋子》的音乐是按《西洋大歌剧》的形式设计的.53.30年代中国钢琴音乐在国际比赛中获奖的是江文也的作品.54.冼星海在巴黎创作的《d小调奏鸣曲》是现代最早在国外上演的中国管弦乐作品之一.55.谭小麟的《弦乐三重奏》是中国所写的西洋乐器重奏音乐在国外获奖的第一部作品.56.黄自的管弦乐序曲《怀旧》是最早在国外演奏的中国管弦乐曲.57.江文也的成名作《台湾舞曲》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58.黎锦晖主要从事《儿童歌舞剧》的创作,著名作品如《可怜的秋香》.59.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式作品《白毛女》创作于40年代中期.60.1912年音乐课被列为学校开设的必修课目之一.61.1904年沈心工的《学校唱歌集》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音乐教材出现了62.中国最早的一本期刊音乐小杂志是由李叔同在日本独力编印出版的.63.人民教育家陶知行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暁庄学校.64.中国专业音乐教育始于上个世纪20年代初.65.青主于二,三十年代出版《乐话》,《音乐通论》两本音乐专著.66.王光祈在比较音乐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是《东西乐制之研究》与《东方民族之音乐》两本书.67.最早一部通俗性理论读物是丰子恺的《音乐的常识》.6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于1949年.69.1950年《人民音乐》{月刊}在北京创刊.70.1954年中国音乐研究所编的《中国音乐史参考图片》第一辑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71.第一部新秧歌剧是《兄妹开荒》.72.1955年3月19日,第五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评比结果揭晓:傅聪获得第三名和演奏玛祖卡最优奖.73.1956年9月,刘诗昆在布达佩斯参加李斯特国际钢琴比赛获得第三名,同时获得《匈牙利狂想曲》演奏特别奖.74.大型图片本的中国音乐史著作《中国音乐史图鉴》于1988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75.近代新民歌多数依旧曲调填新词,或依旧曲略加改编而成.76.新民歌如反对军阀政府的《坚持到底》,《五更调》.77.新民歌直接反映工农革命斗争的《北伐曲》,《五一劳动节》,《沙基惨案》. 78.近代民间歌舞较具影响的种类如秧歌,花鼓,厂灯,采茶等.79.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形成一种新的歌舞剧—秧歌剧.80.近代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有:天韵社,大同乐会,今虞琴社,上海月研究会等.81.近代比较有影响的民间器乐社团属于传统器乐爱好者的业余组织.82.华彦均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83.近代填词歌曲中,曲调选自日本乐歌和欧洲歌曲的如沈心工的《竹马》,李叔同的《送别》.84.20年代,黎锦晖在其儿童歌舞音乐创作中,把采用传统民歌,戏曲音乐予以改编. 85.30年代,冼星海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86.30年代,任光创作的群众歌曲如《渔光曲》,《打回老家去》;麦新创作的是《大刀进行曲》.87.“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日在北京开幕.88.“中华全国音乐工作者协会”成立时,吕骥任主席.89.1949年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末正式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暂代国歌.90.中央音乐学院开始筹建于1949年,成立于翌年.91.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在苏联的遗作于1950年送回国内.92.《人民音乐》{月刊}创刊时主编是缪天瑞.93.华彦均于1950年12月4日因病逝世.94.1950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河南安阳殷墟发现虎纹大石磐.95.歌剧《小二黑结婚》首演时,主演为郭兰英.96.1954年,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在北京成立.97.1960年5月10日,第一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开幕.98.首届“羊城音乐花会”于1962年3月在广州举行.】99.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编磐等乐器124件.100.中国民族音乐学家,音乐史学家,律学家杨荫浏因病于1984年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二,单项选择:1,专业音乐教育的出现是在上个世纪.③二十年代2,劫夫词曲的作品是.④歌唱二小放牛郎3,辛亥革命至20年代,京剧在北方著名武生是.①杨小楼4,辛亥革命至20年代,京剧在南方的著名剧社“南通伶工学社”的领导人是.②欧阳予倩5,使评剧在北方轰动一时的重要剧目是.③杨三姐告状6,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四川清音的著名女艺人是.①李月秋7,弦管艺术中以最为艺人们所重视.③指谱8,华彦均创作的二胡曲是.③二泉映月9,沈心工曾根据日本军歌《码号进行曲》的曲调填词而创作.①竹马10,30—40年代根据《跌倒算什么》的曲调填词的作品是.②坐牢算什么11,由麦新作词作曲的作品是.④大刀进行曲12,《到敌人后方去》的作者是.④冼星海13,40年代,向隅创作了.①红缨枪14,30—40年代,贺绿汀创作的儿童歌曲如.③谁说我们年纪小15,麦新创作的儿童歌曲是.②马儿真正好16,独唱歌曲《卖布谣》是由创作的.④赵元任17,30年代青主为谱曲创作《我住在长江头》.③宋词18,黄自曾为辛弃疾的词谱写作品.④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19,赵元任根据明末民谣创作.①老天爷20,30年代冼星海为田汉话剧《复活》而创作.③茫茫的西伯利亚21,任光为《迷途的羔羊》创作.④月光光歌22,任光创作的中国乐器合奏曲是.②彩云追月23,黄自创作的交响音乐作品是.③怀旧24,陈田鹤创作了歌剧.①荆轲25,《何日君再来》的作者是.④刘雪庵26,《金蛇狂舞》吸收民间乐曲及锣鼓节奏序列,创造了热烈红火的气氛.②倒八板27,钢琴三重奏《在台湾高山地带》的作者是.①江文也28,中国新歌剧最初尝试创作的作品是.④观音29,黎锦晖创作的第一部儿童歌舞剧是.③麻雀与小孩30,40年代中期,刘璜作剧,张肖虎作曲的歌剧作品是.①松梅风雨31,歌剧《岳飞》大胆采用中西混合乐队的形式,剧中以乐器为主体.②民族32,30年代末,陈歌辛创作了融歌剧,舞剧,话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乐剧③西施33,中国话剧史上饰演茶花女的第一人是①李叔同34,李叔同在1905年曾编印一册供学校教学用的②国学唱歌集35,李叔同出家后创作④清凉歌集36,1919年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创办③音乐杂志37,陶行知于1939年在重庆郊区创办学校.②育才38,肖友梅在蔡元培的支持下,于1927年在上海建立.①国立音乐会39,是杨荫浏的著作.