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

合集下载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

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含解析黄石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下列对两首古代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渔家傲•秋思》围绕“异”字写出了塞外的萧瑟荒凉,体现了将土们生活的艰苦。

B.“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使沦落异乡的游子更添悲然。

C.〈〈天净沙•秋思》意在描绘一幅深秋晚景图,人在其中起陪衬作用。

D.两首诗歌,一首是宋词,一首是元曲,都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14.这两首古代诗歌皆以“秋思”为题,请指出它们所表达的“秋思”有何不同。

【答案】13. C 14. 〈〈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

〈〈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 是天涯论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羁旅之愁)。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对诗歌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诗歌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

C项表述错误, 〈〈天净沙•秋思》意在表现天涯游子之悲,描绘的深秋晚景图起陪衬作用。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比较分析两首词曲的思想情感可知,〈〈渔家傲•秋思》表达的“秋思”是身处边寒的征人之情:既有建功立业的情怀,又有功业难成、有家难归的愁绪;〈〈天净沙•秋思》表达的“秋思”是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

渔家傲范仲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docx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docx

初中、高中、教案、习题、试卷诗词鉴赏专题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 6 题。

(6 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 4 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 分)【答案】 5. 写“潇潇暮雨” ,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 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 题。

( 5 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二、阅读·赏析(60 分)(一)( 5 分)7.( 2 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

2018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真题考点解析--古诗词鉴赏【一、2018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2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①[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②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á)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有季节性特征的意象分析能力。

题干要求填出描绘江南农村初夏景象的词语,提示性词语“梅子金黄”“杏子肥”来自范诗的第一句,答案可在第二句“麦花雪白菜花稀”中去寻找,不难看出,可以填“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高诗第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畦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暮春了,你该首先想到春花的凋谢,想赶快来几句惋叹之词,去作一番凭吊,然而,这千年的陈规旧习,高明的诗人是无心再去追逐的。

他的心里,当然也在惦念残红狼藉的花圃;而他的目光,却投向了平常无奇、司空见惯、毫不足珍的菜畦。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描写初夏景象的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 杨万里《小池》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 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文言文阅读专题有答案

文言文阅读专题金华、丽水文言文阅读天石砚铭(并序)〔宋〕苏轼轼年十二时,于所居纱縠行①宅隙地中,与群儿凿地为戏。

得异石,如鱼,肤温莹,作浅碧色。

表里皆细银星,扣之铿然。

试以为砚,甚发墨②,顾无贮水处。

先君③曰:“是天砚也有砚之德而不足于形耳。

”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④也。

”轼宝而用之,且为铭曰:一受其成,而不可更。

或主⑤于德,或全于形。

均是二者,顾予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

元丰二年秋七月,予得罪下狱,家属流离,书籍散乱。

明年至黄州,求砚不复得,以为失之矣。

七年七月,舟行至当涂⑥,发书笥,忽复见之。

甚喜,以付迨、过⑦.其匣虽不工,乃先君手刻其受砚处,而使工人就成之者,不可易也。

(选自《苏轼文集》第二册)【注释】①纱縠行:苏轼故里,在四川眉山。

②发墨:指砚台磨墨易浓。

③先君:这里指苏洵。

④祥:吉祥之兆。

⑤主:以……为主,着重于。

⑥当涂:地名。

⑦迨、过:苏迨、苏过,苏轼的儿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释义不同的一组是 BA.得异.石奇山异.水,天下独绝B.且为.铭日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C.明.年至黄州越明.年,政通人和D.求.砚不复得求.石兽于水中(2)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3)文中“赐”“付”都是指父亲将砚交给儿子,作者在其中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因以赐.轼,曰:“是文字之祥也。

”甚喜,以付.迨、过。

(4)刘禹锡在《陋室铭》中写道:“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苏轼在砚铭中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你认为苏轼对“德”与“形”的看法与刘禹锡是否相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理由。

【分析】译文:苏轼12岁时,一天在纺织后院的空地上,与小朋友挖地做游戏。

忽然,发现一块奇异的石头,形状像条鱼,肤色温润,呈浅绿色,表里均有星星点点银色的细花纹,敲敲能发出铿锵悦耳的声音。

他试着拿它当砚使,很容易发墨,可惜没有储水的地方。

他的父亲说:“这是一方天砚啊!凡是石材好的砚台,不在乎外形怎么样!”于是,当即把这块砚头送给了苏轼,苏轼说:““这砚是文字吉祥的象征。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汇编大全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古诗词鉴赏汇编大全

20182018 4.1 2 3201856654【答案】5、写“潇潇暮雨”,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2【答案】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