①中国音乐史纲40,肖友梅称为“中国的舒伯特”.①赵元任41,30年代初,江文也创作管弦乐作品.③白鹭的幻想42,在第八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江文也的管弦乐作品获二等奖①台湾舞曲43,被誉为“中国之莺”的是②周小燕44,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根据我国民间音调创作交响诗③北平之印象45,梅兰芳被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波摩那学院授予博士荣誉学位.①文学46,《近世西洋师大音乐家》是由译著的.③丰子恺47,《瞎子阿炳全集》于年出版.④1952年48,1964年杨荫浏著的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①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上册49,《人民音乐》创刊时主编是.④缪天瑞50,1950年在天津成立.③中央音乐学院51,1954年,中央音乐民族研究所在成立.①北京52,中国最古老的大套曲之一《弦索十三套》开始由出版.②人民音乐出版社53,广州音乐学院创建于年.④1957年54,中央音乐学院院址于1958年由迁往北京.①天津55,东方歌舞团成立于.②1962年1月56,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因遭“文革”迫害,冒险出走于.②1967年1月57,美国“航行者”太空船发往宇宙,船上带着一张录有中国琴曲的唱片.④流水58,全国首批音乐博士生指导教师是等.③杨荫浏59,广州音乐学院被命名为“星海音乐学院”.①1985年12月60,著名作曲家,小提琴家,音乐教育学家因心脏病于1987年5月20日在美国费城逝世.②马思聪三,多项选择:1,肖友梅在1919年左右出版了,开近代中国艺术歌曲之先河.P2121今乐初集3新歌初集2,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救亡歌咏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出现等歌曲 1大刀进行曲2游击队歌3长城谣3,马思聪创作的小提琴作品是 1内蒙组曲2牧歌4西藏音诗5摇篮曲4,民国初年至30年代的主要演员有1花莲舫2李金顺5白玉霞5,越剧语音基本上采用.P2301浙江官话4中州音韵6,近代有大发展的传统器乐是1广东音乐2弦管5江南竹丝7,“今虞琴社”的主要骨干是P242①查阜西③张子谦④吴景略8,聂耳创作的具有广泛影响.P260①大路歌②开路先锋③码头工人9,张曙的代表性歌曲创作是P291①打豺狼②丈夫去当兵⑤日落西山10,贺绿汀为电影创作了歌曲①乡愁②十字街头③马路天使④都市风光11,著名作曲家都曾是黄自的学生.P325①贺绿汀③江定仙④陈田鹤12刘雪庵的等歌曲曾在知识分子中广为传唱P327①红豆词②飘零的荡花③春夜洛城闻笛13,二胡曲等均是刘天华创作的P332①良宵②空山鸟语③病中吟④光明行14,刘天华创作的琵琶曲有如等337①大浪淘沙②歌舞引③改进操15,马思聪是近代最具影响的P353①小提琴演奏③作曲16.冼星海创作的交响乐有.民族解放交响曲神圣之战17.30年代的探索期,格局出现多种体裁形式,正歌剧秧歌剧歌舞剧音乐剧18.先后出现的新秧歌剧有A兄妹开荒牛永贵负伤一朵红花夫妻识字19.歌剧《白毛女》的音乐将多种戏剧的表现手法和因素揉和在一起,如.P388河北民歌秦腔陕北道情河北梆子20.中国近代音乐史上最早的一批音乐教育家中影响较大的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斋21.借景抒情是李叔同编创乐曲的主要手法,作品.春游.西湖.春景.送别22.李叔同出家前所写的部分歌曲中带有明显伤感色彩落花送别悲秋晚钟23.中华美与会是由等发起的一个以“提倡美育”为主旨的新式音乐社团. 吴梦娘丰子恺刘质平24.国立音专时期曾培养出不少杰出的音乐人才钱仁康陈田鹤丁善德25.卫仲乐灌输的民族器乐唱片中,收有歌舞引飞花点翠阳关三叠光明行妆台秋思26.阿炳所演奏的二胡曲留存至今.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27.阿炳的演奏遗音得以保留下来,是由音乐家等录音的.P487李劫夫曹安和杨荫浏28.全国首批音乐博士生导师是两位专家,教授杨荫浏廖辅叔29.1985年2月,中央歌剧院在北京演出歌剧卡门指挥郑小瑛高伟春30.1988年6月3日,为纪念马思聪逝世周年,等单位在北京音乐厅联合举行“马思聪交响作品音乐会”.中国音协中央乐团中国音乐学院四,判断改错:1,20世纪新音乐发展的第一阶段是以新民歌为中心的新音乐启蒙阶段.学堂乐歌2,赵元任的歌曲创作是民歌的仿制品,也是欧洲艺术歌曲的翻版.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由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创作方法.3,瞿秋白曾既作词又作曲,作品名字叫《奋斗歌》.《赤潮曲》4,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乐器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作的音乐.器乐5,祁莲芳在“俞调”的基础上吸收广东音乐因素形成了弹词艺术中最纤柔,悠缓的“祈调”.6,广东音乐在近代获得迅速发展,丘鹤俦在“五四”时期编的《弦歌必读》,《琴学新编》较完整地记录,介绍了早期广东音乐作品和情况.7,弦管艺术是一种合奏音乐,以音乐性,叙事抒情兼长,在传统音乐中有着独特的风韵.幽雅古朴,徐缓委婉8,肖友梅的独唱歌曲大多结构松散,采用中国民间音调创作而成.严谨欧洲作曲技术9,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由五个乐章组成,以合唱贯穿全曲.九朗诵调和乐队音乐10,近代钢琴音乐大多数是无标题的印象派作品.有明确标题,意象鲜明,注重情节的作品11,在传统复调音乐运用方面,刘雪庵的钢琴独奏曲《晓风之舞》,是我国对赋格曲的中国风格进行探索的早期作品.中国组曲·西楼怀远12,谭小麟是近代中国交响乐创作的主要作家.室内乐13,《台湾舞曲》的中间慢段有巴洛克音乐的风格.整部作品织体浓重.德彪西等印象派清淡而不浓重14,陈田鹤的歌剧《荆轲》音乐基本上为西洋歌剧形式,全剧采用民族管弦乐队伴奏.西洋15,歌剧《白毛女》是根据河南民歌《孟姜女》的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成.北小白菜16,歌剧《白毛女》的成功实践,推动了重庆等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对话剧创作的热情.延安新歌剧17,近代乐歌的曲调来源大体有下列几种:①选用日本欧美的学校歌曲;②选用中国传统乐曲或民歌曲调填词;③少量自创曲调.18,国立音乐院初建时由南京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陶行知兼任院长,冼星海任教务主任.蔡元培肖友梅19,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根据地延安建立了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抗日战争爆发后20,王光祈在《东西乐制之研究》一书中认为中西音乐的根本不同在于西洋重“主调学”,而中国则重“谐和学”.东方民族之音乐谐和学主调学21,阿隆·阿甫夏洛穆夫根据京剧武戏特点创作了《孟姜女》,《北京胡同》.钟馗舞弓箭舞22,齐尔品按照西洋乐器的特点,吸收民族音调写成《中国作品》,《中国戏剧》.皮影中国小23,丰子恺的《音乐的常识》一书自从1926年出版后,重版次数达28版.音乐入门24,建国后中国代表团第一次出席国际音乐节的是在“莫斯科之春”.布拉格之春25,1955年中国最古的大逃去之一《月儿高》开始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弦索十三套26,1953年4月歌剧《小二黑结婚》的主演是郭兰英.27,复刊后的《人民音乐》主编是孙慎.吕骥28,缪天瑞曾任四川音乐学院院长.天津29,聂耳,冼星海学会成立于长沙.武汉30,中国第一部音乐年鉴于1987年正式出版发行,当时的主编是田青.黄翔鹏31,1987年9月5日,第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首都举行.32,1987年9月,我国青年提琴制作家郑荃获得制作金奖.33,《中国音乐年鉴》是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编.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34,东方音乐学会第二届年会“东方音乐风格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上海五,名词解释:1,广东音乐:是在近现代获得迅速发展,令人瞩目的兵种,最初流行于广州.20年代初,开始采用粤胡主奏,辅以扬琴,奏琴的“三件头”为主的形式.2,弦管:是现代流传在福建一带的乐种,而且在东南亚其他国家也有流传,它是近代具国际影响的中国乐种.3,指谱:是弦管艺术中的套曲的形式,指,就是指套,即有词,有谱,有琵琶弹奏指法的套曲.谱,即谱套,是纯粹的器乐合奏套曲.11.《春游》:是李叔同创作的三部合唱曲,这部合唱小曲以清新流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与简约的欧洲传统和风格,配以诗情画意的歌词而成.4.中国传统音乐: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处,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中国传统阴郁主要包括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歌,歌舞音乐,器乐以及根据这些艺术传统新创新的音乐.5.秧歌剧:是利用秧歌形式表演故事而形成的一种新的秧歌剧.这种新的戏剧形式在40至50年代受到了各地群众的普遍欢迎.6.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7.新音乐:是指晚清以来随着西洋音乐的传入而逐步建立发展起来的,不同于此前中国传统音乐的新音乐.它是清末和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前半叶,新音乐以其迅猛之势发展成近代中国音乐的一大潮流.8.《森吉德玛》:是贺绿汀40年代创作的一部西洋乐器合奏曲,乐曲的思维逻辑性强.音乐发展手法简历,尤其是复调手法的应用和配器的艺术处理都很出色,是中国近代小型西洋乐器合奏音乐的佳作.9.《孟姜女》是30年代末阿隆以民间唱本为主要蓝本,采用民间广泛流传的《孟姜女女十二月花名》为音乐素材,并按照西方歌剧的形式进行音乐结构的一部音乐剧作品.10.《海韵》:是徐志摩词,赵元任曲的代表20年代合唱歌曲创作水平的一首大型的艺术性合唱曲.它表现了三个艺术形象,通过每个结构段落不同的艺术处理,多角度地表现了飘逸,徘徊的女郎以及恳切的诗翁,翻滚呼啸的大海.11.《春游》:是李叔同创作的三部合唱曲,这部合唱小曲以清新流美的旋律,丰满的和声与简约的欧洲传统和声风格,配以诗情画意的歌声而成.12.《垦春泥》:是贺绿町作曲的无伴奏合唱曲,第一乐段以两个声部的号子般的音乐,衬托着另外两个声部的模式的旋律,第二段是四个声部比较齐整的主调性音乐.作品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洋溢着清新温暖的气息.13.《台湾舞曲》:是汪文也的成名作,是一首标题性的幻想音诗,曲中不仅描写人们纯朴而热闹的且歌且舞.更主要是作者遥想古代的建筑等大自然景象以及由此引起的伤感情绪,乐曲采用了自由体的回旋奏鸣曲式,音乐构思有两部曲式的特色. 14.新秧歌运动:是1942年延安文艺工作者在旧秧歌形式的基础上掀起的一种盛极一时的表演新秧歌的运动,代表作品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15.《清凉歌集》:是李叔同出家后创作的一部歌曲集,该歌集包括《清凉歌》,《山色歌》等五首.歌词内涵富于哲理性,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16.鲁艺:是鲁迅艺术学院的简称,是抗战初期由毛泽东,林伯渠,周恩来,成仿吾,艾思奇,周扬发起,1938年4月10日正式成立于延安的一所综合性高等艺术学校.17.音乐美学:研究人类音乐审美实践普遍规律的一门特殊的艺术哲学,他把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的种类,研究其特殊本质和特殊规律,是关于音乐关的学问.六,简述题1.简述梅兰芳时京剧艺术的主要贡献?答:他对传统剧目进行了新的加工改造,发展创造了雍容华贵的新腔,新创“花衫”新行当,形成以其唱腔和表演为主要艺术特征的京剧艺术流派,被称为“梅派”.另外他还改革了京剧伴奏音乐的形式,并形成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体系.2.简述学堂乐歌的创作方法?答:学堂乐歌的歌词,音乐创作方式等都与传统歌曲有许多不同,如文,白语言形式兼采的歌词,主要以外国歌曲音乐作为乐歌旋律的倾向都丰实和发展了传统歌曲的创作,通过乐歌的传唱和乐歌为主要的学校的教育,向中国大众尤其是学生开始比较系统地输入西方音乐知识,具有启蒙的意义3简述陈田鹤?答:他是近代作曲家,以创作抒性歌曲见长,主要作品有《老战歌》,《采桑曲》等,创作风格朴实,素材精炼,结构严谨,富于民族色彩,除创作外,在音乐教育上也有成绩,培养了不少音乐人才.4简述黄自对音乐教育的贡献?答:黄自是近代有重大影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音乐系,其作曲技法娴熟,艺术结构严谨,音韵清雅,具有明显的中国古典文化精神,30年代对专业音乐教育作出了显著成绩,培养了著名作曲家贺绿町,刘雪庵等,对中西音乐史与和声学都有研究.5.简述洗星海?答:他是近代著名作曲家,作有歌曲数百首,大合唱4部等大量音乐作品,是近代声乐创作中最多产,高成功率的作曲家,代表作有《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他的音乐创作涉及众多体裁,被誉为“人民音乐家”.6.简述聂耳?答:他是近代作曲家中音乐创作成功率最高者之一,始终国无产阶级音乐的重要奠基人,其歌曲内容的中心是:抗战救国与民族解放,作有歌曲30余首飞,代表作有乐器合奏曲《金蛇狂舞》,《翠湖春晓》等.7.简述贺绿町的《牧童短笛》?答:《牧童短笛》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又没质朴的民歌风格旋律,流美的复调和东方色彩的对位化和声等.创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它对其后中国钢琴音乐和其他多声音乐创作有重要的启迪意义.8.简述刘天华对近代音乐贡献?答;他是近代对中国器乐建树卓著的杰出音乐家,对中国器乐有着夺方面的贡献而以二胡音乐最为突出,开拓了二胡独奏音乐之新天地,并使之成为极富表现力的音乐.他还在二胡,琵琶音乐创作,教学,演奏以及乐器改革,传统音乐记录等方面建立了重要的业绩,他有关于国乐改进的思想与实践,对近代及其后方的中国器乐,有着多方面的,深远的影响.9.简述三四十年代儿童歌曲的创作?答:30-40年代创作的儿童歌曲大多采用齐唱或齐,独兼可的歌唱形式,其中多数作品把儿童的生活,理想,感情与抗日救国等民族,祖国的中心结合起来,准确的提示了新时代中国少年儿童认同的主要风貌,基本摆脱了儿童歌曲创作的模仿与幼稚的状态,是近代儿童歌曲创作的一大进步.10,简述华彦均?答:又名阿炳,是我国近代著名民间音乐家,他的二胡,琵琶演奏都有深湛的技巧.二胡曲《二泉映月》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该曲采用民间音乐材料。