”苏轼也曾化用乐天诗,吟过“试呼自发感秋人,令唱黄鸡催晓曲”之句。

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

“谁道人生无再少?”“休将白发唱黄鸡!”这与另一首《浣溪沙》中所云“莫唱黄鸡并白发”,用意相同。

应该说,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执着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先以水流急促衬托出闭锁深宫的抑郁。

然后采用托物寄情的手法,以漂放红叶这一天真行为表现了宫女对世俗生活的憧憬与渴望。

这是首宫怨诗,首句写时光的流逝,次句写青春的消磨,控诉了封建统治者对少女的摧残。

这两句,以赋法自描诗人眼前的景色:御沟里的河水急匆匆地向宫外流去,而深居宫内的宫女却是终日消闲,无所事事。

酋句也可以说是以眼前景物起兴,一个“急”字愈加反衬出次句中深宫生活那死一般的”闲”来。

这两句诗从表面看,仿佛只是信手写来,冷静描绘外部世界,丽诗人的内在情愫则不露一字;但在实际上,首句的“河太急”和次句的“尽丑闲”,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一句责问流水太急,一句诉说深宫太闲,两相对照,虽然并未明叙怨情,但却怨情自见。

在封建时代,一个妙龄少女被长期幽所鑫与落隔绝的深宫之中,虽然衣食不缺,却像被供养在笼子里的小鸟,失去了自由生活的乐趣,自然会从心底里萌发出流年似水、青春虚度、深锁宫闱、闲愁难遣的昔恨来。

所以,答案为: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2018年度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2018年度浙江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题十二真题精选一、[2017·江西]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题目。

山行[唐] 项斯青枥①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注】①枥:同“栎”,落叶乔木。

1.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描写了诗人山行时在村里村外的所见所闻。

B.首联呈现了一幅恬美、和谐的山村图,其中有景,有人,有村落。

C.颔联描绘了奇峰倒影的美姿和群鹿竞奔的景象。

D.颈联描写了烘茶的过程与抽丝的声音,展现出农事繁忙的景象。

2.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诗歌语言清新、细腻、贴切,读起来如闻如见,引人入胜。

B.颔联以“回峰影”和“过鹿群”加以渲染,使所描绘的两幅画富有动态之美。

C.诗歌构思奇特,所写景物极不寻常。

D.诗歌结尾流露出了诗人归隐山林的想法,意味深长。

二、[2017·滨州]阅读下面宋词,完成题目。

浣溪沙·春日即事刘辰翁远远游蜂不记家,数行新柳自啼鸦,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情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

1.请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燕归无语傍人斜,晚风吹落小瓶花”展现的画面。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2017·德州]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专题(含答案)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专题(含答案)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分类汇编真题——诗词赏析专题班级姓名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四、【2018年中考江苏连云港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2018年中考江苏无锡卷】菩萨蛮①李清照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

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山东省济宁市2018年中考窘况为许衡州①赋郑燮半缺柴门叩不开,石棱砖缝好苍苔。

地偏竹径清于水,雨冷诗情瘦似梅。

山茗未赊将菊代,学钱无措唤儿回。

塾师②亦复多情思,破点经书手送来。

【注释】①许衡州:郑燮之友,生活困窘。

②塾师:指郑燮。

(1)分析诗中“竹”“梅”“菊”等意象的作用。

(2分)(2)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分)11.(1)【答案】一方面用来表现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另一方面喻指困境中保持高洁情操的追求。

【评分标准】每点1分,共2分。

(2)【答案】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体贴之情。

山东省德州市2018年中考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7.本诗从题材上属于(),这一题材的唐代代表诗人还有()。

(2分)8.“貂锦”在句中指战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前两句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风貌?(3分)9.末两句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4分)7.(2分)边塞诗高适(岑参)8.(3分)借代英勇无畏,视死如归。

9.(4分)“河边骨”是实写,“梦里人”是虚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同情,对和平的渴望。

借助想象,扩大意境,深化主题。

山东省东营市2018年中考渔翁①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②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③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本诗写于谪居永州期间。

②西岩,湖南永州西山。

③欸乃,摇橹声。

8.“渔翁”形象在诗中有何作用?(2分)9.前人评价本诗“有奇趣”“内蕴活脱,曲尽其妙”,对此任选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2分)8.答案:①贯穿诗歌内容。