近现代音乐史1

近现代音乐史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提纲一、名词解释:1.沈心工:(1870—1947),原名庆鸿,号叔逵,笔名心工。

上海人,中国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

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且多处教授、推广。

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2.李叔同:(1880—1942)李叔同,原名文涛,字息霜,别号漱筒;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

其乐歌承中古典歌词的意境美,文辞隽永秀丽,意境深远,富于韵味,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

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其音乐在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创办期刊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1906年,在日本留学时编印出版中国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

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代表作有《春游》、《送别》、《早秋》等共70余首。

3.大同乐会:创建于1920年,创始人郑觐文,其宗旨“整理国乐,阐扬固有文化;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促进世界文化运动”。

这个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开始探索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创建,组成了一个有32人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四组,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管弦乐团。

其整理改编的中国古典乐曲有《国民大乐》、《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十面埋伏》、《醉渔唱晚》等。

4.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名雪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广东中山人,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中国近现代史音乐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音乐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史音乐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音乐复习资料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也经历了很多变革和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介绍中国近现代史音乐的复习资料。

一、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时期,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具有社会功能的文化工具。

音乐被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和情感,激励人们的斗志和勇气。

例如,抗日战争时期,许多抗日歌曲通过音乐的方式鼓舞人们的士气,激发起抗日情感。

二、音乐的流派和风格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音乐的流派和风格也经历了很多变化。

早期的音乐以传统的民间音乐为主,如京剧、评弹等。

然而,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和中国社会的变革,新的音乐风格也逐渐兴起。

例如,20世纪初期,中国的音乐开始受到西方古典音乐的影响,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作曲家,如聂耳、冼星海等。

他们的作品融合了中西方音乐元素,展现了中国音乐的新面貌。

三、音乐与政治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音乐也与政治运动密切相关。

音乐被用来传达政治思想和宣传政治主张。

例如,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歌曲被用来歌颂毛泽东思想和革命精神,如《东方红》、《歌唱祖国》等。

这些歌曲通过音乐的形式,向人们灌输政治思想,影响了整个社会。

四、音乐教育与培养人才在中国近现代史中,音乐教育也得到了重视。

音乐学院和音乐学校的建立为培养音乐人才提供了平台。

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作曲家都是在这个时期接受过专业音乐教育的。

他们通过学习和实践,为中国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五、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影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音乐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音乐家和作曲家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和合作,为中国音乐赢得了国际声誉。

例如,叶小纲、郎朗等音乐家通过在国际比赛和音乐会上的出色表现,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音乐的魅力。

六、音乐的现代化与多元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改变,中国近现代史音乐也呈现出现代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现代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等不同风格的音乐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2022教师招聘考试学科知识与能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篇(一)

2022教师招聘考试学科知识与能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篇(一)

2022教师招聘考试学科知识与能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篇(一)(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2022教师招聘考试学科知识与能力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篇(一)导语: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的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出现频繁,所以掌握好这一部分知识十分重要。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案第一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1.1 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1.2 近现代音乐史的特点1.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人物和作品第二章: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2.1 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2.2 音乐形式的发展与演变2.3 代表性音乐形式举例第三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运动3.1 学堂乐歌运动的兴起与发展3.2 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改革3.3 音乐团体与音乐节的兴起第四章: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4.1 近现代音乐家的生平与创作4.2 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4.3 代表性音乐家的作品分析第五章: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1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风格与特点5.2 代表性作品的欣赏与分析5.3 音乐作品的传承与创新第六章:近现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6.1 音乐与社会文化的关系6.2 近现代音乐作品的与社会文化的关联6.3 社会文化变迁对音乐发展的影响第七章: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7.1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7.2 各地域音乐风格的特色7.3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交融与影响第八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8.1 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的发展历程8.2 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的作用与意义8.3 知名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介绍第九章: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9.1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事件与人物9.2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形式与内容9.3 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影响与意义第十章:中国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展望10.1 近现代音乐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0.2 近现代音乐发展的趋势与方向10.3 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发展策略与展望这是剩下的五个章节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修改或补充的地方,请随时告知。

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2. 近现代音乐形式的起源与发展3.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重要事件与运动4. 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贡献与影响5. 中国近现代音乐作品的欣赏与分析6. 近现代音乐与社会文化的互动7. 地域性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发展8. 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与研究机构9.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国际交流与合作10. 中国近现代音乐未来的展望详细补充和说明:1. 在讲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背景与特点时,需要重点关注近现代音乐史的社会背景,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以及这些变化对音乐发展的影响。

中国近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

中国近代音乐史复习资料(1)

中国近代音乐史简答论述题:一、学堂乐歌(P46~51)对建立新式学堂、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唤起,民众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1)内容: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2、向青年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和“辛亥革命”后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新生等。

3、其次,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鼓吹学习新文化。

4、还有向青少年进行勤学苦练、热爱生活、热爱自然。

5、由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曲调的学堂乐歌在当时数量极少。

(2)艺术特点:1、基本上是以西方和日本通用的简谱活五线谱记谱的、供学生集体咏唱的齐唱曲,称之为“单音歌曲”。

2、最初,这些学堂乐歌大多采用日本歌曲曲调进行填词,后来,学堂乐歌就逐渐改为主要选取欧美的歌曲进行填词。

二、李天华的音乐创作(P112~118)刘天华写了十首二胡独奏曲、三首琵琶独奏曲、一首丝竹合奏曲,以及一套二胡练习曲(共四十七曲)、一套琵琶练习曲(共十五曲)。

代表作:第一首二胡独奏曲《病中吟》。

二胡曲《良宵》给作者带来了短暂的希望和信心,是他的内心油然滋生出汩汩欣欣暖流。

也说明中国的知识分子即使处于逆境的重压下,他们也没有完全消极颓丧,他们对未来光明的前途仍有着乐观幻想。

刘天华的代表作:《光明行》、《空山鸟语》艺术特征:1、刘天华这些作品中,一方面他有意识保留了为我国民族音乐所特征的“多段来缀”的结构特点和以“主题音调作自由加花变奏”的乐思延展原则,另一方面,他又大胆吸收了西洋乐器结构的原则2、关于乐曲音调的调式、调性、旋法等方面,刘天华也是一方面坚定不移地将自己的作品的音调建立在我国各种以五声性调式为特征的各种调式基础上,同时在不同作品里也大胆吸收了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的各种七声调式,甚至还运用了上下半音运动的装饰性旋律进行3、关于乐曲的节奏、节拍、速度等处理方面,以及与此相关的对待记谱法的改进,刘天华也是既坚持使自己的音乐能体现出我国自己的韵味,能适应一般的习惯用法,同时又根据内容的需要大胆引进一定的西洋音乐节律的因素和西方通用的记谱方法。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备考)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备考)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1、黄自答: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字今吾,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

1916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开始接触西方音乐。

1924年赴美,先后在欧柏林大学、耶鲁大学学习音乐,1929年获音乐学学士学位。

同年归国,1930年起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并兼教务主任。

1935年发起创办上海管弦乐团。

1938年病逝于上海。

其贡献主要表现在音乐教育、音乐创作和音乐理论三个方面。

音乐教育方面,他承担的许多音乐理论课程在中国属第一次开设,培养出一批专业作曲人才;音乐创作成果丰硕,体裁、题材广泛,代表作品如歌曲《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以及器乐作品《怀旧》等,风格典雅精致、旋律简洁流畅、结构工整严谨;音乐理论方面则有论著《和声学》、论文《怎样才可产生吾国民族音乐》以及多部音乐教材留世。

2、《玫瑰三愿》答:艺术歌曲。

龙七词,黄自曲,作于1932年,发表于1933年出版的《春思曲》。

作品分两段,第一段以叙事性手法表现玫瑰花平静优雅的神态;第二段展示其人格化的三个愿望,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对生活的憧憬、对幸福的渴望、对理想的追求。

作品音乐形象鲜明,和声语言丰富,形式严谨,笔调冼炼,风格清淡典雅而又富有内在激情,体现出浓郁的古典文化精神。

此曲堪称黄自的代表作品,至今仍为女高音的常演曲目。

3、贺绿汀答:贺绿汀(1903—1999),作曲家、音乐教育家。

湖南邵阳人。

自幼受民间音乐熏陶,1923年考入长沙岳云学校艺术专科学习。

1927年创作《暴动歌》,是我国最早创作的工农群众歌曲。

1931年考入国立音乐专科学校,学习理论作曲与钢琴。

1934年,以《牧童短笛》一曲获得了齐尔品“征求中国风味钢琴曲”的作品比赛头奖,开中国风格钢琴曲之先河。

同年开始为进步影片配乐。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上海文艺界抗日救亡演剧一队,赴前线宣传,创作的《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等抗日题材歌曲广为流传。

1943年抵达延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点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点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点第一章、鸦片战争一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一、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P4——P12答:1、新民歌的发展;2、说唱音乐的发展;3、戏曲音乐的发展4、民族器乐的发展二、简述京剧的发展脉络。

P15答:1、道光年间,以“皮黄腔”为主的京剧已初步形成。

2、京剧唱腔是以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合套成为一个声腔系统,因成为皮黄腔。

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京剧艺术善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吸取其他剧种的营养,音乐表现即通俗又精美。

因而深受各个阶层观众的喜爱,并日益显示出自身的艺术优势。

3、仅同治年间,京城内职业戏班多达50多家,涌现出大批著名的演员,并拥有从平民百姓至王侯将相的众多观众。

在自外地流布的过程中,京剧的影响日益扩大,逐渐遍及全国的各大城市,遂跃居为称尊剧坛的全国性大剧种。

★第二章、学堂乐歌{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三、学堂乐歌的基本内容P32答:1、宣扬“富国强兵”抵御外强欺凌的爱国精神。

2、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新政的胜利。

3、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所谓“军国民教育”的各种各样的所谓“军歌"4、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

5、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

四、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P59答: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新生事物,它的出现迫使当时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从主流地位上走下来。