渔翁作为核心形象,既贯穿起对山水的描写,又与山水结成不可分割的整体。

渔翁因这样的山水显出品行的高洁,山水因渔翁的活动赋予了奇趣和魅力。

②以之自况。

渔翁是追慕高洁志趣和超然物外、独得其乐生活的诗人的化身。

③寄寓心志,表达心境。

渔翁是表情达意的凭借和载体,借渔翁形象寄托诗人对自由安适生活的热切向往,表现悲怆无奈、清冷凄苦的心境。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含答案解析汇集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含答案解析汇集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卷【古诗词默写与鉴赏题】汇集2018年杭州市中考题古诗文名句填空。

(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

(崔颢《黄鹤楼》)(2)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____。

(辛弃疾《南多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3)____,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制裁“中兴”通讯公司,美国政府显然是“____”,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中国高科技发展的步伐。

(选用《醉翁亭记》中的句子)(5)不管是在荣誉面前,还是受到不公正对待,作为一名老党员,他都能泰然处之,“____,____”。

(选用《岳阳楼记》中的句子)【答案】(1)白云千载空悠悠(2)生子当如孙仲谋(3)枯藤老树昏鸦(4)醉翁之意不在酒(5)不以物喜 (6). 不以己悲【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

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此题要注意“载”“仲”“藤”“鸦”等字词的书写。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 (2). “花落尽” (3).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浙江省2018届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默写专题(附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届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默写专题(附答案解析)

默写专题金华、丽水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吴均闲居山中,看“①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②飞鸟相与还“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人藕花深处,“③惊起一滩鸥鹭”,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阴翳,④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感时花溅泪,⑥恨别鸟惊心“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答案:(1)匹夫不可夺志也(2)雪拥蓝关马不前(重点字:蓝)(3)①鸟向檐上飞(重点字:檐)②飞鸟相与还③惊起一滩鸥鹭(重点字:鹭)④鸣声上下⑤感时花溅泪(重点字:溅)⑥恨别鸟惊心【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嘉兴、舟山②酒中有少年意气,王维诗句“(1),系马高楼垂柳边”,描写了少年游侠慷慨激昂,畅饮豪谈的情态;酒中有中年旷达,欧阳修谪居滁州,饮少辄醉,“(2),在乎山水之间也”,表现了他寄情山水,忘怀宠辱的洒脱。

③酒中有生活美景,孟浩然与老友闲话农事,“(3),”,充满轻松惬意;酒中有浪漫想象,李白呼月伴影,“(4),”,排遣内心寂寞;酒中有报国雄心,辛弃疾拔剑细看,“(5),”,渴望重回沙场。

(1)相逢意气为君饮;(2)醉翁之意不在酒;(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暂伴月将景,行乐须及春)(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杭州5. 古诗文名句填空。

(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

2018年人教版课内古诗词赏析复习及中考真题(含答案)

2018年人教版课内古诗词赏析复习及中考真题(含答案)

考点跟踪突破10古诗词赏析(一)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诗的主旨是:通过勾画大海的壮观景色,抒发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2•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 •“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B•“日月”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看出写的是虚景,即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图景。

C.这首诗通过描写沧海赞颂了祖国壮丽的河山,表现了正处于事业最高峰的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抒发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D •诗人运用了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借景抒情等手法使意象瑰丽、意境开阔,全诗感情奔放,思想含蓄,显出雄浑苍劲的诗风。

【解析】水何”六句描写了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以及海岛上草木茂盛的景色,为后文抒发作者的雄心壮志做了铺垫。

因此这一景物的描写目的不是突出自然环境的美好,而是渲染一种气氛,为抒情服务。

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二)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2015河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乡2.(2015河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怎样的自然理趣?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时序交替(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示例一:通过描写景物,在残夜未退红日已出、旧年未尽新春已到的画面中表现了自然理趣。

示例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理趣。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默写专题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默写专题

默写专题金华、丽水2.(8分)古诗文名句默写。

(1)子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飞鸟本无意,却引情致起。

吴均闲居山中,看“①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欣然自在;陶渊明采菊东篱,见“山气日夕佳,②飞鸟相与还“悠然自失;李清照沉醉回舟,误人藕花深处,“③惊起一滩鸥鹭”,欢快自由;欧阳修兴尽下山,“树林阴翳,④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陶然自得;然杜甫于山河破碎之际,面对长安草木,却有“⑤感时花溅泪,⑥恨别鸟惊心“的慨叹。

惊鸟本无情,有情的是写诗的他和读诗的你。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认知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字。

【解答】答案:(1)匹夫不可夺志也(2)雪拥蓝关马不前(重点字:蓝)(3)①鸟向檐上飞(重点字:檐)②飞鸟相与还③惊起一滩鸥鹭(重点字:鹭)④鸣声上下⑤感时花溅泪(重点字:溅)⑥恨别鸟惊心【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古诗文名句默写能力。