学堂乐歌的音乐大部分来自外国的现成曲调。

学堂乐歌运动有如下意义:、1、通过学堂乐歌的创编、教育运动,使得20世纪中国的新型新型学校普及音乐教育体系全面建立.2、第一次大规模引进西方音乐.3、学堂乐歌所开创的新音乐传统以及这个传统产生的新音乐成果形成了我国近代音乐文化的更进一步的新传统。

4、通过学堂乐歌的教唱运动,使得现代文化观念得到广泛传播,较为全面的实现了寓教于乐。

5、中国音乐创作群体的主题意识开始萌动。

A。

学堂乐歌的艺术形式:旧曲填新词B.代表人物代表作:《中国男儿》、沈心工《革命军》、《体操——兵操》李叔同《送别》{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五、本世纪以来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主要包括?P61答:1、城市民歌(小调歌曲)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名词解释,简述题,论述题,填空题)名词解释沈心工:原名沈庆鸿, 字叔逵, 笔名心工, 上海市人。

我国近代学堂乐歌的主要作者, 著名的音乐教育家. 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一直从事音乐教育,是我国学堂乐歌的最早编写者,作品有《学校唱歌集》等。

1947 年病逝于上海。

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中国音乐社团。

前身为北京大学音乐团。

不久改名北京大学音乐会,1919 年1 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由校长蔡元培任会长。

创刊《音乐杂志》。

1922 年12 月,在音乐研究会基础上成立了北京大学附设音乐传习所,该会遂告结束。

它既培养了一定数量的演唱、演奏人才和音乐教师,又活跃了当时的社会音乐生活,起到了开创社会新风和推行社会音乐教育的良好作用。

王光祈:20 世纪20 年代音乐学家,社会活动家。

我国现代音乐学的奠基人,开东方民族音乐之先河。

他研究音乐是希望达到音乐救国的目的。

他是最早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音乐理论研究的音乐家。

著有《欧洲音乐进化论》《论中国古典歌剧》等。

左翼音乐运动:是20 世纪30 年代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左翼音乐工作者为骨干并团结爱国民主音乐力量的无产阶级革命音乐运动。

由于“左翼音乐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造就了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第一支自觉接受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革命音乐队伍,在革命歌曲创作和群众歌咏运动的发动组织方面,创造了丰硕的成果和成功的经验,对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

学院派:是“国立音专”的代称。

其本义概念应指以我国最高音乐学府为核心的音乐流派。

其基本特征是:一、理论作曲或音乐表演均经由正规、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二、名教授云集;三、优异成果(音乐创作或理论研究)叠出;四、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美学理念(如重视音乐的艺术性和强调作品的艺术质量);五、影响乃至领导音乐时代潮流。

因此,学院派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标志。

救亡派:其产生标志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高潮时期的来临。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民族器乐(二)
民族器乐活动历来在民间是有市场的,群众 基础很好。其活动主要集中在宗教活动、民 间民俗活动中。也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历史原 因,民国时期政府并不重视这样的音乐及其 活动,这些音乐家地位及其低下,自生自灭, 无人问及。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丝竹音乐。这个乐种在江 南发展势头最好。
代表人物:华彦钧
30-40年代抗日歌咏活动
历史线索。 “九一八”事变后,影响中国最大的历
史事件就是抗日,在音乐方面,是围绕 抗日宣传的歌咏活动。 影响深远。 多种风格、形式的杰作迭出。
二、不同政权区域的音乐文化
这是民国时期音乐文化发展的又一特点。 国统区的音乐文化。 共产党政权领导的区域音乐文化。
作品特点:
音韵流畅、易于上口,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代表作品:
《叫我如何不想他》、《卖布谣》、《也是微云》
黄自
黄自简介: 黄自(1904-1938)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
人,字今吾。黄自是我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 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理论家。他在中国音乐发展 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专业音乐教育 及音乐创作等领域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他母亲 在黄自幼年时的经常教他唱山歌、背唐诗宋词。 代表作品: 《旗正飘飘》、《抗敌歌》
1.创作特征与艺术成就
(1)模仿古琴泛音技巧 (2)模拟自然声响 (3)运用小提琴功法 2.对民族器乐的改进和发展 (1)对二胡教学争取地位 (2)改变教学体系 (3)编写《南胡练习曲》47首 (4)对二胡的改制,如弓法、音质等。 (5)改进记谱法。
音乐教育家,四川(今重庆)铜梁人。幼时受其兄影 响爱好音乐。1926年入成都私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钢 琴、小提琴和作曲并学唱昆曲。1929年转入上海私立 中华艺术大学。先后在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苏师范 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艺术师范学院、中央音乐 学院任教。 作品特点: 抒情易唱、旋律优美 代表作品: 《飘零的落花》、《中华儿女》、《长城谣》等

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复习必备

中国近代现代音乐史---复习必备

名词解释:1、学堂乐歌:是1898年—1919年约20年间,中国新式学校音乐课中所教唱的歌曲。

它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之通俗、典雅的新型歌曲。

“学堂乐歌”本应称“乐歌”,因它产生在学堂,故都称“学堂乐歌”。

虽其后冲出学堂走向社会,但称谓仍未改变。

2、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是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的演奏形式,与明清时的“十番锣鼓”有着紧密联系。

“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等。

在农村多演奏大套乐曲,常加多面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练朴实;在城市以文人演奏居多,演奏手法即兴、协调讲究韵味,旋律多加花,故风格优雅华丽。

现在泛指的“江南丝竹”即属此类。

3、广东音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由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发展成独立演奏的器乐曲。

早期乐曲音符较疏、节奏也少变化。

后经过演奏家们的改编创作,使旋律流畅、轻快,出现多种装饰音型,富有较强的娱乐性。

曲调来源除粤曲外,还吸收古代词曲及其他乐曲。

前期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后期以高胡为主。

4、秧歌剧:是在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基础上,综合吸收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音乐与表演形式而创作。

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

5、毛主席诗词歌曲:是50、60年代前后艺术歌曲的典型代表作品,他是1958年毛泽东诗词公开发表后,作曲家们纷纷为其谱曲而产生的。

毛泽东诗词容量大、内涵深,作曲家们以极其认真严肃的态度,以真挚热烈的情感,调动一切艺术手段去表现,所以这些歌曲品位较高。

因创作的时间集中,数量多,且又多数歌曲较有影响,它同“文革”时期创作的同类歌曲.已初步形成一个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