学生答题时要正确理解句意,边诵边写,规范书写,认真检查,力求不出错别字。

嘉兴、舟山②酒中有少年意气,王维诗句“(1),系马高楼垂柳边”,描写了少年游侠慷慨激昂,畅饮豪谈的情态;酒中有中年旷达,欧阳修谪居滁州,饮少辄醉,“(2),在乎山水之间也”,表现了他寄情山水,忘怀宠辱的洒脱。

③酒中有生活美景,孟浩然与老友闲话农事,“(3),”,充满轻松惬意;酒中有浪漫想象,李白呼月伴影,“(4),”,排遣内心寂寞;酒中有报国雄心,辛弃疾拔剑细看,“(5),”,渴望重回沙场。

(1)相逢意气为君饮;(2)醉翁之意不在酒;(3)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暂伴月将景,行乐须及春)(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杭州5. 古诗文名句填空。

(1)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

浙江省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2021年整理)

浙江省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2021年整理)

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省2018年中考语文试卷全集汇编古诗词赏析专题的全部内容。

古诗词赏析金华、丽水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泛”字看出,颔联中的“②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感而发。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

颔联,看到满地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

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尾联写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词赏析金华、丽水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

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

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

【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

遣,抒发。

②酿黍:酿酒。

③移橙:栽橙。

(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

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①泛”字看出,颔联中的“②野花落”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

(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

这首诗是杜甫寓居成都草堂之后眼见春日之景有感而发。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作者看到树上黄鸟啼鸣,白鸥轻轻飞舞。

颔联,看到满地野花,孤村春意生机初现。

颈联写自己年老,要赶紧酿酒,细雨飘到橙子之上。

尾联写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表达了作者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之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首联,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

近,从啭字听来;轻,从泛字看出。

野花落,承啭枝;春水生,承泛渚。

此皆天然佳句。

酿黍移橙,乃闲居适情之事。

谢交忘名,有澹然世外之思。

末联,诗人渐渐喜欢孤独的幽居生活,断绝了与外界的往来,甚至可以不用姓名,闲适之意可见一斑。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理解。

《遣意》是即景抒情之作,前三联叙写幽静的春景,意在为抒情做铺垫。

作者的情感从“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直接表达出来,诗人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流露出杜甫在成都草堂的惬意生活,表达了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答案:(1)泛;野花落(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

译文:黄鸟在身边的树枝上婉转啼叫,在水中泛舟,眼前白鸥轻轻飞舞。

一条小路上落满野花,一座孤村里春水渐渐有了生机。

年纪衰老催促自己赶紧酿酒,细雨飘到了橙子之上。

渐渐喜欢断绝外界的交往,幽居之中不使用自己的名字。

【点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1、从作者入手,联系已知作者的生活经历,风格知识理解内容;2、借助于诗词的标题、注释、写作背景,理解诗人写作意图;3、从语言入手,抓住诗词中关键词句(动、形容词、议论和抒情的词句)4、诗词表现手法的赏析(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化静为动<静结合>对比映衬、虚实明暗、含蓄委婉、直抒胸臆、引用典故等)。

嘉兴、舟山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

真定怀古元·陈孚千里桑麻绿荫城,万家灯火管弦清。

恒山北走见云气,滹水①西来闻雁声。

主父②故宫秋草合,尉陀③荒冢莫④烟平。

开元寺下青苔石,犹有当时旧姓名。

【注释】①滹(hū)水:滹沱河。

②主父:战国时赵武灵王。

他让国给其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

③尉陀:即赵佗,秦朝恒山郡真定人,著名将领,南越国第一代皇帝。

④莫:同“暮”。

15.本诗语言平淡质朴,但在平淡中蕴含深意。

结合全诗,体会尾联中“犹”字的意蕴。

(4分)【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生气盎然的图景。

颔联、颈联以自然的永恒持久来反衬人生的短暂有限。

意思是说主父、尉陀等人虽然历史上也是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早已被人忘记了,现在连他们的故居荒冢已难寻觅,只有刻在开元寺石头上的名字在青苔中依稀可见。

而恒山、滹水等自然界事物仍生生不已。

从全诗来看,采用对比手法写景,一个“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

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犹”字抒发了物是人非、盛衰兴亡的沧桑之感,更暗寓了作者这样的观点:只有世世代代让人民安居乐业才是历史的永恒。

杭州20.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 (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2). “花落尽” (3).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2)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湖州13. 古诗阅读晓过鸳湖【清】查慎行晓风催我挂帆行,绿涨春芜岸欲平。

长水塘南三日雨,菜花香过秀州城。

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填写字母),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