问答题:一、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

答:1、宣传资产阶级新思想。

2、传播西方音乐,对新音乐的形式、普及、发展产生极大影响。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试资料1、1840至1919年中国音乐发展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封建统治阶级的雅乐早已衰落,而且原来来自民间俗乐的“雅部”也处于不断衰落的状况;②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反映当时现实生活的新民歌、地方戏曲和说唱音乐获得了更为迅速的发展,并增加了不少新的剧种和新的曲种,还自发产生了初期的戏曲改良运动;③随着西方文化和近代西洋音乐文化的陆续传入,特别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发展,从20世纪初至五四运动前后,出现了大量有别于传统旧乐的学堂乐歌。

2、1919至1949年中国音乐发展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①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衰落和城市经济的逐步繁荣,大量原来活跃在农村的民间艺人纷纷进入城市,使绝大部分原来主要流传在农村的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不断走向职业化的发展。

②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中国的新音乐文化得到了全面的建设和发展。

其中以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推动全面的“龙头”作用。

③由于普通教育的发展和城市革命斗争的影响,中国近代音乐创作始终以各类声乐体裁发展占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④20世纪30年代开始,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进步音乐运动越来越对整个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带来不可否认的重大影响。

⑤随着民主革命斗争的不断深入,随着中国社会的曲折向前发展,中国的新音乐以我国自己特有的方式也不断得到迅速的提高和广泛的发展;另外,与之同时并存的各种中国传统音乐,也随着这一客观形式的发展不平衡地、缓慢地、向前推进。

3、近代北方大鼓的发展概况及其特点。

★清代中叶以后,在我国广大城乡各种带有地方特色的说唱音乐大体上都陆续成熟成型,例如主要流传在北方各省的大鼓一类的说唱音乐,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增强了地方特色,实际上已为后来所形成的山东大鼓、西河大鼓、京东大鼓、乐亭大鼓、梅花大鼓及东北大鼓等不同曲种确立了雏形。

山东大鼓是北方各种大鼓中较早进入城市、较早成熟成型的曲种之一。

在其发展过程中曾出现像何老凤、王小玉姊妹等艺人。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资料

一、学堂乐歌1、定义:学堂乐歌是清代明初时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2、学堂乐歌的内容:①反映人民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爱国思想的;(《何日醒》)②歌颂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新’政的胜利的歌曲;(《革命军》)③配合向中小学生进行“军国民教育”的军歌;(《出征》)④呼吁妇女解放、鼓吹男女平等的;(《勉女权》)⑤鼓吹学习新文化、倡导除去旧习俗、树立新风气,宣传学习科学文明,反对封建迷信旧习俗的;⑥少儿乐歌,向儿童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的;(《勉学》、《赛船》、《春游》、《送别》)⑦鼓吹忠君、尊孔等封建传统伦理道德的歌曲。

(《尊孔》)3、学堂乐歌的形式:齐唱曲(“单音歌曲”)、合唱曲(“复音歌曲”),这两类大多是根据现成格调填以新词而编成。

4、曲调的来源:①歌调多取材于日本歌曲;(《中国男儿》、《革命军》、《勉女权》)②选自欧美的歌曲填词;(《春游》、《拉纤行》)③我国音乐家自己创作;(华航琛《上课》、沈心工《采茶歌》)④同一个曲调被填以不同歌词;⑤同一个词被填以不同的曲调。

5、代表人物: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最有贡献和影响的是沈心工,李叔同等音乐家。

此外,像曾志忞,李华萱等人也是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启蒙音乐家。

★沈心工(1870-1947),学堂乐歌作者、音乐教育家。

原名沈庆鸿,笔名心工,上海人,我国最早编写乐歌教材的作者之一。

1902年赴日本学习,考察,并与曾志忞创办“音乐讲习会”,1903年回国。

沈心工是我国最早对中小学及学前儿童特点编写音乐教科书的音乐家。

代表作品:歌曲集——1904年《学校唱歌集》(共三集),辛亥革命后又陆续出版《重编学校唱歌集》(共六集),《民国唱歌集》(共四集)和《心工唱歌集》等。

编著:李秋玲儿童歌曲——《体操——兵操》(又《男儿志气高》,创作与1902年,是他留学日本期间的处女作,也是中国第一首填词歌曲)、《铁匠》、《竹马》等。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背诵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背诵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这个时期音乐发展的特点:①传统音乐随社会变化而有相应调整,以求自身保存,主导地位下降。

②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西方文化的影响,新文化的出现,产生了新音乐,不断发展,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③社会政治变化,对音乐影响深刻,有过各种政权下不同政治色彩的音乐文化同时共存,呈现了复杂、多元的特点。

清末以来随西方音乐传入逐步建立的不同此前传统音乐的近代新音乐,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由1898年康梁上书开办新式学堂,至1919年“五四”前。

新音乐文化获得坚实基础,出现一批普通音乐的教育家。

②“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至二十年代末。

发展迅速,新型音乐教育机构建立,为专业音乐发展奠定基础,出现一批专业音乐家。

③三十年代,国立音专的专业音乐创作和演出,全国性抗日救亡歌咏运动,贯穿这个时期。

大多是声乐作品,器乐较少。

造就了一批优秀的音乐家,出现《黄河大合唱》具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④四十年代,中国处于沦陷区、国统区、抗日民主根据地三种政权并存局面,音乐文化发展呈现不同色彩。

仍以声乐作品为主,器乐创作明显提高。

歌剧《白毛女》是中国歌剧创作里程碑式作品。

传统音乐的发展戏曲京剧等较大剧种已经定型。

一些优秀京剧艺术家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原来艺术形式大胆改革,扩大了京剧的表现力。

梅兰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和革新的古装新戏《洛神》、《天女散花》;对传统剧目《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进行新的加工创造;编演爱国戏《抗金兵》。

对旦角艺术进行改革,创立融青衣、花旦、刀马旦为一体的“花衫”,雍容华贵、凝重流畅的唱腔,形成独特风格的“梅派”。

另外,伴奏加进二胡、月琴,一些新戏中采用新的配乐手法。

三十年代赴美、苏,赢得国际声誉。

周信芳,创编进步时装新戏、新编历史剧,编演《四进士》等。

发扬“海派”改革创新精神,强调唱腔与语言的结合,,形成质朴刚健、铿锵顿挫、富于激情的“麒派”程砚秋,编演《荒山泪》、《窦娥冤》等,艺术上勇于革新创造,广泛学习其它剧种和西方音乐,创造委婉幽咽而又刚劲的“程派”。

中国音乐史近现代部分复习内容

中国音乐史近现代部分复习内容

“学堂乐歌”的兴起“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文人,鼓吹音乐对鼓舞士气以及进行启蒙教育的重大作用,积极提倡设立唱歌课,发展学校音乐教育。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多是反应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化,多以“反帝”、“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等思想为主题。

“学堂乐歌”的创作特点:选曲填词、按词选曲。

“学堂乐歌”的意义:是近代民主主义音乐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这一新形式得到确立和传播;普及了简谱,介绍了五线谱和西方音乐知识;其歌曲体裁对其后音乐创作影响很大;“学堂乐歌”影响培养了一批音乐人才,所以这一切都具有启蒙时期的开创意义,它直接影响了我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

“学堂乐歌”的代表作家沈心工:原名沈庆鸿,笔名心工,上海人,我国近代学堂乐歌作者,启蒙音乐教育家。

作品的内容主要是:儿童歌曲、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注意和爱国注意思想、自己创作。

李叔同:原名文涛,又名岸,字惜霜,号叔同。

祖籍浙江平湖,出生于天津。

我国近代的音乐、美术教育家,早期话剧活动家。

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称为我国佛教界的以为资深大法师。

早期作品表现了爱国主义热情和对祖国存亡的忧虑,如《祖国歌》;还有描写自然景物为主的抒情歌曲,歌曲文词秀丽、富于韵味,如《送别》、《春游》。

近代艺术歌曲的代表人物赵元任的代表作:《卖布谣》、《织布》、《劳动歌》、《教我如何不想他》、《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听雨》、《也是微云》、《我们不买日货》、《抵抗》、合唱《海韵》。

赵元任的创作特点:1.他正确指出具有中国风味的曲调是建立在五声性音阶基础上的音调;2.他是当时最早吸取民歌小调,乃至广泛吸取吟诗调、民间戏曲、说唱的音调来进行创作的一位作曲家;3.他是我国近代作曲家中最早对西洋多声创作技巧民族化进行大胆探索的突出代表人物。

他明确指出:简单引用西洋的多生技巧(特别是有关和声的技巧)去结合中国民族音调存在风格不协调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资考试复习必备近现
代音乐史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2015教资考试复习必备: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五)
1、沈心工编配的学堂乐歌有(《体操—兵操》)等;创作的学堂乐歌有(《黄河》)等。

2、李叔同编配的学堂乐歌有(《送别》),创作的学堂乐歌有(《春游》)等;他曾出版中国第一个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

3、“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笛、箫、笙、鼓、板、木鱼,扬琴。

4、箫友梅音乐创作中代表性歌曲(《问》)、大提琴曲(《秋思》《春江花月夜》)等。

5、《怀旧》是黄自的管弦乐作品。

6、歌剧《白毛女》运用民歌素材塑造人物形象,如喜儿的主题音乐是河北民歌(《小白菜》)而发展。

7、施光南的代表作品有年:歌曲(《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情的土地》);歌剧(《伤逝》)。

8、80年代影视歌曲中,有充分发挥民族调式特性音色彩的歌曲,如(《绒花》);有运用传统作曲手法的歌曲。

如(《我爱你,中国》);有西北摇滚风格,如(《少年壮志不言愁》)。

9、学堂乐歌:是1898年—1919年约20年间,中国新式学校音乐课中所教唱的歌曲。

它引进外来曲调,填以反映新思想的歌词,构成有别于中国传统音乐之通俗、典雅的新型歌曲。

“学堂乐歌”本应称“乐歌”,因它产生在学堂,故都称“学堂乐歌”。

虽其后冲出学堂走向社会,但称谓仍未改变。

10、江南丝竹:流行于江浙一带,是以丝弦和竹管乐器相结合的演奏形式,与明清时的“十番锣鼓”有着紧密联系。

“江南丝竹”所使用的乐器有二胡、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等。

在农村多演奏大套乐曲,常加多面锣鼓气氛热烈,风格简练朴实;在城市以文人演奏居多,演奏手法即兴、协调讲究韵味,旋律多加花,故风格优雅华丽。

现在泛指的“江南丝竹”即属此类。

11、广东音乐:流传于珠江三角洲一带,由粤剧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用的小曲发展成独立演奏的器乐曲。

早期乐曲音符较疏、节奏也少变化。

后经过演奏家们的改编创作,使旋律流畅、轻快,出现多种装饰音型,富有较强的娱乐性。

曲调来源除粤曲外,还吸收古代词曲及其他乐曲。

前期伴奏乐器以二弦为主,后期以高胡为主。

12、秧歌剧:是在旧秧歌中的“小场子戏”基础上,综合吸收当地民歌、地方戏曲、民间歌舞以及话剧、舞蹈等音乐与表演形式而创作。

秧歌剧以过场音乐、齐唱、对口唱及合唱等形式来表现剧情,其语言和音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乐队以民族乐器为主,根据需要适当加入西洋乐器。

[page]
13、简述歌剧《白毛女》
答:1945年4月,在延安成功上演了由贺敬之等人编剧、马可等人作曲,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歌剧《白毛女》。

作品通过“旧社会使人变成鬼,新社会使鬼变成人”的传奇故事情节,深刻反映了处于地主阶级残酷压迫下的农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他们紧跟共产党、推翻旧世界的决心。


剧在音乐创作上创造性地吸取了民间音乐,并借鉴了西洋歌剧的创作经验,使该作既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又有强烈的戏剧性,成为我国新歌剧的标志性作品,是中国歌剧探索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歌剧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歌剧《白毛女》吸收了河北民歌《小白菜》的音调,其中着名的唱段有《北风吹》《扎红头绳》《我要活》《太阳出来啦》《杨白劳》《大红枣儿甜又香》《哭爹》《十里风雪》等。

歌剧《白毛女》的产生,推动了文艺工作者对歌剧创作的热情,随后又出现了《刘胡兰》《赤叶河》《王秀鸾》等歌剧作品。

本文来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