A.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B.有感【明】张以宁马首桓州又懿州,朔风秋冷黑貂裘。

可怜吹得头如雪,更上安南万里舟。

C.绝句【宋】志南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答案】C 理由:⑴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⑵两首诗写的都是动人的春景;⑶两首诗都写出春天的美好;(4)两首诗都表达诗人内心的喜悦。

【解析】本题考查不同诗歌的比较阅读,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两篇诗歌的内容及体会作者情感,然后按题目要求进行分析。

从内容、情感角度看《晓过鸳湖》最相近的一首是C项,相同之处:两首诗中的“风”都是春风,都是动人的春景,都写出春天的美好,都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喜悦。

衢州(四)古诗阅读(4分)17.参照示例,根据提示,赏析《三衢道中马上口占》。

(4分)商山早行【唐】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实景赏析】前三联写眼前的景,行人的足迹、板桥上的白霜、山路上的落叶和明灭的枳花,构成了一个寂寞清冷的世界。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故乡的景,池塘里满是自在戏水的禽鸟,一派生机,表达诗人对故乡的无限向往之情。

三衢道中马上口占【宋】胡宿①短亭疏柳映秋千,马上人家谷雨前。

几树枪旗茶霍②靡,一溪鳞甲水潺湲。

莺期别后闻余弄③,蚕候归来见小眠。

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

【注释】①胡宿:衢州开化人,宋朝状元。

②霍:疾速的样子。

③弄小曲。

【实景赏析】(1)【虚景赏析】(2)【答案】实景赏析,前三联写跟前景,短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鹭韵与蚕眠,这些景象充满亲切闲适的生活气息。

虚景赏析:尾联想象西湖夜景,潮水空寂,月圆人缺,寄托着诗人对西湖的眷念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情感把握,要理解诗意,一般要通过景物描写,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和自己的活动来表现出这种心情的。

前三联的“段亭与疏柳、茶树与溪水、莺韵与蚕眠”景象突显生活气息,尾联“可惜西湖湖上月,夜来虚过十分圆”通过湖水、月圆表达对西湖的眷念。

绍兴义乌宁波如梦令[明]李梦阳不信园林春早,生芳草。

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

”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1)结合加点字词赏析画线句子。

(2)关于这首词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A.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词作。

B.全词分为三层,一层一转,逐层转出,又层层相关。

C.“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D.本词婉曲深细,表现了词人丰富细腻的感情。

【分析】此诗开头两句,写出了突觉春来小院,赏春人的惊喜和草木的勃勃生机,动态写景真妙手!后面写园林主人的赏春雅趣,看到落花,赶紧告诉小童千万不要扫啊,因为要赏花外斜阳。

不同其它文人见落花伤情,反倒是有雅兴赏花外斜阳。

花外斜阳是何般情状?思之春意荡漾于胸,诗词之美,这四字足以佐证。

【解答】(1)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句的赏析。

“一夜遍生芳草”意思是:一夜之间庭院里到处长出了小草。

“一夜”表明时间短,草长的快。

“遍”表明春草到处都是,、范围之广。

表现诗人的惊喜之情。

(2)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

由诗句“池上落红休扫”“花外斜阳更好”可以判断,诗人看到落花,并没落花伤情,反倒是有雅兴赏花外斜阳。

所以C项″′落红′′斜阳′表达了词人对春光逝去的伤感。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C。

答案:(1)“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写出了对春天突然来到的惊喜。

(2)C译文:不相信春天竟然来的这么早,一夜之间园子里到处长满了春草。

赶紧告诉小童:″池上的落花千万不要扫啊。

″不要扫,不要扫,花外的斜阳更美丽。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温州(二)走进古典诗文(19分)◎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2题。

同州①端午【唐】殷尧藩②鹤发③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儿童见说深惊讶,却问何方是故乡。

(选自《全唐诗》)【注释】①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

②殷尧藩:浙江嘉兴人。

③鹤发:白发。

12,诗中“鹤发”与“儿童”前后对应,耐人寻味。

结合全诗,从这个角度揣摩诗人的情感。

(4分)12.(4分)诗人长年漂泊异乡,又缝端午,乡愁满腹。

“鹤发垂肩”,可见诗人历尽沧桑。

他叙说乡愁,但儿童未韵世事,惊讶发问“何方故乡”,更触动了诗人心中无限的苦痛。

“鹤发”与“儿童”年龄跨度巨大,形象差异鲜明,形成对应,更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心中的深沉愁思和无法言说的悲凉。

台州(四)古诗阅读(4分)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5题。

[注释]①牸(zì):母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